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美

2023-05-15

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美

浅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摘要: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刻画的人物之形象、景物之传神、炼字之精到。这三方面的特点能使人遐想无穷,回味不已,给人以精神的提升和享受。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人物形象;诗情画意;炼字精到。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一、古典诗词中形象的人物

毛泽东给陈毅关于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别林斯基曾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诗词要达到震撼读者的心灵,使

人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靠的就是形象,靠的就是形象思维。黑格尔说:‚美是形象的显现。‛形象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唤起人们的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隔‛来论古典诗词,将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否与作者有关来分。其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一)诗词里抒情的是作者自己的形象,简言之就是‚我‛的形象。

陆游在《诉衷情》里写道:‚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上片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臵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臵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的表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诗词中表现的是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简言之,就是‚我‛描写出来的人物形象。

柳宗元的《江雪》家喻户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这个老渔翁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孤独而孤傲。诗句通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而通过‚独钓江雪‛ 勾画人物,突出了一位具有坚忍不拔、卓然独立、清高孤傲品格的人物形象——‚蓑笠翁‛。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作者表现的这种人物形象虽然不是‚我‛,但‚我‛的思想感情也倾注在里面了。

辛弃疾的《村居》同样有此情韵:‚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水之畔,茅屋之前,老头儿老太太正在悠闲地聊天。 孩子们有耕、有织、有乐子,各得其所。 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有乐,其乐融融的动人场景。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将人伦之情,天人之美之韵点染得妙趣横生。

而元稹的《行宫》:‚寂寥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平实的语句,却有丰富的概括力和想象力。 ‚古行宫‛、‚宫花‛、‚白头宫女‛、‚闲坐‛这些意象更是含蓄地表现出了宫女青春已去,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往事的宫女的哀怨形象。

二、古典诗词中事物的传神

在古典诗词中,动态美与传神美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 皎然说‚诗有七德‛(《诗式》),其五是‚精神‛,是说诗文要表现出事物的精神。 司空图说:‚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诗歌只有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使人体会到花苞开放的欢乐,鹦鹉青春的鸣叫,表现其内在的神态,才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 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 反之,如果只表现一堆‚死灰‛,而没有蓬勃‚生气‛,就不可能形成美的意境。 所以诗人对具体物象的摹写,都力追神似。 正如刘熙载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如王维诗: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是以烟雾写山之精神。 陶渊明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谢灵运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琴。 ‛则以草树写春之精神。 这些诗句,千古传颂, 贵在通过具体的物象描写, 表现了事物的精神风貌,具有一种动态美和传神美,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是一组动画连拍,先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细雨飘落滋润,小草冒芽,却又远看似有,近看却无。诗人巧妙地把握住这个‚似有若无,似动若静‛的瞬间和特点,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七个字,转达春天悄然而至的脚步。 而读者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嫩绿的小生命在涌动、闪烁,在轰轰烈烈地成长,长到‚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种动态传神的表现手法,把春的到来写得如此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 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丰富睿智的涵义,去人又能给人无尽的思考。

唐人王建的七绝《雨过山村》则更是体现了情高韵远的境界;‚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唐诗别裁》评价这首山水田园诗为:‚心思之巧,语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 ‛全诗紧扣山村特色描写,‚鸡鸣‛、‚竹溪‛、‚村路‛写出山村的恬淡,自然和谐。 ‚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山村人家忙碌劳动之景,而飞来之笔‚闲着中庭栀子花‛,则又是另一种淡然娴静。 在这里,作者多层次表现了诗歌丰富优美的意境。 为了写人忙,从反面写花闲,栀子花香气四溢充满诗情画意,创造了美的意境,表达了深远的情韵。 总之,这首诗处处写山村的景美、人美、花美,表达诗歌深远的意境之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三、古典诗词中炼字的精到

炼字,即是对诗中所使用的每一个字进行精细地推敲和创造性地搭配,使其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前人曾有‚一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字为句眼‛和‚日锻月炼‛等说法。意思是说有的诗句往往因为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的优劣,甚至看出这首诗的高下。所以古人非常注意炼字,借用关键字词来创造意境。

