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育新苗课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家长会育新苗课范文

愿洒心血育新苗

【事迹】教书十年,我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实践,勤于反思,在语文教学改革、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

【心声】甘作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乐奉献,育人者,非为以往,非为当前,而为将来。

张雄雄,大学本科,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老师。10多年前,我怀着一腔热情和向往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记得小时候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老师,崇拜他们渊博的知识,崇敬那种春蚕吐丝般的奉献精神。当我也成了一名梦寐以求的教师,我激动,我憧憬,我设计着我的教师蓝图。如今回首,十年弹指而过,想想那些辛劳、热情的挥洒,我欣慰,那十年的属于我的教育的天空是五彩的。这里有我教师之路的斑驳痕迹,这痕迹中有思考、有智慧、有挚心,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对学生的无私的师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一个学生,先要教会他如何做人,然后再谈学习知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向上的品性,没有对他人的爱心,没有对社会的责任心,那么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也称不上国之栋梁。

要想培养祖国未来的优秀接班人,首先教师自身要思想境界高尚。多年来我一直以一个人民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师德八条”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让我越来越懂得了如何去更好地完成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教书只有把他当成事业,而不是事情或者工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安贫、乐道,年复一年从事着这平凡又伟大、繁琐又神圣的事业,年龄虽然不大,却也尝尽了生活的苦辣酸甜,为了带好班,无论是品行、纪律,还是卫生、环境、宣传等,大大小小事一律心细照料。因此,学校里教师都戏称我为“老总”。我热爱我的学生,我要用我的最大能力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所以在悉心教学的同时,我依然在不断的学习教育理论文章,用科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多年来我一直担任课题组实验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工作,所幸的是在课堂教学上还起到了带头的作用。

2003年---2004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县级“模范教师”。 2005年在第六届“国庆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三等奖。论文《说三道四话阅读》获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2007,教科研成果贰等奖。

论文《教书育人 攻心为上》获榆林市第八届“国庆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叁等奖。

在2008年4月靖边县“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我被县教育局、教研室一致评为初中文科组一等奖;

2008年10月《好课色香味》获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9年语文优质课《波澜起伏话写作》获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2009年7月主编校刊《起跑线》在全国第一届学校优秀校刊校报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2009年7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与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培训,成绩合格。

2009年10月,多媒体课件《土地的誓言》在榆林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展评活动中获三等奖。

2009年12月在榆林市青年教师赛讲活动中被评为“教坛新秀”。

2010年4月在“把我的幸福告诉你”为主题的第五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靖边赛区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2010年7月《好课色香味》获第十二届全国教师报教育教学论文大赛特等奖。

2010年7月教学课件《到民间采风去》获全国“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教学课件评选一等奖。

2002----2011年先后10多次被学校评为“模范班主任”及“师德标兵”

2011年4月在“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与写作教学研究与试验”子课题“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沟通”结题时,我所上的汇报课《生活,不竭的“米仓”》获突出贡献奖。

2011年4月在中国教育学会“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课题第三次交流会上论文《把日记当工具,把日记当知己》获一等奖。

2011年7月扬州赛讲获全国青年教师课堂大赛二等奖。 2012年论文《让陕北民歌进课堂》在语文周报发表。

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我没有让我的学生失望。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家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不少表彰奖励。

