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专自我鉴定范文

2022-06-10

在校园生活中,自我鉴定是必不可少的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毕业档案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学习怎样做好自我鉴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起专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高起专自我鉴定范文

高起专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过得飞快,仿佛在我们的笔尖上悄悄流逝。转眼间已经到了毕业的季节。我在北京交通大学接受的函授教育(高起专)已经接近尾声。三年来的工作和学习生活让我的人生更加的丰富,给我今后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2013年春,我在单位参加了北京交通大学网络函授教育(高起专)的考试,并顺利成为了2013年春应届学生。让我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学生”再次踏入校门,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三年的理论学习中,我认真地学习进修了《轨道交通基础学》、《建筑力学》、《铁道线路》、《土力学》、《路基工程》、《高等数学》等数十余门课程。从中学习到了许多铁路及施工中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文化水平。在思想政治方面,我们认真地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再一次深刻地接受到了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自我思想政治觉悟。成为了我人生当中的又一次洗礼!

北京交通大学函授教育虽然结束了。但这并不是我学习的终结,而是我学习道路上新的开始。我知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改正并继续努力!学以致用!用最好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高起专毕业报告-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高起专毕业报告

学 号: 姓 名: 学 院: 学习中心: 教学站: 专 业: 完成日期:

105331180005

怀子龙 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培训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奥鹏学习中心的学生不用填写

人力资源管理 二O一二年二月

高起专毕业报告要求

毕业报告写作是专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毕业报告写作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之进一步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素质,同时也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考核。因此,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按要求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弄虚作假。毕业报告被评定为抄袭的,写作无效,成绩一律按不及格记录。

一、毕业报告写作和选题要求

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分析报告或研究报告,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可以是自己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心得体会、收获或对自己专科阶段学习的总结;也可以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后开展工作的指导作用;还可以是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职学生) 相结合的总结。报告要求做到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文字准确流畅,字数要求2500-3000字。为便于学生写好毕业报告,可以参考下列选题:

1、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本人工作的指导作用。比如对你所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薪酬、激励等)某一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和相应的改进意见。

2、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对本人就业或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3、完成学业后的心得体会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所学知识、收获、心得等,自己拟题目。

二、毕业报告编辑要求

1、毕业报告要求最少分三段撰写。要求学生必须按学院统一格式的编辑模板进行排版,毕业报告封面的字体和字号编辑模板已经设好,学习中心、专业和学号要求填写全称,且要求准确无误。

2、毕业报告正文字体要求统一使用宋体,小4号字;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3.17cm,页眉1.5cm,页脚1.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打印在页脚的中间。

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两年四个学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感觉自身受益匪浅。教材第一篇人力资源导论让我更加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深入了解知识经济条件下,作为当代大学生的自己即将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对自己的未来之路也产生更多的思考,注意自身公平就业权利,同时,对我国人力资源的法律规则方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可否认,这些对即将到来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其他部分陈述了关于人力资源获取、保留、发展、协调等,均在不同方面使我了解自身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就业问题,使我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不再觉得一切都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虽学习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还是学到很的知识。学会了如管理,人才的筛选等。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

假如我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公司,那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我自己经过学习后的理解是,首先由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员工激励、绩效管理、员工关系这几大模块组成。

1、人力资源规划

也就是我们笼统说的方案和计划的组合,简单的打个比喻:“就像航行出海的船需要确定一个目的地定位好航标,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的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

2、招聘与配置

既然有了规划,我就要开始人员的招聘任用与配置。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公司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3、培训与开发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

4、员工激励

说起激励,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物质激励之所以在中国目前看来很有效,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我们不能指望只凭高工资就使员工全身心 2

地投入,但我们更不能指望有办法使员工在工资水平很低地情况下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需要。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员工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设计,如果能够在职员中树立此种信念,企业将无往而不利。在这一需要的驱使下,职工追求发展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通过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措施来激发和满足职员这一需要。分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领域,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至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则任由员工去选择,去创造。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其斗志,从而积极地工作,而且会了解如何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企业应尽可能激发引导员工高级需要的实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5、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6、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的处理在于以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公司规章制度为依据,在发生劳动关系之初,明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期限之内,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借助劳动合同来确保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同时对企业尽到应尽的义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劳动合同法规更多地在于规范其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但是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包括对劳动者供职期限的约定,依据适用 3

