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字对联范文

2022-05-16

第一篇:集字对联范文

书法教案-集字创作

《集字创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集字创作的方法并能通过集字的仿作创作出一幅书法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字帖、书法字典等工具完成集字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集字创作的过程中,了解书法作品中字法和章法中的大小、宽窄、疏密、粗细等对比关系,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矛盾与统一的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

在所学书体的基础上学会集字创作,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三、教学难点

对集字创作中的节奏变化及对比关系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集字圣教序》图片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认识这是什么碑帖?学生答:《集字圣教序》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讲一下关于《集字圣教序》的背景知识呢?学生回答。

(唐太宗亲为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后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将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计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宽一点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圣教序”。现此碑存于西安碑林。因此碑由王羲之真迹中直接摹出,故为历代书家所重,亦是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教师总结:《集字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经历了二十五年时间集王羲之的字创作出的一幅对后人影响深远的作品。

课件出示:宋代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道: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集字创作。 出示课题:集字创作

(二)讲授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基本知道了集字创作,那么谁来说一下到底什么是集字创作呢? 学生回答

(1)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教师:夏天到了,我们就以扇面形式来学习集字创作。下面小组讨论以下内容: 课件:确定集字内容、书体

集字创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办?(可能会遇到没有写过的字,字典查不到的字)

怎么落款?

(2)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简单总结。 (3)学生集字创作。

教师:下面同学们就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和书体进行集字创作。

(三)作品展示、评价 (1)小组评价。

教师:同学们已经基本完成一幅作品的创作,下面请一组的同学对小组内的作品做一下评价(学生举手评价)。

(2)请二组的同学相互评价一下(学生举手评价)。 (3)请三组的同学相互评价一下(学生举手评价)。

同学们都能用专业术语对书写的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点做得很好,老师看了大家的作品后除了想表扬大家以外还有一点建议给大家,到底是什么建议呢?我们先看大屏幕。 (4)课件展示:两幅作品,一幅字的大小一样的,一幅错落有致的。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哪一幅更有艺术性?为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5)小组代表发言,引导学生说出作品要有大小、粗细、开合、方圆的对比。 (6)教师:

(四)作品调整再创作。

教师:同学们知道老师要提什么建议了吗?好的,根据同学们自己总结的要点再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作品,让作品更具有艺术气息。 学生调整创作。教师评价。

教师:大家写好以后直接展示到墙上来。如果有多写的也可以一起展示出来。 (五) 课堂延伸:

教师:同学们,除了可以集字创作上面以外我们还可以创作其他形式的作品 教师展示ppt,做讲解。

(六)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集字创作的方法,并且利用这个方法创作了一幅作品

出示ppt。在今后的创作中请大家注意书法艺术形式中虚实、开合、聚散、方圆等对立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和谐的。古人喻之为“和”。这种相反相成、中和统一的审美观,成为几千年来中国艺术的追求目标及审美准绳,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实践,创作出更多符合中和之美的作品,下课。

第二篇:王羲之行书圣教序集字春联

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集联60幅

王羲之书法以手札为主,字数都不算多。字数多的只有 《兰亭序》,《圣教序》,《兴福寺碑》等,后两者还为集字碑刻作品。大家在临习的时候应该充分理解王字篇章中应有的行气,而不应该是向《圣教序》一样“摆字”,因此除了字形准确外,还应该上下、左右贯气。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选择了已经出版的王羲之行书集字对联60幅,来帮助大家提高书写竖幅作品的控制能力,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上字的呼应关系。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书法第十一课 集字临摹练习教学设计 西泠印社

第十一课 集字临摹练习

教学目标:

1.掌握“书、为、心、画”的写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能力以及正确的书写能力。 3.教育学生多读书,不懂就学,才能有学问。 教学重点:“书、为、心、画”等字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拼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新授:

(一)学习偏旁的写法:

1.观察对比:看书试写,提出难写的偏旁。 2.指导书写,范写。 3.学生临写、巡视。

(二)学习本课字的写法: 1. 安排适当:学生拼摆例字。 2. 试写、感悟书写规律。

3. 指导“书、为、心、画”的写法,范写指导。 (1)“书、为、心、画”是有讲究的,了解里边的学问。 (2)自读写“书、为、心、画”要求 (3)师示范写

(4)总结字,查找病因,注意协调性。 (5)归纳写好这两个字的重点 4.练写两个字

5.练完后总结心得,再次归纳自己领会到的写字要点 6. 学生临写,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进行个别辅导。 7. 用老师教的方法练习“书、为、心、画”的字。

三、评改练习

1.整改用心:展示其作品,提出优点和不足 2.对照修改

四、行款练习 1.指读,指导难字。 2.临写行款。

3.小组内交流,欣赏作品。

五、结课

1.小组欣赏,展览作品

2.小结:用观察对比、安排适当、整改用心的方法掌握偏旁及字是写法。

第四篇:婚嫁对联(对联篇)

