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一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平面构成一范文

平面构成 一 概述2

一 概述

1、平面构成和创造性的关系

创造性和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课程,开设至今,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平面构成面对的是即将从事平面专业的学生,它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和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以及应用。这个课程就要求我们不仅对视觉要素进行理性的分析,以严格的形式进行构成训练,而且提倡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待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创意思维的训练贯穿始终。

平面构成强调形态间的节奏、韵律、运动、平衡、对比等形式美的原则,探求视觉语言的各种文法、骨骼的组织规律,形象的创造变化等。以新颖、宽容的态度,极大的开拓了形象表现的领域,提供了既严谨又具有无穷扩展前景的设计思路。

2、包豪斯对平面构成的影响

平面设计和包豪斯有着渊源关系。1919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格罗佩斯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包豪斯所倡导的设计教育理念是以创造性和紧跟时代为它的特点。在感性方面,以人为本,整个设计围绕人,提出设计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并以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理论为基础,研究作用于人的形式美感,遵循自然的法则,把社会的审美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理性方面,注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把抽象思维导入设计教育当中,使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对造型基本要素分析思考,严格的构成训练,追求设计的功能性和合格性,从而使艺术和技术获得统一。

虽然1933年随着“魏玛共和国”的解体,“包豪斯”被纳谇查封。但是包豪斯为我们留下了两大遗产:(1)三大构成基础教学法;(2)技术与艺术新统一。二战以后,“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迅速向欧美诸国扩散,这种崭新的教育方法得到发扬光大,并且形成了以“三大构成”为特色的基础教学体系。

这所谓的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设计色彩学为主的色彩构成。在包豪斯的创新精神影响下,平面构成的发展和深化是和时代同步的。时代不断的发展进步,这个平面构成也不断的进步、发展。

二 构成的元素和形态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照一定的原则把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好的形态,它的过程和结果被称为构成。和作纵向研究的美术史相比,平面构成研究的是设计领域当中横向的各类平面设计的基本规律。设计者要传达某种意念,就必需把视觉形象作为传播载体。而组成形象的大小、形状、线条、色彩、肌理等是视觉语言的基本单位要素。这类视觉语言的基本要素体现在设计中为设计要素。

构成元素分为:

1、 概念元素:是指人们意念所能感觉到的,而实际当中并不存在。比如三角形尖角上的点,面的轮廓线等。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2、 视觉元素:把思想中的概念形态转化为现实形态,以传达设计,作用于视觉的现实要素为视觉元素。视觉元素包括现象的大小、形态、色彩、肌理等等。

3、 关系元素:形象在平面中的排列组织形成一定的关系为关系元素。包括位置、方向、空间、重心等等。

4、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要表达的于设计目的有关的内容和功用。内容包括:题材、意义、工艺流程等等。

形态的分类:

1、 概念形态„„ 纯粹形态(抽象形)

抽象形又可以分为几何形(无机形)、有机形、偶然形。

·几何形(无机形):一般是由工具绘制出来,视觉效果单纯简洁。是有机形“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几何形、不规则形。几何形可以进行准确传递。比如:得知三角形的边长,就能绘制出同样的三角形。几何形大多是由直线和圆构成的形象。 ·有机形:是和生命相关联的,是指协调的节奏和感性存在于有生命感的形体当中的。这个有机形是具体形象的生动表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具象形。它能代表我们日常视觉中经常存在的物体,具有可辨认的形象特征和立体感。视觉要素中的有机形通常是使用任意曲线绘制而成的,而不是用直线和圆规构成的形。 ·偶然形:不是刻意创造,而是偶然形成的形,比如墙上的污痕,物体撞击留下的痕迹,甚至墨汁滴在纸上形成的污痕等。设计中有时为了获得某种视觉效果,特意使用某种手段来取得的。这个偶然形具有无法再复制的唯一性(只是一次偶尔形成的,如果想再重复出现一样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这和艺术创作的灵感类似)。

2、 现实形态

现实形态分为自然形和人为形。

·自然形,自然界本身就有的,与人的意念和要求无关的形态。

·人为形,现实形态中的人为形是指人工制造的形态。比如:桥梁、房屋等。

点、线、面、体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在设计学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显著特点就是相对性。极细小的形象就是点、极狭长的形象就是线。而形成定量感的点或线就是面,而面的转折就形成了体。

