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研究

2022-11-25

第一篇: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研究

试论文化环境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指出了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具体体现,分析了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文化 国际营销 影响

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营销的最大区别就是,要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打交道。处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在语言、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且对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效的营销方法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就没有效果,甚至产生误解、摩擦和冲突。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各种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并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环境因素在国际营销中的体现

1.语言

语言是思想、文化和信息交流的工具,要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各国的语言文字,并掌握它,这对于沟通思想、掌握市场信息、做好产品介绍和广告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市场做广告时,语言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几乎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国家还使用多种语言,如在泰国做广告,要使用英语、汉语和泰国语。由于广告语言要求简洁、精炼,这也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应尽量选用当地的语言做广告,或请当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协助把本国的广告信息以当地顾客可以理解和愿意接受的语言传达出去。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宗教信仰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对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需求偏好及购物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宗教已经渗透到个人、家庭、社会群体的各个方面,甚至对某种食物、衣物的接受,对于某种消费行为的认可,都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决定了产品促销的成败与否。比如,在一些国家如果广告过多的涉及到人体表演,就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这种产品自然也会被拒之门外。

3.审美观和偏好

由于各国消费者的民族习惯、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和格调偏好,如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蓝、黑、白色与死亡、悲痛有关,而泰国人视红、白、蓝色为国色;印度人认为黄色表示光辉和壮丽,而巴西人则认为黄色表示绝望;在法国,红、黄、蓝等鲜艳的色彩代表时髦、高贵和华丽,墨绿色因像纳粹军服颜色而被忌讳,而在埃及绿色为国色,蓝色代表恶魔。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产品的颜色和造型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应在这些方面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

4.风俗习惯和禁忌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也是消费者的一种消费形式。禁忌是风俗习惯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成功的营销活动总是与对目标市场的消费者风俗习惯的了解、分析、研究相联系的。例如,不同国家的商人有不同的商业习惯和礼节,谈判的风格和礼节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人喜欢边吃边谈,所以与美国人谈生意多在餐桌上,德国人很注意体面,注意形式,但比较缺乏灵活性。在日本和新加坡,商业名片是通向商业交易的头

等重要的人场券。递交名片时,应双手呈上,微微鞠躬,并怀着感激的样子欣赏一番。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带来商业交往上的方便。

总之,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社会文化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宜的营销策略。如对本公司的外派人员,不仅要在语言、产品性质、推销技巧方面进行培训,更要重点进行进口国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一商业习俗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适应国外的生活和工作。

二、文化因素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是一种经济活动,经济因素是决定市场营销环境的唯一主要因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人们的经济收人普遍提高,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消费者的购买力投向有更强选择性的商品,单纯用经济因素已经不足以说明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它不能解释为什么两个收人完全相同的人或者人均收人相近的两个国家消费模式迥然不同。近年来,经济发达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有增加的趋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收人水平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接近可能导致需求的趋同性,而实际上各个国家消费者的需求爱好、经济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消费品的市场营销方面,非经济的因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活动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因为随着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消费者既是企业营销活动作用的客体,同时又是市场的主体。所以,国际市场营销除了受目标市场的经济技术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外,非经济的因素特别是文化的因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80年代的一项调查发现,欧共体国家中荷兰的真空吸尘器的家庭拥有率为95%,而意大利则仅有7%,这个差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可归因于经济的原因。因为在荷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地毯,而在意大利使用地毯的家庭则相当稀少。又比如收人水平虽然是耐用品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可见,面临众多的社会变迁与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企业必须突破文化环境的障碍,积极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营销中有所作为。

第二篇:海尔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环境分析

一、海尔简介

海尔集团(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600690)创立于1984年,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

二、国际科学技术大环境

现代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火与和决定性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而且还同时与其他环境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影响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目前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如下:

1、科学技术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的作用日益突出。

2、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

3、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4、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

5、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海尔能进入德国市场也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家电行业宏观环境及其他因素的推动

1、人口环境: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差距也很大,导致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持久发展,所以海尔急于开拓国际市场。

2、经济环境: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 WTO 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 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品牌能力:海尔品牌的高知名度、良好的信誉、对用户的忠诚、能快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真诚到永远”服务等良好形象,让用户感到物有所值的同时,也感到一种亲情的存在和精神上的享受。用户的价值由此得到体现,而海尔与用户之间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品牌客户关系形成,使海尔品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尊重和忠诚。

4、严苛的质量保障:“国门之内无名牌。要想成为世界名牌,必须在每个地方都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化名牌。”海尔在创业之初就发出了让中国企业界振聋发聩的最强音。25年前的“砸冰箱事件”砸出了海尔人的严苛的质量意识,更成了中国家电史上里程碑式的烙印。海尔冰箱在德国市场经受住了一次次的严格检验。1993年,在《TEST》杂志对德国家电市场的进口家电的评比中,海尔冰箱以8个“+”号在受检的冰箱中名列质量第一名,海尔产品的经销商也日渐增多。1997年的德国科隆博览会上,海尔首次向12家欧洲经销商颁发“海尔产品专营证书”,是中国家电企业的第一家。

