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管理标准一

2022-08-24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产计划管理标准一》,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生产计划管理标准一

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标准

生产计划标准指标

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与产值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经济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企业计划期内生产活动的要求。

一、产品品种指标。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生产的品种、规格的名称和数目。品种指标表明企业在品种方面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反映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努力发展新品种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对于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品质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各种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反映着产品的内在质量(如机械性能、工作精度、使用寿命,使用经济性等)及外观质量(如产品的外形、颜色、装潢等)。产品质量是衡量产品使用价值的重要标志。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实现生产任务、满足社会需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企业的产品质量,也综合地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产品产量指标。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可供销售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和工业性劳务的数量。产品产量指标通常采用实物单位或假定实物单位来计量。产品产量指标是表示企业生产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国家进行物资平衡工作的依据,也是企业进行供、产、销平衡和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日常生产的重要依据。

四、产值指标。为了计算不同品种的产品总量,需要运用综合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价值指标,即产值指标。企业产值指标有商品产值、总产值与净产值等三种形式。

1、商品产值。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和工业性劳务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在计算商品产值时,工业性劳务对象的价值和订货者自备材料的价值不应该包括在内。商品产值是反映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总量。

2、总产值。它是用货币表现的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该完成的工作总量。它一般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总的规模和水平;是计算企业生产发展速度及劳动生产率指标的重要依据。总产值中除包括商品产值外,还包括在制品、半成品、自制工具、模型的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的价值,以及订货者来料的价值。

3、净产值。净产值指标表明企业在计划期内新创造的价值。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工业净产值,可采用生产法与分配法。按生产法计算净产值,是以总产值为基础的。其计算公式为:

净产值*总产值#物质消耗价值物质消耗价值是指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外购动力、固定资产折旧价值以及其他物质消耗费用。

按分配法计算净产值,是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出发,将构成净产值的各项要素,如工资、利润、税金等直接加总。其计算方法为:

净产值*工资+税金+利润+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

其他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性质的支出,主要包括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员工培养费、利息支出、罚金支出等。

生产计划编制标准步骤

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1、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⑴、企业长远发展规划、长期经济协议; ⑵、国内外市场的经济技术情报及市场预测资料; ⑶、计划期产品销售量、上期合同执行情况及成品库存量; ⑷、上期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⑸、技术措施计划与执行情况; ⑹、计划生产能力与产品工时定额;

⑺、产品试制、物资供应、设备检修、劳动力调配等方面的资料等。

2、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上期计划执行的经验和教训,研究在生产计划中贯彻企业经营方针的具体措施。

二、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应着眼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对全年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其中包括:产量指标的选优和确定;产品出产进度的合理安排;

各个产品品种的合理搭配生产;将企业的生产指标分解为各个分厂、车间的生产指标等工作。这些工作,相互联系,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

三、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把需要同可能结合起来,将初步提出的生产计划指标同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平衡,使生产任务得到落实。综合平衡内容主要包括:

1、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测算企业设备、生产面积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

2、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

3、生产任务与劳动力之间的平衡,测算劳动力的工种、数量以检查劳动生产率水平与生产任务是否适应;

4、生产任务与物资供应之间的平衡,验算主要原材料、动力、工具、外协件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及生产任务同材料消耗水平的适应程度;

5、生产任务与生产技术准备的平衡,测算产品试制、工艺准备、设备维修、技术措施等与生产任务的适应和衔接程度;

6、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测算流动资金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和合理性,等等。

生产计划安排标准

一、产量优选

企业的产量任务的确定,首先应该服从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应考虑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增加利润。产量与利润的关系,可以运用盈亏平衡点法来衡量。所谓盈亏平衡点,就是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界限时,产品生产所支付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才能为销售收入所抵偿;产品产量小于这个界限,企业就要亏损;产品产量大于这个界限,企业才有盈利。这个界限就叫盈亏平衡点。

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

1、编制生产计划,不仅要确定全年总的产量任务,而且要进一步将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安排到各个

季度和各个月份,这就是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可以使企业的销售计划进一步落实,为完成计划与用户订货合同提供数量和交货期限上的保证。合理安排产品的生产进度,也有助于有效地运用企业的人力和设备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流动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果。

2、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方法。

⑴、有的企业,其产品的各季、各月的市场需求量比较稳定,或者企业生产任务饱满。这类企业的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应当实行均衡生产的方针。这就是把全年的产量任务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季度和各个月份,以便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所谓生产进度的均衡安排,并不等于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绝对相等,而是可以有以下多种分配形式:

①、平均分配。即全年生产任务等量分配,各季各月的平均日产量相等。

②、分期递增。即产量分期分阶段增长,每隔一段时间平均日产水平有所增长,而在该段时期内平均日产水平大致相同。

③、小幅度连续增长。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与工人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季、各月的产量逐渐地、小幅度地不断上升。

④、抛物线形递增。主要指新产品,开始是小批生产,然后逐渐扩大批量以至大量生产。由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提高,开始日产量提高较快,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⑵、有些企业,其产品的需求具有季节性,例如某些农业机械和农药、某些人民消费用品等。这时,全年任务的进度安排,就可以有多种方式供我们选择:

①、均衡安排方式。各月产量相等或基本相等。这样,有的月份产量大于销售需要,就有一部分产品作为库存储备起来,以供旺季时的需要,而有的月份则产量小于销售需求,则动用原有库存,如尚不足,为了不致脱销,还需要组织外协。

②、变动安排的方式。各月生产量的安排,随着市场销售量的变动而变动。销售量增长,生产量也随之增长;销售量下降,生产量也随之下降。其累计的产量线与需求线基本重合,基本上没有库存和脱销现象。

③、折衷方式。这是上述两种安排方式的结合。将全年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采取三个不同的月产水平。为了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5-8月的月产水平最高, 1-4月次之,9-12月的月产水平最低。这种方式,全年的进度安排变动三次,少于变动安排方式,而其库存水平又低于均衡安排方式,所以是介乎前两种方式之间的一种折衷方式。

三、品种搭配

多品种生产的企业,生产任务的安排不仅要合理安排产品的出产进度,而且要搞好品种搭配工作。所谓多品种生产的品种搭配,就是在同一时期内,将哪些品种搭配在一起进行生产。合理组织各种产品的搭配生产,有利于按期、按品种完成订货合同,有利于稳定企业的生产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果。因此,品种搭配是多品种企业安排生产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搞好品种搭配,一般应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要首先安排经常生产的和产量较大的产品。

对于这种产品,应该在符合订货合同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细水长流”的办法,尽可能在全年作比较均衡的安排,使各个季度、月度都能生产一些这种产品。这样可以保持企业生产上的稳定性。

2、对于企业生产的其他品种,实行“集中轮番”的安排方式,加大产品的生产批量,在较短时间完成全年任务,然后轮换别的品种,对于同类型(同系列)的产品,宜采用这种方式,它能够在不

减少全年产品品种的前提下,减少各季、各月同期生产的品种数,从而简化生产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3、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定的交叉时间。在交叉时间内,新产品产量逐渐增加,老产品产量逐渐减少。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齐上齐下”带来产量的过大波动,也有利于工人逐步提高生产新产品的熟练程度。

4、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复杂产品与简单产品、大型产品与小型产品等,均应合理搭配,使各个工种、设备及生产面积得到均衡负荷。

5、各个品种轮番时,谁先谁后,应当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期限、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期限等因素。

四、安排车间任务

1、生产任务的安排,不仅要对企业总的生产任务作出进度安排,而且要将整个企业的生产任务分解到各个车间(或分厂),规定车间的生产任务。安排车间任务的作用在于:更具体地进行平衡工作,使企业的生产任务得到落实和保证;使各车间明确计划期内产品生产方面的经济责任,更好地调动车间的积极性,并提前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安排车间生产任务,应该实现下列要求:

⑴必须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得到实现。为此,规定给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应当在品种、数量和进度上相互衔接,以保证企业计划的按期完成。

⑵要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量,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⑶要充分利用车间的生产能力。规定给各个车间的任务应当适合这个车间的机器性能和设备条件,并能充分利用这些机器设备,不要有的车间过忙,有的过闲。

3、安排车间任务的方法,一般是首先安排基本车间的生产任务,然后安排辅助车间的生产任务。

4、规定基本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取决于各基本生产车间的专业化形式。对象专业化的基本生产车间。各车间是平行地完成相同或不同产品的生产任务,各个车间之间没有依次提供半成品的关系。

5、工艺专业化的基本生产车间,各车间之间有着依次提供半成品的关系。

6、关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任务安排,也有几种情况。有些辅助车间,它的任务同基本生产车间的任务有着明显的、直接的联系。

这些车间的任务,就要根据基本生产车间的任务来规定。

生产能力指标标准

一、企业的生产能力指标,一般有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三种。

二、设计能力,是指工业企业设计任务书与技术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按照设计中规定的产品方案和各种设计数据来确定的,在企业建成投产后,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一般均需经过一

