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2022-09-04

第一篇:杨虎城纪念馆观后感

渭南名人杨虎城(模版)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陕西渭南名人,杨虎城

家庭背景,时代因素造就了这个人物,同时他也在关键时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命运。

人物简介—— 革命的种子

杨虎城(1893.11.26--1949.9.6) 别名:杨忠祥 号虎臣。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蒲城,幼名长久,被称为“久娃”,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人佣工。杨虎城15岁时(1908年),因伯父为哥老会首领,父亲受此牵连,父杨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使杨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综观其一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和同时代许多人的 地方。

他特别处,是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十二年之久。1949年9月6日,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主要事迹

1.护法战争

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先后任陕西靖国军左翼军支队司令和第3路司令。1922年拒绝直系军阀收编,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陕北。

2.坚守西安——“虎城”之由来

杨虎臣主持陕西军务的1926年,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直系吴佩孚部刘镇华强行攻打西安,当时把守西安城的总司令是国民二军的李虎臣,副总司令是国民三军的杨虎臣,他们两人被人称作“二虎守长安”,为了明志,李杨二人同时改名为“虎城”。长达8个月的西安守卫战牵制刘镇华10余万兵力,为冯玉祥东征和革命军的北伐作了很好的策应。

3.西安事变——影响国共两党局势及中日战局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当天,张杨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

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其主要参与者为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蒋介石、宋子文和宋美龄。 结果影响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4.被忽略的政绩——重视文教水利

杨虎城是国民党地方将领,出身行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在主政陕西时期很重视发展文化教育和水利等事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设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结束了西北没有正式高等学府的历史。杨亲赴咸阳、兴平、武功等地踏勘校址,划定校园范围。在土地私有制情况下,运用政府力量,促使校园征地顺利完成,并经常与筹建主任王子元商定筹建事宜,为学校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还为校刊《西北农林》 创刊号题词:“立国之基”。

当时,受杨虎城资助出国的留学生不在少数,许多人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他在给留日学生的信中曾说:“我完全相信,我拿‘地皮剩余’供给你们青年上学,绝没什么错误。你们拿到‘地皮剩余’,要加倍努力学习。”

杨虎城自己出钱,在家乡孙镇、蒲城县创办了很多学校,其中尧山小学、尧山中学最为驰名。尧山中学当时占地180亩,包括教室十二间,师生宿舍八幢,办公室、食堂、走廊一百多间,是当时西北地区最先进的学校。至今仍是陕西省重点中学。考虑到学校的经费来源,杨虎城还筹办了咸阳炼油厂补充学校的经费,另外还在蒲城的洛河边购置了三千多亩水田作为学校的资产。开业之日,杨虎城与国民党元老张继、邵力子等出席典礼,并亲题“教育救国”的校训。

1935年,杨虎城将军第三任夫人夫人谢葆真,与宋美龄、邵力子夫妇等社会知名人士捐资,扩建陕西培华女子染织科职业学校,并报请教育部备案。1956年教育部为支援东北建设将学校迁往吉林,更名为长春统计学校。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我国著名教育家姜维之教授在恢复原培华女职的基础上创建民办公助的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当年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成为国内首家以专门招收女性学生的、开展女性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亲自推荐原全国政协常委傅学文女士担任培华女大的第一任名誉董事长,并请赵朴初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后于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西安培华学院(男女生兼收)。

杨虎城聘任著名教育家、水利专家李仪祉担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省水利厅长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省教育厅长、西北大学校长等职,倡办水利工程专校、中国第一

个水工试验所及设置黄河水电站,提出治黄构思及理论。1934年至1937年基本修成了洛惠渠主体工程,1935年到1936年底又完成了渭惠渠一期工程。梅惠渠也于1936年开工,到1938年完成。

改组了部队军医机构。设立了省人民医院。1931年3月24日,该医院正式开诊,第一年全部免费诊断。并聘用省内知名专家姚尔明、吴济棠等,斥巨资从国外买回X光机等设备,建立了检验室,开展胸部透视、拍片和四大常规检查,使得省立医院成了西北首屈一指的医疗机构。同时,他还兴办药厂和助产学校,1932年陕西霍乱时期从军费中拨出专款购买设备自主研制疫苗。

为什么蒋杀杨虎城留张学良?

