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动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学习主动范文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浅析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连江职业中专学校

刘勇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人追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兴趣引起活动,会使个性积极化,符合兴趣的工作容易实现而且大有效果。”反之,“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则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某些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他如果去翻阅报纸,会非常轻松的记住其中有关的体育内容,并能跟其他同学津津乐道。但如果强迫他去记一篇他不感兴趣的文章时,他就觉得苦不堪言且不胜其烦,怎么也记不住,效果极差。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能使之得到持续、延伸,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究知识,他(她)们在强烈的内驱力推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求知一满足”的平衡感使他(她)们感到无穷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一旦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到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与学生多方接触,跟他(她)们谈天,了解他(她)们对数学的一些看法,从中挖掘出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并与其他教师交流、探讨,总结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于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我们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较偏僻的农村海岛学校,那里的教学条件较差,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基本上以题海战术为主,而解题过程中又不讲究解题方法,造成计算量过大,学生们

1 觉得解一道数学题目花的时间特别多,而答案未必正确,越算越怕,付出了许多而收获甚少,觉得特没劲,造成对数学的恐惧,进而厌烦。渐渐地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淡,直至丧失。

2、由于数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老师上课如果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听课就会觉得发困,认为数学老师是个催眠大师,造成抵触情绪,拒绝听课,使得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结果兴趣越来越差,索性放弃不听。

3、由于部分学生数学思维反应较慢,部分教师就加以批评,讽刺,增加了师生间的隔阂,造成学生心理的负担,感到自卑,这也直接造成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

4、其他原因:诸如家庭原因、学生自身的个人喜好„„等。

针对以上原因,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分别利用学生的好强,好表现等心理,刺激学生的自豪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等各个方面不断地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加强思想性教育:通过介绍名人事迹及名人的成才故事;介绍数学中蕴含的美;介绍我国数学家在世界历史上的贡献,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自豪感。

〔例1〕:回顾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当欧洲大部分还处在蒙昧时期,记载着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的《周髀算经》已在中国问世。在欧洲还处在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的黑暗时代,祖氏父子对圆周率的计算误差已不超过一千万分之一。更有数学家刘徽超前牛顿•莱布尼兹约1400年左右提出了数列极限的思想,还有沈括的“造微术”比西方早了600多年„„通过数学史的介绍,能够使学生学习先辈的智慧和研究方法,了解中国数学已有的杰出成就和特点,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2〕:在介绍黄金分割点时,我先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联欢会的报幕员,当你在报节目时,你的最佳位置应该站在舞台的哪一个位置?”让学生回忆看过的联欢会,再指出舞台的0.618处就是最佳位置。又跟学生介绍了美神维纳斯之所以美就在于她的上身与下身之比正好是0.618。然后布置学生课后去参阅有关资料,找出人体的四个黄金分割点(人的整个身体的黄金分割点在肚脐眼;上肢的黄金分割点在于肘关节;肚脐眼以上的黄金分割点在咽喉;

2 肚脐眼以下的黄金分割点在膝盖),这样与生活紧密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她)们自己动手找答案,他(她)们就会觉得其乐融融,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以用数学中蕴含着的美来刺激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他(她)们想象中地那样高高在上,这样子激发出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

二、针对学生特点:我在授课中,当牵涉到数学运算时,我就尽可能用一些简捷的语言传授给他(她)们一些计算技巧,例如:99×87,999×765„„我就教给学生四个字“减一和九”这样学生很快就可以算出答案:8613,764235„„又如:在算两位数的平方时,我告诉学生口诀是“头平方,尾平方,三数乘起放中间”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得出答案,然后我又让学生上台进行计算速度比赛,满足他(她)们的成就感,再回家表现给家人看,满足他(她)们的表现欲。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对数学计算的恐惧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视新课的导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设计;要化难为易;要化陌生为熟悉„„这样在授课一开始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下面介绍一段我上过的一节课的新课导入. 〔案例〕:在讲授高一数学(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 (1)、首先,提问:1+2+3+4+„„+100=?让学生展开讨论,看看有几种算法,比较优劣。(这道题目小学就见过,学生觉得好玩,一下子就有了兴趣。)

(2)、学生提出的方法集中在:1+2+3+4+„„+100=(1+99)+(2+98)+„„+(49+51)+50+100=5050。

(3)、给予表扬,学生大为高兴。(进一步激发兴趣)

(4)、介绍欧洲数学王子高斯也曾算过,并且是在小学就得出了答案。叫学生猜一猜他的算法,比较一下谁的办法好。(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再一次激发兴趣)

