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质量安全监控

2022-08-17

第一篇:检验科质量安全监控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001]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1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体检科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科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准确打印检验申请单:各科工作人员要根据受检者所选择的检验项目,打印检验条形码,字迹要清晰可读,内容包括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所检项目、条形码号及条形码。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受检者信息,以至于不能对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1.2受检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受检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受检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受检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受检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采血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 1

污染。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维护仪器: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

2.2准备试剂: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 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 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 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认真审核测定结果: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越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无任是 2

受检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与深入体检科了解受检者情况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3结果分析和解释: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主检医师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受检者都希望了解自己体检结果,自身情况。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受检者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项目 分值 缺陷内容 扣分标准 基本要求 得分 (1)科主任不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室质量管理重 1 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计划性

1、科主任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0.5 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4 0.5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

一、质量管理(4)科室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理与持续改进,有记录文件 1 (20) 进 (5)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 1 (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 2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 4 (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 1 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1 3

(1)缺全员培训计划 1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

2 (2)员工对质量管理要求不熟悉 改进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1 (1)无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 1.5 (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1 (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 1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2

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 1 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 10 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

1.5 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作规程

的检查项目 (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 (8)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0.5

(9)无与外院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0.5 (1)缺检查服务项目清单 1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2)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 2 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3)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4)开展的检验项目未经批准、准入程序 2 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 12 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5)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未经验收、准入程序 2

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6)缺实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 1 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h急诊服(7)缺未开展检验项目的完善的外送运行机制 1

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8)工作人员存在无证上岗情况,每发现1人扣0.5分 1

(1)科室布局与流程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2)缺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

二、工作规范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50) (3)缺废弃物处理程序 1 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8 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4)未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

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5)未落实废弃物处理程序 2 (1)缺室内质控制度 1.5 (2)缺室内质评制度 1

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3)缺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 2.5 与卫生部或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4)缺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 2.5

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15 工作记录,检测方法、仪器操作须有SOP文件,(5)缺实施室内质控记录 1.5

本专业组人员均知晓并执行 (6)缺实施室间质评记录 1.5 (7)缺实施室内质控失控处理记录 1.5 4

(8)缺实施对

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记录 1.5 (9)检测方法、仪器操作未执行SOP文件规定 1.5

4、有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有设(1)缺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 1

备操作规程,有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有主(2)缺设备操作规范 2

要检验设备(10万元及以上)相关资料,及时淘(3)缺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 2 7 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有记录资料,应(4)缺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以上)的相关资料 1

有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配置,应有个人防护用具(5)缺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的记录资料 1 (护目镜、洗眼装置等) (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 1.5

5、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有报告管理与(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 2

签发制度,有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 1.5 有与临床科室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收集意见的(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 2

制度与记录文件,科室技术人员要主动下临床科(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 8 室征求意见,有记录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生素药敏种类,应有报告时限的明文规定、公示承诺及贯彻执行时的对应措施,平

1 诊检验结果日报时间:生化、临检≤24h,免疫≤ 48h

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1)缺应急预案或员工对《预案》、《条例》内容不了解

1 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2)缺科室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条例》计划及记录,或

2 对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等应有专安全制度、措施不到位 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3)未制定“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 度,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4)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 1 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重点措12 (5)未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本 1 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有专门人(6)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

1.5

三、医疗安全员进行督查,并有记录文件,制定科室“差错及(7)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或事故

2 (30) 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8)缺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的保管使用制度

1 医务科,并登记、讨论,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临(9)腐蚀药、易爆药、易燃物、毒性试剂保管使用不力 1.5 床应用须有审批记录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 1 (1)员工对“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不了解

2、应有能够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 1 (2)异常医疗信息发生后科室难以处置 4 制度及程序,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 1 (3)缺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和程序 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1 (4)不能及时提供检查结果 5