定时间后才能达到。

三、查定能力,是指企业生产了一段时期以后,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当原设计能力水平已经明显落后,或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后,企业需要重新查定生产能力。查定能力是根据查定内可能实现的先进的组织技术措施来计算确定的。

四、计划能力(或现有能力),是指工业企业在计划内依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五、设计或查定生产能力同计划(或现有)生产能力指标,在水平上是存在差异的,它们各有不同的用途。新建和改建的企业,由于基建工程竣工后刚投入生产,需要有一个熟悉和掌握技术的过程,因而这时的计划能力水平要低于设计能力,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以后,才能逐渐接近或达到。查定能力也不是企业当时就能达到的能力,一般应高于计划能力,只有当企业实现了先进的组织技术措施,才能达到查定的生产能力。设计能力和查定能力,可以作为确定企业生产规模、编制企业长远规划、安排企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的依据。而计划能力则是企业编制计划、确定生产指标的依据。

决定生产能力标准因素

一、查定的企业生产能力水平,是由生产中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和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三个因素所决定的。

二、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企业在查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物的面积。机器设备包括正在运转、正在修理、正在安装或者等待修理的机器设备,以及因生产任务变化而暂时停止使用的机器设备。对于因为损坏严重,已丧失了原有生产能力,而在计划期内不能修复使用的机器设备,以及企业留作备用的、封存待调的机器设备,则不应计算在内。

三、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不同企业的工作制度不同,其工作时间也不同。在连续性生产的企业里,机器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一般等于日历时间减去计划停修时间;在间断生产的企业里,机器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是在日历天数中扣除节假日之后,按照企业规定的工作班次来计算,其中也要扣除计划修理时间。生产面积的利用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停修时间。

四、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对于机器设备来说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对于生产面积来说是指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同前两项因素相比,它是核定生产能力时最难确定的一项因素,它受各种条件影响。而生产能力大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定额水平是否先进合理。影响定额水平的各种条件有:产品结构与质量要求,原材料成分和质量,技术设备使用年限及其状况,工艺操作方法,工人技术水平,生产组织与劳动组织状况以及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等。

五、核定生产能力,就是通过对上述因素的调查,在查清现状的基础上,将这些因素加以确定,从而计算出企业的查定能力。这一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与定企业生产方向、定企业外部供应条件、定企业专业化水平等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生产能力计算标准

企业查定能力的核定,应该从基层开始。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各个生产车间内部生产能力的核算根据因素,计算一组同类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其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时间产量定额(实物量/台时) 或设备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小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单位产品)式中:

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全年制度工作日数*每日工作小时数*(1--设备修理必要停工率) 在生产能力主要决定于生产面积的条件下,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生产面积数量(平方米)*生产面积利用的延续时间(小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定额(实物量/平方米/小时)

二、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1、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核定,还要进一步加以综合平衡,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也称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能力综合;二是查明辅助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对基本生产部门的配合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当各个基本生产车间(或生产环节)之间的能力不一致时,整个基本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通常按主导的生产环节来核定。

主导环节一般是指产品生产的主要工艺加工环节,当企业的主导生产环节同时有几个时,如果它们之间的能力不一致,它们之间综合生产能力的核定,则应当同上级主管部门结合起来研究,主要根据今后的市场需求量来确定。如果该产品需要量大,则可以按较高能力的主导生产环节来定,其他能力不足的环节,可以组织外部生产协作或进行技术改造来解决。否则,可以按薄弱环节的能力来核定。对于能力富裕的环节,可以将多余的设备调出,或者可以较长期接受外协订货。

3、当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与辅助生产部门的能力不一致时,一般 地说,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应当按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来定。

⑴、查定、验算辅助、附属部门的生产能力还是必要的。如果辅助生产部门能力低于基本生产部门能力,要采取措施,提高其供应和服务能力,以保证基本生产部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⑵、要采取相应措施,使富裕的辅助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计算辅助生产环节能力的方法原理同基本生产环节的能力计算一样。企业中有时常用概略验算的方法来检查它们对基本生产部门的保证程度。

生产计划内容标准

一、编制企业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的生产作业计划。这就是把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是分季)具体分解(一般是按月编制),并进一步规定车间、工段、班组在短时期内(月、旬、周等)的

具体生产任务。

二、编制生产准备计划。根据生产作业计划任务,规定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设备维修和工具准备、技术文件的准备、劳动力的调配等生产准备工作要求,以保障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