5、打造高端形象:2010年德国IFA展举行期间,位于3.1馆内的海尔展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物联网家电、卡萨帝冰箱、三网智能电视等独创性产品成为整个展厅的焦点。业内人士分析,海尔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厨电一体化和家电艺术化成为全球高端家电市场发展的趋势,呈现出与欧洲顶尖品牌对

垒高端市场的态势。众所周知,德国拥有以米勒为代表的高端品牌深受欧洲消费者青睐。在如今的欧洲商场,海尔已与“白色家电中的奔驰”米勒并肩而立,成为德国乃至欧洲消费者有口皆碑的“洋品牌”。 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德国家电市场持续低迷,而海尔白电产品却逆势上扬。2009年9月,德国数据统计机构IFR对德国市场冰箱平均售价的监测显示:占市场主流的冰箱平均单价为746欧元,海尔冰箱排在第三名,平均售价为855欧元,高出行业平均售价,名列德国主流冰箱售价前三甲。

6、开拓海外市场: 然而,海尔远不止步于德国市场的成功,成为欧洲市场的当地国际化品牌,是海尔在欧洲的终极战略目标。在此战略目标的指引下,海尔开始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运营体系,已经全面进入了KESA、Media Market、Carrefour、Expert等欧洲主流渠道,带有海尔LOGO的家电产品已经遍布欧洲市场,这一切均得益于海尔“用户至上、创造需求”的理念。

7、迎难而上:号称全球最苛刻环保指令之一的欧盟环保令(ROHS指令)和欧盟W EEE指令构成了欧洲家电进口的“绿色壁垒”。在这样一个极为严酷的“欧洲标准”下,连苹果这样的电子巨头,都曾有不少产品被迫在欧洲撤市,但来自中国的海尔却依靠技术创新,逐步进入了欧洲高端家电市场。面对挑战,海尔并没有视其为“壁垒”,而是转化为产品升级换代的动力。从目前全球市场情况看,绿色、环保、节能成为最主要的消费趋势,而绿色经济也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家电企业必须积极进行产业化的低碳转型,以适应产品格局的变化。

8、政府政策扶持:即使抛开欧盟的法规约束,提高产品的能效水平和环保标准也有利于中国自己应对能源紧缺、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而且中国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近年来不断推出刺激措施鼓励企业为提高产品能效和环保水平加大投入和研发。这也为海尔进入德国市场奠定了很好的条件。

四、海尔全球化进程:德国市场成功源于战略先行

海尔集团欧洲公司与德国公司的总经理孙书宝经常穿梭于欧洲各国之间,这位学日耳曼语言文学出身的管理者对德国情有独钟。“德国是我们的战略重点之一。对于我们家电行业的企业来说,我们必须来德国,也一定会来德国。因为这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之一,也是对我们企业最有帮助的市场。因此海尔投资德国是必须之举。”

海尔集团这个中国知名的家电集团虽然仅有26年的历史,但据2009年底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的评估机构欧睿国际(Euro Monitor) 的数据, 海尔品牌以

5.1%的份额成为全球第一的白色家电品牌。2009年虽然全球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海尔在德国的销售额还是比2008年增长了 38%左右。这个发展迅速的公司于2006年在德国成立分公司。短短四年内,其销售额增长了5倍之多。从去年年底,海尔德国开始从白色家电逐步开拓棕色家电的业务。

海尔在德国的骄人业绩, 与其市场战略密不可分。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开始在全球推行国际化品牌战略,希望在海外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同年海尔就在德国设立了分公司。因为德国市场的家电品牌以其出色的品质与技术著称。雄心勃勃的海尔便瞄准了这个欧洲最大的市场。他们的战略是先难后易,一旦真正进入德国市场,那么进入其他欧洲市场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是非常明智的策略。因为作为拥有8200万人口的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德国充满活力的市场条件和并不昂贵的生活成本以及低通货膨胀率是推动消费者

不断消费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家用电器销售方面,德国五年来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尽管全球经济危机,2009年的家电销售额为243.25亿欧元几乎与2008年(243.77亿欧元)持平。 根据BITKOM的统计,德国家庭平均拥有家电产品的比例很高。因此这对主要生产家电产品的海尔集团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在德国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海尔的冰箱与众不同。 海尔针对德国市场销售的三门抽屉式冰箱是其与德国当地设计公司一起合作进行的。设计公司对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调研,从中了解到德国客户的需求与口味。他们开发的新产品确实使海尔的产品在德国市场上既符合市场需求,又独一无二。目前海尔的产品在德国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发展,而其质量与当地品牌的质量不相上下。海尔的成功主要是坚持了三位一体的战略,即坚持当地企划、当地调研与当地投入,并在当地销售,当地生产制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和功能上都非常创新。

海尔在德国推行的当地化政策 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不仅在研发设计产品方面,在雇用员工方面,海尔也推行了本土化策略。海尔德国有近30名员工,只有4名中国人。尤其在销售、营销、售后服务以及财务这些方面,德国员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德国员工对市场更为熟悉,因此在这些领域更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首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的市场研究与详细的商业计划必不可少。其次人才是关键,要做好当地的企业必须找到一些真正符合公司需求的合适的人力资源。

