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童蒙的诗词教育

2024-04-19

中国古代童蒙的诗词教育(通用8篇)

篇1:中国古代童蒙的诗词教育

中国古代童蒙的诗词教育

2014-09-27 08: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我有话说

上海一年级新版语文教科书,删除了旧版中的全部8首经典古诗,引起了很大争议。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观点——“我不赞成”,北京相关专家在习主席讲话后的次日即表示,明年将大幅增加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的比例。那么,古代是否重视诗歌教学,如何编写教材?古代儿童启蒙时要读多少诗?

古人“习经”重视诗歌教学

——《诗经》原本是当教材来编订的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品种,诗歌在古代课堂占有重要地位。唐宋以前童蒙诗歌教学什么样,诗歌占多大比重,现在已很难知道,但从当时学生“必习经”来看,时人重视诗歌教学和学习不为虚言。

古代学生习经,具体来说是学习“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本书,其中的《诗》即现在的《诗经》。

读者应该都知道,《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就被上升到“经”的地位,遂有《诗经》之名。《孔子世家》中称,“古者《诗》三千余篇”,是孔子将《诗》精减到300首以方便学生阅读的。也就是说,现代人看到的《诗经》,在诞生之初就是作为教材使用的。

古人学习《诗经》并不像现代,到了高年级才选学,低年级学生就学了,甚至把《读经》作为启蒙读物,推荐给孩子读。《后汉书·邓禹传》记载,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年十三能诵诗”。邓禹并非最厉害的,《魏书·祖莹传》记载,北魏少年天才祖莹,“八岁能诵《读》、《书》”。类似的幼年即能背《诗经》的“神童”,在史上有不少记载,说明古人早就把《诗经》当作孩子的启蒙读物了。

至于将《诗经》中的名篇选编入童蒙教材,则是各代通行的标准。如明代教育家魏校便主张学生要学习《诗经》。其在《庄渠遗书》一书中说:“一日所读之书,皆用正书,不许私读《幼学诗》及《吏家行移》等书……只抄写风、雅、颂之诗全章,或一二章。

而明代另一教育家吕坤,在《社学要略》一书中,则推荐了《诗经》中的《陟岵》、《伐檀》、《凯风》、《棠棣》、《相鼠》、《采苓》、《瓠叶》等22首诗歌,作为蒙学读物。

诗歌在唐代出现自编启蒙教材

——《神童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诗歌教学普遍纳入童蒙计划的,应该在唐代。李治(高宗)当皇帝的调露二年(公元680年),主管贡举的吏部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奏请当年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应加试杂文两首,其中就包含诗赋。从这以后,入列考试内容的诗歌,便成了唐代及以后学生更要读的科目。

在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唐代,诗歌教材的编写开始活跃,出现新气象。除了选编传统经典诗文以外,有人开始尝试以诗歌形式重写蒙学教材,其中,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堪称最佳,在晚唐、五代时颇为盛行。有学者认为,《咏史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类启蒙教材。

《咏史诗》将多达150个历史事件,以诗歌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既读了诗歌,又学了历史。如《咏史诗·沛宫》:“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到宋代,诗歌教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或许是受到《咏史诗》成功的启发,宋代出现了不少这类新创诗歌教材。传为北宋汪洙所著的《神童诗》、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的《训蒙诗百首》、陈淳的《童蒙诗礼》等,都是宋代原创的课歌启蒙教材。

其中的《神童诗》影响最大,最深远。《神童诗》里的诗句,朗朗上口,很快流传开了。如大家熟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等,皆出自《神童诗》。在诗歌教材选编上,宋代也取得了很大突破。如至今仍在流行的《千家诗》,据说最早便是南宋诗人刘克庄选编的,不仅选了前朝名家的优秀作品,还编入了当时诗人的佳作。如第一首即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诗人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明清写诗入门类新教材丰富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千家诗》至今不失为一本优秀的诗歌启蒙教材,为现代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所喜爱。《千家诗》的选编标准,甚至影响了现代语文课本里诗歌部分的选编标准。

到明清时期,虽然人们对诗歌已不如唐宋人那么狂热,但对诗歌的教学并未放松,诗歌也是明清童蒙课堂的常规教学内容。明清流行的诗歌教材有《千家诗》、《神童诗》、《律诗训》等。除了使用传统教材外,明清文人也积极编写新的诗歌读物。如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升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沈鲤,便编有《义学诗训》,沈鲤开宗明义,称“余既为义学,仿古庠塾,乃为是编。”

沈鲤眼光独特,其所推荐的启蒙诗歌相当适合低年龄学生,有的还被编入现代小学语文课本。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沈鲤首先选编出来的。

清代诗歌教材更多,如张伯行的《训蒙诗选》、王锡元的《童蒙养正诗选》、刘霏的《童子吟》、归继光的《童歌养正》、李元度的《小学弦歌》,等等。而清代影响最大的普及本诗歌读本,应该是《唐诗三百首》,此书由乾隆十六年进士孙洙选编,至今仍受到欢迎。

明清诗歌启蒙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声律启蒙类课本特别丰富,出现了不少新教材。《时古对类》、《千金裘》、《训蒙骈句》、《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等等,都是明清学生学习写诗、创作对联的入门级优秀教材。

其中,《声律启蒙》、《声律发蒙》和《笠翁对韵》最有代表性,使用最多,分别由清人车万育、杨林兰、李渔编著。三本教材的功能、结构都差不多,如开头——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声律发蒙》:“天对日,雨对风,九夏对三冬。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 《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需要说明的是,《声律启蒙》最早由元人祝明编写,清人的同类书,应该是在祝明版基础上“撮要”而成的。诗歌入选教科书古代也存分歧

——《蒙养礼》:“以理义之心行之便好”

如同现代教育界对诗歌入选教科书,有不同的看法一样,在古代,对什么诗该入选,学生该学什么,应该读多少诗,也存在分歧。

宋人欧阳守道《巽斋文集》“省题诗序”中,有这样的记述:“寿翁来访,与予纵言至省题诗,予叹此诗幼学之所从事。而书市所刊,或杂以轻薄字鄙亵语,口授之业不为删择,或反赏爱其流丽而使效习之……”