(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

0.5分 1

3、履行有关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务,充分(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5分 1 4 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操作项(3)科室未落实告知项目目录 1 目,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 (4)未维护尊重患者的权益 1 (1)缺急诊实验室或开展项目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4、建立规范的急诊实验室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急(2)急诊报告时间延时 2

诊检验人员经过资格认证,开展适合本院急诊工

6 作的服务项目,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临检≤(3)缺急诊实验室工作制度 1

30min,生化≤120min (4)急诊检验人员为经过资格验证 1

(1)缺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

5、科室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2)替代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或通讯工具不畅通 2 知值班人员去向,有明确的“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4 (3)工作人员出现脱岗 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各种突发事

1 件时相关人员能按时到位 6

第二篇:2018年度检验科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检验科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工作,保证院感工作的落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管条例》,在医院院感科的管理及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 学习培训

1、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验室医疗废物废水处理程序、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等。增强全科工作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计划派人参加每年一次的“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会议。

3、科室每月组织一次 “院感知识学习培训”,并进行院感工作自查,对自查的问题提交科室“质量安全追踪”会上进行讨论,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二、医疗废物管理

1、 做好医疗废物的交接及处理,科室安全技术主管对每月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登记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整改。

2、督促保洁员做好实验室的清洗、消毒和垃圾收集运送工作,各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检查保洁员做完相关工作后的签字记录。

3、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规范使用高压灭菌器,并按规范进行效果监测、登记。

4、病原微生物室每日做好耐药菌株的使用、监测、记录工作。

5、对科室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采取专人监测方法,有效避免了监测漏洞。

三、医院院感监测

1、配合院感科,做好每月重点科室院感监测,计划每月15号进行监测。

2、在院感科的组织下,由细菌室工作人员,对院感监测物品进行采样。

3、每月对院感数据进行统计,并上报院感科。

4、配合药剂科,做好医院抗生素使用和微生物标本的统计工作。

5、配合院感科做好院感的应急监测和采样工作。

四、持续改进

1、根据科室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计划,科室安全主管进行年度、季度、月、日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能及时解决处理的问题,科主任与安全技术主管协商后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科主任应向院感科汇报,并提交科室讨论会讨论,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

2、对检查中出现的违反登记管理现象的人和事,科室安全技术主管及科主任有权进行相应的处罚。

3、制定“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预案”及“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应急预案”,计划组织一至二次相对应的演练。

检验科2018年1月2日

第三篇:2017年检验科质量安全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实施“精确检验,精准服务”为主线,以提升我科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努力开创我科检验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与任务

2017年工作的目标为:通过加强学习、强化监管等一系列措施,排除我科检验质量安全不稳定因素,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稳步提升检验质量安全水平。 2017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为:

1.进一步完善科室工作制度,全面推进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 2.全年完成检验项目18000人次以上。 3.使事故差错率降到最低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为了确保全年目标的顺利完成,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着力作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营造全科关注检验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2.严格执行检验科各种规章制度,使工作质量与个人效益工资挂钩。

四棉医院检验科

2017.1

第四篇:安全监控系统

信息监控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监控系统

1、 安全监控系统需升级改造,现有系统没有“三闭锁”功能(瓦电

闭锁、风电闭锁、故障闭锁)

2、 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断电控制接线图不规范,需技术人

员重新绘制。

二、人员定位系统

1、 人员定位系统频繁死机,数据库无法打开,故影响入井人员信

息和上传信息及时、准确,系统经常因故障不上传。

2、 人员定位系统界面底图需厂家技术人员更换。

3、 以上问题与我矿签订维护协议的单位无法完成,因此,申请系

统原装厂家来矿维护。

三、无线通信系统现在启动不了,故不能正常运行。需厂家来技术人

员维护。

四、视频监控系统

1、三楼和副井公示牌不显示(LED软件故障),需安装厂家维护

2014年3月10日

第五篇:种子质量监控

种子质量监控体系

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加入WTO的需要,种业的深化改革,政企分离的要求,种子管理者在管理观念、职能、人员、经费、设备等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种子市场又异常活跃,使种子领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一些伤农害农的种子案件时有发生,既增加种子管理的难度,又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建立我国种子市场质量监控体系,增强农业执法职能,强化种子管理,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保证种子质量,维护种子选育、生产经营者和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我国种子质量管理的现状

