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26

摘要电站实训是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对学员的知识、能力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针对电站模拟器的实训条件,就如何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使学有余力及学习要求较高的学员能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和研究,提出一种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并就开放内容、开放方式及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篇1:

食品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探寻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食品科学专业要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社会人才需求现状,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不断提升本专业教学水平。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需求量的与日俱增,对食品科学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食品科学专业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起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食品工程学、生物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食品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够在毕业后从事与食品科学相关的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等岗位工作。为此,食品科学专业要结合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制定中,具体考虑以下方面:确定主干课程体系。食品科学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适当借鉴各大知名院校食品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将课程基本确定为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等主干课程。确定实践教学环节。食品科学专业根据主干课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确保主干课程均有实践课程相配套,建立起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满足食品科学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学校还应当设置实验教学管理中心,配备专业教师对实验教学进行全程管理。优化调整实践教学计划。食品科学专业要深入调研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收集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食品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从而确保实践教学计划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

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食品科学专业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集实验课程、实训课程、专项实训于一体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

实验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安排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实验课程中,应合理安排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种类型的实验。基础型实验。该类型实验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实验、高级生化技术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微生物遗传与致病菌检测实验、食品技术原理实验、食品生物技术实验、食品感官鉴评实验、食品毒理学实验等。通过开设基础型实验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综合型实验。该类型实验课程包括食品化学与分析综合实验、食品工艺综合实验,在实验课程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实验。该类型实验属于课外选修实验,专业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科研项目中,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能力。

在食品科学专业教学中,实习实训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丰富学生实践操作经验的重要实践教学模块。在工程实训模块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专业课理论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多样化的实习实训内容,为培养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企业,了解生产工艺、材料使用、设备结构、生产管理、产品性能、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食品生产过程的认知。金工实习。组织学生到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机械制造基本操作流程,对机械操作形成整体认识,增强学生食品工程意识。社会实践。学校应在每个寒暑假期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食品企业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分析食品行业发展现状。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跟班实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校内实训。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了解生产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产品生产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毕业实习。根据食品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安排对口实习,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生产技术、工程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资料,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真实材料。

食品科学专业要根据课程体系设置专项实践模块,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食品科学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专项实践模块具体包括食品工厂设计,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数据运算能力、工厂工艺设计能力,以及深化学生对标准规范、使用手册等专业知识的掌握;毕业设计,食品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可分为理论研究类论文、工程设计类论文、技术开发类论文,让学生自主选题、确定研究方向、编制技术路线、绘图计算,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课外科技活动。食品科学专业要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校内实践活动,同时还可组织优秀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操作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

实施“双证”教育

食品科学专业应实施“双证”教育,开展职业资格鉴证,在专业教学期间,要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鉴定考核工作,构建起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关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食品安全师、HACCP内审员、食品檢验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相应资格考核内容有着一定关联性。学校要鼓励食品科学专业人员在毕业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和学历证,具备直接步入岗位的职业技能,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食品科学专业要对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创新,增加考核内容,确保教学考核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中,要将平时操作、实验表现、实验预习、实验理论成绩、实践态度、动作操作能力等作为考核内容,采取口试、笔试、答辩等多种考核方式,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同时,还要引入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考核方式,避免考核评价结果只局限于教师的评价。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为保证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食品科学专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校应根据实验课程安排,制定管理规范、开放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分类管理制度。学校要将常规实验室与开放实验室进行分开管理,通过实施分类管理,以保证实验室功能的实现。在基础类实验项目中,可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中,要设定预约实验时间,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并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由专业教师对实验秩序进行管理。科研实验项目管理制度。食品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引入了科研项目,所以针对这一类型的实验必须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在开放实验室中的行为,要求学生协作完成实验项目。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专业要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在调研食品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现有教学资源,构建起开放式、多层次、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食品科学专业还要实施“双证”教育,对传统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并针对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不断提升食品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篇2:

舰船模拟电站开放式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 电站实训是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对学员的知识、能力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针对电站模拟器的实训条件,就如何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使学有余力及学习要求较高的学员能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和研究,提出一种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并就开放内容、开放方式及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实践教学;电站;实训;开放式

Research on Opening Training Methods of Simulating Ship Power Station//Chen Zhongwei, Li Xiangmei, Wu Lisong, Gao Pan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ship training station;practice training;opening

Author’s address Public Security Marine Police Academy, Ningbo, Zhejiang 315040

传统实践教学中,舰船电站实训先是借助电站控制柜进行感性体验和初步操作训练,再在舰船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受实训设备、场所等方面限制,传统电站实训的效率比较低,成本较高。引进电站模拟器后,学员可以大规模地在计算机和实物模拟器上进行实训,完成所有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效率,降低实训成本。但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及实训科目相对比较简单、机械,不能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资源。同时传统实践教学中,实训项目、仪器设备等都由教员事先选择、准备,教员还要进行详细讲解和操作示范实训内容,实训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要求,是实践教学改革中讨论研究比较多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根据电站实训要求和课程的知识构成,结合电站模拟器特点,借鉴其他课程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方法、措施,提出了一种适合舰船模拟电站实训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1 电站实训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条件