欧阳守道为南宋后期教育家,从其所述来看,当时用于低龄幼儿教育的诗歌类读本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选编标准不统一,不少书商出于赚钱的目的,随意选编,这与今天一些书商乱编乱凑教辅教材很相似。

古代不少童蒙都是私塾或民办学校,所用教材往往自选自编,由于老师水平不

一、价值观有异,在诗歌篇目的选择和教学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如明代教育家魏校、黄佐、吕坤,三人均青睐《诗经》,教材爱从《诗经》中选择名篇。但在具体诗歌篇目上,三人完全选择很不一样。魏校推荐阅读整本《诗经》,而黄推荐《诗经》中的《鹿鸣》、《关雎》等12首诗歌;吕坤则推荐《步陟》、《伐檀》等22首诗歌。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是他们在教材编写上的价值取向不同,教学目的有差异。

吕坤认为,设立歌诗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怡养性情,以歌诗消除邪僻之心。所以他对诗歌教材的选编相当严格,要求选“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在《蒙养礼》中,吕坤进一步说,诗歌“艳冶家语,长欲导淫,切宜深戒,久则流于邪放,只是以理义之心行之便好”。

用现代教学观来理解,就是选入教材的诗歌要易读易懂,有生活气息,贴近社会现实,一些格调不高的诗歌不要选,以免学生从小学坏,充满物欲。

在教学上,魏校在《岭南学政》中所制订的课程表要求,学生“午学”要抄写诗章,并歌咏、记诵所歌诗章;《义学诗训》的作者沈鲤,在《义学约》中则规定,学生必须每天吟诗一首,次日放晚学时背过,“晚学”吟诗。

清代后期,甚至出现不提倡学诗的现象。《神童诗》、《千家诗》、《小学诗》等,是清代一般童蒙学堂必用教材,但“洋务运动”主要人物之一的丁日昌,却一本也不选,他在《社学章程》中,仅推荐《小学》、《孝经》等非诗歌类书目。如果是现在,丁日昌之所为,必然引起争议了。

(倪方六)

篇2:中国古代童蒙的诗词教育

古人“习经”重视诗歌教学

——《诗经》原本是当教材来编订的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品种,诗歌在古代课堂占有重要地位。唐宋以前童蒙诗歌教学什么样,诗歌占多大比重,现在已很难知道,但从当时学生“必习经”来看,时人重视诗歌教学和学习不为虚言。

古代学生习经,具体来说是学习“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本书,其中的《诗》即现在的《诗经》。

读者应该都知道,《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自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就被上升到“经”的地位,遂有《诗经》之名。《孔子世家》中称,“古者《诗》三千余篇”,是孔子将《诗》精减到300首以方便学生阅读的。也就是说,现代人看到的《诗经》,在诞生之初就是作为教材使用的。

古人学习《诗经》并不像现代,到了高年级才选学,低年级学生就学了,甚至把《读经》作为启蒙读物,推荐给孩子读。《后汉书·邓禹传》记载,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年十三能诵诗”。邓禹并非最厉害的,《魏书·祖莹传》记载,北魏少年天才祖莹,“八岁能诵《读》、《书》”。类似的幼年即能背《诗经》的“神童”,在史上有不少记载,说明古人早就把《诗经》当作孩子的启蒙读物了。

至于将《诗经》中的名篇选编入童蒙教材,则是各代通行的标准。如明代教育家魏校便主张学生要学习《诗经》。其在《庄渠遗书》一书中说:“一日所读之书,皆用正书,不许私读《幼学诗》及《吏家行移》等书……只抄写风、雅、颂之诗全章,或一二章。

而明代另一教育家吕坤,在《社学要略》一书中,则推荐了《诗经》中的《陟岵》、《伐檀》、《凯风》、《棠棣》、《相鼠》、《采苓》、《瓠叶》等22首诗歌,作为蒙学读物。

诗歌在唐代出现自编启蒙教材

——《神童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诗歌教学普遍纳入童蒙计划的,应该在唐代。李治(高宗)当皇帝的调露二年(公元680年),主管贡举的吏部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奏请当年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应加试杂文两首,其中就包含诗赋。从这以后,入列考试内容的诗歌,便成了唐代及以后学生更要读的科目。

在诗歌创作最为繁荣的.唐代,诗歌教材的编写开始活跃,出现新气象。除了选编传统经典诗文以外,有人开始尝试以诗歌形式重写蒙学教材,其中,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堪称最佳,在晚唐、五代时颇为盛行。有学者认为,《咏史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类启蒙教材。

《咏史诗》将多达150个历史事件,以诗歌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既读了诗歌,又学了历史。如《咏史诗·沛宫》:“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到宋代,诗歌教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或许是受到《咏史诗》成功的启发,宋代出现了不少这类新创诗歌教材。传为北宋汪洙所著的《神童诗》、南宋著名理学大师、教育家朱熹的《训蒙诗百首》、陈淳的《童蒙诗礼》等,都是宋代原创的课歌启蒙教材。

其中的《神童诗》影响最大,最深远。《神童诗》里的诗句,朗朗上口,很快流传开了。如大家熟知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等,皆出自《神童诗》。

在诗歌教材选编上,宋代也取得了很大突破。如至今仍在流行的《千家诗》,据说最早便是南宋诗人刘克庄选编的,不仅选了前朝名家的优秀作品,还编入了当时诗人的佳作。如第一首即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诗人程颢的《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明清写诗入门类新教材丰富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千家诗》至今不失为一本优秀的诗歌启蒙教材,为现代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所喜爱。《千家诗》的选编标准,甚至影响了现代语文课本里诗歌部分的选编标准。