(一)点、线、面的特点与性质

1、 点

几何学中电只有位置,没有方向感,没有面积大小。在平面上应用的点具有表明位置的特点,而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作为造型设计的要求,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是力的中心。点在视线的作用中具有求心的紧张性(固定位子不动和焦距的作用)。当画面只有一个小时,我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一点上,而当画面只有两个大小相等的点时,我们的视线就会在这两个点之间移动。当有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的点是,我们的视线就会在这三个点之间移动,同时出现面的感觉。

(1)单点:具有视觉的吸引力(注意力),而单点的位置性很重要,居中会有平静、集中感,可以占据全部的视觉空间;偏上的时候,有下落、不稳定的感觉,形成视觉的流程;而这个单点偏下的时候,画面往往就会有比较安定的感觉,但是也比较容易有被人忽略的弊端等等这些特点;另外要注意的是:单的方点或者是角点还可以具有方向性,就是有代表方向的感觉,代表了一定的方向,而圆点就没有这个特点。

(2)两点:两点就有张力,会引导视线的移动,形成视觉流程。我们视线会反复在这两点之间移动,这是就会出现线的感觉。

(3)复点:这个复点也就是三点以上。点的靠近和并列,会形成线的感觉,而三个点就可以成为面,点数越多,点的聚集就越会产生面的感觉,点的间隔越小,面的感觉性质就越强。另外:复点是形象产生的基础(例如:点绘)

(4)大小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把大小点放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形成空间感,距离越近的点,相互吸引力要比距离远的点要强烈。小点往往被大点吸引。

当然还有整点、碎点、重叠性的点等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的说明了。

2、线

在概念中,面与面交界的地方存在线,线是面的界线,形状的终止处。作为显示形状的线,必须具有长度和宽度或者是厚度。长度是线的特征。如果失去了长度,那线就就成为面或者是点。只有宽度比长度小才可以称为线。

(1)单线:单线具有分割的特征,可以切分最小的面,从而形成形象。 (2)双线:一般不管是同一运动方向性的双线,还是不同方向性的双线,还是在曲直同在的双线,一般都是细线为辅,粗线为主。

(3)复线:因为线的重复排列会形成面,把线进行疏密的排列,会产生明暗调子的变化。在用线群进行设计的时候,在线的粗细、长短、明暗等一切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间隔密集的线群会向前进,而间隔宽松的线则会后退,表现强烈的远近感和立体感。

(4)长短与宽窄线:形成空间感和面的起伏感,一般情况下粗细线可以产生空间感,粗线感觉前进,而细线感觉后退。而当线的粗细、长短相同的时候,深色的线就要比淡色的线具有前进性。

(5)曲与折线:直、曲线排列可以形成肌理感和凹凸感。

3、面

平面具有位置、长度、宽度而没有厚度。前面我们也说过了点、线排列以后可以形成面。面的形成通常有下面几种形式:a、许多点的集合b、许多线的接近,呈纵横交错立体的断面或者界限。C、线横向移动,点或线的扩大形成面等。

4、体

概念中的体通常是面的集结,它有长度、宽度、位置、方向,并且受到面的规限。 (1)表现在平面上的体:把面转折围合就成为体,但是平面的题是没有实际重量感的。正是通过改变面的眼神方向,形成实体和虚体。

(2)体的形状:平面上的体的形状有锥体、球体、方体、自由体、柔软的线体,硬挺的面体,抽象的几何形体,具象的形体等等。

(二)点、线、面、体的情感表达

1、点:通过聚散变化,表现出韵律感、秩序感等等情感。 (1)大点:它所具有的情感特点是简洁、单纯,但是它缺少层次 (2)小点:丰富、光泽感,但是琐碎、零落 (3)方点:秩序感、滞留感 (4)圆点:运动感、柔顺、完美

