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降成本措施

2022-08-13

第一篇:工业企业降成本措施

2009年技术科降成本措施

为了确保全年成本任务的完成,根据铁厂的实际情况,我科对各项指标进行了细化,并制定了以下措施、管理办法与考核办法,请各单位严格执行。

一、耐火材料成本负责人为彭欣,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1925万元,目标:1925万元

1、 6#高炉在不影响炉况顺行的基础上,减少出铁次数,平均每天由13.5炉减少到每天12.5炉以下。

2、 加强小高炉铁水沟的维护,做到每炉铁后就进行检查,发现有坑马上修补,龙沟预制块必须使用6个月,高炉更换龙沟预制块必须经技术科认可。小高炉龙沟不及时修补, 扣20元/次以上。

3、小高炉预制砂坝加强修补,要求使用3个月或通铁量大于70000吨以上,预制砂坝非质量问题寿命低于3个月,扣主任100元,扣炉前大班长100元。

4、尽快完成大高炉无水炮泥、浇注料的整体吨铁包干模式来降低吨铁消耗。

5、加强生产协调和管理,杜绝结死罐子。高炉每冻死一个罐子,扣1000元,按分析会考核到人。

6、每次施工前对耐火材料消耗进行准确预算,减少浪费。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规定进行耐材的使用,反对丢弃行为和浪费现象。

二、管氧和富氧成本负责人为梁南山,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4432万元 目标:4432万元

1、 各单位的氧气包各自负责,严禁外单位使用我厂的管氧,否则考核该单位100元。

2、 技术科加强管氧泄漏的检查,严格执行有关考核制度。

3、 高炉富氧必须在全风状况下进行,否则扣工长50元/次。

三、转炉煤气等煤气成本负责人为朱智艳,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2451万元 目标:2451万元

1、 当高炉不需要风温时,严禁使用转炉煤气。否则扣热风炉操作工50元/次。

2、加强热风炉操作工的烧炉技术,在不同烧炉阶段及时调剂转炉煤气的配比,最大限度地多烧高炉煤气。

3、各热风炉班加强节约煤气意识,其煤气成本超标则扣50元/人,班长扣100元。累计完成可补回。

4、6#高炉要加强烤主沟和摆动流咀的管理工作,不得浪费焦炉煤气火焰。否则,扣50元。

5、准备车间加强节约煤气意识,铁水罐烧烤完成后,要适当减少煤气用量,维持罐底温度在800度即可。其煤气成本超标则扣300元,月累计完成可补回。

6、为了提高热效率,热风炉每班换炉应不低于5次,否则,每少一次扣工长10元,扣热风炉操作工10元。

四、 氮气成本负责人为彭欣,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4580万元 目标:4580万元

1、将小高炉的三根氮气总管合并,减少管损。

2、高炉炉顶放散阀用氮气停用。

3、高炉炉顶气密箱用的事故氮气停用。

4、各重力除尘器遮断阀用氮气停用。

5、1#、2#、5#高炉下阀箱用氮气安装气动开关,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

6、各高炉下阀箱温度按不高于120度控制,气密箱温度按不高于70度控制。

7、各炉顶摄像仪用氮气适当压少。

8、各高炉N2安装流量计,使N2的使用处于可控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9、 喷煤的流化、补气、充气有计划性地使用压风。

10、将烟煤集中制粉,布袋反吹用气有计划性地用压风代替氮气。

11、控制好原煤水分,保持磨机出口温度正常,减少用氮气保安的时间和次数。

12、中速磨因故停机时,一定将反吹氮气关闭。否则扣50元。

13、技术科加强N2泄漏的检查与考核。

14、加强各单位节约氮气、降低氮气成本意识,其月消耗氮气吨铁成本和小时流量同时超计划时,则扣300元,且每超1%,再加扣50元。月累计完成时可补回。

五、压风成本负责人为龚国球,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3680万元 目标:3680万元

1、当3#铁口出铁,且东渣未提渣时,将1# 2#皮带压风关闭。否则扣50元。

2、当皮带上无水渣时,及时关闭压风。否则扣50元。

3、将部分用压风吹扫的点改用高压水冲洗。

4、轮法内过滤网吹扫用高压水冲洗。

5、技术科加强压风泄漏的检查,严格执行有关考核制度。

6、6#高炉要加强节约压风、降低压风成本意识,若吨铁成本和小时用量同时超计划,则扣6#高炉300元,且每超1%,再加扣50元。月累计完成时可补回。

六 、水成本负责人为梁南山,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11193万元 目标:11193万元

