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在我国的发展

2023-01-27

第一篇:平板电脑在我国的发展

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一、 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小额信贷概述 .................................................. 1

(一)小额信贷的起源和发展 ...................................... 1 (二)小额信贷的概念 .............................................. 2

三、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和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 2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 3

(三)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介绍 .................................... 3

四、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

(一)小额信贷机构经营管理的问题 ................................ 4

(二)缺乏资金来源 .............................................. 4

(三)小额信贷机构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问题 ........................ 5

五、 推进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5

(一)小额信贷机构 .............................................. 5

(二)解决资金问题 .............................................. 5

(三)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 6 结束语 ............................................................. 6 参考文献 ........................................................... 7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数量巨大,但是在地域差异明显,发展不平衡。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制约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长足发展的仍然存在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小额贷款公司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主要瓶颈。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更提供充足丰富的理论依据为了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可持续发展的小额贷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 关键字 小额贷款;瓶颈;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近几年,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学生贷款下岗工人的小额贷款等业务,在生活工作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城市和农村就业健康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现有农村金融和小额信贷正规不能足以解决中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必须以改革开放和农村金融市场,商业资本投资的引入,对商业性小额信贷的发展。这是因为商业资本保持盈利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层面以及业务扩张有足够的动机是为了提高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的发展,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外近年来,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国家实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不容乐观,消除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几个试点项目都不是万能的。

本课题以小额信贷原则和相关理论问题为指,分析了国内小型贷款的现状,从而促进小额信贷机构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探讨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更提供充足丰富的理论依据为了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可持续发展的小额贷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市场的发展,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增长。

二、小额信贷概述

(一)小额信贷的起源和发展

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在一个村对42名最穷的农户进行每人贷款27美元的小额实验,随后逐步建立起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明银行”(简称GB)。目前,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已在许多国家的重视,已成为一个复制国际小额信贷的主要模式。

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地区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入大量的补贴资金到农村地区。由于农村金融环境有许多不利因素,而传统的农村金融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自己的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准确理解,这些做法都是不成功的,但有一个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制约。此后,这些国家继续探讨近年来发展的新途径,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为穷人提供社会条件,对低收入的人作为生产经营扩大小额信贷的支持,以提高他们的创业启动资金融通方式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小额信贷机构及从业人员也有了大的提升,如下图所示: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图1-1 (二)小额信贷的概念

1.小额信贷的定义

小额信贷是指低收入人群的规定,量小,反贫困和促进发展的信用的基本目的。它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经济状况,可以大大增加了社会有效需求作为一个整体,并促进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投资。

2.小额信贷机构的分类

我们的MFI是伴随着小额信贷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93七月,社会的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习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GB模型),专项贷款和国内扶贫资金的外国机构使用,在河南,河北的试点,山西和其他省份。在国家的小额信贷机构,基本上可分为三类:小额贷款,为弱势群体的福利也享受外部资金或补贴;福利主义小额贷款,既面向弱势群体,并自筹资金和可持续发展机构本身的追求;小企业贷款,服务组高于前两个但是,传统银行集团不愿意或售后服务困难,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小机构本身和贷款机构。

三、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及现状

(一)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小额信贷是在上个世纪末进入我国,作为一个快速的扶贫,特殊信贷业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小额信贷是快速解决贫困,促进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小额信贷的主要目标是小规模的金融服务业务。小额信贷量范围为一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无担保贷款的主要特点,按揭贷款人没有任何资产或第三方担保,等,就可以直接获得贷款的贷款人的偿还能力,信用等级评估。随着中国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扩张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收入的人使用。由于小额信贷服务对许多小额信贷业务为导向的金融机构或公司的繁殖地的发展,相比这些机构,银行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主要开展长期的业务,财务和行政部门的丰度,在密切的业务网络连接和更密集的。

银行在资本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为银行的可持续融资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虽然有许多支持优势,银行应该对小额信贷业务的更激烈,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瓶颈,发展速度缓慢。小额信贷是一个低收入城市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方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小额信贷机构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如下图所示: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图3-1 小额贷款公司的历史沿革

(二)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意义

1.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信息交易。在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活动,一些成员的其他成员不能有信息,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存在,使得资源无法达到有效的科学配置,信息不对称现象会导致“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小额信贷常常采取无担保无抵押的措施发放贷款,并且还款率非常高,其可行性是由民间信用、社会督促所决定的,通过促进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让信贷机构和信贷需求者双方达到一个信息的均衡状态,实现信息的对称,实现信贷体制的一致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

2有助于合约的有效执行

小额信贷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小的弱势群体的融资贷款的形式。而在我国的现在国情下,小额信贷主要是以人们之前彼此的信赖来维系的,通过人们之间长时间的接触,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这是在社会契约论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信任又可以分为制度信任和人际关系信任,然而制度信任较人际关系信任来说,有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缺点和漏洞,这就需要人际关系的信任来进行补充。通过两者的有效组合实现合约的有效执行。

3是增加农村资金供给的有效途径

政府的贷款政策,通过积极的宣传,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农民的顾虑,开拓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贷款需求。农户小额贷款的宣传。银行通过传单,介质分布等,向农民宣传,解释一般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区别,让农民了解小额信贷的政策和程序,为农民着想的真实感受的小额信贷。增加贷款的网点。多少贷款网点反映贷款需求的数量,这也反映了发展贷款。我们调查了邮政储蓄银行尚未建立小额抵押贷款,这很容易造成周边村民想获得贷款。

在我们看来,不应该因为需求少不设立网点应增加网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农村小额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因此一个可持续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能有效增加农村地区的货币供应,客户服务目标。

(三)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介绍

银行,作为盈利机构,在运行时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低,利润的折扣和其它激励措施使银行贷款甚至不愿意借。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政策引导银行扩大小额贷款业务。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其次,对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的贷款需求,贷款也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再次,积极推进小额信贷的政策,改变传统的农民而不是概念的借贷款。而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他们的信用等级,让小额贷款成为农民和银行的优惠政策。

在中国,该国人口的一个农民占多数,借鉴国外的经验,小额信贷的实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额贷款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问题是小农户的需求,信用不高,缺乏必要的信托贷款,大银行的利润低风险,推动落实不到位。农村小额信贷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和政策指导,只有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的实施过程,完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小额信贷的政策,为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小额信贷政策,农民生活水平的好处是可以改进的,农村经济将是更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目前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小额信贷机构经营管理的问题

社会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公司很难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准入条件,运行机制和监督管理,没有明确的国家或当地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一些文件,国家银监会的基础工作,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确,在诸多限制的操作,使小的贷款公司往往失去了机会。

政策的不完善,监管机构应加强。目前,出台政策,审批程序复杂,严格准入条件,同时还有一个多部门的领导和监督,措辞不及时,效率低的现象。日常监督,由一个部门通常负责监管主体不明确,不固定,严重缺乏有效的约束,可以很容易地导致潜在的经营风险,加剧了不稳定,特别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风险与交易,流动性,和其他专业和审慎监管不能有效实施。