一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我明白我是在集体中成长进步的。我平时注意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老师我便义不容辞,和同事们的相处让我感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每天的披星戴月,深夜的烛下执笔,如春蚕尽吐情丝,如耕牛耕耘于陇亩。这就是汗水的浇灌,这是心血付出的剪影。我亦如这真实的形象,为了我的学生我在燃烧我的青春。没有丰厚的物质回报,它的性质不是金钱交易的劳动,是爱的驱使,是为了那些渴求知识的纯真的双眸和那一张张等待绘图,泼洒色彩的洁白的绢纸。金钱在这种高尚的行为面前轻烟般失去了重量。我相信,教师也是富有的,那是心灵的充实和甜美。看见一棵棵新苗在自己的浇灌培育下茁壮成长,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感动人,吸引人的呢? 学生是老师手心里的宝。这是经常呼唤在我心底的一句话。我爱我的学生,从心底。爱他们的纯真,爱他们的好学。他们就是有待雕琢的美玉。我对待我的学生,不管是学习好坏都一视同仁,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渴望温暖、赞赏的期盼是一样的。由于个体的不同,在学习成绩上永远也不会达到一个水平,但是塑造他们的灵魂却接近于一个水平线。在我的班级多年来一直都有一种不变的班风,那就是团结友爱,拼搏上进。对于每一个到我班的孩子,我就会告诉家长孩子已经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请家长放心,我会用我的爱的方式去对待他,教她如何成长。我们有我们的班级文化,我们有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一起制定班规,设计班徽,谱写班歌等等,一切的活动都是我们的“大家庭”的结晶。

“爱”是干好教育工作的法宝,“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甘泉,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对每一名学生的包容之心。用“表率”来引导学生,和学生共同遵守班级公约。师生共同分享荣誉,师生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们平等、和谐,我们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模范班集体”。

光阴荏苒,10年转瞬即逝,而我依然与孩子们一同学习、成长享受着生活的快乐。

10年的教书生活,让我觉得做一名老师真好,做一名班主任老师更好。我甘作春蚕吐丝尽,我愿化红烛照人还,因为我深深明了育人者,非为以往,非为当前,而为孩子的将来。

“优秀班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第二篇:“三管齐下”育新苗

谈到现在的孩子,家长们总免不了有一番共同的感慨:孩子们被宠坏了,惯坏了,他们在“蜜罐”里失去了许多比玩具、零食更为宝贵的财富:独立生活的能力、感恩的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人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等等。言者无心,对教师而言,却犹如警钟长鸣:学生需要引导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岂能袖手旁观?飘扬的队旗应该为孩子们指明方向!

一个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好公民”为主题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在旧口小学展开。

一、做小事督促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

现在的孩子习惯了长辈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习惯了在长辈的呵护下理所当然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大多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与操劳,更不用说感恩与回报了。针对这一现状,大队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如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体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琐事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如今天我当小家长:周末让学生做一天家长,管理家中事务,包括一定比例的家庭开支,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繁琐与艰辛,体验父母维持生活的不易;又如“我是超级小厨师” 、“我是最佳清洁工” 、“我是小小设计师”等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洗衣、做饭、打扫、整理等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队部开展的活动并不是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就拿“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项活动来说,要求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将情况记录在“成长本”上,再由家长签字证实,最后交小队长簦记到“好孩子”档案库。以上活动的开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请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评定,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活动的开展让孩子发生了变化,给家长带来了惊喜。刘欣怡当了一天小家长后写道:“做家长真累,每天要做那么多事,管那么多事,爸爸妈妈太辛苦了”“小公主”汪子月给妈妈洗了一次头发,发现妈妈的头上居然有白发,这让她惊讶不已:“我一直以为妈妈会永远年轻,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妈妈也在

渐渐变老。以后我要听话,让妈妈少为我生气,着急”。刘伟学会了蛋炒饭,得到了爷爷奶奶的称赞,他心里美滋滋的:“看着爷爷奶奶脸上的皱纹笑成了一朵菊花,我才明白,要让他们高兴原来并不困难。”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家长们开心不已:“孩子长大了!”“孩子懂事了!”他们对开展这次活动更是赞不绝口。这样的活动有意义,今后还要多开展!

二、抓习惯督促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

怎样做才是好学生?我们认为:单是优异的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财富。只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你才会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们特别向学生指出,好的行为习惯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学习习惯、上课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良好个性,遏止不良风气,学校大队部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利用班队活动课、队会课、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向学生宣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利用榜样的力量,树典型,造声势。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有一次,刘老师值日,三(1)班李珂捡了一个手机,这个同学马上将手机交给了刘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大队部马上发动各班主任将这一拾金不昧的好事在各班通报表扬。在大队树立了这个拾金不味的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向先进学习,渐渐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只要捡到东西马上上交失主或老师。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大队部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建立健全了监督执行机制。这些条例制定出来之后形成制度上墙,并建立了大队—中队—小队一条龙监督执行机制,对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督促,整改。尤其是“红领巾文明行”流动监督岗的设置,对学生的促进作用特别大。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小记者带着相机在学校内外取材,学生的一些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些图片定期在橱窗内公布,人心是杆称,一切是非不待老师评说,学生自己也能判断。这样一来,学生大都能以规范的行为要求自己,监督别人。