1、控制1#、6#高炉软水进出水温差在合理科学范围(暂定4度),以此调节水量。

2、其它小高炉风口、冷却壁、热风炉用水就在合理范围,其水量据此进行调节。

3、加强长流水的检查,严格执行有关考核制度

七、烧结片煤气成本负责人为刘石生,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1810万元 目标:1810万元

1、加强工艺指导和管理,减少停机时间和停机次数。

2、抓好原料预热,提高原料温度,减少煤气用量。

3、增加料层厚度,提高利用系数。

4、对点火炉进行适当改进。

八、烧结片用水、压风成本的负责人为刘联富,降成本措施及考核办法如下: 计划:879万元 目标:879万元

(1)火车生石灰生卸车:大车皮控制在50分钟内,小车皮40分钟内,质量差的车皮不予卸车,退回供应商。

(2)加强操作责任心,缩短卸车和送灰的时间,确保输送量,降低压风消耗。 (3)岗位禁止使用压风吹扫卫生。

(4)火车、汽车漏气的及时通知供货单位整改,没有整改的禁止卸车,并从严考核。

(5)杜绝常流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好。

(6)区域和岗位卫生规定每周只能用水冲洗一次。

(7)烧结机的单辊、点火炉、竖炉的大水梁、各高压风机的冷却水根据气温合理调节流量降低水耗。

(8)各循环水处理系统要合理平衡好本区域的用水,节约用水。

九 技术科内部考核办法

1、各负责人要建立日成本台帐。否则扣100元。

2、所负责的成本发生异常时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向科长汇报。

3、每月按成本降低百分比进行打分排名,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第三名8分……,以此类推。并做为业绩考核和奖罚的依据之一。

技术科

2009.01.02

第二篇:生产制造企业降成本具体办法

降低成本具体办法及奖励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成本的构成比较复杂,降低企业的成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降低企业成本是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必备手段。根据我公司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成本:

一、考核目标

在现有车型标准配置的基础上,以2011年8月—2013年7月为考核期间,每台车降成本2万元。其中,技术部承担1.2万元(2万*60%),采购部承担0.4万元(2万*20%),生产制造部承担0.4万元(2万*20%)。

(一)、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是事先控制产品成本的有效手段。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且是重中之重。控制好设计成本首先做好市场调研,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选择有利的厂家,明确新开发产品的价格底线并据此制订出合理的消耗定额和目标成本,力求设计方案能真正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规定的最佳设计要求。当然每个设计方案完成后都要进行实践的检验论证。根据我公司目前状况来看,由于现有车型总体成本偏高,有关设计、工艺成本有较大的降值空间,故要求技术研发部门在原车型标准配置的基础上降低成本1.2万元。

(二)、生产成本

生产过程成本的控制,包括生产的各个工序和部门消耗的控制。但无论哪个生产环节和部门,它所控制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料、工、费的支出。

1、原材料消耗的控制。根据技术部制定的图纸、工艺方法和工艺消耗定额的控制标准,在生产过程各环节,对原材料消耗进行控制。 ① 车间加工人员要对下料方法、材料利用率、回收率等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图纸、工艺、设备、工装进行操作,对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进行控制,推行综合利用,节约支出;

② 生产管理人员要控制合理投产、合理调度、组织均衡生产、减少废品提高材料利用率,控制原材料定额消耗不超支;

③ 车间要有专门人员监督材料消耗,分析材料消耗定额发生的偏差,找出原因,追踪责任者和提出改进措施。

2、能源消耗的控制。

能源消耗在成本中占比重很大,由于我公司技术水平和工艺技术相对落后,节约能源消耗的潜力也很大。能源消耗的控制,主要是燃料动力的控制,即对水、电、暖消耗的控制。生产部门要配合管理部严格控制喷漆房等设施的空运转率和无效作业率。燃动的考核以一年为考核期(2011年8月—2012年8月)。

3、生产工时的控制。

生产工时是日常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除了劳动部门控制定员人数和制订劳动定额外,主要是由车间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的劳动人员分配、使用,劳动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加班加点、奖金、津贴等控制。

4、废品损失的控制。

废品损失对成本有多方面的影响,要认真控制废品损失。将废品损失指标,分解落实到各车间、班组。以减少废品造成的损失。对废品的回收控制,要保证废品及时挑出、交库,及时进行处理回收残值。