杨虎城是西北军的指挥,西北军在当时有4万人左右,数量少,出身也比较低微,在国民党内地位低。而张学良是几十万东北军的领导,是北洋军阀的统治者,他可以东北易帜支持蒋介石,也可以自身独立或者投靠他人!他完全有这个实力,然而他却选择带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在中原大战时通电拥蒋,带东北军入关,直接导致了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军阀的失败。于蒋有恩,蒋界石给张学良一个上将军衔还跟张学良称兄道弟;因为张学良的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影响非常重要,杀他是自寻烦恼。张与宋家私交甚密,宋家在其中斡旋,另外蒋先生作为总统要有一个交代,杨虎城将军只是国民党的一名将领;杀一而儆百!无甚影响···所以杨就成了“代价”。

关于国共两党对他的评论

国民党方面认为: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西安事变打乱了中国剿匪的规划,并给了中共以转机,后果极为恶劣。 因此对杨虎城的评价极低,称他是“祸国殃民的千古罪人”。 杨虎城长孙杨瀚曾在2005年和2006年多次写信给连战和马英九,请求为杨虎城“平反”。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在2006年12月12日作出回应:“张学良与杨虎城当年身为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平反’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确是建立全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关键,因此对杨虎城评价甚高,称他为“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家庭

杨虎城先后娶有三位夫人,共育有10个子女。 * 罗培兰(1916年成婚,1926年病逝)

o 长子:杨拯民(1922年-1998年),原陕西省副省长、天津市副市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

o 长女:杨拯坤(1924年-1994年),原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北京市旅游局党委书记、副

局长。

* 张蕙兰(1919年成婚,1993年逝世)

o 次子:杨拯仁(1931年-1936年),早夭。

* 谢葆真(1927年成婚,1947年死于狱中)谢葆真1913年5月29日(农历四月廿四)出生。

o 三子:杨拯亚,早夭。

o 四子:杨拯中(1930年-1949年),1949年与父亲同时遇害。

o 次女:杨拯美(1932年-),原甘肃省政协秘书长、全国政协委员。

o 三女:杨拯英(1933年-),原陕西省政协委员。

o 四女:杨拯汉(1935年-),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

o 五女:杨拯陆(1936年-1958年),原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队117队队长,1958年在野外勘探中遇暴风雪而殉职。

o 六女:杨拯贵(1941年-1949年),1949年与父亲同时遇害。

第二篇: 杨虎城陵园导游讲解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姓邰,是杨虎城陵园的一名讲解员。欢迎大家参观杨虎城将军陵园,我们陵园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的为您服务,希望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祝愿大家在这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陵园建于长安区韦曲街办1公里处,背依少陵原,北与杜公祠毗邻,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墓的形制庄严,封土周围皆砌青砖。 1936年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西安事变”,对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起了推动作用。1949年杨虎城将军与儿子杨拯中在重庆被害,1950年迁葬于此。

陵墓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杨将军墓,左右为夫人谢葆贞、儿子杨拯中墓。下层为秘书宋绮云夫妇与孩子小萝卜头,副官阎继明、张醒民的陵墓。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1998年病逝后也归葬于此。

陵园经过多次整修增建,才成为现在的规模:大门宏伟、庄严,横额有“一九四九年”字样,取将军遇难之年;有“一九五七年”,取陵园大门建成之时,由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七个金字。

进陵园门,迎面斜坡上用白玉镶嵌的“千古功臣”4个大字映人眼帘。仰头可见碑亭。抬级而上蹬54级石阶,就到了碑亭。“碑亭”内正中树四方石碑一通,正面刻的是1981年12月12日由叶剑英元帅所写的“杨虎城烈士陵园”7个大字。背面刻着1984年由赵朴初书写的:1949年12月IO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吊唁电。

再上蹬72级台阶,过南北窄而东西长的坪地就到了墓区,整个墓区呈“品”字形排列,在一片苍苍柏林的东端,有烈士宋绮云夫妇和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陵墓,西端有杨将军副官间继明和张醒民烈士的陵墓。由此处向北上19级台阶就是杨虎城将军及其夫人谢葆贞和次子拯中、幼女的寝陵。 陵墓建在一块坪地上,并列有三陵,从西向东,分别是:“烈士杨拯中之墓”、“烈士谢葆贞之墓(8岁的杨拯贵与母合葬)”和“革命先烈杨虎城之墓”。杨虎城将军墓,周长约30余米,碑楼高约5米,上面精雕有人物、花卉、动物,高大宏伟,加上郁郁葱葱柏树环绕,墓周格外显得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

