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2023-05-03

第一篇:一堂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一堂小学数学好课的评价标准

“一个都不少”——面向全体学生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第二篇:远程培训作业: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定稿)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那么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或者说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尽管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各有各法,只要得法”,但本人认为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以归纳出来的。常规的一堂好课,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氛围七个方面展开,即 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教学原则要突出;三是教学过程要展示;四是教学方法要落实;五是教学手段要体现;六是教学组织形式要分明;七是教学氛围要重视。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尤其是学生观,要把学生真正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不断发展完善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间应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在课堂上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归还学生应有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突出职校学生能力培

——以《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为例

横县职业教育中心 马 谚

《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是我们学校现用的职高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应聘》的授课内容之一。这个单元的语文实操训练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应聘时有效得体的自我介绍、应聘面试的应答技巧和模拟应聘活动。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对教材的单元的内容的整合,我先后安排了应聘信的写作指导、应聘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指导和应聘面试应答的技巧三部分内容,本节课是该综合实践训练的第二节。

本节课确定的知识目标:了解应聘面试时的口语交际注意事项,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面试应对技巧,提高学生对面试中自我介绍重要性的认识。技能目标为: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能力,掌握一定的的应聘面试技巧。情感目标:

1、学会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对择业的曲折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以饱满的热情追求理想的职业目标。

2、懂得审时度势,积极调整求职期望值。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我力求做到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入交际状态。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示范、创设情境、开展多维评价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倾听、模仿、交流,评价,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这一理念。

上课之初,我引入身边生活实例——一位07届的女生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到自己向往的高薪职位,乘坐飞机回校看望老师,以激发学生对应聘面试的感知兴趣,进而揭示应聘面试对于学生将来的自主求职择业的重要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入身边生活实例——一位07届的女生通过面试成功应聘到自己向往的高薪职位,乘坐飞机回校看望老师,以激发学生对应聘面试的感知兴趣,进而揭示应聘面试对于学生将来的自主求职择业的重要性,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合作交流,了解掌握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面试应对技巧。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摩应聘面试视频并思考:假如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公司的招聘团队,你们团队会录用哪位选手为你公司的员工?为什么录用他?不聘其他选手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随之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小组意见。进一步讨论如果你也参加应聘,你认为怎样介绍自我才能取得成功?学生交流自己对应聘面试时成功的自我介绍需注意的问题。之后,教师巡视,点拨,并让一些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中间作适当的点拨,再简要小结应聘面试时成功的自我介绍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三)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效得体地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能力。

首先,模拟情境,显示招聘信息,提出活动要求,组织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模拟应聘面试自我介绍的练习。

接着,学生轮流进行应聘面试自我介绍。面试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成员对自己面试活动进行多维评价——自我测评和互评,教师巡视,点拨,鼓励。要求学生按招聘要求尽量多角度修改完善自己的讲稿,并按相关要求进入角色训练。

(四)结合实践,深化训练,提高学生对面试中自我介绍重要性的认识和一定应聘面试技巧的掌握。

老师提出要求,各小组推荐代表模拟应聘复试,然后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开展应聘面试模拟活动,其他同学观摩各组优秀代表精彩介绍。

活动过程中,力求充分体现“互动”这一特点,在生生互动中获得平等交流的权利,培养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建立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五)老师根据学生的自我介绍的表现进行点评,作总结归纳。

总结时扣住成功的自我介绍的要素点评,指出学生值得肯定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日常常规的评议教学,各项教学目标全面落实比较困难,除了知识基础的原因,还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传统陈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目标,注重形成性教学过程,实施多维教学评价机制,用实际行动落实“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才有希望。

(一)落实“教育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1、巧用课堂鼓励与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在成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巧用课堂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比如,指导学生正确拟写了一份通知、设计了一份求职(面试)方案,哪怕学生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只要完成并达到一定的要求,无论多与少,这也是成功,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学生能流畅地读完一则新闻或一首诗歌,并对其有自己的评价,哪怕那评价还很肤浅,这也是成功,至少是自我学习欲望的显示,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和赞扬。在不断地成功体验和激励下,学生将在教师的“搀扶”下一课一“得”,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快乐地生活,更需要快乐地学习。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产生“快乐”的心境,才能让知识与能力自动地生成;同时,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它既强调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更强调学生对教师主体角色的认同,惟有这样,才能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教学相长”。

此外,中职语文课堂没有普通高考的教学压力,教学氛围可以更宽松更活泼,比如,阅读课可以不划分段落层次、不归纳中心思想,而是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一段相声、创作一幕课本剧;知识讲授可以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而是让学生设计并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努力使课堂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带着学生在语文或者空间里自由的畅游,让学生发现、去收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释放自己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