花好月圆?福来是五?花开并蒂

夫唱妇和?喜到成双?莲结双子

郎才女貌?永结同心?鱼水合欢龙腾凤翔?比翼双飞?龙凤呈祥

兰绾同心结?花好月圆日

莲开并蒂花?桃红柳绿时

绿竹恩爱意?爱情花并蒂

榴花新人情?比翼鸟双飞

向阳花并蒂?同植常青树

幸福结同心?共栽幸福花

良缘永结心花放?意

似鸳鸯飞比翼

喜气方开岁月欢?情如鸾凤宿同林

昔日同栽连理树?天上笑看星伴月

今朝共举合欢杯?人间喜见凤求凰

今日结成并蒂莲?百年佳偶今朝合

明朝共栽幸福花?千载良缘此日成

百年恩爱双心结?向阳红莲并蒂开

千里姻缘一线牵?朝阳彩凤比翼飞

花好月圆昭美景?同心谱成幸福歌

天长地久祝新人?并蒂开放向阳花

丹山风凰双飞翼?玉宇欣看金鹤舞

东阁梅开并蒂花?画堂喜听彩凤鸣

并蒂开放向阳花?并肩同走幸福路

同心谱成幸福歌?携手共绘锦绣春

志同道合青春美?碧海云生龙对舞

地久天长幸福多?丹山日出凤双飞

芙蓉出水花正好?新岁新婚新起点

孔雀开屏月初圆?喜人喜事喜开端

万里云天看比翼?瑶池晓日翔青鸟

百年事业结同心?月宫红云拥紫鸾

爱情红花开四季?海阔天空双比翼

姻缘美果甜百年?月圆花好两知心

玉镜人间结合璧?百岁夫妻常合好

银河天上渡双星?千秋伴侣永和谐

鸾凤和鸣昌百世?秦晋联姻春意闹

鸳鸯合好庆三春?凤凰比翼彩虹飞

并翅金莺初织柳?云路高翔比翼鸟

双飞紫燕首报春?龙池深种并蒂莲

吉日红花梅并开?春临玉树干枝发

良宵家庆月双圆?日映华堂紫燕栖

好鸟双栖佳鱼比目?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奇葩并蒂瑞木高枝?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爱情纯真花好月圆?相敬相爱美满夫妻

前程锦绣地久天长?同心同德幸福家庭

海誓山盟同心永结?革命夫妻互助互爱

天长地久比翼齐飞?幸福伴侣相敬相亲

知识鼓满青春风帆?幸福家庭你敬我爱

劳动展开爱情羽翼?美满夫妻志同道合

春暖花香彩凤对舞?并肩共挑革命重担

风和日丽红杏添妆?携手同绘四化蓝图

第五篇:对联与对联教学

近年高考语文试卷都出到了对联题,学生感觉很新鲜。许多人对对联的知识不甚了了,突显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对联要不要教?答案是明确的。分析2004年全国中考试题看,我们发现,38套试卷中涉及对联内容的多达12套。这说明对联这种古老而极有实用价值的文学样式重新为人们所重视。那么,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创作需要注意些什么?本文旨在对此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对联旧称楹联,楹就是柱子,古人常把对联悬于楹柱,因此而得名。在旧体诗词中,对联又被称为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名称的来历。民间则简单地称对联为对子,创作对联就叫“对对子”。名称不一,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指汉语所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从大的方面讲,古文分为两种--散文和韵文,对联属于韵文,被誉为“诗中之诗”。后面我们将对这一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作详细的讲解。

首先我们谈谈对联的历史沿革。在相当长的时期,对联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无不贴上对联以渲染气氛。最早的对联据说出自五代后蜀孟昶笔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很明显 这是一副春联。早期的春联叫桃符,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讲的是贴春联的习俗。宋代在春联的基础上,把对联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用于庆贺、哀挽、题赠等方面,主要作者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等。元代重武轻文,对联流传较少。至明清两代,对联进入昌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雅好此道,不但自己创作对联,并且传旨公卿士庶,家家都要贴春联。清代康、乾二帝都有“到此一题”的雅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清代便出现了纪晓岚、郑板桥、林则徐、龚自珍、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众多对联高手。近代以降,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蔡元培、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大家创作的对联更是推陈出新,异彩纷逞。翻开书本,到 处都能发现对联的踪迹。《今古奇观》里就有一篇《苏小妹三难新郎》,讲的是秦少游和苏小妹结婚时,新郎先要对出新娘给出的上联,否则不能进入洞房的故事,古人的风雅于此可见一斑。封建社会状元殿试时,皇帝常常要考到对联,借此一窥状元的学识与才情。佳联妙对会立刻流传,并脍炙人口。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起自己的读书生活时,特别提到了“对课”。对课就是做对联训练的,可见那时的学校还把对联作为必修课。五四运动打着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主张写白话,做新诗,附着于格律诗的对联自然也被归入“封建”一类。当时的陈寅恪先生因为在清华招生试题中出了一个“孙行者”的上联要求学生属对而背上“封建余孽”的恶名。此后好像再没有人愿意担上“复古”、“开历史倒车”的嫌疑。新中国的学校更不再开设对联课,对联也就日趋式微了。我们常常 在新闻节目中,看到某些庆典活动的报道内容。主办方为了增加喜庆气氛,有时会在会场悬挂“对联”,但那些所谓“对联”已经不堪卒读了,很多根本就是标语口号。我们的媒体引用时,却一概称之为对联。这就让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感到困惑:接受过大学教育的记者,已经不知对联为何物了吗?在多数人眼里,似乎只要字数相同、结构近似的两句话就是对联,其实,大谬不然。对联是音韵文学,讲究格律。如果越格,必然会使对联的美感大打折扣。本文重点就是讲清对联的格律,以求还对联以本来面目,也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对联,并爱上对联。