五、海尔大事件——海尔冰箱挑战德国冰箱

海尔进入德国市场的冰箱,通过德国的认证,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通过认证之后,海 尔要进入德国市场,德国人认为日本冰箱都还没有进入德国市场,中国的冰箱他们信不过。后 来,海尔就把自己生产的冰箱运到德国,然后当面向 25 名德国经销商提出要求,把这 4 台冰箱 的商标揭掉,在这种情况下,你来挑一挑,能不能挑出哪一台冰箱不好,他们挑了之后,没有 看出有什么问题,海尔人再把这 4 台冰箱拿出来,告诉他们这 4 台就是青岛产的,你再来挑一 挑有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又看,没有问题,最后德国人当场签订了 2 万台的合同,这就是海尔 第一批进入德国的冰箱,也是整个亚洲地区出口最多的一批冰箱。德国的《TEST》(检测)杂 志每年组织一次对德国市场销售的进口家电的检查,在 1993 年公布的抽检结果中,海尔冰箱获 得 8 个"+"号,在受检冰箱中质量第一,比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冰箱评价还高。海尔终于靠着 质优征服了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人。

参考文献:

《国际市场营销学》 张静中

《德国家电市场上的中国情结 海尔20年蜕变》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

一财网——2010年09月27日

第三篇:金融市场国际化研究论文

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突飞猛进,急速发展。可兑换货币间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持续扩张,到1998年4月底,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持续上升到1.49万亿美元,比1986年上升了8倍,数额相当于所有国家外汇储备的87.4%。在1984到1998的十五年间,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累计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4%,远远超过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3.37%和国际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速度6.34%。

在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外汇市场率先实现单一市场形态的运作,其显著标志是全球外汇市场价格的日益单一化,主要货币的交叉汇率与直接兑换的汇率差距明显缩小。

在资本市场,资金开始大范围地跨过边界自由流动,各类债券和股票的国际发行与交易数额快速上升,整个9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发行的股票增长了近6倍。1975年,主要发达国家债券与股票的跨境交易占GDp的比重介于1%到5%之间,1998年,给比重上升到91%(日本)到640%(意大利),其中,美国由4%上升到230%,德国由5%上升到334%,各国该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几乎都集中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与此同时,国际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获得了蓬勃发展。债券市场信息传递渠道、风险和收益评估方式以及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行为差异逐渐减小,以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复杂的财务管理技巧,在不同货币计值的不同债券之间,根据其信用、流动性、预付款风险等的差异,进行大量?quot;结构性交易",导致各国债券价格互动性放大,价格水平日趋一致。

海外证券衍生交易的市场规模有了突破性提高。几乎在所有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都在进行大量的海外资产衍生证券交住T谛录悠律唐方灰姿瓤梢源邮氯站?25种期货合约的交易,也有部分马来西亚的衍生证券交易;美国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对象,更是包括了布雷迪债券和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南非兰特、俄罗斯卢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和印尼盾等多种货币计值的证券和衍生产品。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一体化潮流中,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化进程加速。

在银行领域,1979年起,外资银行开始在我国设立代表处、分行、合资银行、独资银行、财务公司,到今年年初,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68家外国银行在我国25个城市设立了252家代表处,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19个城市设立了182个营业性机构,其中,有32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到今年6月底,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达323亿美元,其中贷款208亿美元。

在保险领域,到去年底,我国共有外资保险公司15家,对外开放城市由上海扩大到广州、深圳等地。

在证券领域,1992年,我国允许外国居民在中国境内使用外汇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特定的股票,即B股。有关管理部门对于B股市场的总交易额实行额度限制,超过300万美元的B股交易,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1993年起,我国允许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到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即H股。部分企业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称为N股。境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设外汇帐户,筹集的外汇必须存入外汇指定银行。进入2000年后,部分民营高科技企业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NASDAQ上市筹集资金,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债券市场,我国对于构成对外债务的国际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由经过授权的10个国际商业信贷窗口机构和财政部、国家政策性银行在国外发行债券融资,其他部门可以委托10个窗口单位代为发行债券,或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特别批准后自行发债。债券发行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国外发行债券所筹集资金,必须汇回国内,经批准开设外汇帐户,存入指定银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前景

随着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准备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进程将明显加快。

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双边协议,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将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在银行领域,我国将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对外资银行进一步开放,逐步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和居民开办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之初,外资银行可向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加入WTO一年后,外国银行可向中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中外合资的银行将可获准经营,外国独资银行将在5年内获准经营,外资银行在二年内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5年内经营金融零售业务。

在保险业领域,加入WTO后,人寿保险公司中外资持股比例可高达50%,加入一年后,提高至51%。非人寿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将获准在合资保险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可在二年内成立全资的分支机构。

在证券市场,中国将允许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显然,随着金融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步走向全面的国际化。

这种全面的国际化含义是:以资金来源计,国外资本以允许的形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国内资本则可以参与国外有关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以市场筹资主体计,非居民机构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内机构则可以在国外金融市场筹融资;国外交易及中介机构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经营及相关活动,国内有关交易及中介机构获得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经营及相关活动的资格和权力。

四、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利益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降低新兴市场获得资金的成本,改善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延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系统能力,改善金融基础设施,提高会计和公开性要求,改进交易制度,增加衍生产品的品种,完善清算及结算系统等。

