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广告设计师的

2022-07-11

第一篇:平面广告设计师的

平面广告的设计方法

一、知觉的选择性特征与情景互动式广告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不断地进入人的感觉系统,但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不会对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处理,而只选择少数刺激当作知觉的对象。由此,人对重要对象的注意力则变得更为集中。被选择的对象成为知觉的主休,其它的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形成一种“图”“底”关系。知觉过程就是把“图”从“底”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在一定环境中刺激物突出时,会被优先选择,人的知觉很难忽略突显的刺激。认知心理学家费斯克等人的研究表明“不同寻常、新颖的、变化的、移动的、鲜艳的、强烈的、综合的刺激是显着的。③”这些突显的刺激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影响知觉者的选择。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知觉者自身的知识经验,每个人对不同信息的选择是不同的,这跟自身的知识经验相关。知觉的选择性跟知觉的需求和动机也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当广告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或符合受众动机时,就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成为知觉的“图”。如妮维雅去痘产品的情景互动式广告(见图3),广告语“reducethebumps(拒绝痘痘),goodbyecellulite(再见脂肪粒)”,为了吸引受众的参与,广告字很大。最特别的是,广告牌上面布满一层气泡塑料薄膜,这种薄膜常用在包装中起到保护产品的功能。很多人看到这种泡膜的时候,都有一种想要按扁它的冲动。而这则广告这样的设置,才吸引了很多受众参与其中。这种把广告变成游戏的形式,让受众在体验到按气泡的快乐的同时,也像是在进行一次除“痘痘”的行动,在视觉、触觉、听觉上都产生了互动,广告设计更加新颖、生动,受众对妮维雅产品也产生了认同感。

二、知觉的恒常性特征与情景互动式广告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感觉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象依然保持稳定④。而当知觉的恒常性被打破时,就会产生突如其来的刺激信息,引起人的强烈关注。在广告创意中就需要打破知觉的恒常性,使受众的知觉在一定范围内失去平衡,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这种打破知觉恒常性,与人的感知常性和感知经验相违背的心理现象被认知心理学家称为心理异质现象。优秀的情景互动式广告往往也是建立在异质心理基础上的,异质心理的运用可以凸显刺激,自然地吸引受众的知觉选择。心理异质现象有两种方式:时空突变和事物变异。时空突变即刺激在时间上、空间上发生突然性的不符合感知经验的变化,从而与过去知识经验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新体验。时空突变型异质心理运用到情景互动式广告中很普遍,能使感知对象在一定时间、空间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广告情景。如美国加州旧金山市的公交车候车亭放置的情景互动式牛奶广告,在吸引人视觉的同时,还在候车亭的夹层中用了一种特制香味油脂涂抹,对过往行人发出了诱人的香味,这种嗅觉上的突然刺激引起了受众更多的知觉,能让人联系起牛奶的香味。事物变异型异质心理同理是刺激物自身发生的突然性变化。情景互动式广告对事物变异型异质心理的运用通常是让环境参与到广告本身画面中营造出新的情景,使受众感到突然、惊奇的同时产生许多联系。这种事物变异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再创造,与自然科学中的合成有相似之处,是以一定心理联系为依据来表现概念的。事物变异的方式有多种:事物自身变异、多物组合、透视变异、比例变异。这些事物变异方式运用到情景互动式广告创意中都会有很好的效果。如“请节约用水”公益广告(见图4),合起的时候是一个“节”的汉字,展开后受众会发现是一只手和“节”字相结合的图形。该设计用大家都熟悉的“节”字来表现,只要人们愿意多伸一次手来关水阀或者从我做起来限制用水量,就能“节约用水”以保护日益枯竭的水资源。这种利用纸张自身的折叠伸展性来产生反感知经验的变化,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融入到广告画面中,就是事物自身变异方式,即事物自身形状或形态产生变异。在情景互动式广告设计中,多物组合的事物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它们之间必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外在联系或内在联系的,这样营造出来的新情景,才会给受众新奇的知觉刺激,对广告内容的展现才会更准确。人对客观事物进行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事物的特征记录下来,而是积极地对它进行理解和解释,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特征。在广告设计时,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对受众的知识和经验不确定,可以增加一定的广告语进行知觉引导。而受众在情景互动式广告知觉过程中,应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作为依据,把情景中的各部分联系起来,产生更多的联系。总的来说,广告传播活动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广告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遵循传播规律,也就是遵循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相应的遵循知觉心理规律设计的广告易被受众接受认同,甚至参与其中,从而提升广告效果。即以吸引受众互动为目的,让广告画面本身以外的“人”或“环境”参与其中营造出新的、空间的、立体的情景广告。可见,如果情景互动式广告的设计遵循受众知觉特征和规律,就会使广告情景生动、形象、有趣,引起受众的注意,使之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较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第二篇:高级平面设计师与落魄平面设计师的对话(精选)

通过系列的对话,看看自己是高级平面设计师还是落魄平面设计师;

问:你认为平面设计这个行业有前途吗?

高级平面设计师:一个很好的行业,市场需求巨大,每个企业不管大小都需要市场宣传,离不开平面设计。所以是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落魄平面设计师:这行业没救了,市场乱成马了,你知道一个标志能赚人多少钱吗?200元?有的免费,就这,客户说了,每天有十几家公司找我们,你做吧?只要做的好,钱不是问题。可是你做好给他的时候,客户却说,做得不好,不是我想要的,这样吧,我们后边的活很多,画册呀,展览呀都给你做,你这个标我们就凑合先用,你再做几个,钱不是问题,再给你加几百,小意思。

问:你是怎么开展业务的?