到明清时期,虽然人们对诗歌已不如唐宋人那么狂热,但对诗歌的教学并未放松,诗歌也是明清童蒙课堂的常规教学内容。明清流行的诗歌教材有《千家诗》、《神童诗》、《律诗训》等。除了使用传统教材外,明清文人也积极编写新的诗歌读物。如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官升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的沈鲤,便编有《义学诗训》,沈鲤开宗明义,称“余既为义学,仿古庠塾,乃为是编。”

沈鲤眼光独特,其所推荐的启蒙诗歌相当适合低年龄学生,有的还被编入现代小学语文课本。如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沈鲤首先选编出来的。

清代诗歌教材更多,如张伯行的《训蒙诗选》、王锡元的《童蒙养正诗选》、刘霏的《童子吟》、归继光的《童歌养正》、李元度的《小学弦歌》,等等。而清代影响最大的普及本诗歌读本,应该是《唐诗三百首》,此书由乾隆十六年进士孙洙选编,至今仍仍受到欢迎。

明清诗歌启蒙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声律启蒙类课本特别丰富,出现了不少新教材。《时古对类》、《千金裘》、《训蒙骈句》、《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等等,都是明清学生学习写诗、创作对联的入门级优秀教材。

其中,《声律启蒙》、《声律发蒙》和《笠翁对韵》最有代表性,使用最多,分别由清人车万育、杨林兰、李渔编著。三本教材的功能、结构都差不多,如开头——

《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声律发蒙》:“天对日,雨对风,九夏对三冬。祥云对瑞雪,滴露对垂虹……”

《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需要说明的是,《声律启蒙》最早由元人祝明编写,清人的同类书,应该是在祝明版基础上“撮要”而成的。

诗歌入选教科书古代也存分歧

——《蒙养礼》:“以理义之心行之便好”

如同现代教育界对诗歌入选教科书,有不同的看法一样,在古代,对什么诗该入选,学生该学什么,应该读多少诗,也存在分歧。

宋人欧阳守道《巽斋文集》“省题诗序”中,有这样的记述:“寿翁来访,与予纵言至省题诗,予叹此诗幼学之所从事。而书市所刊,或杂以轻薄字鄙亵语,口授之业不为删择,或反赏爱其流丽而使效习之……”

欧阳守道为南宋后期教育家,从其所述来看,当时用于低龄幼儿教育的诗歌类读本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选编标准不统一,不少书商出于赚钱的目的,随意选编,这与今天一些书商乱编乱凑教辅教材很相似。

古代不少童蒙都是私塾或民办学校,所用教材往往自选自编,由于老师水平不一、价值观有异,在诗歌篇目的选择和教学上,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差别。如明代教育家魏校、黄佐、吕坤,三人均青睐《诗经》,教材爱从《诗经》中选择名篇。

但在具体诗歌篇目上,三人完全选择很不一样。魏校推荐阅读整本《诗经》,而黄推荐《诗经》中的《鹿鸣》、《关雎》等12首诗歌;吕坤则推荐《步陟》、《伐檀》等22首诗歌。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是他们在教材编写上的价值取向不同,教学目的有差异。

吕坤认为,设立歌诗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怡养性情,以歌诗消除邪僻之心。所以他对诗歌教材的选编相当严格,要求选“古今极浅、极切、极痛快、极感发、极关系者”。在《蒙养礼》中,吕坤进一步说,诗歌“艳冶家语,长欲导淫,切宜深戒,久则流于邪放,只是以理义之心行之便好”。

用现代教学观来理解,就是选入教材的诗歌要易读易懂,有生活气息,贴近社会现实,一些格调不高的诗歌不要选,以免学生从小学坏,充满物欲。

在教学上,魏校在《岭南学政》中所制订的课程表要求,学生“午学”要抄写诗章,并歌咏、记诵所歌诗章;《义学诗训》的作者沈鲤,在《义学约》中则规定,学生必须每天吟诗一首,次日放晚学时背过,“晚学”吟诗。

篇3:辩证看待中国古代童蒙读物的价值

首先, 这些童蒙读物承载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理念, 甚至就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蒙学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蒙学中, 童蒙读物不仅作为儿童基本的识字课本, 同时也被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方式。比起那些儒家经典, 这些旧时教孩子们的“小玩艺”, 能更真切具体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

其中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方面:第一, 这些传统童蒙读物往往把政治、历史、社会、人生等多种知识统合到一起, 以琅琅上口的诗歌语言作载体, 深入浅出, 妇孺皆知, 流传极广。第二, 与当时主流的“官学” (或说“大学”) 相辅相成, 很能反映特定时代的历史文化风貌, 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 甚至是“活化石”。第三, 还能反映古代特定历史时期其他政治、社会信息, 比如宗族观念、人伦关系、人才标准等, 其体现则是“礼”文化、“孝”文化、“重学”文化等。第四, 中国古代童蒙读物一般都体现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朝代的文教政策, 整体上则又渗透了以往历史的文化内涵。第五, 大部分童蒙读物中还反映了许多民俗文化的内容, 这种与精英文化所不同的文化信息, 如衣食、居处、俗语等方面, 更能作为活标本让后来研究者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原生态。

其次, 这些童蒙读物保留了中国古代童蒙教育的成功经验。秦汉时期, 启蒙教育基本以教化为主, 即“书同文”。因此, 儿童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识字。随着整个国家、社会教育的日益发展, 魏晋南北朝特别是唐朝以后, 儿童的教育日益被重视, 出现了较为系统的理论, 如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就是典型的一例, 其中提出了所谓“教子婴孩”。相应地, 这一时期的童蒙读物在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典型的如《千字文》, 不仅包括识字, 还包括自然、务农、读书、饮食、居处、园林、祭祀等各方面的生活常识。