(5)、告诉学生:高斯的算法;1+2+3+4+„„+100=(1+100)+(2+99)+„„+(50+51)=50×101=5050。(表扬部分学生的算法与高斯一样,满足他(她)

3 们的成就感)

(6)、叫学生观察1,2,3,4,„„100,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差数列) (7)、总结高斯的算法,得出:若a1,a2,a3,„„an是等差数列,则Sn

(a1an)n/2,(口诀:头尾相加乘n除2) (8)、接下去进行证明,练习„„

课后,我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上这节课时间过得飞快,很多问题都是自己推导出来的,很有成就感。这样上课内容非常好记,一点都不枯燥。后来从学生上交的作业来看,确实效果不错。

四、讲授内容应尽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案例〕:在教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授课开始我就叫学生讨论一下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的办法。学生们设计了各种方案,我对他(她)们的方案一一给予点评,指出其中的可行之处与不足地方。如:有一个学生设想到:要爬上旗杆的顶端,放一根绳子下来,然后只要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即可。我肯定了他的想法,但我又指出,由于旗杆的顶端太细,恐怕经不起一个人的重量。顿时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接着我给学生介绍了古人利用日影测量竹竿长度的方法,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结果就导出了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来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方法,接下去的教学进程非常顺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减少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兴趣:根据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规律,针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够强的特点,从“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精妙在与设疑”,疑在出人意料之处,使学生更有亲切之感。如圆的定义颇枯燥无味,但车轮的滚动则顿使学生妙趣横生,心领神会。轨迹教学,学生谈“轨”色变,但用“试、猜、作、验”四字诀,四字顿使学生喜笑颜开,函数定义亦颇晦难懂,但投石击水,波纹荡漾所成圆圈C=2πr顿使学生一目了然,兴味无穷。大千世界,数学例子俯拾皆是,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与生活实例的充分结合,就会使数学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大大激发

4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重视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无不联系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成功的心理沟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成功的心理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教育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如果学生不喜欢、不热爱任课老师,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他(她)们就不可能有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率的思维活动。特别是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她)们有过学习的失意,但也有着更美好的向往与憧憬,教师对他(她)们的关心与爱护,对他(她)们策划自己前程的关注,都能触动他(她)们的心弦,即要加强情感投资这样就可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她)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喜悦,要引导学生分析解题的思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于走投无路之中,忽见柳暗花明,体察到数学的魅力;要联系实际,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以显示数学的威力,要通过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分析错误根源,揭示数学的严密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迷恋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欢愉中再产生新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那么,教学必将获得成功,也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发挥主人翁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二篇:主动学习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

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 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

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2.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

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

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

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

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

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用脑去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

力的培养和训练。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l.教师与学生平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

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

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任柱平

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沐春风”的境地。这种“活”的境界在许多 课堂教学中确实时时可见。我认为: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达到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一、广闻博采,不断引进时代“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当然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时代的“活水”。

适当抽换教材。抽掉一些已经失去生命力的课文,换上一些时代色彩强、文质兼美的文章。

增设“文化快餐”。每堂课拿出五分钟,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三分钟自由谈”等栏目,合成一份内容丰富的“文化快餐”。

补充同题材名作,扩大学生阅读面。语文教学,不乏同一体裁、同一时代、同一作者、同一风格的课文教学,只有经常拓展延伸,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体现语文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艺术。如这几年余秋雨散文一直是文化热点。《文化苦旅》中有一篇《三峡》,文笔优美流畅,引用传说生动感人,特别是写小时候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一段,饶有情趣。在《长江三峡》一文的教学中以此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二.体现“双主”地位,引导学生“发现”。

教育是人施之于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作用的过程,其核心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学两个方面看:教师教,学生学,教与学是相辅相成,没有任何一方的参与就不成为教学。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双主”调和,师生互动,才能达到教学相长。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课堂上应是“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又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才能在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绩。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并不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能的,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来正确理解和发挥其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无论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阅读课文,独立思考,质疑解疑,讨论,限时写作,自评互评等,让学生通过认识和实践,提出并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凡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

学生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出发,围绕学生作必要的教学中设计,抓住教与学中的兴奋点,真正实现对话,不断帮助学生去“发现”,使课堂上有尽可能多的精彩生成,让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是信任、理解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心指出,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密不可分的。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比较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涨,课堂教学便会呈现出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活力的景象。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独立进行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智力潜能,有利于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心理发展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一个学生都投以信任的目光,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每位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自由地呼吸”,吸吮知识的琼浆。