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除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文学风格外,语言的准确生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杜甫非常讲求语言的锤炼,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清诗丽句必为邻‛都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的诗歌语言生动而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诗意和主题。《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一个‚潜‛字把春雨写得有知有感,也写出了雨丝绵绵,悄临人间的春雨特征。《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二句,本是写月亮从山凹之处升起,却炼出一个‚吐‛字,此字一出,则山立即具备了人的形体、姿态和行为。以上诸字的锻炼,均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当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炼字使得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绝不止杜甫一人:李白在《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中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二句,通过‚引‛、‚衔‛二字使雁和山拟人化,似乎连这些飞雁、青山都能成为他的知己,带去诗人之所憎而送来诗人之所爱,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诗意。再如两个宋词中炼字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因为通过‚闹‛字和‚弄‛字,把春意和花枝变得好像具有知觉,给人以动态感和生命青春的感受,唤起人们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周邦彦作为词坛大家,他的词摹情状物堪称一流。王国维称赞他‚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人间词话》),获得如此盛誉与他长于炼字琢句有紧密关连。如其代表作《兰陵王〃柳》开篇两句:‚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此词借咏柳起兴,引出离别主题,寄寓词人倦游京都却又留恋情人的凄惋心情。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离情别绪。所以周邦彦落笔即写柳荫。其中‚直‛字是词人精心锤炼的诗眼,一则词中写的是汴河堤岸上的柳树。汴堤为人工开筑,故其上所栽柳树笔直成行。再者柳树阴浓,沿堤展列,不偏不斜,又显示出时当正午,日悬中天。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以直线和弧线勾勒塞外的荒凉寥廓,气象壮阔,笔力雄劲粗犷,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誉为‚千古壮观‛。周邦彦把王维诗中的这个‚直‛字移用来描状春日正午汴堤上的柳阴,状物切实逼真,又渲染出一种寂寞、单调、苍凉的情调氛围,可谓用字大胆出奇。第三从视觉效果上看,‚直‛字画出一道色彩由浓变淡、由近到远的直线,使画面有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

总之, 中国古典诗词歌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 它诱发了人们不断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古人在诗词中炼字的精到更是创造和升华着古典诗词的意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第二篇:浅议“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古典美

夏婕

所谓“中国风”即是指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格、元素、形式、内涵。现代许多流行歌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歌词、编曲、演奏乐器等都有浓郁的“中国风”,古韵中透着现代感,通俗而不失中国风味。如

这些中国风歌曲无不流露出古朴、浓郁、含蕴的中国古典美,使得原本似乎已经停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中国文化场景瞬间来到听众身边,让人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它们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浓厚的中国古典美,让人们产生天然的亲切感。

中国风歌词的古典美

歌词是中国风歌曲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学、建筑、美术、等等无不成为中国风歌词汲取营养的最重要来源。

许嵩的《断桥残雪》,先不看歌词内容,看标题就可以猜到这首歌描绘的是一幅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场景。“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溶解”,淡淡几笔,包含了断桥、残雪、寒月、湖水、倒影、离人等元素,而这些元素正是中国传统水墨画必不可少的场景,也是历代文人最爱咏叹的景象。而“断桥残雪”正是西湖十景之一,因此,歌词不仅有传统中国美术的韵味,也有江南水乡的风情,让人听来十分熟悉亲切。

与《断桥残雪》异曲同工的是周杰伦的《发如雪》对古诗词的化用。其中“狼牙月,伊人憔悴”中“狼牙月”形容月光如狼牙般颜色,

“伊人”让人联想到《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美丽女子。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家耳熟能详。借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歌词中短短七个字就让人体会到苍凉月色下的冷峻,女子心中的无限悲凉,简洁明了又韵味十足,迅速引导人们融入曲中要传达的情感。

此外,《青花瓷》歌词中描写的青花瓷代表中华瓷器的最高水平,《七夕》和《清明雨上》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和清明节,《双截棍》里“少林”“杨家将”“金钟铁布衫”“任督二脉”是中国武术的体现,《本草纲目》里“华佗”“中药”“龟苓膏”“云南白药”都是“中国医术”的代表„„这些歌词都取材于各种中华文化,它们既弘扬了中华文化,使它得以发展、传承,体现了“中国风”歌曲的文化价值,又让听众倍感亲切,有利于歌曲的传唱。

中国风编曲的古典美

“中国风”歌曲的构成除了歌词这一大因素外,曲调也是关键。 现代中国风歌曲的主旋律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这里就要提到五音调式了: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分别代表西方音乐中的“do

re mi so la”(中国古典音乐中没有“fa

si”音),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即称为“宫调式”。后弦的《踢馆》、《小白》、《逃学书童》都运用了这种宫调式唱法,轻快中平添了几分韵味。