缺乏专业的管理,需要治理结构有待改善。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新的行业,从业人员不同层次,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小额贷款公司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没有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公司必然制约企业的发展。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通过变相的方式股份等近亲属的一些重大投资,形成投资主体绝对控制“家族式管理”,缺乏对公司内部有效制衡。

(二)缺乏资金来源

相比国外信用机构和国外小额信贷还可以吸收存款(吸收公众存款的可能,它可能是存款的一员),属于银行的范畴。在中国,只有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是不存在的,和银行基本上是不同的。

第二,中国的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虽然规定不超过50%的资金为银行的股权资本,但银行机构获得融资更加困难,资金来源单一,更多的杠杆率低,和丰富的国外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更高的杠杆。

此外,小额贷款公司的投资基金主要是利润驱动的私募基金,虽然投资到以“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规定,但这不是他们的目的和任务,但很难进入私人资本利润高的金融,只好“曲线救国”。这LED的小额信贷资金严重缺乏。因此,大量的盈利性小额贷款公司,是我们长期的金融抑制的结果,金融发展可以在时机成熟时,他们将是一个农村银行和其他高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小额信贷公司或许是一个过渡形态,如下图所示: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图4-1: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

(三)小额信贷机构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问题

目前,小额信贷在活跃的私人资本的激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社会资本的供给,优化资本配置,促进良性竞争。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支持和鼓励,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积极出台构建财政风险担保及补贴与损失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文件,使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放开手脚。

特殊的法律和法规的发展,明确其法律地位。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概念,使经济发展普遍认识到,传统的金融机构是不够的。随着国家多次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难以获得合适的融资,小额贷款公司有效地解决问题,及时缓解资金短缺的局面,搞活民营资本市场。因此,公司应制定小额信贷监督管理条例尽快,一种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实施有效的监督。

五、 推进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小额信贷机构

1.明确定位目标群体

基本上是小额贷款的一个小的形式,因为它是一种贷款,必然也会有贷款的基本要求,这是不同的从社会救助的性质和补贴的扶贫项目。小额信贷的目标之一是服务贫困人口,对贫困人口进行一定的划分是很必要的,由于中西部和东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要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作为划分的标准,而不能在全国搞一刀切。例如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在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两个地区的弱势群体也截然不同,所以要对此区别开来,毕竟小额贷款目标群体定位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还款率。

2.促进小额信贷组织创新

各种形式的商业性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可以有多种方式:在现有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转化为正规金融机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一个专门的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商业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发展需要从利率,税收,可持续发展,技术方面的组织推动创新。

(二)解决资金问题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1.不断强化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居民自身的企业越来越坚强的意志和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资金的需求。然而,由于对小额信贷业务的限制量,往往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目前,商业银行开办的下岗失业人员贷款一般为每人2万元,个别地区提升为2-5万元;部分农村信用社对农户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限额为0.5 -5万元。以农户购建一栋蔬菜大棚为例,按目前临猗市场价格计算,建一栋蔬菜大棚大约需要资金6-8万元,再加上人工工资、籽种、肥料等约需要2万元,从构建大棚到启动运作需要投资8-10万元,如按上述限额授信,仍有相当大的资金缺口。因此,贷款额度偏小,无法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所以在加强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能力问题是刻不容缓。

2.稳步推进小额信贷利率市场化

小额信贷市场风险是利率风险主要。小额信贷的成功关键在于利率水平,合理的小额贷款的利率可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保证银行的盈利能力。贷款期限较短。农业项目投资大,速度慢,高风险、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和一年期限的失业贷款小额信贷服务期限最长只有两年。农民,下岗工人通常没有固定的收入,有可能造成逾期贷款,贷款不仅增加了家庭的利息负担,还款的热情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反映真实的信用质量;不利于金融机构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更具针对性和有效的财务影响的决定。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市场利率的条件下,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

(三)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

1.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2002年底,人民银行下发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对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的对象、数额、期限、担保及贴息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这一政策涉及政府资金担保和部分发行折扣,加少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第二,由于自然气候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农业,种植业和其他行业,由自然灾害或市场动荡的影响,往往失去一切。此外,由于小农户的资金积累,抗风险能力弱,所以造成信贷资金形成坏的部分,很多金融机构无法收回的贷款,影响使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第三,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依靠外部资金注入,缺乏可持续的资金,影响小额信贷的发展。只有在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的制度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组,我们可以促进小额信贷机构的快速发展。

2.不断完善小额信贷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小额信贷机构准入条件目前太高,程序复杂,甚至从实际情况出发,准入条件应该回归到由国家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的标准,或略高,必须层层加码。如果股东人数有适当的公司发展的数量,但不要太死规定,注册资本也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保证金,在该地区的经营已经不限于死,只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你可以轻松的;银行信用证,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由一个自然人的证明是不容易的,不作为强制性条件,防止欺诈,适得其反。

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和机构的监管体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实际管理能力,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科学规划和发展的数量,按照“谁批准成立,谁负责,谁处理的风险”,切实承担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责任。

政策需要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在监管方面,应继续完善进入和退出机制、小额信贷机构,玻利维亚和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并通过商业银行吸收合并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或允许条件成熟时进入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框架,经营小额信贷项目或机构无法从市场指南它的顺利退出。

结束语

小额贷款的宗旨和基本目标是为广大农民服务,减少贫困,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国,该国人口的一个农民占多数,借鉴国外的经验,小额信贷的实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正确的措施。然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而,由于种种原因,小额贷款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的问题是家庭信贷需求不高,缺乏必要的信托贷款,大银行的利润低风险,推动落实不到位。农村小额信贷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和政策指导,只有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的实施过程,完善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小额信贷政策,以反映商业资本的同时保持盈利,业务拓展和维护机构可持续方面有足够的力量,是提高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农民的新途径,才能真正获得小额信贷的政策中受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将更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类似于国外的情况,大多数的小额信贷机构接受一定程度的规制。其中,小额信贷机构的组织模式主要看扶贫项目,不与信用机构根据监视器,可以看作是自律。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的,由银行业监管机构在银行法律监管模式。

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在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方面较薄弱,急需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并且积极开展信贷行业培训,强化信贷行业指导,提升员工信贷专业技能。同时,应进一步优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处理感情吸引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健康发展,使小额贷款公司在为“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让小额信贷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星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金融,2011年,第10期

[2] 夏灿华,王灿《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与业务操作实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3] 李直,朱忠明:《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实践与发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年 [4] 邱俊如.小额信贷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5] 吴宝国.中国小额信贷扶贫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0-83. [6] 夏灿华,王灿,夏启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与业务操作实务[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7] 吴星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金融,2011年,第10期 [8] 李宪忠.小额信贷发展路径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9). 钟乐.小额贷款公司.浙江先行.宁波经济.2013

