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2022-07-07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教学模式改革典型课程—“英语教学法”课程总结

“英语教学法”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方向)的学生第三学期起开设的一门必选课。该课程以教授基本的教学理论为切入点,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学期都用课程总学时的30%组织实践课程。本学期,实践课的安排尤其丰富。

1. 到教育学院听专家讲座。我们定期安排教学方法的专家讲座,聘请过大连外国语学院的院长就教学法和教师艺术进行过讲座,也聘请过具备外国专家资格的加拿大教师Ken就如何更好地教授听力课和口语课进行了两次讲座,从英语的本土语言者的角度把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和教学实践结合到一起,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2. 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我校的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三个小学,分别是大连市试验小学,大连市五四路小学,大连市解放小学。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我校学生上公开课,同时由其他同学听课评课。这类活动实用性很强,对于正在当英语教师的学生而言是个交流的好机会,对于从未当过老师的同学而言,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邀请中学生到我校参加我校学生的微型课堂观摩课。我们邀请到新华中学初三的学生30名到我校的新二教室进行微型课堂的观摩课,由我校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本科学生为他们进行微型授课(即每个内容15分钟)。这个活动可以为多个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相对比较集中。针对这次微型课堂的观摩课,我们还专门进行了一次教学研讨会,对学生们的教学情况予以研讨,深受广大同学的喜欢。

这门课程的实践的实用意义之一还在于它也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之一。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是进行教学设计,在公开课上的一些想法和疑问正为学生的论文开题提供了思路,鼓励了他们的教学法研讨。

在这门课程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更灵活,更多样地组织各类实践活动。

第二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新民小学田淑云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诵读与背诵竞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着实有了长足发展,现对校本课总结如下:

一、总动员调动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之前,我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动员, 教师谈感受,孩子谈想法,亲身的经历,更具有感染力。古诗名句,在文章中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更能显示出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底功。

二、赏名句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师生一起搜集了引用古诗文名句的文章,重点朗读,体会作者的妙用之处,来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引用古诗文的兴趣。

三、觅方法加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指导

首先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诵,终生受益”的思想,引导孩子多读,即可朗朗出声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让孩子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完全适合孩子古诗文的诵读方法。

其次采用了同类连块诵读法,也就是把描写同一类事物或情感的古诗文归类加以比较,再进行分块记忆,这样不但孩子记得快而且记得准,不混淆。比如:描写思念亲人的有王勃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描写具有个性植物的有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青松》;描写朋友间友谊的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描写珍惜时间的有《长歌行》;还有描写春、夏、秋、冬、爱国将领等等。人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是完全适合儿童诵读经典的好方法。

最后,亲身感受法,诵读古诗,一方面是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在体验中感悟一些东西,如:《草》、《锄禾》。

四、多步骤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针对校本课程,为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班分三步走:①背诵;②讲解;③引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发孩子诵古诗文的热情。

首先按照《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计划》进行诵读竞赛活动,通过小组、个人层层竞赛,从面到点,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质到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各种评比和评价激励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这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把它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始终,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为熏陶和感染新一代的少年,让我们携着孩子的双手沉下心来——读经诵典吧!

2014.7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2014年下期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这个学期我担任二四班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结合本校特色,我们二年级的校本课程以《生命成长》为教本,重点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个学期以来,通过教育教学,孩子们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相长中,我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生命 成长》课是一门新学科,它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和特点,又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篇幅短,文字叙述少,课时量也未几,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诸多学科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有较严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了上好这门课,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研究教法,为上课做好充分的预备。

1、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现行《生命 成长》教材是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为依据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全套书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力求用简明的文字,生动形象的画面,突出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以教材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实适当内容。

2、在讲授健康教育知识时,我运用图片、游戏等乐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做知识的预备和教具学具的预备。

3、根据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差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我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1、现身说法联系实际

在生命成长教育中有很多内容可以采取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讲授《不说谎话》时,让学生自查“你说过谎话”吗?“说谎话会有什么结果?”。

2、穿插游戏寓教于乐

在导进新课时我总是采用猜谜语、听故事、看录象等形式一激发爱好;在讲重难点时采用分组讨论、猜一猜等形式来化解难点;在巩固训练时采用读童谣、找朋友等形式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如:教学《四季变化》这一课,首先放录像,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以这种形式引出课题,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很好。

3、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把握文化知识少,理解能力较弱,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爱听故事,看图画,好模仿,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具,采取教童谣、歌曲、做游戏、讲故事、实物操纵等方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学期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实践,增进了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是学校生命、心理教育的深化。

第四篇:《礼仪》课程教学总结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有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加强礼仪教育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现在的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坐井观天已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惟有从井底跳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方是应有的选择。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这些规范就是礼仪。加强礼仪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二、加强礼仪教育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传播沟通技术和手段日益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现代化的信息社会的人际沟通的变化给人类社交礼仪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礼有节的交往,就必须学习和运用礼仪。

三、加强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美德的需要

中国是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自古就有“先学理而后问世”的说法。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就看他是否懂得礼仪。大学生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有助于塑造自身的形象,对社会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礼仪课,虽然一周只有两课时,但是我感觉文明礼仪课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学期的文明礼仪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根据规范和守则,我给学生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建立学生礼仪观念。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此我组织学生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活动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不但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此活动还得到了很好的延续,促进了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意识,使校园文明意识大大提升。

总之,通过礼仪课的学习,学生在不断学习、不断规范、不断评比的基础上,学生在文明礼仪教育上有了更深远的认识,文明礼仪素质大大增强,班内形成了良好的文明氛围。

第五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高一历史

本学期,根据期初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期的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学校,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教师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使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调动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我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在实施校本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遵循校本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校本课程内容。

上一篇:建筑装饰实习报告下一篇:课程设计题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