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沁县酸枣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11-06

沁县位于山西晋东南地区,太行与太岳两山之间,古称“沁州“,总面积1 318km2,人口总数18万,有”北方水城“的美称。沁县农特产品众多,有种植酸枣的长期历史和丰富经验,是山西酸枣优势产区,以优良的品质享誉三晋大地。

1 沁县酸枣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沁县紧密围绕特色产业,以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枣粮间作,酸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其产量呈上升趋势。全县酸枣种植面积达1 667hm2,产量超过7 500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全省第一,总产值占到全县果品总产值的40%~50%。长期以来,酸枣产业发展一直存在着重生产轻市场的问题。虽然沁县酸枣的产量和加工量都在不断提高,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产品品种单一,富有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干制仍然是酸枣最主要的加工方式,其果肉还广泛用生产酸枣饮料、酸枣面、酸枣果酒、酸枣梅等。沁县酸枣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产业化进程中遇到瓶颈发展缓慢。

2 沁县酸枣产业SWOT分析

2.1 优势(S)

2.1.1 自然条件良好。

沁县位于华北黄土高原,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县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8.9℃,无霜期平均167d,全年日照平均为2 529.1h,年平均降雨量580mm左右,全县水量富足,水资源总量为3.2亿m3。沁县属于黄土丘陵地区,河川、丘陵区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土地资源优势明显,农业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酸枣树的生长。

2.1.2 品牌逐渐树立。

沁县拥有“唯思可达”酸枣果汁名优品牌,品牌销售区域覆盖全国。该企业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2011年通过ISO22000认证,同年“唯思可达”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品牌来源于品质,造就名牌最终能赢得市场,“唯思可达”等品牌口碑的树立为沁县酸枣赢得了全国影响力。

2.1.3 品质逐步提升。

沁县酸枣生产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涌现出许多酸枣培育专家和种植高手。目前,全县每个乡镇都有农户种植酸枣,且有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使得酸枣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此外,沁县酸枣加工企业生产经验丰富,尤其是唯思可达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有着二十多年的生产历史,生产规模大、萃取工艺先进,充分保证了酸枣绿色天然的品质。

2.1.4 市场日益广阔。

沁县的酸枣市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酸枣及其产品现已覆盖全省各大型超市、商店,铺货率可达70%。省外产品销售市场迅速扩大,以唯思可达酸枣果汁为例,市场拓展到全国的30多个省、市,预计已与10万多个销售网点签订供货合同,产品销量接近4万t,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

2.1.5 规模不断扩大。

沁县是山西省主要的酸枣产区,对全省酸枣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酸枣价格的走势。沁县的酸枣生产已经开始从粗放型经营向规模型经营转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进行酸枣种植,现已建成酸枣生产基地约1 334hm2。全县以酸枣生产基地为依托,提高酸枣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科研创新能力,使得酸枣规模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2 劣势(W)

2.2.1 技术研发力量不足。

沁县农民科技文化普遍较低,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难度较大,新品种和新技术普及速度缓慢。沁县财政投入酸枣科研和技术推广的经费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目前还处于对酸枣资源的挖掘和筛选阶段,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化产业,造成酸枣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单一。县内酸枣加工企业,缺乏研发支撑和技术储备,加工手段原始粗放,创新能力不足。2.2.2质量标准体系缺乏。沁县酸枣的生产主要依靠对野生酸枣的采集和小规模种植来供应市场,酸枣长期处于野生和实生繁殖状态,良莠不齐。酸枣生产基地缺乏统一规划、规模小而分散、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推行举步维艰,缺乏必要的质量与标准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导致酸枣产量和产品质量不稳定,阻碍了酸枣产业向标准化和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2.2.3 酸枣商品化有待提高。沁县酸枣加工企业除少数龙头企业之外,大多数是“小作坊”,产业化程度较低,酸枣商品化处理和加工严重落后,富有特色的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不足,生产没有标准、销售没有渠道、品牌无人知晓。沁县的酸枣产业“产加销”体系不健全,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不足,宣传不到位,消费者对酸枣产品食疗保健的作用缺乏了解,严重制约酸枣生产发展。

2.2.4 企业人才匮乏。

沁县酸枣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来自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的人才。多数加工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距离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人员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2.3 机遇(O)

