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培养,其质量能反映学生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術手段的熟练程度。

第一篇:会计专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专套本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分析护理专套本学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专套本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和提高答辩通过率提供参考。以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专套本学生所撰写的286篇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统计初审后可送审论文的通过率,并进一步对论文的选题、立意、研究内容、研究设计、规范化语言、参考文献引用、格式等资料中常见问题进行描述。286篇初审论文中仅11.54%可以直接参加答辩,需进行修改的占68.53%,重写的占19.93%。尽管2016级学生的论文总体质量较2015级有所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护理专套本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需要通过一定的对策进行指导提高。

关键词:护理;专套本;毕业论文;常见问题;对策

对于护理自考专套本的学生而言,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既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最后重要环节,又是检验理论和实践结合运用的综合考核。在答辩前,毕业论文需先交自考办进行初审,护生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老师进行二审,二审规范后参加答辩。笔者在3年来审阅论文初稿的过程中发现,论文的质量虽逐年提高,但仍然问题重重。笔者对初审论文进行归纳和分析,举例指出常见易出问题和错误,旨在为护生、护理教育者和广大护理自考生提供参考,以提高护理论文写作质量。

一、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封面问题

按照《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毕业考核大纲》的要求,封面中的字体均有标准要求,如文章题目用1号楷体,封面信息栏用3号宋体等。有很多护生不仔细研读大纲,封面字体随意设置,信息填写不规范或遗漏,指导老师信息乱填等,这些均与平时疏于观察有关。

(二)论文类型和选题问题

1.论文种类不当。湖北省护理自学考试答辩论文要求三种文体,即研究型、综述型和经验介绍型论文。初审中文体不符合要求的论文占3.15%,例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全文进行一般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转运护理的讨论;又如“浅谈糖尿病的护理临床分型”,对糖尿病的分型进行阐述;再如“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效果”,观察该药物的临床分型。

2.选题。①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一篇高水平高质量论文的完成离不开科学的选题,文章题目是论文内容的经典之处和高度概括,因此文章既要讲究特色,又要注重选题的新颖[1]。护生初下临床,在进行学习操作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善于发现问题,探索怎么用简单、有效、经济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那么这样的选题就是具有创新性的好选题。②严重跑题、偏题。部分护生的论文题目与论文的主要内容不符,出现严重的跑题、偏题。譬如“浅谈11例胃癌患者的护理体会”一文,从临床资料、疾病相关因素、护理诊断、辅助检查、发病机制、治疗原则、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方面进行阐述,正文共计3059字,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部分仅759字,占不到一半篇幅。③抄袭或代写。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自认为抄袭甚至请人代写可以蒙混过关。殊不知在初审过程中,抄袭剽窃的文字在网络上进行比对很快就能现出原形。

(三)文题中存在的问题

1.题目字数太多太长,不够精练。一般要求不超过20个字,尽量不使用副标题。

2.题目过大、过于笼统,切入点表述不清楚,主题不够具体明确。例如“肺炎的护理”,具体针对哪一类人群的肺炎,新生儿、小儿还是老年患者;哪一程度的肺炎,急性还是重症。

3.题目表述不准确,缺少主语,经不起推敲。例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与护理”“肾移植术后的临床护理”“大面积烧伤的护理”,等等,有35.31%的文题类似这样,缺少主语“患者”,表述不夠准确。

(四)摘要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基本能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四个基本内容进行书写。常见问题是语言不够精练、明确,概括性差,有些将结果和结论混为一谈。

(五)关键词表述不规范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词或词组[2],一般选择3~5个关键词,可从标题或正文中选取。护生中的常见问题是关键词不足、不够准确或是将关键词写成一句话,例如“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便秘的护理措施”等。