除了曲调以外,还有唱腔也很重要,现代“中国风”歌曲将古代唱腔与嘻哈、R&B等相融合,古韵中是浓浓的现代风,交相辉映,

更让我们的中华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可谓是将京剧与现代风格结合得登峰造极。《新贵妃醉酒》这首歌的背景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原为真爱魂断红颜”,歌词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因六军不肯前行,逼得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凄美的曲调,京剧的唱法让这首歌平添了许多韵味。又如《susan说》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变得模糊,这样的老歌新唱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翻新的歌曲中回味传统京剧、甚至昆曲等“国粹”的古韵美。还有一些是Rap的说唱形式,例如周杰伦的《双截棍》、《烟花易冷》,通过快说的形式,在歌曲的古韵中平添几分现代美,更容易被接受。

由于将传统的曲调、唱腔与现代演唱形式有机融合,“中国风”歌曲让人们通过演唱形式回味古代戏剧乐曲文化,使我们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中国风歌曲乐器的古典美

中国文化艺术博大精深,传统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它们自然地成为中国风歌曲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在中国风歌曲,传统的中国乐器琵琶、大鼓、洞箫、笛子、二胡等与现代乐器共同配合,让歌曲的中国味十足。

如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全曲不仅在歌词中用琵琶弹奏贯穿全文,而且配合运用琵琶乐器,在“大珠小珠落玉盘”之中,感受染色枫叶、

篱笆外的古道、荒烟漫草,再加上过渡和结尾的二胡弹奏,传神描绘出哽咽悠长的孤独与寂寞,把这中国式的哀伤写得淋漓尽致。另外,《菊花台》不仅歌词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还运用古筝、葫芦丝等民族乐器;S.H.E.的《十面埋伏》使用了琵琶,《龙攀》使用了陕西大鼓„„,这些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使用,使得具有古文化意蕴的歌词更容易融入人们的心扉。

总之,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风歌曲所蕴含的故事、场景、人物因其平易近人的歌词、曲调,很容易被大众接受,而其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则通过中国元素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以说,古典美成就中国风歌曲,中国风歌曲又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古典美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参考来源: 中国古代诗词“断桥”意象浅析-余翠萍 周杰伦歌词赏析(高一) 中国风流行歌曲介绍及论文思路

第三篇:中外造园艺术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艺术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0801404-1

5 姓

舒洪波

指导老师

周小梅

所在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摘 要:中国美学中有一种西方美学未涉及的“意境”之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它首先是从诗与画的创作而来的。中国古典园林深受山水诗、画影响,构图布局讲究诗情画意。造园不仅要有优美秀丽的自然山水风景构图,更要像吟诗作画一样,讲求有隽永的深刻立意,使诗、画、园三位一体融于一炉。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山水、园艺、绘画、诗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体,它摹仿自然,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1]。中国园林作为人类接触自然的场所,力求与自然和谐共生,师法自然,体现着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2]来概括,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崇尚自然的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独到之处,就是结合中国文化,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炉,创造出令人神往的美的意境。

1 意境之说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一切艺术作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都应当以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格调的高低,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3]。

何谓意境?历来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4]这是说凭着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最高的境界。这里所谓境界,即后来所说意境。所谓意境,是由审美对象的表象在审美主体的心中所唤起的一种广阔自由的想象、情感、理性等心理因素的综合。意境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物互渗互融所构成的艺术整体。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变现无形,以物质变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变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实景与他所暗示的、象征的虚境荣为一体。意境被奉为评价园林审美的主要标志[5]。

一切蕴含着“意”的物象或表象,都可称为“意向”( 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具有审美品格的意象,称为“审美意向”。其依照“象”的不同状态,可分为“艺术形象”和“内心图”[3] ) 。形象与情趣的契合,是情与景的统一,景生情,情生景;情中景,景中情;虚实相生,弦外之音,味外之旨。意境的意蕴是深层的, 它不停留于个别审美意象的局部、浅显、感性的层面,具有深邃的艺术底蕴;意境的意蕴是大容量的,突破有限进入无限,触发观赏者活跃的浮想联翩。“境无情不发,情无境不生”,意境要靠“悟”才能获取。中国人认为:从感情到语言符号再至体悟,对事物最微妙处的把握只能是超符号的心的体悟。这或许可以称为中国人对美的一种“潜美学”认识。意境的意蕴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就会引发具有高度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具有极为开阔、深远的领悟性。

