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工作计划

2022-07-07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机械工业工作计划》,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机械工业工作计划

文章标题: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推动企业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保障机械工业“三大战役”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管理基础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开办和运行的起码条件,因此,该项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带

有一定的强制性。各企业要在行业统一目标要求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自查,找出差距,制订措施,限期整改达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全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此,特制定《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简称《规范化》)。

一、目标

“九五”期间,所有机械企业都要使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巩固,全面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内容(简称“达标”),其中,在实施“三大战役”中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的企业、50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100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300家建立起具有较强开发能力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及已获得国家一级、二级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应提前达到要求:一年见效,两年完善、三年巩固。

二、要求

(一)标准化工作

1.正式生产的产品必须有按规定程序批准并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标准,及与产品标准相适应的有关基础标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标准;主要产品的包装、储运标准;产品的工艺、工装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检验和测试标准等,并认真贯彻执行。

2.制定了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物资、能源、经营、财务等各项管理标准、职能处(科)室的工作标准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标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计量工作

1.达到三级以上计量合格。

2.有合理的计量检测点、网络图,计量器具配备齐全。

3.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达到100%。其精度以适合为限。

4.计量标准器具的周检率及其合格率达到100%。

(三)定额工作

1.建立健全了劳动、物资、能源消耗、资金、费用、设备等各类定额体系,主导产品定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执行率达到100%。

2.定额实行归口管理,定额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台帐齐全,有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改进措施,完成情况良好。

(四)信息工作

1.建立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存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能及时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各类信息,包括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计划指令、档案等信息齐全、准确、及时。

3.有信息、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逐步实行信息工作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五)基本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了各项基本规章制度,包括:

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制定了三个条例的实施细则;实行《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领导制度。

管理工作制度:经营决策、计划、生产、技术、质量、物资、财务、设备、动力、劳动人事、销售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福利事业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经济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职权清楚,企业的方针、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和班组;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惩合理,使职工的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相挂钩。

2.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权威性,有保证贯彻执行的可行措施和考核办法,并能适时修订、充实和完善。

(六)职工教育

1.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长期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

2.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本专业应知应会和安全教育,并达到岗位技术(业务)要求。

3.新职工进厂先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书。

(七)班组建设

1.建立健全了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班组管理制度,形成班组建设管理体系。

2.加强班wenmi114.com组的思想、文化、业务建设,有班组建设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3.班组实行民主管理,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充分发挥职工加强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八)现场管理

1.“工艺突破口”工作达到了五条标志:

①建立健全了统

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

②有一套充分调动工艺人员积极性的办法。

③完善工艺文件和规章制度,

严格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了“三按”(按图样、工艺、标准)和“三定”(定人、机、工种)。

④建立起文明生产秩序。

⑤消除因工艺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建立起正常的工艺工作秩序,使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并有所提高。

2.现场管理工作落实了六项基本要求:

①治理现场环境,实行

“定置管理”,改变生产现场“脏、乱、差”的状况,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畅通,现场环境整洁,建立起文明生产秩序。

②在“工艺突破口”工作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产品技术和经济生产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③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标,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合理进行劳动分工,消除各种无效劳动和时间浪费,做到生产指挥灵,劳动效率高,安全均衡生产。

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计量检测、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并严格考核,保证信息流及时、准确、畅通。

⑤完善管理保证体系,把质量、工艺、消耗、生产、设备、财务、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协调,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对投入产出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⑥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双增双节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

三、实施原则

(一)企业自主实施与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二)各项管理基础工作要求的目标尽量采取量化的原则。

(三)无假冒伪劣产品,无重大人身、安全、设备和质量事故,无严重违犯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作为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的基本条件。

(四)达标监督检查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从严要求、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给企业增加负担。

四、工作程序

(一)企业按照《规范化》要求的内容和目标,对照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制订措施,认真整改,限期达标。自查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并将自查结果书面上报企业的行业管理部门。自查达标的企业向行业管理部门申报达标结果;未达标的企业要上报自查情况、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和达标期限。

(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国家试点机械企业集团在收到企业的申报书后,要组织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组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组,选择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抽查。其中:对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的企业、50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100家“巨人”企业、300家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及已经获得国家一级、二级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逐一检查。对未达标企业要进行帮助、教育和督促,以及有关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报部政策法规体改司企管处。

(三)部政策法规体改司企管处组织有关司局和专家组成“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委员会”,对各省市厅(局)的评价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并进行必要的抽查,在进一步审核后,通报检查结果。

五、组织领导

(一)按照“分级组织,分类领导”的原则,机械工业部负责全行业《规范化》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对全行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基础工作知识的培训;

2.组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委员会”,对全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具体工作委托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进行;

3.组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机械工业部经济管理研究院及各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咨询、诊断活动,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4.根据《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全行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适时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5.在全行业推广企业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经验,同时对因忽视管理基础工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进行曝光,以引起全行业的警觉;

6.根据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情况,在全行业的评优、试点等工作中提出对有关企业的推荐或否决意见。

(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或国家计划单列机械企业集团在机械工业部的统一指导下,负责推动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和组织对企业的评价,其职责是:

1.负责组织本地区(集团)中小型企业厂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有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2.负责组织本地区(集团)管理基础工作评价组,对企业进行抽(检)查,并将抽(检)查结果上报机械工业部;