1.1重市场经营管理轻生产管理。种子管理部门把大多的精力用于对种子流通领域的监管,加大查处和打击违法经营种子的行为,而对种子生产过程的监控实施较少。

1.2重经营企业单位的管理轻个体经营者的管理。种子法实施后,种子市场打破了画地为牢的行政区域垄断经营格局,特别是有经营种子实力的单位和个人纷纷介入,造成经营者繁杂且数量大。因此,出现在管理上对种子的流通经营中单位好找,个人难缠现象,对有单位、有组织的进行了有效管理,而对分散、数量大的个体则放松管理。

1.3管理和经营没有彻底分开。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一,许多地方的种子公司和种子管理站还没有彻底分开,有的单位虽然形式上分开了,但经营管理职责没有明确分开,搞管理的继续参与经营,搞经营的一起参与管理。

1.4管理单位的人员、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农业执法大队或种子管理站仅有几个人,大多缺乏专业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且持证较少。经费上仅保工资,缺乏开展工作经费。

1.5 种子质量检测机构少或检测手段较落后。有的地方没有设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设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设备又比较落后老化,没有在种子质量管理中发挥作用。

1.6经营管理体制不适应。现行的种子体制大多数还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一地一个国营种子公司,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种子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参加国际竞争,过去的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画地为牢突出,执法现象不好,难以公正,不利于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和搞活种子经营。

1.7法制观念淡漠。在种子经营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纠的现象比较普遍。近些年来,在种子经营队伍中,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不认真遵守国家有关的种子法律、法规,经营中以次冲好,以假乱真,坑害农民。而种子管理部门对待这些违法行为执法力度不够打击不力。

1.8品种管理不严格。一些科研育种单位擅自推广未经审定的品种,有的甚至把一些试验材料也拿去供农民种植,有的将试种面积无限扩大,名试实推等。

1.9种子质量把当不严。在出现的种子事故中,大多与种子质量有关。种子质量上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在生产中,不按种子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组织生产,造成种子纯度低。二是在加工中,一些加工企业粗加工多,精选、包衣少,商品化程度低,质量差。三是在对经营中的质量监督难以保证。许多种子经营单位没有种子检验设备,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地方没有

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结构,无法检验。

2、我国种子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如《种子法》是对种子进行管理的专业性法律,对种子质量如何进行监督管理规定得不够详尽。在农业部已经颁布的种子法配套法规中,只有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是进行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专门法规,且内容仅限于标签的制作、标注与管理;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只对申请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应具备的种子质量检验与管理的人员、设备和场所进行了规定;作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技术性法规的产品质量标准,涉及作物仅占农业生产所用作物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作物没有产品质量标准。现有的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入世后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针对性不够强,尚需进一步完善。

2.2监督抽查覆盖面不够宽、不够及时。如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的作物种类仅限于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棉花、小麦、油菜和部分蔬菜,还有相当一部分作物种子没有抽查;监督抽查主要集中在部、省两级,且监督抽查的主体仅限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子企业;监督抽查的环节大多都集中在种子企业的仓库,对市场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尚未大范围开展;作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级种子管理部门,由于经费和条件的限制,监督抽查很少进行;在进行监督抽查时关于种子纯度的鉴定,基于目前的标准要求,主要采用田间小区种植鉴定,使抽查结果严重滞后,影响了监督抽查的效力发挥。

2.3种子企业与检验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欠规范。对已有检验机构的管理,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各检验中心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检验机构在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中作用的发挥。

