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公众参与

2022-09-03

第一篇:新自由主义公众参与

妇联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3%,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是我市农村改革和三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动

员和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以“双学双比”为着力点,推动农村妇女投身生产发展

“双学双比”活动是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特色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勤劳致富。面对新形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妇联组织要协调社会各界创新、深化“双学双比”活动,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妇联组织要积极推动“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把引导农村妇女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尽快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农村妇女在转产和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她们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原创:http:///引导农村妇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围绕创优质高效农业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与农妇结科技对子,做好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农妇增收致富提供社会化服务,让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村妇女尽快增收致富。

二是引导妇女走出家门谋发展,依靠转移致富。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形式。继续深入推进“妇女大转移”行动,坚持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并重、转移与就业同步,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妇女培训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妇女提高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巩固和发展输出、接收基地,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村妇女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使广大农村妇女顺心、放心、安心外出务工。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三是开展巾帼扶贫,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积极探索扶贫的新方式、方法,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妇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加快致富步伐。开展手拉手扶贫活动,即:为贫困妇女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帮助引进一个致富项目、传播一项实用技术、解决一个实际困难,为广大贫困妇女排扰解难,帮助她们发展生产。积极争取金融信贷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为贫困妇女解决生产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

二、以家庭为切入点,推动农村妇女建设高质量的生活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妇联组织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会通过法律程序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以小家促大家,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一是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将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融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成员实践活动中,充实内容,完善机制,增强效果。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基层妇女组织要制定具体的评选细则,层层开展评选表彰。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评选内容,进一步规范家庭自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挂牌表彰的程序,不断提高评选质量和群众的参与度、认知率。

二是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家庭成员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家庭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抓好“学习型家庭”创建,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教育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法律、科技、优生优育、家庭理财等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家家学习”的浓厚氛围,争当“学习型家庭”。围绕家庭美德的主题,在农闲与节假日期间组织农妇家庭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开展健身活动和农家趣味体育活动,举办家庭卡拉ok大赛、家庭才艺展示、家庭演讲会、家庭装饰品制作展览和家庭烹饪比赛等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增强她们自觉抵制邪教和黄、赌、毒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使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

三是要加强家庭平安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女性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送法下乡、送法入户、宣传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家庭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宣传活动,及时化解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和谐家庭环境。参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禁赌、禁毒、帮教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第二篇: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

2010-4-12 16:35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摘要】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立法趋势之一,也是构建新型环境治理模式的一种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公共管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众的参与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工具价值。目前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里,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和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监察等方面。

【英文摘要】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the current trend in our country one of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cnstruction of new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s also an effort to model.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environmental issues as a problem of public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Public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value of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With regard to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China’s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attered in different laws regulations and regulations,but primarily focus on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 and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tc.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

【英文关键词】Public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issues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立法趋势之一,也是构建新型环境治理模式的一种努力。目前公众参与机制已纳入到环境法制建设的内容中,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在环境管理的不同流程、不同地区,其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环保总局2006年2月22日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是中国环保领域的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也是中国国务院各部门中第一部具体规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部门规章,可谓意义深远。

每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虽然最终体现为公民对优良环境的享有权,但必须在环境知情权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环境参与,并在环境权益受损时能够获得救济。由此,对环境治理的参与权,构成了公民环境权的核心。公民环境参与权的制度化不仅是公民环境权的实现途径,也是政府达到环境善治的必然选择。完整意义上的公民环境参与权,应该是全方位的参与,包括对环境立法、环境行政决策和环境执法的参与,这显然不是一个政府部门所能完成的,而需要从国家层面予以制度支撑。例如,将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纳入宪法规范,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最高依据;建立环境决策民主机制,鼓励公众通过听证、书面建议、制度性协商等方式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公众对环保的监督权,通过司法手段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公众参与既需要公民社会的成长,又需要国家提供制度保障,这是有序参与的前提条件。相比较而言,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最为“前沿”的阵地,它体现在几个方面: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众参与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环境信息公开、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等领域已制定了专门的条款或专门的规章;在环境公共政策设计中,公众参与都得到高度重视。它是当前环境行政部门着力推进的工作重点。2008年4月24日,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在“中欧环境执政能力研讨会”上指出:“构建新型环境治理结构。这是提高环境执政能力的关键。需要通过司法保障、体制安排和政策调控手段,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协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他还进一步指出“通过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疏通有效的参与渠道;建立环境信息收集、整理、公开与获取的机制,形成有效的信息公开交流平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监督”。

