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景观设计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概念景观设计范文

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摘要:“概念设计” 不仅在当代设计领域是被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甚至在其他许多以 创新为目标的行业(IT 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商业销售、广告、演艺活动、影视创作等等) , 人们都在谈论“概念设计”在推动一个产品、一个工程、一项活动、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所起到 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概念设计,如何进行概 念设计,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概念设计;应用范围;主要特点;误区;塑造 1什么是概念设计 所谓“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 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人类的全部文化、科学知识以 及思想

设计) ,内容是针对平面设计中如何组织创意,如何赋予设计对象某种理念或思想,更好地 推广企业和产品, 引导消费者。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理解、 重视这个问题。 在设计领域始终倡导并努力实践“概念设计”的是工业设计,由于工业产品具有批量化、自动 化和时尚性等特点,设计对生产领域带来的影响更直接,对市场信息做出的反映更迅速、更 灵敏,在推广一个新产品之前,概念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汽车工业,概念设计成为 推动汽车工业不断创新的发动机。 厂家对新的时尚、 技术和功能的探索往往首先通过概念设 计来完成,同时,概念车也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 3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1)独创性。概念设计更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排斥业已存 在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不能使用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形式符号和材料做法,而是必须以新 的手法、新的视角加以运用。 (2)抽象性。概念的形成是对纷然陈杂的生活现象提炼、概括、抽象的结果。任何概

念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来源于我们提炼出的某种理念或思想,我们欲倡导、传扬的主张以 及我们欲表达的某种意象。例如:柯布西埃设计的郎香教堂、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密斯设 计的法恩斯沃斯住宅等等,不管它们是否经历过我们所称的“概念设计”阶段,但它们都表现 出了概念设计所具有的全部特征。这几位现代建筑的开创者都曾经确立了他们的新建筑概 念,没有这些理念的引导,没有对这些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践,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后世产 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3)探索性。概念设计可以不过多地涉及具体的功能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在方案设计 阶段进行修正) ,即使考虑功能问题,也是概念性的,原理性的或逻辑推论性的、说得更直 接一点就是纸上谈兵。它更像一个探索性的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可以保证 思维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4)先进性。概念设计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有足够的勇气 去尝试最新的东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 ,凝聚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 果,使其处于时代的前端,否则就谈不上是什么“概念设计”。 4概念的误区 (1)概念虚无。有人认为,所谓的概念不过是广告人或策划人“编”出来的光环,未必 是骗人的,但却离实际很远,至少是有误导的嫌疑。社会上也的确有一些夸大其辞或空穴来 风式的概念炒作,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对概念的误解。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概念或 者是对设计对象所固有

第二篇:设计管理的概念

设计和管理是两个概念、两个学科,我们将其组合在一起,变成设计管理的 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字面意思。可以是对设计进行管理,也 可以是对管理进行设计;可以是具体设计项目的管理,也可以是对从企业经营角 度的设计进行管理。设计管理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概念,一门新的学科,有特定 的内容与规律,并且作为企业提高效率、开发设计的一件利器,越来越多地受到 企业界、设计界和经济学界的重视。

什么是设计管理?该概念最早由英国设计师马切尔·法约尔(Michael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设计管理是在界 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地解决 问题。”

英国伦敦商学院彼得(Peter)教授对设计管理的定义为:“从管理的角度看, 设计是一种合作性的为使产品达到某种目标的计划过程。因此,设计管理是这个 计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方面。”

世界著名的设计管理杂志编辑托马斯.沃尔顿对各种关于设计管理的看法归 纳如下:

(1)设计就是想象力—有策略的管理设计,把设计管理当作实现梦想的具有远见 性的领导者。

(2)一般来说,组织本身就有平衡幻想与事实的能力。

(3)超越价值管理的界限,设计管理其实是态度管理。它描述了公司的特征和现象, 好的设计管理能了解组织的特性并传达看法。

(4)设计管理是核心策略,创办人帮助最后的使用者了解公司。

(5)设计管理从对公司有利的建议人手,它与实际相联系,如想象、任务、目标、 战略和行为计划。

在日本《设计管理》一书中对设计管理下的定义是:设计管理是为图谋设计部门 活动的效率化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著名 英国设计管理专家oakley曾在他所著的《设计管理》中明确指出了设计管理的重要 性。他说:“在公司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设计是一个不可少的部分,但在整个经营 战略中,它只是这个战略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它必须像其他经营活动一样进行有效 的管理,认识不到这一点,设计有可能会失败。”

