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论文范文

2022-05-13

第一篇:科学技术史论文范文

科学技术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

[摘要]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推进科技进步,将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学发展观; 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推进科技进步,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惟有科技进步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断突破“增长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要靠科技进步

目前,我国工业的整体水平已有了很大提高,但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不高。在主要工业品中,我国80%以上产品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却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国内短缺高科技产品。我国工业总量与规模虽然很大,但由于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开发能力较低,在高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深加工产业中,普遍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大都处于全球产业链条中低端,依赖跨国公司技术供给与全球销售链。特别是由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就高,产品的层次和附加值就低,产业的竞争力就差,增长的代价大,并导致能源、原材料的浪费和低效使用等。在我国的GDP中,至少有18%是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为代价获得的。这种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维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不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并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将难以为继,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将难以顺利进行,企业也难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本质上要求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形成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方式。科技进步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标示了方向,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无论是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还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都要依靠科技创新找出路、找办法。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拓,都必须建立在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今后,要特别注重突破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把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的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资源高效勘查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社会提供支撑。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质上是提高经济科技含量。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有雄厚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从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科技装备方面来看,大约只有20%左右达到国际水平,而其余80%还相对比较落后。科技落后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最大障碍。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在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科技等诸因素中,归根到底是科技制约。目前,科技还没有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腾飞的支撑力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企业科技竞争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机制,所需要的科技资源严重不足;由于缺乏新科技、新产品,又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今后,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加强基础学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以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以形成有效的技术传导机制。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高技术产业化。

推进科技创新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有科技实力作为坚强后盾。针对我国目前经济与科技现状,应注意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才能使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满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制度。合理的制度安排,如人才体制、知识产权制度、国家创新体系等的科学设置,能够使科技创新劳动的价值得到尽可能的体现、尊重和激励,从而促进科技创新的繁荣。我国尚未形成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到成果产业化的较有效的传导机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教育、科研与经济发展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对教育和科研的大量投入还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专利和技术的交易市场,从专利申请、技术价格评估、技术入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创新技术市场。从而由技术市场的供求来形成技术的价格。要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同时,要形成顺畅的产业化通道,形成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机制。

二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把企业作为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最大限度地实现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加大对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国家要在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方面对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项目进行支持。要正确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对一些产业适当地提高集中度,使其获得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递增,并监督其利润对科技创新投入的比例。要彻底改变我国许多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大量依靠进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现状。

三是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进技术,可以形成生产能力,通过消化吸收还可以促进自主创新。要建立有利于加强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机制,促进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今后,要在多数领域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再创新,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在具备条件的某些产业或产业发展的某些阶段,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提升产业技术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外,我们既要在世界领先技术领域争得份额,也要花大力气对于我国迫切需要的节约资源的技术进行自主创新。

四是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创新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有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上的科技带头人物,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为此,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各个领域所需的人才,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要坚持立足创新实践和事业发展识别、培养、凝聚人才,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人才流动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面向世界广揽人才,广泛培养和凝聚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作者:孙永怡

第二篇:全面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再探

要: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关 键 词:全面生产;全面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哲学门类

文献标识码:A

作者:陈文化 陈 艳 周晓春

第三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法,信息技术的进步也不断地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教育行业,科技的进步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呈现了不同的平台,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以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科学规律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性精神培养的学科,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以其具有的科学性、创造性等特点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必备的研究内容,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分析;思考尝试

科学内容比较抽象,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科学是较难理解的,并且小学科学不仅需要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总结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情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世界,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一、认知为基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于外部世界事物的认知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基础。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为基础,让学生能够了解最基本的、最直观的内容,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现的问题等思考现象、总结特点、掌握规律,获得科学知识。教师要注意获得科学知识是目标也是最后一步,在此之前,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的特点以及当堂课的内容等进行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如抽丝剥茧,让学生以最为简单的思考方式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具获得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及思维发展都处于薄弱的阶段,对于很多事情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而科学又是十分复杂深奥的,即便是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的那些内容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程。因此,教师要注意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一步一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的概念、原理等都是抽象的,原始的黑板加上简单的教具难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让原本抽象的概念等转化为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帮助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配合学生发展状况创新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初级阶段,无法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学习科学知识,再加上不同的学生思维及学习能力的不同也会导致学生科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不高,因此小学科学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人数多,课程时间有限,这些对于学习小学科学都是十分不利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特点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针对学生认知及思维发展状况的不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的特点,将科学概念、原理等通过一些视频展现出来,让原本文字化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数量多以及课程时间有限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时间上的延续性特点,将课堂上无法完全讲解的内容以课后游戏的形式或者课后补充的形式给到学生,以视频讲解或者音频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是以观察学习的形式获得的,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认知,进而去模仿观察的内容,或者通过思考掌握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观察的内容。教师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原本的学习内容进行分解,然后呈现给学生,学生再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思维进行整合,不断地增加知识储备,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重视理论,轻视过程,学生获得更多的是间接的知识经验,在科學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结果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用视频或者幻灯片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采用课堂实验等形式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感受科学的魅力,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获取更多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结语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及课程特点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原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系统地获取科学知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为基础,以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将直观与抽象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夏明坤.基于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21(40):187.

[2]王俊卿.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6(3).

[3]朱先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25):37-38.

作者:方蕾

上一篇:发展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学沟通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