第二篇:木门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形势

以供应基础为主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主攻市场的企业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销售有所下降,木门产品面对就是终端消费者,困难是暂时的,对市场的复苏应保有信心。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下,中国的木门行业可以说一枝独秀,大环境下逆势飘红,如同近期的中国的股市,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经历了几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木门企业有如雨后春笋,木门行业成为重要的家居建材走入了千家万户,具备一定的规模。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3000多家木门企业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三角基地,作坊式的还是比较多,年产值5千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到70%左右,实现销售额上亿大概就有30家,今年有所发展的情况下,也是不超过50家。木门行业就是贴近老百姓,终端消费,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老百姓的消费理念不同于国外,对于住宅的装修有着特殊的情节,市场的冷淡来自于心理的障碍,中国的市场不会大起大落,只不过在房地产市场正常的时候,木门市场相对就红火一些,如果消费者理解认识后,市场就会比较的稳定,木门行业就是一个健康长生行业。

报纸上说北京二手房前5个月成交了150万套,由于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家具行业的发展,现在很多年轻人买二手房,原来不适合的房卖掉,二手房装修就会带动行业的发展。同时据我们了解,大品牌的企业就有做不过来的感觉,基本上他们的产值都比去年有20-30%增长,例如年初,星星去年实现产值就是4.67亿,今年2月底进行了经销商大会的时候订货就订了5亿多,包括国际的订单。你看另外一个企业,一月份召开2009年渠道商和经销商总结大会时,那种火爆的场面,那种群星激愤的感觉,你看不到市场的悲哀和冷淡,给大家就是一种信心和力量。前几天还跟我说,今年到现在为止,去年的销售额是1.8亿左右,今年到现在已经超过了2亿,但是我们从他的讲话里面,同时他对他企业所表达出的那种感觉和感情,你应该从里面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希望,你应该看到他的视野、一种信心,更多还没有点到,总之木业行业还是逆势飘红一枝独秀。

当前,木门市场对木门的产品的要求,不仅仅就是量的扩张,而是需要质的保证,因为消费者选择木门行业产品就是越来越重要,木门行业实现大规模生产,在家具当中扮演的角色受到消费者的重视,近期以来,质量受到了质量监督部门对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里面提前跟大家打招呼,国家质检总局今年有计划对中国的木门产品和木门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如果谁撞到枪口上,你不要说你是一个倒霉蛋,那一点都不冤枉。所以说,我们木门行业尽管这几年的发展比较的快,大小的品牌拼命地抢占市场,也使木门行业鱼龙混杂,有些小企业出现的问题,对成长出的木门行业成长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前几年在木门的抽查当中,上海发现了一些问题,甲醛严重超标,超标了好几倍,我查了一下,上海查出的两款木门还不是我们的会员,我们感觉到忧虑,他的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在座的重视和注意。一个事业、一个市场如何获得成功是比较难的,如果出现问题那你很有可能几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抬不起头彻底垮掉,冠生园的馅问题引发了一场大战,其他的产品也是一样的,只要出现问题,你就得退出市场。

还有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因为出现了这类问题的以后,所以查出问题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其中对木门企业起到了警示的作用。我们是由若干个小的单位组合,木门要为大家创造和谐家居的环境,尽到自己的责任,木门行业提环保安全的产品,使消费者的家庭更加的环保和安心,木门专业委员会坚持公正为企业服务的准则,加强行业管理,一方面针对消费者广泛宣传木门产品的相关选购要领。另外一方面扶持主流的木门企业做到做强,进一步

提升相关企业的产品质量,树立相关品牌的形象,使健康环保的产品在市场当中成为绝对的优势,小的企业如果不按照标准的生产,投机取巧,早晚会被市场淘汰,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当中取胜,有些厂家采取了压低价格的方式笼络消费者,大幅度的降低产品价格后,厂家为了能够在其中获得效益,使用大量廉价劣质的原材料,这样如何保证,所以要提醒广大木门行业维护声誉。

另外,我想说市场营销就是一门学问,我们要充分调动每个经销商的积极性,让利给他们,让他们学一点顾客心理学,让他们进行业务的培训,使他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经营能力,营销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出新招和奇招,刚刚前面所说的“盼盼”,不是因为产品做得多强、多好,但是一些营销的理念还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借鉴,无论在怎样的环境和形势下总是有机遇,但是机遇留给这些有准备的企业,是留给聪明的企业,所以同样一件事情,聪明的人就有不同的效果,脑子比较笨的,或者没有新办法只能跟别人屁股后面跑,但是这里面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的企业要有信心,别人能做好,你也一定能够做好,对市场要有信心。对经销商加强培训,我们的产品能不能打开市场,能不能占领市场,能不能快速提升,反过来促进企业发展,这里面很多就是从经销商的工作体现和反映出来的,经销商的工作,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企业的成败。

最后,中国的木门行业路很长很宽,在逆势面前不气馁,在成功面前就要冷静谨慎,7月20日将在长春召开木门行业5周年庆典和表彰大会就是向更高发展目标的实施大会,在顺势和逆境的情况下,要最大限度凝聚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的团结起来,把中国的木门行业变成一个和谐健康、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大团队,在核心骨干力量下再创木门行业的新辉煌。

本文来源中华门窗网:http:///news/

第三篇:银行保险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趋势及其启示

[摘 要] 中国银行保险作为金融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已成为目前中国保险业的第三大主要销售渠道。但在新经济时代市场竞争, 中国保险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为此,借鉴发达国家银行保险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实现银行保险模式的创新与转型,促进银行保险向更深层次发展,对中国保险业乃至银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阐述了银行保险涵义及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和分析了欧洲发达国家银保合作的模式及其特点,进而提出我国银行保险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具体措施和战略联盟合作模式选择。

银行保险诞生于世纪年代的欧洲, 并于年首次亮相中国保险市场。对于中国而言, 银行保险最早出现在年, 经过年的发展, 已成为寿险业务当中发展最快、增长贡献率最大的销售模式。

鉴于寿险保费现在已占到北京保险业总保费的, 所以银行保险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各个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及其发展潜力。因此,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已经成为很多保险公司的一个共识。

[关 键 词] 银行保险

发展趋势以及分析

给我国的启示 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引言„„„„„„„„„„„„„„„„„„„„„„„„„……

二、我国银行保的发展的趋势„„„„„„„„„„„„„„„„„ 3

(一) 中国市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3

(二) 起步时期„„„„„„„„„„„„„„„„„„„„„„„„4

(三) 快速发展时期„„„„„„„„„„„„„„„„„„„„„„

(四) 差异化经营阶段„„„„„„„„„„„„„„„„„„„„„

三、影响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

(一) 宏观经济环境„„„„„„„„„„„„„„„„„„„„„„

(二) 有关监管措施„„„„„„„„„„„„„„„„„„„„„„

(三) 银行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四、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 经营混业化„„„„„„„„„„„„„„„„„„„„„„„