海外金融资本的进入,尤其是外国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对市场交易活动的参与,迫使资本流入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采用更为先进的报价系统,加强市场监督和调控,及时向公众传递信息,增加市场的效率。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过采用国际会计标准,改进信息质量和信息的可获得性,改善交易的公开性。交易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有助于完善交易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而外国投资者带来的新的金融交易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衍生产品的出现及发展。建立一个技术先进的清算和结算系统,对于有效控制风险、保持该市场对外国证券资本的吸引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风险表现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仍然蕴涵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加入WTO后,我国金融风险可能有如下表现:

1.市场规模扩大加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在增加金融市场深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将导致金融资产的迅速扩张。在缺乏足够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这种扩张可能成为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源。

此外,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导致其金融体系规模的快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突然逆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幅度上升。

2.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的风险

对于规模狭小、流动性比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说,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和外国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一些机构投资者成为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为显著。

由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量流入的冲击,导致价格波动性的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迅速下降以及流动性突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加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3.本国金融市场受到海外主要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市场波动脱离本国经济基础的风险。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大量参与,潜在地加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导致二者相关性的明显上升。

从国内金融市场与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波动的相关性来看,近年来,主要工业国金融市场对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显著上升。国外研究表明,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韩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3年到1994年间高达12%,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泰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88年到1991年间高达29.6%,美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墨西哥股票市场波动性溢出的相关程度在1990年到1994年间高达32. 4%。

这种溢出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在市场稳定发展时期,资本流入国金融市场波动接受主要工业国的正向传导,表现为二者波动的同步性;其二,在市场波动显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时,二者波动出现背离,甚至呈反向关系。

从日本和韩国股票指数的相关性看,从1989年1月到2000年4月,二者股票指数的相关系数为36.52%,而在1989年1月到1992年7月间,该相关系数达89.09%。从92年7月到98年5月,该相关系数下降到44.86%,此后,该系数再度提高到80.65%。

4.本国金融市场与周边新兴金融市场波动呈现同步性,遭受"金融危机传染"侵袭的风险。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外资流入周期及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其金融市场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步性。

尤其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股票市场相关系数显著增大,韩国和印尼股市的相关系数由43%上升到73%,印尼和泰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15%上升到78%,泰国和韩国股市的相关系数由55%上升到63%。显然,在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资者把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视为一个整体,同时从上述市场撤出资金,导致其同时崩盘。

此外,由于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资本流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而其行为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羊群效应",其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和撤出也具有"一窝蜂"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加强了新兴市场表现之间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在金融危机时期表现为危机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龙舌兰酒"效应。

5.银行体系脆弱性上升的风险

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现代化的压力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可能大幅度上升。

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该国银行体系,促使银行资产负债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银行的对外负债增长更为显著。在一些国家,以银行对外负债形式流入的资金绝大多数投资于国内市场,导致银行体系外币净负债上升。特别是当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时,大规模资本流入使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大幅度摆动,银行贷款膨胀和收缩时期交替出现,引起影响全局的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于负债和流动性的快速上升领先于经济规模的增长,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有限的经济增长速度,无法为新增巨额贷款提供足够的投资机会,可供投资并提供高额回报的行业有限,银行的新增贷款往往集中于少数行业,如在泰国,大量资本流入后,银行信用发放给建筑和不动产的份额从1980年的8%增长到1990年的16% 。大部分新增贷款用于不动产交易。

此外,由于大多数信用等级比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得资金,国内银行只能向次级层次风险较高的客户贷款,因此,银行对于借款企业和借款个人的利润和信用等级要求相应下调。在外资持续流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前提下,这样的信贷投放策略通常能够得以维持,但是经济形势突然逆转及外资无以为继时,这种循环将被迫中断,一些行业出现周期性逆转,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例如,在泰国,1988到1990年的资本净流入与资产价值的上升显著相关,即使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土地抵押值超过贷款很多,而房地产价格下降,仍然使银行资产负债的获利能力受到很大打击。

由于银行体系保持巨额对外净负债,面临着很大的汇率风险,可能遭受本币意外贬值引起的损失。

中央银行针对外资流入实行的冲销性市场干预政策,往往导致市场利率的突然上升,从而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而在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某一个汇率水平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短期利率可能上升到一个非理性的水平,这样将削弱银行盈利能力甚至危及银行的稳定。因此,货币危机往往是银行体系危机的前奏。

在金融市场开放导致银行体系稳定性下降的过程中,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暴露。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中,克鲁格曼教授认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了泡沫经济的产生,而泡沫经济的破灭则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显然,严重的银行道德风险会使人们对经济产生过于乐观的预期,导致外资的过渡流入,资本流入国可能出现过度借贷综合症。事实上,泡沫经济和过渡借贷不仅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且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

总之,从全球角度看,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不可逆转的阶段。但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这个过程利弊兼具:利用得当,国际化不断加深的金融市场可以为其提供低成本便利的资金来源,加速其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该过程失控,则可能对其金融体系产生毁灭性的打击。成败关键在于国际化过程节奏的掌握和市场监管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稳定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美的集团变频空调国际市场营销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美的空调产品概况

