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情分析

2022-06-25

第一篇:初中语文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学情分析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语文的教学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情分析法这一持久弥新的教育话题再度成为热点。为了使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教改的要求,本文从学情的含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的必要性、学情分析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具体运用进行了浅析,以期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学情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是一个持久弥新的教育话题,中外的许多教育先贤都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新教改的背景下,这一话题再度成为热点。作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初中语文教学老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相关话题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见解,现提出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学情的含义

我们通常把学生在学习时所体现出来的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的情况称之为学情。对于学情的这一定义,我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理解:宏观方面,学情指的是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所体现出的整体情况。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处于相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学情上是基本相同的。如:初中学段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基本上处于一个大致相同的发展水平。微观方面,学情指的是由于个体差异而使学生们在学习相同的知识时所表现出的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也指同一学生由于受到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所体现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方面的不同。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学生的学情又是千差万别的。

许多老一辈的教育家很早就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提出: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设计。当代的许多优秀教师也强调对学生的学情掌握,如:钱梦龙老师在谈论备课这一问题时曾表示:自己在备课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在学习时会在那些地方出现学习障碍,然后针对这些障碍设计教学。这些前辈教育家和优秀老师的论述表明,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分析,这一点对于像我们这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思维仍影响巨大的形势下,教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漠视学生存在,无视学生需求的现象仍然是很普遍的,学情基本上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其实,把学情分析法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及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时都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掌握。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教学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新的教育理论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即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为了能让这种转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教师应在充分关注学生和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用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掌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们才会乐于学习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投入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1]。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需要。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对教学中学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和课堂调控,使自己的教学做

到有的放矢,教学实效也自然能够得到提高[2]。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需要。

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学情的情况下,就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学内容以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学生在易于理解,乐于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得到增强,学生的素质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终生发展才会有保障。

三、学情分析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具体运用

(一)直接经验法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接触而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并在教学中根据这些情况出发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方法,通常称之为直接经验法。虽然直接经验法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操作简便,实行性强,所以在教师中广泛使用。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学情能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在运用直接经验法时自然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并不是说只有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运用直接经验法,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说,只要我们认真工作,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也是可以使用直接经验法的。如: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由于我已经和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清楚的知道学生们对文言文充满了神秘感,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但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却限制了他们对《论语十则》的深入理解。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诵读开始,让学生初步体会字和词语的运用。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研读,我则对难于理解得知识点进行点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写作特点。经过了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们已经对文章有了大体的理解。所以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赏析,分组谈论,集中阐述体会,最后由我进行总结。这一课的课堂效果很好,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对学生们平时的了解和观察。又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读后感的作业,开始认为让初一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还是没有问题的,当结果却是很不理想,许多学生的作业在质量上都很低。对此,我及时地进行了反思,通过反思,我认识到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生活经历和思维模式限制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于是,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案,在另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把文章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进行了重点讲述,并通过师生问答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布置预习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通过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方法被称为布置预习法。相比较于直接经验法,布置预习法虽然显得有些繁琐,但据此而获得的学生学习情况更为精确,同时学生由于经过了预习,许多简单问题可以在课堂上略讲,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因而,许多教龄尚浅和刚接手新班级教学的老师都乐于采用。如:在《看云识天气》的教学中,由于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同学们以前很少接触到这一文学领域。他们会不会对文章感兴趣,对于文章又能有多少程度的理解等都是我心中没底的问题。因此,我使用了布置预习法。课前,我提出“描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形状、位置、厚度怎样,是什么样天气?”“观察云的形状、光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等问题,旨在了解学生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通过学生的展示,我也迅速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课堂内容的详略安排也有了把握。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们接触少,但我把这节课还是上得很有效率,学生们掌握的也很好。又如: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基于初一学生很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我使用了布置预习法。课前,我提出“全文的主线是什么,起什么作用?”、“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衣的目的有哪些,这表明了什么?”、“皇帝看新衣的心理、语言各是怎样的,表明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考查学生们的总结、归纳

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对预习时所布置问题的回答,我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即时观察法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信息和课堂实际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这种方法称之为即时观察法。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因而,这种方法有及时掌控、快速处理的特征,许多老师在教学实际中经常运用。如:在《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组织学生阅读和讨论文章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段落,在学生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反应。然后在组织学生发表见解,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后,我根据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组织学生谈论解决,或由我引导学生解决,或由我精讲解决。从课后的学生们反应来看,教学效果很好。又如:在初一已经结束新课进入复习时,分析试卷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我在分析试卷时就采用了即时观察法,在分发试卷后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订正错误,然后组织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最后,我针对出错频率比较高的问题进行精讲,这样学习的效率就相对高了很多。

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和分析,从而获得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情况。如:我在支教的过程就曾经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在我刚刚接手初一年级时,为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整体的把握,同时也为了让学生们尽快熟悉教材,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前五分钟开展演讲活动,内容限定在教材范围内,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讲述,也可以是对课文的介绍和课文作者的介绍等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我则乘此机会观察学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经过一两个月后的实践后,学生们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能力也得了相应的提高,像在《春》一文的教学中,我在带领学生完成课文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等内容的教学后,我放手让学生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我知道了学生其实是很善于将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的,这样我学生的理解又进一步的加深了[3]。

(四)交流反馈法

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作业、试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批改及改进建议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种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交流反馈法。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学生中,通过靠近学生、观察学生和与学生直接谈话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情,对于我们年轻的支教老师来说,由于学生对我们有很强烈的亲近感,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很易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缺点就是所获的信息比较主观或者不真实。学生的作业能比较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和及时思考总结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学《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下课后,我找来一个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问道:通过学习,你对课文了解多少。她的回答是:这篇课文很感人。我继续问:为什么感人。她就会答不上来了。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学生对这一课的中学思想还没有完全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分析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者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对祖国的热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并进而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又如:在《<世说新语>两则》的教学中,在疏通字词和文章大意的教学阶段结束后,为了检验学习效果,我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作业。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而”字的用法掌握的不够好,因此,我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就着重讲解了文言文“而”字的用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学情分析法有助于实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实效,有助于高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教

学实践中应重视运用学情分析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选择使用直接经验法、布置预习法、即时观察法、交流反馈法等不同方法,让学情分析法在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上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学辉.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47页

[2]高升明.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 65页.