(二) 产品细分化„„„„„„„„„„„„„„„„„„„„„„„

(三) 服务专业化„„„„„„„„„„„„„„„„„„„„„„„

五、中国银行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

(一)营造有利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 5

(二)加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 5

(三)加强对银保融合的监管„„„„„„„„„„„„„„„„„„ 6

六、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6

(一)规范销售资格„„„„„„„„„„„„„„„„„„„„„„ 6

(二)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7

(三)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7

(四)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7

(五)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保险的监管„„„„„„„„„„„„„ 8

(六)找准价值创造点, 构建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8

七、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后 记„„„„„„„„„„„„„„„„„„„„„„„„„„„„ 1

1一、引言

关于银行保险的定义,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方面如经营策略、组织形式等对其作了界定。美国经济学者小哈罗德斯•凯博等在《国际风险与保险》一书中提出,“银行保险就是指银行和保险人之间为通过银行销售保险而作出的一种安排,如并购合资、市场联盟,其中保险公司致力于保险产品的制造,银行则致力于保险的销售” 。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银行保险的运用》对银行保险的定义,银行保险是指“经由共通的销售渠道,提供保险与金融商品及服务给共同的客户群” 。瑞士信贷集团则认为,“银行保险是指将银行和保险两类性质不同的金融业务融合在一起,通过所创造的银行保险产品,一揽子的提供给客户,所有产品都是针对客户需求以及对金融业变化的分析而设计的,以便迎接未来的挑战” 。

归纳各国的学术界的观点,依据银行保险的发展实践,本文认为银行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将银行和保险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经营的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银行保险业从2000 年开始迅速成为重要的保险分销渠道, 截至2007 年底银行保险保费已占国内总保费的29%。然而, 与其重要性不相符的是中国银行保险业务模式仍然处于相对初级阶段, 多数仍简单的普通代理模式, 无法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渠道的优势。这一事实严重拖慢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如何找准价值创造点, 推动银行保险业务模式向更高级演进, 已经成为了众多保险公司需要直面的问题。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的趋势

银行保险诞生于世纪年代的欧洲, 并于年首次亮相中国保险市场。对于北京而言, 银行保险最早出现在年, 经过年的发展, 已成为寿险业务当中发展最快、增长贡献率最大的销售模式。

鉴于寿险保费现在已占到北京保险业总保费的, 所以银行保险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着各个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 及其发展潜力。因此, 大力发展银行保险已经成为很多保险公司的一个共识。

(一)、中国市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

中国银行保险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历经了起步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和差异化经营时期。

(二)、起步时期

年一年从年起,中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合作, 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签订代理协议, 即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一些定期寿险和年金等保险产品。当时参与的保险公司较少, 比较成功的有平安保险和工商银行的合作, 新华人寿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合作。但由于这阶段的合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各公司银保业务规模较小, 影响十分有限。

(三)、快速发展时期

从开始, 银行保险业务进人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寿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纷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的范围不再局限于代理业一个誓私鲤一种观念务, 逐渐扩大到联合发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等, 从而形成了双方业务渗透、共同发展的格局。年, 北京市银行保险收人达亿元, 占寿险业务比重为, 首次成为所占份额最大的销售模式。但该阶段银行保险竞争的产品较为单一, 多为分红型产品银保业务增长很快, 但受限于“ 卜” 的竞争模式, 各保险公司之间并没有开展代理手续费上的竞争, 业内竞争并不是十分激烈。

(四)、差异化经营阶段

年至今年, 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代理中“ ” 模式的限制, 允许一个银行的网 点销售多家保险公司产品。银行网点成为了各保险公司竞争的焦点, 导致代理手续费一涨再涨。目前, 代理手续费普遍在一之间, 已经大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同时, 各保险公司积极推广十年期险、投连险、万能险等收益率不同的新产品, 改变了以往分红险

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些保险公司还通过专业培训、文化交流和客户服务等方式, 加强与银行合作交流, 突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各公司之间银保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 差异化经营越来越明显。

三、影响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

目前, 影响北京市银行保险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有关监管措施、银行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中国银行保险走势最大的因素。

年中国有常住14亿人, 其中岁以上的人口占巧, 大大超过了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且总数庞大。中国人口老龄化明显, 急需寿险业通过快速发展来满足保险市场的需翼求。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城镇新增人口不断增多, 导致城镇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年的上升到年的。而城镇新增人口将需要用保险的方式为自己提供养老保障,给寿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 人们的保险和投资的意识逐渐增强。特别是通过年的汉川地震事件, 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自年月以来,在股跌去超过的市值和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银保产品不仅有保障, 收益率还较高, 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从而导致年上半年银保业务的暴涨。

(二)、有关监管措施

长期以来, 中国法律规定银行与保险实行分业经营。直到年、月,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保险公司开始和银行通过股权结构相互渗透, 银行保险产品、服务进一步整合, 由简单合作逐步转变为更高、更深层次资本合作上的合作。在全球金融混业融合的趋势下, 为促进国内金融一体化进 程, 保监会和银监会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 将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 这标志着全国银行保险将跨人战略转型的新阶段。目前, 保监会已收到从银监会转来的四家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申请。

(三)、银行业和保险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 银行业与保险业需要通过合作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主要因素有第一, 客户对金融套餐需求不断扩大,要求银行功能全面化第二, 银行之间竞争加剧, 要求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销售银保产品具有成本低, 获利高的特点, 对银行具有很大的一个行业一种观念吸引力第三, 国家正在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年月存款准备金率达到的历史高位, 迫使银行越来越重视信贷以外的业务,第四, 银行保险已经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保险公司需要借助银行网络迅速扩大销售规模和影响, 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四、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受以上因素影响, 并结合国外发展经验, 北京市银行保险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经营混业化

国外银行保险起步较早, 其销售模式一般经历个发展阶段分销协议阶段, 即保险公司根据与银行的协议, 利用银行的网络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服务, 并支付给银行代理手续费用战略联盟阶段,这种方式仍然是以协议委托代理业务为主, 但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战略目标, 能采取统一的经营部署, 合作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广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 即通过银行控股保险公司或保险公司控股银行的方式, 实行混业经营。从北京目前的情况来看, 绝大部分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属于分销协议阶段或战略联盟阶段。实际上, 由于国家放开银行保险代理中“ ”模式的限制, 银行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降低了与保险公司合作的稳定性。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向好, 国家放开混业经营的限制, 银行和保险互为支持作用增强等, 银行保险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进而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保险业务要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 就必然要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深层合作机制, 实现从产品合作向资本合作的转变。因此, 在有关金融保险混业经营的限制放开后,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和最终形态就是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通过这一资本融合方式, 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子公司从事银行、保险等多样化经营业务, 最大限度的发挥集团品牌、营销网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同优势, 降低集团整体经营成本, 并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取更大收益。