2.4执法主体和形式不合法。一是存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执法中以内部机构的名义执法,如采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或种子管理站等公章出具法律文书。二是存在委托不合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的执法机关,有的地方委托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或种子管理站作为种子的执法机关。三是存在害怕承担责任,主次颠倒,《种子法》明确规定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的执法机关,可有的地方不主动执法,仍然主要依赖于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种子管理。

2.5增关设卡实施地方保护。许多地方为了维护本地种子部门的利益对外来经营种子的单位和经营不再分装的小包装种子的单位或个人增设关卡和设置障碍。一是违背法律增设管理程序,如对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小包装种子的、受有种子经营许可证委托销售种子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进入资格审查,对调运种子实行准运制度;对经营主要农作物以外品种进行强制登记、备案等。二是增加企业额外负担。一些地方要求经营单位使用种子管理部门统一制作的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种子标签、种子经营发票等。三是对外地种子经营单位的进入设置障碍。对外地种子经营单位进入本地要收取高额所谓的质量保证金;对进入本地经营种子的单位实行种子质量强制抽检,并要求必须经当地种子质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等。

2.6执法行为不规范。一是违法下达罚款指标。一些地方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农业局就给种子管理部门硬性下达罚没指标,用于解决执法工作经费的不足。二是随意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由于农业执法在社会的威望还不高,有的单位为了制造声势、提高威信,对种子经营单位只要经营的种子不符合有关规定就强行扣押种子。三是执法程序不规范。表现在调查笔录、表格制作书写、报告的整理编制、执法程序过程中的先后次序、有效时间的控制等不很规范。

四是执法行为和管理力度不公正。主要表现在对内对外不一致,对本地的种子经营单位违法行为不作为或放宽政策或不及时查处,对外来经营种子的单位任意加大责任、提高罚款额度等。五是随意对种子质量进行抽样检验。

2.7经营手续不齐全。一是没有办理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而生产主要农作物种子。一些国营和民营科研单位借科研为名扩大种子生产。二是没有办理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而经营农作物种子。主要表现是原资质不合格的种子公司和国营农科所。三是没有按期备案,备案手续不齐。四是《种子经营许可证》与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不符。五是没有建立种子经营档案或极不规范。六是经营未经审定的品种。七是调运种子时没有附植物检疫证书。八是本身为受委托经营者又进行再委托。

2.8商品种子处理不规范。一是没有标签,或标签内容不全或不规范或标识不显目。二是提供的种子品种说明书过分简单,或者没有说明书。三是个别存在经营散装种子行为。

2.9竞争手段不合法。主要表现在,一是冒用知名种子企业的商标和品种。二是各种子经营单位为了有效占领市场相互诽谤。

2.10经营人员素质差。主要是缺乏对农作物种子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服务意识差。特别是个体经营者体现尤为突出,对种子质量意识淡薄。

3、我国种子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3.1加强种子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和完善。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法是搞好种子管理的有力武器,对我国种业走向市场,与国际接轨有着极其重大意义。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大力宣传,结合本地特点贯彻执行。同时,要让广大的农民群众掌握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依靠法律手段促使种子市场公平竞争。在宣传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关于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如办墙报、板报、新闻媒体、印发资料等,做到种子管理、生产经营、消费者都知法、守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加强多重培训工作,重点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种子管理者和种子生产经营者的素质,既要培训生产加工检验储藏技术人员,也要培训企业营销和管理人员,还要培训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既要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也要进行业务培训,还要进行综合理论培训。

3.2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种子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一是经营与管理分开,分清职责,各司其职,做到搞管理的不搞种子经营,搞经营的自觉遵纪守法,服从管理,相互监督。同时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经营行政区域,促进种子市场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二是完整的机构和严格的执法队伍是维护管理好种子市场的关键,管理执法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心里要装着亿万农民,同时要掌握种子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种子法规。没有一批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办事公道、纪律严明、能打硬仗的执法队伍,种子管理工作是搞不好的。与此同时,还要解决好管理手段落后和经费不足的问题,以保证管理业务的顺利开展。

