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

2022-08-26

第一篇: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

扎实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青少年工作总结

扎实推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

青少年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

一、以 “五五”普法为契机,扎实推进“法律进学校”工程

XX年年是“五五”普法重点推进之年,作为“五五”普法五个重点对象之一,我局以“五五”普法和构建“法治启东”为契机,针对青少年开展了详细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把“两法”列入中小学校法制课的重点内容。在年底开展对“法治学校”的评选表彰中,把“两法”的宣传普及工作作为必要内容,有力的推动“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协调,大力加强法制副校长的配备工作,并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大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建设,积极调动并充分发挥关工委、团市委、妇联、街道社区以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利用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为阵地,以学校为依托,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举办法制征文比赛,开展法律咨询,为各学校开设法制讲座等,切实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加强“学校法治”建设工程,充分发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主导作用

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我们紧紧抓住学校这个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战场,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深化校园法制教育。我们一方面督促帮助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落实”;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举办法制讲座、法制演讲、法制教育巡回展等活动,激发中小学生学法积极性和守法自觉性。

二是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我市法律援助中心和各律师事务所在多所中小学校举办了各种专题法律讲座,并指派律师担任某些学校的法律顾问,还向中小学生发放了各种法制宣传资料,同时认真办理有关青少年学生维权案件,为需要法律援助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切实维护好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到各镇乡中小学校,开展以青少年维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教育等为主题的法制报告会,受教育学生达万余人次。

下一步工作设想和措施:

一、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及时为青少年提供有效法律帮助

1、充分运用法律服务体系和网络,热情主动向青少年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让青少年在接受法律服务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依托法律援助中心为未成年人办理人身伤害赔偿、交通损害赔偿、追索抚养费、变更抚养权、校园伤害投诉案、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代理等维权案件。

2、热情关心特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对那些父母是服刑人员或是刑释解教人员的未成年人子女,从思想上、生活上和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正确认识现状,认知法律,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摆脱家长犯罪带来的阴影,自强自励,健康成长。

3、积极指导镇乡司法所做好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联合退休老干部、村民义务调解员、村警务室以及家长等共同对失足青少年采取各种帮教措施,落实帮教责任,及时为失足青少年做好思想和法律服务工作,为进一步促进违法青少年努力改造,争取重新走向社会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呈下降趋势。

4、充分利用“法律六进”活动,进一步扩大青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面。2011年,我局准备在全市24个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各中小学校进一步开展 “法律六进”活动,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以举办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和法制讲座等形式,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到社区、农村以及每个家庭。

二、掀起“学校法治建设”活动浪潮,树立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意识

1、与教育局联合发文,制定“法制学校”创建标准,使学校法治建设做到具体化、全面化、深入化。

2、协调各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法制宣讲,并发放相关资料。

3、加强“送法进学校”次数,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法学习。

4、组织青少年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讲座。

5、在学校组织一批普法义务工作者利用双休日和假期对外进行小规模的普法宣传。通过海报、横幅等手段。

三、进一步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1、结合“五五”普法中期检查,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

2、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律学校或课外法律知识活动站建设,切实抓好“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学校”活动。

3、继续发挥好法制副校长作用,不断深化“法制进课堂”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健全预防、挽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罪预防机制,举全社会之力防范未成年人犯罪。要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篇:社区青少年暑假活动计划

暑假是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和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大好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

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一、组织领导

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关心

下一代工作会议精神,发挥组织优势,开拓工作空间,认真

组织、积极筹备,成立相应的暑假活动组织和协调机构并指

定专人负责暑假活动。

二、具体活动安排

1、邀请派出所民警为社区的中小学生们进行安全教

育。

2、邀请兴化市第一中学退休教师殷老师开讲公益讲

座“百善孝为先”

3、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具有丰

富个案咨询经验的宋鲁老师为社区青少年上一堂心灵成长

4、组织青少年进行家务劳动比赛 ,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

5、举办暑期青少年人防夏令营活动,增强国防观念和人

民防控意识(好玩的游戏,白领最爱)

6、举行“经

典诵读”活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养成诵读经典作品的

良好习惯

7、组织青少年开展一系列“D I Y”活动, 激发

了创造性思维。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各自的实际,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身心的活动。要注重实效,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增强抵制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2、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开展举办有益身心健康活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参与人的人身安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在安全的情况下孩子们能享受到健康、有益的暑假活动。