条款解雇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劳动者,以及合法规避劳动法规政策,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本支出等。总之,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在于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并通过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总结

综合以上几大模块,我个人认为其起着承上启下、互为互存、缺一不可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失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到位,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工作的重点,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保持良性运作,而现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新的东西每天都会大量地涌现出来,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方式层出不穷,“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只有那些灵活地适应了这些变化,且在变化中抓住其中蕴含机会的人和组织,才能在这个时代很好地生存下去。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一切因循守旧的、僵固不化的东西都将被扫荡一清;只有那些从内心深处渴望变化、视变革为机遇的管理者,他们的职业生命才能如同这个时代一样,充满生机!

第三篇:高中起点(高起专、高起本)《语文》 教学复习大纲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二、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复习内容和要求

( 一 ) 阅读与考擦重点

1. 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 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4. 能对课文进行评价。

5. 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6. 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 70 个文言实词、 15 个文言虚词 ( 见附录一 ) 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7.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简况。

8.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10 部(篇)以上。 ( 二 ) 写作要求

1. 作文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

2 理清思路,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3. 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4. 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 语言要规范、简明、连贯、得体。

6. 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

7.45 分钟能写 600 字左右的文章。

(三 ) 课文内容与比例

以高中课文为复习重点,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选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占有适当比例,兼顾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 5 : 4 : 1 。课文总数应不少于 60 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 50 %。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 70 %。

附录一: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 ( 一 ) 实词

爱、安、被、倍、本、病、察、朝、乘、诚、辞、当、道、得、度、方、负、盖、固、归、过、后、患、疾、及、即、假、间、见、就、绝、克、怜、弥、名、内、穷、劝、却、少、识、使、书、数、率、说、素、汤、徒、图、亡、恶、幸、修、要、宜、遗、易、右、再、造、知、质、诸、贼、族、卒、走、左、坐。

( 二 ) 虚词

而、乎、其、然、所、为、焉、也、以、矣、于、与、哉、者、之

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

( 一 ) 古文 18 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

* 逍遥游《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 过秦论 贾谊;屈原列传 司马迁 * 报任安书 司马迁;陈情表 李密

兰亭集序 王羲之;归去来兮辞

陶潜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六国论 苏洵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赤壁赋 苏轼

项脊轩志 归有光

登泰山记 姚鼐

( 二 ) 诗词曲 36 首

氓《诗经》;国殇 屈原

离骚 屈原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白马篇

曹植

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 ) 陶潜 ;山居秋暝 王维

蜀道难 李白;将进酒 李白

登高 杜甫;蜀相 杜甫

兵车行 杜甫 ;旅夜书怀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渔翁 柳宗元;石头城 刘禹锡

* 琵琶行 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 李贺;锦瑟 李商隐

过华清宫 李商隐;菩萨蛮 ( 小山重叠金明灭 ) 温庭筠

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李煜;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 ) 李煜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柳永;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鹊桥仙 ( 纤云弄巧 ) 秦观;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李清照;声声慢 ( 寻寻觅觅 ) 李清照

书愤 陆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扬州慢 ( 准左名都 ) 姜夔

长亭送别 王实甫

* 哀江南 孔尚任

( 注:有 * 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

四、题型与比例

在所考的试题中现代作品、古代作品、外国作品,比例一般可为 5 :

五、教材 : 高中语文课本

4 : 1 。背诵占 10% 。

第四篇:经济法学(高起专)

经济法学(高起专)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受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2.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4.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5.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其违反经济法义务或者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7. 财政:是指国家和其他公共团体为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材活动的总称。

8. 市场规制法:是指调整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过程中发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 商誉:是商品生产经营者在他们的生产、流通等经济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反映社会对生产经营者生产、商品、销售、服务等方便的综合评价。

10.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12. 证券:是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做成的书面凭证。

13. 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

14. 保障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简答题

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所干预、管理和调控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b.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c.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 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

