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谁提出的

2023-01-09

第一篇:科教兴国战略谁提出的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摘 要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始终把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进行了一次次的论证,一次次地的设想。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明确把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先导,摆在我国发展战略的首位。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的核心思想,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①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从此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后续中国、中华民族踏上伟大的复兴征程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关键词:科教兴国,教育,人才,发展,科技,战略

1 绪 论

科学技术是“内生的”,是经济体制的主要成份。科技的增长与人类科技方面的投入的资源成正比,科技能够增加投资的效益。英美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率,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世界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发展中国家为4.1%。然而现实中,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2%。②教育投入是一项长期工程,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不影响个人的政绩和升迁,宁愿把资金投到基础建设等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不愿投到教育上,更是让教育投入不足的现状雪上加霜。

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政协委员、原北航校长沈士团呼吁尽快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 ,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的一种悲哀,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赶上这些大国,就必须坚持并认真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1 什么是科教兴国③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2 科教兴国的历史沿革④

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重提我国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最初时期,邓小平同志就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国家要发展首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论述了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依赖于教育发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1988年,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当代科技领域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事实,首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他还明确提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996年,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 科教兴国的实施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指明了有效途径。

2.1 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教育

我党和政府之所以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力提倡、推动科教兴国的原因,很大一个方面就是我国教育现状的落后。因此,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人才就成了关键!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教育发展靠教师!现在的教师不仅要承担着教学、管理的双重压力,每日8小时后还要操心学生的事情。而且教师领的薪水和社会地位都大不如前。这就直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当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质量的下降。因此国家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这样才能提高教育出来的学生更适合时代和社会需求,这样才能良性循环,教育出更多适合型人才,才能提高、加快科技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⑤。

2.2 科教兴国的实施必须重视创新

1998年2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东南亚的金融风波使传统产业的发展会有所减慢,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则提供了机遇。科学院提了一些设想,又有一支队伍,我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搞些试点,先走一步。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纵观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重视教育并把教育纳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一次飞跃;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说是教育观念上的第二次飞跃;而把教育提升到定国安邦的战略地位,则是教育观念上的进一步深化。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而做出的重大抉择。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任重道远,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固然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完成建立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保证国民经济继续快速谐和安康开展,提高群众的安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国度平安,就必须深入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3 科教兴国的深远意义

发展高技术要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把握世界高技术发展的趋势,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掌握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化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使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在21世纪再次腾飞,站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探索领会这一战略决策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实践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3.1 科教兴国的内涵

“科教兴国”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蓝图而制定的重要方针和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它对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9

5、96年接连两年的全国大会上,彼时的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先后明确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教兴国 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对于我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3.2 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根据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这是毫无疑义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国家的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加快培育新的科技力量,迅速构建一个完整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和后盾。

4 结 论

1956年制定了全国科技12年(1956~1967年)发展远景规划,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十来年间(十年文革),国家忽视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坐失了进步的良机。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使我国人民越来越意识到发展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个缺乏科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尽管中国沐浴现代科学技术的历史并不久远,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各级政府及广大科学与教育工作者的勤奋和厚积薄发,依靠全国人民的坚强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①摘自《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的气势》作者:李斌,沈阳大学。

②摘自2010年9月9日《新闻晚报》A1叠02:评论 《促进教育公平须落实教育投入》。

③摘自《科教兴国战略》主编:席巧娟,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④摘自百度百科(/view/50946.htm#2)。 ⑤摘自《2006两会专题》报告。

致 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 老师,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二篇: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理解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重点:我国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必要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技和教育创新。

难点:作为中学生如何为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做贡献,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复习反馈:

1、我国资源国情:优势( )、劣势( )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预习导学】

1、科技的有什么重要性?

(1)科学技术源于 ,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 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2)科学技术成为 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 。

2、我国科技现状: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不足?