美的家用空调拥有顺德基地、芜湖工业园、武汉工业园、广州空调工厂四大生产基地,形成了150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和中国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2004年,美的与东芝开利组建合资公司,联合开发国际领先的直流变频技术和产品。通过引入、培养技术专家队伍和引进先进的技术研发设备,使美的制冷在空调产品的研发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美的空调拥有国内领先的研发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高规格的测试验证中心和国内领先的CAD中心,世界一流的CAID,CAD系统。美的空调拥同步国际能力的先进、齐全的实验资源,实验室资源投资超过2亿元,实验设备配套程度和先进性居于行业前列。美的空调拥有国内领先的零部件检验能力、零部件检测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核心零部件进行全检或大比例筛选,同时进行可靠性研究。

2008年9月,美的空调以“全系列采用180度正弦波”的国际领先技术和“买变频,选美的”的领导者形象全面发力变频领域。2009年,在变频空调的核心运行和控制上做到“1赫兹控制”、“4赫兹运行”,“1–130赫兹超宽频控制”的行业标杆技术,致力全面普及“10赫兹超低频运行技术”的基准变频配置。15大系列53型号款从高端到中低端形成了行业最完整的在销产品线,以创新科技成就了“变频王者”的成功之路。

2009年上半年美的家用空调国内市场销售185亿。2010年,目标销售规模突破1300万套,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35%,一年市场维修率在千分之一;变频机销售突破250万套,市场份额超过50%。美的空调,变频王者的霸主之路将续写新的辉煌。

二 目标国——巴西市场的分析

巴西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很快便摆脱了经济衰退的阴影。由于巴西北部接近赤道,全年天气炎热,因此巴西空调市场以价格不贵的单冷产品为主。巴西上层阶级人口正在增加,首都圣保罗是巴西变频空调的主要市场。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空调市场。

巴西外贸委员会日前宣布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工业。提高关税的产品主要包括自行车和空调等7种商品,其中5种商品的主要进口国都是中国,包括瓷砖(从15%提高至35%)、自行车(从20%升至35%)、分体式空调(从18%提至35%)等。这一政策的提出立即引起空调业界的大力反响,海关人士认为,巴西外贸限制措施一旦实施,对分体空调的关税征收提高17%,或有部分企业退出巴西市场的可能,因此,美的为了应对这一政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拟以2.233亿美元价格收购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公司51%的股权,开利将继续持有49%的股权,美的、开利双方将联合经营和拓展拉丁美洲地区空调业务。美的是希望利用对开利工厂的控股权获得本地产能,从而规避进口关税上涨的影响。相比之下,其他的中国空调企业无疑将遭受巴西关税上涨的正面冲击,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在当地的竞争力必然会有所下降。而此举被认为是美的在巴西抢占市场,迫于最大的强劲对手格力强势海外布局压力,提高海外盈利贡献能力和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

业内人士指出,巴西空调市场在2009至2010年间增长态势强劲,一跃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空调市场,主要得益于巴西经济的稳步增长、消费能力的提升和炎热的天气。虽然市场需求在2011年凉爽的夏季被大大压缩,但行业协会和各厂家对于当地市场今后持续增长的判断并未改变。据巴西制冷、空调、暖通协会预计,今年巴西该行业成交额将达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巴西世界杯和里约奥运会在未来几年将给当地商用空调市场带来的推动不言自明。为此,松下、大金等日企此次卷土重来,主推大型商用空调,欲在巴西市场分一杯羹。

三 竞争对手在巴西的概况

Springer Carrier是巴西最主要的空调制造商。LG和其他韩国企业领先于它们的日本竞争对手,在潜力无限的巴西市场占得了先机。不过,巴西市场上的大多数分体空调都来自于中国制造商。

日立和富士通将军在巴西拥有自己的营销公司。日立进入巴西市场已有40多年,主要以销售天花机为主,它在圣保罗拥有独立的工厂。富士通将军则在圣保罗设立了营销基地,主要销售高端变频空调。2011年,富士通将军计划开始销售分体空调,并在未来推出60Hz的VRF多联机空调。

松下也将目光投向了日益旺盛的巴西市场。2009年,松下将其拉丁美洲办公室从美国佛罗里达洲搬到了巴西圣保罗市。松下在巴西销售的8款变频空调全部为冷暖空调。三菱电机对南美洲市场的关注使得它一直保持着当地迷你分体空调和VRF多联机空调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在巴西,三菱电机利用当地的分销商扩展自己的空调业务。

四 美的空调的国际营销策略

(1)海外辐射策略

收购兼并是企业海外拓展的重要战略,不仅可以通过收购获得一个地区稳定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实现对当地品牌渠道的把控。2010年10月,美的成功收购在埃及享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占据埃及空调市场主导地位的埃及Miraco公司,利用其在当地的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作为开拓非洲市场的优质平台,继成功“落子”越南,拓展东盟业务后,在国际化进程中“再下一城”。

埃及Miraco公司、越南制造基地以及广东顺德制造基地,美的空调以辐射国际市场为主的产业布局在2011冷年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还规划在印度、巴西等地建立生产基地。秉承循序渐进的国际发展战略,延续稳健务实的企业作风,在瞄准目标后,美的空调还将继续深化全球产业布局,作为美的海外拓展的重要保障。