第三篇:****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问题。半年多来,我社区充分发挥全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职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始终把此项工作摆上全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本着着眼预防,重在教育的原则,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社区团员、教育青年,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社区团支部以“铸魂塑形”工程为载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达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全盟推进转型、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群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提高素质。深入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教育。

二、抓好普法工作,增强法制意识

加强“两法一例”的宣传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以社区团干部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特别是强化学习宣传与青少年成长成才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未成年人为重点,着重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时为了提高青少年权益观念,通过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建立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活跃社区文化,加强社区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帮助青少年在校外教育中增强法制观念,预防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了“青少年远离毒品”和“青少年安全网吧”等活动。今年,我社区为了全面深化“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发放“当前青少年学生上网状况调查问卷”,对我社区目前青少年学生上网和网吧娱乐业的经营状况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大力建设“青少年维权岗”进一步完善了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运行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拓展创建活动的领域和范围,推动创建活动向基层延伸。依托社会,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青少年维权工作合力。作为减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整治社区及周边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关心青少年,使他们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区团支部

2008年10月

第四篇: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运作机制的研究

共青团长宁区委员会

内容提要 通过对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基本状况和实践的分析,在开展社区与青少年基本状况、社区青少年需求、社区青少年道德实践水平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存在问题和不足,对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实践方向进行理性思考,从基层实践出发,初次提出了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范畴、运行机制和工作项目。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事务 青少年工作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始终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重要群体,在各项青少年工作的发展进程中,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整个青少年事业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共青团组织职能拓展的重点领域。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好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积极协助政府管理好青少年事务。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城区管理体制的下移,社区成为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载体。在此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自然得形成了青少年事务中着重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跨入了新世纪后,面对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面对青少年工作发展面临的新要求,面对广大社区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我们针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工作方向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和思考,并在新华、华阳社区分别开展了社区青少年需求和社区青少年道德水平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拓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现有的工作模式

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过程中,社区与青少年之间的依存度和紧密度正在不断的提高。据统计,有54%的青少年对界定自己身份的第一反应是“我是某社区的一员”,当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时,有80.1%的青少年会主动向社区管理部门反映,要求解决。由此可见,社区已越来越来成为青少年除学校、单位之外一个重要的场所,而随之产生的社区青少年事务也正成为社区党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了青少年工作者和各级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在全市形成了多种社区青少年的管理模式,其中一个典型的模式是长宁区华阳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的运作模式。1999年底,团区委在华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指导街道团工委在巩固和发展社区团建的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成立了华阳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机关各职能科室和社区单位、团体共同参与,团工委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对社区内各类青少年,特别是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的组织管理、教育服务、社会救助工作。通过实践,实施了闲散青少年“一人一档”管理,扶贫助学基金扶助特困青少年,罪错青少年结对帮教,华阳青年联络站等一系列工作项目,在主动参与和协助政府在承担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00年初,华阳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被团市委授予“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称号,团市委也在2000年12月在华阳举行了现场交流研讨会,向全市推广了华阳的试点工作经验,2001年7月,团中央权益部长胡增印等领导也专程视察了华阳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在此基础上,团区委加大了对试点工作的推广力度,今年又建立了新华、新泾、周桥等三个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为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从全市层面来看,除我区的华阳街道外,还涌现出了浦东青少年事务署、闸北区天目西街道和泰花园小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等各类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先后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些对青少年的服务机构,培育了一些服务青少年的工作项目,为社区内各类青少年群体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也为对社区青少年事务增加新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夯实了基础。

二、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的试点工作过程中,虽然对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由于这项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而社会形态转轨的速度却相当迅速,对比之下,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还明显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和深度都较欠缺。就目前我们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探索而言,虽然通过一些工作项目的实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对于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格局、发展趋势和工作方向还缺少必要的理性分析和定位。即使是已经进行的创新和探索,对于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总体要求仍然是零星和有限的,特别在全区各街道(镇)社区青少年事务的试点和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未形成较全面和完善的整体推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理论基础。对试点的典型模式也缺少长期跟踪调研的机制,没有形成持续的研究、培育、推广的理论支撑。

二是探索实践和实际操作的力度不够。目前,全区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还停留在试点的层面上,尚未形成全面推进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态势;同时,在开展试点的街道(镇),探索的成效尚未能全面且根本地解决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探索的力度;同时,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工作保障机制尚不完善,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委托共青团承担的认定机制,在工作开展中缺乏权威性和合法性,有时,又与政府部门在工作职能上形成了交叉和资源浪费。