目前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散落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里,已涉及到环境意识、环境立法、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监察、环境管理的新主体等方面。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和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监察等方面,主要的不足是:对公众要求过多,对政府要求过少;原则性过多,操作性过少;公众的参与没有切入到环境管理过程;对公众参与的主体、形式、评估等方面缺乏规定;与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相比较对表达权关注不够。

公众参与是保护与治理环境的关健,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人类的生活质量。环境好,公众是环境资源的享有者;环境差,公众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因此,保护与治理环境人人有责。例如新昌逾万名农民抗议药厂污染环境事件,京新药业始建于1990年,坐落于浙江省新昌县青山工业区。京新药业的半成品生产厂,位于浙江中部新昌县和嵊州市交界处,工厂后方即是受污染的新昌江。嵊州市境内的黄泥桥村距该厂最近处仅有几十米。据一位村民反映,化工厂成立已10年,建厂生产3个月之后,当地村民发现井中的地下水已经不能饮用。后来的几年里,村民们陆续发现河里的鱼、虾、田螺、甚至连青蛙都绝迹了,田里的庄稼开始大幅度减产,化工厂所排放出的气体让村民有一种“宁愿被打死也不愿被熏死”的感觉。村里的小伙子已经有好几年不能应征入伍了,原因是肝功能不达标。据反应,该村35至40岁的村民患肝病的人超过50%,而40至45岁以上的患肝病者高达60%。 2005年6月22日,京新厂发生爆炸,1死4伤。事故触动了村民心中由来已久的恐慌和不满。7月4日,黄泥桥村大约50名村民到京新药厂反映污染问题,并要求厂家为村民进行体检并赔偿“营养费”。由于厂方领导一再推迟见面时间,村民情绪开始激动,并将接待室的玻璃门砸坏,由此引发村民与厂家的第一次冲突。事件引起新昌县和嵊州市两地官员的重视,7月5日,在政府劝说沟通之后,化工厂于当晚紧急停产,村民们也返回家中。但是这一事件又引发新昌江下游同样遭污染侵害的嵊州村民的关注。化学厂紧急停产后,400多个反应炉中还存有1000吨化学物品,有关专家认为这些原料如不经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燃烧和爆炸。于是政府同意工厂在7月15日8点开始用7天时间处理该批危险化学品。当时村民们普遍的心态是事情越大越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政府重视。 16日晚,由于当地大范围停电,无事可做的村民开始从四面八方涌来,警察在104国道和新昌高速公路口设置关卡,仍然无法阻止村民的脚步。警方在化工厂门前安放巨型水泥管道充当隔离墙,防止村民冲进厂区造成意外。双方处于对峙状态,村民投掷石块,但警方为防事态扩大没有还击。后来台风袭来,暴雨驱散了人群,缓解了危机。接下来的几天里,化工厂附近村民有过几次小规模聚集,没有造成冲突。至21日上午7点,化工厂完成处理危险化学品之后,厂外已经没有村民聚集,警察也已撤离。据官方提供的材料称,整个事件中,警方表现克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发生于浙江省的环境污染集体抗议事件并不只是一桩简单的环境保护事件,而是一个环境政治的问题,凸现出价值、利益的结构性之冲突。

