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家庭语言暴力

2022-07-05

第一篇:拒绝家庭语言暴力

家庭的语言暴力

家长最伤害孩子的话 潜伏在家庭的语言暴力

不知道以下的声音你是否熟悉—— 父母之间相互指责

“你怎么这么没眼力劲儿,没看见被没叠,地没擦呀?你说你,一个大男人成天待在家里,有什么出息?一瞅你我就来气,外面不成,回家也不干呀?你说,我哪儿指得上你……”

“怎么了,又喝酒了吧?你说你跟你那帮狐朋狗友成天混在一起有什么出息?我看着他们没一个顺眼的,你呀,这辈子算没什么指望了!”

“就不爱跟你回去,一看见你爸妈我就来气,上次我就嫌有一道菜不好吃,这下他倒没完了,唠叨了那么多,你爸还添油加醋,哦,来你们家我就是受气的呀?”

“哪儿那么多废话呀?!”

“我就讨厌你成天挞拉个脸,跟谁欠了你似的,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母亲:“你成天就知道自己的工作,从来不管儿子,现在他几门功课不及格了。 ”

——父亲:“养这个家容易吗?我没日没夜地忙,为了什么?叫你少打打牌,多管管儿子,一上牌桌就下不来。 ”

——儿子:“别吵了!你们看看人家的爸爸、妈妈,谁像你们只照顾自己!我不及格就是你们害的! ”……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从而形成“家庭相互指责黑三角”。在这样一个“黑三角”中,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家庭未了结事件越多,家庭生活就越是沉闷或紧张,危机四伏 。对子女来说,更会形成一种只知道埋怨外界的人格特点。

宋老师特别提醒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理解孩子说话。许多家庭教育问题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家长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所以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话不要乱说如:

侮辱讽刺型语言暴力的施暴者通常会对施暴对象使用一些蔑视、侮辱、讽刺性的话语,他们的本意是希望以此激起孩子的羞耻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典型的话语如: (1)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简单/真厉害!(用其反语义) (3)你这个无用的东西/不孝顺的孩子!! (4)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长记性,你的脑袋长到屁股了去了吧?

但事实上,这种类型的语言暴力对施暴对象的伤害最为严重,矛头直指施暴对象的自尊}L}和人格,从最本质的层面对施暴对象造成伤害,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受到这种语言暴力以后,激起的却是施暴对象对自我和他人的敌意,而且会产生自我谴责、自暴自弃或以过激行动反抗、抵制教育,严重影响了施暴对象的心理健康。

贬低压抑型有些施暴者面对施暴对象时,其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常常用贬低、压抑方式发泄对施暴对象的不满,尤其是在批评的过程中,总爱加用“从来”、“每次”、“总是”等夸大的字眼来表示全面而彻底的否定。典型话语:

(1)你根本不是读书/画画/弹钢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重点班/研究生,太阳从西边出来!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

这样做的后果,会让施暴对象形成一种低能力的知觉,而且很容易泛化使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得了,长大以后也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施暴者带给施暴对象的无能力感会毁掉其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经常会在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中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典型话语如:“你们班的某某同学都不学习比你考得好,看来你就是不行!”“某某人都是个弱智,人家还会这些题目呢,你怎么就不会?我看你比弱智都傻!”等等。利用身边的孩子进行比较从而对自己的孩子造成贬低压抑,比单纯地进行贬低压抑更能打击孩子的情绪,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因为这种方式一般是找一个在某方面在这个小区或者班级已经很差的孩子来进行比较,自己的孩子本身已经认同了对方的低评价,而家长对其进行的更低评价会让他们产生自己是最差的这种感觉,长期这样做就会让孩子彻底从内心丧失了在某方面赶超的希望,从而造成终身的伤害。

因此,施暴者对施暴对象的这种武断而粗鲁的态度,会给孩子或学生的生命首先涂抹上了一层沉重的“黑色”。

威胁恐吓型有些施暴者常用威胁性的话语恐吓施暴对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纪很小、对语言缺乏判断力的幼小孩子。典型话语:

(1)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2)告诉你,你再不听话/再不睡觉/下次再考成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如果施暴对象只是偶然听到父母讲这类话,精神压力会很快解除,对孩子的危害比较轻;但是,如果父母的语言习惯很难改变,常常是在教育过程中已习惯于使用这类威胁性的语言,这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形成长期的压力,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不敢积极地行动,对其生命潜能产生了终身压抑,将来面临单位的上级、权势部门等等也会产生精神压力和主观上的害怕情绪,将会严重影响其将来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

抱怨哀求型施暴者面对施暴对象犯错误时,通常会表现出消极无力的心态来,尤其是一些在施暴者看来无可奈何的错误。典型话语如: (1)求求你别这样行吗!