(二)、产品细分化

从国外银保产品的发展变化来看, 已经呈现细分化发展的格局。受经济环境、客户需求和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各个国家银保产品的种类和结构都有所不同。如法国银保产品种类繁多, 大量开发意外保险、健康保险、住院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新型保险在意大利, 零存整取、额外附加退休金以及单收人家庭保障等银保产品十分畅销瑞士则在年金型银保产品、基金型银保产品上有着灵活的设计, 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相比较之下, 北京的银保产品还比较单一, 很多产品还具有同质性。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增多, 银保产品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根据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灵活的设计, 细分客户群, 采取产品细分化的策略。只有这样, 银保产品才会适应不同的经济形势, 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避免价格上的恶性竞争, 在与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当中胜出。如年泰康人寿凭借新一代投连险产品的火爆上市, 取得了当年银保业务量亿的骄人战绩, 一举成为北京银保市场业务规模第一名。

(三)、服务专业化

银保服务的专业化包括硬件专业化和软件专业化。硬件专业化是指银保业务涉及的信息技术和设备先进, 能很好的满足推广需要。北京市银行保险为适应市场竞争, 必然要为客户提供更加一个行业一种观念安全、快捷和准确的信息服务。因此, 银行和保险公司将会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人, 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推广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的银保沟通系统、自动核保系统及强大的风险防范系统, 缩短客户等待时间, 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软 件专业化是指银保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职业道德、营销手段和服务水平专业化。很多潜在客户缺乏理财规划, 对银行保险的认识还很模糊, 这时候银保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面对不断提升的客户需求, 北京市银行保险从业人员唯有不断进行知识培训,强化服务意识, 才能为客户提供耐心细致、专业周到的理财服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将成为银保业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核心任务, 其效果将间接影响北京保险业的竞争格局。

五、中国银行保险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充分发挥了银行和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利益均享的特点, 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联合发展是必然之路, 银行业和保险业由竞争走向合作, 是经过充分发育了的成熟的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中国保险市场作为世界保险市场的一部分, 应顺应世界保险发展的大趋势。既要吸取欧洲发达国家成熟的银保合作经验, 又要根据我国国情, 完善银行保险运作模式和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快银行保险的发展。

(一)营造有利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

银行保险是金融一体化过程中混业经营的产物, 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银行保险难以有大的发展。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并未经过充分发展,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大规模修改金融法律体系、确立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 坚持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实际。但是,我国金融业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 银行与保险在加速融合,随着银行业与保险业一体化程度逐步提高。银行保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必然要求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这一进程中有关部门应根据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不合时宜的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 破除阻碍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而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二)加强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

目前的银行保险业务过多地重视市场销售, 价格竞争激烈, 忽略了在产品 同质性强的情况下业务、服务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必须在创新上挖潜, 以差异化产品、人性化服务、现代化技术赢得市场。( 1) 深化业务内容。除了现有的保险费代收付、代销保险产品、资金汇划网络结算、保单质押贷款、专项存贷款等, 还可以考虑与按揭贷款相联系的业务, 与信用卡相联系的业务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等; 简易标准产品既要有短期产品又要重视长期产品的开发。( 2) 从方便客户出发细化量化服务。扩大产品宣传, 突破只面对营业网点客户开展宣传的单一局面, 变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出击; 提高投保周期、保单贷款、保单更改、理赔申请等工作效率。( 3)建立银行保险网络平台,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银行保险操作平台可以实现销售终端的实时核保和实时出单、银行代收保费、保险公司资金的实时划拨、客户信息档案管理和风险预警、业务统计、与保险公司和银行电子商务网站链接实现网上咨询和销售保险等。

(三)加强对银保融合的监管

银行保险涉及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 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对这一新生事物如何监管是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第一,各监管部门要保持独立性。由于目前保险产品的设计、生产是由保险公司完成的,最终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保险监管机构负有更大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银行保险、网络保险等创新产品建立起明确的法律法规或监管标准,不要出现“制度陷阱”和“制度真空”。第二,要加强保监会与银监会的协调合作。通过建立密切合作机制,以填补“模糊地带”的监管真空。保险公司和银行面临许多相似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等,保监会与银监会可以在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 共同开发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 加强对风险的测评和估值的合作研究。第三,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展银行保险业务,法律是保障。一个健康、完善的银行保险市场必然是一个依法经营管理的法制市场。鉴于目前银行代理业务发展的状况, 保监会应抓紧出台一些管理政策和规定,以利其健康发展。

六、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规范销售资格

银保专管员必须由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担任,且必须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大产品培训,加强公司新契约回访工作,减少承保风险。同时应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加强对辖内一线员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保险产品、营销技巧、营销手段以及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与考试的培训工作,提高银行一线人员保险业务的专业水平,重点培养保险理财经理,以促进业务的持续发展。对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培训时数、内容等等也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

在银行销售保险的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且保险公司不容易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不利于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通过银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针对保险公司服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监管部门应当鼓励保险公司产品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促进银行保险业务开展。

(三)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

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客户服务,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并通过带动效应,拓展新客户,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

(四)建立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合作机制,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 保险公司和银行应从风险防范出发,立足长远,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 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提高银行网点人员的专业性和代理保险的积极性。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保险公司应按照《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规定,单独核算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且不得以保费收入抵扣代理手续费。保险行业协会应对代理手续费等事项形成自律公约,保险公司在与银行签订代理协议时手续费率要求在自律公约范围内。监管机构应加强保险公司和代理机构内部代理业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规范兼业代理机构管理手续。

(五)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保险的监管

银行保险涉及银行和保险两个行业,在我国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对这一模式如何监管是监管部门面临的新问题。首先,各监管部门要保持独立性。由于目前保险产品的设计、开发是由保险公司完成的,最终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因此保险监管机构负有更大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对银行保险、网上保险等创新产品建立起明确的法律、法规或监管标准。其次,要加强保监会与银监会的协调合作。通过建立密切合作机制,以填补“模糊地带”的监管真空。保险公司和银行面临许多相似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及信誉风险等,保监会与银监会可以在信用评估、风险管理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开发消费者和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风险的测评和估值的合作研究。监管部门应加强行业自律,出台相应的自律公约,规范银行保险竞争。监管部门应转变观念,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以预防性为主的风险性监管,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防范化解保险风险。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应当通过风险管理的正确实施,加强风险防范,避免保险公司和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保证银行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保持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商誉,提升银行保险业务品牌。

(六)找准价值创造点, 构建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的构建能够带来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那么又如何去构建战略联盟呢? 笔者认为要想摆脱现行普通代理关系合作模式下所面临 的困局, 建立银行保险战略联盟的合作模式,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跳出现有的市场竞争框架, 建立全新的价值点, 并且通过这些全新的价值点推动业务模式的主动升级。具体做法包括如下三部分: 1.创造新的竞争点, 摆脱固有的竞争模式。固有的竞争模式是一种行业惯例, 如果竞争主体默认了行业惯例, 就意味着要么按照现有的规矩办事, 要么失去市场。通常, 竞争主体都会把行业惯例看成行业的运作方式予以接受。不打破这种行业惯例就只能停留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上, 就无法实现突破性增长, 无法建立银行保险更高层次的合作模式———战略联盟。为此, 保险公司应当避免沿用传统的战略逻辑, 采用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否认市场竞争和发展的条件是给定的, 否认战略思维应该以竞争对手为参照系; 它认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应该以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参照系, 竞争的环境应该由竞争主体营造而非遵从。应用于银行保险业, 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寻求价格和佣金以外, 与双方合作关系更为密切、更为关键的价值点, 并进而建立战略联盟式的合作关系。