3.3履行职责,搞好服务工作,严格执法。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种子管理时,要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同时,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法程序,坚决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种子行为,努力做到执法公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执法不公和不作为行为。种子管理部门只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不要增关设卡,要为种子经营单位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决不增加企业法定以外的责任。同时,做好提供法律咨询、品

种开发、品审情况、供种信息等服务工作。

3.4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依法生产经营。

3.4.1种子生产全程监管。种子生产企业要将种子质量放在首位,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责、权、利,实行种子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同时根据种子育繁推技术要求,严格操作程序与制度;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网络。生产上把好亲本、隔离、花期除杂、收割收购、入库、精选加工等各环节。

3.4.2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把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坚持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主要农作物以外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对达不到要求的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坚决不予审核、颁证。

3.4.3坚持持证生产、经营。种子是一种特殊商品,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因此,必须把好生产经营关。种子管理部门要对本地种子生产的品种、面积、地点、隔离条件、生产管理水平等要具体掌握,对经营的品种、数量、流向要了解。特别是对无证生产的坚决给予取缔,无情打击。

3.4.4加大企业监督管理力度,促进企业经营行为规范化。要建立合理的投资渠道,增加对企业有关质量检验与管理基本设施的投入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要严把种子企业入口关,在审批种子企业经营许可证时,加强对企业种子质量检验与管理内容的审查,督促企业配备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种子检验与质量的基础设施与人员。要加强对种子企业的定期审查工作,通过审查发现企业有关质量检验与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提高种子质量。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工作,通过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工作,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

3.4.5切实加强不须办理经营许可证的经营者的管理

第一,对书面委托的经营单位,备案时严格把关。要有一些地方性的政策规定,严格审核设立委托代销数量与委托单位的实际经营能力是否相适应,规范在委托合同上要内容具体,质量责任、义务条款具体明晰,有制约双方的措施,备案时手续完备,一旦发生种子质量问题,追查到底,要由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第二,对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管理。对数量大分布广的个体经营者的管理,各地是否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必要的细化管理措施,要达到一定的条件,工商部门才办理营业执照,如有必要的资金,建立种子经营档案,这样种子管理部门才可以通过有效监督管理,一旦出现种子纠纷,才能了解种子经营者的赔偿能力,从而保护农民利益。

3.5严格品种管理。没有审定的品种坚决不准推广,坚决制止名示实推广的行为,严格按照《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第四章品种试验规定办理,一个地区的品种示范要限制品种个数,示范面积要严格控制。同时加强对引进新品种的管理,对那些乱引种而造成损失的应严厉打击。对投放的品种要根据其特征特性和符合群众要求,适销对路。

3.6 加强监督抽查工作,促进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化。一要增加监督抽查的作物种类,全面掌握种子质量状况。二要增加对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的投入,为种子检验机构实施监督抽查工作创造条件。三要公布监督抽查的结果,在有关媒体上公布质量监督抽查信息,表彰优

质合格种子企业,通报批评质量差的企业,使农民知道如何选择优质合格良种。应组织经常性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查。通过对种子加工企业及市场流通种子进行监督抽查,减少不合格种子流向农民,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社会舆论的监督,也是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方面。《种子法》实施后,各级农业主管及种子管理部门,还设立了举报电话,农民可以通过电话直接举报,求得政府和法律援助,避免因使用假劣不合格种子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3.7加大对检验机构的投入,完善全国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网络体系。种子检验机构主要职能是受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种子质量检验,是公益性、非营利的技术机构,基本建设应由政府财政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地、市级种子检验机构的投入力度,使其真正承担起本辖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还要加强对检验机构的业务指导,组织国家有关检验机构认可、计量认证知识的培训,促进种子检验机构建立质量标准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加强对种子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提高队伍的素质。

上一篇: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下一篇:加油员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