答:规制法定原则。规制公平原则。规制绩效原则。规制适度原则。

3.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个:第

一、社会本位原则。第

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公平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体地位平等。(2)交易机会均等。(3)权利义务对等。第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 经济法的客体

答: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它可以包括物,也可以包括行为。其条件是:a.必须是经济主体能够控制、支配的物;b.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允许进入经济法律关系成为其客体的物或行为;c.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应能够体现一定的物质利益、经济利益或者可以借以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物或行为。

5. 经济性垄断的种类

答:我国经济性垄断的种类:(1)公用企业独占地位的滥用。(2)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独占地位滥用。(3)强制交易行为。(4)勾结串通招标行为

6. 经济法责任中经济制裁的具体形式

答:经济法责任中经济制裁的具体形式:(1)国家决策失误赔偿(2)实际履行(3)惩罚性赔偿(4)资格减免。

7. 商业诽谤的构成要件

答:商业诽谤的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2)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且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牟取自己的市场优势为目的。(3)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实施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为目的。

(4)行为人侵害的客体是特定竞争对手的名誉权、荣誉权。

8. 反垄断法的法律特征

答:反垄断法的法律特征:(1)调整竞争法律规范的总称(2)调整的主体是企业和企业联合组织(3)它是以企业和企业联合组织在市场中竞争为内容。

9. 消费纠纷的解决途径

答:a.与经营者协商;b.请求消协调解;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e.向法院起诉

10. 宏观调控的调控对象

答:(1)制定宏观调控法律法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2)有关国家机关运用宏观调控措施进行日常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3)在监督检查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11. 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答:间接调控原则,适度调控原则,公平至上原则,宏观引导原则。

12. 我国政府采购的方式

答:(1)单一来源; (2)询价; (3)竞争性谈判; (4)邀请招标。

13.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答: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其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4. 税法的原则

答: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

15. 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和主要任务

答: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

16. 中国人民银行的出资以及资产所有的法律规定

答: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17.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答: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守法经营、自主经营。

18. 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方式

答: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核监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国家审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

19. 限制和禁止的证券交易行为

答:禁止内幕交易、禁止操作证券交易市场、禁止虚假陈述、禁止欺诈客户。

20. 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对哪些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答:(一)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 (二)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三)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

(四)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 (五)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21. 构成承担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的条件

答:(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2)不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产品标准的;(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三、论述题

1. 辨析产品责任和产品质量责任

答:(1)责任性质不同,前者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而后者为综合责任;(2) 责任的范围不同,前者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后者除承担侵权民是责任外,还包括合同责任等;(3) 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仅包括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中间商,而后者还包括对产品质量负有义务的其他有关人员;(4)责任产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只能在损害后果发生后才有可能成立,而后者可以存在于产品生产、销售、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2.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答: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主要是:

(1)两者都担负着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任务;(2)两者在调整方法上有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地方;(3)有些概念往往相互共同使用;(4)有些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工业产权关系,往往要两者相互发挥作用才能形成。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理论基础不同。经济法的理论基础是整体本位,而民法的理论基础是个体本位。(2)以性质上来说,经济法具有公法与私法的兼融性。而民法在资本上义国家纯属私法或市民法。(3)以调整对象来说,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组织、管理、协调中的经济关系;民法调整的是不需要国家管理的自由、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4)调整的原则不同。经济法主要坚持国家干预原则;民法主要坚持自由放任原则。(5)调整的手段和方法不同。经济法采用经济、行政、刑罚方法综合运用,并采用奖惩结合的方法;而民法强调的是单纯的损害赔偿和协商的方法。(6)参与的主体不同。经济法律关系中国家是特殊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中,国家一般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3.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答:任何部门法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主客观方面的条件。这些条件,特别是反映一定经济关系的经济基础,对部门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也不例外。

(一)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经济法的产生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来,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产生,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经济社会化是经济法形成的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市场机制事后调节所具有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以及市场存在的调节机制的障碍的特点,会使市场主体要么限制竞争,要么不正当竞争。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国家就主动介入社会经济,消除前进过程中的不足。可以说,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市场经济阶段的产物,并且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经济社会化背景下,强化对主体行为的规范,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保护的价值,成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缘由。