3.根据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本地区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地区(集团)企业进行管理基础工作咨询和诊断活动,尤其对于后进企业应加强指导、督促和帮助;

5.及时总结、汇报本地区(集团)开展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根据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有关企业的评优、试点等工作提出推荐或否决意见;

7.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具体从事有关工作,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六、本办法由机械工业部政策法规体改司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1997年起实施。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来源于,欢迎阅读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第二篇:机械工业回暖

机械工业连续下滑后回暖,发展动力在转变

2014/6/3 11:44:12供稿:网络转载 打印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也提出,我国机械产业要想摆脱困境,机械企业必须尽快摒弃单纯靠外延扩张和降价去争夺“规模效益”的竞争模式;千方百计地在产品、服务、商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创优,通过为用户提供同行所难以企及的高品质服务,获取与简单的“规模效益”大异其趣的“稀缺性效益”。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会暨十年发展回顾”大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2013年,机械工业止住了此前连续两年的剧烈下滑,实现了中速增长。在向“制造强国”的迈进过程中,发展动力已逐渐由靠产品产量增长支撑向必须依靠产品升级和创新服务驱动转变。会上同时排定了新一届“机械工业百强”及“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座次。

“举例来说,近10年(2004年至201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10年,产量从2004年的507万辆,提高到2013年的2212万辆,年均增长17.8%;连续4年刷新全球汽车生产新纪录,我国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介绍说。

王瑞祥表示,我国起重机械、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从今年1至4月经济运行的数据看,开局还算良好。“今年1至4月累计,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99%和9.07%。”董扬预计,今年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400万辆,同比增长8%至10%,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然而,回升的市场并不能使业内人士解除担忧。今年已进入完成“十二五”规划倒计时,机械行业提出的稳增长、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提质增效升级的任务目标,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王瑞祥认为,解决机械、汽车大而不强的症结,实现强国目标,根本的出路在创新,关键要靠科技的力量。

此外,重视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激发内在发展活力的环境和企业文化,也是王瑞祥提及的发展方向之一。“有了这一条,管理、创新、整合社会资源等,才更有可能做到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也提出,我国机械产业要想摆脱困境,机械企业必须尽快摒弃单纯靠外延扩张和降价去争夺“规模效益”的竞争模式;千方百计地在产品、服务、商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创优,通过为用户提供同行所难以企及的高品质服务,获取与简单的“规模效益”大异其趣的“稀缺性效益”。

第三篇: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总结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王树田(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各位理事、各位代表:我受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四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做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总结报告,请予以审议。第一部分 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四年来,中国纺机协会在广大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工作方针,围绕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促进整体水平提高,积极探索协会工作规律,开拓创新,使协会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一、坚持协会办会方向四年来,纺织机械行业保持了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势头, 纺机协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协调政府部门和纺织机械行业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极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宏观调控的政策、法规、法令,帮助和引导纺织机械企业适时进行结构调整,促使纺织机械的地域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纺机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于2003年四月产生,2003年也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虽然行业协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是纺机协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使行业协会得以顺利发展。众所周知,在WTO体制下,协会组织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事务,而这些事务不宜或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在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和纠纷中,协会可以发挥一种缓冲功能,帮助企业和国家利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实际上,协会组织可以将其在国内市场上的中介功能扩大到国际市场范围,同时将其与政府之间的被管辖关系和合作关系转化为一种以合作为主的新型关系。协会四届理事会抓住历史机遇,充分研究行业发展中具有方向性和方针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寻找协会工作的双向服务领域,在推动行业发展上产生实际效果。

二、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四届理事会成立伊始就认真分析了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从历年纺织机械产品市场构成对比分析进口纺织机械和国内纺织机械产品情况、纺织机械产品拥有专利情况以及纺织机械著名企业的发展等情况,明确提出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必须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战略。协会的行业工作必须围绕这一方针来开展。为此,纺机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行业活动。成立“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专家库”,专门制定了《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纺织机械科技专家库专家成员工作条例(试行)》,确定了第一批13个类别共71位专家为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科技专家库”成员。从此,纺机协会在开展各种行业活动中拥有了一支专家队伍。2004年提出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建议项目书。其内容是,提出当时纺织机械行业新产品开发研制项目25项,制造工艺技术项目9项,以及建议当年纺织机械重点发展产品和技术7项。围绕2004年积极倡导全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工作的同时,纺机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和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机械专业委员会广泛开展了技术交流、技术讲座和专题调研等活动。同时组织了全行业的专利技术讲座和培训工作。2005年协会提出《纺织工业十项成套关键设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目录》,得到纺织机械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37个主机生产企业和上百家配套件、器材生产企业积极投入开发研制这些关键产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些项目已初见成效。近几年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纺机协会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使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当今欧美日等强国,无一不是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强国,都是依赖重大技术装备这一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带动完成了工业化。因此,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体现,没有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就没有掌握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力,也就无法实现工业化。我国纺织工业的情况同样如此。纺机协会通过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汇报,目前,《新型纺织机械专项》已经列入《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项目》目录;《新一代纺织装备》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攻关项目》目录。同时,纺机协会编写了《纺织机械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性意见》(讨论稿)。《指导性意见》(讨论稿)是听取了行业内外方方面面的专业人士的意见,经过反复研究后定稿的。在这次会员大会上要进一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终形成“十一五”期间引导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三、全面提高协会组织和协调行业工作的行为能力协会不是政府,不能行使政府所能行使的权力。协会也不是生产企业,其行为方式必须从行业利益出发。如何做既有益于行业的事而又能提高协会行业工作的有效性,是协会理事会重点研究的工作之一。本届理事会在提高协会行业行为能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协会的基础性工作行业协会需要的不是权力,而是比权利更重要的能力。如果行业协会不能掌握全行业的基本情况,说不清行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代表和反映行业的利益。因此,协会要履行职责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近几年,纺机协会从最基本的要素抓起,着手建立纺织机械行业基础数据库。目前已基本成型的有:纺织机械产品数据库(国内、国际两个部分)、纺织机械行业企业库、纺织机械行业统计资料库、纺织机械行业科技专家库等等。正是由于从基础工作抓起,纺机协会“统揽全局”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不论是向政府反映情况,还是同国际相关组织交往。都能够体现行业的全面性和关键要点。