2.六大价值创造点, 构建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总结银行保险业务的运作过程, 有助于我们发现尚未被发现的价值点, 并构建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首先, 必须开发出适合战略联盟中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并根据产品和销售的特点对银行职员进行悉心培训; 同时, 要在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建立一套运作顺畅的行政管理系统, 保证销售过程中以及随后的客户服务能够到位; 当然, 需要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引导银行职员主动销售保险产品; 最后, 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共用品牌使得资源可以进一步整合。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已被开发的价值创造点有产品、培训、行政管理系统和激励, 尚未被开发的则有客户服务和品牌。银行保险双方可以通过扩展已开发的价值创造点的外延, 以及赋予未开发价值点以内涵, 来建立新的价值创造点, 整合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营销体系, 打造银行保险的品牌效应。

3.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 构建银行保险战略联盟模式。虽然在现有的监管 体系下, 国内多数保险公司最多只能发展到战略同盟的阶段, 但是相比其初级的代理关系, 战略同盟所能实现的收益已经十分可观。因此, 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应该采用价值创新策略, 主动去推动业务模式的升级更替。通过拓展原有价值点的外延, 以及创造新的价值点, 短期内可以分散竞争的集中度, 为公司赢得时间来夯实基础, 实现渠道的稳健发展; 在长期, 通过不断深入的合作, 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紧密, 合作深化的结果就是导致业务模式的演进, 从整合程度较低的模式发展到更为高层次的战略联盟模式。在整合程度更高的模式下,保险公司依然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方向, 以及公司整体战略, 依循创造新价值点的战略, 来分析相互合作过程中如何创造更新的价值点, 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合作。

七、结语:

现行普通代理关系合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 而在既定的金融制度条件下, 战略联盟是银行保险唯一可行的合作模式。本文从学理上分析了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模式构建所能够带来的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 并提出要从找准价值创造点, 主动升级银行保险合作模式, 来建立银行保险的战略联盟。至于今后的研究, 可以具体围绕组织形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网络系统等去进一步探讨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丁小燕.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及对策中国金融, [2]吴韧强 国外寿险领域银行保险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田, [3]陈音子, 刘金中外银行保险发展环境比较国际商务研究

[4]孟昭亿 银行保险的经营与监管银行家, •杨立宪银行保险涉人深水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与未来

[5]银行家,

•苏莉莉欧洲银行保险发展的经验和启示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6]高洪民,朱军勇:“国际银行保险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与经济 2005(2). [7]宋瑛,谭淑霞:“欧洲的银行保险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保险研究经济论坛 2004(8) [8]赵立航:“欧洲银行保险的发展情况与经营管理” 上海金融 2005(3) [9]潘卫红:“我国银行保险现状成因及发展模式选择” 市场研究 2003(9) [10]卫新江:“银行保险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 国际金融的研究 2005(4) [11]张敏:“浅析银保合作” 经济师 2006(1) [11]褚婷婷:“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特点” 财税金融 2005(12) [12]胡浩:《银行保险——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13]谢清顺:《银行保险实务》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3 [14]张洪涛、郑功成: 《保险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颜海波,“中国建立中国面临的困境与选择”,《金融研究》,2004年第11期(总293期)。

[4] “ 关于邮政发展与改革的若干问题”《经济要参》, 2004年8月12日。 [4]王烁、凌华微, “ 德隆残局” ,《财经》2004年6月20日, 第12期。 [5]《存款保险制度研究》, 存款保险制度研究编委会,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6] 陈宇蕾. 存款保险制度及我国的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 . [7] 赵晓琴. 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 2005 . [8] 南旭光.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及其制度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 2004 . [9] 刘敏.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D]西南交通大学, 2004 . [10] 刘达. 政府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控制力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 [11] 曹雪峰. 国际资本流动下的中国金融安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5 . [12]李燕平,韩立岩.存款保险制度理论评述[J].经济问题,2006,7:51-52. [13]虎玲华.浅析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83-84. [14]王霞.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及其演变的思考[J].开发研究,2005,2:126-128. [15]唐圣玉.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32-36. [16]朱建安.金融深化、存款保险与中小银行业的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3:32-37. [17]姜磊保险制度中银行道德风险困境及其治理[J].生产力研究,2005,4:48-50. [18]何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能力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1:29-38. [19]张泰欣.存款保险制或年内出台,保险费率厘定需深入研究[N].2007年3月26日中国证券报. [20]潘修平著:《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1]王亦平著:《银行法基本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2]曾筱清、杨益著:《金融安全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版。

[23]刘伍仁,吴竞择.金融监管、存款保险与金融稳定.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4]孙杨.商业银行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定价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5(5)

后 记

在本文撰稿期间,一直得到论文指导师的悉心指导。在此向一直关心教导我学业学习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深深的谢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我心之全力,不断在经济学的研究中探索,以不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

陈禄元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四篇:浅析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摘要】近几年,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发展突飞猛进,融资租赁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租赁方式单一缺乏创新,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面对发展中的瓶颈,应对融资租赁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进行重构,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相关法律法规,组建全国性的融资租赁行业协会,构建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开拓境外租赁等业务方式,重视融资租赁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租赁业。 【关键词】融资租赁 现状 前景 问题 对策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是将传统的租赁、贸易与金融方式有机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从1981年引进至今,在我国已发展了30多年,历经多次变革,以2007年《金融租赁管理办法》颁布、首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始运营为标志,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06年正常运营的金融租赁公司只有6家,账面资产合计仅142亿元,而截至2013年10月,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746家,行业注册资金达到2280亿元人民币,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仍为19000亿元人民币。

一、我国融资租赁也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即高速成长期、行业整顿期、法制建设期、活力恢复期。

(1)高速成长期(1981年~1987年):1981年,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揭开了我国现代融资租赁业发展的篇章。此后一段时期,融资租赁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1987年底成立了19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累计引进外资17.9亿美元,没有不良债权发生。外方股东中不乏世界级的银行和商社,例如来自日本的东方(ORIX)租赁公司、三和银行、日本兴业银行、樱花银行;来自美国的第一联美银行、GATX;来自德国的德雷斯登银行、德国裕宝联合银行等。

(2)行业整顿期(1988年~1998年):这一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一些问题,我国的经济行为主体由政府部门转向企业。体制的迅速转换,打破了原有的经济运行格局。企业突然成为经济行为的主体,而很多企业不具备成为经济行为主体的条件,不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不少承租人所在的行业萎缩,在90年代几近倾覆。这一时期的欠租问题因涉及广泛、规模巨大,在世界范围内都造成了恶劣影响,这时期出租人起诉承租人的欠租违约事件还因法律上融资租赁的性质确定问题而遭败诉,导致许多的租赁公司破产、清算或者业务停滞。截止到2002年,被批准的16