5、制造费用的控制。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车间各工序应按费用发生时间和费用项目编制费用预算作为控制依据。

6、骨架/喷漆承包费用的控制

承包费用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所焊接骨架和喷漆所用直接材料。间接成本指喷漆,骨架场地使用费,水电暖燃动的使用等。在签合同时要明确详细的指出基本材料由谁提供,达到什么标准,出现质量问题怎么处理,场地、燃动的使用如何明确各自应负担成本。

(三)、采购成本

完善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部门在接到公司计划时,应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评审,进行采购分析,决定采购多少以及何时采购。采购计划确认后,通过询价进行比值比价,最后综合供应商资质、信用、报价、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合同确认。在采购过程中,质量部和技术部应对所有的报价供应商进行评定,选取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厂家签订合同。另外,仓库管理人员要控制保管费和限额发料、退料、补料、回收废料等工作,质量、财务、管理部人员也要不定时到库房、现场审核确认物料的领退。

二、奖励办法

以机动车车辆销售发票为依据,根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采购部上报资料,由财务部、管理部、质量部审核,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

① 属设计降成本范围内的,降低额1.2万元以下的,按20%给予技术部奖励。超额部分,按30%给予奖励。对于新研发车型,可由设计部门根据本企业内部实际再综合考虑市场,行业等其他外在因素制定目标成本,在目标成本以内节约的部分根据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②属于生产降低成本范围的,降低额0.4万元以下的,按20%给予制造部奖励;超过部分,按30%奖励。

③属于采购环节降低成本范围的,降低额在0.4万元以下的部分,按20%给予采购部奖励,超过部分给予30%奖励。

④ 审核部门(财务、管理、质量)人员按技术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奖金的10%给予奖励。

三、其他说明

1、为了保证降低成本各项措施的实施,以后每月召开一次以总会计师为首技术部、采购部、生产制造部、质量部、管理部、财务部相关人员参加的降低成本测评会议。会议主要提出两类问题①各部门汇报上月降低成本的成果,提出有力证据,由财务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发放奖励办法中所规定奖金。②提出下月降低成本的目标及改进方法。

2、国家强制执行、集团公司行政命令、客户要求所必须的配置所影响的成本金额不计算在考核结果中。

3、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如果出现设计缺陷、采购产品质量残次、出厂后反馈问题严重、生产偷工减料等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参照质量问题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北京北方华德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2011-07-26

第三篇:国家统计局>>苏州企业如何降成本 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结构问题凸显,中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面对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设定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改革任务,其中“降成本”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以促进企业减负、增效、提质和转型,为实体经济稳增长夯实基础,其中,工业经济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苏州规上工业总量已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二位,作为工业经济大市,如何有效降低工业企业成本,不仅对全市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一、降成本是经济调速换档阶段的通行之举

当前,中国已进入高成本时代,资源环境的制约、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制造业成本优势明显下滑。“降成本”是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切实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纵观全球,很多发达经济体都曾经历过“降成本”来刺激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如美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通过减税减负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繁荣;日本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通过节能减耗降息以及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减量经营”扶持经济增长。

成本的不断提高减弱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经济长期赖以发展的生产要素低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遇到阻力。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激发实体经济活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剂良药。今年八月,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务院发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江苏省政府也出台了《省政府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为企业降成本的措施。苏州市政府印发了《苏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聚焦企业成本关键环节,有效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减负担、增效益。

二、苏州工业企业成本现状

本文所述的工业企业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主要包括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另外职工薪酬包含于主营业务成本及费用中,因其对我市工业企业成本存在较大的影响,本文将此作为成本的重要内容予以并列分析。

(一)主营业务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工业成本构成的主体

主营业务成本占据全市成本构成的绝对比重,2015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达2590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87.0%;应付职工薪酬体现的用工成本位居第二,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应付职工薪酬占收入的比重达7.4%;三项费用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依次为4.6%、2.6%、0.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最低,为0.3%。

(二)单位成本水平居省内高位

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处于高位,2015年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单位主营业务成本达87.2元,在全省十三个市中仅次于常州(87.3元),高于全省平均1.3元,高于省内单位主营业务成本最低的连云港4.8元。从全国来看,苏州规上工业企业的单位主营业务成本也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全国平均1.5元。