四、课堂教学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趣

电脑与网络让我们的时代五彩缤纷,生活情趣盎然。而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课文内容,制作或借助他人的课件来进行语文教学,既简化了课堂程序,又能使所授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从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在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那壮丽的北国雪景,广袤雄伟的山川河流,立即将学生引入诗的情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一些关键问题的展示与寻思,更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理解诗情诗兴。

总之,采用多种形式、方法,激活语文课堂,才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起来,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完美地完成知识技能,德育、美育等多方面地教学任务,才会使学生在精神愉悦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第三篇:学习主动 宋婷

主 动 学 习

红庙镇中心小学 宋 婷

一、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本体自信心的一种积极、进取、阳光的面世态度。

主动学习是良好自信心的表现。作为现代小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阳光、青春的主体的学生,别人不督促而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是一种良好的人生品质与美丽而富裕心性与个性地张扬。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主动学习是良好个人品质的体现。主动学习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国家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视个人进步与祖国繁荣富强、民族兴盛为己任之大志之人,因此也一定是一个能够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的人。

主动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责任和使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一切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要“与时俱进”,这是祖国和历史的必然。

主动学习也是我们小学生当下要做的要务,且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也不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更何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这是一种勤于动手的习惯,要狠抓“勤”字。要求学生备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对于那些虽认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债台高筑,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治学态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运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课前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形式和习惯,通过主动预习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主动预习的意义就越重要。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四、主动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教”与“学”是个“同步与和谐”的统一“进行曲和交响曲”。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五、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个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试想一想,一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敢于向面前的困难挑战,敢于寻找“突出重围”的出路,敢于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杀出重围,是一种何等的气概和豪情。

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

上课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且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尊重与欣赏老师的好习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教师,适应教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教师。

六、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质疑,是一种积极地人生历练。“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学习中要积极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七、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一个短笔头。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好,上课记好笔记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维进程与教师的思维进程必须一致,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维不能“溜小车”。

因此,我们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一些教师反复提示、提醒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适当做一些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记笔记还要养成事后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八、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让学生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卷面整洁、及时订正。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如书、本、笔、尺等,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自查,发现问题再看书,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篇:主动教育模式学习心得

刘淑玲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便是:中国的学生学的太累了!上课双手背后,让闭嘴便不能在讲话,说错了就要换训斥,回家少有玩的时间,想学的轻松,那么考试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各种课外辅导班塞满了每一个周末。作为老师,作为一个妈妈,真的为孩子们心疼,心疼这本应快乐无忧充满自由与想象的童年,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心疼孩子们天生的创造力就此被抹杀了。

何时能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何时能还给孩子原本属于他们的东西?何时能停止捆绑与禁锢?

我曾无数次想过,有无数次以无奈告终—我的力量太微弱了,弱到连产生这样的想法都让人觉得可笑?

这学期,于校长在经过一番思量后,决定在我校推广“主动教育”模式,在第一天培训中,我有眼前一亮、被震撼的感觉,全新的教育模式、教学理念滋润了每一位班主任的心田。这不正是我在心底一直想改变的东西吗?在聆听了几次理论与课型后,我已对这种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前提,提出“我的课堂我做主”,实施“三三五式”主动教育模式,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预习的好习惯,主动去探求知识,完成课前问题生成单,小组分工明确,学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特别好。尤其听了几节视频课后,更坚定了我对新课型的认可与决心,实施后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相信有信念、有梦想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桂林山水》是人教实验版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环环相扣,层层有物,内容简单,理解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地位,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才能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这一点。我的一段教学设计也就从这出发。导入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加以引导,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其次,设问——“你喜欢做学习的主人吗”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堂教学实际看,效果颇为良好。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不懂的问题又是什么。考虑到学生从未接受这样的训练,设计时事先又做了相应准备——预备了师生应共同完成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万事开头难。新事物一出来就要想被人们接受,并得到推广,肯定有一定难度。它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才能达到。课堂上,尽管学生仅能回答部分,可我仍感欣慰,首次尝试毕竟有学生懂,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希望的,主体教学思想是能够逐步贯彻的,主体教学是能够实现的。

但本节课已不可能按原计划继续进行。之后,我改变了原订方案,因为“教学设计”不等于“教学实际”。于是,利用预备的本节课应共同完成的学习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其后,仍注意落实主体教学思想。

上一篇:油库火灾范文下一篇:协议收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