舰船模拟电站实训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条件和优势主要有3点。

1)从电站实训项目及其知识构成来看,按教学大纲及《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要求[1],单机发配电操作、双机或多机并车及发配电操作、岸电和船电之间切换操作等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实训内容,其知识构成难度适中,适合大多数学员在开放式实验室资源支持下自主完成实训任务。而柴油机特性曲线分析、无功功率效率分析等项目可满足学有余力的学员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这些特点正是开放式教学发挥优势的基础,也符合“自主、创新”的开放式教学目标要求[2]。

2)从电站实训的设备组成来看,实训以计算机软件及物理模拟器操作为主,实验设备自成一体,不易搬动、挪用,非常适合开放环境下的实验设备的组织和管理。

3)从电站实训的时间分配来看,基于电站模拟器的实训环境,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完全能满足学员不同时段的实训要求。

2 电站实训的开放特点

借鉴其他课程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模式,电站实训开放式实践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3方面。

1)实训内容上开放。根据知识构成特点,按教学大纲及《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要求,把实训内容分为“必修”类和“提高”类2块。单机发配电操作、双机或多机并车及发配电操作、岸电和船电之间切换操作等为“必修”内容,柴油机特性曲线分析、无功功率效率分析、电路应用分析等作为“提高”内容,所有项目都向学员开放,按照一定程序和规定供学员选择。

2)实训时间上开放。根据学员的特点,分为“全工作日开放”“时段开放”“选择性开放”3种。“全工作日开放”一般针对本校学员,“时段开放”一般是针对有相当数量学员的外单位,“选择性开放”一般针对平时来校不方便的分散的学员[3]。

3)实训方式上开放。依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和管理制度,在充分预习准备和网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员自主地进行实训操作[4]。

3 开放式电站实训的组织管理

3.1 组织管理的原则突出学员主体,学员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训、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自主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员处在后台,丰富开放性资源,评价学员准备情况和实验结果,答疑及协调管理[2]。

3.2 管理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开放式电站实训的管理系统共分3个模块[5-7]。1)学员管理人员既是实训参加者又是管理员,主要进行实训、实验过程的自律管理和协调;2)教员主要进行开放性资源管理和实训评价;3)实验室管理员由学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以工作人员为主,从事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4 结束语

实验实训的教学改革要处理好实验资源、课程知识要求和学员特点等要素的关系,本课题以提高实训效率、提升实训效果、丰富实训层次为目标,结合实验资源、课程知识等特点,突出学员主体,体现内容上、时间上、方式上开放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员的实训成绩有所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明显,在培养学员自主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这种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也可以在其他类似的教学改革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祥兵.舰船概论[M].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2]毛翼,赵晓辉.船艇电站仿真系统实训指导书[M].宁波: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2007(10)

[3]梁青,罗冰洋.开放式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3)

[4]方康年.浅谈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合肥学院学报,2007(1)

[5]王小杨,任强.对开放实验室的认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113-114

[6]李哲明.开放式实验室应用系统的设计[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9)

[7]王凤华.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6)

作者:陈忠维 李香梅 吴立松 高 攀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论文 篇3:

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文章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校企协同模式下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尝试,旨在提高独立学院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多赢局面,以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本科职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为大学及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快,诸多新型产业如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行业迅速崛起,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就业市场最炙手可热的专业人才,需求愈加旺盛。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建设“双一流”的指导思想,地方高校要加强专业建设,根据企业的需求、岗位和市场接轨。独立学院顺应时代潮流,培养人才也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的统一部署,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所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育更要具有自身特色,并为区域经济做出贡献,尤其是信息类专业,必须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信息潮流。如何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契机,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得到社会的认可,使毕业生到工作单位招之即来,来之即用,是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独立院校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问题,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独立学院已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力量,大多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公立高校相同,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没有公立高校那么好,所以这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信息类专业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结合的桥梁就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但鉴于经费、经验等因素,实践教学体系仍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薄弱点[2]。

总体来看,独立学院信息类专业的实践体系环节还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计划与大纲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实验课时少,与理论课时之比过低,而教育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1:1的比例。②信息类专业的硬件实验设备较昂贵,投资方经费投入不够,实验设备比较落后,跟不上日益更新的实验内容要求,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③信息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独立学院学生,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年轻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把控和学生的控制有待提高。④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实验设备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参与很少;培训基地或科研项目的建立实际上与企业没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如何在校企协同模式下對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找到一条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对学生培养非常关键。