向南下80级石阶就是“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纪念馆是一个“四合头”的小院,别致清雅的花草树木,为纪念室增色不少。展室是集声、光、电等实物,来展出烈士的生平事迹。分为东西两展厅。共分为九个部分,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展厅参观瞻仰烈士生平事迹。本展馆分为东西两个展厅,我们现在参观的是东展厅,它分为四个部分。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压迫下,中国正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整个国家千疮百孔;身处灾难的陕西人民也遭受着同样的苦难,反抗十分激烈。杨虎城就生长在这个充满矛盾,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部分:投身革命

初建功勋。 杨虎城将军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甘北村,1907年其父杨怀福因从事反清活动被清政府于1908年以绞刑处死于西安。父亲的惨死以及蒲案的爆发,致使杨虎城从此走上了反清抗暴,投身革命的武装道路并组建了中秋会。1911年四川揭起了保路运动,同年辛亥革命也相继爆发,杨虎城将军认为革命时机已经成熟便带着“中秋会”入向字营西征御敌。在1914年夏收后的一天,杨虎城只身一人在孙镇粮店为民除害杀死恶霸李桢,从此亡命为刀客。直到1918年参加靖国军被整编为第三路第一支队,任司令。

第二部分:北伐和二虎守长安

1926年春,北洋军阀刘振华纠集十万精兵将西安城团团围困,杨虎城率兵入城与李虎臣,卫定一等陕军在敌众我寡、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坚守西安8个月,挫败了吴佩孚、刘振华夺取关中,席卷甘陕的图谋。有力的策应了北伐,促成了1927年陕西国民革命大高潮的到来。守城的战争进行了6个月时,城内弹尽粮绝,杨虎城毅然将战马杀死为战士充饥。他站在钟楼上,拔出腰间佩刀高呼:城破之日,我将自刎于钟楼之下。此举大大鼓舞了士气。到了11月他们终于迎来了冯玉祥的援陕之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冯玉祥,就把这里命名为玉祥门。

第三部分:主政陕西

造福三秦

1927年5月,杨率部出潼关参加北伐。1928年四月赴日疗养,在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了解,回国后于1930年率十七路军打回陕西,就任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西安事变爆发前,杨虎城直接间接主持陕政6年。在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先后兴建泾渭洛梅四渠,可灌溉农田120万余亩;压缩军费出自创办尧山附小、尧山中学、西北农学院、甘北村私立培民学校等,培养进步青年资送大批留学生。其多数系中共党员。

第四部分:西安事变

千古功臣

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了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及南京军政要员,提出了八大救国主张。蒋介石做出了六项承诺。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1928年6 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顺中央政府。1933年,红军长征结束,到达川北,迫近杨虎城的防区。蒋介石为了缩小杨虎城的职权范围,派他与红军作战,但杨虎城和赵寿山、孙蔚如商定,和红四方面军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迅速占领了东三省,35年秋天,张学良来陕和杨虎城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前夕,蒋介石亲自来陕部署剿共计划,这张是张、杨陪他游茂陵,这是张、杨陪他视察部队。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张杨以各种方式请求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要求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均遭怒骂。12月12日,张、杨发动兵谏,东北军去华清池捉蒋,蒋介石在熟睡中听到枪响以为是红军打来了,只穿了睡衣,忘记戴假牙从后窗仓皇逃跑时摔伤了后背,逃往骊山上,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东北军发现活捉,后送往新城大楼杨虎城的办公室。又被转押至高公馆。在捉蒋后,张、杨立即致电给中共,请派代表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组成代表团与1936年12月17日到达西安。他们的驻地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在中共和张、杨的共同努力下,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战抗日的条件。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宣告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推动了全国的一致抗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蒋介石却背信弃义,从此张学良被幽禁长达50余年。直至2001年10月15日病逝于夏威夷。1937年,杨虎城被迫辞职出国考察军事。这里有一段杨虎城在西班牙考察时的讲话,大家可以听听。

周恩来称杨虎城为“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毛泽东曾赞誉张、杨二位将军 “以身殉志、不亦伟乎”!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下一个展厅参观。大家现在经过的长廊所展出的是一些和西安事变有关的图片资料。本展厅也分为四部分。