(5)实点与虚点:实点表达的是真实、肯定。而虚点表达的是虚幻、轻飘

2、线:线有许多的情感内涵,直线和曲线是线的两大系统。 (1)直线:表达出平静、力量,具有男性的情感特征

a、 水平线:平稳、快速、静寂 b、 垂直线:下落、上升、端庄、肃穆 c、 折线:动荡、焦躁不安 d、 斜线:飞跃、下滑

e、 粗线:强劲、笨拙、迟钝、有力 f、 细线:秀气、敏锐、柔弱、锐利 g、 虚线:柔弱、神秘 h、 糙线:神经质、粗糙、古朴

(2)曲线:表现出速度、动力、弹力,具有女性的情感特征 a、 几何曲线:规范、典雅、柔软、呆板

b、 自由曲线:自由、轻快、随意、柔弱极富有表现力 c、 封闭线、开放线、弧线等等

3、面:面的情感内涵基本上容纳了点和线的情感特征 a、 方形的面:具有严谨规范感,但是容易让人感觉呆板 b、 角形面:具有刺激感、鲜明、醒目 c、 正圆形面;由于过于完美而缺少变化

4、体:体的情感来自于点、线、面情感的总和性。完整的体,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情感感受。残缺的体,给人以遗憾的、叹息的情感。实体给人以真实、可信的存在感,而大的体往往给人压抑的感觉等等。另外几何体给人以严谨感,而自由体给人以轻松感。

(三)情感综合练习

了解点、线、面、体的情感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在设计中更好的表达设计要求的情感,来控制和引导看的人的情感。再复杂的设计,主要的情感还是来源于点、线、面、体的情感。

作业:

(1)以一首歌曲为主题进行点、线、面、体的情感主题设计。(规格:20*20cm) (2)选择一个英文字母为基本形态,用点线面等构成手法,作出12个不同的抽象形式表现构成。(线面组合、面体结合、线面体结合、点线面结合、曲线、直线、立体、空间感表现可以供参考)(规格:10*10cm,最小不低于5*5cm)

三 形象(是由点、线、面基本元素构成的)

形的创造:当形移动或者两个以上的形出现在同一环境的时候,两者产生一定的联系。变换图形的联系状态和运动方式,组合后的形态也随之变化。一般形的创造有下面几种形式:

(一)加法

由两个形象相加、相切。相交等组合而成的。也就是由一个形象和另一个形象相加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二)减法

由两个形象相减而成。也就是一个形象被另一个形象减了以后而形成的形象。

(三)分割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造型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它是一个基本形被一种或者是几种方法分割而产生新的形象。一般分割的方法有:

1、等形分割:单位相等,面积相等,因为明度和彩度变化,所以分割后整个造型更严谨、耐看。

2、等量分割:面积、形状都相同,但是在位置排列上相互转换,使造型赋予变化,让人得到均衡的安定感。

3、渐变分割:分割线和分割线之间的距离按照数列递减或者递增,形成垂直、水平或者是斜向、波纹、漩涡纹等形态,出现速度感和量感的变化。

4、自由分割:不规则的、自由分割的方法,不拘泥于任何规则,排除生硬、单调、对称性,要有长度、方向、大小等不同形状的变化。

(四)重叠法

由一个形象覆盖在另外一个形象上产生的。这种方法可以产生空间的(1)透明关系(2)前后关系(3)旋转螺线和向心的进深以及扩散感。

(五)透叠法 具有透明感的两个形象相叠以后,留取不重叠的部分,形成的一个新的形象。

(六)联合法

两个形象并置以后,产生的一个新的形象。

(七)分离法

把两个形象在不连接的情况下,产生一个新形象。(主要是保持基本形之间的距离,互相不接触)

(八)差叠法

两个形象相交叠以后,去除相交的部分,把其他部分留取。这种形象比较具有抽象效果。

作业:

(1)以△、○、□为原形,任选其中两个形,创造新形20个(每小格不小于5*5)

(2)画出客观世界中和抽象形△、○、□有关的形各20个

四 骨骼:在设计中有时按照一定的网格、格式编排图形,我们将这网格、格式称为骨骼。

五 基本形:在设计中一次或者多次使用的形称为基本形。

六 重复:重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人的心脏的跳动,每天日出、日落都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在平面设计中一个完整、独立的形象被称为单形,单形如果同时出现两次以上,就构成了重复。重复包括重复骨骼和重复基本形。重复产生节奏,具有统一感。但是同样的节奏延续时间过长的时候,就容易显得单调乏味。