在1966年英国设计师 MichaelFarr所写的《设计管理》一书中,他把设计管理 视作为解决问题的一项功能。他认为设计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从整体上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围绕具体设计项目展开的管理工作,属工程操作层面。二是公司管理层面方面 的工作,如制定公司的设计政策与策略,监督设计等,属宏观方面的工作。

设计项目管理就是对某个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管理。因此,设计项目管理活 动始终与设计的程序一起并行发展。换言之,对设计项目的管理可视为是对整个 设计过程的管理。博物馆展示设计管理是设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博物馆展示设 计从设计方案到布展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

第三篇:体育公园景观概念设计说明

公园特色: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体育公园 ——健康林、生态林

——生命 + 运动 + 生机=健康 概述 1, 区位 2,

气候

一、 设计依据 1, 2, 提供的CAD总平面图 相关设计规范

二、 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

,东侧为

南侧为第二小学,设计总用地面积7800平米,对外交通条件便捷。

三、 项目现状分析 优势:(1)区域性特色公园

(2)当地耳熟能详

(3)交通便利

虐势:(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力度不足,地被损坏严重,土体严重裸露;

(2)景观特色区域缺乏吸引力;

(3)体育设施、器材损坏严重;

(4)公园公用设施、市政配套设施不齐; 针对上述分析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 体育公园特色的打造; (2) 生态价值的保护;

四、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 指导思想

在现有的环境下,服务于当地居民健身休闲、改善公园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计体现“健康林,生态林”特色,体现运动休闲,在不破坏自然生态正常运作循环的体系下,发展居民所需要的活动空间及运动设施。

2、 设计原则:

2.1、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

以恢复自然植被为出发点,在现有植物种植的基础上,强调地被作为公园绿化水土保持主体的作用。地被改造需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绿为基础,重在色彩变化。 2.2 以人为本原则:

认真分析公园的使用人群后,设计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合理安排交通流线,设置各类体育运动场地,营造运动空间,尽量使目标人群更方便的到达,最舒适的进行各类休闲活动,无论男女老幼,都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停留场所。 2.3 经济原则

尽可能减少直接经济投入,并努力降低维护成本,使有限的投入能获得更多产出,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近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根据当前状况,在满足当前需要的情况下,适当预留未来提升空间,由表及里,逐步精细,不断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

五、 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思 设计理念: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有了健康的运动,才能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人格。我们从运动中得到灵感,以“运动”为原型,以“健康”为理念,取运动的元素作为设计的一种手法,景观的设计元素(包括小品、广场等)采用以弧形为主,直线为点缀的设计手法,整体上延续运动的流畅感。其中“全名健身广场”位于公园的核心部分,是

公园的制高点,它将成为公园的视线焦点,从空间上统领全园。

设计构思:

方案规划用地高差较大,挡土墙较多,结合现场调研及有关的功能要求,方案形成了“一带、两段、四区”的结构体系。

“一带”指的是园区内的健康散步带,并作为人流疏散的主要通道。

“两段”指的是北侧“动”态的运动休闲段和南侧“静”态的生态保健段。

“四区”指的是全民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广场、生态保健广场及棋奕广场。

六、 整体规划 6.1 道路设计

公园内道路交通组织根据现有道路状况,结合地势,以健身、安全、便捷为目标,尽量减少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交通方式为步行。公园设三处出入口,主入口位于公园南端,正对学校。两个次出入口位于西北端和东北端。方便人流从各个方向便捷入园。 6.2 分区设计

根据基地现有的景观资源和高差格局,参照坡度要求和景观视线的需要,根据功能的需求,把公园的北段作为“动”,公园的南段作为“静”来考虑,因此从功能上大致分为4个区。从北向南依次为:全名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广场、生态保健广场及棋奕广场。全名健身广场又细分为活动广场及健身广场,(活动广场布置主席台,健身广场安置相应的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广场布置相应儿童娱乐器材,生态保健广场为老年人运动场地,布置一定的树池坐凳,棋奕广场布置相关主题小品。 6.3 绿化地被设计

以恢复自然地被为出发点,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展现生态景观。地被总体规划思路为:合理布局,绿为基础,重在色彩变化,突出重点。

1、 生态型原则

2、 多样性原则

3、 季节性原则

4、 景观性原则

七、 标示系统建立

标示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区域设计主题结合,简洁明了,形式统一,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的信息。

