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论角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

2023-02-21

信息化时代, 信息量的多少, 信息是否快捷, 随着媒体的发达, 能迅速传播, 但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 传递更多信息, 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 从信息论角度研究语文课堂教学, 笔者有一些肤浅的看法。

1 信息论与课堂教学

信息的传递有发出信息的一方和接受信息的一方。发出信息的一方通过说话者编码发出信息, 接受的一方通过说话者编码接受信息, 接受的一方通过听者译码输入信息, 互为循环往复地进行双方言语交际活动。

根据信息理论, 课堂教学中, 教师利用言语编码, 组织思维, 输出信息, 而学生则通过耳听、眼看进行译码, 接受信息。从表面上看教师讲授是主动地、积极地输出信息, 学生听课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信息。实质上,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机械被地接受或简单地重复, 而是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重视语言材料, 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不过在课堂教学中, 无论是表达一方, 还是理解一方都会产生一定的言语障碍, 影响交际。因此言语交际需要双方的互相配合, 彼此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 互相理解, 共同合作, 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达到预期的目的, 收到最佳的效果。但是对构成信息对象的语言以外的事物和现象的积累是交际双方共同的要求, 是进行顺利交际的前题, 否则会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这就需要交际双方都需有一定的信息贮存, 特别是教育。

2 信息传递者的信息贮存

2.1 钻研教材要分几步走

第一步, 应该着重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语文课本都附有比较详细的注解, 可以结合这些注释去阅读课文, 必要时可以查阅字典辞书及有关资料。特别是对于文言诗文、鲁迅的杂文以及其它文字艰深的课文, 要注意做好这一工作。

第二步, 要充分熟悉教材, 旨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会篇章结构的特点和作者思路的发展, 分析教材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熟悉教材的最好办法是反复阅读, 有些名字名篇最好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在熟读的过程中, 有了心得, 可以随时记下来, 或者在课本上作眉批或记号。有些课文, 要想理解得深一些, 只熟悉教材本身还不行, 还要参看有关材料, 把备课范围扩大一些。许多古代作品、外国作品、长篇节选都会涉及到教材以外的许多东西。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材料, 才能站在高处, 讲在实处, 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步, 是研究如何处理教材。就是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大纲对该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确定讲读本篇的目的要求, 安排好预习、讲读、复习和练习的教学内容。其中教学目的要求确定, 是处理教材的核心, 必须反复研究, 务求明确、具体、符合实际。确定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 要有全局观点, 计划安排。还要善于体会编辑意图, 研究单元的组成和新旧知识的关系。尤其重要的, 要带着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实际、思想和生活实际去考虑问题, 发现矛盾, 力求解决并达要求。

2.2 了解学生, 掌握班级情况

了解学生, 掌握情况, 是为了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就语文教学来说, 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学生阅读和理解语文活动的情况;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学生的思想、生活和一般的学习情况;其它情况。

若就一篇课文来说, 在备课中, 就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的课文, 有哪些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是同本篇有联系或相类似的, 以便启发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掌握新知识。还要了解在即将讲授的这篇课文中, 有哪些字、词、句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已经掌握的, 有哪些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知识是过去学过并且会运用的。只有了解了上述情况,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目的和要求, 抓住重点和难点, 分清主次详略, 循序渐进, 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了解学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通过预习、复习的辅导进行了解。在预习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 学生也要向教师提出疑难问题, 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活材料”。

(2) 通过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进行了解, 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提问, 要指导学生编提纲, 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有时还要开展讨论。这些活动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通过课内外的作业进行了解。这是一条最直接的途径。什么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了, 什么没有掌握, 在所掌握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这些都可以从作业中看出来

(4) 通过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进行了解。教师平时必须接近学生, 留心学生所编写的墙报, 参加学生所举行的朗读会、故事会、读书会以及各种语文比赛活动。这种了解是对课内了解的积极补充。此外, 还要以向家长、向社会进行了解。

2.3 编写教案, 设计板书

编写教案是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目的性和计划性, 也是为了积累资料, 总结经验, 不断改进教学。教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去编写, 要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各项内容的时间分配等要分明、合适。

教学过程可分为预习、讲读、复习、练习几个阶段来写。

根据实际需要, 有的阶段可以简略些, 有的阶段可以写的详细一些。如果两个阶段的内容互相渗透, 则不必硬性分开。内容宜分条写, 有纲有目, 用起来方便, 文字要简明扼要。教案质量的高低, 不在于文字的多少而在于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方法步骤是否适当, 计划安排是否周严, 预见性是不是强, 效果是不是好。

上课时, 要按教案进行教学, 但有时在教学中会出现事先没有估计到情况, 这就允许临时改变。课后要作回顾, 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地方, 并分析原因, 以便不断积累经验, 改进教学。

另外教案应附有板书设计。

以上三条是教师积累信息的途径, 也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但适时的加入一些有趣的事实信息, 为增强课堂趣味性, 适时的加入国际国内新闻, 会使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 适时加入富有哲理经典故事, 会使学生更睿智。俗话说:“教学生一滴, 教师应有一桶水”, 认真备好每堂课, 学生会从每堂课里, 获得更多知识信息, 从而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

摘要:高职高专的课堂教学, 教师利用言语编码使学生创造性的理解和接受信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就应在贮存信息方面下功夫,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编写教案, 使接受信息者获得真知灼见。

关键词:信息传递者,信息接受者,信息的贮存

参考文献

[1] 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本知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2] 朱发仁, 傅新民, 杨钧瑜.高职学生心理与教育.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3] 彭天翼.语文教学心理描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下一篇:市场环境动荡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