教学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2022-04-23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及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素养。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索实践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高中生,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1: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挖掘其中的奥秘,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解。曾有数学教育家说:“数学这门学科不是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在不断犯错和思考的过程研究出来的。”学生只有在犯错和不断思考的過程中,才能对数学有新的理解,甚至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域。因此,教师应注重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思考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大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是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升到更高层面,努力使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更高。作为一种科学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尽管很多教师在这方面给予了一定重视,而且也安排了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直接导致研究性学习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同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仍然不够到位。这就需要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也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体系,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条主线,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一) 制定合理情境,构建研究性学习问题

学习情境的打造,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方向。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精髓,也会在认真思考数学学习内容情况下,拥有对学习的准确认识。教师发挥问题学习情境的意义,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准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活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为学生带来清晰学习方向的背景下,也会逐渐感悟到数学学习的精髓。问题情境的打造,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充满希望和活力。

教师实际进行“不等式”教学的时候,通过问题“不等式和等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的指引,让学生在全面的分析数学知识情况下,也会以多个角度入手,更好地挖掘数学知识学习精髓。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的精彩和实际内涵价值。教师把握数学学习关键点,在不断感受到数学学习魅力的情况下,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二) 利用典型例题,提升思维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存在抽象思维的影子。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并根据学过的内容进行迁移和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逻辑性。

例如,在教授函数内容的章节时,对于“当x>e时,证明ex-1>xe-1”这一类的证明题,教师就应该将其作为典型案例,将此种证明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讲解。这种证明函数大小的题目一般要采用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为了计算的简便,学生应该先将指数的式子化为对数式子,即变为(x-1)lne>(e-1)lnx的形式。因为两个函数是没有办法采用一个单调性说明问题的,所以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函数,即G(x)=(x-1)lne-(e-1)lnx,化简后得Gx=(x-1)-(e-1)lnx,然后再对G(x)进行求导。我们发现定义域在e到正无穷上为单调递增。因此,当x>e的时候,G(x)>0,也就是说ex-1>xe-1,故此证明成立。对于典型例题的讲解,教师不仅是要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还要告诉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怎么进行思考,让学生总结方法,注重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越战越勇。

(三) 打造合作学习,促进研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在打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深度地参与到学习领域中。学生认真分析数学知识,在获得良好学习指引的情况下,也会积极分析,感悟到数学学习的精髓。教师在对学生合理分组的情况下,让学生获得针对性研究性学习机会。这是释放学生学习能量的关键,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分析具体知识,给予学生充足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和空间。教师在对高中数学教学体系进行全面优化的背景下,实现了学生学习进步和集体发展。教师要在逐渐完善数学知识的情况下,拥有对数学学习良好体验和理解机会。

教师实际开展“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教师从学生个性特点和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入手,保证学生在针对性小组划分的情况下,获得全面提升自我的机会。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针对数学知识开展详细讨论和研究。这一过程中,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可以带动学困生学习和发展,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的情况下,也保证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在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的背景下,真正释放出教学精彩,在研究性学习空间中,学生看到了希望和机会。

(四) 给予动手机会,完善研究性学习

教师让学生拥有动手的机会,并结合研究性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在认真感悟所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打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高中数学教学课堂进行升级,实现学生的学习进步。在动手操作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制定出有利于数学知识记忆的内容。教师让学生积极融入到数学学习情境中,在研究性学习的空间下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和质量。比如,教师实际进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验证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感悟到数学知识学习精髓。教师通过不断带领学生学习进步的情况下,在拥有了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形式下,释放出教学精彩。

三、结语

总之,广大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堂教学活动,发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引导班级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研究性学习之中,体会和感受到数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快乐感,有效增强自身数学综合能力,培养个体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国庆.数学建模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策略分析[J]. 2021.

[2]钟豪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融合的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 2021(9):1.

[3]华国宝.信息技术助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30):2.

作者:李云骏

教学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2: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及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素养。本文就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探索实践

研究性学习面向全体高中生,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关注生活,勇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方面综合型人才,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一、 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现如今,在我国许多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仍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许多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只一味的将数学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并不注重学生对其理解和思考,当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教师也只是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进行死记硬背,机械性按照一定解题套路进行数学习题作答。这严重阻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发展,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丝毫提不起興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而无法主动投身于数学知识研究中,严重影响学生全方面发展,更不利于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

(二) 学生对高中数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中生对数学学科重要性意识不足,认为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运算技巧和固有方法就行了,不需要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因而在数学学习中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是对数学公式进行机械化记忆,并不去探索其内在原理。许多学生甚至认为数学在未来生活中没有任何用处,彻底远离数学,出现严重偏科现象。这不仅使学生数学成绩不高,更不能完善学生综合能力。

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学作为一项新纳入的教学方式,它的提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良好发展,使我国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分别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开放性是指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背景进行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教材,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实践性是指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实际处理问题能力。总之,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学,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大有益处。