(2)求你让我们省点心好不好?

(3)我走/求你转个学,行不行?我实在教不了你了! (4)你太不懂事了,太不听话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倒霉鬼?! (5)妈妈打你,都是为了好!

(6)妈妈生你的时候,别提多受罪了,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7)这孩子就这样,什么都听不进去,还跟我撒谎,你说,我养他/她有什么用?

这类话语对施暴对象的心灵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这类情况相当多见。我们认为,这类语言在当时或许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尤其是对已懂事的孩子,但施暴对象难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因而无法发自内,L}地对父母或者老师表达自己的歉疚,这会让施暴对象体验到一种无力量感,无法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强迫关怀型这种类型的语言暴力主要发生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目前,我国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在城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表现为时时刻刻都要用语言将孩子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时时处处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从而使孩子失去了主体性和自我选择的权利。父母用自己的理性干预孩子自然发展,依其经验、理念去建立孩子的生活,用自己的意愿去控制孩子的发展方向,剥夺了孩子切身体验生活的权利,将来孩子步入社会会难以真正独立。

——“反正我尽到我的责任了,你爱学不学!”有这么一句话,前面所有的教育都白搭了!孩子可能反而在心里反弹一句:“我就不学了!看你把我怎么着!”

——有的母亲批评了孩子之后叹口气:“哎,都怪你妈命不好哦!”这下孩子更有借口了。

——有的父亲教育完孩子说一句:“看你这个样子,不成器的东西!”

另外,类似的话还有:“爱管闲事”、“傻瓜”、“没用的东西”、“去,上一边去,快点。”“我没有时间带你去玩,有玩的时间多学习一下行不行?”“你长大不会有出息的。”“我再也不想看见你了,你怎么这么烦?……”这些话都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

七成家庭存在子女成长问题

据统计显示,约有73%的中国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子女成长问题。而不善于与孩子对话,是中国近3亿家庭所共有的问题。家长与孩子对话的结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吓死孩子”。子女大量的心理问题就源于父母不恰当的语言表达以及因此而生的误解与矛盾,并且在持续的“语言软暴力”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被延续、固化甚至激化。

代沟问题应引起家长重视

为解决教育的代沟问题,宋承昊说,采用″情感牵引教育法″能够改善并促进沟通。他以曾辅导过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式的教育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换句话来说,对孩子怎样说、说什么,这是沟通的重点。而只有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而且家长应该积极看待教育问题,并把教育孩子看成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成长机会。情感牵引教育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让孩子形成任何不良的情绪习惯,要让孩子保持心情轻松,心态平和,随时都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眼前的行动中去。这就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中,有时无声言语胜过有声说教,教育不在于话的多少,关键在于说出的话能否对孩子的内心真正产生影响。近年来,宋承昊按照“情感牵引教育法”已为近十万名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为近千个家庭提供了心理咨询。宋老师总结说:“家长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受到各种各样的“语言伤害”以后,施暴对象会显出多方面的变化。语言暴力对孩子最常见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语言伤害”的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会不能集中精力,出现精神恍惚的状态,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大部分无法继续全身心投人到学习当中。尤其是如果语言暴力是对孩子学习成绩方面的负面评价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前景等出现怀疑,进而对语言暴力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认同,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升学困难,流入社会成为问题青少年。

2.出现逆反心理。在语言暴力的干涉下,施暴对象会对施暴者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会对家长或老师的语言暴力所干涉的事情做出与家长期望值相反的举动来,甚至完全走向家长或老师初衷的反面,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疏远,老师成为学生眼中无法亲近的对象。尤其是某学科老师的语言暴力直接会浇灭学生对这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对这门功课失去兴趣。

3.导致自闭倾向。语言暴力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时说话带有讽刺挖苦的语气,或者长期和一些“问题孩子”不说话,有意识地冷落他们,将会对孩子的自尊,合和自信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种“隐性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是很大的,会导致孩子的性格扭曲、孤独,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会造成“精神刺伤”。

4.影响将来的身心健康。一些看似无意识的言语,却可能刺伤了学生的心灵,这种伤害比较隐蔽,其实质是对孩子精神的虐待,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惩罚。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够尊重,出言不逊,恶语伤人,那么很难想象孩子日后会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会表现出两方面的倾向。有的性格偏执、语言张狂,有的极度自卑,畏首畏尾。