三、进行设备和生产面积的负荷核算和平衡。这就是要使生产任务在生产能力方面得到落实,并

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日常生产派工。这就是依据工段和班组的作业计划任务,在更短的时间内具体安排每个工作地和工人的生产任务和进度,做好作业前准备,下达生产指令,使作业计划任务开始执行。

五、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这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所依据的一些定额和标准资料,需要首先加以确定。有关这些标准的制定或修改,也是作业计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确定标准

一、批量,就是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按照批量分批地生产产品,这是成批轮番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周期),就是前后两批产品(或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二、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了,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了,生产间隔期就相应缩短。

三、批量大小,生产间隔期长短,对生产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加大批量的好处是:设备调整次数减少,设备调整费就相应减少,设备利用率就能提高;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稳定产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简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但是批量大了也有坏处: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交货期推迟;在制品储备量增大,占用流动资金和生产面积增多。因此,要权衡利弊,合理地确定生产的批量。

四、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主要方法有:

1、经济批量法。这是一种根据费用来确定合理批量的方法。批量大小对费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因素:设备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用。批量越大,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少,分摊到每个产品(零件)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小;批量越小,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多,分摊到每个产品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大。但是,批量大,库存的保管费用会相应增加;批量小则保管费用也相应减少。

求经济批量的原理就是用数学方法求得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批量,即为经济批量。

2、以期定量法。这种方法就是首先确定生产间隔期,然后再据以确定相应的批量。

⑴、为了简化生产管理,不仅应当使同一批制品在各车间的批量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而且应当使各制品的批量能与企业的月计划任务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还应当使企业使用的各种批量的数值种类不要太多。因此,企业应统一规定为数不多、互为倍数的几个标准生产间隔期。企业中通常采用的生产间隔期有一季、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一周、五天、两天、一天等等。

⑵、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对各种产品和零件进行分类,分别归入不同的批类。在分类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单位产品或零件的价值、体积、工艺复杂程度、生产周期等。一般说来,凡是价值贵、体积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的产品或零件,生产间隔期应短一些,批量小一些;反之,生产间隔期就长一些,批量大一些。

3、以期定量法的主要出发点是管理方便,而在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较少,缺乏细致的数量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它同经济批量法结合起来运用。这就是首先计算产品(或零件)的经济批量,然后以计算出来的经济批量为基础,归入同它相接近的标准批类,以便既考虑经济效益,又简化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实施标准

一、生产期限

在考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

二、生产实施计划

计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生产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生产预算为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

1、采购物资: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生产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月。

2、接受订货: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三、完成报告

1、在产品加工生产结束并作为成品进入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各工厂、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四、中间日程计划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生产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作出处理。

五、基准日程表

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以下的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六、能力调查表

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工厂中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通过算出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

保有劳动力=(1-无效作业率)*作业效率*工作天数*出勤率*有效人员说明:

1、单个劳动力为1天8小时的劳动时间,以P代之;

2、作业效率=P/A(实际劳动时间)

3、出勤率=出勤人数/(出勤人数+缺勤人数)

出勤天数为除掉休息日后的预定出勤天数。有效人员为扣除长期缺勤者、预定调走者以外的实有

作业人员。

4、无效作业率=无效作业时间/作业时间

无效作业时间是直接动员、间接动员、不良作业、修正作业、组织活动等所需时间的总和,其中实际完成为哪些项目,根据过去的实绩而定。

5、所需劳动力的计算

在每月实行计划时,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劳动力: 所需劳动力=生产计划台数*P /480(分数)

(注: 480为一个劳动力一天工作的时间,即8小时。)

七、标准作业时间表

标准作业时间是不同零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它以所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

八、月实行计划

月实行计划以在生产部门联合会议所定的生产计划为基础而制订,制订每月制造预定表后,要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九、期限

1、本单位作业的日程

中间日程计划的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2、订货日程

按照能力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十、材料零部件的数量确定

1、仓库常备物资、零部件的数量仓库常备物资、零件,要根据下面的资料确定: ⑴、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⑵、库存余额表; ⑶、其他。

2、半成品生产所需物料

公司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按照以下资料确定: ⑴、半成品余额表; ⑵、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⑶、库存余额表; ⑶、其他。 十