2 中国园林之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 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

2.1 与天对话——意境之起源

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喜爱自然的传统。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加上宜农的自然环境,使得祖先对自然的崇拜带有浓厚的感恩色彩。这种对农业感恩性的泛自然崇拜,经过漫长的历史而积淀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怀有的强烈感情,反映着中国迎合大自然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精神境界:注重天地万物间的相互关系对人的显示作用,以及他们各自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精神的启示,崇敬天就是崇敬大自然和它对生命的滋养;获取天地生机来追求自身的繁茂,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万物生命同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生生不已[6]。

两千多年前的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是一种天地与人融为一体的美。“师法自然”的原则既体现在直接面对大自然的创造性生活劳动中,也体现在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把握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中。中国园林作为一种同大自然关联的人为生活和游赏环境,是一种人工山水写意化的自然再现。园林环境注重天阳概念下的自然属性,以自由的方式造就建筑与山水花木动态交融的景观环境,体现生命勃发的自然之乐和人类之乐的多种含义,构成使人类精神合于自然的意境。与天对话,在自然秩序之外对自然生机的赞美和在社会礼教之外对乐的精神追求,构成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层含义和特有的园林文化传承基因。

2.2 自然山水意象——意境之体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园林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成为东方园林的代表,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在园林意境中,山水意象是园林意境的强因子。园林意境的景观构成通常都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体。无论是在自然美、山水诗、山水画的欣赏中,还是在园林的审美中,山水意象都具有突出的意境内蕴。“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7],从大自然的生机天趣中,获得高雅的美的享受,具有很突出的情感性内涵。透过有限的景观表象,去感受意象内蕴的无限的“道”,从中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哲理。山水意象的这种情感性的浓郁化和哲理性的深邃化,大大增强了它生成意境的潜能。而对意境的追求也使得自然审美意识达到直接从自然景物的观赏中获得“心怡神畅”的审美享受的高级阶段,这是对自然美自身审美价值的真正发现。

与西方造园的“人化自然”的美学思想不同,中国造园的美学观念是自然的人格化。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将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象征,强调因物喻志,托物寄兴,感物兴怀的比兴传统。

庄子美学强调“天和”。老庄学说注重个体人格独立,追求“忘物我、同天

一、超利害、无思虑”的境界,远远超越了儒家审美所强调的同形同构的对应关系,升华到物我两忘、主客同体的高度,从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中求得超越的精神自由境界[8]。庄子提出的“天地有大美”,充分肯定和极力赞颂大自然的壮美,把自然美的欣赏提升到至乐、天乐的审美境界。

“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两千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生活追求和审美趣味的结晶”。“师法自然”不单是在园林的形式上模仿自然的景观,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自然的生活。田园式的自然生活成为避世人士追求的隐逸生活方式。这种田园生活中的山水意象所蕴含的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和心理调节价值,经过岁月的积淀,渐渐地转化:从原先特定的,与避世归隐相联系的独特价值,转化为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趣味,高洁的潇洒心态的普遍性价值,使得园林的山水意象高雅化了。欣赏山水花木成了归隐生活的心理调节过程;逸居乐道,寄情山水成了傲王侯,轻功名,超越政治权势的高尚道德表现;林泉之乐,竹石之好成了情趣盎然的高雅的美的享受。“士”在审视大自然中领悟自然之道,以达到超越社会制约、返朴归真的自由完美人生[9]。

在园林艺术中再现虚幻的仙境,并非仅是指某种确定的景观形貌的追求,而是在满足人们对捕捉和陶醉幻梦的心理要求。模拟幻觉中的仙境,求得耳目间的愉悦,注重意境本身的高妙,并以此展示园主神仙般的飘逸风度及身在俗中、心在俗外的构思。琼楼玉宇、灵池瑶台,它虽然缘于自然对象的摹写,但也无疑渗透了古人对人生世俗图景的种种构想,或虚妄、或清幽、或俗艳,从客观上起到深化造园手法的作用,大大丰富了景观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力。

2.3 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意境之追求

中国园林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有人称中国园林为“文人园”, 是一门饶有书卷气的艺术。中国传统文人造园,重视神似与韵味,将其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和情操,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展现一种朦胧、含蓄的美。造园艺术已远远超越赏心悦目的层次,极力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10]。