(六)正文中存在的问题

1.专有名词术语方面。未规范使用护理医学名词,沿用旧名或是错误名词,如刨宫产(剖宫产,括号内为正确规范名词)、肌肉注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等渗盐水)等等。在一篇论文中,主要名词使用不统一,如患者和病人混用;中英文缩略语大小写混用,如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文章中表述为“轻度OHSS、中度OHSS”等。英文药名使用商品名,未使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如杜密克是商品名,规范使用应为乳果糖口服溶液。

2.数字方面。年代、月份、日期、时刻、计数、计量等均未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3],如“静卧休息十二到二十四小时,术侧肢体制动6~8小时”“三小时后每15min检测一次”等等。

3.计量单位方面。未正确规范使用统一的计量单位。时间符号h(小时)sec(秒)min(分)d(天)误写为大写字母,星期和月份无国际符号,不应该写成w(周)m(月)。中英文混用,呼吸频率表述为次/min(应为次/分),心率表述为80次分;使用国家标准中已经废弃的非法定计量单位,如能量单位使用cal,热量表示用cal(d.kg),国家标准为J和千卡/公斤/天。

4.语言表达方面。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未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导致语句过长;字词使用不规范,错别字、词语误用、网络词语、错误搭配等;语法规则错误运用,出现词法病句和句法语病等。

(七)参考文献中存在的问题

1.引用的文献过于陈旧,年份久远,有的引用文献过多。论文写作要求选用最新文献,一般是近5~10年的文献,数目不少于10个,而且必须作者亲自阅读过。

2.书写格式或标注不规范,文后标注不完整或正文中未标出或标注顺序与正文顺序不相符,等等。

3.参考文献标注不准确。在文章的最后标注使用过的主要文献既是对参考文献作者的知识尊重,又是对论文的佐证[4]。

二、对策

(一)规范论文格式及写作要求

通过学院网站和各个年级的自考QQ群、微信群发布电子版《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学专业毕业考核大纲》,同时为有需要的护生免费提供纸质版毕业考核大纲。

(二)完善自考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

增设论文写作和文献检索课程,改进护理学研究传统授课和考核方式。将护理学研究的理论授课和论文撰写相结合,提高护理研究实践能力。增设文献检索选修,进行文献综述写作的模仿和尝试,可以大大提高护生论文撰写的质量。

(三)加强论文指导工作,组建自考生论文导师指导群

组建专业指导老师队伍,鼓励指导老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指导形式参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充分提升护生的实践技能,真正落实不流于形式的答辩。

(四)积极与实习医院共同建立和营造实践科研的学习氛围

实习中组织护生积极参与科室、护理部的开题报告、PPT讲授、科研选题、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工作,并将其纳入实习手册的考核内容。实习带教老师建立实习队QQ群、微信群,除了发布一些事务性的通知外,还应主动引导护生们发现护理工作中的疑难点,启发其思考,从而找到護理研究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张岚,张丽,戴世英,滑霏.护理管理类论文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82-84+81.

[2]朱宁宁.护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全科护理,2009,7(31):2902-2904.

[3]巩淑惠.护理论文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 (6):559-560.

[4]宋海霞.护理论文常见问题及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8,3(9):198.

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Graduation Thesis Writing of Nursing Students

from Junior Colleges to Regular Universities

WU Qiong

(Medicin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0,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from junior colleges to regular universities; graduation thesis; comm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9-07-31

作者简介:吴琼(198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流行病学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医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习办主任科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作者:吴琼

第二篇:基于CDIO的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讨

摘要: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培养,其质量能反映学生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術手段的熟练程度。CDIO 工程教学模式融入到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探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在研究生毕业论文从选题、方案制定、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及答辩的全过程培养中的具体应用,以激发学生解决食品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欲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科研综合素质的能力。研究对全方位、创新型食品工程高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CDIO;食品工程;研究生;学位论文