一、零部件半成品

零部件半成品的管理按零部件半成品管理规定办理。 十

二、自制零部件的订货

1、订货分配表

自己生产的半成品零部件,要以每月生产实行计划表、每月现货库存余额、半成品、订货余额的调查为基础,制订订货分配表,并以此确定每月的订货数量。

2、订货基准表

订货基准表是规定各种零部件的订货时间必须先于工程进行时间的一种标准。由于从订货到进货有一个间隔时间,但如果订货时间太早,又会占用仓库面积,占用资金。订货标准表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制订的。

3、订货单的制作和发送

在公司生产半成品零部件时,要根据订货分配表及订货时间基准表,决定订货数量以及到货日期,并把必要的事项记入所定的订货单中,作好订货安排。

十三、作业传票

1、轮班作业时,要根据各班的特点,发出相应的作业传票。

2、综合管理作业传票。

综合管理作业要在综合管理表上记入每天作业的实绩,在截止时间发出不同级别、不同工程的作业传票。

十四、调查

调查每天作业量、生产进度的迟缓时间,分析资料,整理成适合统计管理要求的基础性资料。每天作业量实绩调查根据作业传票掌握每天各级的作业量,调查作业的进度。每月计算与劳动时间相对应的作业实绩,通报各有关部门。

十五、半成品调查

每天调查作业过程中的半成品,并把控制半成品、掌握进度、对迟缓采取的对策的资料合在一起,作为半成品余额报告的原始资料。

十六、成本资料

每月25日截止,制作以下的成本计算资料:

1、综合半成品余额报告书

综合管理机种的半成品评价,要以下列资料来制作半成品余额报告书: ⑴、工程管理表; ⑵、半成品余额调查表。

1、零件进出余额月报

综合管理机种的材料、零件的进出余额表按以下资料制作: ⑴、材料进行卡; ⑵、现货卡。

2、其余材料进出余额报告

当月使用的其他材料,按以下资料制成进出余额报告书: ⑴、其余材料进出表; ⑵、现货卡。 十

七、统计

制作工程管理上必要的各种统计有固定格式,包括:资产量统计;不良产品统计;作业实绩统计;

有关材料统计;外购材料统计;半成品余额统计;生产延期统计;有关生产的其他统计。

第二篇:下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参考)

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安全标准化工作计划及措施

编制:______ 审核:______ 批准:______

2015年10月22日发布

2015年10月22日实施

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1]11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有效的预防和遏制各类电气、生产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确保供电设施、机泵、仪表、安全设施、测量、消防器材、机器设备等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装置运行、维修和保养质量,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拟定2016年安全生产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一、工作目标

本着“化整为零、分类实施、逐步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组织管理标准化、制度管理标准化、基础性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全年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在岗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时≥24小时、员工安全教育考试合格率100%、新员工安全培训考试合格率100%、转岗、复工安全培训合格率100%、生产作业员工培训上岗合格率100%、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建档率100%、排除隐患整改合格率100%,安全标准化内审和外审严重不符合项为零,做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

二、主要措施

2.1明确安全标准化工作,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责任,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努力实现零事故目标。

2.1.1督促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把握工作重点,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监督,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队伍管理,认真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学习的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和落实,从思想上真正有所提高。

2.1.3健全和完善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 2

的领导。明确全年安全生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落实到每一位员工,形成纵向分级管理、横向分工负责、职责明晰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2.1.4进一步完善各岗位安全职责,分解落实标准化工作主体责任,将标准化工作目标逐级分解,一级抓一级,切实将工作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和各个岗位。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监督检查各岗位责任落实情况,做到责任明确,考核过硬,层层落实安全职责。

2.1.5加强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管理,严格培训,认真考核,坚持新进入生产岗位的员工二级三级教育培训、考试,转岗、复工、培训考试,按规定期限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特种作业复训换证培训工作,合格率100%。

2.1.6全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危化品防护、救护器材、应急演练技能培训,力争全员学习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2.1.7 公司安排组织有关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1.8各部门、车间、班组要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安全会议、安全文件要求,按时召开安全会议,及时开展安全教育,坚持每周、岗位员工班前、班中、班后开展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形势、解决安全问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2.1.9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复审再教育、取证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2.2.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2.2.1做好日常、周、月、季节性、专业性的安全检查工作,定专人、定措施、定期限按时完成隐患整改任务,并做好复查、跟踪、考核和记录。

2.2.2有针对性得对员工和变配电、供电设施、管道、仪表、特种设备、安全设施、消防器材、危化品储存装置等进行检查整改治理。

2.3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价组织,加强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切实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确保作业活动的风险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2.3.1各部门、车间、班组要定期对所管辖的区域内的电气、仪表、设备、管道等进行检修维护作业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危险点,对照安全管理规程及有关规定制定防范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2.3.2利用学习、安全工作会议以及班前班后会议、班组安全活动等形式,开展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活动,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做好安全文明生产交底工作。