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已有4家宣布破产或被特别清算;36家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中也有3家分别进入破产程序或进行清算。

(3)法制建设期(1999年~2003年):全行业性租金拖欠问题,促成我国完成了支持融资租赁四大支柱(最低限度的法律法规)的建设。从1999年开始,我国陆续完成了融资租赁法律框架的建设,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21号-租赁》。

(4)恢复活力期(2004年以后):2004年商务部宣布开放外商独资融资租赁并批准9家内资融资租赁公司试点,2007年银监会发布修订《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重新允许国内商业银行介入金融租赁。2007年后,国内融资租赁业进入了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业务总量由2006年的约80亿元增至2011年约9300亿元。2012年底,全国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560家,其中包括金融租赁公司20家,内资租赁公司80家,及外资租赁公司约460家。注册资金总额达1820亿人民币,租赁合同余额约15500亿人民币。

近几年,融资租赁业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有两类机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一类是由商务部审批成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另一类则是由银监会审批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由于由银监会审批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可开展吸收股东定期存款、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业务,因而属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根据中国租赁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至2011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共约296家,比年初的182家增加约114家,其中,金融租赁20家,比上年增加3家;内资租赁66家,比上年增加21家;外商租赁约21家,比上年增加约90家。注册资金总计约1022亿人民币,比上年增加23.3%。从业务发展情况看,到2011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9300亿元人民币,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2300亿元,增长幅度为32.9%。其中,金融租赁约3900亿元,增长11.4%;内资租赁约3200亿元,增长45.5%;外商租赁约2200亿元,增长69.2%。

二、融资租赁业的前景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初创、迅猛发展、清理整顿、发展与问题并存等四个阶段后,逐渐走向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随着,融资租赁业纳入增值税范围后,不仅租金部分可以作为成本抵扣,且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企业节税融资的目的。市场看好行业发展前景,融资租赁业将迎来较大规模增长。

根据政策,营改增后融资租赁业由按照营业额5%征收营业税改为,扣除相关成本后,按照17%税率对增值部分征收营业税。由于过渡时期抵扣尚不完全,税务部门对于营改增后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给予即征即退政策,保证企业总体税负不上升。事实上,营改增短期内改革红利并不直接表现在融资租赁业,但其纳入增值税范围后,改革的红利得以通过融资租赁业“传递”给制造业,最终实现“双赢”。

一方面,融资租赁可以使其保留原有的银行信贷额度同时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且出租人以租赁资产作为租赁债权的信用保障,省去了承租人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及办理抵押的烦琐手续。此外,合理的折旧政策成为促进企业投资的内在动力,这可使承租人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达到节税融资的目的。融资租赁正成为企业扩大投资和进行技术改造的有效筹资渠道。很多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改革的红利,开始进军融资租赁业。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融资困难利润下降,企业面临转型困境。营改增后,北方重工已经注册成立租赁公司、大连机车也已经将成立租赁公司提上日程。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融资租赁业属于生产服务业,其发展是受整个服务行业发展所带动,同时也将带动生产制造业发展,同时生产制造业发展也将对融资租赁业提出更大的需求。”

融资租赁业作为高端服务业,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现状,实现为实体经济“输血”的作用,为实体经济插上了金融的“翅膀”,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看,工业发达的国家融资租赁业也较为发达,以英国为例,70%的设备是租赁的,而我国约90%的设备是自筹资金购买的。”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高武清介绍。

因为,租赁是通过设备集约化使用、租赁非主体和辅助设备,这样也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中小企业发展也有利。同时,融资租赁可以连接消费与交换两个环节,加快资本货物流通与消费的速度,进而促进社会再生产速度的提高。

三、融资租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融资租赁业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不容忽视。

(一) 租赁机构的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1)

法律制度不健全

随着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租赁纠纷日益增多。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租赁立法,租赁案件只能按《合同法》和《民法通则》来办理,这给诉讼

审理带来很大困难,使租赁机构的权益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2) 缺乏信用保险制度

由于融资租赁的租赁物的价值大、租期长,承租人欠租使租赁机构承担着巨大风险。目前我国租金拖欠情况严重,致使许多租赁企业步履维艰,甚至不能正常经营。据统计,我国租赁公司到期债权被拖欠金额平均占营业总额的30%,严重的达60%一70%。

(3) 缺乏政府支持和金融支持

在国外,融资租赁业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与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一系列的经济优惠政策密不可分。虽然,从2000年开始,随着新《合同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租赁会计准则》等相继出台,税收制度也有所改善,我国租赁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在与国际接轨上得到了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策环境不够宽松,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比如:在会计制度方面,现行会计制度把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比照自有固定资产入账,同时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确认为负债,租赁费不予列支成本;在税收方面,租赁享受的税收优惠幅度及额度还很小,仅有很小的减免税;在信贷政策方面,国家也没有制定向租赁业倾斜的政策,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租赁信用保险体制,租赁企业自身承受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由于承租企业所得的实质性优惠不大,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来新增设备并不合算,企业在改变传统的设备购置方法上缺乏积极性,因此也影响了租赁企业的业务拓展和行业发展。

(二) 租赁机构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融资租赁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租赁机构必须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达国家的租赁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条管道:

其一,来自于银行和金融机构(3—5年期);

其二,发行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

我国租赁机构的业务由于无法纳入国家信贷计划,因此在融资方面受到限制,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具体来说:

一是自营租赁业务除了股权融资外,只能依赖金融机构借款;

二是外资或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主要被当做吸收外国金融投资的手段,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来源由国外股东运作,抑制了外资租赁公司的作用;

三是中资租赁公司因我国实行外债规模管理,削弱了中资租赁公司通过转租赁方式和回租方式进行外汇融资,只能进行有限方式的人民币融资;

四是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难以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造成租赁机构拥有的资金数量远远达不到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租赁方式单一

我国的融资租赁方式多为自营租赁。自营租赁是指出租人自行筹资购买设备,再出租给承租企业使用的租赁方式。直接租赁、转租租赁、回租租赁等较为先进的方式使用较少。这些较为先进的租赁方式之所以使用少,其原因除了业务处理程序复杂外,税收减免也不如国外优惠。如美国采用杠杆租赁方式,物主出租人可以利用20%~40%的投资获得100%的税收优惠,贷款人还可获得固定的以设备为担保的利息收入,承租人可以分享出租人的税收好处,减少租金数额。我国财税部门规定,购买国产设备,设备价款的40%可在当年新增所得税中抵免,但对承租人在融资租赁业务和出租人在经营租赁业务中如何实施,则没有明确规定。