八、 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为主要为三个入口广场处和贯穿整个园区内道路上,照明要配合各个区域的景观风格和氛围来进行照明设计,光源多采用节能型灯源。 结束语

第四篇: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概念: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S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设计构成要素:一份完整的教案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内容、教学日期,授课教师姓名、职称、授课对象、授课时数以及教材名称及版本等。

2、教学目标:即,对应每堂课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这种目标制定要符合大纲和学生的实际,要在50分钟里实现的实“在”的具体目标要求,既包括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德育、智育的要求。根据这种目标要求确定每堂课的重点、难点。

3、教学过程即教学步骤:这部分内容是教案设计的重点。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整个流程。包括课堂提问的顺序、内容,课件的演示等细节。为掌握好时间的进度,有时还需要标记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般从复习检查导入新课开始,这阶段重点要设计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那些活动?如何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进入学习新课阶段后,突出问题和情景的设计,如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部分又是教案设计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第三阶段是对新课的巩固练习,主要靠设计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是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最后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在讲与练的处理上,练习不仅是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效果更好些。

4、课后要求:主要设计如何获得必要的反馈信息。即教学评价,为教师反思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 代表人物及观念思想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1965,1985)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2.瑞奇鲁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及其细化理论 瑞奇鲁斯(1983)把教学理论的变量分为教学条件、教学策略和教学结果,并进一步把教学策略变量细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他还就教学内容的宏观组织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就是教学的细化理论(The Elaboration Theory of Instruction,简称ET)。他认为这种理论综合了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序列、奥苏贝尔的逐渐分化课程序列、加涅的分层序列和斯坎杜拉的最短路径序列,是一种通用的课程序列化的理论。 瑞奇鲁斯等人的细化理论(ET)和梅瑞尔(1983)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简称CDT)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梅瑞尔的CDT理论主要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尽的规定。他首先提出了一个有关知识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维分类。梅瑞尔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认为策略有基本呈现形式(PPF)、辅助呈现形式(SPF)和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基本呈现形式由讲解通则、讲解事例(例子)、探索通则(回忆)、探索事例(实践)构成。辅助呈现形式(SPF)由附加的促进学习的信息构成,如使注意集中的措施、记忆术和反馈;呈现之间的联系(IDR)则是一些序列,包括例子-非例子的配对序列、各种例子的分类序列和例子难度的范围。对于每一个行为-内容类别,CDT都规定了PPF、SPF、IDR之间的组合,这些组合就构成了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4.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对90年代以前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总结,真正把教学系统设计的重点从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转移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教学模式上来,着眼于具体教学问题,对设计教学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首先总结并综合运用了加涅(1965,1985)、布鲁姆(1956)和安德森(1985)有关学习结果的理论。认为学习结果包括:陈述性知识、概念、规则(关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问题解决、认知策略、态度和心因动作技能。同时,他们借鉴了瑞奇鲁斯(1983)有关教学策略的分类框架,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组织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传输策略。然后,对加涅的一般教学策略模型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史密斯和雷根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事件理论,认为一般教学过程包括以下15个教学事件,并由此对各种不同的学习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这就形成一个与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相类似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5、何克抗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初步建构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模式。第一,注重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研究。第二,构建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使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加深刻和贴切地反映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所提出的实际需求。由于教学系统设计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相关学科理论和技术的每一发展和变化必然对教学系统设计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超媒体、人工智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由于建构主义主张的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思想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及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建构主义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提出了“主导一主体”教学设计理论。“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该模式在深入分析了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各自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两种模式取长补短,提出了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双主”教学系统设计思想,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第四,注重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 塔的底层的经验,该经验是直接,具体的,学习时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学习方法

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教育不能止于直接经验,不能过于具体化,而必须上升到理论,发展思维,形成概念. 替代经验位于塔的中部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且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科学的抽象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以使教育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7.结构主义心理学派 ——皮亚杰 主要观点: a)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平衡(balance)是他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 同化:个体感受刺激时,将它们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过程. b)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客体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 c)学习从属于发展(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时,他们才能通过心理运演来推断) d)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