1、重复骨骼

所有骨骼当中最基本的一种,重复骨骼的编排规定了基本形有规律的移动。最普遍的重复骨骼是把画面分割为若干正方形骨骼单位,这种正方形骨骼单位所承纳的基本形的形状是最多的。骨骼单位靠骨骼线界定。中国传统绘画构图用的“九宫格”就是一种重复骨骼。骨骼线的移动和变化产生新的骨骼。

2、重复基本形

▲在设计当中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使用同一形状为重复基本形。使用重复基本形过程中可以是完全重复也可以是基本重复。

▲完全重复基本形,在形的大小、方向等方面不作任何改动。而基本重复的形则可以有许多变动甚至被骨骼线切割。比如:方向、大小、位置。基本重复的行比完全重复形更为复杂的效果。

作业:

(1)重复骨骼重复基本形(抽象形)1幅。

(2)重复骨骼重复基本形(具象形)1幅。(规格:20*20cm)

七 近似

自然界中完全相同的东西几乎没有,例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但是,类似的物体非常多。一般来说,以外观形态分类的物体,形状大多近似。设计中作为视觉元素的形,可以有形状、大小、肌理、色彩等方面的近似。(换句话说近似,首先要考虑的是形象的近似,然后才是大小、色彩、肌理、排列等的近似)近似不仅具有重复的同一感,而且比重复多了一份生动与活泼。但是形与形之间近似的程度过大则产生重复感;近似的程度过小会破坏同一感和画面的平衡。

以“类”的观点对待近似可以很快找到近似的形状。比如:植物学分类中的卵形叶、爪形叶。同类的 叶子外形上相近,但是每一片叶子的叶脉、质感、形状各不相同。

在平面构成中创造近似的形可以以基本形的相加、减缺、方向变化等手段获得。只要造型的基本要素都存在便能获得近似感。

(一)近似的方法

1、形象的近似:让形象在特征上具有类同的特征。

2、大小的近似:让形象在大小量化具有相似性。

3、排列的近似:让形象在排列组合上具有相似性。

4、色彩的近似:让形象在色彩上具有相似的色相、明度、纯度。

5、 形象处理的近似:让形象在表面处理上运用相似的手法。

6、 表面肌理的近似:让形象在表面的肌理特点上具有类同的相似性。

这么多近似手法,但是在做近似作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先考虑形象近似,然后再从大小、排列、色彩、肌理等这些方面入手。

(二)近似的要求:

1、相同的内容占主体

2、差异的内容占少数 在重复骨骼的基础上,每一格作无规律轻微的变动,这样就产生了近似,每一格的单位变化大同小异,整体感觉趋向统一,以统一为准则。

作业:

利用近似的形似作形象构成设计二幅。(具象、抽象形),规格:20*20cm

八 渐变(渐移)

顾名思义是逐渐变化的意思。素描中,组织明度调子常常运用明度的逐渐变化,来追求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渐变是以类似的基本形或者骨骼渐次地、循序渐进的逐渐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秩序,它是一种有规律的变化。

在平面设计中,渐变比较容易表达细腻的情感变化,并且能够形成一定的空间感、运动感、变化比较的丰富。

(一)渐变骨骼

渐变的骨骼是把骨骼线进行不同方式移动的骨骼形式,在有节奏的渐变中,它的渐变的发展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

1、等比:用一格基数所得的乘方,依次排列所形成的数列。例如:

2、费勃那齐数列:数列相临两项的数字和为第三项的数值。例如:

注意在平面构成中渐变骨骼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骨骼道德规律性变动产生渐变骨骼。这种变动的幅度不能太大,相互变化的形和形之间,只允许一定量的变化,并且是循序渐进的,如果变化过大,失去了形和形之间的联系,而成为突变。