三、重环保督促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人构成了社会,社会离不开人,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文明的程度。为了培养我校学生的社会公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

行为习惯,大队部倡导社会、学校、家庭共同重视学生的道德培养,从小事抓起,从小处着眼,开展了“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的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一个人永远的根。为了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队部倡导并开展了《梨园之乡》活动。活动中,让13个中队分工合作,分别调查沙梨的种植规模、过程管理、销售途径等,体验劳动的艰苦,感知收获的喜悦。大队部将他们收集的资料、图片制成课件,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

沙梨让孩子们对家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他们为家乡自豪,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他们雪亮的眼睛很快发现:河水污染,土壤板结、空气污染等使我们的家乡正在逐渐失去它美丽的容颜。于是,在“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中热热闹闹地拉开帷幕。“墙壁美容师”仔细地揭下满街的小广告,“楼道保洁员”负责清扫楼梯上的垃圾,“护绿警卫员”制作的警示语标牌虽稚嫩却饱含责任心。“小小清道夫”更是尽心尽力,走在大街上专捡废品,一张废纸,一个旧塑料瓶都逃不过这些“小小清道夫”的眼睛。家长们都说:“这孩子,捡废品上瘾了!”

更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废品没有白捡。他们的劳动净化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心连心、手牵手”活动中,他们用捡废品所得的收入,资助了学校的刘航、刘娟杏、冉林敏、邓自炎等十几名贫困学生,为他们换来了暖和的衣服、治病的药物、学习的文具。它不仅让所有学生懂得了关爱他人,也让受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有它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是一个新的天地。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理论去推动少先队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创少先队工作的全新局面!

第三篇:高 中 体 育 课 说 课 稿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李伟

一、课的内容:模拟野外生存:(第一次课)

二、教材分析:野外生存教材已纳入《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大纲》,在高中学段适时引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时城市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懦弱、以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和逃生自救技能。如何在体育课中利用常规器材完成野外的教学内容?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作学习?个人在团队中的作用如何?本课开发利用常见器材——拔河绳进行尝试。

英国社会学家理查德.丹尼在《激励为王》一书中讲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世界上有四个人,每个人、某个人、任何人和没有人。

有一项重要的任务,要求每个人去做,每个人都以为某个人会去做,本来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没有人去做。

某个人对此感到愤怒,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工作,每个人以为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没有人意识到每个人不可能完成它。

在本课中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每个人(团队)对某个人(个人)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他们对常规教学内容求乏足够的兴趣,对新颖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爬越绳索的兴趣;意识到个人的成功有赖于团队的成功,同时每一个人的成功又为团队的成功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重视团队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95%的学生掌握手脚并用横渡绳索的方法,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耐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法设想:

1、团队呼啦圈:配以音乐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再结合以往经验,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2、双轨电车:在小组长的指挥协调下,统一方法,自定号子,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3、穿越障碍:教师只强调安全和规则,其余均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逃生”——横渡绳索:教师示范一种方法的同时做出违规动作,让学生谨记违规意味着“死亡”,初步掌握爬越绳索的方法。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

5、采用竞赛法,使学生在多次比赛中掌握技术;用情景法,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

6、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赛---总结----创造----练习----评价---熟练"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七、教学流程:

热身→走跑成圆、团队呼啦圈(音乐伴奏) ∣

↓ →教:讲解、要求、巡视 辅教材

(双轨电车、穿越障碍)

∣→教:讲授规则、线路指令、语言激励、讲评练习。 ↓→学:学生尝试、小组竞赛、反馈评价。 主教材 ∣ (横渡绳索)