(2)建设自有品牌产品知名度向世界一线品牌看齐

在欧美国家,世界知名一线家电品牌经过长期的积累,其品牌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中国家电企业要打进发达国家市场,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面对海外市场的众多挑战,美的空调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的具体情况,在全球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品牌战略,选择墨西哥、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作为切入点,开始自有品牌的建设,在东盟地区试行清晰的品牌策略,全面推广美的自有品牌。

2011冷年,美的空调自有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美的空调在欧盟成员国之一的塞浦路斯空调市场的占有率接近20%,产品知名度在当地市场

与世界一级家电品牌齐名。日后,美的空调还将进一步深化渠道开拓,凭借优质的产品,加强美的空调的品牌推广,为美的品牌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

(3)太阳能空调海外热销坚持“技术成就环保”

慧聪家电网讯:自1968年创立以来,美的在中国市场经过几十年的迅猛发展,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家电品牌,建立了显著的领先优势,同时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开始国际化进程,提出“做世界的美的”的企业愿景。在入世十年之际,美的荣获“入世十年影响世界的全球消费电子领袖品牌”和“卓越贡献企业”等众多奖项,为其多年来海外拓展取得的成绩做了精彩总结。

如今,美的空调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领导者已是不争的事实。凭借科技创新建立的技术优势,品质监控形成的质量优势,以及优质产品和完善服务树立的品牌优势,一路领跑中国空调市场,同时也成为美的空调走向世界的核心支柱。2011冷年,美的空调继续大刀阔斧开拓海外市场:收购埃及Miraco公司,自有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太阳能空调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美的空调成为入世十年,中国家电行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典型代表。

布局中东非市场产业布局辐射国际市场

收购兼并是企业海外拓展的重要战略,不仅可以通过收购获得一个地区稳定的市场份额,而且有利于实现对当地品牌渠道的把控。2010年10月,美的成功收购在埃及享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占据埃及空调市场主导地位的埃及Miraco公司,利用其在当地的品牌优势和渠道资源,作为开拓非洲市场的优质平台,继成功“落子”越南,拓展东盟业务后,在国际化进程中“再下一城”。

埃及Miraco公司、越南制造基地以及广东顺德制造基地,美的空调以辐射国际市场为主的产业布局在2011冷年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还规划在印度、巴西等地建立生产基地。秉承循序渐进的国际发展战略,延续稳健务实的企业作风,在瞄准目标后,美的空调还将继续深化全球产业布局,作为美的海外拓展的重要保障。

建设自有品牌产品知名度向世界一线品牌看齐

在欧美国家,世界知名一线家电品牌经过长期的积累,其品牌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中国家电企业要打进发达国家市场,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面对海外市场的众多挑战,美的空调结合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的具体情况,在全球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品牌战略,选择墨西哥、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作为切入点,开始自有品牌的建设,在东盟地区试行清晰的品牌策略,全面推广美的自有品牌。

2011冷年,美的空调自有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美的空调在欧盟成员国之一的塞浦路斯空调市场的占有率接近20%,产品知名度在当地市场与世界一级家电品牌齐名。日后,美的空调还将进一步深化渠道开拓,凭借优质的产品,加强美的空调的品牌推广,为美的品牌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

太阳能空调海外热销坚持“技术成就环保”

节能环保已经是全球家电行业的发展大势,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门槛”。2011冷年里,美的空调在节能环保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Q-HAP太阳能空调,并且获得美国ETL认证,取得进军海外市场的“通行证”。借力欧美地区对太阳能应用的政策扶植和低建筑密度迎合安装需求的市场优势,美的太阳能空调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坚持“技术成就环保”的发展道路,面对海外市场的“绿色门槛”不断提高,美的空调通过建立面向全球的“美的-东芝开利变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立足节能

环保的技术开发、研发新型环保冷媒等技术领先优势,从容面对海外市场标准的提高,并且以之作为海外开拓的发展机遇。

五 初期营销计划

1.产品策略

积极推广变频空调,在2010年以前高能效定频空调的市场已经严重过剩,变频空调的市场出现了一大片真空地带,所以美的空调要抓住这个机会,塑造美的变频空调的产品形象。要以长远利益为准绳,不仅考虑企业的现实利益,而且更要重视通过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满足,实现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目标;在包装方便,要打破以往的纯白色的空调样式,推出多种暖色调为主的颜色品牌,同样的空调也可以为消费者,适应所在住宅区的颜色,适当的为消费者调整空调的颜色,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通过扩大销售服务,使老用户增加购买,也可以通过加强促销努力,争取新的用户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购买空调后,附上贴心的提示,使消费者在使用时避免出现意外,这样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2.价格策略

以价格为竞争力,争取市场 ;以优惠或折扣为手段,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批零差价的拉大,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的积极性。重新调整渠道结构, 改变管理模式,拓大渠道范围。美的空调将淡化价格战,推“放心变频” 空调,重新回归品质空调为王时代。

3.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在新产品刚刚进入市场的时候,第一阶段 在新产品上市前的一个月内,以广告的形式,广告必须要真实,不能浮夸的形式,让消费者对于这一产品有一定的期待和初步了解,为美的空调的新产品投放做好基础。在除了以广告的形式宣传外,还要让对于新产品有一定的了解的员工或者销售人员通过讲解或者传单的方式让消费者对于产品进一步的了解,让消费者对于产品有一定的信任感。在下一阶段,减少广告的投放量;适时的进行一些试点销售,并且举行一些让利促销的活动,期待更好的销售突破。