三、 设计科学的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方法

(一) 合理利用开放性习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开放性习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习题,进而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并且,在开放性习题的解答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去发现,去探索的过程。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设置开放性习题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合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

高中数学教材作为数学教学最权威书籍,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一方面,教师应意识到数学学习是一个学习前人科研成果的过程,要求学生对一定概念和定理、公式进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意识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同时,又要站在前人肩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式思考探索,进行“再创造”只有通过此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充分展现自身探索精神,为我国数学事业有所贡献。

在此,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形式,使学生自行发现并探索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棱锥体积”知识内容时,可在课前准备同底等高的两个空心模型,分别为三棱柱和三棱锥。让学生在三棱锥空心部分装入细沙,并倒入三棱柱中,学生共倒三次,直至倒满。然后再向学生提问:同底等高的三棱锥和三棱柱体积关系是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想到同底等高三棱锥体积为三棱柱体积三分之一。教师再适当引入相应公式。在进行这部分知识学习时,学生在实验中充分思考,使数学思维自然产生。教师合理设置问题情境,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行奠定基础。

(三)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随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在新的数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应依照大纲要求,认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应将学生科学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以小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其中学生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等形式。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建造数学模型,应用相应数学知识和探究结果等。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使学生能将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阐述个人探索过程和观点。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只有自身具有一定数学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仍由于各方面因素而效果差异显著。教师应具体情况集体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研究性学习教育模式,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知识点,进行知识扩充和拓展,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数学学习中来,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任耀宏.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3):191.

[2]余金通.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5(9):65.

[3]骆晓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鲍德法.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2):81-84.

作者简介:杨贵武,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

作者:杨贵武

教学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3: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渗透

摘 要: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学习.

关键词:设计;探究性意识;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处于核心地位.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一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其二是教学过程的探索化.

一、设计问题式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探究意识

设计思路:

1.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提出合理化问题

2.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问题研究

3.将研究结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理论

4.应用理论,解决问题

5.在应用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6.将理论进行拓宽与引申

例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的教学中:

问题1:由诱导公式(一)可将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化为求0°到3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试问能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除了可以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可求外,其他仍无法求出.

问题2:任意90°到360°的角能否用锐角表示?(学生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①当β∈[90°,180°]时,β=180°-α;当β∈[180°,270°]时,β=180°+α;当β∈[270°,360°]时,β=360°-α.②当β∈[90°,180°]时,β=90°+α;当β∈[180°,270°]时,β=270°-α;当β∈[270°,360°]时,β=270°+α.

问题3:探索①的表达式是否有公式转化.可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方法,并结合正、余弦的定义得出结论.教师再把结论推广到一般角α.

问题4:α角可以是任意角吗?

这里通过恰当的提问,将学生再次引入探究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设计自主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渗透

1.纵深发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是命题的不断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

例2.求实数a的范围,使当x∈[0,1]时,不等式x2-ax+a+1>0恒成立.

师生分析:不等式中有两个字母x和a.x∈[0,1],求实数a的范围.

方法1:[函数思想]当x=1时,不等式對任意实数a都成立,此时a∈R;当x≠1时,不等式可化为a> (0≤x<1)恒成立,求y= 的最大值ymax,解a>ymax即可.

方法2:[分类讨论思想]令f(x)=x2-ax+a+1>0(0≤x≤1),抛物线y=f(x)对称轴为x= 分为 <0,0≤ ≤l, >1三种情况讨论,分别求出f(x)的最小值,使之大于0,求出a的范围.问:是否有其他思路?

方法3:[数形结合思想]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1=x2和y2=a(x-1)-1的图象,由图象可知y2=a(x-1)-1恒过定点(1,-1).要使y1>y2在x∈[0,1]时恒成立,直线的斜率应大于-1,所以a∈(-1,+∞).

此题复习了三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横向联系,一法多用

立体几何新教材增加了空间向量及其相关的内容,因此,学习这章内容时,要注意灵活运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以下两类型:(1)与角有关的计算;(2)与距离有关的计算.

例3.已知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 ,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

(1)证明:CM⊥SN.

(2)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分析:异面直线成角问题,传统解法是平移后再解.题目中有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出异面直线CM、SN所成的角或算出 · =0.第(2)问通过求平面CMN的法向量后,同法可求得线面所成的角.

问1:改求二面角M-NC-S的大小,能否同法求之,与传统方法比较简便吗?

问2:若增加求点S到平面CMN的距离,异面直线CM、SN之间的距离,三棱锥S-MCN的体积,能否用向量法计算?解题方法相似吗?与传统方法简便吗?

问3:哪些题型还可以用向量法解决?学生思考后,得出第三种类型: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中应对某些习题进行深化和引申,以加强对知识的交叉渗透,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目前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断加强,给我们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要立足课堂、着眼教材、贴近学生实际,使课堂教学把接受式学习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也是符合当今和未来社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陈跃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创新能力[J].江苏高中数学教与学,2002(05).

编辑 韩 晓

作者:吴建山

上一篇: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环境艺术设计市场需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