四、解决对策

(一)完善我国租赁法律(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尽快提高我国租赁制度的相关规范部门对租赁法律框架与租赁市场关系的完整认识。以有效的避免在立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套用会计的概念、法律的概念去解决监管问题的逻辑混乱现象。特别尽快制定出《融资租赁法》,以统一市场准入条件,完善政府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应考虑融资租赁在国内发展环境和条件以及国外发展模式和国际惯例,对融资租赁公司注册、业务范围、租金计算、租赁方式、租赁合同、租赁双方的责任权利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重构融资租赁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借鉴租赁市场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如何将融资租赁纳入宏观调控手段,通过构建或组合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结合的融资租赁交易平台,来提升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弥补宏观经济政策的失灵,运用融资租赁拉动社会自主投资需求。 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信贷和保险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使其不断地发展成熟。在税收方面可借鉴美国的《投资扣减税法》与日本的有关税收扣除政策,对融资租赁业给予直接投资减税、加速折旧、租金可计入企业成本等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融资租赁供需双方的融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信贷政策上,政府应鼓励更多的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融资租赁中来,通过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给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带有优惠性的贷款,或允许其发放租赁基金,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在保险政策方面可借鉴美国、日本的做法,由政府举办相应的官方信贷机构,如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进出口银行”等,对融资租赁企业开展跨国境融资租赁业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如政治风险、违约风险等进行政策性保险以保障其安全经营。

(三)建立租赁风险控制体系

融资租赁业务具有投资金额大、租期长、投资回收期内不可预测等特点,因此,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租赁公司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控制风险是确保融资租赁业务稳健发展的前提。首先,要全面建立租赁担保制度,重点是审查担保人的实力和资格,减少信用担保,增加抵押担保。其次,健全租赁业务程序,在租前与有关当事人配合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防范风险发生。在租后加强对承租人的监督,促使承租人按期交纳租金,将违约风险降至最低程度。第三,分散风险,建立出租人、承租人、供货商等当事人的利益共同体,互相关心,互相制约。另外,应考虑租金保险制度,在承租人违约时由保险公司赔偿以减少损失。

(四)建立全国性租赁业协会,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

应由商务部作为主管部门来协调租赁业的发展,尽快成立全国租赁业协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专营租赁公司或兼营公司及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可单独成立分会,作为行业协会的团体成员。银监会仅对所有租赁公司的筹资行为进行监管,并授权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中外合资租赁公司的外币融资租赁业务进行监管。行业协会对全国租赁业进行自律管理,交流信息和管理经验,加强风险防范,并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发挥桥梁中介作用。

(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具备合格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专业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融资租赁涉及合同签订、产品买卖、残值评估等,租赁公司除了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应金融业务知识,也需要具有法律、贸易、产品方面专业人才。因此,租赁公司应开展正规的从业人员在职培训,从基础上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既是公司的当务之急,也是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另外,在宏观上国家也应重视对融资租赁相关学科的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与租赁公司联合定向办学,提高融资租赁人才的理论素养,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城坦:发展我国融资租赁业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1992年08期

[2] 秦亚丽 融资租赁业发展研究[J];金融经济;2009.8 [3] 姜仲勤 融资租赁在中国的问题与解答[M];2008.5

第五篇:物联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关键问题

一、物联网定义①: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二、物联网的背景①:

1、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2、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5、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6、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

7、2011年我国物联网发展经过从“感知中国”到“智慧城市”,从物联网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列入“十二五”规划,国家一直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物联网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物联网是一个新兴领域,产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会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它带来的市场利润将进一步扩大。

三、物联网的内涵①:

1、物联网可以理解为从现有网络向泛在边缘拓展,即“公网/专网+传感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联网主要涉及与电信网的通信接口,业务应用处理控制平台等,并不涉及独立建网或大网改造问题,当然,为了适配某些高价值物联网应用,有可能需要对于网络本身进行一些优化和适配,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最底层是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以及物与物(M2M)终端、传感网网关、二维码、射频识别标签等;中间层是网络层或联 1

网层。各种物联网应用借助无线、有线手段接入网络,在网络互联支持下提供信息的传递、共享和服务的支撑;最上层是应用层,属于业务支撑及运营管理层。该层主要涉及感知信息的传递控制、存储、关联、分析,支持分布式扁平化的信息处理框架,如网格、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等。

3、物联网强调物与物、物与人的通信,而泛在网还进一步包括人与人的通信,因而内涵更加广泛。从另一个角度看,物联网实质上是泛在网要融合协同的一种网络工作模式,是泛在网络及信息化在行业应用角度的一个重要体现,也可以看做是泛在网的一类具体表现形态。

四、物联网的特征: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再次,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五、物联网的关键技术②: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IC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在管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责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

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

六、物联网在我国发展的现状②:

1、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2、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3、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

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5、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综上所述,我国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物联网产业形态和爆发点,物联网有形成巨大市场的潜力,但潜在空间转化为现实市场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关键点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形成新兴业态和新增市场。

七、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③:

1、我国物联网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整体创新实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物联网存在技术分散、单一,核心技术薄弱,整体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弱,产业化应用服务环境等问题,整体创新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主管部门已开始规划,但必须统筹协调。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来看,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还没有一个有效的统筹协调机构,缺少统一的规划部署好人全面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速度较为缓慢。

3、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涨,地方政府对物联网发展的方向和核心技术成熟把握不准,大多关注于物联网前端的信息传感器装置的硬件及其标准化。不少地方缺乏科学规划,盲目投资引进国外系统和设备,分散发展。

4、科研活动活跃,但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由于物联网尚处于孕育发展阶段,有诸多关键技术和标准需要研究和突破。由于物联网发展初期往往投入大、风险高、周期长,缺乏用户需求的持久动力,产业化应用成熟度较低,因而企业跟进参与的热情不高,大多数企业都只是在做局部的产品研发和小规模的应用实验,还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八、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科学规划,着手研究制定物联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把“感知中国”作为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目标,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要从长远发展、宏观布局的战略高度,组织战略规划研究。

2、统筹协调,尽快设立“感知中国”物联网创新等有关部门。通过形成“感知中国”物联网有关部门的支持,统筹协调解决物联网规划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做好顶层设计,率先发展“感知中国”物联网框架体系和标准规范研究。我国物联网创新发展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决定成败的关键是要加强宏观把握,做好顶层设计。

4、以应用促进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把握发展主动权。力争在智能电网、现代物流、智能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形成系统化的行业应用集成解方案,要积极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根据各个发展优势和特色,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避免盲目冒进和无规竞争。

5、培育环境,营造“感知中国”物联网创新发展的好气氛等等。

九、在物联网世界,物流行业存在哪些机遇③:

1、物联网是通过光学识别、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2、物联网与物流业结合,不仅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而且拓展了物联

网产业的发展空间。

3、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4、物联网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以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为物流活动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加快建设物联网才能抢占物流化信息浪潮制高点。

5、在物流领域来看,物联网只是技术手段,目标是物流的智能化。

6、物联网目前在交流物流和公共事业为更大的发展方向,从应用来讲,在公共事业监控以及交流物流信息采集、定位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7、,物流公司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

① 刘兆元;;物联网业务关键技术与模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9年12期

② 郝文江;武捷;;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0年01期

③ 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问题的初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09物流管理符致柏29020101078

上一篇:平安校园申请验收报告下一篇:皮肤性病学题库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