Key words:CDIO;food engineering;postgraduate;dissertation

食品工程硕士是为食品企业、管理部门培养从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测与分析、食品分离与重组、食品化学及应用、果蔬加工、粮油加工、畜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食品机械与包装、功能性食品等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所具备的应用型、复合型及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与卫生、营养与健康、花式与品种,更加意识到新技术、新工艺是解决人口增长,食物资源短缺,充分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生产优质、多品种、价廉食品的关键。这些给食品科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培养的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改进新工艺,提高企业研发技术的能力和生产水平。目前,我国食品工程硕士在运用现有科研方法的能力和成果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进步较快,但在创新能力、独立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解决食品工程领域问题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位论文是食品工程专硕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食品工程专硕的一些毕业论文存在选题脱离生产实际、研究内容缺乏创新和价值性不高及作者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1]。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工程专硕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培养效果和质量,开展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CDIO 教育模式

CDIO 教育模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历经多年研究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程教育模式[2],CDIO 是英语单词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缩写,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 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用产生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和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开展拓展性学习、案例学习和项目学习[3],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使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项目的开发和讨论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学术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4],最终将学生培养成既熟练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国际化工程师。CDIO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与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工程专硕的要求十分契合。自2000年起,CDIO模式在全世界以MIT为首的几十所大学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汕头大学[5]、北京科技大学等39高校已被批准成为CDIO试点高校。CDIO 工程教育理念在计算机专业、环境设计、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应用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指导中引入CDIO 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CDIO 教学模式改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方位培养, 是锻炼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2.1 构思阶段

专硕学制一般为2年,第1学期主要是校内课程学习,利用课余时间,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讲解毕业论文的意义、基本要求、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及论文写作等,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个初步了解;学生在校内导师带领下到相关企业调研,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科学问题、有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对这些问题分析归纳后形成论文选题,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创新性,它能激发研究生学习和钻研技术的强烈欲望。回校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选题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提出论点、综合论证、组会讨论后、于期末写出一篇综述论文。该阶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集思广益的能力,调动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设计阶段

学生第2学期在生产基地实践期间,在掌握工程技术实践技能的同时,学生带着论文选题去实习,目标明确,在校外实践基地导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不同层面多角度系统地思考问题,找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对课题的认识逐步清晰,不断调整论文的研究目标、方案、解决方法、技术路线、技术难点及所需的数据处理方法。实习结束后,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初稿,并在组会上讨论,分析方案的可行性,最终形成成熟的开题报告,参加中期筛选。该阶段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缜密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实现阶段

实现是将设计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学生根据开题报告中的试验步骤、方法及技术路线开展科学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期参加组会,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及时解决试验过程中遇到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教师教授的知识和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可以将感性知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4 运作阶段

整理资料、分析试验结果、得出结论、提炼成果,成果经过企业检验后,撰写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指导教师进行综合审查,审核论文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难度及工作量、新技术等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通过后,由学院组织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对论文进行预审。预审及盲审后,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3 讨论

将CDIO 教学模式融入到食工专硕毕业论文指导中, 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及运作实现教师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与交流,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创新技能,提高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1 CDIO 教学模式指导食工专硕毕业论文能提高论文的质量

CDIO 教学模式利用产生于真实环境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论文选题、查阅文献、研究计划制定、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及论文写作的整个环节中,导师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熟悉问题及背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解决食品工程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工程思想,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表达,实现在真实的项目中让学生体验学习,并将知识与具体的科学研究相联系,使学生熟练掌握所从事食品科技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及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从而提高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

3.2 CDIO 教学模式指导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食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的生产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与企业、产业和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注重技术性、工程性,兼顾学术性。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技术攻关、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新产品等的研制与开发,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及学习欲望,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学生也了解和适应了实际工作,能较快地自信地融入社会。毕业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受到食品企业的欢迎。

3.3 CDIO 教学模式指导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硕士论文的完成,研究生达到了不仅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了终身受益的整合知识,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其特点是确保学生在深入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正与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目标不谋而合。CDIO 模式用于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的指导,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勤思善辩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拓宽了思路,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担负食品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4 结语

将CDIO 教学模式的思想引入食品工程专硕毕业论文的指导,使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条理更加清晰,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导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食品工程及生产操作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开拓創新意识和科研综合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李敏,陈洪捷. 不合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典型特征[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6(10):50-55.