新昌县农民暴力抗议环境污染之事件正好反映了地方政府、相关企业与农民在价值与利益的冲突。价值冲突表现为政府的GDP至上与民众的环境生存权之冲突、企业利益与民众的环境生存权之冲突。GDP至上是中国不少地方政府的最高价值。对于政绩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对于经济增长率的追求。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则主要依据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大量的招商引资等。由于政绩主要来自于能够带来短期效应的大规模投资与建设,许多长期性的公共问题例如环境保护与治理、公共卫生一直被忽视。尽管人们在口头上重视环境保护,但是无论政府、企业主还是老百姓都认为环境保护是一种只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考虑与进行的。我们可以看出,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在内的诸多公共领域问题,主要肇因于政府职能的错位,而这又来自以GDP为核心的发展观。而利润最大化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以牺牲环境、损害公众环境生存权为代价的。而如果受害者所要求给予的补偿不到满足或多次要求不果的话,那么往往会催生或加剧暴力抗议。而从新昌事件中可以看出,受害的农民多次要求补偿未果,即便有了也是不完全的,与他们的要求相差甚远。另一个方面还在于利益集团对环境决策与执法的影响甚至掌控。不少地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污染源的地方政府很少会主动要求排污企业整改乃至关停。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政策未有严格的执行与落实背后一个可能的原因出于发展地方经济,各地方政府普遍采取以各种优惠政策如税收、工业用地的优惠政策争相引进外资或内资,这样一来投资者极有可能会以资本罢工为筹码来抗拒,致使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企业外移会引起税源流失与财政危机。在环境执法上,地方执法者就极有可能直接感受到地方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改变其执法态度,可见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了。

本文事件反映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经济理性主义主导了整个政策思维过程,经济理性淹没了环境价值。自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工业化带来严重的污染。宽松的环境法规,廉价的劳工与土地成本,在经济理性的诱因下,许多高污染性的工业在中国发展起来。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不断地在为此付出人命损失与环境的代价。

在环保事业中扩大公众参与。 对政府,公众参与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准确率,降低政府决策的偏差率。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决策。决策的正确性取决于政策代表公众利益的状况。代表的公众越多,决策的正确性越大。扩大公众参与,会减少决策失误。代表、专家、公众相结合,互补互动,决策正确。代表是代表公众的,专家是代表科学的,也是为公众服务的:归根结蒂,公众第一。退一步讲,如果决策有负面效应,甚至是有失误,由于在决策过程中有公众参与,公众也会对负面效应给予理解,为失误所带来的损失排忧解难,分担责任。 对公众,参与的过程也是受教育的过程,是提高环保意识的过程,是增强环保使命感的过程。公众参与了,意见充分表达了,公众的主人翁作用充分发挥了,那样,他们对决策就容易认识,容易接受,容易自觉贯彻。让他参与,他会用他参与过的规则来约束自己;不让他参与,他会把自已置于环保之外,难以要求他用那些不让他参与的规则来约束自己。对致害者来说,公众参与了,公众在成为受害者的时候,公众也会因为自已参与过,而缓解同致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老实说,有些致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激烈冲突是致害者害怕公众,撇开公众。我们有些人只相信自己是高明的,不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结果往往是害了公众,也害了自己。

公众参与制度有一些规定。例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另外,《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规章也作了相关规定。但是,“相关法律中的条款过于原则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公众参与往往局限于环境损害之后的参与,形式单一。”从参与的过程来看,主要侧重于事后的监督,事前的参与不够。公众无权利或机会维护自己的环境生存权、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正好反映出了环境正义之缺失。从新昌事件中人们不难看出地方政府与相关的企业的极端利已主义与不道德的非正义行为。新昌农民正是这种不正义结构下的受害者,他们的集体性暴力抗议正是对一系列违反环境正义行为的控诉。

最近几十年,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成为政府、公众与各类组织高度关注的议题,这表明了人们对环境价值重要性的认可。但是,围绕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问题上依然有严重的分歧与冲突。

【注释】

[1]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北京:《理论前沿》,2004年第13期。

[2]吴国刚,“环保自力救济研究”,《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第119-124页。

[3]茅建兴,“浙农:宁打死不熏死”,《香港文汇报》,2005年7月29日。

[4]汤京平.环境保护与地方政治:北高两市环保官员对于影响执法因素的认知调查[J].台北:台湾政治学刊(No.6,2002/12),第155页。

[5] 吴国刚,“环保自力救济研究”,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2期,第122页。

