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中药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苦杏仁的文献及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摘要:目的:苦杏仁是临床常用中药,应用历史由来已久,其被历代医家灵活配伍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然而,一方面现代《中药学》《中国药典》中苦杏仁的功效仅提到了润肠通便、降气平喘,历代本草和方书文献中记载的部分苦杏仁功效已被现代医家所忽略;另一方面苦杏仁作为一味有毒中药,其药效发挥受哪些因素影响,治疗不同疾病时用量有何差异,历代医家在其使用过程中如何配伍,含苦杏仁的方剂主要治疗哪些疾病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从苦杏仁古代文献入手结合现代数据分析手段,在全面梳理本草文献中关于苦杏仁内容的基础上,对历代方书古籍中含有苦杏仁的方剂进行分析,从而挖掘苦杏仁的组方配伍规律,并与《中药学》《中华本草》《中国药典》相对比,以期发现苦杏仁古存今失的功效,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苦杏仁的古代文献研究。以记录中国历代本草的书籍—《中国本草要籍考》为线索,对汉代至清代的历代本草书籍进行整理,全面系统的梳理苦杏仁相关内容,从名称、产地、炮制、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主治及毒性的历代演变对苦杏仁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苦杏仁的组方配伍规律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1995版)中所有包含苦杏仁的复方方剂,将符合条件的苦杏仁的复方方剂的方名、方源、朝代、剂量、剂型、服药方式、方药组成、煎服方法、使用宜忌、主治病证等相关数据录入到EXCEL表中,建立苦杏仁方剂数据库。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对数据库中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对苦杏仁方剂的主治病症进行规范化处理。基于纳排规则和规范化原则,利用EXCEL表构建苦杏仁方剂信息数据库。对苦杏仁方剂进行数理统计,对各个朝代的药物组成、用量、剂型、主治病症等内容进行频数统计,并深入研究苦杏仁的毒性与用量之间的关系,毒性与病证之间的关系。将前60味核心药物“T-F表格”导入IBM SPSS Modeler 18.0,参数设置为支持度≥20%,置性度≥60%,运用软件中的Apriori模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含苦杏仁方剂的高频主治病症及常用药物配伍。并将内服方中汤剂、散剂、煮散剂中苦杏仁的用量按照中国历代度量衡统计表进行剂量换算,按照换算结果,将苦杏仁方的剂量分为5个等级:0.1-1g;1.0-5.0g;5.0-10.0g;10g-37.3g;37.3-100g,统计不同剂量区间苦杏仁方剂的数量,并将结果与《中国药典》中规定的安全剂量(5-10g)相对比,同时将苦杏仁方汤剂、散剂、煮散剂按照药味的不同分为大方、中方、小方,探讨苦杏仁大中小方常见病的用量区间,通过关联分析挖掘苦杏仁的药-病-量关系,再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分析常见的配伍,总结常见病的配伍规律。结果:第一部分:苦杏仁文献研究。本研究共查阅136部本草和方书文献,对苦杏仁的名称、产地、炮制、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主治进行系统深入梳理。1.苦杏仁的名称:存在杏核、杏仁、杏核仁混用的情况,经考证得知,核和仁是两个部位,苦杏仁的药用部位为仁,苦杏仁之名首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后一直被作为正品收入《中国药典》和《中药学》教科书中。2.苦杏仁的产地:以北方为佳,大多分布在河北、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3.苦杏仁的炮制:首见于《雷公炮制论》,历代炮制方法包括了净制、切制、火制、蒸制、煮制、药汁制、童便制、米泔水制、酒制、醋制、盐制等,现代《中国药典》里只记载了燀苦杏仁和炒苦杏仁这两种方法4.苦杏仁的毒性:从古至今所有文献都记载其有毒,《食物本草》《药鉴》和《本草图经》记载了苦杏仁的中毒表现与现代药理学中苦杏仁的中毒表现相符合,《本草正》《神农本草经疏》《本草洞诠》中明确记载了苦杏仁的使用禁忌,《重修经史证急类本草》《医学入门》《增补万病回春》《药品化义》《得配本草》等文献记载了苦杏仁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的方法5.苦杏仁的四气五味、归经:从汉代到清代出现了甘、苦、辛、冷利、热、温、微温等记载,历代本草文献里记载的归经有归大肠、肺、脾、肝、三焦经。6.苦杏仁的功效:古代文献里苦杏仁的功效有除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与现代《中药学》《中国药典》一致外,还有利水消肿、散结润燥、行气止痛、化痰开窍、宽胸理气、产乳、润肤养颜等作用。第二部分:苦杏仁的组方配伍规律研究。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苦杏仁的方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1.苦杏仁方剂数量:涉猎自汉代到近现代302部方书,收方2986首,其中内服方2605首,外用方381首,其中宋金元时期方剂数量最多,明清次之。2.苦杏仁方剂剂型:苦杏仁内服方以汤剂、丸剂、煮散剂、散剂、膏剂为主,其中汤剂最为常见。外用方剂型丰富,以膏剂为主,配合使用搽剂、糕剂、熏剂、滴眼剂等。3.苦杏仁用量:通过对苦杏仁汤剂、散剂、煮散剂的剂量统计和剂量分级,结果发现苦杏仁方用量在10-37.3g区间内方剂数量最多。通过对苦杏仁汤剂、散剂、煮散剂大、中、小方病-量统计,发现苦杏仁在治疗咳嗽、喘证、感冒时用量较轻,中风病时用量较大;散剂用量较轻,煮散用量较大;大方用量较轻,小方用量较大。4.苦杏仁常用药物配伍:对苦杏仁内服方常用药物统计分析发现,苦杏仁最常配伍的药物是麻黄、茯苓、人参、陈皮、半夏、桔梗、黄芩等;常配伍的药物类别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化痰药、理气药等;常配伍的药物性味多见于辛温或苦寒。外用方中常配伍的药物有当归、乳香、没药、黄连、轻粉、白芷、川芎等,常配伍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攻毒杀虫止痒药、活血止痛药、拔毒生肌药、清热燥湿药等。5.苦杏仁主治疾病:苦杏仁内服方最常主治的疾病有咳嗽、感冒、中风、水肿、肺痈、喉痹、虚劳、便秘等,外用方最常主治的疾病有痈疽、疮疡肿毒、恶疮、发背、各种廯病、黛黑斑、暴赤眼等。6.苦杏仁常见病的配伍规律:对高频主治病中频率最高的咳嗽、喘证、水肿、中风、感冒进行具体分析,以药测证;选取苦杏仁常用配伍组合10个进行具体分析,如苦杏仁-麻黄;苦杏仁-桔梗;苦杏仁-人参;苦杏仁-贝母;苦杏仁-茯苓;苦杏仁大黄;苦杏仁-厚朴;苦杏仁-人参;苦杏仁-槟榔;苦杏仁-陈皮。结论:1.苦杏仁的毒性从古至今都客观存在,但通过合理的炮制、合适的剂型、适宜的用量、合理的配伍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2.苦杏仁古代文献中的功效有降气化痰、止咳平喘、宽胸理气、利水消肿、润肠通便。外用能杀毒疗疮止痒,润肤美颜,对头面部疮有良好的治疗效效果。对于古存今失的功效应该加以进一步研究。3.苦杏仁的用量根据病症和剂型的不同有所差异,煮散和汤剂中剂量偏大,散剂偏小,中风病中用量偏大,咳嗽感冒中用量偏小,但大多数均超过了《中国药典》中推荐使用的剂量(5-10g),建议临床可酌情增大苦杏仁的剂量范围。4.苦杏仁的用药规律多体现在与不同类别的药物配伍上,通过合理的配伍能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配伍解表药能增强其散寒的作用,配伍补虚药能增强其调畅气机的作用,配伍清热化痰或止咳平喘药能增强其止咳平喘的作用,配伍利水渗湿药能增强其消肿的作用,配伍攻下润下药,以增强其润肠通便的作用,配伍理气药能增强宽胸散结的功效,配伍攻毒杀虫止痒药能增强其解毒敛疮的作用。临床上根据病人体质的不同,病证的轻重,把握苦杏仁的用药准则(品种优良,炮制得当、合理配伍,剂量适宜、煎服得法)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苦杏仁;药性;毒效;配伍;用药规律