这时期一个重要进步是, 人们已开始重视儿童的个性问题, 日益关注儿童蒙学的基础启蒙作用, 逐步增添了生活的各方面教育。此后, 真正把蒙学教材中道德教育特别是儒家伦理推到极致的则是宋朝以后, 这主要是由于理学的兴起并得到官方的不断强化, 理学家尊崇的道统最终也被推衍到儿童阶段。尤其是大批理学家参与童蒙读物的编撰, 进一步强化了童蒙读物的理学化。如宋朝朱熹的《小学》、吕祖谦的《少仪外传》、元朝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明朝吕本中的《童蒙训》、清朝罗泽南的《小学韵语》、张履祥的《训子语》等, 这类童蒙读物已经开始从教育自身出发, 把儿童当作“教育个体”, 即主张所有受教育者都是一样的, 如朱熹认为“蒙养弗端, 长益浮靡”。

宋朝以后, 除了许多以理学主宰的童蒙读物外, 还陆续出现了内容丰富多彩、分类较细的童蒙读物, 并得到广泛流传。大致来说, 这些读物可分为识字、伦理道德、历史、诗歌、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等类别, 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名物蒙求》《日记故事》等即是代表。以上两大类童蒙读物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儿童发展的特点, 强调儿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儿童被视为“特殊的个体”, 既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又注重儿童教育的特殊性。

再次, 保留了古代童蒙读物编写的成功经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 “三、百、千”等流传甚广、经久不衰, 直到现在还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究其原因, 这种成功值得后来者深思。第一, 在形式上, 古代童蒙读物的编排格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大都能结合汉字特点, 多以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形式, 或采用对偶方式, 押韵, 篇幅短小, 琅琅上口。像“人之初” (《三字经》) 、“赵钱孙李” (《百家姓》) 、“天地玄黄” (《千字文》) 、“画龙画虎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增广贤文》) 等, 都简洁明了、通俗上口。第二, 在内容上, 特别注重故事性、生活化, 因此较符合儿童学习特点, 便于识记, 易于接受。如《三字经》的“人之初, 性本善”;《龙文鞭影》的“子史须通, 重华大孝”等。第三, 编辑者极为严谨认真。如宋朝的童蒙读物大部分是由当时知名的理学家如朱熹、程若庸、胡炳文、罗泽南等所编, 编者学识水平都极高。总之, 中国古代童蒙读物特别注意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

最后, 古代童蒙读物具有丰厚的文献价值。如《汉书·艺文志》“小学”部分著录了先秦两汉时期共十家三十五篇蒙书, 完整保存至后世的却只有两种, 一是管子的《弟子职》, 一是史游的《急就篇》。此外, 许多未见著录的童蒙读物则根本无从考证了。到今天, 许多童蒙读物只闻其名不见其书, 个中原因, 或已失传, 或为朝廷所禁毁, 或被人为损毁, 或为战火所焚, 或为某些“国际人士”偷运国外 (如敦煌藏卷) 。所以, 能有幸流传下来的, 实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当倍加珍视。对童蒙读物这份教育遗产的保护, 也是继承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课题, 因为这涉及到史料的完整性、延续性, 涉及到对教育遗产的整理与继承发展。

但是, 我们也应当注意到, 随着时下一股复古热的兴起, 仿佛凡是古老的都是文物, 凡是年代久远的都值钱。对于古代童蒙读物, 社会上的很多人也存在这类想法。其实, 由于时空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古代的童蒙读物也需要经受双重标准的审视:这就是历史标准与现实标准。按照这两重标准, 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的童蒙读物, 包括读物中的内容与主题思想, 一旦放到如今的现实环境里, 用到21世纪的孩子们身上, 未必合适, 甚而还会出现副作用。所以, 对待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 我们同样需要科学务实的态度, 需要辩证地加以对待。

一是寻求当下社会与传统文化的“交集”, 有选择地撷取传统童蒙读物的精华, 用于时下的启蒙教育;二是要做好疏解工作。普通的阅读者容易把“怀古”、“好古”当成时尚, 没有心情也无能力加以甄别。这就需要专业的研究者、社会文化、教育机构 (如高校、出版社等) 组织有权威有资质的专家、学者为公众做好古代童蒙读物的宣讲解读工作, 这不但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更有利于去除那种盲目跟风的社会不良习气。三是对于一些确实有必要让孩子了解的教育内容, 同时用古代童蒙读物教育儿童比当下其他教育手段、载体更简洁、更便利, 效果更好, 可以适量选择古代童蒙读物。除此之外, 社会的各种文化组织、机构在宣传鼓动方面应当把握好“度”, 适可而止, 不应夸大其辞, 变成某种拿现实孩子的发展命运作噱头大发古人财的谋利行为。

总之, 我们认为, 古代童蒙读物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因此, 既不能一味地肯定甚至迷信, 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全盘否定。这就需要有披沙淘金的能力, 以便对其做出辩证的分析,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即“择其善者从之, 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雷著.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

篇4:中国古代童蒙的诗词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45-01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现代教育条件下,如何利用现代化资源开展中国古代诗词教学活动,以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这篇文章将从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两大部分展开,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古代诗词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无论哪个时期的初中语文教材编排,古代诗词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从唐诗宋词到汉乐府到《诗经》,古代诗词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正是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

1、中国古代诗词对学生文学积淀的重要作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谈到古代诗词教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其作为文学载体的工具性作用。大凡古代诗词,其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极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或直抒胸臆,豪放恣肆,或含蓄隽永,温婉宜人。“言为心声”,诗词大都是其作者的情感流露与抒发。通过意境来表达感情,通过比喻、双关、用典、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其景其情。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正是语文学习者所应该直接接收的教育内容。如何从古代诗词学习中学会鉴赏和分析诗词作品,积累写作手法和文学知识,以更好地表达和运用汉语,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直接目的。

2、帮助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国古代诗词潜在的巨大语文教育价值

每首诗词皆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其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作者的性格和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上所选作品皆有明显地代表性。其中名家之作体现了作者独有的人格魅力,即使是出现的《诗经》中民歌性质的不可考其作者的作品,其作品本身内容也是人文化的表达。

3、传承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古代诗词中所涉及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学生培养其文学审美能力的重要凭借。以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其词所包含的历史典故,所表达的对古人的英雄豪气的崇拜,就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展现。让学生读懂其词,明白其深意,能鉴赏豪放词的文学魅力,能积累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诗词教育对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教育条件下,初中阶段的中国古代诗词教学