三是社区内可提供的阵地资源明显不足。目前,在我区各街道(镇),一方面,社区内可供青少年活动和为开展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所提供的阵地较少,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40%左右的学校能完全或部分向社区开放;已有的活动阵地的设施不匹配或已老化,不能适应青少年需要;不少社区单位的活动场所建造规格过高,局限了社区青少年广泛开展活动的可能性;调配青少年活动阵地的社工和青少年工作者配置不足,缺少组织、机制保障;有的新建的小区应有的公用设施不配套,缺乏青少年活动阵地。据统计,青少年在闲暇时间,经常去社区内各类活动场所的只有20%左右,认为社区内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能满足需要的只有46.9%。另一方面,各社区在整合青少年教育、文化活动的社会资源方面功能还很有限,已有的社区各类青少年活动资源的开放率不足、使原来就不充足的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使用率不高;有关青少年事务工作的各类组织和各级职能部门尚未完全形成社区资源共享的协调运作方式,工作的合力还不强,在机构、项目的设置、工作运行尚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是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社区内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过少,在街道(镇)中一般只有1名团干部,且大多兼任其他工作,从人员配备上不能满足青少年事务工作的需要;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工作机构专门负责社区内的青少年事务管理,只能由团组织和青保部门兼顾这块工作;从社区内各部门的工作只能来看,对青少年事务管理都有所涉及,但都有不是主要工作,从而在相互协调、合理调配尚存在着问题,不能形成合力,与青少年对社区的需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青少年需要社区团组织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服务最多的是:技能培训、提供学习机会和开展文体活动。

五是工作项目的拓展明显不足。目前,社区青少年事务开展的实效性不足,直接表现在社区中的青少年工作项目的匮乏和运作能力不足。现在,涉及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开展的工作项目,大都只是对弱势青少年群体进行社会救助的帮困维权类项目,停留在基础保障性服务的水平,覆盖面不够广,救助能力不足。同时,针对社区内一般青少年群体和优势青少年群体的服务项目更明显偏少。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工作项目设计上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贴近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而有的工作项目设计的创意很好,但却不能实现或不能体现实效。或者是由于在目前情况下不能得到政府、社会有效支撑的原因,或是由于在工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的局限性和工作岗位变动等诸多问题,也对青少年事务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有74.8%的青少年认为社区缺乏有影响力的工作项目,有48.1%的青少年认为实施工作项目的方式和方法较单一,有33.2%的青少年认为工作项目没有针对性。

三、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理性思考

社区作为最基础层面的社会单元,构成一个一个的小社会,具体、直观地影射出社会生活的形式和规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是近年来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新领域,从工作的对象、工作的手段、工作项目的设定、工作开展的方法等角度来看,既与原有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等待进一步拓展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就目前的社区和青少年工作发展趋势来分析,做好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六个方面:

首先,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离不开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得提高包括青少年素质的提高,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关键要切实按照时代的要求和青少年的自身特点,不断改进现有的青少年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特别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切实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社区青少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如何贴近社区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提供对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等事务的切实有效的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发动社区青少年广泛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服务,体现社区对社区青少年的凝聚力,实现“以德治国”思想在社区中的表现形式,巩固社区党组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执政基础。

其次,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是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适应“十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形成了以公共利益、公共事务为基础的社会资源的多样化配置。政府行政资源、市场经济资源的结构性分化以及重新确立各自的资源配置原则,必然会剥离原先政府和企业组织所承担的许多不应承担的社会功能,“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青少年文化、教育、体育和日常社会活动中大量的青少年社会事务正回归社会,需要由共青团和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来承担。社区作为社会中新发育和基础性的结构性因素,将在承担起政府行政组织难以有效提供,市场赢利组织不愿提供的许多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青少年事务将是社会发展,尤其是青少年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再次,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也是满足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的需求的举措。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出现了四个多样化的情况,在社区青少年中也突出放映在此背景下的四个多元化,表现为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活动方式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青少年在社区中的时间越来越长,对社区的归属和依赖越来越强,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服务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青少年希望社区所承担的公共事务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多元化,也就是说,青少年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希望在社区中能就近、便利的参与各类社区青少年活动,接受各类社区青少年工作项目的服务。同时,青少年对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也越来越来高,据统计,有63.6%的青少年曾参加过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有82.1%的青少年愿意参加社区活动,青少年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越来越强,这也为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第四,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是适应青少年成长,满足青少年素质教育的要求。青少年素质教育是全面的、终身的教育,不光是学校需要承担青少年教育的责任,社区也是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舞台。现在在校青少年每年在社区中有将近180天的休息日,如何在这180天的时间里引导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如何通过社区这一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践基地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这也是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区,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历层次的提高,其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随之下降,这也说明了现有社区服务和社区活动已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因此,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教育作用主要应体现在满足青少年走向社会化的协调功能。社区是青少年作为个体和社会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最初始、最基本的场所。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为社区中的青少年提供了经常而广泛地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从而,使青少年有了一个学习和传承社会文化、群体价值和行为模式并逐渐内化的过程,使青少年有了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学校”。

