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民意识对法治中国建设的能动作用

2022-09-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意识即公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 对自己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自觉认识, 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四个方面, 推动公民意识觉醒有助于促进公民依法、守法、护法。公民意识是一种非正式制度要素, 因而它的作用常常被忽略, 本文对公民意识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能动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公民法律信仰的建立

法律信仰是公民在对社会法律现象的理性认识基础上, 对国家法律法规产生的的一种神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主要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法律的全身心的崇拜, 从而自觉遵纪守法。公民主体意识指的是公民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认识到法律所赋予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民众基础, 需要公民对国家法律形成正确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最高目标。公民法律信仰的形成与否直接取决于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程度。“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利来源于人民”。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体, 公民的主体意识支配着公民的社会行为, 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基础。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 公民对国家法律理性的认识和对法律强烈的认可、追求能使公民能把国家法律内化为法律信仰, 从而公民自觉爱法、守法、护法。

二、公民参与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外在表现

公民参与意识指的是公民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司法和社会活动的意识。公民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的重要内容, 也是法治社会的外部表现。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公民参与。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能对国家产生政治认同感, 这是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 国家应该建立畅通公开的参与渠道让公民充分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政治权利, 听取民众的利益诉求和意愿, 然后制定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 这有利于激发公民的参与意识, 促进法治社会发展。因此, 公民参与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外在表现。

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根本表征。我国国家权力的执行者的权力是通过选举获得的, 并且公民有监督国家权力执行的权利。公民的政治参与表现在积极参与选举、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制定, 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接洽点在于社会成员对国家权力机关拥有足够的制约和监督权, 这种制约监督是体制外的, 是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树立和广泛的政治参与为基础的。

三、平等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基础

平等观念, 是法治中国的基本理念, 是司法独立的唯一灵魂, 它不仅体现着人本社会的公正基础, 而且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公民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公民的平等意识。公民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充分实现是公民平等的重要体现。公民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和主张受到侵害的基本权利的这种行为就是对平等的维护和主张。公民追求平等的目标和法理理念之一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独立, 是实现法治中国公平正义的唯一保障, 也是实现法治中国的价值基础。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只有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树立公民相信并依靠法律的信念。当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的时候, 公民真正做到守法、爱法和护法的时候, 公民的平等意识就为法治社会奠定了价值基础。

四、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权利与义务意识是立法的直接根据,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驱动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将公民的价值取向转变成了法律的价值选择, 公民的权利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民权利意识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大门。这里不得不提到20年前, 舥艚农民包某某告县长诉讼案。虽然包某某最终没有赢得这场诉讼, 但他具有开辟性的行动唤醒了中国人的依法维权意识, 也是促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出台的原因之一。

公民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 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也要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然而在当今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 许多民众忽略了这一点, 有的人只重权利而忽视义务, 有的采用非法手段进行维权活动, 有的假借维权之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如集体非法上访、冲击党政机关等。由此可见对于权利的盲目侧重, 导致了某些人淡化了自己的法律义务, 同时也妨碍了他人权利的实现。所以公民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既要实现自己的合法权利, 也要遵守法律、法规;既要关心国家大事, 也要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既要依法上访、申诉, 也要遵循条例和程序。真正做到有条有理、有礼有节, 遵守宪法和法律最终实现自身的权利。

摘要:公民意识即公民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 对自己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自觉认识, 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四个方面。公民意识是一种非正式制度要素, 它的作用常常被忽略, 基于此, 本文对公民意识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能动作用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公民意识,法治中国,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健馨.论公民、公民意识与法治国家[J].政治与法律, 2004, 01:32-38.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理想主义教育的缺失和重构下一篇:论新课改中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