(二)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职能的变化,而国家职能的变化应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是“守夜人”,对经济采取放任态度,对社会经济生活,国家干预很少。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垄断对自由竞争的限制,使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国家要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以求经济能够稳定发展。这种干预按照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亦必须在法定程序下合法进行。于是西方国家就制定了大量的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生活的法律。反垄断、促竞争、反危机及促发展的政治现实促进了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展,使国家具备了干预、协调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成为经济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主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家的垄断行为排斥了自由竞争,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丧失,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市场经济逐渐失去了自律性,产生了重新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本位”的思想。社会本位的思想,强化以社会权为权利的核心。社会本位的思想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以社会为本位,强化保护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权,正是经济法作为社会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4.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答:(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关系。行政法调整行政管理关系。(2)主体不同。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个人、企业的内部组织。而行政法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个人。(3)作用不同。经济法的作用是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法的作用是引导、推进和保障政治体制改革。

5. 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的关系

答:宏观调控法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保障与规范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法律规范体系。在经济法体系中,他与市场规制法并列为经济法的两大制度构成。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两大基本手段,在不同的经济运行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两者各有侧重各有分工。而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也在不同的经济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市场规制法主要存在于作用于微观领域,而宏观调控法主要立足于、作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但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二,宏观调控法以市场规制法为基础。第三,市场规制法以宏观调控法为条件。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或缺的,在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间有重要的联系,但是二者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案例分析

1. 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赔偿责任

安定:

一、起诉的诉讼时效应当从确定伤残的时间进行计算,而不是从受伤之日开始计算;

二、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应当由生产者和销售者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三、商场应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交通费、诉讼费。

四、如果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商场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追诉,要求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篇:经济法学(高起专)-学习指南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享受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社会实体。

2.经济法律关系是指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经济职权是指国家机关行使经济管理职能时依法享有的权利。

4.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5.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6.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其违反经济法义务或者不当行使经济法权利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7.财政是指国家和其他公共团体为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材活动的总称。

8.市场规制法是指调整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过程中发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9.商誉是商品生产经营者在他们的生产、流通等经济行为中逐渐形成的,反映社会对生产经营者生产、商品、销售、服务等方便的综合评价。

10.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12.证券是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做成的书面凭证。

13.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

14.保障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简答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经济法所干预、管理和调控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a.国家规范经济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b.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c.国家管理、规范经济秩序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d.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规制法定原则。规制公平原则。规制绩效原则。规制适度原则。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三个:第

一、社会本位原则。第

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公平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主体地位平等。(2)交易机会均等。

1(3)权利义务对等。第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经济法律关系客体指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和目的。它可以包括物,也可以包括行为。其条件是:a.必须是经济主体能够控制、支配的物;b.必须是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允许进入经济法律关系成为其客体的物或行为;c.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应能够体现一定的物质利益、经济利益或者可以借以获得一定经济利益的物或行为。

5.我国经济性垄断的种类:(1)公用企业独占地位的滥用。(2)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独占地位滥用。(3)强制交易行为。(4)勾结串通招标行为

6.经济法责任中经济制裁的具体形式:(1)国家决策失误赔偿(2)实际履行(3)惩罚性赔偿(4)资格减免。

7.商业诽谤的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2)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且以削弱竞争对手的市场竞争能力、牟取自己的市场优势为目的。(3)行为人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实施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为目的。(4)行为人侵害的客体是特定竞争对手的名誉权、荣誉权。

8.反垄断法的法律特征:(1)调整竞争法律规范的总称(2)调整的主体是企业和企业联合组织(3)它是以企业和企业联合组织在市场中竞争为内容。

9.a.与经营者协商;b.请求消协调解;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d.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e.向法院起诉

10.(1)制定宏观调控法律法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2)有关国家机关运用宏观调控措施进行日常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3)在监督检查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11.间接调控原则,适度调控原则,公平至上原则,宏观引导原则。

12.(1)单一来源; (2)询价; (3)竞争性谈判; (4)邀请招标。

13.税收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其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14.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

15.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

16.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国人民银行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

17.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守法经营、自主经营。

18.商业银行内部的稽核监督、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国家审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