3、我国为什么要加快科技发展? (1)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 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 和发展先进的 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 的必然要求。

2.我们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的地位: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__________竞争、__________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__________,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 。

教育作用:②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轨道上来 。③办好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____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_______。

办好教育的意义:④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______________,才能从根本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加强__________创新和________创新。

4、为什么说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 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 能力上不去,

1 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2)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能力。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 战略,全面深化 、 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知识梳理】

【目标检测】

1.(2008·乐山)“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位 ③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④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

2 A.世界上高科技企业出现了日益衰退的趋势 B.选择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C.日趋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D.从实际出发,是选择人才的出发点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的是( )

A.科技 B.教育 C.经济 D.农业

4、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奖奖励大会,李振声院士获得200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这说明我国( )①鼓励科技创新 ②将科技进步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国家设立最高科学进步奖主要依据下列哪些思想( )

A.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B.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C.科学技术能直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下列对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B.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措施 C.科教兴国战略是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D.科教兴国战略是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唯一途径

7.我国之所以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主要是因为( )

①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④我国人口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专利,就是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的权益。在实行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凡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发明创造,发明者都可以申清获取专利。目前我国在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只有韩国的1 / 4。

材料二:多年来,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科研方面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我国原创性科技力量仍相当薄弱,许多核心技术主要还是靠引进。我国仍是一个产品生产大国,还没成为一个技术大国。

材料三:近几年,国家科技部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启动了三大科技战略:人才战略,引进和培养大批优秀科技人才;专利战略,集中力量在集成电路和软件等12个重大项目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同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激

3 励机制;技术标准战略,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材料

一、二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国家科技部门启动的三大科技战略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战略?我国将怎样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3)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对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学习有何重要启示?

2、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由于产品利润过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难以得到较大 提高,,从而使得扩大内需,促进服务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难以顺利实施。(1)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2)解决上述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举世属目的科技成果?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如何才能将科教兴国落到实处?

(4)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去做?

第三篇: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级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刘凤英

107072011016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当今两个重要的战略,是时代的产物,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走人才强国之路,同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对我们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别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出发,阐述两者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及影响。

科教兴国战略内涵中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培养科技文化素质。首先要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可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浏览科技相关网页或者去听学校举办的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等来丰富这些知识。还要具备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各种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正确的事,做善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用在正确的地方,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促进民族的发展。

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制定和实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我们身边的电子科技产品,比如电脑、手机、数码产品等,其中核心部件,也就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部分大多出自发达国家。我国由于科技水平落后,主要是加工和消费这些产品。加工环节虽然能提高就业率,但是其中的利润很低,而且我国还是这些产品的消费大国,市场庞大,让外企赚了不少钱。如果我们能自主研发这些产品,并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将大大提升。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发展科技将是重中之重,而研发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对能不能出成果、科技能不能发展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将来可以从事研发行业,为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它在整个产业结构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我们掌握了核心科技,我们就可以从生产低科技含量、低利润的产品转型为生产高科技、高利润的产品,从而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且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现在市场上同类产品非常多,企业竞争压力大,如果没有科技作支撑,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难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失去市场竞争力就会使企业衰退,甚至倒闭。所以一个长青的企业必须要有够硬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不仅能使企业稳定市场,而且还能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毕业后很有可能会进入企业工作。企业的发展好坏将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把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能力更强,才能为企业效力,为国家效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还有众多方面的好处: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前面已经提到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将减小东西部的差异,包括经济和教育水平;它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科技能提高物质水平,教育能提高文化水平,科教兴国战略将同时作用于两者,随着两者的不断提高,将逐步向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迈进,即共同富裕;它还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百姓衣食无忧,精神文明又得到提升后,就能安居乐业,兴国安邦;它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虽然我们国家现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当然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更要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因为科技发展了,才能清洁生产,才能更好地处理污染,从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科教兴国战略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指导性的作用,让我们明白该向哪方面努力、为何而努力、以及怎样去努力。我们学习科学,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甚至致力于科学研究,不只是为了自身,更重要的是为了祖国的昌盛与繁荣。

人才强国,顾名思义就是人才可以增强国力,振兴国家。但是目前我国的人才还是相对欠缺的,尤其是科研方面的人才,那些国际大奖总与我们无缘,比如诺贝尔奖。那些高新技术的研发者大多是外国人,知识产权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只能花大价钱买,甚至买不到,这样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人才来解决困境。人才强国战略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它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但是我国人才还是存在好些方面的不足,比如专业分布不太合理,热门专业人才较多,比如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等,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普遍短缺,还有从事科技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更糟的是这几年出现了公务员热,很多大学生放弃了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选择了考公务员。或许是为了那个铁饭碗,或许是为了公务员的福利,亦或是为了在政坛上青云直上。但是公务员所需人数并不多,而且不是人人都适合,为什么不利用专业所学去深造,去突破,去成为那方面的人才呢?一味地跟风只会造成人才浪费,得不偿失。

