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科学能力

2023-03-05

学生学习方法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成绩。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使用, 各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 许多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作出了不少探索与努力。教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愈发深刻, 对新教材的挖掘也愈发到位, 一堂堂理念新、模式新、教法新的优质课不断展现在我们眼前。

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建立和运用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首要前提, 同时科学方法的建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建立, 必然离不开教师科学的指导,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自身必然要具备科学的能力。

一、教师要有主动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学习十分的被动, 缺乏学习应有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课堂上过份依赖教师:讲台上老师怎样讲、怎样写, 讲台下学生就怎样听、怎样记。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去想“为什么”或者根本就没有想“为什么”的意识。一堂课下来, 学生的头脑和笔记本都很充实, 勤奋了不少, 可是一遇上问题, 就头脑发怵, 难以顺利解决。

新课改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把教师和学生从过去那种“教材统治人”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强调“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 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心理特点。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突破和敢于创新。

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动、合作的伙伴关系的能力

浙江的一所中学近期作了一项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 有一题目:“当你感到有心理问题时, 首先愿意和谁交流?”结果是:选同学的比例最高占65%, 选老师的比例最低占5%, 另外15%选家长, 15%选不知道。可见,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越走越远。

“教学相长”是恒古不变的教学真理。科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科学课堂上, 老师不再仅仅是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并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上, 教师要注意并尽量做到, 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激发培养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创造丰富的探究环境, 建立一个接纳、支持、宽松的课堂气氛, 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 所思所想,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并常常与学生分享发现的快乐, 情感和想法。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亲密, 改变了师生之间的认可程度, 从而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思想和措施的落实。美国的一位心理专家作过统计表明, 当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和态度与学生交流时, 他的谈话内容被学生理解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以权威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顾明远教授指出:“21世纪教师应当是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一起学习, 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教师在与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的时间里, 要主动与学生真诚合作, 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体验成功;平等对话, 让学生在相互理解中达成共识;同时更要尊敬友爱, 让学生在密切交往中不断地提升自我。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引导能力

新课程要达到使学生具备收集、获取、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一目的, 必然会促使作为学习促进者的教师要不断苦练内功, 掌握引导技巧, 提升课堂教学的引导能力。课堂教学引导能力可理解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遵循教育规律, 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帮助他们学会思考和言语表达, 获得发展等。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能力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引导方式主要有:情感引导, 即创设情境, 通过情感启发学生产生情感反应,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兴趣引导, 即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呈现知识, 引导学生为满足其学习欲望而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问引导, 即教师用言语讲授、质疑问难的策略向学生提问, 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所学的知识;实物或模型引导, 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用具或教学模型,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地有目的性地进行学习。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引导能力, 应根据情境综合使用这些技巧, 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合理地选择引导方式、引导时间, 并注意引导深度, 充分体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功能,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师要有掌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 除了教科书以外, 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 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 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新的课程改革, 要求科学老师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科学老师必须重视学生身边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成课堂教学。科学教师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同时必须要遵循其应有的原则和科学性。

五、教师要有掌握科学探究及创新的能力

在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中, 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是科学课堂上的主要教学形式。作为一名科学老师, 必须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性质, 认识如何利用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方法,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 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乃是思之路, 学之端。科学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地创设情境, 诱发探究;创造条件, 自主探究;有效指导, 深化探究。在实际教学中, 不仅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 更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事物和材料, 让学生主动探究, 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新课程要求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创造者”, 因此科学教师在探究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 大胆创新, 创造性地对已有的教材进行加工, 使课程成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的存在。

六、教师要有掌握收集新知识, 新信息并处理的能力

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更新突飞猛进, 作为科学老师,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通过读书看报,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 特别是通过上互联网等途径来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 并进行分类整理, 提炼出对教学有用的部份, 在教学加以运用, 增强教师的教学技艺。同时教师还应在与学生的接触中, 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集中进行分析, 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

总之, 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必然会引起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 学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老师在其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作为一个科学的教育者, 必需高举为学生服务的旗帜, 努力修炼内功, 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本文从教师方面出发, 阐述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科学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具备,科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主编, 徐仲林、徐辉,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2] 《教育科学研究概论》主编, 魏龙渝,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

[3] 《现代教育学》主编, 晏清才、袁祖荣,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 《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7年第24期.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研究下一篇:沥青路面回弹弯沉温度修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