(三)工业盈利能力偏低

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1%,分别低于全省及全国1.4、0.7个百分点。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苏州的盈利水平也不具优势,不仅与上海(7.8%)、天津(7.2%)、杭州(7.3%)等地的销售利润率差距较大,也与重庆的6.7%相差超1个百分点。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市工业企业成本水平较高的现状。

三、苏州工业企业成本走势及特点

(一)从比重结构看,六大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三升一降两平”

2006~2015年的十年间,全市工业企业效益总体略有提升,规上工业销售利润率由2006年的4.7%上升至5.1%。从六大成本构成看,尽管作为成本主体的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89.6%降至87%,但用工成本(应付职工薪酬)比重则由4.8%提高至7.4%,主营业务成本下降的份额(2.6个百分点)正好被用工成本的上升所抵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比重维持于0.3%左右。从三项费用看,财务费用比重维持在0.8%左右;销售费用比重由2.2%微升至2.6%;管理费用比重提高幅度最快,由3.1%提高至4.6%,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管理人员薪酬提升0.4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由0.5%提升至1.1%,提升0.6个百分点,表明工业企业在应对人工成本上涨的同时,也在通过加大创新投入成本谋求转型。

(二)从年均增速看,税、费、薪酬增长明显快于收入

2006~2015年,我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0%,高于主营业务成本增速(8.7%)0.3个百分点,这是我市规上工业销售利润率保持略有提升的主导因素。而应付职工薪酬年均增长13.8%,三项费用年均增长12.1%,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增长19.3%,这三类成本增速明显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较为显著。由于以原材料为主体的主营业务成本刚性较强,调整空间不大,因此税、费、薪酬等成本应成为成本调整的重点方向。

(三)从行业看,重点行业成本构成差异较大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等六大行业近年来占据全市规上工业主导地位,2015年六大重点行业企业数量达4945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一半,实现产值2.01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6.5%。2006年以来,六大主导行业销售利润率连续低于全市平均,不同行业之间成本构成存在分化,面临不同的成本压力。

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电子信息行业)管理优势明显。电子信息行业是我市第一大行业,产值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行业中外资企业较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十年来该行业三项费用占比均低于全市平均,2015年行业三项费用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4.0%,远低于全市8.0%的占比。行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在六大行业中最低,税负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行业加工组装份额较大,劳动力相对较为密集,人工成本成为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加上原材料以进口为主,成本较高,行业销售利润率为3.9%,低于全市平均1.2个百分点。

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主营成本、融资成本高。2015年两大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分别为93.0%、91.7%,均远高于全市87.0%的平均水平;销售利润率分别为1.7%、1.8%,在全市工业行业大类中处于低位。由于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两大行业管理和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均低于全市平均。值得关注的是,两大行业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超出全市平均一倍,分别为1.6%、1.8%,行业资金成本偏高。用工成本方面,两大行业呈现相反趋势: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薪酬占收入比重为2.5%,在六大行业中最低;纺织业薪酬占收入比重较高(8.7%),由于纺织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特性较强,必须通过有吸引力的薪酬待遇来维持相对稳定的人员结构,因此面临更为显著的人工成本压力。

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以及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三大行业人工、费用成本比重高。2015年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5.2%、79.4%、79.9%,均低于全市87.0%的平均水平,因刚性成本较低,三大行业销售利润率分别为5.9%、9.5%、7.5%,均高于全市5.1%的平均值。由于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较大,三大行业管理、财务两项费用占收入比重高于全市平均。以电梯为代表的通用设备行业近年来步入快速成长阶段,人力成本也随之加大,行业薪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9.1%,在六大行业中最高。

(四)从规模看,中小企业税费及人工成本较高

随着近年来苏州工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与规模显著扩张,大型、中型、小型(含微型)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比重由2006年的0.4:0.4:0.3发展至2015年0.5:0.2:0.2,大型企业占比显著提升。中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最低,小型随后,大型企业最高,2015年大、中、小型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比重分别为89.3%、82.5%、85.8%。薪酬方面,中型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达10.2%,高于全市平均(7.4%)近3个百分点,其次为小型企业,比重为7.8%。在企业管理运营成本方面,大型企业由于其成熟的管理水平与高效的运营效率,营销手段趋向多样化,因此大型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占收入比重均远远低于中小型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业的财务费用比重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资金成本偏高,需加大对小型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税收方面,十年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持续最低,2006~2010年间小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大于中型企业,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扶持的不断推进,2011年以来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收入比重均低于中型企业。总体来看,中型企业的盈利能力最高,2015年中型企业销售利润率6.7%,分别高于大型、小型企业1.7、2.6个百分点。