Crawley E F,Malmqvist J,Ostlund S,et al.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 Berlin:Springer,2007:175-180.

杨志奇,高雪铁. 基于CDIO 模式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0(33):207-208.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 CDIO 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15-18.

顾佩华,沈民奋,李丹平.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

作者:赵武奇 高贵田 张清安 黄小丽

第三篇:会计专硕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状况的调查发现:不同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不同,导致其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上存在差异;当前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意愿较为强烈,且不同类型企业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意愿存在规律性;不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需求存在不同,包括参与学生的条件、相关行业协会的职能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等。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加大引导力度、实施差异化政策、强化制度保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需求

一、概述

深化產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调动企业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和核心任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03年批准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而非理论能力。

为提升专业硕士实践能力,2013年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调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鼓励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明确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大意义。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再次提出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推进会计专业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但就实践操作层面的深化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专业硕士校企联合培养适配政策的出台,基于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不断升温。不论是从理论维度还是实践维度来看,企业在积极推进联合培养的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汇总以往学者的成果发现,企业就深度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过程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做分类如下:

一是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实现[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仅局限于“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学校聘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高水平专家为校外导师”等浅显形式,而尚未进入深层次合作阶段,即存在企业参与度不深、合作层次较浅等问题[2]。

二是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如部分高校热衷于“设立奖学金”“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等让企业“掏腰包”,企业投入资源培养的人才能服务企业的比率较低,最终导致企业对付出的财力、人力无法看到回报[3]。即企业对自身能在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过程中所获得的回报不明确[4]。

三是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于学生培养成果的考核一般是以学生自我陈述的“实践报告”来展现,而缺乏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或类似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度[5]来进行评定。无论是出于过程评价的完整性还是结果度量的科学性,“实践报告”均无法满足评价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关于校企联合培养的认知、有效需求有哪些?高校据此应当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如何才能使得校、企、学生等各方实现多赢……一系列现实问题成为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瓶颈。为此,本研究通过全面调查不同类型企业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认知、意愿、需求、满意度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卷调查,期望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发挥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对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建议,并为政府制定相关鼓励引导政策提供支持。

三、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需求分析

为了解掌握企业对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满意度、校企联合培养的认知情况、当前校企联合的实施情况以及合作意愿需求等实际情况,从而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研究设计了“高校会计专業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状况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通过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种方式发放问卷,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国具有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不足200所(不含2018年底新增的院校),且大都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北部、中部、东部及南部地区,因此问卷调查的受众企业主要位于上述地区,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参与问卷填写和访问的人员主要是各企业的总经理、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因此数据来源较为客观。本次累计发放问卷151份,实际回收问卷132份,问卷回收率为87.42%,其中完整有效的问卷为106份,有效问卷率为80.3%。调查结束后,对所有问卷进行编号处理,将全部有效数据运用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

(一)参与调查问卷企业的基本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按性质划分包括国有(30.19%)、集体(3.77%)、外资(8.49%)、合资(13.21%)及私营(44.34%)企业五种类型,基本涵盖了我国企业性质的所有种类。从企业主营业务类型来看,涵盖了批发商、餐饮业、百货商场、金融保险、证券、信用合作社、物流运输、通讯、邮局、医疗院所、旅游休闲等各类对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需求较大的各类企业。

(二)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认知

关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不同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具体形式,26.42%的受调查企业认为校企联合培养应是以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导的、脱离校内理论学习的知识再补充,即通过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来实现的;同样地,也有26.42%的受访企业认为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高校内完成,一方面较高校来说,企业难以提供额外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对在校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进驻高校的企业能避免学生接触敏感、重要的信息,且定期开展的企业财务人员、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三方交流会也更便于各方对学生的管理;33.96%的企业认为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或企业在高校投资实训基地两种形式都有助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二者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有13.2%的公司认为校企联合培养无需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而仅需企业与高校联合以类似于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训。