2、借助依法行政,提高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的工作能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开始较大程度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纺织机械行业是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行业协会如何在行业发展中恰当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促进行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协会努力探索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纺机协会加强了纺织机械行业产品标准管理工作,并围绕着产品质量评价,推动了行业的产品检测工作。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纺机企业广泛的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帮助。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这一工作对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都十分重要。为提高纺织机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协会在行业推广产品可靠性工作,也得到了纺机企业普遍的支持。

3、协会为增强驾驭市场的能力,抓住了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行业指导、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策划和组织行业活动的能力;调动广大会员企业积极性的能力和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及关系的能力。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种能够促进行业发展,满足会员单位发展需要,特别是长远发展需要的活动。

四、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国际合作步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成为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中国市场逐步国际化,如何顺应这个变化、既迎接挑战而又能抓住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在这方面我们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在近几年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经营工作座谈会和理事会上,增加了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纺织机械领域发生变化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战略研究报告,扩大经济一体化给纺织机械行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的宣传工作;二是更好地研究和探讨入世后的协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探讨在政府职能转换和入世后协会工作重点。三是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相关工作,重点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切身利益的宣传推广,以及知识产权争端、纠纷的协调与调节工作。四是成立了协会国际部,对外联络工作已经开始成为纺机协会的一项常规业务。几年来,我们不但与国外相关组织、企业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并建立了稳固的网络,还14次组团赴国外及台湾省考察访问、参加展览,而且吸收接纳外商投资企业入会,成为纺机协会新的会员。

五、搞好协会出版物和行业的宣传工作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目前有《纺织机械》、《纺织器材》(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和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共同主办)两本全国性专业期刊,以及行业内部刊物《纺织机械信息》。近几年,协会在出版物的管理方面进行了人员调整,使其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纺织机械信息》在信息的及时性、可读性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协会的网站也及时进行了更新。今年协会网站将和专业网络公司进行合作,使协会网站真正成为纺织机械行业的权威性的门户网站。另外,协会为加强对纺织机械行业的宣传,与《中国纺织报》、《纺织导报》等行业内有广泛影响的新闻媒体结成了新闻合作伙伴关系。除此以外,纺机协会近几年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会议文献、论文集以及大型行业活动的评估报告等,今年还将出版《无梭织机手册》。纺机协会和纺织工程学会纺织机械专业委员会一起,在协会名誉理事长凌宝银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这里仅汇报两方面的成果:

1、组织推荐纺织机械行业积极参与桑麻纺织科技奖活动桑麻基金奖是香港桑麻基金会以支持和推动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设立的纺织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奖励活动。纺机协会和学会纺机器材专业委组织纺机行业的评定工作并积极进行提名推荐,最终由桑麻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决定,近几年纺机行业获奖情况: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共计一等奖112名二等奖2237名推荐单位推荐36716名

2、广泛开展了行业的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出版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在纺织机械行业科技进步过程中贡献重大。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工作和专业文献评审一览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合计学术活动、技术交流会11次4次8次7次30次入围论文148篇73篇89篇56篇264篇出版论文集1本1本3本2本7本论文集:1.2003年新型橡胶器材研讨会论文集2.第二届纺织机械先进制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3.第八届纺机器材热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4.纺织机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5.纺织橡胶器材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论文资料集6.第三届纺机数控切削加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7.“十一五”印染机械科学发展研讨会专辑(《纺织机械》2007年第一期

六、积极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广泛开展行业活动四年来,纺机协会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主动承担政府各部门交办的任务。有些属于行业公益事项,无论政府是否交办,纺机协会都会去做,并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做的主要工作有:组织参加国家级新产品试产计划专家评审工作(27项);编写《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纺织机械部分)方案意见;对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新型纺织机械项目》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材料。对《纺织机械产品进出口税则目录》修改建议等。对《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提出方案意见;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编制《纺织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纺织机械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接受国家科技部委托,编制《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攻关项目》的《新一代纺织装备》部分。对经济普查中有关纺织机械目录提出修改意见等。认真做好行业的统计工作,定期提供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行业信息。除了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协会还广泛的开展了各种行业性活动。积极参与、组织中国机械企业联合会举办的“创新成果奖”的活动,并荣获十佳组织单位的称号。组织纺织机械行业参加《首届中国纺织企业文化年》活动, 并有七个企业获奖。参加了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中国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并对纺织机械行业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了书面调查。参与每年出版的《纺织工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等等。