(五)从经济类型看,民营企业主营成本及融资成本高

苏州工业经济的外向型特点显著,2015年,规上外资工业产值比重达64%,远远高于民营工业33.9%和国有工业0.2%的产值比重。从主营业务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看,民营企业最高,达87.2%,分别高于外资和国有企业0.3、4.2个百分点。从人工成本看,国有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占收入的比重达10%,在三大经济类型中的比重最高,人工成本压力最重;民营企业薪酬比重为6.6%,低于外资企业1.3个百分点。从三项费用看,国有企业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达11.4%,远远高于外资的4.7%和民营的4.5%,从国有企业管理费用构成看,人员薪酬占收入比重为5%、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4.8%,另外,民营企业财务费用占收入比重为1.5%,高于国有、外资企业1个百分点左右,民营企业资金运营成本压力较大。

四、当前降成本政策措施成效与问题

为了解今年以来一系列降成本政策的实施效果,8月份我市抽取了15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降成本专项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成本,其次分别是税费成本、物流成本、能耗成本、融资成本,环保成本、制度性成本占比较小。

(一)用工成本是企业最迫切希望降低的成本

现状:调查显示,88.8%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占比大,在八大成本构成中位居第二。随着就业人员工资的逐年提升、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用工成本也随之逐年加大,2015年应付职工薪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7.4%,比2011年提高1.5个百分点,是八大成本构成中占比提高最大的一项,调查中83.6%的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用工成本,在八大成本构成中位居第一。

降成本政策成效:政策1:在继续实施现有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基础上,2016年~2018年再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0.5个百分点。调查显示,82.9%的企业2016年已经执行了该项政策,以新区某设备制造企业为例,2016年仅失业保险一项就预计能为该企业降低成本181.9万元。

政策2: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查显示,34.2%的企业了解此项政策,26.3%的企业认为此政策对本企业降低成本有作用,33.6%的企业预测2016年工资总额较2015年会有所下降。

面临的问题:社保方面,仍有17.1%的调查企业未执行或不了解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的政策。调整工资标准方面,65.8%的调查企业认为此政策对本企业降低成本基本没有作用,64.5%的调查企业测算2016年工资总额高于2015年,67.8%的调查企业测算2016年人均工资高于2015年。援企稳岗方面,虽然提出了落实援企稳岗的补贴政策,但调查中只有1.3%的企业执行了此政策。

(二)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下降但企业压力不减

现状:原材料成本毋庸置疑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成本构成,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制造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消耗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65.5%,在降成本调查中,94.7%的企业选择原材料成本为企业占比最大的成本项。2012年以来,工业品价格指数连续四年处于下降通道,工业品价格不断下降,原材料成本受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市直接材料消耗占收入的比重下降4.0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成为“十二五”期间唯一占比下降的成本项。

面临的问题:价格是一把“双刃剑”,其下降虽然拉低了原材料成本的占比,但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产品的出厂价格,影响企业的盈利空间。调查显示,仍有81.6%的企业迫切希望原材料成本降低,在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的成本构成中仅低于用工成本位列第二。

(三)税费成本压力位居第三

现状: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0.34%,占比比2011年提高0.1个百分点。调查显示,34.2%的企业认为税费成本占比大,40.8%的企业迫切希望降低税费成本,在八项成本构成中均位列第三。

降成本政策的成效及问题:降低税费成本涉及的政策较多,但大部分税收优惠政策仅针对小微企业,在规上工业企业中的惠及面不广,仅“暂停征收防洪保安资金”这项政策有近一半(48%)的调查企业反映已执行,其他政策绝大多数企业均不涉及或不符合条件。

(四)能耗、物流成本占收入比重有所上升

现状: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能耗成本、物流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28%、0.91%,占比比2011年分别提高0.20、0.17个百分点。在调查企业选择的最大成本项中,30.9%的企业选择物流成本,27.6%的企业选择能耗成本。在最迫切希望降低的成本项中,25%的企业选择物流成本,27%的企业选择能耗成本。

降成本政策成效:政策1:从2016年起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企业用电价格下调3.12分/千瓦时。调查中33.6%的企业属于一般工商用电企业,其中49%的企业已执行了此政策。

政策2:规范港口、机场、铁路经营服务性收费,落实国家和省“绿色通道”及取消船舶港务费相关政策。调查显示,6.6%的企业涉及此政策,其中30%的企业已较好执行此政策。