使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学系统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到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当中。并作为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教学系统设计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英国的开放大学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均在课程设置、培训计划和教材资源等方面开展了教学系统设计,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字教材与声像教材的编制中,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中,在职业高中、高等院校的部分课程设置和多媒体教材设计中,以及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思想也在逐步被接受,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正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根据《教育技术国际百科全书》的描述,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系统设计常常以现存的课程文献或一个待完成的课程为出发点。在职业环境里,工作岗位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参考和出发点,教学系统设计从具体的工作任务描述和分析开始,使职业岗位培训中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和有的放矢。某些教学系统设计者企图把教育和职业培训作同样处理,就容易忽视遍布于教育决策中的政治和道德因素以及很重要但却难以具体化、任务化的基本思维方式和情感、道德教育。因此学校教育中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更加复杂,难度也相对更大。 研究的基本内容第八页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

一、在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中,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教育、教学理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它着重研究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套范畴(概念)如教育、教学的任务、内容、过程、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和效果等,建立从“教”的角度出发的本理论体系,揭示了教学机制,但它并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机制。而学习理论则是探索人类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着重研究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这两方面的基本理论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制定和选择教学方案提供了关于教学机制和学习机制的科学依据。教学系统设计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不仅关心如何教,更关心学生如何学,因此在系统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人类对教与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学系统设计起到连接学科的作用一方面是指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相连接,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学系统设计把教与学的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地连接起来。

作为应用学科,教学系统设计在其科学实践中,又不断地检验和发展学与教的理论,因此有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并成为教学系统设计的专家。另外,教学系统设计自身的理论和方法也都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用于分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系统设计也是一门设计学科

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质就是教学问题求解,并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过程。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还不曾为人所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要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面向实际,正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突出标志。

教学系统设计和所有的设计科学一样,虽然应用了大量的科学原理、科学知识,但其基本出发点是要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应当如何行事才能更有效。理论按性质可分为规定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两大类。描述性理论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便是:在条件a(a1,a2,„„an)下,如果实施教学策略A(A

1、A2„„Am),对出现的结果a(a

1、a2„„an)进行描述;规定性理论一般是以描述性理论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关注达到理想结果所采用的最优策略与方法,即在条件a(a

1、a2„„an)下,为获得理想结果a(a1,a2,„„an),需要执行的策略A(A

1、A2„„Am)是什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正是以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出发点,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去选择和确定最好的教学策略,所以它是一种规定性理论。但这种策略的制定是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描述性理论作为科学依据的。

一切设计科学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抓住了设计活动最根本的因素--人类设计技能。教学系统设计也是从这种智慧和技能上去描述一般设计过程,提出了普遍适用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这样就为恰当应用已总结出来的现有设计方法和开发更加有效的设计方法提供了可靠依据。

发展历史

第五篇:教学设计的概念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

,缩写为,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

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 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设计

整合教学和设计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做了 深入广泛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布里格斯(

)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 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④

瑞达)的观点: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 瑞奇(

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 加涅把教学设计分为鉴别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鉴别起始行

为特征、建立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策略、创设和选择教学材料,执行形成性和 总结性评价几大部分。

乌美娜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

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 进行修改的过程。

皮连生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 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 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徐英俊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

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何克抗的观点: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 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 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 优化的一种系统研究方法。

刘知新,毕华林等的观点:所谓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的对教学过程

中的一切,预为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景,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它应包括教学过程的各个基本部分,而不是仅限于课堂教学活动。 郑长龙的观点:化学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

和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包括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 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所做出的

一种规划。

王磊的观点: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

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

程。

综合上述观点“: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①理论性。教学设计必须依据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优化设计,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②系统性。教学设计必须运用系统方法,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 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产生整体效应,以保证教学设计中的 “目标、策略、媒体、评价”等诸要素的协调一致。

③差异性。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作

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学习者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它注重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④应用性。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 理论,它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被称为“桥梁学科”,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

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

可以把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育科学,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

应该说,在学科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设计,完全可以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

理念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⑤层次性。教学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可以大到一门课程,小到一个课时

甚至一个单元片段(如一个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学系统,因此,

教学设计也具有层次性,且一般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是以“产品”为中心的

层次;二是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三是以“系统”为中心的由于学层次。

科教学着重于课时教学方案(习惯称教案)的设计,所以,本书也侧重于以 “课堂”为中心层次的教学设计的分析。

基于上述对教学设计特点的分析,本书对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做如如下 界定:所谓化学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化学教学背景,确定化学 教学目标,建立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并实施教学 方案,评价反思试行结果和对设计方案进行反馈修正的过程。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从教学设计的概念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至少有四种理论对其 起了重大作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和传播理论。这些理论不仅 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方法和技术。下面对 这四种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做简要的介绍,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