[6]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人民日报》,2004年7月15日,第九版。

[7]林国明、陈东升,“公民会议与审议民主:全民保健的公民参与”,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六期,第76-77页。

[8] 有关“公民会议”的意义与做法,请参阅林国明、陈东升的“公民会议与审议民主:全民保健的公民参与”,台湾社会学,2003年第六期,第71-80页。

[9]梅维﹒库克,“协商民主的五个观点”,文载于陈家刚选编的《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7月版,第44页。

第三篇: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胡绍山

(湘潭大学 化工学院 2009级环境工程一班

2009650229)

摘 要: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并已经成为各国环评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从公众参与主体、环境信息权及环保团体的作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众参与环评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原因。 同时本文简单介绍了美英国两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发展历程。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制度

1 公众参与环评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最早在环评中规定公众参与制度的当属美国。我国相对来讲,起步较晚。最早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见于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在1993年6月21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书中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能受影响的公众或社会团体的利益能得到考虑和补偿,公众参与工作可在评价大纲编制和审查阶段进行”。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作了原则性的规定。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时间和对公众意见的处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规定。2006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专门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更为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规定。2007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开始施行,这两部法律规定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为公众的知情权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在立法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2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2.1公众参与主体过于笼统

作为公众参与的主体一“公众”,环评法的规定较为模糊,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这样的规定带来如下问题:I、如何界定“公众”的范围,有关单位和专家是否属于“公众”的范围,他们的参与能否替代公众参与。

2、如何界定

“有关”,是指有利害关系,还是有处于项目所在地这个地缘关系,还是指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或者对项目感兴趣;

3、公众参与人员是否完全由组织者确定,其代表性如何保障。

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实践中公众参与的人员选择范围、具体人数和人选完全有评价单位确定,以致经常出现两种极端,或者是调查对象太泛,冲淡受影响主体的声音;或者是调查人数过少,人选不具有代表性,甚至绕开受影响人群,剥夺了有意愿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的权利。

2.2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看,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得以进行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环境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无法进行,公众即使参与也是盲目的参与,甚至仅仅是一些情绪的发泄。而且在实践中,公众在获取信息上还存在不及时、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虽然政府、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有信息公开的义务,但对于“及时”这个概念的理解却极富有弹性。一旦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怠于履行其义务,“及时”就变成“滞后”了。

政府、建设单位、环评机构基本上掌握了环评中的信息资源,当某规划或项目不能完全达到规定的要求时,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信息进行取舍、加工甚至扭曲,从而导致信息不真实。从企业方面来讲,由于不愿意采用代价高昂的防治措施,设法将企业的成本外部化,就会隐瞒环境污染信息、虚报环境信息;对于环评机构而言,由于和委托单位有合约关系便产生了相互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会影响其作出独立的判断,因此无法保证其客观的立场,为满足委托单位的要求就会编制虚假的信息;而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为了短视的政府利益对一些所谓的“大项目”采取了迁就甚至“帮助”的态度。以上情况的客观存在就必然导致了公众获取的一些信息是不真实的。

2.3环保团体参与作用有限

环保非政府组织(NGO)是公众参与的一种成熟形式。在国外的环境保护活动,NGO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环评活动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技术性,普通公众可能比较难以理解,相对而言,环境NGO组织有时间、财力优势,可以聘请专家参与相应活动或其组织本身即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此,环境NGO对于规划或项目的关注更能提高环评的效果[1] 。

中国环保团体的发展还主要局限于北京,并没有遍及全国,环保团体的发展仍未形成应有的气候,而且在环境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影响中国环保团体作用发挥的原因之一是环保团体的资金有限。中国政府没有把公共福利预算资金分配给民间团体使用的规定,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把家产留给子孙的传统观念也决定了社会公益所得捐赠有限,这使得民间团体面临着严重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2] 。

3 问题成因分析

3.1政策支持不足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表达能力、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该办法对被征求意见公众的要求作了比较原则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将于2008年实施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也存在同样问题.