意境首先就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园林内的匾额、楹联、诗文、碑刻不仅是一种能烘托园景主体,形成古朴、典雅气氛的装饰;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学运用于意境鉴赏指引,记述典故、命名点题、抒情喻志,对园林景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留园“长留天地间”,怡园“可自怡斋”, 既传达出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又吐露出作者的心声和造园的匠意。黑格尔认为建筑艺术是物质性最强的艺术,诗(文学)是精神性最强的艺术。因此,建筑与文学的结合,实质上意味着在物质性最强的建筑艺术中,掺和了精神性最强的艺术要素。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中升华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人生观。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而归之于有限, 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2.4 园林欣赏中的意境美——意境之品悟

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美与诗画的意境美相关,主要是指情景交融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经验[11]。景有尽而意无穷。优秀的园林风景洵美,

有文化,有历史,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需要游赏者本身根据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体验,去细细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无穷意境。从这一点上说,园林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创造的。

作为造园者,文人士大夫将自己的苦乐悲欢种种情感、志向、意趣投射在造园景物的塑造中,潜埋在景观的间架中,在创作时他得到了自我实现的满足,在观赏时他又重温了这种满足所带来的愉悦。作为游赏者,由于园林艺术特有的含蓄性、可塑性和对情感的宽容度,在其品鉴过程中,时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景物之中, 触景生情, 体悟出独有的审美境界。因此,园林欣赏既是一种观赏、领略园林美景的艺术活动,又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从接受美学的理论上说,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就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园林创作凭借联想和想像,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进行创造型的审美活动,欣赏者则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 凭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文字信号,在观、品、悟中丰富园林景象,参与园林景象的再创造和园林意境的开拓[12]。

3 结语

彭一刚先生在谈及中西园林的不同美学思想时指出,由于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的追求上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然也注重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造园意在悦目,而中国造园意在赏心[13]。

好的意境要通过意匠去表现,意匠的形成贯穿园林意境创造的整个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它要求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无比热爱,需要创作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加以体会和理解[14]。陈从周先生说:“若园林无水,无云,无影,无声,无朝晖,无夕阳,则无以言天趣,虚者实所倚也。”中国园林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意境美,造园格调是最终追求。理解分析园林意境的历史、创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不仅是对园林景观创造者创作思路的梳理,也是提高景观观赏者欣赏水平的手段,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侯则红,陈展川. 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N].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07(4). [2]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 园冶注释[M]. 第2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5. [3] 侯幼彬. 中国建筑美学[M]. 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 276-277. [4]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1. [5] 刘海燕. 中外造园艺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7. [6] 王蔚,史箴. 与天对话——略析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基因[J]. 新建筑, 1997,(2). 46. [7] 刘勰. 文心雕龙[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8] 李泽厚. 庄子美学札记[A]. 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C]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86. [9] 王鲁民. 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35. [10] 夏昌世. 园林述要[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15. [11] 丁 静. 论中国园林建筑中的意境美[J]. 青年文学家, 2011,(7). [12] 周武忠. 城市园林艺术[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2. [13] 彭一刚. 感悟与探寻[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 [14] 韩雪. 浅谈中国园林的意境美[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N], 2011-05-07 (20).

第四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教学的结构与类型 】

1、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教学的结构,从教学内容上认识,柔韧性的训练教学,力量素质提高(包括灵活、灵敏、速度、爆发、耐力等)的训练教学,技术技巧动作的训练教学,身法韵律的训练教学这四部分内容,是它的结构性内容。

2、从空间占有形式上认识,地面动作训练、扶把动作训练和中间动作训练三部分,构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教学的空间结构。

3、从动作内容与形式上认识,扶把动作的全部内容,控制、踢腿、跳跃、旋转、翻身、身韵六个部分的动作内容与形式,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结构性内容。 【训练课】

作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师,就其专业的教学的能力而言,他应当具备对动作的讲授能力、示范能力和纠错能力。所谓讲授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以简练、生动的语言清晰地表述某一动作的做法,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但讲述清楚,而且教学步骤亦十分有序。所谓示范能力是所有舞蹈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来讲,这种能力能成为其弥补经验不足的有力手段。而纠错能力更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名教师的纠错能力,是该教师的其它能力和多种知识的综合反映,较之讲授和示范能力而言,它是更重要的一种能力。 【考试课】考试课的基本要求是完整、集中和严肃。“完整”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考试课要将一学期教学的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则,以教学计划为依据、紧密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将所教授的内容全部呈现。“集中”在考试课的组织要求上,与“完整”有交叉的含义,但集中是知:首先考试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要较之平常的训练课更加集中、精炼,它反映在动作的练习上,也反映在时间的安排上。如在考试课中,扶把动作中的某一动作只需做向左向右的其中一面、而不需要两面都做。“集中”对考试课的组织要求,反映在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安排。“严肃”在考试课组织要求上的反映,更是体现在各个方面。它大到考场的布置,具体到学生在考试课上的着装样式、色彩;课堂考试中学生情绪的调动、位置的安排等等。从各个细枝末节都体现出它的严肃性。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训练组合的概念】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堂训练组合,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服从设定的训练目的,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干动作所构成,以连接动作为纽带,修饰动作为色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训练训练形式。