怎样才能做到与孩子“好好说话”,达到良好沟通呢?宋承昊提出“让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理解孩子说话”的主张。他说,家长本身必然也会有缺点,随着孩子降生,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宋承昊通过解答家长们提出的诸如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间关系紧张、早恋、甚至离家出走等问题,解析了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无意中常犯的错误。他认为,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着一种“无序”状态,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亲式的阳刚教育、自我成长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养成。而且家长们又都过于高估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加剧了家庭中两代人的冲突、矛盾、隔阂,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为。

第二篇:一位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妻子给丈夫的信

终于提起笔来,给你写这封信,也许它会给你平静的心带来些许动荡,也许会让你“暴跳如雷”,但不管怎么样,请你耐心地把它看完好吗?憋在心底的话压得我好累,很想很想和你好好沟通,但我的嘴真的很笨,也许不知道怎么又会把你惹恼,所以这样的沟通会让我们的硝烟少一些吧。

在我看来,似乎无论我说什么或有什么想法,只要是与你的不同,你的口中永远都是“神经”或是“有病”,眼中永远是一副让人心寒的不屑,是你的无意识,抑或是我的太敏感?

我一直在想,是你的压力太大,你很累,你很辛苦,是我关心你不够,是你的身体不好,来为你的一次又一次的发作寻找理由,来说服自己,原谅和容忍你的随意谩骂和语言暴力!直到那天我彻底崩溃!我到现在也忘不了那天你抱着女儿恶狠狠地对我说:“你简直是个白 痴!”像对待一个敌人或是一个仇人?这真的是我女儿的父亲对他的妻子说的话吗?听到这句话,我的身体已僵硬如一根木头,一块铁块,那一刻,我的心已如冰块,冰到极点,冷到极点!不想争,不想吵,那一刻,我已麻木到想蜷缩成一团。这真的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人对他的妻子说的话吗?我无法相信。从小到大,没有被人这样深深地侮辱和伤害过,而这两次被人喊滚蛋,被人称做白痴的话语,居然是从自以为最亲密的人的嘴里说出来,真的无法接受。别的妻子应该都是希望丈夫能够时常陪伴在自己身旁,但我现在可能真的是变态了,我居然会很害怕你进家门,害怕和你同处一室。当你回到家里时,我竟然无法轻松,我会感到紧张,无助,觉得你象是一个炸药包,随时随地,一件在别人看来很小的事情,都会成为导火索,都会引起你的爆炸,你的咆哮,你的暴跳如雷。

当我面对你时,有时竟然感受不到这是一个血肉之躯,竟象是面对一位陌生人,象是一座冰冷的墙。晚上躺在你的身旁,我竟然会问自己:“这个躺在你身旁的男人,是你自认为最亲近的人吗?我无法回答!当你有时搂着我问我喜欢你吗?我觉得难受极了,也许我对你的爱,已随着你一次又一次的爆发与冲击,一点一滴地掏空了。

上周五晚上当你母亲咆哮如雷地对我的女儿吼到:“看我不把你的眼睛抠下来!”“看我不打死你”!时,看着女儿因为惊恐以至咳嗽而把晚上吃的东西全都吐出来时,只因为女儿因为折纸而没有好好接你的电话。那一刻,我真的只想逃离这个家,逃离这个令人感到窒息的家。那一刻,我知道你为什么会是这么神经质了,这是会遗传吗?

最近一直在看中央台的《心理访谈》,好几期的主人公和你的状态很相似,从专家的分析中也学到很多。

在我看来,你是一位非常棒也很聪明的工程技术人员,你学什么都很快,对很多领域,学科也懂得很多,当然这一切都可以有人教你,你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但只有一样,没有人可以教你,那便是如何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如何去爱人与被爱。而在这一点上,父母也许是孩子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老师。往往父母的影子会在儿女的身上重演,一但事到临头,自觉不自觉地沿袭的还是父母的说法和做法,因为自小听到的和看到的,都已入骨入髓的成了身心的一部分,又没有别的参照,别的样板,一但需要有所行动的时候,信手掂来的,便是父母当初的举动。

小时候最痛恨家庭暴力的孩子,长大后照样打老婆或对老婆进行语言暴力;小时候最恨父亲动不动让家人“滚”的孩子,等他长大了,要表达自己的脾气时,说出来的还是“滚”。专家说的对,若要知道自己的婚姻生活怎么样,看看双方的父母便够了。

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简单,平和,单纯,妈妈话多罗唆,爸爸不善言词,我不能说他们生活的很幸福,但他们从来不会对自己的亲人恶语相向。在我以前看来,连对别人说句“笨蛋”这样的话都认为是骂人,都会觉得伤害别人。所以真的无法接受你的所谓无心的话语,或在你看来只是一句口头禅的话语。