1、改变以教材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语文教学与网络资源的融合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并无固定操作模式,尤其在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资源开发这一点上更是空白一片。”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势必与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资源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不受资源的时空限制,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形式发生彻底改变。

在古代诗词教学中,利用网络来搜集教材之外的资源,扩充知识量,拓展学习面,是实现诗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教材外相关文本资源,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比如说在《蒹葭》的教学过程中,搜集并展示名家对此词的点评,稍作讲解。播放此词改编的歌曲(《在水一方》)或古曲,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来体味词的韵味,都是可以加强教学效果的。

2、改变教师的机械传输模式,增强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走进新课程丛书》指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单一地机械地知识灌输,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有义务自主地开发教学资源。大致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校本实际,参照国家课本教程标准的要求,列出古代诗词学习中的参考书目。

(2)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阅读交流活动。对同一作品,同一作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在诗词教学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

3、改变过去的以讲授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把听说读写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据老师的讲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理解、积累。但相对于理解的学习方式来说,这样的理解是被动的,往往禁锢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思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以文字为载体流传的古代诗词,综合利用听说读写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

(1)听:通过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并展示名家朗诵,让学生通过听觉来体味诗词含义。加深理解。

(2)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查证诗词含义,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主张。

(3)读:让学生自己朗读,将自己带入诗词作者的角色态度,体味诗词含义。

(4)写: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之后将诗词学习的感受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文章。既是对诗词学习的巩固,也是对学生写作的锻炼。

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形成的学生对诗人人格的思考,进而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可能是在教师引领之下,也可能是学生自主产生的。无论如何,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作相关的引导和提示。

篇5:中国古代关于读书的诗词名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更鱼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有关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书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是无知者变得更无知。——别林斯基

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爱默生

好书读得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萧伯纳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路巴金

拜读名家大作,可造就雄辩之才。——伏尔泰

手不释卷,其获于古人者必多。——李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名人名言读书名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3.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唐)<登鹳鹊楼>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颜真卿(唐书画家)<劝学>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劝学篇>

20,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威尔逊

2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知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5,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6,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7,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篇6:中国古代豪放诗词

1.《侠客行》

作者: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2.《蝶恋花·出塞》

作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3.《念奴娇·过洞庭》

作者: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4.《临江仙·送钱穆父》

作者: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5.《沁园春·恨》

作者:郑板桥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6.《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篇7:中国古代爱情诗词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 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诗《结发为夫妻》)

3,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那有树缠藤。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4,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5,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6,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7,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敫日(大车)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持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

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0,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1,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1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3,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4,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5,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16,华山畿(是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17,长干行李白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18,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9,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杜甫《新婚别》)

2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21,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徇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孟郊《列女操》)

22,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2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4,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25,李商隐《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6,《诗经》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7,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8,李白《长相思》二首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29,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30,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31,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32,1,张衡·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这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民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峙(足屠),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33,苏伯玉妻·盘中诗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

高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希。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心中悲。北上堂,丁入阶,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

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

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知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这是一个小隶的妻子给出差丈夫写的,写在一个盘子里,“当从中央周四角”就是从中间向四周读。)

34,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35,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下西洲 3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三杯两盏谈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37,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8,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9,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诗经,子襟)

40,南朝,《读曲歌》

其一

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谁能空相忆,独眠度三阳。

其三

逋发不可料,憔悴为谁睹。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其六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41,南朝,《子夜四时歌》

冬歌一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如?

冬歌一

果欲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堕地,岁寒无异心。42,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千年无转移。欢行白日心,朝东暮复西 43,《那呵滩》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44,徐陵,《乌栖曲》

绣帐罗帷隐灯烛,一夜千年犹不足。惟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45,我以我心荐明月,为君歌到夜郎溪

46,妾心难逐郎心去,折柳年年到白头。

4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

*48,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自君之出矣》)*49,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刘禹锡《视刀环》)50,生查子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51,最高楼

程垓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长记得、凭肩

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

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

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52,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的《长命女》)

53,《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54,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55,四张机

鸳鸯织就欲双飞 可怜未老头先白

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56,[绫子]

一张机,樽前折柳送别离。清愁欲谴终无计,君行异地,我于此处,盼使有灵犀。

两张机,临别强笑整寒衣。愿随春草郎边去,暗抛粉泪,凭栏望远,楼外晓烟低。

三张机,无聊心绪莫轻题。相思一点留残梦,漫屈纤指,行程细算,应是到陇西。

四张机,未知青鸟何枝栖。王孙去后无消息,盼得云外,锦书忽至,字字是珠玑。

五张机,倚窗重看乐章集。句中多少凄凉意,疏疏淡淡,柔柔袅袅,掩卷叹堪惜。

六张机,画梁时见柳莺啼。花香月色怜只影,昨宵枕上,分明梦见,叵耐五更鸡。

七张机,衾凉被冷夜寒袭。香闺辗转人无寐,残灯书卷,卧听更漏,却见晓星移。

八张机,漾蓝春水似琉璃。记得携手同游日,花前小坐,解颐妙语,幻做梦依稀。

九张机,金钱卜落问归期。柔丝款款萦相系,愿得明月,照人归路,莫教远途迷。

57,(和韵)