(二)渐变基本形

基本形有规律、逐渐的增减变化,以这来代表形成发展性的渐变特征(比如:植物的生长、蝉的蜕变、月亮的盈亏等等。)具象的形象渐变比抽象的形象渐变要复杂,所以制作的时候要考虑具象渐变过渡的自然性、可行性、可信性。这个基本形渐变是可以作大小、方向、位置上的变化。

1、大小:基本形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逐渐,比如:气球充气,还有水波的逐渐扩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远近的变化,具有空间的深度感。

2、方向:比如运动物体的转向,例如:„„形体的方向由正面逐渐转向侧面。

3、位置:就象人行走、上下楼梯一样,形在骨骼中,进行上下左右的位置移动。 作业:

(1)渐变骨骼一幅(规格:20*20cm) (2)渐变骨骼渐变基本形一幅。

九 放射(发射)

发射和密集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许多动物、植物都有发射的结构现象,比如:鲜花的花瓣排列,动物的羽毛排列。也可以说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发射的一大特点就是近中心的空间比较拥挤,而远离中心的部分比较宽松。 发射的形式有:离心式、移心式、同心式、多心式。

1、离心式:基本形的方向性为向外扩散,发射点在中心部位,有向外运动的感觉,这种形式是应用较多的形式之一。看课本第39页,图4-49,4-50由于基本形的不同,它有直线发射和曲线发射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2、移心式: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轨迹,有秩序的移动放射点的位置,是发射形成有规律的移动变化。比如:陀螺的旋转痕迹。

3、同心式:基本形的发射点不动,而基本形的排列数量却成倍增加,形成实际上是扩大的形式,扩散形式。比如:水波纹的扩散。

4、多心式发射:在一幅画中,基本形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这种形式相对于其它几种发射形式更加丰富。

作业:

(1)同心式发射一幅。

(2)移心式发射一幅。(规格:20*20cm)

十 密集(结集)

密集是对比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称为结集。在平面构成当中,我们把数量众多的基本形,有疏有密、无规律性的排列,这样的构成方式称为密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密集的现象非常多,比如广场上的人群、夜空当中的星星等等。密集是以追求疏密节奏以及空间的动态平衡为主要特点。它体现了一种收拢性,以不同的方式聚合,体现了一种疏密效果,它是不遵循骨骼的支配的,是没有骨骼的,作自由性的结合。“密”有多的意思,如果想在很小的空间里面要显得多就只能把形象缩小,这样才能体现出“密”。如果使用的基本形过大,就会出现面的感觉,会削弱了密集的特点。

在密集的构成当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空间和物体的自由分布以及分布的多种情况。课本上介绍了三种密集的方式,大家现在利用点时间看下,最后强调,一张画面要体现出强烈的疏密效果,画面上的形象要小。

作业:

密集一幅,基本形自定。

十一 对比

对比是把两个不同的因素放在一起的时候,它们能给人以共同的视觉感受,这样的构成方式称为对比。课本上第42页对比的概念,大家看一下,在平面构成的形体组合中,如果形体配置时相互之间存在对立的因素,并且因为这些对立因素的存在,能够使这些形体的其中一方或者各自的特征得到一定的加强,那么,这样的构成方式我们可以称为对比。对比也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受骨骼线的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对比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大家都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设计中,通过对比使两种性质的元素在画面中互相的刺激、衬托,这样才会使各个要素的特征更加突出。

这里我们要说下,在我们平面构成当中,最强的对比关系是特异,而最弱的对比关系是重复。

根据不同的元素,对比可以分为:大小对比、形象对比、面积对比、位置对比、方向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等等。

1、大小对比:利用大小的因素(大小的物体)能形成画面的主次关系,一般比较主要和比较突出的形象会比较大,和细小部分形成对比。

2、形象对比:不同形状或者形象(如几何形和有机形,简单形和复杂形)所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会增加画面形象的丰富性,会突出主要的、复杂的形象。

3、面积对比:形状在画面所占的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对比。

4、位置对比:(位置的移动)形状在画面的位置的不同形成对比,能形成平面空间的布局,形成多少和聚散的关系。

5、方向对比:形和形的方向不同所形成的对比,这种对比容易形成律动感、充满张力,但是要避免出现凌乱的感觉。

6、曲直对比:利用曲直的因素,表达矛盾的心理,或者是柔和、或者是刚硬的。

7、明暗对比:(黑白对比)黑白对比可以产生比较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表达比较强烈的情感。