七、强调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积极发展会员企业专业委员会是协会开展行业活动的重要分支机构。纺机协会经民政部正式批准的专业委员会有14个,其中电器、仪器专业委员会正在办理更名手续,变更为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仪器专业委员会。由于纺织机械行业门类繁多,产品品种和服务对象涉及广泛,利用专业委员会既保证依托纺织工业大的服务对象、围绕纺织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战略开展工作,又便于对细分市场的各方面工作开展深入研究。往往一个专业委员会里的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产品用途和服务对象都在一个市场范畴内,但如何共同发展,在经营方式、行为模式和长远发展等方面都能够多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纺机协会非常注重利用专业委员会开展行业活动。四年来,有许多专业委员会工作开展的很好,有声有色,企业也积极参与,业已经成为行业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专业委员会是协会成立初期设立的,本身带有较为浓重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如专业划分不合理,组织机构不科学等,因此活动开展得不尽人意。近几年,协会对现行的专业委员会全部按照民政部《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专业委员会将广泛深入的开展行业活动。协会会员管理也是协会自身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纺织机械行业和全国的形势一样,近几年在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方面发展很快,会员情况的变化也非常大。现在新兴的企业很多,有些企业刚刚进入纺织机械行业,对纺机协会并不了解,因此协会就要去宣传,邀请他们加入协会。目前,协会会员的结构变化很大,不仅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加入协会,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加入了协会,而且踊跃参加行业活动。

八、整合纺织机械行业国际展览会市场迈出艰难的第一步近些年来,纺织机械行业展览会过多过滥是纺织机械生产企业共同的感受,减少展览会的数量,提高展览会的质量是纺机企业的共同呼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沉重的展览费用,已经成为制约纺织机械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纺机企业纷纷要求协会从行业发展出发,主动对展览会市场进行整合。由于情况复杂,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协会对这项工作十分慎重。进行了充分研究、分析后我们认为,在亚洲每四年就有五个大型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即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海纺织工业展览会和亚洲纺织机械展览会。对于这些展览会,国内企业、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基本都要参加。如果将这三个展览会整合成一个展览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企业将由原来每四年参加五个展会变为每四年参加两个展会。如果能够实现这一方案,不仅有利于纺织机械展览业的发展,更有利于纺织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方案可行性的论证,我们认为难点在欧洲(欧洲纺织机械展览会的主办者)。因此,我们于2004年开始与欧洲纺机协会(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联合会)接触。经过漫长谈判,内容涉及展会的每一个细节,终于达成合并展览会的一致意见。2006年上半年开始和上海纺织工业展览会协商。我们认为,展览会的整合工作是有益于纺织机械行业整体发展,涉及到每个纺织机械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九、强调行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信息管理工作有所提高行业信息工作是行业内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向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反映行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是企业决策的根据,是服务会员单位的有效工具,也是提升协会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说明书。由于行业的信息工作具有中立性、共性和服务对象多面化的特点,因此,纺机协会不仅对行业信息工作非常重视,而且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善于经营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纺机协会的信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纺织机械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纺织机械产品进出口的月报、季报、年报等完整的报表体系。为更好地利用好统计资源,协会统计系统在今年将实现行业信息共享机制,获得授权的单位可以网上查询行业统计数据,在信息服务现代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为做好行业信息的管理工作,协会成立了信息部,并不断充实力量。每两年协会要专门对企业从事统计工作同志的辛勤劳动给予肯定,予以表彰。目前,纺机行业已基本形成了新的信息网络系统,开始发挥为行业服务的作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协会的行业信息的管理工作经验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共享的广泛性方面亟待提高。另外,密切协作、相互支持、数据共享是做好行业信息工作的必要条件,协会的行业信息工作希望得到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和有识之士的支持、关心。

十、加强纺织机械行业市场监测工作,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服务加强纺织机械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搞好信息导向。是纺机协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做好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我们强调:要重视统计数据采集工作,把综合统计数据、行业统计数据、重点企业和区域信息等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采集渠道畅通,数据及时准确。同时,要坚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并重,加强对相关市场形势和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由事后分析转向超前预测,准确把握纺织机械行业经济运行走势;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在加强运行分析的基础上,搞好信息导向工作,及时发布运行动态和政策信息,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服务。几年来,由于坚持不懈的探索,协会的经济运行分析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充分肯定。每年协会举行的纺机行业生产经营座谈会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第二部分 几点体会

一、要在涉及行业发展方向性、方针性问题上提高服务水平行业协会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涉及行业发展方向性、方针性的大问题,以及企业最为关心的内容。如果协会不能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不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给企业以启发和帮助,甚至是引导,全部工作只是停留在琐碎的微观层面上,协会就很难有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这一点,我们在和发达国家的同行们的接触过程中体会很深。

二、坚持企业家办会的方向是协会工作的必由之路纺机协会是以企业为主组成的社团组织,职责就是为企业服务和为政府服务,推动行业发展。会员是协会的生存基础,只要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协会,就必须走企业家办会的道路。发挥企业家的才干,创造企业家参加行业管理的条件,营造企业家成长的氛围,不仅是搞好协会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行业协会的历史责任。今后,我们一定要更加注意发挥理事、常务理事的作用,这是使协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举措。我们深深体会到,协会工作者一定要善于同企业、同企业家交朋友,从他们身上获得知识和智慧。