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 计正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创立的一门学科。因此,只有了 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探明学习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 和条件,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分 析,还是教学设计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骤的完成,都是 建立在特定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在众多学习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种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

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和模仿来 形成和改变行为。其主要代表有桑代克(

)的试误学习理论

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试误学习理论用“试误”来解释简单行为的学习;而操作学习理论则 用“强化原则”解释多种复杂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故而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

根据操作学习理论中的强化原则,便产生了对学校教育极有影响的 程序教学、行为矫正、练习强化等多种教学方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旨在解释学习是在既

有知识之上学习新知识的历程,这是由“知”而学到知识性行为的看法。认 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新、旧知识

)的认知发

结构的“同化”和发现式学习。其主要代表有布鲁纳(

)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加涅的累积学 现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 习理论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主动学习。

布鲁纳的发现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结构的构建,奥苏贝尔的同 化式学习理论则强调学生已有的“经验”,这些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具有 重要指导价值。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对学习结果的划分(详见本书第二章第二部 分)为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分析指明了方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展了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中已有的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 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 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 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

学习不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

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且这种建构的途径主要有以下 三种:

支架式建构。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有同性质的材料B的知识,将有助于A的学习。 抛锚式建构。指当建构新材料A时,先呈现一组概念B,从而有助于A的学习。

导引式建构。指为了建构新材料A ,可以选用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入A 的学习,使材料A的意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

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标准的理解。但是,学习者据此展开的合作学习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提倡开展合作学 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重视原有经验的作用,因此主张情境性教

学,特别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理论为

系统的教学设计中,合理安排教学情境,从而达到学校预设的教育目的提供

了理论依据,并且为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案

的制定都提供了依据,因此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同时,教学设计的

创新和发展,也大大丰富和充实了教学理论,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得

益彰。

我国教学理论可谓源远流长,古代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教学思想至今

在教的方法、学的方法,以及教与学的关系上仍对我们有许多影响。例如:

孔子的“学而知之”“、多闻”“、多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一反

三、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 孟子的“自得”“、循序渐进“、专心有恒”等。

《学记》中提出的“教学相长”“、及时施教”“、启发诱导”“、长善救失”等 原则和“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近现代时期,一些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梁启超、蔡元培、徐特立、陶行 知、陈鹤琴等都倡导教学要重视发展儿童的个性,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些观点仍是当今教学设计 中进行学习者分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国外教学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精彩纷呈,有的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 要影响。对于这些先进的教学理论,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参考借鉴,并应用 于教学设计之中。

萌芽期。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教育理论体系,但教育家苏格拉底

、柏拉图)和昆体良((

)等已提出和使用问

答、对话、练习、模仿等教学方法。

近现代期。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理论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

教论”中对教育目的、内容和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巩固性,教学必须适应 儿童年龄特征和接受力等教学原则做了系统阐述;法国的卢梭(

)充分肯定儿童的积极性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观察法和游戏 法;德国的第斯多惠

)提倡发现法,指出不仅要用知识

来充实儿童头脑,而且要发展他们的智力和才能,并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还有德国的赫尔巴特(

)在教学活动程序上进行了探索 )和瑞士的斐斯泰洛齐( 等。

现代发展期。例如,美国杜威反对“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主张“儿 童中心”和“做中学”;前苏联的凯洛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系统科学 知识、技能的传授和“五环节”教学法等。

世纪

由于教学设计形成于年代,所以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还是 世纪中期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理论。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 分类和信息加工理论,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掌握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理论,布 鲁纳的知识结构和发现教学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先行组织者理 论,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前苏联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赞科夫 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

)的范例教学理论等。

针对我国现阶段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和需要,除了学习和掌握上述耳熟能详的现代教学理论外,还必须重点学习以下两种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构主义认为,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 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她)们所观察到的东西。这样做虽然能给教师 的教学带来方便,但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就是 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

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建构主义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是,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应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 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 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 员”转变为“导演”。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 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师。相 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课下所 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 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有学习 资源,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策略,善于设计教学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给 予宏观的引导与具体的帮助。因此,教师的新角色较之以往传统的知识讲 演者的角色从深层次的作用上看更为重要。教师只有具备更宽广的心胸、

上一篇:公路局交通局范文下一篇:锅炉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