3、落实“终身发展”理念,在生活化专业化学习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把诚信品格、合作精神、礼仪素养、创新能力等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把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社会公益广告等融入教学内容;把文字录入,文档处理和排版、产品设计与创意等专业知识融入教学内容;把诗歌朗诵、辩论、演讲、小品相声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教学,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与生活与专业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及口头表达能力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 教学离不开考核评价,好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中职语文教学应该遵循“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多维度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评价方式不仅成为科学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本课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就是以专业运用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中职语文学习内容,在评价标准上,“知识、能力、态度”综合评价三位一体,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素质水平、学生学习的态度、主题活动参与度以及进步程度等,进行全方面的多维度评价。这种评价标准,突破了单一“知识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语文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专业能力的掌握及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职语文教学考核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进行改革。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视语文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反对死记硬背,评价方式坚持灵活多样。比如口语表达教学考核,允许学生自选讲故事、美文朗诵、热点新闻等等其中之一;对于不特定的项目考核,可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等。评价真正的目的,是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多考几张语文能力证书,如:普通话等级证书、中文打字录入等级证书,办公自动化等级证书等等,以适应专业需要。

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教学任务,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一直在思考着文化课教学怎样才能很好地与职业能力教学紧密结合。为此,由这节课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如何改变这些中职学生因文化素质较低,对文化课的兴趣不浓,在口语交际中不愿当众发言、“怕说”、“无话可说”等不良现象,我们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去说?这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中职语文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现具有职业特色的课程观,在教学中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实施积极的评价机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这样,中职语文教学才能把学生造就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第三篇:对一堂课的评价

2009年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在丽水缙云中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各地市12名优秀教师的讲课,感触良多,收获匪浅。

由于参评老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再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所以几乎每堂课都比较精彩,教学效果良好。这些老师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既有干练机智的,又有幽默风趣的,也有平实细腻的……。但他们的课又有许多相同之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高明。在整个听课过程中,我领略了他们不同的风采,精湛的技艺,迷人的魅力。印象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课堂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参评教师们通过提问题、做游戏、讲故事、演示动画等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既活跃气氛,又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情境创建异彩纷呈

教学情境的创建,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参评教师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创建有效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1、故事化情境。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桐乡市高级中学的范建农老师在上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时使用故事化情境,让学生在帮助故事主人公寻找欢欢水晶球和计算其数目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枚举算法解题的基本思路,通过水晶球装盒问题巩固了枚举算法的应用,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绘制出算法流程图,最后根据流程图编写出程序的代码。学生们在一个个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循序渐进的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情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个故事衍生出来的,而且这个故事一直贯穿始终。

2、生活化情境。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江山中学的赵明阳老师在上枚举算法的程序实现时,用QQ密码被盗创设问题情境。舟山普陀中学的柯林老师用当前最热门的刘谦的魔术进行情境导入。情境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甚至可能还是某些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兴趣所在,这样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问题化情境。几乎每个老师都使用了这种方法,将知识点转化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目标。

4、活动化情境。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金华第一中学的钱晓峰老师在上选择排序的算法实现中,利用教学辅助网站开展游戏竞技活动,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得出“选择排序”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还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

三、任务驱动和自主探究相结合

12位参赛教师都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由易到难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教学辅助网站进行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

师生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被每位参评教师广泛应用。在师生评价中,参评教师们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评价语言丰富、到位、及时,没有废话,体现出了老师们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有的教师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有的则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学生通过自评,能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学生之间互评,能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五、教学辅助平台技术含量高。

在参评教师中,有一半的教师使用了教学辅助网站,尤其是多媒体作品的合成课题。辅助网站不仅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还有能实时监看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小组分工的情况,收集和展示学生的作品,实现学生自评和互评等,展现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科技含量。

六、点评和讨论

中午和下午都有专家评委对半天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专家们精炼的点评,使在座听课者及时洞悉课堂教学的得与失,及时了解当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动态与最新信息。另外,现场是通过转播观看,虽然不能感受到课堂的气氛和效果,但是听课教师间可以进行适时地讨论。老师们通过短信互动平台,能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非常激烈。在平台上老师们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反思和收获:

1、印象中,这种评优课活动大多是题目早就定好,有的甚至是自选题目,因此参赛教师可竭尽全力准备这一节课,有的甚至反复排练。这种“精益求精”的做法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名堂”很多,但是可操作性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每堂课都弄那么多“花样”。但这次的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朴实”的课,粗看起来跟我们平时上的相差无几,但实则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教学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优质课也要常态,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朴实”的课。

2、“我们该关注什么”。

虽然新课程实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好像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教会学生怎么做题,怎么使用工具的“原始时代”,素质教育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操作,更重要是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并把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作为转变学习方式的支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修正我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者”而非“使用”者。

3、有效的课堂教学

专家点评时提到的有一点给我印象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有个公式是:学生学到的/老师教授的。所以老师们不要再抱怨自己有多辛苦、说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不明白,少讲,让学生多思考,多操作,教师在必要时作好导引工作,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探究吧,他们学到的往往比我们想让他们掌握的要多得多。