2.4.按照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定期开展各类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抓好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营造安全和谐的安全生产氛围。

2.4.1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认真组织各种安全法律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

2.4.2积极开展有关安全生产各种形式活动,充分利用班组安全活动、岗位练兵、撰写安全生产稿件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以达到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深入人心的目的。 2.4.3做好各岗位员工经常岗位练兵、培训学习的工作。 2.4.4做好新进、转岗、复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2.4.5组织员工参加公司举办的消防、急救等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提高全员对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2.4.6加强反“三违”、“习惯性违章”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现场反违章的监督、检查、考核力度。

2.5.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逐步推行安全生产规范化、岗位操作标准化、生产设备设施精细化管理。

2.5.1组织进行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程、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审。

2.5.2加大对各类安全隐患整改项目的管理,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跟踪、有复查、有反馈、有奖惩考核。

2.5.3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试验、检验等工作。

2.5.4按照安全设施标准化要求,完善生产现场对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罩、联锁装置、防护栏、安全警示标志的专项检查、维护。

2.5.5做好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岗位培训,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程、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审管理工作。 2.6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6.1根据工作重点要求,明确重点防火部位和区域,进一步加强动火作业的管理。 2.6.2定期进行消防器材及安全防护用具、联锁报警、火灾报警系统装置检查,做好检查、维护、校验、和检定工作。

2.6.3健全和完善国内公司消防队伍组织,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员工队伍防火应急自救的能力。

2.7加强安全合格班组建设的达标管理工作。安全合格班组达标管理考核验收后的评级、评星实行动态考核管理,不搞终身制。对各岗位班组开展创建安全合格班组活动,进行持续的指导、监督、检查、按期完成创建目标。 3.实施计划

为按时、按质、按量、有序的开展2016年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现将2016年主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计划如下: 一月份

1、组织开展春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确保春节期间生产安全。

2、召开2015年四季度安全业务工作会议,总结2015安全标准化工作,兑现2015年四季度安全责任考核,布置2016安全标准化工作。讨论研究公司2016安全标准化目标、指标、工作计划、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与各部门、车间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3、组织各部门、车间根据公司的工作目标、指标、工作计划,分解编制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标准化工作目标、指标、计划,并制定管理方案,严格执行。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二月份

1、组织完成公司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控措施,落实责任人。

2、组织完善公司安全标准化文件和安全生产岗位规程的修订完善工作。

3、组织相关职能人员指导合格班组的创建工作。

4、组织开展春季安全大检查。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三月份

1、组织完成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识别、评价、更新。

2、组织进行春季安全、消防、职业卫生综合检查。

3、组织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安全技术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学习考试。

4、对公司各部门、车间识别的环境因素清单和危害因素清单进行审核,汇总形成

公司环境因素清单和危害因素清单,并审核重要环境因素监测措施的有效性,上报有关部门。

5、总结一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完成第一季度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及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

6、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四月份

1、对安全标准化执行过程中的不符合项整改跟踪验证。

2、完成员工安全教育考试成绩上档。

3、组织开展“清明”、“五一”节前安全大检查,确保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4、组织开展进入雨季前防雨防汛的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雨季期间变配室、安全设施、设备线路和输电线路、架空线路、用电设备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五月份

1、根据公司的安全教育情况,组织在职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2、组织开展完成对各车间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检查。

3、开展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

4、对各类安全设备、设施防护罩、联锁装置、防护栏等进行专项检查。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六月份

1、组织协调开展好公司“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夯实安全管理基础,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真强员工安全环保意识。

2、组织开展端午节前、夏季安全大检查活动。

3、总结二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完成第二季度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及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

4、开展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5、组织全公司员工体检。

6、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七月份

1、对安全标准化执行过程中的不符合项整改跟踪验证。

2、对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进行总结。

3、组织安排

7、

8、9三个高温季节各车间工人卫生保健工作,尤其是员工工作环境。加强设备检查维护,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

4、开展安全专项治理检查活动,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八月份

1、抽查部分岗位员工对正确使用消防、防护器材的掌握情况。

2、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九月份

1、组织开展双节前安全大检查,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生产。

2、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3、总结三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完成第二季度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及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十月份