第五,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也是共青团组织协助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社区内集聚着特困、闲散等各种弱势青少年群体,也汇集了青少年大量的闲暇时间,据统计,在职青年每天在社区中的生活时间为5.73小时(不包括睡觉),每周拥有的闲暇时间为23.87小时,而在闲暇时间内经常去社区场所活动的只有20.7%。如果我们对他们缺少关心和引导,无法提供实实在在的社区扶助、救助服务和丰富的社区青少年活动,他们将无所依从,无所寄托,甚至会对现有的社会道德、人生价值等思想产生怀疑,严重的将形成理想信念真空,构成自己的利益群体,游离在社会组织构架外,甚至可能为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思想所诱惑,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最后,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体制也是进一步拓展团组织自身工作职能的需要。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组织的性质赋予了他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和国家的重要社会支柱,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三大职能。从共青团组织自身的定位而言,协助政府承担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承担起这个职责,也有利于改变共青团的工作方式,实现共青团工作由活动方式的不稳定循环向项目式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挥出社区团建的综合载体、综合依托、综合推进作用,真正做到活动与建设并举,强化团组织的职能建设。另外,在社会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团组织不协助政府来承担,其他社会组织也会逐渐承担,从而导致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凝聚力的弱化。所以,承担社区青少年事务对团组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共青团组织要把握机遇,适应改革需要,主动承担起这一工作,拓宽团组织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四、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范畴

在探索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其应所包涵的工作范畴有多少,目前,在团组织的系统,甚至理论界都尚无明确的界定,从开展试点的工作实践来看,对政府职能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其他青少年组织从事或参与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工作范畴,我们主要可以初步概括为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社区青少年信息调查、反馈工作。

要在社区中通过选择不同类型青少年的样本,确立一批固定的重点调查对象,定期了解他们的各类信息,从中分析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动态,为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依据。

2、社区青少年权益维护。

社区青少年事务是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青少年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渠道,维护法律赋予青少年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少年利益的代表,更要注重对社区内各类青少年群体,特别弱势青少年群体(如特困、罪错、闲散、待下岗失业、外来务工青年等)的权益维护。

3、青少年社区教育指导工作。

主要应针对社区中青少年的特点和分布,结合社区的特色,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育、凝聚青少年,增强青少年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社区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舞台。

4、社区青少年的发展型服务。

主要针对社区中的青年,特别白领青年的发展型需要,为其提供发展性的青少年服务项目,包括联谊类、创业扶持类、信息咨询类、中介类等适合社区提供的服务,满足这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辅助他们的事业发展。

5、社区青少年组织、活动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管理。

社区中活跃着各类青少年组织(包括社区各类青少年社团、青少年自发组织),拥有各类青少年活动资源(包括社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青少年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包括社区内各类青少年工作者的队伍资源),而且,在社区发展进程中,这些组织和资源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也始终处在相对匮乏的状态。社区青少年事务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职责是作好已有的各种青少年工作资源的调配、整合和利用,使之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要借助各种机会,开发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工作、活动资源。

6、青少年社区成长环境的优化、监督。

对社区周边娱乐、书刊、音响、影视等文化市场和其他明显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社区人文环境进行社会监督,积极参与和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净化青少年的社区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五、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是否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时社区青少年事务是否能得以发展,真正成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关键环节,也是“事务”相对于“团务”的主要区别。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要求共青团组织和其他青少年组织在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团体、组织的支持下,尽早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的管理组织,形成统筹协调、行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1、调研、预警机制

要建立青少年信息调查反馈网络,通过定期开展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研和经常性开展青少年热点问题的调研,掌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整体情况,从中发现青少年中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为开展青少年工作进行提前的研究,提供对策性的意见,并通过有关渠道将青少年中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领导、协调机制