当前,被访公司中的部分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过校企联合培养。其中采用最多的培养形式是“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71.28%),其次实施较多的形式有“与高校共建培养基地”(55.32%)和“为高校生作专题讲座”(55.32%);实施“与高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40.43%)和“参与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39.36%)形式的企业所占百分比较为接近;此外,少部分企业还通过“为高校提供教育经费”和“与在校师生联合解决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等方式来实现。

按校企参与程度基本可将上述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就属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初级形式:这一时期基本只是企业与学生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而较少甚至无需高校教师参与其中。且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出于会计职业特殊性的考量,部分单位并不会让一个短期实践人员接触其财务信息,所谓的联合培养可能只是一些“跑腿打杂”等活动,因此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与高校共建培养基地”和“为高校生作专题讲座”则属于校企联合培养的中级形式,其须高校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加入来实现,通过“实践老师进校园”和“论坛互动”等方式,学生能够在足不出校园的情况下了解到现实工作对其能力的需求;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理论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并调整授课内容;而企业财务人员则可以及时更新自身关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调整营销策略来应对风险。“与高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和“参与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则属于高级的校企联合培养形式,即通过上述两种形式,企业和高校可以从源头上把控人才的质量,根据现实情形和未来的发展情况按需培养人才,在提高学生质量的同时能提升就业率,于高校、于企业、于学生实现“三赢”。

(三)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

1. 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总体意愿强烈。经统计,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开展过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合作项目(以下简称“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硕研究生”,培养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基地、为高校师生作专题讲座、高校与企业联合进行课题申报与研究或解决公司面临的现实难题或开展技术咨询等)的企业有94家(占比88.68%),未参与过的12家(11.32%)。与高校开展过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硕研究生的企业中,愿意继续加大培养力度的企业占到98.94%,未参与过校企联合培养但愿意就此与高校开展合作的企业占比83.33%。且总体来看,愿意接收高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并与高校进行联合培养的企业占到97.17%。由此可见,当前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较为强烈。

2. 不同类型企业的合作意愿差异明显。对不同类型(性质、规模)企业关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意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出于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等方面的差异,企业在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上有一定的差异,并呈现出规律性。具体而言,现实中已开展或未来愿与高校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的意愿强烈度排序依次为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100%)、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97.22%)、私营企业(95.56%)。

上述结论与沈剑光等[6]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还是国外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这一模式开展较早、运用也较为成熟,所以外资和合资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学生的意愿更加深刻和强烈。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日本及韩国的“产学合作”模式和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等,都是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典范。再看国内,最近几年关于校企联合培养无论是从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会等各方都在为推动校企联合培养的发展而献策出力。未曾开展也不愿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全部是小型私营企业,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还不足以支持其与高校开展此类项目;另一方面则是源于部分行业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需求不高,因此无需单独与高校合作培养会计硕士。

(四)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有效需求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不仅仅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参与,同时还要求政府部门、会计行业协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高校来说,72.64%的企业希望校企联合培养的是具有顶岗实习能力的会计专业硕士,即有較强专业知识基础甚至实践技能的在校生;66.98%的企业则希望高校在此过程中要常备能投身校企联合培养的专业师资以便沟通交流。此外,67.92%的企业认为目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硕士无法满足企业日常业务的处理,因此需要加大关于企业实际案例方面知识的教育。而值得注意的是,70.75%的被访企业希望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培养在校生的同时也应定期对合作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84.91%的受访企业希望在参与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能获得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以便弥补在此过程中花费在学生、授课教师身上的补助及其他开销;77.36%的受访者期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对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或者其他优惠政策;也有41.51%的受访企业要求政府部门能给予一定的名誉授予等。此外还有少部分企业希望企业能得到厂房、土地、信贷等方面的优惠。