第五部分:铁汉柔情

家庭和美

杨虎城一生有过三次婚姻:三位夫人的个性才能各有不同:罗佩兰聪慧贤达,机警干练;张蕙兰深情专注,默默奉献;谢葆贞活波伶俐,端庄大方;然而杨虎城与三位夫人的夫妻眷爱婚后和谐、美满的生活却如出一辙,也构成了杨虎城多彩人生的一个侧面。与大夫人罗佩兰于1916年结婚,本质上是两情相悦,形式上遵循媒妁之言的半新半旧式婚姻。婚后生有一子一女,即长子杨拯民。长女杨拯坤。1924年患肺结核病,1926年西安围城时病逝、后葬于三原。西安解围之后,杨虎城亲自披麻戴孝,执孝子之礼,可见夫妻感情之深;1919年,杨虎城奉母命与张蕙兰成亲,系遵从母命的旧式封建包办婚姻,婚后聚少离多,张蕙兰在家侍奉杨母,操持家务,1931年时生下一子拯人,不幸于1937年病夭。于1993年病故于西安,安葬于杨虎城烈士陵园。与三夫人谢葆贞于1928年结婚,属自由恋爱的新型自主婚姻,婚后生有2子5女,西安事变后陪杨虎城出洋考察,杨囚禁后又赴狱中探望,1947年被特务毒死狱中。

第七部分:惨遭迫害

至死不渝

抗战全面爆发后,杨虎城将军于1937年11月26日毅然回国,1937年12月2日赴南昌謁见蒋介石请求抗战,却遭囚禁而身陷囹圄长达12年之久,辗转囚禁于江西南昌、湖南益阳、贵州息烽、四川重庆等地。直到1949年 9月6日午夜12点半遇害。

在漫长的狱中岁月里,杨虎城虽受尽屈辱、折磨,却一本初衷,丝毫不坠抗日救国之志。大家请看这里是杨将军当时被囚禁的麒麟洞。长期被关押在潮湿、阴暗的地方,使杨将军患上了严重的胆结石。

1949年8月24日,蒋介石飞抵重庆,制定了杀害杨虎城等人的详细计划。1949年9月6日午夜,杨虎城被特务用匕首惨杀与正房,并用镪水将其面部淋花,埋于后花园内。

第八部分:民族英雄 千古功臣

谢葆贞在1947年2月8日被特务毒死狱中,年仅34岁;杨拯中和父亲一同遇害,年仅19岁;宋绮云夫妇被特务刺死在警卫室, 45岁;杨拯国被活活掐死,宋振中,也就是“小萝卜头”被卡住脖子后又遭刀刺而死,年仅9岁。特务将他们和两个小孩的遗体挖坑掩埋在警卫室旁的一间小房子里。11月24日两位副官严继明45岁、张醒民34岁,惨遭杀害。

第九部分:隆重祭奠

后人敬仰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杨虎城的遗体很快被发掘入殓。1950年2月7日,杨虎城将军等人被安葬在西安市长安区南郊的少陵塬畔。1981年,省委和省政府重新修缮了“杨虎城烈士陵园”。1950年元月15日在重庆市为八位烈士开追悼会,元月16日,杨虎城等八位烈士的灵柩由重庆启运往西安,元月30日抵达西安,彭德怀、习仲勋等亲自迎灵,在新城广场停灵7日,举行公祭大会。根据长子杨拯民的意见,将杨虎城安葬在西安南郊韦曲杜甫祠西侧的茔地。也就是现在的杨虎城将军陵园。

由此处南下到正气亭右手边,就是杨虎城将军纪念室。展室分为东、西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烈生前到遇难,展出照片59张。第二部分是党和国家、人民悼念将军的珍贵历史照片28张。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介绍了杨虎城的生平事迹,以及党和人民对杨将军的高度评价和亲切的怀念。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顾参观。

游客朋友们,我的讲解就要结束了,在此。我感谢各位朋友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我为大家做讲解的过程中若有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欢迎大家以后有机会再来陵园参观,谢谢大家!再会!

第三篇:关于杨虎城烈士陵园调查报告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同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他人生的巅峰,而十三年后,他也为这名族大业的抉择付出了生命代价。这个出生于木匠家庭的苦孩子只读过两年私塾,曾经被张学良称为“粗人”,这样一个人是如何成长为著名爱国军事将军,何以有胆识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在事变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通过本次对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的参观,我们找到了答案。