我们在对对比的练习,通常都是依照对比的原则方式,在指定的空间里头,利用自定的形象进行构成设计,基本形可以根据画面需要自己设计。

作业:

试用三种以上不同形,设计出具有均衡感的构图。(对比形式需要运用三种以上,比如大小、明暗、曲直、形象)

十二 肌理

肌理即物体表面的纹理。也就是物体的表面质感。因为在肌理的构成形式上我们可以应用重复、渐变、放射和特异、密集、对比等等所有的设计构成形式,形成综合的设计形式。也可以说肌理是一个特殊的设计表现形式。

肌理是由于物质内部结构的不同,所表现出物质表面的不同质感。比如:棉布、的确良、丝绸、麻纺布等等因为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所有表现出来的它们各自的表面有不同的质感,有的是光滑的,有的是粗糙的等等。

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视觉肌理

视觉肌理具有一定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的表现内容,它是用来装饰使设计效果更加丰富多彩。视觉肌理的创造方法很多,用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可以求得丰富的肌理效果。那么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方法:绘写法、喷绘法、印染法、刻剪法、拼贴法、着蜡法等等。

(1)绘写:是用各种笔和不同的颜料,以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两种方法,直接在画面上画出肌理效果。

(2)喷绘:是把颜料调和成适当的浓度,再用喷笔或者是其它工具喷洒在画面上,以颜料的排列组合形成肌理。

(3)熏炙:利用火焰的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肌理,把烧焦的痕迹粘贴在画面上也可以形成肌理。

2、触觉肌理

触觉肌理是用手接触而感觉到的肌理。在平面设计中,任何粘附于设计表面上的物质都可以作为触觉肌理。制作触觉肌理的方法很多,比如:粘贴、招皱、钉、钻、焊等,包括现成的、改造的、特殊的触觉肌理。 作业:

1、视觉肌理一幅。

2、触觉肌理一幅。

或者是各种材料混合应用。(20*20cm)

十三 重构

重构也叫变异。它是立体派常用的手法,创造形的方法之一。把一个原形进行分割重新组合,可以创造出既有统一感又具有变化的构成。

(一)变异构成,是指形象的变化虽然和原形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差异,但是并不改变形象的基本面貌。

(二)变异的方法

1、切割法:为了设计的需要,把形象做必要的切割处理,经过各种方法重新拼贴以后,形成的新的形象。切割的方式有:纵向式、横向式、弧线式、斜向式。重新拼贴的方法有:联合式、间隔式、渐变式、底纹式等。 (1)纵向式:将画面沿纵向等距离切割。(如图) (2)横向式:把画面横向等距离切割。 (3)弧线式:将画面用等距离弧线切割。 (4)斜向式:将画面以斜向方式等距离切割。

2、重新拼贴的方法:

(1)联合式:将切割的画面,每条不留缝隙的紧贴在一起。 (2)间隔式:以某种间隔的方式将画面的条重新粘贴在一起。 (3)渐变式:画面条之间的距离是以渐变的距离重新粘贴在一起。 (4)底纹式:是将画面的分割条粘在另一张有画面内容的底纸上。

这样,由于重新组合、拼贴的方法,次序和画面的切割次序不同,组合不同,就形成了各种形态。

3、格变法:在原来形象上按照一定的方式打格,然后在设计图纸所画出新的格式上(移位、变形,但是上下格数相等),按照原形各位的布局移到变形部位,成为新的变异形象。格式可以长方形,菱形、曲线形等等。

作业:

1、割裂的粘贴构成设计。

2、格变的构成设计,要求原形和变后形象都要画。(规律:20*20)

十二 特异

自然界中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而这种发展变化的本身就是要不断的突破旧有的框框,进行创新。在旧秩序中产生不秩序的因素,形成新的秩序,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这就是特异的作用。特异的形式是有意要违反秩序,目的在于突出焦点,打破单调的局面。