我国人才的地区分布也不合理,高级人才绝大部分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导致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十分匮乏人才。其原因可能是农村、西部等地的工资低、待遇差、经济发展落后等。但是为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我们大学生应该学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到国家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奉献自己,去创造价值。这几年,大学生当村官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到农村和基层是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如果有个优秀的带领者,村民致富和提高文化素养就会容易得多。而且带领者也会收获村民的爱戴和赞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才强国战略中提到要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由于国外,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拥有发达的经济和前沿的科学技术,而且整体素质高于我们,生活和就业环境都比较好,所以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鼓励创新的机制下,理论相对成熟、设备先进的基础上,出国留学的学生可能会有所造诣,但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不能忘却国籍,不能失去热爱祖国的心,应该在学有所成后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面对有些方面的人才欠缺,我们国家也必须接纳外籍人才,加强国外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架飞机可以由那么多国家合作生产,一家企业可以建立那么多跨国公司,那么人才为什么不能相互流通呢?如果各国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又能互相帮助,那么世界将更加美好。

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人才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精通一切。你可以是一名专心致志的建筑师;可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是一名关爱学生的老师;还可以是一名细心认真的车间工人等。我们要学会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形成科学的人才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将来也会步入各行各业,也许曾经的你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者一名艺术家,但是成长让我们逐渐明白了现实和人生,也让我们逐渐清楚了什么适合自己、应为什么而奋斗。就业后,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积极、乐观地去完成自身的任务,同时还要向更好处努力,志存高远。这样,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就不会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它指日可待。

人才强国战略同科教兴国战略一样,对我们的成长同样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指导我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让我们学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以及让我们明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这个重任。正所谓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作为即将步入人才队伍的我们,应该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去迎接挑战。

第四篇:关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观点

作者姓名:车孝婷学校名称:第十七中学班级:高一(9)班指导老师:所属城市:茂名不久前,中央刚刚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人才规划》)进行了全面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又面向全社会公开颁布了《人才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人才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昂首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颁布和实施这个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制定实施《人才规划》,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部署,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引《人民日报》

一、我的看法:

1.实现国家的经济迅速稳定发展就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因此我国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规划》确立了人才发展战略地位,对未来十几年人才发展进行了部署,是以人才强国战略为基础理论的新发展。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当前我们应努力培养高层次方面人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例如高科技创新型人才、跨国经营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等。

2.我国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努力把教育摆

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力求实现人才培养社会化,加强人才能力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才。要努力实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应当成为一种思想而并非一种模式。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应考虑可行性。比如我国建国后在高中教育实行的“文理分科”的思想基础是“社会分工论”,其认为集中精力专注其一能提高全社会的效率,这是效仿前苏联的高考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曾在新中国建设中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是这种局限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学生日益被束缚于狭窄的学科划分之中。而事实是,在学校学的再多,也不可能穷尽社会需求。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基本的综合素质,面对新的挑战时,一定会茫然所措。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首先从制度和教育入手。

3.培养人才要推动领域人才和全面发展人才的积极参与,将知识实现社会化,同时要加大教育改革,应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培养人才做基础。改革人才发展体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样才可以满足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前进的人才。 4.重视人才使用,应该逐步解决大城市的人才积压,鼓励人才创业,提高人才到不发达地区发展的待遇。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涌现,所以要形成广纳群贤、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用人机制,形成优秀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用人单位。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努力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真正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5.人才是强国的根本,人才资源是一种最可靠、可持续开发、最具潜力的资源。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温家宝总理说过:“中国有13亿人口,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我们牢记13亿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一个巨大的生产力。所以我坚信《人才规划》的落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的启示和收获:

1.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了解到知识是个人修养内涵的根本。所以中学生应努力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艰苦创业精神,掌握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为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在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一个新时代的现代人更加应该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创新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才可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扩大生存发展的空间。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经过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才能真正落实。所以作为每个中国人,我们都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发展自己。

