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课程标准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语文高段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一 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 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一)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

指导学生“想心思”、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并重。

(四)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二 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突出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三 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

(三)总目标的基本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1.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一 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3.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学生的人文素养

4. 培育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三 关于阶段目标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阶段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贯彻和实施。阶段目标中的地位。

目标有以下特点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注意体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正确处感染,而非灌输。

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明确提出情感态二 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

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一) 识1. 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字与写字

2. 更新了教学内

在识字、写字目标中应注意三点: 3.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培养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能力是第一学段表现在 :

的重点。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2. 识字要遵循“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原则。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3. 汉语拼音教学时要与说话教学、识字教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学相结合。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二)阅读在阅读目标中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1. 阅读目标体现了有个性的学习、自由阅三 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读、自由表达的新理念。

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2. 第一次提出了猜读(推想)和探究性阅四 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读的要求。

包容性和适应性

(三)写作(写话、习作)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1. 在情感态度方面:

第一部分 前言

(1) 注重培养兴趣和自信。(2) 注重写作中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合作与交流。(3)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鼓励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4) 强程的基本特点。

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2. 在过程方法方面:

二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2) 重视在写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

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 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3. 在知识能力方面

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1) 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2) 淡化文体要学习习惯的融合。

求,以写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作文;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

(3) 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 “能性、实践性、综合性

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四) 口语交际

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 1. 突出情感与态度的优化训练。2. 重实践、(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重过程。 3. 重在参与。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

(五)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具有4个

色的转换。

特点: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综合性学习的4个要素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兴趣和问题意识。 2. 强调观察及亲身体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验,有所感受,有所发现。3. 强烈的参与一 关于目标设计

意识与合作意识。4. 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现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学生素质的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全面提高。二 关于总目标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 前5条目标从一 教材编写建议建议教材编写做到“新、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实、活、宽”

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自然性资源开发 2. 社会性资源开发1.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3. 文性资源开发

行。 2 .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教师是语文学习的修养。3 . 选择贴近生活组织者和引导者,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的话题,使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4 . 采利用者。

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让绝大多数学生主 1. 学校资源的利用 2. 社区资源的利用:动积极地参与。5. 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口语

联系生活学语文;服务社区用语文。交际能力,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 家庭资源的利用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 三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可分两部分来理指: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解:

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 第一部分:即第1 — 4个问题,这是教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思想

1. 突出自主性2. 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

(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程。3. 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 1.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2. 合。 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使他们创造性 四 评价建议

地教。

(一)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

(二)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正确处理课内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外的关系。

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

(三)正确处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重视过程、方法之间的关系。

发展。

1. 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

(二)评价的内容: 分为三个维度和五个中。陶感染、潜移默化是最基本的方式。 领域。

(四)处理好语文素养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 三个维度:

1. 知识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1. 培育创造人格2. 营造创造氛围3.评价目标:一评知识文化的“量”; 二

提供创造

评知识文化的“质”;三评语文能力的“用”; 第二部分:即第5个问题,这是对教学改革四评语文能力的“创”;

的具体建议。

评价要素:语文知识评价;文章知识评价;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文学知识评价;一般能力评价;发展能力评 1. 识字教学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价。

2. 写字教学要求:重视写字姿势的指导;2 . 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对学生的写字要加强指导和示范,写字指

评价目标:一评文献检索的能力;科学思维

导,不能用多媒体的演示代替教师的板书。的方法;三评语文学习操作;四评学习习惯3. 汉语拼音教学

的养成。

(1)强调趣味性。(2)建议以活动和游戏评价要素:课堂参与,阅读习惯;表达习惯;为主。(3)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学习方法

相结合。 3 . 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二)关于阅读

评价目标:一评语文学习的兴趣;二评语文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习的习惯;三评语文学习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四评语文学习的交往。

能力。

评价要素:热爱语文;关心文化;参与实践; ● 探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会合作;化智为德。 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的阅读活动。 五个领域

● 造性阅读: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1 . 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神、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

评价目标:一评识字数量;二评识字质量; 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三评识字能力;四评写字能力。 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到前2. 阅读