构成组合的要素或者说是结构成分是主干动作、连接动作和修饰性动作。通常将上述三种动作称为组合构成“三要素”。

旋转:一年级:原地左右留头甩头的练习;五位并立转1/4,1/2;踏步掖腿转、踏步吸腿转开法并完成。平转开法并完成4圈。 二年级:平转8一16个;踏步掖腿转、踏步吸腿转2圈。跨腿转开法及完成;旁腿转开法及免成;(男) 后腿转开法及完成(女) 三年级:大掖步转开法及完成;探海转开法及完成。男:扫堂探海转开法及完成。旁腿转(连续的)开法及完成。吸腿拧身转。 四年级:平转的连接:如平转空中转;平转跨腿转 旁腿转-----吸腿转 后腿转------斜探海转(女) 大掖步转------吸腿拧身转 扫堂探海转----跨腿转(男、因)

翻身:一年级:踏步翻身1/4,1/2分解练习和完整练习。 点步翻身开法完成1~2个。上步翻身。 二年级:踏步翻身左右连续、跳踏步翻身。点步翻身完成8个以上。串翻身开法及完成。跨腿翻身开发法。吸腿翻身开法。 三年级:跨腿翻身完成2个。串翻身完成12个。点翻身-吸腿翻身(女)踏步翻身-跨腿翻身(男)掀身探海翻身开法。 四年级:串翻身和原地串翻身。串翻身-后腿蹦子、拉腿蹦子(女因材施教)掀身探海翻身单一与连续。串翻身圆圈。

第五篇:语文诗词鉴赏对策(三):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语文诗词鉴赏对策

(三)——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汉语言非常优美,这种美主要表现在感性美和理性美两个方面。感性美是指语言的外在美,像色彩美、形象美、音韵美、滋味美、建筑美、修辞美等,理性美是指语言的内在美,像逻辑美、义理美、情感美、趣味美、意境美等。而在古典诗词中,汉语言的这种美感体现得尤为鲜明。鉴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当然首先要透彻地理解语言,但更为重要的,是要领略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并对其表达作用有所感悟,惟有如此,才能很好地去理解、鉴赏诗词。

鉴赏古典诗词语言美,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语言特色。如清新、朴实(朴素、质朴、平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典雅等。要把握语言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分析、鉴赏:

1.语言的性格色彩。包括:A. 显与隐(明快与含蓄);B. 直与婉(直抒胸臆与委婉曲折);C. 刚与柔(豪放与婉约);D. 庄与谐(严整与幽默);

2.语言的语体色彩。包括:E. 文与白(文采绚丽与文风朴实);F. 散与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

语言是有性格的,正是这种性格,让人们在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看到的是“关西大汉,弹铜琵琶,执铁绰板,高歌„大江东去‟”的情景;而在读柳永的《雨霖铃》时,看到的则是“十

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拍板,轻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景。同时,语言又是有语体区别的,从而使语言有了俚俗与典雅之别。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从“辞色”角度去领略去鉴赏。如北宋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gāng,油灯)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首词语言明快、典雅。上阙用 “殷勤”“拼却”“舞低”“歌尽”等词,下阙用“几回魂梦与君同”“犹恐相逢是梦中”等语言,直接而鲜明地将当年相聚时的欢乐、别后相忆及再相逢的喜悦几近直白地表达出来。但作者又善于铺彩设色,如用“彩袖”“醉颜红”“杨柳”“桃花扇”“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釭”等词语、意象,又善于经营工巧雅致的句子,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语言显得典雅。正如古人评价的那样:“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秀气胜韵,得之天然”。