(一)概念

特异:一种破坏旧秩序的形式,是在相同的大多数基本形中所出现的特殊状态,是个性和共性形成对比,而且是最强烈的对比。(说到对比我们要了解,最强的对比是特异,最弱的对比是重复)

(二)形式

任何元素都可以来作特异的处理。特异的形式可以分为位置的特异、形象的特异、方向、大小、色彩、肌理的特异等等。

1、位置的特异

基本形在位置上的特殊性,能延长视觉的停留的时间,产生引导视线的作用,使重点突出。

2、形象的特异:(例:一堆款式一样的茶杯,其中有一个茶壶)基本形在形象上的特殊性,能增强形象的趣味性,使形象更加丰富,并且形成衬托关系。

3、方向的特异:基本形在方向上的特殊性,能形成一种视觉流程,使整个画面保持平衡,形成律动关系。

4、大小的特异:基本形在大小的特殊性,能强化在基本形的形象,使这个形象更加突出、鲜明,这种特异也是最容易运用的。 色彩、肌理„„

注意:特异是在规律性的骨骼中,部分骨骼单位在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等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是对原有骨骼规律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必须具有局限性(局部的变化),大部分骨骼应该保持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律,这样才能保持整体感和造成一种特异感。

作业:

特异一幅,基本形自定。(规格:20*20cm)

十三 重构

(变异)重构是立体派常用的手法,创造形的方法之一。把一个原形进行分割重新组合,可以创造出既有统一感又具有变化的构成。

(一)变异构成

是指形象的变化虽然和原形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差异,但是并不改变形象的基本面貌。

(二)变异的方法

1、切割法:为了设计的需要,把形象作必要的切割处理,经过各种方式重新拼贴后,形成新的形象。

切割的方法有:纵向式、横向式、弧线式;

重新拼贴的方法有:联合式、间隔式、渐变式、底纹式等等。 (1)纵向式:把画面沿纵向等距离切割。 (2)横向式:把画面沿横向等距离切割。 (3)弧线式:把画面用等距离弧线切割。 (4)斜向式:把画面以斜向方式等距离切割。

2、重新拼贴的方法:

第二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

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间。 4.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准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进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面构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进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比、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准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间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准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整个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态可以还原到点、线、面,而点、线、面又可以组合成任何形态。立体构成的探求包括对材料形、色、质等心理效能的探求和材料强度的探求,加工工艺等物理效能的探求这样几个方面。立体构成是对实际的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空间的范围决定了人类活动和生存的世界,而空间却又受占据空间的形体的限制,艺术家要在空间里表述自己的设想,自然要创造空间里的形体。立体构成中形态与形状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中的某个形状仅是形态的无数面向中的一个面向的外廓,而形态是由无数形状构成的一个综合体。 2.材料和工具

3.试验时间和分配 4.实验步骤 5.实验成果 块的特征:

块体的基本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块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大而厚的块体能产生深厚、稳定的感觉,小而薄的块体,能产生轻盈飘浮的感觉,块体可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自由体和自由曲面体等。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它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严肃、稳定的特点。

这些就是我在立体构成课程期间所学的知识以及我自己的作品。虽然还有很大的欠缺,我想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让我的作品更有创造力,更美观,更能跟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超越时代的潮流。

第三篇: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设计法则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任课教师】:李美燕 【教学目的】:加强学生们的创造性与活力,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 【重点与难点】:点、线、面在设计法则中的应用,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教学方法】:语言论述,引导学生思维,课堂演示各种设计法则,给学生留下一种设计思维,现场指导学生作业,最后点评作业. 【教学大纲】:

一、平面构成概念

二、基础构成——点、线、面

三、平面构成设计法则 【教学进程】: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基础构成

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

1、 点

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同样是一个圆,如果布满整个作用,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幅构成中可以多处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 点的视觉特性:

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认创造生动感。

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多点会创造生动感,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样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

2、 线

线是具有位置、方向与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可以把它理解为点运动后形成的。线与点强调位置与聚集不同,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 线的视觉特性: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 水平的线静止、安定;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更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 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病态的感觉。

3、 面

与点相比,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的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请注意这里的面积是讲画面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

面的视觉特性: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点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在需要位置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点,在需要强调形状面积的时候,我们把它看为面。