二、改革实施方案

1.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训两个环节的统一

实践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两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课堂的效率和学习效果,必须有稳定的评估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反馈,从而使实践教学和实训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和促进。所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实践体系的实训环节的构建必须既要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区域性和通用性人才。根据大部分独立学院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指导原则,以“社会需求”作为构建实训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要求,信息类专业的实训体系可从学科特点和要求出发,按照“135”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实训体系结构,最终达到有一定职业能力的目标,如图2所示。

“135”实践实训体系结构的“1”即是一个目标,就是达到应用型、技能型本科职业人才应具有的职业能力。

所谓的“3”是学生经过技能训练和实训后能达到的三个层次,分别为基本技能、扩展技能、综合应用三个层次:①基本技能层,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完成的基础类实验,结合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在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开展实验基本技能训练;②扩展技能层,在专业基础实验平台上开展专业单元技能训练,从专业宏观的角度进行实验,促进对每一门专业课的理解;③综合应用层,是学生完成综合技能训练和合作企业实习就业阶段,通过将所学专业的单项技能和单元技能加以综合运用以及参加实验技能竞赛,到校企合作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和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5”就是五个阶段,包括实物认识、基本技能训练、扩展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企业实习就业五个阶段。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的理论部分,是实践体系内的横向设计与指导思想,实践实训体系是纵向的、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完成的“动手操作阶段”,是实践能力提高的关键手段。只有二者的充分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真正立体化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提高实验学时比例,实现“软硬”一体化课堂教学

首先,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应该保持恰当的比例,国内的大部分专家意见是1∶1更为合理[3],这样既能保证理论课程的学习课时,又不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独立院校的特色。

其次,在硬件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软硬”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软件与硬件类课程一体化的教学,比如合作企业中有哪些先进的软件,将专业课的相关软件直接应用于教学中,既能对理论进行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又能促进对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仿真、检测这几个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考虑到信息类不同专业之间所开课程的差异,仅以计算机专业部分硬件方向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

3.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将课堂“引进”合作基地

加强实验室制度化管理,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提前自主预约实验课题和实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利用率[4]。

此外,为了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引进”校企合作基地,理论课直接在合作基地的实训室内上,边讲边练,在合作基地或者实训室内推广职业教育中的以行为为导向的“项目驱动式教学”。

4.继续以“产学研”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民办独立院校实现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的有效方法[5]。根据信息类专业的特点,与相对資深的企业合作,与其单位签订合同,将这些工厂、企业、公司或单位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支付的费用、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管理等在合同中均应予以明确,这样,学生可以以“实战”的状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比如,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一的策略,从选毕业设计题目到完成毕业设计整个环节,都在生产单位进行,题目来自于实习单位,由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最后将成品在企业内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深切体会到社会职业的艰辛、责任及岗位工作的内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同时,相关的工厂、企业、公司或单位也可以有相应的经济收入,达到双方经济上的双赢效果。而且有利于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在本公司、企业或单位就业,可以取得双方事业上双赢的效果[6][7]。

三、改革效果

为了衡量以上改革策略的实施效果,以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为例,据统计,该专业2015级两个班学生期末考试中专业课的各科成绩平均提高了6.8%,实验成绩比之前提高了9.2%,说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实践课程又促进了专业课理论部分的理解;2015级与2016级学生在参加辽宁省创新创业指导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不仅如此,2012级学生在实习、就业率、就业质量上与改革前的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到有了很大提升。2012级在校期间在IBM大连分公司实习的6人,毕业后与该公司已经签订劳动合同的有5人;有的毕业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有的毕业生在大连造船厂、大连机车厂等知名企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借鉴2012级的经验,继续加大软件外包方面的实训,2013-2015级计算机专业在IBM大连分公司实习的同学已达15人。

通过改革,在进行校企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的置换。以校企合作基地为依托,通过置换一些实习、专题训练和毕业设计等学分的方式,选送一些学生参加企业为期3-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或顶岗实习。同时还充分利用了普惠制政策进行校企合作,进行电工方向的课程学习及5周的电工实训,课程主要包括识别电路图等课程,最后要通过劳动局的考试获得初级电工证书并获得对应学分。

总之,通过改革,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本文围绕独立学院人才的培育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将校企共同协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信息类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实践教学改革的辅助条件,通过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为独立学院早日实现“双一流”以及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佳林,邹小蓉,杨华明,陈晓丹.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2014(4):44.

[2]甘茜.民办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办学培养模式探究[J].知识文库,2016(4):119-120.

[3]胡天明,李洪智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154-155.

[4]邵雪航,宋龙宾.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4):158.

[5]何瑛,于琦,冯向阳.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1):71.

[6]秦玉华.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24-25.

[7]陈燃.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途径展望[J].科学中国人,2016(15):57.

(编辑:鲁利瑞)

作者:李世涛

上一篇: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研究论文下一篇:地产企业避税见解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