1、组织进行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技术规程、应急预案的符合性评审。

2、组织全员参加公司消防安全培训。

3、对各部门、车间自检自查合格后向公司申报的安全合格班组进行公司检查、审核、考评、验收。

4、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 十一月份

1、组织岗位员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条款摘录的岗位练兵活动,结合“11.9消防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组织相关活动。

2、组织开展冬季变配电、供电设施、机泵设备、管道设备、仪表控制设备安全大检查,对各车间消防器材和安全用具、防护用具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3、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十二月份

1、总结四季度安全标准化工作,完成第三季度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及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

2、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总结,拟定2014安全标准化工作计划。

3、组织开展“元旦节”前安全大检查,确保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

4、组织有关职能人员检查班组应准备的台帐和相关材料文件。

5、完成其他临时性安全标准化工作。

以上安全标准化工作计划如与公司计划有出入,届时另作调整。

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生产计划工作标准

生产计划工作标准某化工企业-生产计划科长工作标准

化工行业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财知百科点击数:更新时间:2010-10-138:44:0

4某化工企业-生产计划科长工作标准生产计划科长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定额分数考核条件增减分数

中层以上干部通用工作标准20

1、在生产副厂长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全厂生产,保证全厂生产的正常进行,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生产管理制度,形成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生产管理系统

8没有形成“三级”生产管理系统

没有建立生产管理制度

-2~8-

32、组织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并组织实施对全厂各部门执行生产计划完成悦,进行督促检查,并有权要求各单位提供编制计划和统计工作需要的各项资料

8计划出现漏洞,影响生产,视情节

未进行督促检查,致使任务完不成

-2~8-

33、主持召开生产计调度会应做到会必有决,决必有行,行必有果

10

未能如期生产调度会

生产调度会形不成决议,变成扯皮会

-2-

54、组织好均衡生产,各车间按规定的品种、质量、数量和期限有节奏地进行生产

10没有均衡地完成生产计划-2~

35、实行生产上的集中统一指挥,及时组织有关科室,车间,排除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不断加强薄弱环节

10

由于计划不周,生产中出现羍

对生产中出现障碍的预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对随时出现的未排除或解决的不力

-2-3-

56、控制成品及半成品的储备量,督促仓库做好成品、半成品记帐,、核对和盘点工作,建立健全地成品的收发流转制度

8地成品储备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执行定额并收到较好效果不扣分

没有定期组织盘点

-2~

47、组织编制专用和关键工卡、量、刀具消耗计划和工具管理制度,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8管理混乱,又没进行检查-2~

48、审核各种统计报表,认真统计法,对本期完成情况的统计数字进行分析比较

8审核不严格,违背统计法-2~

49、经济指标、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工业总产值

10

产品质量(成品一次验收合格率)一次达不到

其余每项指示未达到

第四篇:生产调度管理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矿生产调度管理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用于本矿生产调度管理。

2引用标准

《煤炭工业生产调度工作条例》((82)煤生字第610号)

《山西焦煤集团矿矿井调度室质量标准化标准及检查评分办法》(山西焦煤发[2002]283号)

3管理职能

3.1生产调度室是没看企业安全的指挥中心,是联接煤炭生产各个环节的纽带,是组织生产、技术、管理等各部门共同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机构。生产调度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领导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的重要手段。

3.2生产调度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认真执行煤炭安全生产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安全为中心,组织和指挥生产,指挥和监督安全生产,组织和检查生产准备,按照生产经营计划,全面地、均衡地、安全地完成煤炭生产任务。

3.3生产调度管理工作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调度命令;要做到检查督促有关安全生产工作指示、安排的落实;要做到检查督促安全生产工作掌握安全生产动态及重大隐患的处理。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调度汇报

4.1.1采掘队组向矿调度室一班三汇报:采掘队组的跟班队干每班至少像矿调度汇报三次。即在班初、班中、班末将会从工作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汇报,遇有特殊情况时要随时汇报具体要求如下:

4.2调度制度

4.2.1调度资料保密制度:调度室各种资料具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各项生产数据和事故伤亡人数等必须经调度主任批准方能对外公布。任何单位或部门因工作需要必须事先写出书面请示报告,经调度主任批准后,方能查阅所需资料(包括调度台账、各种记录本等)。未经调度主任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查阅调度资料。