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必须有行政支持、社会参与的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在建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对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发展方向、重要举措进行规划和协调。其中,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中要明确定位,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一方面要加强与其他从事青少年工作的有关部门(如综治、青保等)的相互协作,形成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分工、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团的协调职能,要形成青少年事务协调处理的机制,明确各级团组织承担相应的事务处理机构。

3、工作项目的认定、委托机制

在整体工作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的基础上,社区青少年事务要通过各级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对工作项目、工作目标的加以认定。并在具体工作项目的操作中,通过共青团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发文、与委托单位签订协议和接受政府部门的工作项目委托等形式,承接管理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具体工作项目。

4、工作项目的组织落实机制

要在不同层面成立各级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机构,构建广泛的工作网络,在社区中,以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项目建设为纽带,形成工作项目的承办责任制,强化具体工作项目的推进、落实过程的管理。而且,要注重扩大基层社区(街道、乡镇)中的青少年事务的工作覆盖面,加强项目具体操作中的组织落实能力,提高实效性。

5、工作实施中的支撑、保障机制

主要强化三类支撑,第一,加强开展工作的物质保障,依靠政府项目经费、社会捐助、慈善基金、青年工作经费等多种渠道,组成的工作经费相对稳定的来源。第二,不断扩充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形成队伍支撑,着重培育青少年志愿者、社区内青少年工作者、青少年专业工作者三支队伍。第三,用好社区内各类为青少年活动所用的阵地资源,努力形成青少年事务的阵地支撑。

6、工作成效的反馈评估机制

逐步建立青少年事务处理的跟踪调查、评估制度,提高青少年事务处理的实效,对于成功的探索经验及时加以提炼、推广;通过人大、政协等多种渠道,及时就青少年法规制订、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民主监督,向有关政府部门反馈或提出建议;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媒体上经常性发布有关青少年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促进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社区青少年事务的项目化运作

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建立各种形式的组织载体是开端,形成各种机制是长效运行的保证,培育起丰富多样的有形、有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项目是关键。工作项目的建设是社区青少年事务实施的直接表现,项目化拓展是社区青少年事务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项目化拓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社区工作和青年工作的一般原则,还要注重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建设中应把握的几点原则。

原则一:服务先导,着重实效。社区青少年事务发展特别需要坚持实事精神,注意以青年为工作基点,设计、开发青少年社区服务项目。以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解决社区青少年的实际问题,提高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实效。

原则二:依托资源,培育项目。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必须充分依托的社区青少年活动阵地、工作基金等一系列配套的社区资源,开发工作项目。在项目的成熟过程中,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能,扩大影响力,提高对其他社会资源的吸纳能力。

原则三:分析特点,分步推进。在全市的各个社区中,开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的条件不尽相同,这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事实。各个社区应对自身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确定不同的重点,在调研的基础上,优先发育有资源依托的工作项目,分步骤推进自己社区中的青少年工作项目,形成自身的社区青少年事务特色

原则四:分类研究,分层实施。根据社区中青少年群体的不同特点,将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确定为三类:即社区内弱势青少年群体、在职在校青少年群体和优势青年群体,通过建立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等工作载体,设立各类工作项目,开展各种社区青少年事务,在针对性服务过程中提高实效性。

根据这四个原则,我们经调研,认为当前可以实施三大类社区青少年事务工作项目:

1、针对弱势青少年群体,可重点实施五个工作项目

帮困救济:建立社区青少年帮困基金,基金的主要来源可以有政府拨款、社会团体专项基金、个人捐助,向社区内特困青少年(特别是家庭年收入在28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青少年)定期发放助学款;同时利用社区内高校的资源,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内特困青少年结对开展“智力扶贫”,定期为特困青少年进行学习辅导。

罪错青少年帮教:为社区内罪错青少年建立“一人一档”,由社区民警、综治干部、青保教师和街道关协老同志以及社团内的团干部、优秀青年组成帮教志愿者队伍,分类分层次地开展帮教和转化工作;由街道团工委定期组织军训、社会公益活动,定期开展家访,了解其思想和生活状况;与区法院少年庭、区检察院未检科、区公安分局看守所加强联系和沟通,及时反馈罪错青少年在社区中的表现及家庭情况,形成社会帮教“一条龙”的双向延伸。