3.2公众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内容过于专业,不利于公众理解.本文作者在某港口建设项目公众调查过程中发现,公众缺乏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知识.公众一方面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及结果估计不 足,另一方面对参与的意义、内容以及程序缺乏了解,从而忽视自身的参与权利,不会或不愿意主动参与,参与者多数属于流于形式的“象征性参与”,不能有效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3.3工作方法缺乏科学性

从现有一些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公众参与调查工作缺乏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支持¨1.对被调查地区、人群的状况及公众意见分析过于简单,不利于反映公众对建设项目的真实意见.不注重对公众意见的处理,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3]。

4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4.1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发展历程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于1969年12月中旬经参众两院协商委员会通过,并于1970年1月1日由尼克松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被誉为环境法领域的“大宪章”,首次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法案要求联邦机构通过一个系统的多学科途径,把环境事项纳入其规划和决策的制定过程当中去,并明确要求所有联邦机构都要准备详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一些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联邦活动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而且将征求公众意见,进行公众评议作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一个必经程序和内容阁。同时,还具体规定环保团体和社区居民在内的美国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享有的广泛权利。

随后美国环境质量委员会根据《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于1978年发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详细规定了EIS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程序。这样既有《国家环境政策法案》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法,又有《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做具体补充的立法模式。构成了美国“一法一条例”的公众参与政策。

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参评阶段较早,且贯穿到整个环境测评的全过程。依据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实施条例》规定,联邦主管机关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被要求在一个项目里发挥自身能力作出一些分析和提供相关资料,或者对其他部门所做的进行评论,从而确保在决策制定前通告出去。联邦机构把项目的发展程序在联邦公报发布出来以供公众评论,前期提出的一些内容和后来修订的内容也要在联邦法规中公布出去。即在草案完成阶段和最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形成甚至最终的决定作出之前,公众均可参与[4]。

4.2英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发展历程

英国1985年的《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的《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公众有咨询参与的法定权利。如果需要,以当地公众质询的形式展开。一般情况下,委员会或附设委员会会议,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会议议程的复本和为会议准备的报告至少在会议开始3天前对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会议结束后,某些文件要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要长达6年的时间。1997年工党上台以后,公众参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把诸如公民陪审团、兴趣群体、民意测验作为咨询机制,以及通过常设的公民专题讨论小组和论坛等形式促使公众参与决策过程,从而使先前那种公众参与比较散漫的局面得到改善。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讨论提高了决策过程中的公平性,它使得没有充分得到代表的群体的利益也能列入决策过程的考虑之内。

4 结 语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还处在起步状态,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完善,除了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外,公众参与程序的制定和细化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才会在环境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公众参与不只是一种理念,而是一 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有效的公众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又需要科学、实用的技术支撑,二者缺一不可。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必将对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王 嵘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浅析 江西化工

2011年第2期

[2] 侯小伏 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山东济南250002 [3] 曲 恒,韦 丹,林建国,孙锦华,钟慧颖,蔡绪思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7年12月

[4] 李淑娟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政策的比较研究

[5] 蕾丽丽 朱坦 战略环境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及实施条件分析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6] 汪劲.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环境与开发

决策的正当法律程序[M].2006.

[7] 谭先银.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2009.

第四篇:河北省公安边防总队实施爱民固边战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北省公安边防总队实施爱民固边战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09-29

河北公安边防总队坚持把实施爱民固边战略贯穿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积极推动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维护沿海地区农村治安稳定为前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一是抓机制。深入沿海一线治安复杂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服务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十项工作措施,重点突出群体性事件的排查、预警和处置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安全的发展空间。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非法务工,黑恶势力在辖区渔港码头欺行霸市,个别渔民阻碍曹妃甸港建设等行为的专项斗争,取得良好效果。

二是抓基础。总队投入1300万元加强边防派出所基础设施、信息化、执勤装备建设,并按照基层略高于机关的标准为干警发放福利补贴。大力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使警务工作前移,变被动接警为主动发现警情。目前,全省共划定64个警务区,建立36个警务室,配备80名警务区民警,同时还建立了民警驻村、走访群众、法制教育、调解纠纷等工作制度,初步实现了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通过警务改革,辖区治安形势得到明显好转,各类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了30.6%。