2.3.1 政策带来的机遇。

国家正在调整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切实落实国家政策,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特色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酸枣种植有助于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沁县政府把发展酸枣产业作为富民的抓手,从政策、领导、技术等方面人手,制定优惠政策和发展规划,推动酸枣产业化进程。

2.3.2 市场带来的机遇。

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的大背景下,酸枣正在进入市场需求快速发展时期。酸枣果实风味特别,营养丰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酸枣中维e含量极高,果肉中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且酸枣仁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4] 。随着人们对营养型果品及加工品需求的增加,酸枣产品将在国内外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1] 。

2.4 威胁(T)

市场竟争日趋激烈。酸枣市场需求升温为产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企业竟争也日趋激烈。酸枣产业主要集中在晋、陕、冀、鲁等北方地区,其中河北地区酸枣加工占据全国市场超过80%,区域集中性较强。很多地方酸枣种植和加工已经形成产业链,以山西为例,一些龙头企业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酸枣产业化发展,这使当地酸枣加工品种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展,品牌不断获得认可。市场竟争的加剧,同质化企业的崛起无疑给沁县酸枣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1] 。

3 沁县酸枣产业发展对策

沁县酸枣发展应该采用“SO”进取性策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靠内部优势,发掘外部机会,增强自身实力,积极应对外部挑战,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技术含量,创造名优品牌,实现酸枣产业化发展。

3.1 转变发展思路,落实各项政策

沁县要给酸枣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利用地区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优化酸枣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提高酸枣产品综合竞争力。继续推动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无公害、绿色、酸枣商品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技术支撑,完善和优化酸枣产业结构。落实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2] ,促进酸枣产业快速发展。

3.2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研发能力

沁县政府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资金投入的机制,加大对酸枣产业的科技投入力度,鼓励酸枣研究开发,积极推进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酸枣品种的优选、栽培模式、栽培技术及加工产业等各环节的探索[7]。酸枣生产企业要加强对酸枣的深加工,开发高质量的酸枣产品,增加酸枣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从原料选配、加工技术、产品创新以及包装等方面下功夫,加强酸枣品种的开发和传统酸枣产品的改造,生产出具有高品质好口碑的系列产品,实现酸枣产业升级。

3.3 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沁县要因地制宜实施“品牌战略”,从原料抓起,规范运作,提高产品质量,以高品质赢得口碑。酸枣企业要增强品牌意识,重视酸枣产品的商标注册,提高酸枣产品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从而扩大酸枣产品市场份额[2] 。相关部门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借助沁县“北方水城”等自然景观,抓住有利时机加大对酸枣的市场开发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推介酸枣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形成沁县品牌整体优势,使沁县酸枣成为消费者钟爱的产品。

3.4 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宽销售渠道

沁县酸枣企业要重视市场营销,创新销售模式,利用“互联网+”辐射面广、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费用低等优势,开展网络酸枣产品促销,扩大市场知名度。继续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和宣传力度,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增加国内销售网点,走区域品牌发展之路。根据酸枣特点,认准国际市场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拓海外市场,构筑对外贸易的生产合作平台,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3.5 规范质量标准,推动优质化发展

没有规范的质量标准,酸枣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沁县要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的实施和监管,狠抓“产加销”各个环节质量关,切实把各项标准落到实处。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低产劣质品种,大力引进适应当地的名优品种,促进生产向良种化、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5]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酸枣种植面积和酸枣产量不断增加,酸枣产业正迎来大发展时期。通过研究沁县酸枣产业发展现状,使用SWOT对其进行分析,明确酸枣产业发展中自身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对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沁县要重点在政策落实,科研投入,品牌树立,市场拓展,质量规范,龙头企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酸枣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沁县,酸枣产业,SWOT分析,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任静,葛文光.大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河北省唐县为例[J].林业经济,2013,12:71-82.

[2] 田官平,龚文翼.淑浦县枣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56-159.

[3] 张玉梅.滨州市冬枣产业SWOT析及发展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01,13(6):121-123,164.

[4] 靳智昌,刘国强.酸枣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3(21):9-10.

[5] 林朝楷,谢建华.崇义县南酸枣产业发展调查[J].中国园艺文摘,2010(12):58-59.

上一篇:浅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下一篇:冲天炉的发展状况及常见问题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