面临的问题:下调电价方面,调查中有65.1%的企业不属于一般工商用电企业,政策的受惠面不高;其中一般工商用电企业中,19.6%的企业未执行下调电价,31.4%的企业不了解下调电价政策。取消港务费方面,92.8%的企业都不涉及此政策。

(五)融资、制度性、环保成本占收入比重基本保持平稳

现状: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融资成本、制度性成本、环保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65%、0.12%、0.02%,与2011年基本持平。调查中,这三项成本也是企业选择的压力相对较小的成本,分别有13.2%、1.3%、6.6%的企业迫切希望降低这三项成本。

降成本政策的成效及问题:涉及降低这三项成本的政策较多,但多为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加之目前各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调查企业大多不涉及或不了解这方面的政策。

(六)企业对降成本政策的评价及期盼

在给降成本政策影响程度的总体评价上,15.8%的企业认为降低用工成本政策作用明显,7.9%的企业认为降低物流成本政策作用明显,17.1%的企业认为降低能耗成本政策作用明显,9.9%的企业认为降低融资成本政策作用明显,18.4%的企业认为降低税费成本政策作用明显,9.2%的企业认为降低制度成本政策作用明显。

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企业也提出希望政府对于政策文件能宣导到位,使企业能全面了解政策的细则;希望进一步降低社保费率,提高个税起征点,规范从业人员流动性;进一步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及审批环节,多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的信用体系,给予信用优良的企业税收、融资优惠政策;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减少物流成本。

五、苏州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路径及建议

自2013年规上工业产值总量超三万亿以来,苏州工业经济持续处于低位运行,工业生产徘徊于水面以上,规上工业退库企业已超过1千户,新入库企业逐年减少,工业经济面临的挑战较为严峻。因此,降成本对于缓解工业企业经营压力、激发制造业活力、加快动能转换、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但应注意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和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成本特点不尽相同,面临的困难及问题差异也较大,因此需要在降成本攻坚战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打好降成本“组合拳”。

(一)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一降”与“三去”的关系。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供需结构再平衡的内在要求。制造业领域的改革集中于“三去一降”,其中,“三去”主要表现在: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需“去产能”;在低端产品滞销积压的同时,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需“去库存”;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无法向有效需求领域、中高端领域配置,需“去杠杆”。可以看出,制造业领域的“三去”更专注中长期增长动力的重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一降”这一降成本政策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的导向作用,对优质高效供给坚决降、全面降,对过剩产能、低端供给不降甚至反升,从而引导资金更好地支持优质实体经济发展,增强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二是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成本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降成本企业是主角,政府作用有效但非关键,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工业企业成本构成来看,主营业务成本是主体,而原材料成本是主体中的主体,企业仍需从自我革新入手,降本节支,降低原材料成本,减少原材料损耗,同时要优化管理理念,提高生产效能,夯筑成本主体优势;而政府作为降成本配角要在对接制订各项减负措施的基础上,关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不同降成本诉求,不搞一刀切,扶持配套功夫要做得深做得细,注意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及时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发挥政府减负与企业降本的共振效应。

三是处理好降薪酬与留人才的关系。人工成本是工业企业的第二大成本项目,由于人工成本的上涨不断挤压企业盈利空间,降薪酬也成为降成本的重要选项。但也应注意到,单纯缩减人力成本开支尽管能带来短期的盈利增长,但未必能带来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的行业或企业,提高薪酬待遇应是企业吸引专业人才、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苏州是制造业大市,近年来由于房价等生活成本上涨较快,因此,保持薪酬的适度增长或优势增长应该是苏州留住制造业人才,实现制造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二)工业“降成本”对策建议

1.加快降成本政策制定进度,扩大已实施政策覆盖面

苏州降成本政策制定的跨度有三年,从降成本调查情况看,部分政策正陆续发挥作用,但也有政策尚未制定,企业无从知晓,建议对这部分政策的落实制定序时进度表,提早设定预案,有效缩短政策落地时间。目前已落实降成本政策普遍存在企业知晓度以及惠及面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新闻媒体、政策宣讲会、网络推送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效应。研究制定政策执行细节,做好调研摸底,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对有门槛条件的降成本政策实施触发式响应、避免申报式扶持以及政策“空挂”,最大限度发挥降成本效果。