和你的父母相处了快两个月,我这才明白了你的脾气,性格以及语言为什么会是这样!想你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与指责的环境里,长大后便重复着类似的生活吧。我想你的父母对个体而言,他们都是老实人,但他们真的不懂如何对待自己身边最亲的人。我并不想对你父母的婚姻生活和生活模式做任何评价,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不想让我们的婚姻也走成你父母那样,真的不想让我们的婚姻变成你父母婚姻的翻版,我不想过你父母那样的生活。

有时侯也觉得你母亲在你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般挑剔,万般指责下,竟然没有崩溃,真是很了不起了。我只是但愿能比你母亲幸运一些,但原不要成为神经质的人。毕竟你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有教养的男人。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你觉得我们还能一路走下去,请你从今以后停止你的家庭语言暴力,起码要让女儿觉得你是一位让人尊敬的,有礼貌,有教养的父亲。我真的好担心随着女儿的长大,在这种家庭氛围下,会让她学会什么?

充满暴力的家庭,让人学会残忍与凶狠;充满猜忌的家庭,让人学会撒谎与欺骗;充满敌意的家庭,让人学会恐惧与斗狠;充满羞辱的家庭,让人学会内疚与忧心忡忡;充满容忍的家庭,让人学会忍耐与宽容;充满奋斗的家庭,让人学会鼓励与自信;充满大爱的家庭,让人学会关爱与无私;充满正义的家庭,让人学会公平与诚实;充满安全的家庭,让人学会信任与自爱;充满贫困的家庭,让人学会勤奋与节俭;充满金钱的家庭,让人学会懒惰与贪婪;充满和睦的家庭,让人学会友善与博爱...... 文化素养、语言与教育的成败

作者:boge 来源: 日期:2012-8-1 20:16:27 人气:15 标签:文化素养 儿童语言教育

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在教育系统内,上层社会的儿童比下层社会的儿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伦敦大学的B,伯恩斯坦教授认为,社会阶层一与教育的成败之问存在着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就是语言。

伯恩斯坦在1958年一1973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逐步形成了一种理论。他认为,许多下层社会家庭的一个特征是,家庭成员的不同身份界限分明。例如,父亲之所以具有权威,是因为他的身份是一位父亲。伯恩斯坦把这类家庭称为专制型家庭,这是与民主型的家庭相对应的。民主型家庭在上层社会中相当普遍。在这类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地位、权力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按照各人不同的特点‘’协商的”。有没有经过充分协商,这会反映在言语方式上面。下面这段谈话可能发生在一个专制型家庭里。

孩子:我可以吃冰淇淋吗?

母亲:不行。

孩子:为什么不行?

母亲:因为我说不行。

这位母亲粗暴地拒绝了孩子的请求。为了使这种请求显得合情合理,她就依仗了母亲这一身份所具有的权威。

在民主型家庭里,相应的语言交流可能是这样的:

孩子:我可以吃冰淇淋吗?

母亲:不行。

孩子:为什么不行?

母亲:因为,如果你现在吃了冰淇淋,过一会儿你就不想吃午饭了。

这位诊亲富有逻辑的话语使拒绝显得合情合理,既实现了她的意图,又使孩子愉快地接受了拒绝。

伯恩斯坦并不认为处于上层社会的父母,比处于下层社会的父母更理智、更精明或更善于言辞。但是他强调指出,如果两类儿童在幼儿时期听到的大多数语言都有这种言语方式的差别,那么我们就能预料,上层社会的儿童在五六岁人学时,同下层社会的儿童相比,他能理解并产生较多不同的语言信息和‘精制的语言代码”elaborated core,下层社会的儿童可能同样聪明,但是他仅能掌握“有限的语言代码”,尽管这种代码作为一种表达工具也许已具备足够的复杂性和完善程度,但是这种语言不是多半属于上层社会的教师、书籍,学校的语言,或者说,不是能在教育系统内取得成功的语言。

我以为,伯恩斯坦重视语言对教育成败的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认为语言是家庭教育中惟一的影响源,这就不免有些言过其实了。我们认为,在家庭生活中,除语言外,父母的行为、情感、人格等也在时刻对儿载发挥着教育影响。当然,父母的行.为、情感、人格等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语言来实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这几种因素也可以独立地通过非言语的形式.直接作用于.儿童。另外,伯恩斯坦认为家庭语言环境是造成不同阶层的儿童成长差异的原因,这就从根本忽视了这种差.异的来源—一处于劣势的经济状况和低下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下层社会的儿童如果想取得学业的成功,要比.上层社会的儿童困难得多,他们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对付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