1 杨虎城将军的中国心

本次调查对象为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它是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申店乡双竹村。参观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就如同翻阅历史,这位将军五十七年的一生可谓军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杨虎城的父亲杨怀福老家在西安市蒲城县孙镇甘北村老家,这个做木器活的农民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形象,却给儿子杨虎城留下了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1907年,因为参加从事反清活动的哥老会,他被抓进了西安的牢房,14岁的杨虎城决定步行200里到省城去照顾父亲,他拿了一根打狗棍,他母亲给它弄了点干粮,准备了些换洗的衣服,自己徒步到了西安。清朝的监狱非常落后,犯人吃不饱,杨虎城一边自己干活,另外想法给父亲在外面筹划食物。1908年5月31日,父亲被满清政府绞刑绞杀了。父亲死后,杨虎城借了一辆独轮车,把父亲尸体一步步推回老家。乡亲们出钱出力才将他的父亲安葬了。年幼的杨虎城很受感动,认为穷人应该互相帮助,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孝义会”,从最初的互相帮助,到后来对抗官府恶霸,抗捐抗债,这个组织不到一年竟发展到百余人。由于在每年的中秋节聚会,“孝义会”又改名为“中秋会”。1919年,去过省城,见过世面,沉着果敢的杨虎城被推举为会长,他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组织纪律,也从此走上了一方领袖的道路。辛亥革命的炮火传到西安,杨虎城在革命军中经历了战火洗礼,但时代的变革并未给偏僻的蒲城家乡带来改变。仗义执言的杨虎城干出了影响他一生的惊人之举,在孙镇的一间杂货铺里,他一枪打死了村中恶霸李桢,在东躲西藏中绝定和“中秋会”的青年人一起“劫富济貧”。这在陕西被称为“刀客”。1915年,袁世凯逆势而行,称帝封侯,杨虎城率领农民军加入到声势浩大的讨袁队伍中。战火洗礼之后,杨虎城率领这支劫富济貧的农民军加入了于右任在陕西成立的靖国军,这是陕西唯一一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武装力量。杨虎城成为第三路军第一支队司令。在军阀包围中,靖国军被分化击溃。杨虎城转入榆林休养。在这里,他接触到大批知识分子,无论是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还是陕西共产党创始人魏野畴,在此后都成为参与杨虎城决策的幕僚人物。从偏僻农村走出来的杨虎城也在不断学习中判断着大时代的方向。他理解能力很强,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主要的东西,也是他对中国政治、世界政局的了解。由于表现突出,孙中山也知道陕北有个杨虎城。1924年,在广州国民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孙中山为杨虎城正式办理了加入国民党的手续,但两人一直无缘相见。1925年孙中山病逝,杨虎城专门派人赴北京送去花圈,在耀县召开追悼大会。他写下挽联“痛君未竟三民志,恨我终无一面缘”。此后,在每次关键的抉择,杨虎城都紧紧追随着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民工”的“三民主义”纲领。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拥护孙中山的陕西国民军成为军阀吴佩孚的心头大患。他委任刘镇华为“陕甘剿匪总司令”,组织十万“镇嵩军”消减陕西的国民军。此时,驻守西安的是原国民革命军二军第十师,师长为李虎臣。杨虎城的部队则驻扎在距西安三十公里外的三原县,守城部队有一万多人,当时进攻西安的有镇嵩军有10万多人。为支援北伐,配合全国革命形势,杨虎城毅然决定率部五千人,开进西安城,支援李虎臣。共发生了几次保卫战,城墙被突破了,杨虎城身先士卒,在前线打退敌人,然后刘镇华又挖地道,城里百姓通风报信,使得杨虎城发现地道,采取反措施,反对投降。当时困在城中有十万西安百姓,八九万难民,再加上一万军人,二十万人的粮食岌岌可危,而杨虎城坚持巡视鼓舞士气。经历八个月的艰苦守城,1926年11月28日,份裕祥、于右任率国民军打到西安,此时的西安城弹尽粮绝,树皮草根都被老百姓剥食一光,饿死的人数以百计,白骨累累。西安围城门争,前后死的人数有七八万人。“二虎守西安“拖住北洋军阀十万大军,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在欢迎冯玉祥进入陕西的欢天喜地中,杨虎城率部队悄然撤退,隐居起来,此中有他对百姓的愧疚,在埋葬死难群众尸骨的革命公园,杨虎城送去一副对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对共产党的政变。随后国名党的部队开始“清共”。此时,杨虎城为参加北伐,已经把部队从山西带到了皖北。在河南,大批共产党员被冯玉祥从部队“礼送出境”。而杨虎城大开门,广泛收留共产党员,他自己也想入党,但他加入共产党的申请没有被批准。第二年初,他去了南京,得知老朋友魏野畴发动了皖北暴动,暴动失败,魏野畴遇难。这一年4月,杨虎城夫人谢葆真,秘书米暂沉赴日本学习考察日本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杨虎城自认为找到了前行的道路,认为要脚踏实地按照他的办法去做自己的事业。1930年,杨虎城受命主政陕西,此时陕西正经历三百年一遇的饥荒,杨虎城一面向中央申请赈灾,一面提出八大政纲,第一件是兴修水利,请回了李仪祉先生。杨虎城一方面向国际上申请华侨的支援,贷款,另一方面筹集军费。他亲自跟着水利勘察人员,一起爬山越岭,勘测设计路线。15个月,泾惠渠建成发水,灌溉55万亩农田。杨虎城任上的几项水利工程让陕西人收益至今。被称为“粗人”的杨虎城聚集了李仪祉这样大批知识分子在其麾下。为发展教育,他削减军费成立教育基金。让知识分子决定基金使用,为陕西培养了一些人才。1934年,杨虎城参加了尧山中学的开学典礼,为表支持,将在西安读中学的长子杨拯民转入该学校。1934年4月25日,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宋子文到陕西考察,杨虎城亲自陪同。此时的陕西,在杨虎城的主导下,大力植树造林,修建了铁路、公路,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儿童电影院,陕西图书馆,设立了医院。宋子文还特别视察了改变陕西经济的水利工程。杨虎城