二、修辞方法。主要指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借代、夸张、设问、反问等,这是“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考点中规定的八种修辞方法。此外,在诗词中,还要注意通感、移情(把人的感情付托于物象上表现出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双关、顶真、反复、用典等修辞方法。修辞是为了从不同角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不尽相同。比喻、比拟、借代、引用主要使语言形象生动,排比、对偶、夸张、顶真、反复主要增强语言气势,设问、反问使语言张弛跌宕,双关、用典让表情达意委婉含蓄,它们各有其妙,各有情趣。所以,修辞的使用要根据语境需要,效果分析也要充分考虑语境。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作者还很讲究炼字,诗中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再如曾公亮的《宿甘露寺》:“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雄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壮观的浪涛,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展示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三、炼字。即作者着意选用的、表情达意生动形象、内涵丰富而且表达效果显著的字词,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对这类词语——

(一).注意那些活用的词。如周邦彦的《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诗中“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风”和“肥”,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想作风已老,莺正年轻;也可以想想为雏莺从昂首待哺的娇憨,在风中慢慢丰羽、展翅离巢、婉转鸣叫的情景。而一个“肥”字,可以想见梅子成熟、果肉鲜圆,悬挂枝头,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诱人馋涎欲滴的情况。这两个字,把江南初夏的景色写得生动迷人。再如南北朝何逊的“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一诗中,“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前一句写室外:夜深寂静,雨滴台阶,异常单调。虽未写人的活动和感受,但由此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后一句写室内:用一“暗”字,表现天已破晓,油灯将尽,充满离愁的屋子煞显昏暗。破晓屋内较暗,与白天不然,足见观察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夜未眠,“空阶”和“离室”,则渲染出人心的凄惶。

(二).注意那些含有修辞方法的词。如杜甫的《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开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首联十个字描绘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月夜图。“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从山后破云而出之状,“明”字正好表现水月相映、夜明如昼之景。它们把月写得晶莹璀璨,仪态万千,给这两句以至整首诗抹上了一层神奇、妩媚的银光。苏轼以为“古今绝唱”。再如北宋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晚上原应有月,岂料云满夜空,遮住月色。但清风一起,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起舞。这就给作者临老伤春、感到前途渺茫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传诵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为“风”起“弄影”,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又与终篇的“落红” 前后呼应,使全诗浑然一体。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首句作者用可“铺”之物比阳光,将“残阳”斜射的情景逼真而生动表现出来;另外,与“照”相比,铺给人一种舒展感,表现出阳光的柔美。

(三).注意数量词。如(僧)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暖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色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诗中“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更显出此梅“早”开。此诗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己称郑谷为“一字师”。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四).注意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写茫茫沙漠景观,“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直”突出无风而劲拔。沙漠毫无遮拦;“长”状其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圆”则表现落日雄浑。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再如吴文英的《鹧鸪天•化度寺》:“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下阙开头一“窄”一“宽”,对比中表达出思念故乡、却又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五).注意叠音词。如王驾的《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原诗用“飞来”,只表现出蛱蝶从别处飞到此处的情景,而“纷纷”则表现出众多蛱蝶一起“过墙”、追寻春光的情景,语意表达得更充分。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中“时时”“恰恰”为叠字。“时时”表现不是偶尔一见,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啼鸣的婉转清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表达出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并让人领略到汉语的音乐美。

(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有时作者注意使用一些具有表现力的词,来更生动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如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 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这首词意是一个流落异乡的少女感物伤怀思乡想家之作。上片描写流落异乡,客居他所的少女思乡远望的画面。第二句“山展暮天之际”中用一“展”字,化静为动,把少女远望时看到的山势连绵不断一直铺展到天际的情景表现出来,生动地表达了山岭阻隔、不能回归家乡的悲愁。而第三句“泪眼不曾晴”的“晴”字,本来形容天气,移用过来,把作者满腔哀怨、整天满目思乡之泪的情景形象地表达出来。下片写思乡望远的少女内心丰富的情感。“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两句,用雪花比喻浪花。用拟人化词语“乱委”表现浪花随意腾起;用沙鸥自由翱翔与少女离乡后的不自由作对比,通过移情联想,就把少女流落异乡、有家难归的难言伤感流露笔端。因为这首词用了一些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语,显得妙语横生,妙意满目。古人赞它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词人玉屑》)。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四、句式。主要是诗词中的特殊句子形式,这类句子会造成特殊意趣。