学科专业:中医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苦杏仁的古代本草文献研究

1 苦杏仁的名称研究

2 苦杏仁的产地研究

2.1 山西太行山

2.2 山东济南

2.3 河南河北

2.4 西北东北

3 苦杏仁的修治与炮制研究

3.1 净制

3.2 切制

3.3 火制

3.4 药汁制苦杏仁

3.5 童便制苦杏仁

3.6 苦杏仁制霜

3.7 苦杏仁取汁

3.8 其他炮制方法

3.9 古代炮制苦杏仁的目的

3.10 小结

4 苦杏仁之毒性

4.1 毒性源流

4.2 中毒表现

4.3 使用禁忌

4.4 炮制减毒

4.5 配伍减毒

5 苦杏仁之性效

5.1 性味

5.2 归经

5.3 升降浮沉

5.4 功效主治

第二部分 苦杏仁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2.1 数据标准化处理

2.2 苦杏仁方剂信息数据库构建

3 研究方法

3.1 中医文献学方法

3.2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苦杏仁历代方基本情况分析

4.2 苦杏仁量效关系研究

4.3 苦杏仁方剂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第三部分 讨论

1 苦杏仁古今功效的对比分析

1.1 止咳平喘

1.2 止痛

1.3 袪湿行水

1.4 化痰开窍

1.5 润肠通便

1.6 利水消肿

1.7 宽胸理气

1.8 产乳

1.9 润肤养颜

1.10 杀虫止痒

2.思考

3 本研究的特点和创新点

3.1 通过中医文献学结合数据挖掘的方法,系统全面的整理了苦杏仁的古代文献

3.2 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苦杏仁的用量?剂型?病症之间的配伍规律

3.3 将苦杏仁的功效进行了古今对比

4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4.1 首次对苦杏仁的药性和毒性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4.2 构建了苦杏仁方剂数据库

4.3 总结了苦杏仁的主治病证范围与配伍用药规律

5.问题与展望

5.1 关于剂量问题

5.2 关于苦杏仁的炮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苦杏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上一篇:英语教师课堂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