以微博的财力,细致地位发展陕西奠定基础。但3年之后,蒋介石在毫无预先通告的情况下,解除了杨虎城陕西省主席的职务。撤掉杨虎城省主席职务,蒋介石是感到杨虎城日益壮大的威信,1934年,杨虎城为自己修建的别墅命名“止园”,表明自己在政治上到此为止,没有野心,让蒋介石放心。这年9月18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无声新闻纪录片《杨虎城阅兵》,在这次阅兵中,杨虎城公开打出了“摈弃内战,统一意志,以同救亡”的口号。“九一八”事变后第五天,他就发表《杨虎城泣告全国书》说“虎城分属军人,职司卫国,枕戈待旦,志切死绥,痛心外患方深,惟冀同仇敌忾”。这是国名党首位发出抗日要求的高级将领,此后,杨虎城数次表达抗日决心,保护爱国学生运动。阅兵之后,杨虎城发表了激昂的抗日演讲,但此时,蒋介石坚决奉行的依然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正在各处积极“剿共”。10月12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和张学良一起驾临西安,这是蒋介石第一次到西安,第三天,他就专程到杨虎城家看望杨虎城孙一莲,但这在拉拢杨虎城剿共上没发挥一点作用,他们在抗日问题上分歧矛盾越来越尖锐。1935年10月13日, 张学良受命飞抵西安,东北军也随之进驻陕甘。11月1日,蒋介石兼任总司令,张学良兼任副司令的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在西安正式成立。东北军与十七路军的矛盾正是蒋介石希望看到的,杨虎城深知,要抗日,手握大权的张学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张学良的真实想法,他改变了对张学良敬而远之的态度。当时张学良在西安金家巷5号租用了公馆。1935年9月到11月,“剿共”的东北军被红军消减了三个整编师,两个师长阵亡,当时,张杨在南京参加国名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对“剿共”损失不不屑,张才意识到蒋将他推到“剿共”第一线的用意,杨虎城取得了张学良的信任,抗日达成共识。1936年4月见过周恩来后,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杨虎城认识到要抗日,必须反蒋。当年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在张学良西安金家巷公馆里,两人商定了对策。学生救亡运动更加坚定了二人抗日的决心。而蒋策划着更大规模的“剿共”行动。1936年10月31日,蒋在洛阳过七十大寿,张杨同阎锡山一起向蒋请求抗日,11月,张回到西安,杨向他提出了“挟天子以临诸侯”的想法。12月4日,蒋到西安,要组织对红军最后一战,杨认为与蒋再没妥协余地,找张研究如何扣蒋,蒋一再拒绝抗日。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更是成为西安事变的直接导火索,让“逆行者”蒋介石尝到了被囚禁的痛苦和无奈。

2 爱国主义与西安事变

一、爱国主义是西安事变发动的根本原因

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们都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试想,如果没有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拯救世界四分之一生灵于倒悬的广阔胸怀和对祖国的挚爱,会有这种置个人安危荣辱于不顾的石破天惊之举吗?“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可谓功在国家。而张学良、杨却因此而获罪,身陷图圄,杨虎城将军因此而惨遭蒋介石的毒手,张学良将军也蒙尘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但他们一生都无怨无悔,表现出了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高尚情操。