[3]邵革林.倡导自主阅读 凸显语感训练—新课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J].新课程·教师, 2011,(08):77页.

第二篇:初中体育学情分析

翟江波

本学期巳完成50﹪教学任务,对所代班级的体育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总结,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在上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智识和技能专业课程计划的改革和贯彻,即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对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指导作

了阐述,旨在期盼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同时体现贯彻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教法以学法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与健康》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本人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为了使学校体育能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系统工程;为了将学生被动学习与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为了帮助学生与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顺利接轨,我们根据当代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是体育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自我创收,自我发展,补充体育经费的不足。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走学校体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在体育统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在力,而且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

键,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去实现教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就应经常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去激励他们的积极性,因为积极性是发挥潜能的原动力

第三篇: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

一般特征,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会声会影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正确打开、关闭会声会影软件,能够熟练地新建项目,并且能够导入视频、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学生已经掌握了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知识,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需要的素材,如图片,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保存。对导入的素材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处理,如添加各种特效,尤其对于文字的效果添加,更加的熟练。多数同学对色彩都能进行合理的搭配,很少出现图片与文字颜色相近的情况。多数同学都能准确的按照老师要求把文件保存到要求位置。实践性课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视频的制作,学生普遍感兴趣,乐于自己动手学习。但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不是很积极,不是很积极地跟上教师的进度。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不学。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个别特征:个体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学习者的打字速度有差异。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学情教情分析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人在本学第一学期任教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大都是农村儿童,加上乡下学生不太重视教育,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不平衡。尤其是班中有几位学生智力相对较低,作业难以独立完成;还有5-6名学生从一开始基础太差,习惯也不太好,也比较难以独立完成作业。

二、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指读水平。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100%达标的不到一半,还有3 人只达到课标要求的40%,2 人只达到40%甚至以下。全面超标的学生只有1个,超过课标要求1/3的也只有5人。因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还有极少数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三、学生学习习惯与先前学习经验

通过近一年的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种类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如认真预习,认真完成各种作业,认真复习,做读书笔记等。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特差,如上课不发言,回家不预习,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不完成,要教师再三催促才交作业。

八年级语文学情教情分析

巴彦县长春中学

邹德忠

第五篇:初二语文学情分析

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初二语文组的教师面对不堪入目的成绩单,对近期的语文工作作如下总结:

本次考试与其他几次考试相比,分数比以往下降10分左右,原因有:本次题量较大,很多学生没有做完,或做的比较潦草,做题质量没有保证,现代文丢分严重;默写错别字现象严重;作文有内容无新意。

一、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说说教师的教:教师过于追求进度,文言文的学习掌握不过扎实,缺少默写巩固,现代文阅读没有进行相应的阅读训练,造成考试的陌生感和读文速度的下降。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格,例如:对书写的忽视,对不完成作业者的漠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时“磨洋工”现象的无助,导致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难以保证。作文训练缺少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导致学生能写,但质量不高。语文的学习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不够,阅读的兴趣不高。

其次学生的学:普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生没有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观念的转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从成绩来看中等生将要走向差生的边缘,学生没有目标学习没动力,一切都无所谓的心态,班级缺少学霸型精英的领导的,班级缺少浓郁的学习氛围。缺少质疑精神和求真的态度。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差,抄作业的现象极为严重,语文成绩的保障关键在课堂。

二、集体备课

开学两个月来,我们集体备课做的比较实,备课分工到位,超周备课,

1

集体备课时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了大家的智慧,基本呈现给学生的是集体智慧的大餐,我们大家的备课不局限于集体备课那两节课,听了课后及时交流沟通,明确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了备课灵感创意时及时交流,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源泉活水。分工周备课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备课量,相对减轻了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但是,本学期加上语文主题丛书,再加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在备课反面远远比其他学科要付出的时间要多,努力要多,及时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每天走进语文办公室,看到的都是语文教师忙碌的身影。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它是一种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是自律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如一缕春风,使整个课堂春意盎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但是我们的小组学习存在着以下问题:小组分工不明确,交流秩序混乱,;一言控现象严重,学生有教师的忠实听众变成了优等生或组长的忠实听众;各自为政和霸权主义现象极为严重;评比和奖励机制有待完善。总之我们的小组学习只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导致了小组学习的实效的欠缺。

四、今后的具体措施

1、具体抓小组学习,从习惯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倾听的习惯,勇敢发言的习惯,守纪的习惯。

2、注重学生的书写指导,对学生强调书写的重要性,首先做到工整

2

规范。

3、现代文的学习与文言文的复习有机结合,防止学生回生和遗忘。为期末的综合复习肩负和打基础

4、针对现代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技巧,每学习一篇现代文,要把练习册上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做一做,讲一讲,归归类,从而让学生阅读阅读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5、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因为我们前一段时间作文训练比较扎实,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写,而且会写,不仅要求学生的作文有内容,而且要有新意,有深度,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作文的字数,而且要求学生作文的文笔。力争让学生的作文再上新台阶。

6、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我们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从而喜欢语文课,让我们的教师变成学生的学堂,老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默默无闻的听众,语文教师不再有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梦想。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我们同样可以创造奇迹,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让语文学习更轻松。

上一篇:初中体育体操教案下一篇:村镇银行开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