一张机,长亭相送柳依依。漫天飞絮随风起,使君千里,恨别无计,从此两分离。

两张机,低眉无语泪湿衣。强牵裙带人难去,风情万种,奈何此际,回首复轻啼。

三张机,夜来惊起静闻笛。一窗明月空幽寂,相思易醒,梦残难续,寥落晓星稀。

四张机,去年双燕共衔泥。幼雏索哺添愁绪,闹声可嫉,不随人意,焉懂慰心迹。

五张机,高楼默望冷凄凄。托腮苦暝烟波里,花间赏月,香茵缓步,相忆总难极。

六张机,倦慵书案谱诗集。玉帛锦字无从寄,白头空许,鸿来雁去,思念到何夕。

七张机,疏烟晚暮日归西。庭前枯叶残堆地,瑟风乍起,怎敌寒意,憔悴待谁惜。

八张机,晚秋已过盼无期。常将寂寞随灯泣,薄衣凉锦,朝云暮雨,寒夜怎将息。

九张机,三冬欲尽雪偏急。相思何忌成灰烬,芳魂消损,愁积心底,消瘦已成疾。

58,张幼谦写了一首《一剪梅》

同年同月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

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

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59,《长相思》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宇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60,《卜算子》: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真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61,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陶渊明

62,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

63,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吕本中《紫微词》

64,道是不相思,相思令人老,几番几思酿,还是相思好

65,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66,相思怨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67,绝句狄平子

急雨渡春江,狂风入秋海。辛苦总为君,可怜君不解。68,《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李清照 70,《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71,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

昔昔长如珏

但似月轮终皎洁

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

软踏帘钩脱

唱罢秋坟人未歇

春丛认取双栖蝶

————清 纳兰性德

72,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韦庄 73,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74,长相思

李白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75,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76,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籮。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77,妾为无根草,缠绵托微躯。

识君少雨露,和泪自灌育。

*78,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尽。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莫相识!

79,纳兰性德

金缕曲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絃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命薄,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80,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倚声声邻笛,谱出迴肠

8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携,此物最相思

82,无端隔江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83,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杜甫《新婚别》。

8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汉武帝

8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沧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6,《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87,《双调·蟾宫曲·春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88, 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

轻烟织成愁

海棠未雨

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89,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90,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官陈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

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91,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珊珊其来迟?——汉武帝念李夫人语

92,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 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毛文锡《醉花间》

93,《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95,灯花耿耿漏迟迟

人别后 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

谁念我 就单枕 皱双眉

锦屏绣幌与秋期

肠欲断 泪偷垂 月明还到小窗西

我恨你 我忆你你争知

--------------魏夫人

94,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春思》

96,愿将终生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97,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98,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后主《金缕鞋》

99,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10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101,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谭复堂《蝶恋花》

102,[南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103,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西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104,陈玉兰<<寄夫>>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05,[绿 衣 ]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106,[ 汉 广 ]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07,[采 葛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108,[子 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09,[野有蔓草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120,[绸 缪 ]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12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23,夏日炎炎等郎信

井底黄莲苦得深——黄梅戏《孟姜女。梦会》之唱词

124,学画宫眉细细长,只知一笑能倾国,不知相思会断肠!

*125,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126,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君早,日日与君好

*127, 年年江山见寒梅 暗香来 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 故人远 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 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 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 特地点征衣

花轻飘零人易老 正心碎 那堪寒管吹

----------------王观

*128,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129,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元稹 13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

131,湖湘秋雨多,成败亦天磨。

相望三千里,但念锦衾薄。132,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133,郎是山中黄桷树,妹是书上常青藤。

藤生树死生缠死,藤死树生死缠生。

——《金子》

134,大王义气尽,贱妄何聊生。

135,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136,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137,温庭筠的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138,苏轼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

曲阑干,为谁安?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139,古诗十九首

之一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140,夜游宫——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141,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42,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

14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44,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145,天仙子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146,羽族之长

名为凤凰

一日失雄

三年感伤

故见鄙姿

为君辉光

身远心近

何当暂忘。

147,与君相向转相亲

与君双栖共一身

愿做贞松千岁古

谁论方槿一朝新

百年同谢西山日

千秋万古北邙尘——刘希夷

*148,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魂随君去终不悔, 绵绵相思为君苦。相思苦,凭谁诉? 遥遥不知君何处。扶门切思君之嘱, 登高望断天涯路。

乐府《古相思曲》 149,昨夜夜半

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

频低柳叶眉

半羞又半喜

欲去还依依

觉来知是梦

不胜鹧鸪天·半死桐 150,鹧鸪天·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51,杨柳丝丝弄轻柔

轻烟织成愁

海棠未雨

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

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 丁香枝上

豆蔻梢头

15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15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杂曲歌辞·秋夜曲】王涯

153,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南朝乐府名歌《子夜歌》

154,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善说.说苑

155,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56,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157,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 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158,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59,凤求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与兮,欲诉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徨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与飞兮,使我沦亡

160,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161,飞来双孔雀,乃从东南飞

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

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

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将负汝去,羽毛日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踌躇顾群侣,泪落纵横垂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关关幽相远,哀哀鸣相啼

殷心伤泣血,泪目与诀别

见汝西北坠,吾何东南去 162,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163,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时,除非想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宴几道《长相思》

164,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165,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166,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 *167, 千秋岁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选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么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168,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169,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

170,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房中曲》

171,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正月崇让宅》

172,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參差连曲陌,迢遞送斜晖。

肠断未忍掃,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花·妻死之后作》

173,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曼倩辞》 174,罗刹海市:

“人生聚散,百年犹旦暮耳,何用作儿女哀泣?此后妾为君贞,君为妾义,两地同心,即伉俪也,何必旦夕相守,乃谓之偕老乎?”

“闻君克践旧盟,意愿斯慰。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奁中珍物,不蓄兰膏;镜里新妆,久辞粉黛。君似征人,妾作荡妇,即置而不御,亦何得谓非琴瑟哉?”