(一).联象句。即全用名词意象组合而成的句子,生动形象,意境优美。如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诗中颔联就是联象句,集中而有力地表现出作者亲临抗金一线、北望中原、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以及丰富的愤激和辛酸。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中颔联形象地表现了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起来看见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而板桥霜上的人迹更突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又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选取最具秋天特征和最足以引发游子乡愁的景物,塑造出浪迹天涯、归乡无期、功名无着、疲惫不堪的游子形象。是一支漂泊者的思乡曲,又是一幅秋日郊野游子黄昏思归图。

(二).倒装句。即为平仄、押韵和谐,词语错置,造成一种特殊优美意趣的句子。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清明。以“秋”字来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颈联应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倒装之后,说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这样就增强了诗歌的悬念。又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měi)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颔联应为“鹦鹉啄香稻余粒,凤凰栖碧梧老枝”,倒装使字词更绚烂、华丽,更能反衬秋天的哀愁,也使音韵更和谐。词中也有倒装句,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下阙“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应为“三月暮雨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横风狂。黄昏掩门,无计留春住”,倒装突出风狂雨暴的情景,也表现出作者想掩住“黄昏”时光,以留住春光的心情。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

五、节奏和韵律。诗词句节奏分明,读来琅琅上口,或明快热烈,铿锵有力;或跌宕多姿,韵味悠长。诗词句用韵和谐,形成绵绵不绝的韵律感,读来觉得气韵生动。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节奏和韵律需要多吟咏,多玩味,细揣摩,分清节奏,读出韵律。

六、语言鉴赏题组织答案思路:

(一).评价(定性):即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或怎么样。如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炼字特点、表现方法(如化动为静、化静为动等)。

(二).分析:即诗词中具体如何体现、怎样表达的。分析一定要中肯、具体,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达效果。

如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如果要求“请对诗中„老‟字和„压‟字加以赏析”。“答案”可为:“老”字用了拟人方法,写出了秋风的萧瑟,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压”字化抽象为形象,梦本无重量,作者用一“压”字,把幻觉写得真切,具体可感。

语言鉴赏题作题时,不能仅仅答出语言特色,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效果作出具体分析。因为语言是思想的外壳,它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另一方面,因为涉及到思想内容,有时也就涉及到写作方法。答题时,有时可以兼顾写作方法(对比、衬托等)和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像“

(六)注意具有表现方法特点的词”中对南宋吴城小龙女的《清平乐令》一词的分析就兼顾到这一点。

七、举例阅读赏析: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风雨,名月何曾是两乡?

简析“青山一道同风雨”一句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此句主要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作者说友人远行,有青山和他一路共同分担风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劝慰朋友不要悲伤、激励朋友勇往直前的情怀。

春游曲

(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赏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有:①注意炼字,“万”和“一”对举,突出地表现了万树杏花一齐盛开异常灿烂的美景。②映衬。“满园”杏花的“深浅色”,和一池“绿波”相互映衬,景色分外明艳。③整首诗语言明快而绚丽。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意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赏析“飞”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飞”字妙在化动为静,月本来运动不那么明显,仿佛不动,用了“飞”字,写出晓月运动极为迅速的特点。“飞”又明写月而暗写浮云,浮云飘飞,使时隐时现的明月,好像在高高的树丛里迅飞,所以,一个“飞”字,既是写月,也是写云。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简析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用借代和比喻。用“幽色”代指两棵小松;用“数粒秋烟”比松针,用“鳞”喻树干,用“琴声”比风吹动松树发出的声音,把书院中的两棵小松写得有色有姿有声有韵律。

卜算子·齿落

(南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底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 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和蕴涵的义理。

【参考答案】语言特色:口语化的朴素,如“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缺两边厢,又豁中间个”,是典型的口语,显得直白;风趣幽默,如“狗窦从君过”,说牙豁得像狗洞,你们可以从中钻过。义理: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刚直者为世俗不容,奸佞奉承者却活得很好。

金缕衣

(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前两句直抒胸臆,后两句用“花开”“直须折”“无花”“空折枝”等作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能蹉跎青春。

清平乐

(南宋)晁元礼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有人认为,“搓得”一词用的生动传神。你认为如何?试加以分析。再简评一下这首词的音律。

【参考答案】“搓得”用的传神在于:用拟人,把春风吹柳,写成像有人在揉搓、抚摸柳枝似的,使柳树长出嫩黄的新叶。音律:整首词用“柳、就、候,门、魂、昏”押韵,显得音韵和谐。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上一篇:中共党员个人对照检查下一篇:中国各大城市人口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