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的提升下我国对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

2022-09-11

2013年中国工程院提出“制造强国发展战略研究”规划, 并向中央提交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建议;2015年“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二期) ”项目成为我国应对发达国家“高端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竞争的重要措施, 其重点在于加快推进科技产业的转型升级, 促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变。在这一背景下, 中国的平面设计产业在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进程中, 更需要从多元文化交融中来创新平面设计产业竞争。

一、当前我国平面设计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5年, 《关于大力发展创新设计的建议》报告作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 而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造与创新活动, 融合了设想、计划、策划的各个方面, 决定着制造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纵观我国平面设计产业, 其在顺应国际设计领域发展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从建设文化强国战略视角, 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家也对平面设计产业给予了政策指导;同时, 从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上, 平面设计作为振兴制造强国的重要产业, 已经转型为融合了视觉、听觉等综合感官的新兴门类, 特别是在创意生产力方面, 我国平面设计已经受到世界的瞩目。另一方面, 从我国经济转型现状来看, 囿于经济“二元结构”的制约, 平面设计产业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欧美及日韩平面设计产业相比, 我们在平面设计领域还缺乏自觉性规划, 特别是有“行业”无“产业”, 有“自发”无“自觉”, 抑制了平面设计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同时, 政府在政策引导与设计教育实践中, 缺失应有的国际学术层面的交流与沟通, 使得平面设计教育理念滞后, 政策制定与管理实施者之间缺失有效衔接, 特别是在国际水准设计师人才队伍培养上, 缺失专业性。一些庸俗创意、山寨成风问题突出, 只顾眼前利益, 缺失精品意识严重。

二、欧美、日韩平面设计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主要与该产业相关联的生产要素、国内国际市场需求, 以及相关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等要素有关。围绕平面设计产业的竞争力发展, 欧美、日韩等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更具优势, 特别是欧美国家, 立足自身民族文化资源, 从设计素材到平面设计应用, 推进了欧美文化在世界舞台的竞争力。日韩作为后起之秀, 在借鉴和学习欧美设计风格过程中, 也逐渐形成了自主平面设计路线。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转型发展契机, 从平面设计专业服务需求分析来看, 我国的市场竞争更激烈, 而要赢得平面设计领域的竞争优势地位, 必然需要从欧美、日韩设计应用中来借鉴。比如构建成熟的版权保护体系, 提升整个社会的版权意识, 规范平面设计领域内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发展。同时, 围绕平面设计微观层面的企业发展, 要从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上做大做强, 避免“高度弱小、高度分散”。着力发展设计教育产业, 培养优秀设计师队伍, 打造优秀设计企业品牌, 来带动整个平面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欧美市场经济发达,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上政策引导较为开放。如英国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 进一步规划了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日韩平面设计产业经验与欧美具有差异性, 但对于我国的产业发展定位有重要促进作用。日韩平面设计市场发展态势旺盛, 特别是良好的教育平台, 推动了平面设计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在印刷、广告等上下游产业衔接中, 平面设计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均衡性。相比而言, 我国的平面设计市场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 加之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性, 导致平面设计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和混乱。新经济学家奠基者达格拉斯·诺斯提出“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 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从平面设计产业发展总体趋向来看, 制度性要素在促进欧美、日韩设计产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如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范等制度性要素, 来优化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序发展。日本出台的《设计产业振兴法案》中, 对相关设计行业进行了法律保护。同时, 在行业管理上, 日韩等国同业组织能够规范合作平台, 同业竞争;在设计教育上, 日韩等国极力打造知名设计品牌和设计师品牌, 成为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制造强国战略下提升我国平面设计产业发展的对策

重塑中国平面设计品牌,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 立足创新设计发展实际, 从政策、市场、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等方面, 强化基础, 改革教育, 培育文化, 加快提升我国平面设计创新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一) 以制度性要素来构筑平面设计产业提升的突破点

平面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 在发挥市场化竞争中必将呈现多样化特点。如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等问题, 都会影响市场化对平面设计产业的需求变化。所以说, 从构建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中, 加强制度性要素的建设, 立足当前平面设计领域现状, 优化政府、产业、教育、社会等多方的协同关系。在政府政策制定上, 以政策性法规、法律, 以及行业性规则规范等为主, 来保障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环境, 只有从产业环境优化上, 来完善平面设计产业服务和支撑体系, 更好的促进平面设计与现有市场经济秩序的融合。具体而言, 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 要从行业管理上加强政策引导, 培育良好的行业环境。立足文化创意产业成立专门的平面设计产业领导小组, 由政府牵头来完善平面设计行业制度, 对平面设计的价值进行评估, 提升平面设计的附加值;对文化创意中平面设计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特别是在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等领域, 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 为平面设计行业发展提供监管环境;在法律建设上, 对平面设计版权产业进行保护, 完善相关审查批准制度, 制定灵活的、合理的行业规则体系, 深化平面设计产业的全面管理;引入行业协会, 如建立中国平面设计协会, 由行业协会来规范和打造行业公共空间, 促进平面设计企业、平面设计师的有序交流与合作, 促进国际间的交流。

(二) 围绕技术革新来提升平面设计竞争力

熊彼得提出“技术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对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组合, 将之引入到生产体系中来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 可以表现为对新产品的引入, 对新技术或新生产工艺、方法的引入, 也可以表现为对新市场的开辟, 还可以表现为对原材料来源渠道的重新设定等等。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 经济增速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紧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的形成, 催生了社会生产、生活格局的变化。如报纸、杂志纷纷推出电子版客户端, 户外媒体也变成了电子展示屏。

新媒体的兴起, 与之相关的平面设计产业也要进行创作上的重构与创新。技术作为产业创新的基础动力, 赖特提出“技术在社会地位变量中是一个单独的变量”。技术之于平面设计的发展而言更具综合性。因此, 从技术变量入手来审视平面设计, 可以从平面设计专业技术化评价中, 引入专业资格认证体系, 利用对平面设计师的考核来构建相对公平的职业资格考核模式, 来规范平面设计师的职业发展, 促进平面设计师及平面设计产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三) 围绕人力资源开发来构建平面设计人才培育体系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我国平面设计教育现状来看, 人才缺失是主要问题, 而设计教育又是软肋。为此, 搭建平面设计专业化人才培育体系, 一方面通过教育与科研的融合, 促进平面设计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从产业与平面设计人才的供应上,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关系, 促进平面设计人才与行业发展的协同与互动。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在平面设计教育领域, 更要关注人才素质的提升, 特别是专业设计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均衡发展, 要从平面设计专业技术教育平面设计产业管理教育、法律等社会通识教育、人文知识的积累, 以及广博的学识增长中, 促进平面设计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平面设计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紧跟制造强国战略发展规划, 从行业发展上引入制度性要素、技术创新、人力培育等内容, 着力提升我国平面设计产业竞争力, 促进我国平面设计走向国际, 赢得世界尊重。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 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需要, 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契机, 同样, 作为深层次文化体现的平面设计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当前设计领域的发展现状, 探讨欧美及日韩平面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并着重从制度性要素、技术革新、设计教育与资本要素等方面提出改进路径。

关键词:制造强国战略,平面设计,改革路径

参考文献

[1] 李金华.中国先进制造业品牌的现实与提升路径[J].学术论坛, 2017, 40 (03) :101.

[2] 柴虹.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J].教育现代化, 2016, 3 (22) :256-257.

[3] 何见平.现代德国平面设计评述[J].装饰, 2017, (06) :36-43.

上一篇:刑法争议问题解读之我见下一篇:浅议班级管理中的和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