六 可行性结论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国内市场除格力和美的两大空调巨头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其中格力和美的空调市场份额分别为29.5%和24%,两家的市场份额合计已达53.5%。此前就有业内专家指出,家电巨头今年下半年往后的争夺,更多的将是在海外市场,而不是国内市场,海外已经成为家电巨鳄逐鹿和争夺利益高点的广阔市场。国家电巨头在海外相继发力,被认为是深感必须加大海外贡献率,更多着眼于中国空调企业海外业务对业绩贡献不足。“格力去年空调销售超过三千万台,今年可能到四千万台,如果大部分靠国内市场贡献,盈利结构是不均衡的,目前国际市场贡献率有降低趋势,尽快完成中国品牌向国际品牌蜕变,加大国际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家电巨头当务之急。而提高海外市场贡献率无非通过两种形势,一是加大对海外市场出口;二是直接在当地设工厂,生产销售。”家电行业人士指出。

因此,打入巴西市场必不可少的有以下几步:(1)、技术认证是必跨的门坎。国外市场名目繁多的产品技术标准,对我国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性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没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对各国技术标准的透彻了解,就

不可能使产品满足各个国家的技术要求,也就不可能进入海外市场。因此,取得各国对产品的技术认证,是众多企业进入海外场必须要走的第一步。(2)要重视研发多样化产品。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要求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的品种、规模、款式十分丰富,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消费者的求异求新需求。虽然海外市场广阔,空调的需求量大,但海外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同时对产品款式的要求也高,同种产品不仅要求质量好、性能优,还要求形象美、设计独特、款式多样,单调的面孔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美的要更加重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充分了解他们的习惯和心理,投入巨资研究开发出性能优越、独特精美的空调产品。(3)参与价格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价格竞争。尤其是当今世界各大空调生产厂家都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厂址和转移生产,以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资源和原材料资源时,全球性的降价潮也就风起云涌,带给中国空调生产厂家巨大的价格压力。美的必须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并倡导节约,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站稳脚跟。(4)境外设厂不可盲动。境外设厂必须以贸易为先导。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必须贸易先行,产品只有在当地打开销路,有一定的市场,并且有进一步扩大销售、占有市场的空间,具备设厂条件,才能在当地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工作,切不可急功近利。美的可以借助收购当地企业打开当地市场的大门。(5)厂址选择必须慎重。境外加工贸易厂址的选择一定要科学、合理。要从多方面、多因素、多角度考虑,做出科学、合理、慎重地选择。对当地税收优惠政策与其它地区进行比较、考虑当地人力资源状况、当地居民工资状况、当地原材料的供应能否满足需要、生产配套设施是否齐全、外协厂家能否满足生产需求、当地政府对本投资项目的支持程度、购入原材料及产成品销售的运输里程、对周边地区及国家的销售辐射、当地能源供应价格及供应是否充足等。

全球气候的变暖为空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市场机会,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治力量的增强,WTO的加入,我国电器产品质量好价格也相对低廉,全世界的家电产品采购将转移到中国来,这为中国空调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中国将取代日本和南韩,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空调产品输出国。面对纷至沓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只有具有雄厚的技术开发能力、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先进的设备能力,以及对海外市场准确的认知力和感知力,才有可能把握海外市场提供的机遇,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七 参考资料

1.

3. http://tech.sina.com.cn/e/2011-08-10/10515909140.shtml

4. http://baike.baidu.com/view/840871.htm 百度百科

第五篇:日用小商品进出口公司国际营销策略研究

品进出口行业异军突起,但发展的同时也遇到源于自身的一些劣势以及来自外部的多方面的威胁。面对这样的情况,今后中国日用小商品在出口营销中应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再造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以及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以确保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关键词 国际营销 日用小商品 专业外贸公司 对策研究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贸易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出来,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猛。近年来中国的日用小商品的进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迅速,这其中专业的外贸公司担当到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加强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顺利开展出口营销,实现日用小商品出口业绩的稳定增长,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1 日用小商品出口进出口公司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1.1 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国际贸易增势较强

21世纪的前4年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由低向高,比较平稳。虽然曾经有过一些小风浪,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同时,世界贸易将维持扩张,增长势头仍属较强。2003年世界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则强劲回升。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最新预测,尽管国际原油价格飚升,2004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8.5%,远超过2003年4.5%的增幅。在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加快的带动下,国际市场需求转旺,对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多数商品价格明显上扬。

1.2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形势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世界贸易的层面来看,中国是近年世界贸易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提升得最快。但在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外贸的发展步伐可能会减缓。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汇率变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表现的很不确定;同时,在世界经济复苏和需求扩张的拉动下,国际市场总体上呈现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或维持高位波动的态势,对我国的外贸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这成为今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障碍。

1.3 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分析

日用小商品市场属于较为稳定的消费品市场。这些商品多属生活必需品,受世界经济景气影响较小,经过努力,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完全可能的。但是,目前中国的日用小商品出口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国家不断崛起,他们也积极利用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产品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同构性,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顿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显萎缩。特别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市场上,受韩国、东盟、印度等国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的不断挤占,以及巴西等美洲国家产品的激烈竞争,致使许多产品在美国与日本等地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开始下滑。