三、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工作规律,提高协会工作水平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自我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行业协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一些业务主管单位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对行业协会的指导、管理、监督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三是行政依附性强,大多数行业协会基本上处于“官办官管官运作”的状况;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相当多的行业协会有名无责,有名无实,空负荷运转。积极主动地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工作规律是本届协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与经济转型期,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协会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本届协会坚持做一个有作为的协会,在自我加压中选择“双向服务”课题,在努力寻求各方面支持中,改善协会生存环境。

四、不断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是搞好协会工作的保证协会要协调和组织行业活动,必须做好自身工作。近几年,纺机协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协会办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和工作程序规范化以及内部信息交换无障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协会进行了VI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这项工作是协会树品牌必须做的基础工作。它使协会的形象高度统一,使协会的视觉传播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最理想的品牌传播效果。协会的自身建设过程也是不断得到提供的过程。几年来,纺机协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仅增强了协会实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协会员工的自信心。第三部分 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是一个已经有近16年历史的协会,是一个组织上日益成熟、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协会,也是一个发展势头很好的协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协会将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经过四届协会以后,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这将是对新一届协会的考验。现根据本届协会的工作体会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发展,是协会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前,我们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纺织机械行业前二十多年基本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靠的是低水平和更加劳动密集的扩张。其表现为拼价格,技术进步意识不强,企业差异性小,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种状况同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定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做文章;二是要把行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抓住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全面提升纺织机械行业的整体水平。

二、积极探索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规范协会工作协会除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市场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行业法规、规范、技术标准的建立、健全工作外,还要结合本届协会四年的实践、体会,建议把以下工作纳入行业管理的常规化工作之中,使协会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这些工作有:一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报告,公布行业市场指数;二是抓好科技示范工程,并以此为载体抓好技术进步;三是抓好协会的培训工作;四是搞好《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纺织机械信息》等一批协会刊物的出版发行工作,以及“纺机协会网站”的建设工作;五是做好“百强企业评价推介”活动及相应的企业家论坛;六是做好展会整合工作,使协会拥有的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的品牌更加发扬光大。要坚持协会工作的创新。协会每年一定要有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会员企业要求而安排的一些新的活动,并要特别注重实效;常规性的工作要力求抓出质量。

三、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协会工作规律,把纺机协会办成有活力有实力的协会落实协会的服务宗旨,是一个事关协会工作方向的大问题,也是协会有无凝聚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协会只有通过服务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协会工作一定要紧紧围绕“双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为行业的发展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坚持企业家办会方向,坚持加强协会之间的合作,坚持以会员单位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协会工作的标准。适时、适度、有质量、有成效地组织活动是协会工作的重要途径。以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章程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机制为规范,提高共同为会员企业服务和推动行业发展的能力。协会要在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上,以及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上,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协会一定要善于利用好社会资源,搞好公共关系,改善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协会工作,必须树立“经营协会”的理念。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它的产品就是服务。协会要不断在策划项目中,创造性工作,提高自身的服务价值。协会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增强自养、自立能力,创造出一个有活力、有实力的协会。通过四年的协会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协会实力的形成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会员企业中有凝聚力;其二,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三,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其四,协会的实力来源于活力。

第四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2008年刊

执行编辑委员会

主 任 委 员

韩学松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李守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院长

李鹤鹏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院长

俞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

詹纯新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

编辑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马传伟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机械专用配套件分会秘书长刘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分院顾问

江琳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正利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挖掘机械分会秘书长沈永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起重机分会秘书长 李静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建友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吴竞吾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路面与压实机械分会理事长 苏恩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机动工业车辆分会秘书长茅仲文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杨宝德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茆洪连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铲运工程机械分会副秘书长赵西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凿岩机械气动工具分会秘书长施引藩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桩工机械分会秘书长姬光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筑路机械分会秘书长盛春芳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秘书长

第五篇: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名单

海尔、瓦轴集团、中钢、苏宁、中电电气、国美、三一重工、远大空调、索尼(中国)、东风汽车、青岛丽可、红星美凯龙、成都前锋、广州立白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分别荣获了“全国十佳”、“行业十佳”、“达标合格单位”等殊荣。

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名单

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广东省重庆市贵州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京市

马童立 北内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杜旭东 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立军 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二处副处长

黄婷(女)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项目计划经理

王百升 北京华泰变压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陈绍润 北京新亚洲大力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尚义 北京第一机床电器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黎中银 北京市三一重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张夕勇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李润源 北京京仪世纪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泉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郑亮 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人

马建川 北京第一机床厂重型制造部副部长

郎家伟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设施工程部部长

蔡军梅(女) 北京远东仪表有限公司制造一部生产主管

王全生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轧钢工程部部长

李 钧 北京时代之峰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工程部部长

高和平 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激光检测事业部高级技师

天津市

崔太魁 天津雷沃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李俊东 天津宝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杜鸿起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副厂长

高明璋 天津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门志春 天津市精诚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装配分厂厂长