关于会计行业协会是否应该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同意加入的企业占比超过82.08%,他们认为作为专业机构,行业协会能站在更加专业的角度提供培养依据,来协调和管理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起到第三方应有的监督和仲裁作用;且校企联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行业协会的加入能增强此模式的权威性、公正性。但也有17.92%的受访企业认为行业协会不应加入此合作模式,其理由是行业协会的加入会影响校企联合培养的培养思路,加大培养过程中的限制性;且第三方的立场与高校和企业的不同,校企联合培养应给予学校和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五)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后的效果评价

校企联合培养之后,关于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学者们早做过深入探讨。吴绍芬[7]强调校企深度合作必须实现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郭永峰等(2016)认为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需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为目标,制定科学的制度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刘娟(2016)指出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各主体方应当建立客观、全面的基地多元评价体系。

同样地,在问卷调查中,97.17%的受访企业认为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过程中需要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包括对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对上述各方面能力的评价需通过学员自我、同学和高校教师以及企业导师等各方的评价来实现,以保证学员的培养质量。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深化产教融合不仅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我国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状况问卷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关注也在积极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但合作制度的不完善、合作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致使校企合作始终处于较浅层次。所以在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联合培养机制下,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建立协调机制,加大引导力度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国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而如何将“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底气”。调查结果表明,人力资源要素已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而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整体意愿也较为强烈。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能为企业未来的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9年3月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是政府部门推进校企联合培养所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这一文件主要适用于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而对于专业硕士学位人才的培养,目前还没有与之匹配的文件加以引导。同时,尽管企业有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意愿,但出于对教育系统的不熟悉,很多企业未能积极有效地推进校企深度联合培养。因此,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相关部门应依据市场情况主动给予企业更多积极的信号,以共同推进校企深度联合培养模式的实现。

(二)强化制度保障,实施差异化政策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在深化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须基于不同类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不同动机,有效满足各企业的利益诉求。

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目前开展的校企联合培养形式仍以初级形式为主,且不同类型企业出于企业性质、规模及成长性的考量而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部分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倾向于与“双一流”“985”及部分国家重点财经类院校就校企联合培养展开深度合作。双方有充足的社会影响力作支撑,合作意向明显,且彼此间满意度较高,因此合作成效便于保证。而绝大多数普通企业限于自身规模、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展开深入合作,最终无法保证实践效果。

此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希望能以较少的经费投入让实习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以至于毕业后能留在企业工作。而高校则希望企业能投入更多的经费、场所以及人力等资源,以使学生的达到实习实践要求,顺利毕业甚至及时就业。这种培养目标的偏差造成很多校企联合培养流于形式。因此相关部门需要统一校企各方的培养目标,针对各方实行差异化的政策以促进校企联合培养的顺利推进。

(三)促进校企沟通,提升培养质量

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一方,高校本身对校企合作起着主导作用,高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合作意愿。因此,有关部门在推动企业加入校企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加强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监督。作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校企联合培养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得高校和学生与企业实现了实践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以及就业“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及市场需求,为学生毕业之后尽快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在对校企联合培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存在不愿吃苦、沟通能力差、积极性不高、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情况。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高校应当予以回应并就校企联合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同企业协商后作出改进。同时高校也应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其他方的沟通,以提升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进,周建松,陈解放,等.深化产教融合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62-64.

[2]殷志扬,冉云芳,钱鑫.人力资本专用性、學生流失率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紧密程度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04):78-88.

[3]程培堽,顾金峰.校企合作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成本和收益的理论分析[J].高教探索,2012(05):117-123.

[4]李克.企业对产教融合的认知、需求、满意度及政策建议研究——基于吉林省538份企业调查问卷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03):96-100.

[5]阎俊爱,赵安然,张素姣.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4):6-8.

[6]沈剑光,叶盛楠,张建君.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现实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766份样本数据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7):33-39.

[7]吴绍芬.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06):100-104.

作者:逯颖 董俊

上一篇:艺术鉴赏课论文范文下一篇:设备工程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