对联在修辞格里叫做对偶。何为对偶?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读书写字”,“读书”与“写字”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读书写字"是句中自对,"读书写字,求学成才"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以"读书写字,求学成才"为例:"读"、"写"、"求"、"成"都是动词相对, "书"、"字"、"学"、"才"都是名词相对。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对称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例如《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北岛的《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些对偶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但是,对偶与对联不能混同。对偶从宽,对联则从严。对联缘出律诗的对仗,而律诗中的对仗除了要遵从对偶的要求久,还有它自身的规则。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因此,像上面的例子除了“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外,另两例都不能完全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我们再举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句和对句不但字数相同,结构一致,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上句“大漠孤烟直”是“仄仄平平仄”,与下句“长河落日圆”的“平平仄仄平”不是刚好对立吗?这就合于律诗对仗的标准了。五言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七言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不平仄严明、对仗工整。对联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的两个标准。例如岳阳楼上一副名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万家忧乐注心头

仄平平平仄平平

除第一字和第三字外,其他都是平仄相对,这也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可以这样说,凡是名联,基本上都能符合我们前面所说的要求。细心的读者还可以从我们的例子中发现对联在音韵方面的另一特点,那就是“仄起平收”,意思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这又是一条定律,轻易不能违反的。有这样一副老联: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上联最末用“水”字,仄声,下联末字“松”,平声,前后分明,错落有致。如果我们把它改一下:

福如东海水长流

寿比南山松不老

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大家把次序颠倒过来试试:

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是不是又顺了呢?这就是平仄的妙用。老祖宗既然给我们立下了平仄的规矩,必然有它的不同凡响处。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疑惑:什么是平仄?怎么分清平仄?下面就谈谈汉语的四声。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一个叫朱异的文人:“你们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大拍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这里,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其中“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

下面我们回过头来谈谈对联试题。今年广东中、高考同时出现对联题,与此同时,兄弟省市的对联题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命题动向,应该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注意。相对来说,广东高考题比中考简单,学生容易下手,这里不多作讨论。中考题给出的也是上联,要求学生对下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上联看似平常,实际上设了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那个“巧”字。前面的“足智多谋”修饰孔明,而“巧”字则修饰了“借箭”,“借箭”属动宾结构,在动宾结构前面再加上一个形容词,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有一个学生对“才华横溢,曹植走七步”,出场后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其实他这个答案是不能拿分的。抛开前面的“才华横溢”不说,后面的“走七步”怎么能对“巧借箭”呢?很明显,师生二人都没有看出“巧 ”字的机关所在。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把它改成“深思熟虑,子建速成诗”就比较工整了。这就涉及到语言的运用了。命题者给出了三个参考答案,分别是: 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中间一联,“义盖云天”是不能对“足智多谋”的。前者是主谓结构,后者是并列结构,结构不同,何以成对?另两联可以成对,但上下联之间毫无关联。这样组成的对联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近于文字游戏。对联应该是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广东的这道对联题出得牵强,有为难学生之嫌。我们来看看南京的对联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以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对燕子矶

朝天宫对阅江楼

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

,莫愁湖对

, 总统府对

这样的题,既让多数学生能做,又能培养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多好!我们的对联教学,可以从这里入手,首先要让学生易于接受,以便产生兴趣。笔者在对联教学中,遵循着“内容由易到难、字数由少到多、格律先义后音、”的原则。比如有学生住在“白沙陇”,我便以“白沙陇”出题。学生出能以地名作对,有对“金叶园”的,有对“黄泥沟”的。然后我又以“月照白沙陇”出题,学生便对出了“春回金叶园”“日出红海湾”等佳对。可见只要引导正确,假以时日,学生是能够学好对联的。

上一篇:开头寄语范文下一篇:露水之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