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建立16—25岁社区闲散青少年个人动态档案,将闲散青少年按照行为表现划分层次,对于有违法犯罪倾向的闲散青少年要重点开展跟踪帮教。针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开展思想教育,运用社区教育资源对闲散青少年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提供基础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并尽可能地提供就业指导,推荐上岗。 待下岗青年再就业培训:摸清社区内待下岗青年的底数及基本情况,借助社区内各类资源为他们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提供社区服务及非正规就业岗位,初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积极联系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劳动力市场,推荐他们就业上岗。同时积极与社区劳动服务所等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扩大待下岗青年对管理中心再就业免费培训工作的知晓率。

外来务工青年管理:依托各街道(镇)“千校百万”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点,联合有关部门对社区内的外来务工青年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服务及法制教育,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整体素质;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状况,组织外来务工青年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采的娱乐活动;在外来务工青年集聚的地区设立外来务工青年团员联络站,以团的组织凝聚他们,使他们能和上海青年共同成长。

2、针对社区内在职在校青少年群体可实施六个工作项目

青少年文体健身类活动:积极利用社区内各类教育文化资源、各类可供青少年活动的场所,成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菜单式服务,联网式发展,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健身活动。

青少年社团培育:设立专项基金,培育、扶植有发展潜力的青少年社团,对其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对社区内青少年社团型组织和各类青少年自发型组织进行分类管理,将社区内优秀青少年充实到青少年社团中,引导青少年社团开展活动;协调各社团之间、社团与社区之间关系,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青少年社会实践体验类活动:组织在校青少年在寒暑假、双休日参加各类社区实践类活动,如“我当一天居委干部”、“小鬼当家”等,通过活动使青少年参与社区管理,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和意义,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将社区的青少年志愿者联络站调整充实到管理中心中,组织进社区报到地团组织、团干部、团员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放《青少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卡》,对社区内青少年者志愿者进行分类登记,进行统一调配管理,推进居民区中的青少年志愿服务网的建设、完善时间储蓄机制,开发系列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 青少年社区成长环境综合治理:对社区周边娱乐、书刊、音响、影视等文化市场和其他明显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社区人文环境进行社会监督,积极参与和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净化青少年的社区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青少年咨询类服务:依托社区内资源,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尤其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室,邀请有关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对青少年进行成功教育、挫折教育,提高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社区内优势青年群体可以着重探索四个工作项目

社区青年联谊类服务:建立了华阳社区青年联络站、天山青年都市俱乐部等青年联谊型组织,组织社区内“两新”组织的青年开展各类联谊活动,通过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服务。

社区青年创业扶持类服务:尝试为社区内有创业意向的青年提供创业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给予鼓励,成为社区青年创业过程中可信赖的“孵化器”之一。

社区青年中介服务:探索为社区内“两新”组织的青年提供各类租赁房屋、婚恋介绍等中介服务,特别要根据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除社区外暂时无法提供的各类中介服务。

社区参与类服务:定期向社区内的优势青年群体介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组织他们为社区发展谏言献策,同时提供参与社区管理的机会,邀请部分社区优势群体青年担任特邀社区管理人员,使他们能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为优势青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机会,形成经常性工作项目,让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得到社区公众的认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体验社区意识。

(钟晓咏 周崴)

第五篇:X社区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先进事迹

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这是每个部门和社会各团体应该极其重视的工作。xxxxx社区居委会将这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作为社区居民自治的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现社区内无吸毒青少年人员,无其它违法犯罪人员和失学辍学学生。青少年敬老好学,关心集体,拾金不昧蔚然成风。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使关心青少年教育成长的工作,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为了使社区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做好失学儿童和辍学学生的返校学习工作,充分用好低保,救助就业等政策并发动社会捐助贫困家庭及学生。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几年来共劝返学生回校学习的25人次,捐资2000余元。介绍困难家庭再就业100余人次。

8、认真开展了《妇女儿童权益保~》等法规、法律的宣传咨询维权活动。居委会先后为青少年权益保护提供免费咨询30余人次。

9、积极开展了民事调解工作,使面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使失去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又找回了父母之爱,重新燃起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几年来,居委会共调解民事纠纷40余起,调解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九。通过有效的调解工作。避免了家庭暴力的发生,有效的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10、积极为孤残儿童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特别是残疾儿童,使他们残有所依、残有所养、残有所乐、残有所为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及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不成为社会和家庭遗弃的对象。几年来,共为残疾儿童申请轮椅两部,做各种手术5人次。帮助申办低保金两万余元。提供心理咨询10余人次。

上一篇:社区网格员工作总结下一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