175,语已多, 情未了,回首尤重道:

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176,发不同青心同热,生不同衾死同穴。

177,卷帘人去也,天地化为零。

178,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想忆深。179,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80,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秋风肃肃晨风思,(风思)

东方须臾高知之。

18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82,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183,子夜冬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渊冰厚三尺,素雪复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184,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185,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186, 娶妻如此,夫复何求? 187,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何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188,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姚燧

189,两处相思无计留

君上孤舟妾倚楼

这些兰叶舟

怎装如许愁

---姚燧

190,与君别 情易许

执手相将 远成鸳侣

一去音书千万里

望断阳关 泪滴如秋风

到如今 成间阻

等候郎来 细把相思诉

看着梅花花不语

花已成梅 结就心中苦

----陶氏

191,何处是秋风 月明霜露中

算凄凉 未到梧桐

曾向垂红桥上看 有几树 水边枫

客路怕相逢 酒浓愁更浓

数归期 犹是初冬

欲寄相思无好句 聊折赠 雁来红

--------------------陈允平

*192,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193,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女曰鸡鸣》

194,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19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196,对花时节不曾愔 见花残任花残

小约帘栊 一面受春寒

题破玉笺双喜鹊

香烬冷 绕银屏 浑是山

待眠 未眠 事万千

也问天 也恨天

髻儿半偏 绣裙儿 宽了还宽

自取红毡 重坐暖金船

唯有月知君去处

今夜月 照秦楼 第几间

----------------赵汝茪 197,倚窗拨断琵琶索

一一相思 一一相思

无限柔情说似谁

银钩欲写回文曲

泪满乌丝 泪满乌丝

薄幸知他知不知

-----------黄机

198,松竹翠罗寒 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 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

-----------曹组 199,陶渊明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篇8:中国古代女性诗词“四美”

一、意象之美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重兴象, “通过运用比兴手法, 在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的情思, 以达到情与景浑、意在言外”。 (陈清贵, 2007:48)

1. 色彩美

女性诗人在其诗词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意象, 可分为:颜色意象和嵌色意象。第一种有红靴、黄花、红云、青草、绿杨、红雨、白云、绿水、紫箫、落红、绿枝、白鸟、红蕊、红杏花、碧弦、白石、紫燕、青毯、朱弦等, 这些意象色彩鲜艳, 给人以视觉冲击。如李淑媛的《咏燕》:“绿杨门巷东风晚, 青草池塘细雨迷。”谢五娘的《春日偶成》:“桃花红雨梨花雪, 相逐东风过粉墙。”陆卿子的《少妇吟》:“白云掩秦关, 绿水阻荆梁。”纪映淮的《鹧鸪天·有感》:“落尽红香绿满枝。”徐媛的《秋夜效李长吉体》:“紫云孤烟扫白壁。”商景兰的《喜次儿读书紫芝轩》:“水白光分树, 花红影动楼。凤毛池上回, 鹤发镜中愁。”第二种有翠袖、梨花雪、粉墙、翠翘、翠眉、翠梧、霓裳、残花、翡翠幙、芙蓉、苍松、雪、寒梅、金樽、玉笋、海棠花等, 这些意象不像第一种那样明显, 但别具风味。如徐灿的《青玉案·吊古》:“紫箫低远, 翠翘明灭。”严蕊的《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朱静庵的《湖曲》:“红分夜火明书屋, 绿涨晴波没钓矶。惟有溪头双白鸟, 朝朝相对亦忘机。”《染甲》:“金盘和露捣晴霞, 红透纤纤玉笋芽。翠袖笼香理瑶瑟, 绿阴新绽海棠花。”鱼玄机的《重阳阻雨》:“满庭黄菊篱边拆, 两朵芙蓉镜里开。”这些意象在女性诗词中分散呈现, 给读者以清新明快之感。

2. 动静美

女性诗人给她们的意象赋予了动静美, 尽管数量不多, 但其塑造的意境却深远而优美。如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塘初拂水。”给人一种轻柔飘逸之感, 静中带动, 动静结合, 把侍女张云容的舞蹈形容得像春风一样芬芳四溢、轻盈柔美。李清照也有一首运用静态和动态意象的词——《浪淘沙》:“素约小腰身, 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歌巧动朱唇, 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 还送归轮。”许渊冲先生说:“‘素约小腰身’是静态, ‘歌巧动朱唇’是动态, 动静相衬, 素腰又和朱唇形成对比, 使形象更加鲜明。” (许渊冲, 2003:535)

3. 层次美和对比美

通过运用含有层次和对比之美的生动意象群, 女性诗人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她们的情思, 给读者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如李清照的《点降唇》:“柔肠一寸愁千缕。”关盼盼的《燕子楼》:“独眠人起合欢床。”陈玉兰的《寄征外衣》:“一行书寄千行泪。”晁采的《子夜歌》:“相思百余日, 相见苦无期。”周月仙的《君刍如兰》:“不学路旁柳, 甘为幽谷兰。”薛涛的《罚赴边有怀韦相公》:“羞将筵上曲, 唱与陇头儿。”宋氏的《秦筝怨》:“妾意如弦直, 君心学柱移。”王玉京的《孤雁诗》:“昔年无偶去, 今春又独归。”窦玄妻的《古怨歌》:“衣不如新, 人不如旧。”苏伯玉妻的《盘中诗》:“黄者金, 白者玉。高者山, 下者谷。”徐惠的《长门怨》:“旧爱柏梁台, 新宠昭阳殿。”徐月英的《送人》:“两人同去一人归。”会计女子的《题新嘉驿壁》:“一句诗成千泪垂。”乐昌公主的《答越国公》:“今日何迁次, 新官与旧官。笑啼俱不敢, 方信作人难。”

二、语言之美

“文艺作品和别的作品不同, 一个作家不会把所有的话都说完。尤其是诗人, 他只能提几个要点, 其余的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 (吴世昌, 1986:8) 古代女性诗词的清新在于语言的质朴和含蓄。

女性诗人擅于用铺陈和白描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思, 通过白描和含蓄使情与景混、意在言外, 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感情真挚自然, 不像男子作闺音类诗词那样言辞激烈, 正所谓平淡中见真情,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魏夫人的《系裙腰》:“谁念我, 就单枕, 敛双眉。”“我恨你, 我忆你, 你怎知!”陈玉兰的《寄征外衣》:“一行书寄千行泪, 寒到君边衣到无。”管道升的《我侬词》:“你侬我侬, 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 捏一个你, 塑一个我。将咱两个, 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 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 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易祓妻的《一剪梅》:“功名成就不还乡, 石做心肠, 铁做心肠。”李清照的《点降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临江仙》:“试灯没意思, 踏雪没心情。”《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李冶的《结素鱼贻友人》:“欲知心里事, 看取腹中书。”武则天的《如意娘》:“不信比来常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女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情感, 仿佛在与读者面谈而非书写诗词, 真实而深刻。