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异的结评价目标:一评阅读能力;二评阅读习惯; 论

三评阅读方法。 3. 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3. 写作

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 评价目标:一评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二评4. 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眼 卫生。 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三评良好的作文习

(三)关于作文教学

惯。4. 口语交际(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提法:小学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 评价目标:一评听说普通话能力;二评听作,初中叫写作

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评听说的态度和1. 在小学阶段培养习作的兴趣、自信心是习惯。

重点。2. 要抓好:指导观察、引导阅读、

5. 综合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重视学习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作品评价。

(三)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多样性原

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

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四)评价方法 1. 定量评价方法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 定性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力。

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式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以下几点:

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取精神;

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时间:2010-02-25 21:36:13来源: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网络资源作者:匿名 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第一部分 前言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

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独特创新的理解。

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的系统和完整。

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

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四年级阶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

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参加业务学习,了解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知道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基本特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高了思想认识,转变了教学观念。现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 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语文教材既是教本,又是学本。这体现在个关注学习内容的客观性的同时,更关注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关注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关注非智力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习者主动地去探索所学知识,能主动地、有个性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坚持学生本位,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关注学习者的发展为核心,将学习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

三、 学习后,我体会到在教学中注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的引导使很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应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活动中,注意观察、学会倾听、指导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控教学活动,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发挥学生的特长;教师与学生积极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的交流,既能达到知识水平的认知交流,又能达到情感价值方面的情感体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使我正确认识了新的学习 方式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不受他人支配,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它主要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学习。它体现了学习的交往性和互动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学习专题,探究学习知识。它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在教学中,应准确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

总之,通过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提高了自己的思想

认识水平,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增强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为自己的教学关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加强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争创佳绩,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感

我很荣幸参加了街道教育办组织的这次集中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有幸听取了泉州市教科所专家刘香芹关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的讲座,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

“多认少写”作为新课标规定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理念,而在低年级的识字写字课上,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的现象,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如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探索出高效的识字、写字教学策略及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刘老师关于课标中“识字与写字”部分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就如老师讲的“我们不应把每课的生字教学平均用力,而应把学生真正不认识的字以及课标中要求认、写同步的字作为重点”。既要做到突出重点,又要能够相信学生,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思考自学的空间;同时,更重要的是,老师在分析讲解字的音、形、义时,要遵循汉字规律。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老师讲解的“游”字。确实,这个字在学生中书写时出现错误的频率极其高,一直以来,形成了老师经常纠正,可学生还是照样易书写错的现象。听了刘老师的分析后,我受益匪浅。识字写字教学必须科学化,遵循汉字系统规律教学汉字。而做到这些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汉字科学的相关知识,为师者,必备的条件之一就是“术业有专攻”,尤为重要。我们身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深化专业知识,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一路向前行。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3、( 语文素养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 语文实践 )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各阶段目标分别从( 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 文物古迹 )、民俗风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 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 主动性 )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 )、(态度 )、( 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 )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 身心发展规律 )和( 语文学习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积累 )、( 感悟 )和( 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 趣味性 ),宜以( 活动 )和( 游戏 )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 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理解 )、( 欣赏 )和评价的能力。

12、( 写作 )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 观察 )、思考、( 表现 )、(评价 )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 真话 )、( 实话)、(心里话 ),不说( 假话 )、(空话 )、(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13、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 文意把握 )(要点概括 )( 内容探究)( 作品感受 )等方面的表现。

14、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 习惯 ),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对(有创意的表达 )应予鼓励。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 写作材料 )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 )的评价,采用( 多种 )评价方式。

15、小学阶段要认识(

)左右的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万字以上。

16、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

)(

)(

)(

)等方面的表现。(以上16各小题出自语文课程标准)

17、努力把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每个环节甚至每个问题都瞄准(

)。

18、凡要学生背诵的内容,教师先背;凡要学生(

),教师首先做,凡要学生(

),教师先做,凡要学生(

),教师首先写下水文。

19、“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

),指导(

),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

),教师只作(

),最后让学生当堂(

)。

20、本学年课堂教学要求上要突出(

)环节、(

)环节、(

)环节。

21、现阶段推广洋思经验(

)相结合。

和(以上5个小题出自洋思经验读本和文件)