三、设计法则

1、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 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

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基本类型有:

(1) 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得利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2) 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2、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近似的分类: 形状近似:

两个形象如果属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关联近似:即一组基本形,同属于一个类型,一个品种、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为近似的基本形。例如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百寿”“百福”。一个“寿”和“福”,有

第四篇:平面构成

构成的含义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 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

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实用特点和创造力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比较,它更具有广泛性。是在实际设计运用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用的视觉的艺术语言,进行视觉方面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高创作活动和造型能力,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的骨架:规律性,半规律性,无规律性,单一骨架,复合骨架,无作用骨架,有作用骨架

种类:重复构成,变异,渐变,发射,肌理,近似构成,密集构成,分割构成,特异构成,空间构成,矛盾空间,对比构成,平衡构成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向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构成形态

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 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一 、概论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的教育,始于一九一九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府,其后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形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组织形、创造形的能力。

构成的定义: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是将不同或相同的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赋予视觉感受上新的形态形象。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三、面构成的形象

点的形象,细小、简单点的大小、数量、空间及排列的形式方向使构成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可形成活跃、轻巧等不同表现效果。

线的形象,宽度窄、长度显著

线的形态有直线和曲线两种,设计线构成,关键在于把握线形态的性格表现。 线的性格

垂直线:赋予生命力、力度感、伸展感。

水平线:稳定感、平静、呆板

斜线:运动感、动向、方向感强

折线:方向变化丰富、易形成空间感

几何曲线:弹力、紧张度强,体现规则美。

自由曲线:自由、潇洒、自如、随意、优美。

细线:精致、挺拔、锐利。

粗线:壮实、敦厚。

线的表达要点:

以长短、粗细、疏密、方向、肌理、形状、线形组合的不同来创造线的形象,表现不同线的个性,反映不同的心理效应。

第五篇:平面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课时安排:

《平面构成》第一课时。本课题分两课时进行,本课时进行铅笔纹样设计,

第二课时进行纹样的色彩配置。

一、教学简案 下一页

一.教学目标

认知: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意义、用途及方法。

操作:按平面构成的要求设计一种构成练习。

情感:体会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秩序美。

创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基本形和构成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l.重点: 主要掌握基本形和构成形式的设计。

2.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

三.达标规程

概念;基本要素;基本形;构成方式

四.教学准备

师:1.收集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实物、以前学生的优秀作

2.绘制平面构成范画与骨格图

3.绘制自然界有关生物体的几何结构图例

生:1.收集几何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布置学习专栏。

2.准备铅笔、圆规、三角尺。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前提测评

回顾单独纹样、二方连续中的点、线、面极其特征,了解学生状况。

(三)导入

新课

根据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展开想象,抽几位学生上黑板,用点、线、面概括地表现景色。教师总结:这种用点、线、面抽象形态构成的图形就叫平面构成。

(四)认定目标

板书《平面构成》极其简要提纲。

指出在这节课上,要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几种主要构成形式,并进行设计练习。

(五)导学达标

l.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师生共同列举、观摩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进而说明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2.基本要素;点、线、面

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点、线、面特征的例子,结合图例进一步明了点、线、面的特征。

3.基本形

说明运用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距离组合变化便形成基本形,介绍基本形的种类极其构成方式。(图示)

4.构成方式

基本形按不同的方法排列,便产生各种形式的构成,可以概括为规律性与非规律性两类,本课着重介绍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骨格图与各式范画四例及生物体结构图)

规律性排列式 重复渐变 发射

非规律性排列式 特异对比

六.作业 要求

设计一幅平面构成铅笔稿。(出示4条要求)

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八.达标测评和小结

概括本课内容,强调基本形与构成方式的设计,挑选一部分作品作展示,邀请两名学生互评,然后教师讲评。

九.板书设计

应用图例

平面构成

基本要素-点、线、面

基本形

构成方式1. 2. 3. 4. 5.

骨格图

范画

重复式

以前学生作业

范画

十、作业

渐变式

范画

发射式 要求

1. 2.

3. 4.

范画

特异式

范画

对比式

上一篇:全攻略平花范文下一篇:你笑他也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