2 中国专业外贸公司内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中国专业外贸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贸经营权放开。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放宽了贸易限制,扩大了对外贸易经营者范围,外贸经营权实现了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根本转变。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具备,供货商完全可以绕过专业外贸公司这个“二传手”,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

(2)出口退税政策变化。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降低了一般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低或取消国家限制出口产品和部分资源性产品出口退税率。在现行出口结构下,出口退税率平

均下调3%左右,退税率的降低极大地影响了专业外贸公司出口退税这一利润来源。

(3)允许跨国公司建立独资采购中心。2004年2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可能就会选择自建投资性公司,自主从事出口业务。这样,专业外贸公司就不得不面对主要客户源流失的不利局面。

(4)电子商务的发展拉近了客户与供货商的距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B2B)在国际贸易中已经日渐重要。通过互联网,国外客户和国内供货商可以方便地查找到对方信息。如此专业外贸公司的信息优势也就难以维持了。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专业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乃至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根据自身优势和形势变化转变经营模式已成为专业外贸公司的当务之急。

3 中国日用小商品出口行业的SWOT分析

SWOT,是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优势和弱势,机会和威胁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SWOT分析就在于提出一种分析相互交织的复杂因素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分析行业自身的具体优势和弱势以及识别环境变化进行处理。

3.1 具有的优势

成本优势:日用小商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该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质较稳定,产品的综合成本得以降低;客户关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的专业外贸公司拥有了大量的国际贸易渠道,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财富。良好的客户关系不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而且现有的客户愿意引荐更多的其他客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2 存在的劣势

不能控制货源,受供应商影响较大:目前,专业的外贸公司还没有实体性的生产工厂,出口产品均来自对其他企业的采购,受供应商的影响加大。一些供应商的交货意识、包装意识相对落后,会导致客户信任度的下降;部分产品采购价格不够到位,致使利润降低: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外贸公司在部分商品的采购上,价格还不够到位,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下降,使公司的利润降低。易机会扩大。我国目前的进出口规模已经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国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所有外贸企业面临的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日用小商品的国际市场发展形势良好,整个出口领域空间巨大。

(2)电子商务和网络的发展又提供了新的空间。目前,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这种新兴贸易方式的发展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便捷自由的手段和工具,使国际贸易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积极变化。

3.4 面临的危机

(1)专业外贸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如前所述,目前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导致专业外贸公司当前经营业务环境发生变化,利润空间与生存空间都在不断压缩。

(2)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上扬。2005年1到9月,国际原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9%。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公司出口产品各种生产资料的生产成本。

(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公司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因此,对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出口型行业来说,其业绩的增长将面临一定的汇率损失,短期的冲击将不可避免。

4 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进一步扩大出口的营销对策研究

4.1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促使营销数字化

目前,中国出口商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是信息、沟通和营销能力屏障。而网络营销几乎就是为中国出口商克服信息、沟通、和营销屏障特别准备的。受互联网和搜索引擎迅速发展的影

响,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应该加大国际互联网这一得天独厚地国际市场开发媒体上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取全球进口商的注意力。通过建立企业网站,建立数字化的宣传窗口;利用搜索引擎的广告统计功能测试不同区域市场的商品关注度;利用商贸网站上各种产品的点击次数发现最新热门产品;利用搜索引擎的各种搜索功能监测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等等。在宣传、广告、情报、沟通等方面,数字化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4.2 积极再造价值链,拓展外贸空间

目前大多数外贸公司主要销售生产厂家品牌的产品或客户定牌的产品,在客户的心目中只是个“二传手”,替他人做“嫁衣”,因此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危险。中国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必须延展价值链,向前更贴近市场,如加强市场调研,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更快更有效地收集客户需求信息;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产品打造品牌,在客户中树立品牌形象,将优质产品和高效服务注入到品牌中去,让品牌进入客户心中,从而实现公司的自主营销。

4.3 战略联盟策略

国际市场商机无限同时也危机四伏,任何企业在勇于进取的同时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垄断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目前的日用小商品外贸公司的实力还过于单薄,单凭自身既有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往往力不从心。这时通过与邻近的相关企业结成各种跨国经营联盟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联盟中的各成员专注于整个产业竞争链中自身最有比较优势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持续优化配置各成员既有资源,而且有更多机会使联盟核心竞争优势最大化。综合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出口策略联盟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上下游联合售后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发货仓库;海外零售分销策略联盟等方式。

4.4 在出口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技术

在市场营销中采用数据挖掘是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迫切要求,是现代营销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一种产品或服务在制定营销计划之前,营销者必须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通过收集顾客消费数据,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简明地得到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营销者就能够制定出有效的营销计划,为有效地赢得顾客、创造利润提供了保证。同时,数据挖掘还能对顾客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期。通过对大量地顾客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顾客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群体分布,从而分析顾客带来的利润分布状况和细分市场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低成本的营销计划,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梁英俊.外贸公司出口营销管理变革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5(2)

2 顾斌.外贸企业:难以回避的抉择[J].国际市场,2005(1)

3 孙晓琴.试论我国私营外贸企业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2)

上一篇:公款吃喝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