4.2.2调度班前会、生产平衡会议制度:各单位要按时参加调度班前会、生产平衡会,严格遵守两会制度不得迟到、早退,甚至缺席。

4.2.3生产会议制度:生产矿长、调度室组织的各种生产会议,要求参加会议的单位必须准时参加,不得迟到、早退,甚至缺席。

4.2.4领导调度值班制度:调度值班领导必须严格遵守《领导调度值班制度》。

4.2.5领导干部下井等级制度:领导干部下井必须要严格按《瑞泰煤业领导下井现场管理办法》执行,并且在现场向调度台汇报。凡入井后没有向调度台汇报,取消当日入井。

第五篇:生产现场管理标准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生产现场管理标准QG/ST04.05-----2002代替

QG/ST07.06-----1997

为加强以车间为主体的生产现场管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现场管理采用的基本方法,现场定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管理内容及要求,检查及考核等事宜。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股份公司范围内的生产现场管理。

2定义

a.现场:指以生产车间为主体的工作场所。

b.现场管理:即对生产现场中的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环境诸因素进行策划、组织、控制。

c. “5S”: 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3 管理职能

3.1制造部门是现场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生产现场管理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工作。

3.2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现场管理常用的基本方法

4.1.1开展“5S”活动,实施定置管理。

4.1.2“5S”活动的具体内容是:

a.整理,是指将需要的东西和不需要的东西区分开来,并将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整理的范围是工作场所内物品及周围物品。

b.整顿,是指整理工作完成后,将需要的东西放置在方便易取的地方,进行定置。整顿的范围:生产现场在制品、工装、工具、计量器具、工位器具、工具箱、吊具、清扫工具等物品。

c.清扫,指清除垃圾,把现场及设备的脏污清除擦拭干净。

d.清洁,指保持卫生的工作环境。清扫清洁的范围是地面、设备、工作现场、建筑物、员工个人卫生。

e.素养,通常指车间现场纪律,现场纪律是指时间纪律(上下班纪律、工作纪律、会议纪律),员工劳保用品穿戴、仪表及言行,规定吸烟场所,认真工作等方面。

4.2现场定置应遵循的原则

4.2.1合理、高效,按工艺流程进行定置。

a.常用的文件、工装、工具及工位器具分类存放在工作场地附近,便于存取使用及管理。

b.通用吊具及不常用的文件、工装、工具,分类划区域集中存放在固定位置。

c.制造过程中的产品,放在固定货架或固定位置上,现场存放产

品的货架放置在工作地附近。

d物件应分类保管,并存放于专用器具或区域内。

4.2.2先进先出

产品应按转入的先后顺序存放及加工,保证先进先出。

4.2.3现场整洁

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各种物品的现场存放应分类、按区域整齐排列。已停止使用、报废的物件应及时清理。

4.2.4现场畅通

a.现场物件放置应留出适于搬运及人员疏散的通道。

b.现场通道标志线应醒目清洁。

4.2.5物流有序

在制品的投入产出按工艺流程组织周转。

4.3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3.1生产单位按 4.2条款对现场物品进行定置管理。

4.3.2生产单位应有平面布置图和标识牌,并放置于生产现场明显位置。

a.平面布置图应包含:

机床设备(不动)、区域划分(毛坯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区、废品区)、工装存放点、运输工具停放位置、工位器具位置、工具箱位置、通道、吸烟点、消防器材位置、清扫工具位置、警示牌位置等。

b. 标识牌内容应包含安全生产警示、区域标识、在制品状态标识等。

4.3.3现场员工应着装整洁规范、精神饱满、遵守规章、工作认真,无游动吸烟。

4.3.4设备整齐、清洁、润滑、安全,标识醒目,按要求填写设备运转交接班记录。

4.3.5工装、工具、吊具、工位器具、运输工具、工具箱、消防器材、清扫工具等存放位置有明显标志并放置整齐、整洁。

4.3.6合理使用工位器具,在制品按规定的区域分类整齐存放或按工艺流程周转。

4.3.7生产现场所需的技术文件正确、清晰、完整、统一,放于工作场所附近。执行“三按”生产(按图样、按工艺、按标准)和自主检查制度。

4.3.8生产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应正确放置、合理使用、符合有效期。

4.3.9工作场所整洁,符合安全、环保要求,无卫生死角。

4.3.10现场通道采用白色标志线,区域划分采用黄色标志线。零部件临时占用通道时,应有醒目标识。

4.3.11生产单位应建立现场管理检查、考核制度并做记录。 5考核

制造部门每月组织有关部门对现场管理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当月经济责任制考核。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综合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由制造部负责起草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审核人:

本标准批准人:

本标准由制造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四川方言的语音特点下一篇:生产部文员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