2.在行政主导的成本重点领域,切实对接企业诉求降成本

以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经营环境为己任,以“小政府、大市场”为终极目标加快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改革,促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激发各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政府性资金和收费项目,减少各项费用支出;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争取力度,加快出口退税、奖励政策的落实进度,出台更多针对特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高新新兴产业以及新业态、新产业的减税力度;扩大政府担保资金规模,保障存贷款利率定价秩序,扩大续贷政策适用范围,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定个性化金融扶持政策,对暂时困难企业不断贷抽贷,抑制不合理的金融机构筹资成本;鼓励企业开发环保自供电,扩大直购电交易规模,进一步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反映用电供求变化,降低电力成本负担;进一步优化通行环境,加强和规范收费公路管理,降低通行费用。

3.有的放矢,各有侧重谋划差异化降成本途径

如对第一大行业电子信息业来说,降低行业的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扩大盈利空间的关键,重点应控制好原材料购进环节的成本波动,对汇率波动做好预判和预防。对于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而言,要加大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行业成本新优势。我市中型企业盈利能力强于大型企业,但管理运营成本高于大型企业,税费成本高于小微型企业,因此现有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也应适当向中型企业开放,以降低中型企业的税费、融资等方面成本,进一步加强中型企业的盈利水平。

4.以提高劳动效率为重点,降低用工相对成本

用工成本是成本构成的重头,对盈利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需进一步健全劳动用工法规,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把握节奏,把控幅度,兼顾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企业职工培训补贴力度;加快理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基金结构,适当降低社保费率,尽快落实社保缴费基数下调政策。降低用工成本的重点应是加快“机器换人”进度,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扩大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人数,在人均薪酬不降的基础上控制薪酬总量增长幅度,降低劳动力的相对成本。

第四篇:浅谈供电企业降损增效的措施

摘要:从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探讨供电企业如何降损增效。关键词:供电企业;降损增效;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按照国家关于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的目标,并将其写入了社会责任报告书。作为供电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节约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降损增效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线损率综合反映了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查找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技术上、管理上双管齐下,运用科举的措施与方法,实现电网的“降损增效”。1 降损增效之技术措施

1.1加强配电网规划,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

在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安排时应对线损因素给予适当考虑。要以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降损增效为原则,对电源点和配电网网架结构规划进行细化、优化,逐年修编配电网的滚动规划。在技术改造项目立项时应把节能降损提高到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工作的层面,其中节能降损项目投资比重应大大提高,使节能降损项目措施落实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结合迎峰度夏及城网改造,对部分超负荷配变及线路进行改造,根据城市负荷发展情况,及时增加新的电源布点,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

1.2合理调度,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加强变压器负荷监测,及时调整负荷,保证三相负荷平衡运行。并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配置变压器,彻底淘汰高能耗变压器要减少变压器轻载、空载和过载的机率。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和安装位置,消除“大马拉小车”和三相不平衡现象。调整公用变压器三相负荷,尽量采用三相平衡送电,对于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线路,变压器出口处不平衡度应不大于10%。业扩报装宜统一受理,重点处理好负荷分布,调整负荷过重或过轻的线路,合理配置公用变容量。进一步加大降损后评估工作的力度。

1.3加快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提高城网科技含量

配网自动化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停电,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线路冗余容量,减少线路的投资。因此应对配网自动化进行深入研究,学习韩日等国的先进经验,对配网自动化的实用化进行研究和规划,让配网自动化为降损提供更好的支持。通过配网自动化建设,形成一套配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和配电网络实时监控,建立“数字化”配网,实现系统资源共享,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1.4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结合技改资金,对部分变电站增加的容量集中补偿设备,同时变电站根据电压情况,要及时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结合主变有载调压调档,充分提高供电电压质量;对于线路长、分支多、密度低,且较分散的10千伏配电线路可采取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对于变电所10千伏母线,可加装高压补偿电容器。对供区配变容量在100KA及以上的客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就地平衡无

功电量,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同时,开展200千伏安及以上客户的不合格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

1.5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搞好输、配电线路维护

要尽可能做到供、用电设备同时检修试验,以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搞好输、配电线路维护管理工作,减少泄漏电,主要是清扫、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修剪树枝,经常测量接头电阻,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对线路消缺等工作,要尽可能采用带电作业,控制停电作业。