二、爱国主义是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的伟大旗帜

西安事变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的反应,中国的大多数政治派别和政治力量,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都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以国家利益为重,促使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首先,张、杨二将军兵谏之后,即通电全国,发出了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其次,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陕北后,极大的震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试想,中国共产党以怎样广阔的胸襟和摒弃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之前嫌,力主放掉蒋介石,与国民党握手言和,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怀。最后,许多在战场上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在政权中受蒋排挤的地方实力派,在民族危机的形势下,出于国家利益的民族大义,也呼吁对西安事变“政治解决”。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等因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及独 裁统治,多次发动反蒋运动和斗争,隧与蒋积怨很深。但西安事变爆发后,仍能排除派系之争和个人恩怨,要求南京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抗日,主张“政治解决”西安事变。总而言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纵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使然,但各党各派都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达成了共识。

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复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粉碎了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对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也为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充分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克服困难、团结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 最后,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精神。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西安事变后,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推动实现了全面抗战,才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 几点启示

一个有血性的国家,一个能长远存续的国家,她的大量的国民必定有着强烈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当国家的安全受到威胁,人民的生活不能保证时,爱国主义势必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在无数爱国的人民的支持下,整个国家爱国主义的实现,必定是存在于一个庞大基数上的,有一个庞大的充斥着爱国主义情绪的人群,爱国的思想才会深入到国家的行动上去,而一旦有这个庞大基数的存在,爱国主义便是不可以阻挡的,它就会利用国家的一切力量,不论它们之前是友善还是敌对,去抗击侵略者,维护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西安事变有一种必然性,它无关张学良还是杨虎城还是某个其他的将领,它是因国家、国民的爱国主义而必然也必须发生的,它是当时广阔的被爱国主义思

想笼罩的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它是庞大的爱国人群传递爱国主义思潮、进行爱国主义运动的必需结果,它是全民爱国主义的一种深刻而直接的表现。“攘外”在爱国主义的渲染下必然大于“安内”。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回顾我国历史,特别是1000多年来驱除外辱,实现民族解放、国家 独立和富强的历史,更加雄辩地证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 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 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正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张、 杨的义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和学习千古功臣——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爱国义举,认真回顾和总结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增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意识,增进民族团结和实现祖国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四篇: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 10月10日消防支队团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铁人纪念馆观后感范文。我们到达铁人纪念馆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八个镏金大字。抬眼望去,铁人纪念馆沐浴着朝阳的霞光,巍然屹立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之上,门前是高高四十七级台阶,它代表着铁人四十七年艰辛的人生历程;整个纪念馆雄伟壮观,气势逼人,犹如一座巨大的丰碑在向人们昭示着无私无畏的铁人精神。

铁人纪念馆以翔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大庆油田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突出反映了大庆油田会战的优良传统和以“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的感人事迹。 是新时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铁人纪念馆观后感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观后感

5月21日参观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如临其境、如观其人的一幕幕场景使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从王铁人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和一件件催人奋进的事例中,我深深感悟到人性中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感受了人生美好善良、正气浩然的一面!可以说,王进喜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再一次点燃和坚定了我内心的创业激情。时光荏苒,人生苦短!我将在有生之年,象王进喜那样珍惜和把握人生机遇,带领全员加倍的开拓进取和不懈的探求,再度拼搏,续铸人生辉煌! 王进喜一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曾经感动和激励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人顽强拼搏,奋斗不息。“王铁人”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中流砥柱!王进喜出身贫寒,几乎没上过学,童年在讨饭中度过。在物资极度匮乏、环境极其艰苦的五十年代,他16岁进入石油钻井队工作后,无比珍惜人生的第一次机遇,带着对党的感恩和热爱之情,样样冲锋陷阵,公而忘私、舍生忘死拼命工作,最终成为了石油战线一名领军人物。他的成功,究其缘由,就是怀有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一股“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胆识和勇气!我们学习和缅怀王进喜事迹,就是汲取他这种精神、胆识和勇气!铁人纪念馆展厅中真实再现了我国五十年代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情景,再现了王进喜与他的工友门,凭着一颗爱党爱国的赤胆忠心和满腔热情,靠着一双艰苦创业的大手,楞是在大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为国家挖出了一口口优质油井,彻底甩掉了中国“无油、缺油”的落后帽子,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展馆场面壮观、逼真,观后无不令人触景生情、肃然起敬,令人感慨万千!仰仗前辈们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营造了我们今天许多优越的生活环境和施工条件。每一个有良知、有正义和责任感的人都没有理由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三天来,我反复的扪心自问:观了“铁人王进喜”,未来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才能无怨、无悔、无愧于此生,无愧于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形象!