4、教学要规范

信息技术老师对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概念一定要清晰,专业术语要精确,在参评教师和我平时也存在这些问题,如措辞不规范,单击说成点、按或者点击等。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教学细节。

在时间的分配上,老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操作。学生要操作的时候尽量不要提醒,尽管可能这个时候你讲的是完全正确的,但学生听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的话非常重要,就让学生静下来全体广播一下,否则就不要说。

在指导方式上我们也要规范一点,不要随意的闲逛,在指导学生操作的时候不要夺过学生的鼠标自己操作,给学生讲解让学生自己操作。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缙云中学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勤于动手,相互合作,令人赞叹。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对之处请指正。

第四篇:一堂好课的标准

好课的"四有"标准

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认为,好课的标准不唯一,但有共性: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我们都是教师,都希望把课讲好,把工作做好。我校老教师张子锷先生讲,上好每一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要毕生追求的理想和完成的使命。那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呢?

中国刚刚设立教师节的时候,我还是个年轻教师。那时我们主要是按照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授课。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到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再加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进行教学,学校教育呈现出典型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在那时,课堂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而非学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教的过程,而非学生学的过程。

今天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些年来,我听了几百上千节课,从大家的课堂上吸取了许多营养;我也阅读了许多有关课堂评价的文章,分析过许多课堂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表。但无论拿着哪一张量表去听课,我都觉得很难按照量表上的指标给老师的课逐项打分。没有一堂课能与量表上的指标完全对应。

好课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老师讲的少的课是好课,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课?学生练的多的是好课,练的少的是不是好课?课堂提问多的是好课,提问少的是不是好课?有讨论的课是好课,没有讨论的课是不是好课?没有简单的答案。我想,也许评价标准主要是原则性的,不必过于具体、细化和量化。半个世纪以前,俞汝霖先生提出的“北京四中十大教学原则”就是很好的课堂评价标准。

好课是有共性的。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评教,我们发现,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全面关心他们成长的老师。除知识和方法外,学生从这些老师那里还能学到生活智慧、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感受到人格的魅力。所以我认为,学校教育就是师生相处的一段生活,教育就存在于生活细节之中。我认为好课的共性可以概括为“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有知识、有方法的课就算是好课了;如果有生活,那就更好了;如果讲课能上升到精神层面,那就更不一般了。

首先是“有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知识不是讲的越多越好,要讲的精准、精练、精彩。少则得,多则惑。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取决于教师对规律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困惑在哪里。讲课不是对知识的简单陈述,不是课本搬家,更不是讲标准答案。这样的课学生不欢迎,这样的教师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其次是“有方法”,或者说有思想。我们不缺少让学生得高分的绝招儿,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是“道”,而非“术”。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思想是可以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触类旁通的方法,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艺。这与教师的学养有关,与教师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关。 第三是“有生活”。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生活更美好、更有意义。仅仅把学知识与考试挂钩是一种价值迷失。所以我们在讲课时,除了要关注考试外,还要广泛联系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和人类职业活动,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引领而非考试导向的知识教育,会使什么学生获得主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热情。这种价值引导的教学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

第四是“有境界”。四中的教育理念是以人育人,共同发展,以境界提升境界。境界反映了教育者对待生活、社会和世界的态度,反映了教育者的职业操守与职业精神,体现了教育者对理想与崇高的追求。前不久我听一节起始课。教师在自我介绍时谈到自己爱读书、爱自由、爱校园、爱上课、爱山水、爱旅游……不爱每三年的离别,等等。他的自我介绍几次被学生的掌声打断。

一个好的课堂,应当是充满正能量的课堂,是赋予了教育者的态度、精神、生命与价值观的课堂,是充满了热情、憧憬、情感激荡和心灵互动的课堂,是将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课堂。

我们都希望把课上好,都希望获得成功和幸福。刘葵老师说:能为美景凝神落泪,能知道这世界上每个人都特别有意思,从而拥有对大千世界的温情与好奇,能拥有安身立命、强国安邦的一技之长,在内心深处怀抱不放求真求善的渴望,这便是教育的成功……

“北京四中十大教学原则”

——北京四中原教学校长俞汝霖

循序渐进 举一反三 深入浅出 直观形象 文以载道 温故知新 循循善诱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

第五篇: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林华民

教师是人不是神,对一堂课提出过多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完美的课是没有的,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的永恒追求。教师做到一下任何一条,这样的课都要给予鼓励,都算得上好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 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 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

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集体性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也是班级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课堂的第

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代表、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代表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代表”有模有样熟练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

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 信息量即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

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等。

思维量即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

只要坚持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

延伸量即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

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学生个体表现,二是学生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 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

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就可以把抽象、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从而容易达成教学目标。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 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 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代表”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 有经验的教师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上一篇:业务部门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运维部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