1.6推广现代化手段,加快电量远传工作

充分发挥电量采集系统功能,密切关注大中客户和联网电站计量装置的计度情况,加大远程监控力度,适时跟踪并分析电量异常情况。

积极推广配网线路、大客户在线监测系统、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在线检测和用电信息发布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完善负荷管理远程工作站使用功能。电量数据是线损工作统计基础,数据的远传是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实现线损管理的可控、在控的前提。要结合预试检修停电,安排好变电站电量远传系统建设工作,同时加强电量远传系统主站功能的开发利用,使其在系统功能上切实具备线损实时分析的功能。逐步实现变电站电量远传、负控系统和电厂电量远传等系统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资源,提高线损管理的科技水平。2 降损增效之管理措施

2.1要积极开展线损分台区管理工作

贯彻执行“统计清楚、分析透彻、重点突破、综合治理”的线损管理总体工作方针,梳理线损管理流程,制定相关制度及细则,同时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及执行力。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分台区管理,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人员,努力做到线损管理每项工作有明确分工,每项小指标有明确的责任单位。通过分台区管理,掌握低压损失电量的根源,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降损计划,逐步推行台区考核表计自动抄录,提高供电量数据同时率,减少低压线损率波动。完善线路、台区考核计量装置,规范线损率的统计口径,全面推行《单线单变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分站、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分析和考核,做到量化考核到线、到台、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当月考核,当月奖惩,当月兑现,加大执行力建设。

2.2加强线损预测分析和理论计算工作

线损分析要实行三对比:与上月比,与去年同期比,与理论计算比。对线损率完成情况,每月要定期召开用电形势、线损分析会,做到及时总结,特别是对重点线路和异常线路进行剖析,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月度线损分析报告中,要认真做好次月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率等情况预测,确保线损管理的可控、在控。将每月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按月奖惩。加强线损上报、录入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准确、及时,确保线损率指标完成。要认真做好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充分掌握电网运行的损耗情况,各线损责任单位要在上一年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早准备,对所管辖线路变更情况及参数及时进行修正,并对低压配电线损进行实测分析,明确降损主攻方向,为制定降损方案和降损计划提供依据。

2.3加强计量管理

加大计量装置投入,提高精度,保证计量准确性,对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电能表全部更换;对低压电流互感器由0.5级更换为0.2级。做到定期轮校电能表。加大计量装置的防窃电改造,采用电能表集中安装于表箱或专用计量柜;低压用户安装漏电保护开关;高供高计用户采用高压计量箱并配装磁卡表等形式。同时

做好计量装置的周检、轮换工作。对表计实行定检和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表计校检,确保计度准确性。

2.4组织开展营业大普查活动

重点以查偷漏、查帐卡、查倍率、查电表及接线为主,采取突击查与定期查、互查与自查相结合,通过核查帐、卡、票、表四相符情况,检查对临时用电的管理,对表计修校、换验的管理,以及到现场实测电能表,核查电能表底数,检查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变化,电能表接线等工作来堵塞营业管理上的漏洞,消灭错接线、错抄录、错倍率。杜绝由于管理不善、业务不熟、表计失灵、责任心不强等损失的电量,提高抄收和计量准确性。同时严格执行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推行标准化作业,做好“箱封、表封、铅封、变压器桩头封”等“四封”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计量安装质量引起的营销差错发生,从源头上杜绝窃电行为。

2.5深入开展反窃电工作

对窃电行为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预以严厉打击。要加强营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强化用电营销检查、稽查大队的作用,加强对内、对外的监督。做好用电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反窃电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反窃电长效机制,电力稽查大队要与公安机关、新闻媒体密切配合,严厉打击涉电犯罪,整顿用电秩序;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的计量监测与防窃电功能,对客户异常用电进行监测。

定期组织营业抄收人员集中学习,提高稽查、检查等人员检查、发现、处理违章用电的能力。

电网的经济运行是降低供电成本的有效途径。电网降损管理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外,还需要根据电网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电网的降损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篇: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

1、领用材料时

(1)直接耗用的材料:

借: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原材料-某材料

(2)共耗材料

分配率=共耗材料费/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通常选用定额消耗量。

分配后做上述相同分录。

2、生产工人工资

借: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应付工资

3、制造费用分配

借: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制造费用

4、领用包装物

借: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包装物

5、月末结转完工产品

借:产成品-某产品

贷:生产成本---某产品

6、未完工产品(在产品)不做结转分录,继续在“生产成本”科目中挂帐,待完工后再做结转。

7、产成品销售出库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

8、结转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产成品--某产品

上一篇:关于人生目标的文章下一篇:关于生活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