王文军 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钳工车间主任

孙健 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装配一车间工人

刘有利 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一车间导水装配组组长

刘智元 天津市津兆机电开发有限公司模具钳工组组长

任学刚 天津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人

李学霖 天津百利阳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部长

李晓凯 天津市鼓风机总厂工人

国铁龙 天津市津荣天和机电有限公司工人

河北省

徐佐 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昌华 唐山高压电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志坚 石家庄阀门一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孟庆义 承德银河连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江创华 秦皇岛市北戴河通联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孙帮成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王茂森 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许运洲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刘东升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杨建国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郑彦民 河北金世纪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蒋 明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随车起重机厂厂长

于庆超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室主任

李颖涛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排放标定部部长

王海生 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机械厂高级技师

代凤泽 衡水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机销售处工人

王起明 武安市宏泰机械泵业有限公司工程师

山西省

张秀生 太原第一机床厂厂长

张志德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起重机分公司经理

胡俊敏 山西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箱体加工车间工人

樊奋龙 山西省忻州锻压机床厂装配车间工人

杨卫伟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冶金设备成套分公司工人

杨洪楼 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冲压分厂锻铝工段工人

赵保民 榆次液压有限公司铸造分厂班组长

辽宁省

关锡友(满族)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宋甲晶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陈永开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徐楗元 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娄延春 沈阳铸造研究所所长

郭庆丰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水泵公司总经理

康家强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矿进出口公司经理

胡炳德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郭锐锋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乔廷安 大耐泵业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杨斌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密建军 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锻造厂副厂长

郭海滨 丹东东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义 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国强 营口冠华机床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

刘庆民 阜新封闭母线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王日晗 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经贸公司副经理

谭健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总监

鞠自力 朝阳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关志(满族)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工中心工人

魏运灵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齿轮事业部电气技术员

曹佰库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重型盾构机分公司车间主任

方明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部长

张旭春 沈阳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金属结构分厂电焊班班长

周胤卓 沈阳华利能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客服部长

张若雷 沈阳高压成套开关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印明洋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室主任

张奎尧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转子车间工人

张术学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室主任

蔡学新 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处销售员

张翼 大连创新零部件制造公司第一制造部游艇发动机生产线工长

马远辉(满族) 大连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小型转轴班工人

郝玉龙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加事业部加工中心工人

邢善广 大连冶金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机加工车间工人

高德刚 大连电瓷有限公司产品设计员

郭业民 大连大高阀门有限公司装配班长

高德峰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

牟日波 大连机床集团大连高精数控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专家

刘志勇 大连天元电机有限公司冲压车间主任

仲双宏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李书乾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王其龙 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机加车间主任

付增德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结二车间班长

关保余 鞍山森远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热再生室主任

张宏光 本溪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炉体车间工人

于永久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锦达密封厂机动班班长

孙萍(女) 营口锻压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副部长

花静坤(女) 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电控部技术员

侯海滨 东风朝阳思益有限责任公司铸造公司新产品车间班长

田付林 盘锦兴达石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技术主任

吉林省

雷波 吉林大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侯万俊 通化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陈梦刚 长春电炉成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高波 四平维克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刘贵平(女) 公主岭轴承厂成品一分厂内套班班长

张宝仁 吉林永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关研究所所长

赵东刚 长春长铃汽油机有限公司机加车间调整班班长

黑龙江省

毕士英 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梁荣辉 鹤岗斯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周辉 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王雕 双鸭山新强设备制造股份公司双新分公司经理

刘伟忠 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采煤机研究所所长

韩海冬(满族) 哈尔滨变压器厂装配车间总装组组长

高强 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装备公司铣工组长

高立华 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车工组长

上海市

陆红贵 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胡成国

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余卫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春保

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陆金琪 上海阿波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伟中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冯军(蒙古族) 上海船用曲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宋志平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七厂党总支书记、厂长

黄文弄 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出口部总经理

张亚红(女) 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刘卫伟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工程师

罗健如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立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华东大区总经理

杜海伟

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质检处处长

沈红卫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副总工程师兼工艺处处长

王沪育

上海衡仪器厂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任俊豪 上海电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信访办主任

王诚

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烟台分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闵庆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分公司总经理

许先造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工程师

咸哲龙(朝鲜族)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发电机厂设计二处副处长

邵景峰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产品工程部造型科股长

高亦强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

牟坚

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技术中心室主任

周易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监

季永平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管子车间工人

阚宝春 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二金工车间工人

胡镇雄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制造部冲压车间维修工程师

唐少波 上海采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产品工程部设计经理

顾裕弟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质保部总监

杨绍杰(女) 上海彭浦机器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科长

宋小斌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工艺工程师

顾惠民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电器分所项目经理

潘菊凤(女)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控制工程部项目经理

叶小兵 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营销部副总经理

崔科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茅志敏(女) 上海瑞孚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

王兴中

上海新闵重型锻造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高建慎 上海中发依帕超高压电器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林富生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江苏省

沈群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孙振华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袁凯飞 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胡尔广

江苏江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徐翔 大全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王明泉

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永新 苏州电瓷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福弟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史先信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安继文

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汪传斌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亚夫

句容金猴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朱鹏 东飞马佐里纺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景春

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巫进 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凌卫国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吴德顺 南通三九焊接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卢明立

江苏天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坤 江苏悦达盐城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副主任