三是抓试点。通过创建无重大群体性事件、无长期上访问题、无恶性案件、无失学儿童为目标的“爱民固边模范村”试点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做了五方面工作:增强群众安全感,维稳治乱;探索民警任村官,巩固基层政权;更新执法理念,增进警民感情;深入普法教育,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整治不良习气,树立文明新貌。

二、坚持以兴边富民为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一是积极帮助农民开辟增收渠道。紧紧抓住边防大队长进县(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派出所领导进驻地村(镇)党支部班子的有利契机,因地制宜地帮助农民群众谋求切实可行的致富门路,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支持,确保各项致富计划落到实处。唐山南堡、浪窝口边防派出所、秦皇岛西河南边防派出所主动当起了“红娘”,帮助驻地农民联系外出务工,协助养殖户办理小额贷款等,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二是倾情实施关爱无助儿童工程。各支队按照“边防部队搭台,社会共同参与”的思路,努力解决辖区无助儿童的成长、教育等难题,初步实现了无助儿童“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人管”的目标。3月份,总队拿出10万元专款建立了“边防警察爱心帮困基金”,并在秦皇岛、唐山、沧州同时举行了“河北边防警察爱心帮困基金”启动仪式,为24名无助儿童每人发放500元帮困基金。

三是深入开展“三访四见”活动。今年,总队继续深入开展以“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外来人员)问弱(弱势群体)” 和让人民群众能够“看见、敢见、愿见、想见”边防官兵为主要内容的“三访四见”活动,先后安排20余名大队以上领导、60余名机关干部分赴一线走访,各支队对辖区内的贫困户、外来务工农民等进行经常走访和回访,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目前已经对6万余户、17万余人完成了走访。

三、坚持以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为保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动力

一是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唐山边防支队组织开展了“争创和谐模范渔港”和“法律六送”活动;秦皇岛边防支队在各所建立了流动书库,开设了法律维权咨询站;沧州边防支队把宣传教育内容汇编成小故事,印制成小册子,提炼成短信息,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爱民固边常识。

二是积极开展“送技术、送文化、送知识、送教育”的“四送”活动。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协调,开展“四送”活动,通过捐赠各种图书和知识手册、发放宣传单、现场授课、担任校外辅导员、设立农村活动中心、月光剧场、灯光篮球场等多种有效形式,推动乡村文化教育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

三是积极开展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宣传活动。帮助所驻地乡村清除垃圾、平整道路、安装照明设施、建设文体场所,把群众的“堵心事”变成“舒心事”,把辖区的“堵心路”变成“爱民路”。广泛开展“提高素质、促进文明”宣传活动,积极组织“爱民固边模范家庭”、“十佳邻里”、“十佳村民”等评选活动,在辖区推动形成了尊老爱幼、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第五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天然气线输气管道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您好!

为了解您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的接受程度和建议,我们特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工作,认真地回答以下问题,以便帮助我们完善工程的环保措施,使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谢谢您的合作。

(1)您对本项目了解吗:()

A、了解B、不了解

(2)您认为该项目附近目前环境状况如何:()

A、很好B、过得去C、不好

(3)项目所在地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A、水质污染B、空气污染C、噪声污染D、生态破坏

(4)您认为该项目建设是否对环境有影响:()

A、较大影响B、较小影响C、无影响D、不知道

(5)对该项目建设您持什么态度:()

A、欢迎B、反对C、无所谓

(6)其它意见和建议:

为了统计数据和回访调查的方便,请填写关于您个人的资料。若有不便之处,请至少填写姓氏和联系方式。谢谢您的合作!

您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

您的住址:

年龄段: 18~2930~3940~4950~5960以上

您在现从事职业:

1、公务员

2、务工

3、农民

4、个体经营

5、文教科研

6、其它

文化程度:

1、小学

2、初中

3、高中或中专

4、大专或以上

感谢您认真填写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会认真考虑您所填写的意见!

上一篇:行政前台的工作计划下一篇:乡镇消防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