∣→教:示范讲解、营造氛围。 ∣ →学:听、练、论、创、赛。 ↓整理 ---→ 放松、欢庆胜利 ↓

下课 ---→ 回收器材。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 30%,练习强度中等偏下,穿越障碍返回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兴趣高涨;

2、积极思维;

3、团队合作;

4、竞争向上。

十、场地器材设计:(略)

十一、课后反思:各教学内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主教材地位不够突出,需进一步整合改进。

第四篇:体 育 课 改 心 得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 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三、体育游戏化 ,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是学生快乐体育的桥梁。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教师神情严肃,不容质疑。这样学生言听计从,根本就谈不上快乐而言,快乐体育就是要建立师生之间和谐协调平等的关系。

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 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张利和

2010.9

第五篇:体 育 环 保 课 教 案

——三年级体育教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本次采用主题情景创设教学的手法,模拟一次“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使学生更加了解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在课的设计上,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及多种游戏的变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判断和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爱护环境卫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线跑和折返跑的技术。

三、教学过程:

(一)课的开始部分(情景的导入)

打破常规体育课的惯例,以组织一次“环保小卫士”在行动的活动引入本课,让学生以“环保小卫士”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为情景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课的准备部分(情景的展开)

1、在教师的引导下,“环保小卫士”出发,进行游园活动(螺旋跑、自然地跑)。

2、“环保小卫士”做早操。为平日的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积极的进行热身运动,在活动时应包括上肢运动、扩胸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等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一边喊一边做,场上热闹起来。

通过螺旋跑和“早操”使学生的身体充分活动开,达到热身的目的,为下面的练习大好基础。

(三)课的基本部分(情景的延伸)

1、游戏:运送垃圾 ①拣垃圾(游戏)

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回想平日里所能见到的白色污染物;对垃圾进行分类,让学生知道哪些垃圾是能可回收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环保小常识);

每位成员的必须把垃圾分别放进本组对应的垃圾堆里(圆圈)。 规则:每位成员出发后,必须在途中捡拾一个垃圾送到垃圾站;送到垃圾站后,小卫士需要原路返回,与本组的第二位完成击掌后才能出发;在没到垃圾站前不得把垃圾丢失在路边;所有垃圾捡拾完并且都投放到垃圾站时间用的最少的队为胜利者。 ②垃圾分类(游戏)。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教会学生能够分辨哪些是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哪些是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垃圾分类的比赛(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进行游戏)

每组对面有一大堆“垃圾”,每组取回一堆,分类放在不同的“垃圾”箱内(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注:“▌”为可回收垃圾箱;“▌”为不可回收垃圾箱;“〇”为垃圾堆;“•”为垃圾。要求:要快速准确的分辨出垃圾的种类,对员之间要注意配合默契。规则:

1、每人每次只能从垃圾堆中取回一个垃圾;

2、取回的垃圾必须分类放在相应的垃圾箱内,如果垃圾的分类出现错误,每一个错误增加本队时间5秒钟;

3、第一位游戏者完成任务与第二位游戏者击掌后第二位游戏者方能开始游戏(课前教师先划好了四个场地,每组一个);

4、所有的垃圾取回分类后,时间使用最少的队为胜。

通过运送“白色垃圾”的游戏,使学生体验了正“环保小卫士”的作用,从我做起,从小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清理我们的家园,还我们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培养了同学们保护环境,服务社会和奉献于社会的精神,真真正正的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2、复习游戏:花式跳竹竿

成功完成“环保小卫士”的使命,我们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让我们欢快的跳起竹竿舞庆祝起来。

要求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分成4个组进行活动,每个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能力,自己设计跳竹竿的方式方法,看看哪个组的跳竹竿的方式多,连贯性和节奏性强。同样也是通过跳竹竿来使学生上下肢都能得到全面锻炼,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协调、反映、观察判断的能力。

四、课的结束部分(情景的结束)

教师总结本次“环保小卫士”在行动活动的圆满成功,对同学们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表现给予肯定。以放松的小游戏“小雨、中雨、大雨”结束本课。

上一篇:基层党建讲话稿范文下一篇:家长座谈会主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