吴必才

宿迁市金马机床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陈友华 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存新

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陈爱民 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薛国俊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朱勤保 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任汉友

江苏省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建清 无锡开源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徐元生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

宋世民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管理

王德军

苏州远东砂轮有限公司成型班班长

缪群 苏州沙特卡铸造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

朱俊峰

江苏苏净集团有限公司电焊工

杨春 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设计工艺部主任工程师

张庆阳

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技术员

丁祥锋 江苏金方圆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班组长

贾栋平

江苏扬力坚城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

颜东生 仪征双环活塞环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蔡建峰

江苏清江拖拉机集团公司总装车间主任

耿卫东 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维修班长

蔡雷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魏新节 徐州压力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机械设计室主任

马岐

灌云县黄海机械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谷超 盐城市机床有限公司装配二车间钳工班班长

姚金森

南京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工人

马红民 南京二机齿轮机床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支部书记

刘建国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风电项目负责人

韩旭东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总装分厂校验组组长

石玉秉

南京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玻璃绝缘子分厂厂长

陈予安 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工人

马祥宏

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销售员

赵伟(女) 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分厂电气工程师

沈方明

江阴模塑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管

赵震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任峻荣

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机电维修班班长

章宇洪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加工工艺室主任

鄢东海

镇江市宝华半挂车配件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

朱庆胜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塑缆分厂化学交联班班长

张永洁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人

浙江省

鲁伟鼎 万向集团公司总裁

黄来兴

亚太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成江 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爱莲(女)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杭伟 浙江金轮机电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肖琪经

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沈高伟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工

李迪春

杭州三普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杨银如 杭州杭氧钢结构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序启

宁波海雄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副经理

朱春富 浙江京马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杰

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汤小明 湖州德马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朱建波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建乔 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

黄河清

万里扬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赵坚 浙江金利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应建仁

铁牛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李波军 星月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丁泽强

浙江晨龙锯床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志芳 大众阀门(丽水)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范俊川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王春峰 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办主任

蒋志明

绍兴市通用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陈利祥 万安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谢亚芬(女) 浙江长城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科长

姚红飞 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舒少仁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

曹仲华 宁波恒威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技术科经理

叶际宣

宣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单军波 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经理

郑金伟

宁波华通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主任

廖建辉 浙江红五环机械有限公司分公司经理

何芸

通力减速机有限公司技术部技术副总

姜瑞玉 浙江温兄机械阀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娄华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

杨健 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金月林(女) 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油漆分厂厂长

周志强 杭州市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

俞慧忠

浙江开关厂有限公司技术开发处处长

林建明 杭州西子孚信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高世权

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工程师

贺华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程家信

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主任

姜永峰 海特克液压有限公司试验员兼组长

陈玲瑛(女) 嘉兴市峰佳吉晨实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杨小娟(女) 浙江红旗机械有限公司工装车间工人

闵中华

浙江佳雪微特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班组长

刘德坤 浙江四通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圆锥车间主任

刘娅青(女)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检测员

安徽省

严建文(回族) 合肥锻压集团董事长

袁让国 国营芜湖机械厂副厂长兼总会计师

张伟 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苏立功 安徽省屯溪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余计生 伟业重工(安徽)有限公司磨擦材料车间主任

陈文豪 淮北市中芬矿山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张德华 安徽省宿州市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技术部高级工程师

范宗贵 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冲压车间兼焊装车间主任

巫志 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科长

龙三九 安徽中鼎精工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科技术员

何兵 安徽省安庆环新集团有限公司加工六科段长

李魁 安徽康达制动器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王晓鸣 六安江淮电机有限公司冲压车间主任

福建省

邱德波 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李良光 福建海源自动化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文智 厦工(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备料事业部经理

陈志强 福建省白马船厂副厂长

张生 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工程部经理

戴建华 莆田市荣兴机械有限公司品质技术部部长

朱卿秀(女) 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电气技术员

王丹兵 永春县泉永机械配件有限公司开发部主任

肖先花(女) 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数据缆分厂工人

叶金锋 福建省建瓯精工齿轮(机械)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员

陈志加 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磨装车间主任

占玉金(女)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船体室主任

潘金雪 福州福发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冷作车间工人

郑志兴 福建省莆田市华隆石材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许道育 福建福安闽东亚南电机有限公司质管部电检组组长

江西省

喻连生 江西起重机械总厂董事长

查春霞(女) 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廖继东 江西东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彭震 江西鑫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饶客车厂总经理

宋财华 江西三川水表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黄嗣广 江西变压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班长

廖卫东 江西信达长林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二厂工人

山东省

张万谋 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陈声环 德州德隆(集团)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葛方明 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李绍志 潍坊恒安散热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堂 济南变压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孔庆芹(女) 山东省章丘鼓风机厂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式雷 青岛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兰昌 青岛市机械工业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刘长山 山东临清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王光喜 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宝山 临沂业隆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海燕(女) 山东隆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房本瑜 烟台冰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审计监察处处长

刘庆明 烟台富野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李学超 山东华天滚动轴承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滕明 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军品设计室主任

刘炳文 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员

毕卫民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盖玉强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压力机分公司工人

王合顺 济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主任

许洪著 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改组长

陈宜亮 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内燃机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马祖斌 山东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械锻造车间主任