涉足制梁行业二十年来,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本人一贯处事低调,从不张扬,只知默默耕耘,极少索取!我总觉得共产党员就应如此高风亮节,坦荡做人。回顾哈齐客专安达两个梁场上场200多个艰苦的日日夜夜,场区一草一木的变迁我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尽管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冬天顶风冒雪在38-39度低温的条件下建场房安家、立拌合站、夏季又坚持在38-39度的高温抢制梁、目前梁场建设初具规模,但是,与铁人王进喜当时艰苦卓绝的年代对比,我们还是感到自愧不如,因为在精神上我们还稍逊一筹!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努力学习和追赶才行。话虽如此,在东北大庆的湿地里建设客专梁场,既是前无古人的一项尝试,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道新课题、大难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从未气馁过!我们将鼓足勇气去迎接后续一个个挑战和考验。去年11月我带队打先遣,月底刚安好临时的帐篷“家”,不久即进入12月至3月份连续零下39度左右(三十年一遇)的超常低温,

5、6级大风夹着冰雪时常铺天盖地,哈出的气刚到口边立马结冰,眼毛上都是白白的霜、当地老乡都在冬闲,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只有“中国铁建十六局的弟兄们在战天斗地”当地老乡都问这是那里来的队伍?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我们在安营扎寨同时,又要完成拌合(楼)站砼基础、地材料仓等临建设施,每天10多个小时的连续苦干丝毫不敢懈怠。为了赶工期,为了做好春暖后的大干准备,我和先期上场的员工,每天吃住在工地。夜里加班加点,常常是饿了就啃一啃方便面,渴了抓过一瓶矿泉水来它几口。但大家自始至终没有一句怨言,没有叫苦!作为领头人,我常常事必亲躬,处处身先士卒,与大家同甘共苦,苦中找乐!回想起来,真可谓一段刻骨铭心、终生难忘2009年冬季的人生岁月,是一段无怨无悔的创业历程。参军工作30多年从来没有在如此恶劣环境中生活工作过,酸甜苦辣不亲身感受不深啊„„!

铁人精神再次给了我人生开拓进取的动力。我深知没有付出哪来回报,没有压力何来动力!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压力的人才会得到成功的快乐。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工作,象王铁人那样甩开膀子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我要以自身的模范言行带领我的制梁团队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竭尽全力为企业生存发展多作奉献。平日里,百忙中的闲暇时我常追忆一些历史往事,浮想联翩的同时转而又陷入默默的沉思!五十年代的王进喜尚且有那样过人的胆识勇气,文明进化至今日何况我们现代人呢?!尽管我也过了天命之年,但身上有那分职责,有那分担子,尤其看了王铁人事迹后,就越感到壮志未酬,激情依旧!每次外出,梁场千头万绪的工作无不时刻让我牵肠挂肚。参观铁人纪念馆三天来我常转辗反侧,心情跌宕起伏,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上级领导一句句信任和重托的话语仿佛时刻在耳边回响,不断地激励和鞭策着我!郑西、京沪虽然制梁完成了,尚未移交完,但哈齐只是刚刚起步,目前困难只是克服了一点点,更重要的考验还在后头“取证、制梁”,荣誉对我来说将永远是新的起点!逆水行舟用力撑,开弓没有回头箭!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困难的时刻,越是需要领头和决策者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需要管理层面与一线员工的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未来的人生征途中,我决心更加严于律己,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铁人”的精神鞭策自己,努力践行入党时的誓言。我一直琢磨,在下着决心:只要当一天经理就要干好一天、当一天场长就要干好24小时,无论走到哪里,心中将随时系着企业,系着梁场与我同甘共苦多年的团队弟兄们。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有幸能参加郑西-京沪-哈齐》机遇和考验永远是相伴相随的!我将珍惜人生机遇,以铁人王进喜为楷模,以更加务实严谨的作风,召唤团队每一位下属,以真切的关爱之情凝聚人心,竭尽全力把哈齐梁场建设好,力争早日制出成批的优质产品,锻炼和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制梁人才。在哈齐建设期间,我将践行铁人精神,带领制梁分公司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下同心同德,力争在二至三年内锤炼几支经得起任何艰苦考验的制梁队伍,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多做贡献,为公司的未来增光添彩。力争不辱使命,不枉此生!

铁人精神永放光芒,铁人精神永驻我心!

上一篇:员工与领导相处之道下一篇:有关学校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