三、总结

在历史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已在国家竞争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争取通过个人发展来累积集体的发展,提高思想觉悟已成为中学生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第五篇: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是福建对台湾优势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是降低两岸经济落差的重要途径。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也将我省设为了两岸合作交流的先行先试区。

五年来,全省经贸战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及省第七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抓住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部署,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和“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增强责任意识,务实创新发展,勇挑海西建设大梁,大力实施工业发展“八大战役”,扎实推进经贸“十项工程”,有效克服和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促进工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一是要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形势要求。十七大强调,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同样,我省也提出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两个先行”,实现提前3年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目标,缩小与海峡东岸的经济落差。实现这些目标,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发展,必须要有总量的支撑。发展是硬道理,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明年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然,我们讲加快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必须是好字当头的发展。我们要继续抓住中央和国家部委支持海西、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产业先行,工业先行,勇挑大梁。 )加快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产业优化升级,产业优化升级的基础在于结构调整。我省正处于重工化加快发展阶段,要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带来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以项目带动为抓手,狠抓项目的生成、运作、落地、达产等环节,坚定推进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明年我们将着力实施200项工业重点项目,实现投产100项。具体如下:

1.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4.培育发展节能产业、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注重低碳、无碳工业的发展,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型装备产业发展,支持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支持信息产业和软件业发展,加快建设福厦沿海地区国家级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南安光伏产业,加快太阳能级高纯硅材料等项目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中药现代化,重点推进福州、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实施厦门养生堂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等项目。

5.大力推动企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合省国资委推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推进“高位嫁接”,抓好与中铝、中石化等央属企业的合作项目,着力推动跨国公司投资合作。加快成长型民营企业的培育,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现代金融手段,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促进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发展水平。评选表彰省突出贡献企业家,做好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宣传活动。

6.积极推进区域结构调整。积极参与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技术集成、人才集中、服务健全、轻重协调、区域和谐的产业布局。以推动产业转移为重点,研究支持设立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促进区域协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加工水平,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

调整工业结构,做大工业总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说到底要落实到项目上,靠项目来支撑、来推进、来带动。要充分利用前几年产业梳理的成果,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和行业行动计划,突出抓好项目的组织、策划和引导工作。要进一步抓好产业链项目的策划、生成,

形成产业发展的导向目录,有效地引导项目招商;建立完善项目储备机制,不断补充充实项目库,实施项目滚动计划;加强项目综合服务和协调工作,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协同互动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促进经济增长“三个转变”的重要内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产业竞争力、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流通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重点方向,促进生产、服务、需求之间的有序衔接和良性互动。

1.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五)深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发挥区域区位优势,促进区域互动融合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着眼于海峡西岸发展大局,以区域互动合作为主线,以产业协作为核心,以闽台港澳合作为重点,以闽商回归为牵引,提高区域合作水平。

1.发挥闽商回归的牵引作用践证明,

党的建设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海西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全面实施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能否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意见》,加快推进海西建设,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能否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和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推进我省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先行合成指数都已经快速回升,显示出未来经济将继续向好。

投资方面,在国家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推动下,企业投资意愿继续上升。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投资意愿逐步恢复,一季度企业固定资产为51.1%,仍处于扩张区间。

消费方面,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有42.2%的城镇居民家庭月消费增加,比去年底和去年同期分别增加4.0和12.6个百分点。同时,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从2008年四季度的51.8%(2004年以来最低点),逐步回升至2010年一季度的66.8%,达到2007年以来的较高水平。

外贸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我国二季度对外贸易将进一步回暖,外贸订单等指标显示出口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进口增速受价格及内需推动仍维持在高位。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频发,我国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全年贸易顺差比上年会有所减少。

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问卷调查显示,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2009年一季度的42.2%上升至2010年一季度的53.2%,连续四个季度上升。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2010年一季度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65.6%,虽比2009年四季度略有回落,但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高,比200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比近两年的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经济最引人注目的不应该是他的GDP增速,因为GDP的增速是结果。2010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速显然不是价格信号、市场竞争或供求关系能说清楚的,相反中国中央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关注。

1、四万亿投资计划。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2010年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保八的增长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万亿投资计划正好符合中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政治需要,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各得其所,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

分析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消费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消费价格基本稳定,货币信贷调控初见成效,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

上一篇:科技兴趣小组活动总结下一篇:快乐的音乐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