不过、伯恩斯坦的这一理论对我们的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启发父母们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父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语方式,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改善家庭的言语环境,这不仅可以使家庭温暖和睦、充满生机,而且也有利于自己子女的成长和成功

第三篇:拒绝暴力,建和谐校园

龙岭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 景致极美,需攀顶峰

拒绝暴力,建和谐校园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我是今天的主播

,今天是预防校园暴力宣传周第五篇《反对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校园,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然而近来,却常常看到暴力事件的发生。很多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弱小,甚至打群架。这些现象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要知道,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安宁的学习环境;没有校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表现为语言暴力,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讲所谓的“义气”,用暴力手段争论长短,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逞威风等。 校园暴力不仅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说话不能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总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1 龙岭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 景致极美,需攀顶峰

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少去情况复杂的场所,不要单独外出,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要及时报警。

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能过一周的防校园暴力宣传,我相信大家也收获许多吧!校园暴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把一切都看成自然,没有制止或者忍气吞声的时候,那么中华民族便真的没有了希望。

同学们,我们应该满腔热血在这花样的年华里,我们怎能荒废了美好的时光!同学们,让我们远离暴力,共建和谐的校园!

和谐是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惊艳,令人回味!和谐的校园——会给空虚的心灵带来希望;会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会给卑微的灵魂带来自信。让我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希望看到奋发有为的同学;我希望看到充满活力的校园!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2

第四篇:国旗下讲话拒绝校园暴力

拒绝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题目是“拒绝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同学们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欺凌与暴力,会给我们自己和家人带来严重的伤害。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

“欺凌、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你的肉体;还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可是,在当今社会,本应清净的校园里,却不时传来有关欺凌、暴力伤害的消息:学生们互相斗殴,在校外聚众闹事,因几句不入耳的话便出手打人„„一起起校园欺凌、暴力事件不仅让人触目惊心,更为学生自身的安全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2013年6月一位中学生因在学校教室内被

4、5名学生包围,受到了扇耳光、脚踢脸部以及皮球投掷等伤害后,竟复仇杀人,当这位中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时,为时已晚,最后在江西被捕,终生坐牢。2014年10月某校一学生因被殴打,导致脊椎骨断裂,落下了终生残疾。

这些事实令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实际上,大多数校园欺凌、暴力事件的起因都只是一点点的小事,有的甚至并没有什么直接原因,通常是无意碰撞、出言不逊、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等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应该说,在成百上千人的学校,发生一些小摩擦是难免的,自然的。如果自身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自控能力,就不致于小题大作,大动干戈。然而,斗殴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起码的道德修养,唯我独尊,盛气凌人,凡事不能吃亏,气量较小,一来二往,很快“战事”升级,甚至酿成校园血案。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是文明的殿堂,发生在这些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倾向,害人害己,令人担忧,它严重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危害校园人身安全,给受害者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

同学们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时也是防止校园暴力的主要力量。对同学们来说,让“暴力”远离校园,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

一、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欺凌、暴力滋生的土壤。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暴力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

二、在发现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警察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拒绝不良行为,我们一定会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文明,让安全存于生活。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拒绝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谢谢大家!

洮南市第七小学

第五篇:“拒绝校园暴力 共建和谐校园”

群殴、羞辱、拍视频、网上传播……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5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有时染上了血腥。今年4月28日,重庆彭水县桑柘中学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据彭水县公安局官方通报,28日13时许,桑柘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执。争执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上初二的赵某经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也许不知什么时候昨天还欢笑的脸,今天就已消失不见,昨天还充满活力的身影,今天就只剩下冰冷的躯壳,昨天还怦怦搏动的心,今天就已经停止跳动。生命是如此沉重,沉重得让我不敢正视。这些孩子,在花季的岁月里失去了生命,给家人留下无穷的悲痛。生命无价,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在保护自己的生命同时懂得爱惜他人的生命。

我常常看到有些同学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斤斤计较,甚至大打出手,致其他同学生命而不顾,在校园生活中,敲诈勒索,以大欺小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些同学常常受到社会不良青年的影响,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甚至做出了一些违背法律的事情。他们的结果最终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校园暴力呢?

在此,我倡议我们在校园内不做以下不良行为;

1.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乱丢果皮纸屑,不说脏话,使用不文明语言; 2.不破坏环境卫生,不破坏公物;

3.不欺负同学,搞小帮派,不与社会不良青年打交道; 4.不染头发,不烫头发,不穿奇装异服,不戴首饰;

5、放学按时回家,不在校园附近逗留,不去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拒绝不良行为,我们一定会可以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文明,让安全存于生活。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

共同拒绝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上一篇:建筑工程质量特点下一篇:居间费支付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