由于感情表达内敛间接, 含蓄美不像白描那么直截了当。如崔氏的《赠卢校书》:“不怨卢郎年纪大, 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 不及卢郎年少时。”诙谐委婉地吟出了崔氏内心的矛盾。“后两句说明了前两句是‘一半儿真来一半儿假’。‘不怨官职卑’是真, ‘不怨年纪大’是假。真能恨自己‘生较晚’吗?不, 因为想‘卢郎少年时’那样的青年还是有的, 但自己没有与之匹配的自由”。 (李晏平, 1988:131—132) 李玉英的《送春》:“柴门寂寂索残春, 满地榆钱不疗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因后母焦氏迫害伶仃穷迫的悲苦之情。“诗作借《送春》悲伤自己青春年华被摧残, 借榆钱哀叹自己的贫穷”。 (李光伟, 1998:124) 陈凤仪的《一络索》:“海棠也似别君难, 一点点啼红雨。”借助于“海棠”把惜别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朱淑真的《菩萨蛮》:“多谢月相怜, 今宵不忍圆。”巧妙引用拟人手法, 移情于物, “好像月是因为不忍心触动她的伤心事才残缺不全的”。 (张显成, 1999:291) 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巧妙借用“酒”来说明思念丈夫的孤寂之情。清·陈廷焯赞云:“‘新来瘦’三语, 婉转曲折, 煞是妙绝。” (徐北文, 2005:18)

三、笔触之美

古代女性诗人谦卑、内敛、含蓄而温婉, 其创作笔触细腻温婉。女诗人常常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来反映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思, 给读者留下美的感受。如盼盼的《倦秀有感》:“坐绣日高花影移, 天涯人怨云遐思。珠珠泪似针纫处, 寸寸肠如线结时。欲困分明非酒使, 沉吟端的是心痴。鸳鸯一对团花巧, 解语应须为我悲。”整首诗描写细腻, 柔肠跌宕, “抒发了这位不幸的女子难以磨灭的对幸福的无限渴望之情, 语言平实而又饱含深情, 徘徊吟咏, 催人泪下”。 (沈立东, 1992:141) 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塘初拂水。”笔触轻柔细腻, 恰似张云容的舞蹈轻盈飘逸。顾春的《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故人千里寄书来, 快些开, 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 江南北, 动离愁, 自徘徊。徘徊, 徘徊, 渺予怀。天一涯, 水一涯。梦也梦也, 梦不见, 当日裙衩。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 明岁君归重见我, 应不是, 别离时, 旧形骸。”整首词一唱三叹, “字句参差, 跌宕起伏, 抑扬顿挫, 极富节奏感……‘快些开’、‘慢些开’, 以一快一慢的犹豫心情, 来描绘举止不定的动作, 形象生动, 表情细腻, 显得新颖奇特, 情趣横生……此词以通俗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 重叠往复、曲折回环的词藻, 又选用了声律流动、节奏感很强的曲调,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两位女友间的深情厚意”。 (王筱云, 1994:43)

四、意境之美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 正如构成一座完整建筑的砖石。不同意象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意境。女性诗词中的意象拥有色彩美、动静美、层次和对比美, 其所创造的意境也清丽脱俗。如聂胜琼的《别情寄李生》:“寻好梦, 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 隔个窗儿滴到明。”“阶前雨”便是这“枕前泪”的知音, 也只有这阶前的雨能知道“此时恨”。虢寿麓云:“妙在以雨作衬, 情更凄悲。枕前、阶前, 一窗之隔, 而雨声眼泪, 两下无休。泪共雨长, 雨滴心碎。” (李晏平, 1988:212) 意境清幽, 仿佛能看到梨花带雨, 听到伊人伤悲。朱淑真的《春怨》:“独行独坐, 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 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 剔尽寒灯梦不成。”描写词人孤寂幽怨, 凄恻哀悲。“用‘剔尽寒灯’四字来写长夜无眠, 意境凄清, 伤感之极”。 (沈立东, 1992:290) 李清照的《点降唇》:“见有人来, 袜铲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把少女的娇羞展现在读者面前。正如杨宇全所言:“女性文学作品叙述之如歌如泣, 描写之细腻柔美, 想像之瑰奇微妙, 意境之清灵脱俗, 可谓清词丽句, 锦心绣口, 读罢不能不让人一咏三唱, 叹为绝妙。”

五、结语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的美犹如中国古代女诗人, 诗词中特色的意象、质朴含蓄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和清丽脱俗的意境塑造了无数镶嵌着女性特质并富含女性文化的美丽诗篇。在完全男性主义的封建时代, 它们散发着中国古代女性主义的光芒, 写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受压抑女性的心声, 它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摘要: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其语言平静, 感情真挚, 富含中国古代女性特质。本文从意象、语言、笔触和意境四个方面分析鉴赏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之美, 以期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古代女性诗词,意象,语言,笔触,意境

参考文献

[1]陈清贵.从“构象”及“词意与文化建构”探讨中国古代女性诗人诗词翻译[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 :48.

[2]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535.

[3]吴世昌.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 1986:8.

[4]杨宇全.女性诗词:古典诗词王国中不容忽视的角色[N].中国文化报, 2003-3-8, (3) .

[5]李晏平.郭美德.历代女诗人诗词[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131-132, 212.

[6]李光伟.中华启智童诗宝鉴.古代神童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124.

[7]张显成.李清照朱淑真诗词合注[M].成都:巴蜀书社, 1999:291.

[8]徐北文.李清照诗词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 2005:18.

[9]沈立东, 葛汝桐.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2:141, 290.

上一篇:伟大的民族精神读后感下一篇:爱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