张笃佳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装设计师

柳先进 山东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工人

司强 山东通裕集团有限公司重型装备车间主任

宋洪涛 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总装工段工段长

葛翠苹(女) 山东菏泽华星油泵油嘴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高培祥 山东华龙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沛云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李志刚 青岛青锻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高级工程师

郑云鹤 青岛三联金属结构有限公司三车间主任

苗志花(女) 山东康泰实业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李宪奇 济宁远征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廉德才 山东山矿机械有限公司建材分公司经理

王继跃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加工分厂厂长

任利国 山东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短针阀车间主任

张云龙 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橡缆技术部主任

林堂国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铸造车间主任

李鹤 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设计师

王善健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奥铃汽车厂技术中心副主任

李延昭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产品开发处处长

邓辉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

康胜武 潍坊潍柴零部件机械有限公司轮轴厂后方工段段长

毛国章 重汽集团专用汽车公司工艺总监

江胜 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绕线车间班组长

河南省

周聚民 河南少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沁新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海洋 河南中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冬成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丁辉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

王继生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孙东平 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乾红伦(女) 河南省新乡市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胡德弟 信阳木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郭发印 辉县市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邹悟会 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

余利军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设计师

程伟 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技术管理主管

张金艳 (女) 开封仪表有限公司节流装置分公司工程师

李永伟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铆焊构件厂重型车间班长

王惠丽 (女)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滚子厂班组长

王良欢 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工段长

李富永 平顶山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二金工分厂工人

杜光辉 (回族) 河南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

李文齐 焦作市崇义轻工机械有限公司铸造车间主任

王爱玲(女) 焦作制动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高级工程师

贾军涛 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锻造车间维修班长

杨士松 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湖北省

陈国新 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红卫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文昌格 湖北侨光石化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新产品技术开发顾问

叶又生 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刘建文 武汉美嘉机械塑料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刘凤生 孝感松林国际计测器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

张磊 武汉特种锅炉成套设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长

王三全 黄石赛福摩擦材料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赵明军 荆门炼化机械有限公司工人

吕军 湖北鄂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

吴进林 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动转一车间主任

湖南省

樊江 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总经理

向文波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周建雄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解佃峰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汽车厂党委书记、厂长

田强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郭学军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首席设计师

郭勇 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电控所所长

唐平 湖南长丰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首席设计师

蒋宏丽(女) 湖南湘高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技术主管

张建军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起重机分公司总设计师

肖华冬 湖南湘能金杯电缆有限公司导体车间生产班长

广东省

胡明森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丹青 广州市利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麦洪 广东顺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区永坚 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沐清潞 广东省韶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钟水权 广东远光电缆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燕(女) 顺特电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延新 深圳南瑞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黄少影(女)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部长

冯兴亚 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禹德伟 江门机械设备(轴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马广兴 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分厂厂长

雷群 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

吴木海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陶机本部总经理

夏鹏(女) 佛山市南海平航机械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

吴启泳 汕头正超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品控中心经理

戴勇 泰豪科技(深圳)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员工

朱明 湛江高压电器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田伟源 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交联车间主任

张丽珍(女) 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产品开发及工艺部部长

邱育群(女)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研究所研发主任

李满足 广东省东莞电机有限公司剪片班班长

黄德智 广州机床厂有限公司精密加工分厂技术主管

陈建伟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项目组副组长

朱巧林 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工厂焊装二科科长

刘静萍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发动机机械加工部铝件科科长

谢广明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动力科主任工程师

郑锐国 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制造部机械科副科长

阙敏 东莞市TR轴承有限公司第一车间自动生产线班长

邱遵文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申志勇 广东轻工业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道忠 佛山市南海东方纸箱机械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

梁忠 广东锻压机床厂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主任

王华基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部汽轮机车间大型车床组组长

罗远桓 广东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阀门车间工段长

黄汝强 广东中兴液力传动有限公司钣金车间主任

徐富良 广州塞维拉电梯轨道系统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唐炯兴 佛山市顺德德力柴油机有限公司制造部班组长

陈亮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压铸车间主任

岑醒威 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一区热加工车间工人

成勋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系统营销处副主任

廖惠芳 (女) 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机械配件厂班组长

彭小舟 佛山市源田床具机械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

彭乃球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检测中心副主任

余炎雄 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技术开发部工程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周本飞

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朱元虎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徐仲和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结构件厂技改班班长

林铁坚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技术总师

李兴奎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黄智明(女)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西涂维修经理

韦益明(壮族) 桂林桂北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龙门磨床班班长

重庆市

李永革

重庆江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何勇 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雷 重庆市亚东亚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变压器分公司经理

薛孝荣 重庆标准件工业公司重庆高强度标准件厂厂长

黄云彪

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

兰庭琴(女)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摩托车四分厂厂长

周明元

重庆耀勇减震器有限公司工艺科长

刘晓锋 重庆迈崴机器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郝明军

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减震器事业部车间主任

付才明 重庆瑞通实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

吴定龙

綦江长风齿轮有限公司技术部长

庞云 重庆重型汽车集团车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

王军可

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CNC分公司总工程师

刘军 重庆卡福汽车制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制动分厂机加单元数控组长

郑宏 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装配组长

四川省

陈江 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盛业武 四川明星

上一篇:教学秘书工作流程下一篇:家校合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