22、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

)的外延是相等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乃至语文学习多个环节都离不开(

)。

23、课堂上三维目标的整体性、相互渗透的特点难以实现的原因,一是(

),二是(

)。(

)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思想,(

)是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思路。

24、读了案例十四“老师不好”,对你的启发是(

)。

25、读了案例三《坐井观天》,你认为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

)。

26、全面的语文素养包含(

)、(

)和(

)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包含文化品位、(

)、(

)和思想修养。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9,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10,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学用结合. 11,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各科教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选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创设情境、实现互动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的表达. 19,课标实施建议中就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2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能力、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和交融式. 2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一、新课标及洋思理论:(30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_________和_________,要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3、阅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形式。

6、教案是教师执教的基础,应在充分进行集体研讨,把握

要求,深刻领会

的基础上编写。每篇教案应包括

等内容。

4、

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

的重要环节。要改变教学中过于重视

的倾向,引导学生

,形成

的学习态度,形成

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师

和学生

的转变。

5、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

的课堂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促进学生

、富有个性地学习。

6、洋思课堂教学的模式是

,在这个模式下进行的三段五环教学,三段指

五环指

7、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应以

为根本目的。语文学科评价主要包括

三种形式。

8、洋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功在

。抓“最后一名学生,洋思人有三个“锦囊妙计”。 1.小学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 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联系发展的观点。

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听说训练。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二、单选

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B)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A)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D)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C)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B) A.张志公B.吕淑湘C.叶圣陶D.王力 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D)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D.分析教材的能力

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B)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D)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多选

1.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BCDE) A.符合时代的需要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ADE) A.综合性B.多样性C.连续性 D.阶段性E.实践性

3.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ACDE) 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ABCD) 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

四、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文道统一” 2.集中识字 3.阅读能力 4.口头作文

五、简答题

1.简述朗读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方面的作用:(1)朗读是训练说普通话的重要手段(2)朗读可以规范并丰富口头语言(3)朗读可以培养语感

2.低、中、高三阶段作文教学的侧重点是什么:(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成句的能力(2)中年级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3)高年级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3.怎样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4.如何理解评估的“全面性”: (1)内容要全面(2)标准要全面(3)重视评估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4)收集信息要全面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两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增强训练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学生自学创造条件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②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训练③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试述如何以《义务教育大纲》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1)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2)进行全方位的改革①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②深化课程、教材改革③建立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估体系④坚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3、《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4、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5、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6、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并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并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 )学习,在( )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资源和( )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的过程中进行。

5、(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 )和( )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 )的综合体现。

8、1——4年级从( )、( ) 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 )和()。

9、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 )、( )、(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 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4、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相同,1——2年级要多认多写。( )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6、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四、简答。(20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测试卷二

一、填空。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的( )功能和( )作用,决定于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 )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和( )性。

3、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应该以( )和( 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和(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5、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 )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6、能用普通话( )、( )、( )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 )、()和( )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 )精神和( )意识。

8、语文课程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 )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判断。

1、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是反指学校要与社会统一,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要求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打破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

2、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

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内涵是:解放儿童的双眼,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思想。( )

4、“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师德方面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

5、亲历性、真实性是教育叙事的基本品格。( )

6、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这些事件或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

7、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课堂教学时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说把一个班学生明显划分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个层次中。( )

8、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

9、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五种智能。( )

10、每节课中应同时应用加德纳的全部智能来教,并同时训练全部智能。( )

三、选择。(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

(1)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 )

(1)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 )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1) 因材施教;(2)实践与思考;(3)民主化;(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②)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

(1)建构主义理论;(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 多元智能理论;

6、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8、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 )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9、( )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10、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 )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四、简述题。

1、你是怎样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答: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用适应实际需要的训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你在教学中是怎样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答: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思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上一篇: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必背下一篇:学习优秀党员事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