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2022-08-30

第一篇: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

城西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变革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展知识规律和原理、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并不断发复地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一切为了学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师考试新课程标准试卷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 ( 2500 )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 出 声 )不( 指 读 )。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 )的话,写(想象中的 )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认 识 )和(感想 )。

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 感受 )和( 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 冒号 )、(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 16篇 )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 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顿号 )、( 分号 )与( 句号 )的不同用法。背诵优秀诗文( 60)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4、( 2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四、简答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五、论述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和发展。

3.语文是( )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

4.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5.总目标中关于写作方面的目标是这样表述的:“能( )( )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 )需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写作。”

6.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 )、( )、( ) ( )的重要途径。

7. 阶段目标从( )、( )、( )

(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和谐发展。

8.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的学习和( )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 ),提高(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9.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

)、( )、( )的重要途径。 10. 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 )学习,在( )中学习,运用语文。 11.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 )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培养( )。发展( ),初步掌握( )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 )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正确的( )祖国语文。

二、简答题

1.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 新课标对你所任教的年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哪些目标?(请标明你所任教的年段)。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学语文是一种______和______的基础工具。

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_____、《百家姓》和______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______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______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______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______、识字工具和______,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______,而且要抓______。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______、激励和______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______、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_____。

10.继续教育具有______、连续性、针对性、______、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 )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 )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 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 )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 )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 )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8分) 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符合时代的需要;B.体系科学;C.语言文字规范;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 ) A.综合性B.多样性C.连续性 D.阶段性E.实践性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 )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文道统一"2.集中识字3.阅读能力4.口头作文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

六、材料分析题(8分) 下边是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请加以分析,说说教师如何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意思上下功夫。 有位教师教了《小木船》这篇课文后,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破裂的事情。结果许多同学都雷同地写自己和同桌同学吵架,后来又和好了。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2009—2010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小语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要求会写;第二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第三学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

5、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时不( 出 声 )不( 指 读 )。

6、一至二年级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 )的话,写(想象中的 )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7、3至4年级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风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9冒号)、(引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篇)次。

8、5至6年级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 速度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逗号)与(顿号)、(分号)与(句号))篇(段)。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的不同用

法。背诵优秀诗文(60 二.选择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C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4、( 2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名词解释

四、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

四、简答

1、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3、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五、论述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1、工具性与_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_三个维度设计。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9、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0、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______,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8各具特色的民居》新课程标准教案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准备:

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读写集合 学用结合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集体交流,要求: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具体可感) ②打比方:“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形象直观) ③引用资料:“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④举例子:“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六)、课外拓展,迁移练写。

北京民居──四合院。四合院式的住房是我国最为普遍、历史是为久远的住宅形式。大多坐北朝南,面南为正房,北面为偏房,两侧为厢房,阳光充足,四间房由一个院子紧紧地联接在一起,俗称“四合院”。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并配以绿化,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上海旧的住宅除一部份花园楼外,以里弄“石库门”房子最具代表性。因为上海繁华,人口稠密,住宅大都成排组成,相互毗连。户内建筑布局紧凑,高2-3层,青瓦坡屋顶,并有小型晒台,在建筑正面和墙头、大门等外常作简单的装饰。楼上楼下,小巧玲珑,青瓦覆盖,阁楼晒台,绿树掩映,十分幽雅。

陕北民居──窑洞。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温温度比较稳定,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复土窑洞以及天井地院落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

八、布置作业:

选择你感兴趣的,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九、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1)地位:世界民居奇葩

(2)特点:营垒式住宅

客家民居:(3)布局:八卦式布局

造型奇特,建筑奇葩

(4)构造:体现民俗文化

(1)环境:浓绿的竹林之中

(2)习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傣家竹楼:(3)特点:呈正方形、上下两层

因地制宜,特色鲜明

(4)结构:结构简单、宽敞别致

(5) 内涵:团结和睦、乐于助人

总结:华夏民居多姿多彩,内涵深厚魅力无限

十、教学后记;

第四篇:新《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高手如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同时文中这样写到: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了这段文字我切实的感受到在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确实,只有多读书,会读书,才能使学生具有开放的视野,也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授之以正确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阅读,并且从阅读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诵读这种视听结合的读书方式最能激发情感,强化记忆。长期的、反复的诵读可以形成敏锐的语感,使学生读文时能心领神会,写文能意到笔随。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也表明:大声朗读、反复吟诵、背诵记忆,于潜移默化间吸收名家名篇的精华,一定会受益匪浅。朱熹说:“凡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的多了,读的熟了,理解自然透彻,感受自然深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诵读是教学的重点。众所周知,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多背些诗文佳作,实际上就是储存了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同时也积淀了相关的语言经验,读后感《新《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因此我在教学中一直要求学生:除了课文上要求背诵的古诗美文外,每周背诵两首《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上的古诗。而且,我还利用课间,午间休息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报纸,并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既能激发读报的热情,又能提高读报的质量,我觉得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同时,读书不能摆脱思维,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使求知,促进思维,才能使阅读更有意义。我总是鼓励学生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时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又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同时发现新的问题。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在教每篇课文时,都给学生提供了提问的时间和自由,并且培养学生从内容上写什么这个角度逐步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又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情感的等等有深度的问题发展。提醒学生不能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要想作者之想,与作者在思想上沟通,在感情上共鸣,是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协调发展。久而久之,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让他们找到自学的门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当然,阅读更是一种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中必须培养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之服务的好习惯。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了,如果阅读遇上障碍,就应该主动利用字典,词典来解决问题。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精读名家名篇那么就可以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细细品位。如果想方便快捷的浏览各种书籍,聆听专家的指点,那就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收集信息,下载文件。学会查阅资料,就会使自己的阅读更开放,更有乐趣,也就等于有了相伴终身的良师益友。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的要求与标准,这说明在新的形势、新的标准的要求下,阅读已经成为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涨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就是一种享受!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提出建议的一种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理念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上一篇:学雷锋活动部署计划下一篇:新课改下的个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