19.禁止内幕交易、禁止操作证券交易市场、禁止虚假陈述、禁止欺诈客户。

20.(一)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 (二)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三)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四)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

(五)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21.(1)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2)不符合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产品标准的;(3)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三、论述题

1.(1)责任性质不同,前者为一种特殊的侵权民事责任,而后者为综合责任;(2) 责任的范围不同,前者仅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而后者除承担侵权民是责任外,还包括合同责任等;(3) 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仅包括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中间商,而后者还包括对产品质量负有义务的其他有关人员;(4)责任产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只能在损害后果发生后才有可能成立,而后者可以存在于产品生产、销售、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

2.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主要是:

(1)两者都担负着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任务;(2)两者在调整方法上有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地方;(3)有些概念往往相互共同使用;(4)有些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工业产权关系,往往要两者相互发挥作用才能形成。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理论基础不同。经济法的理论基础是整体本位,而民法的理论基础是个体本位。(2)以性质上来说,经济法具有公法与私法的兼融性。而民法在资本上义国家纯属私法或市民法。(3)以调整对象来说,经济法调整的是国家在组织、管理、协调中的经济关系;民法调整的是不需要国家管理的自由、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4)调整的原则不同。经济法主要坚持国家干预原则;民法主要坚持自由放任原则。(5)调整的手段和方法不同。经济法采用经济、行政、刑罚方法综合运用,并采用奖惩结合的方法;而民法强调的是单纯的损害赔偿和协商的方法。(6)参与的主体不同。经济法律关系中国家是特殊主体。民事法律关系中,国家一般不是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3.任何部门法的产生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主客观方面的条件。这些条件,特别是反映一定经济关系的经济基础,对部门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也不例外。

(一)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经济法的产生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来,经济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产生,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物质条件,经济社会化是经济法形成的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机制的固有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市场机制事后调节所具有的被动性和滞后性,以及市场存在的调节机制的障碍的特点,会使市场主体要么限制竞争,要么不正当竞争。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国家就主动介入社会经济,消除前进过程中的不足。可以说,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市场经济阶段的产物,并且必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经济社会化背景下,强化对主体行为的规范,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保护的价值,成为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缘由。

(二)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国家职能的变化,而国家职能的变化应是经济法产生

和发展的政治条件。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是“守夜人”,对经济采取放任态度,对社会经济生活,国家干预很少。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垄断对自由竞争的限制,使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国家要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以求经济能够稳定发展。这种干预按照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亦必须在法定程序下合法进行。于是西方国家就制定了大量的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生活的法律。反垄断、促竞争、反危机及促发展的政治现实促进了国家经济职能的扩展,使国家具备了干预、协调经济的职能,这种职能成为经济法产生的政治条件。

(三)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社会本位的法哲学思想,是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法律基础。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条件下,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是社会思想观念的主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资本家的垄断行为排斥了自由竞争,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丧失,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市场经济逐渐失去了自律性,产生了重新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本位”的思想。社会本位的思想,强化以社会权为权利的核心。社会本位的思想为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以社会为本位,强化保护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社会权,正是经济法作为社会法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4.(1)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调整的是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关系。行政法调整行政管理关系。(2)主体不同。经济法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个人、企业的内部组织。而行政法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个人。(3)作用不同。经济法的作用是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法的作用是引导、推进和保障政治体制改革。

5.宏观调控法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保障与规范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的法律规范体系。在经济法体系中,他与市场规制法并列为经济法的两大制度构成。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两大基本手段,在不同的经济运行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两者各有侧重各有分工。而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也在不同的经济层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市场规制法主要存在于作用于微观领域,而宏观调控法主要立足于、作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但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二,宏观调控法以市场规制法为基础。第三,市场规制法以宏观调控法为条件。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或缺的,在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间有重要的联系,但是二者在产生顺序、解决问题、功能作用、调整性质、调整原则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案例分析

1、起诉的诉讼时效应当从确定伤残的时间进行计算,而不是从受伤之日开始计算;

2、产品质量存在的缺陷应当由生产者和销售者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3、商场应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交通费、诉讼费;

4、如果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商场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追诉,要求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

上一篇:高三的毕业感言范文下一篇:感人的爱情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