高级平面设计师:客户互相介绍的,老客户带新客户。 落魄平面设计师:一个一个写字楼跑,发宣传资料。

问:做标志你是怎么收费的?

高级平面设计师:5000-20000不等

落魄平面设计师:500-1000不等,免费的多。

问:你做设计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样的?

高级平面设计师:先与客户签订合作协议,再收50%订金再做设计。积极参加一些大企业的竞标活动,用作品案例说话。

落魄平面设计师:先做好设计,客户看上后全款付。用作品说话,看上给钱,看不上不收钱。

问:你是如何看待客户的?

高级平面设计师:客户是最了解自己产品的,是自己产品营销的专家,我们非常尊重客户的意见,我们努力做到换位思考,每次做一个案子,我们就进驻到这家公司,用客户的眼光看待客户的问题,用我们自己最专长的视觉语言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落魄平面设计师:客户土的要命,根本不懂设计,我们开始做得那么好的设计,他们看不上,最后改得难看死了,我都不敢说是我设计的,丢人啊……

问:你觉得你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满意你的现状吗?

高级平面设计师:很好啊,走在大街上,看着自己做的品牌到处都是,心里充满自豪感。觉得生活的很充实。对现状不是很满意,因为还没作出让我满意的项目。

落魄平面设计师:做设计不如卖烤红薯,混了10年了,连个房都买不起,还谈什么满意,哎!……

问:你的业务怎么样,工作忙吗?

高级平面设计师:业务还可以,一年做几个VI,几个品牌推广,一周上5天班,很舒适,忙也不忙,单位分工很细,做好自己份内的就可以了。 落魄平面设计师:哥们,累呀,白天要上班,晚上干私活,泡妞的时间都没有。昨天在单位做了一本50p的画册,今天早上我自己的客户又打电话催我要包装(画外音:你的客户来了,要改昨天的画册,快点)……

问: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设计师?

高级平面设计师:先做好设计,再包装好自己,积极参加一些大赛。积极参加交流活动,多和人沟通,从同行那里学经验,从对手那里学教训,从客户那里学西行业知识。武装好自己,组建一个很好的团队。 落魄平面设计师:还做设计?饶了我吧,该行卖红薯……

问:怎么样才能赢得客户,并且不累?

高级平面设计师:坚持签协议,收定金的原则,不做低价和免费的设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玩无价值的视觉游戏。尊重客户,努力为客户服务。 落魄平面设计师:降低设计费,活就多,但想不累那是做梦,一个稿得改几十次……

问:你平时的业余生活是怎么过的?

高级平面设计师: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行业内交流活动,参加一些国内外的设计展览,涨涨人气。

落魄平面设计师:哪有业余生活,一直在加班,而且没加班费……

问:最近有什么打算和计划?

高级平面设计师:最近刚做完雅倩公司佳雪品牌推广,公司组织我们去海南玩玩。

落魄平面设计师:辞职,休息一个月,再找个工作……

第三篇: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平面设计论文

摘要:当一种表达方式附属于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本土语言,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也是我们重新找回自己艺术语言的唯一依据。

关键词:本土语言、元语言、质疑、重构

从真正的学习平面艺术设计的那天起,我们的耳边就时常响起一个又一个国外设计家和理论家的名字。也常听到国内设计界那些在我们看来“需仰视才见”的人物们大骂国内的设计。就连那些未出茅庐的学生们也在人性化的大旗下面高声呐喊着“装饰的罪恶”,这些听起来让人觉得无比深刻的口号。虽然他们未必体会到艺术设计的真谛是什么,但是这样的漫骂似乎可以起到鸣锣开道的作用,它足以说明我们设计思想上的反叛和语言上的创新。我们对传统文化、传统图案乃至传统艺术不屑一顾,仿佛一夜之间我们不再是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成人的。我们为能用自己的嘴去说出别人的理论观点而沾沾自喜,其实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没有深入的研究我们的本土语言,以至于我们一张口就是别人的。我们甚至沦落到了为西方的艺术设计理论去努力的寻找依据的地步了。我们的前人那样生动而精湛的艺术设计语言,为什么在今天受到了如此冷落?什么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思考之后我觉得就是要坚持用我们的本土语言说话,因为这是重新找回自己艺术语言的唯一依据。 一.我们本土艺术设计语言的处境

我们知道现在是西方神话的时代,也是他们主宰话语的时代,尽管我们在理论上承认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存在和多种艺术的共生,但是多种艺术所获得的生存和传播的权利却是受经济、政治和传媒发展等多种不同的因素所影响的。人们并不能充分地展开各种艺术语言的可能性。第一世界的影响几乎深入了各个民族之中,人们往往失去了充分了解和体认许多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机遇和可能。同时,在承认文化艺术多元化的普遍共识中,却也包含着用西方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我们的文化艺术的因素。当然,这往往并不是明确的观念,而是渗透于话语之中的无意识的因素。这种评价往往不是有意识的“贬低”或“轻视”,而是由于文化机器的介入以及引入了复杂的意识形态,使肯定和否定我们自身的艺术都失掉了现实可靠的基础。高度工业化的艺术产品的生产也使得文化艺术失掉了古典时代的那种生气灵动的“光晕”。录相、录音、书籍、计算机软件等产品的无穷的“复制”,使我们的私人生活的领域惊人的公共化了。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国家廉价的买到中国艺术的印刷品。文化工业的崛起事实上把一种商品化的无选择性的处境交给了整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的多元化的情景,但这一多元化却是以无选择的商品化为基础的。事实上这种主权掌握在工业高度发达的第一世界国家的手中,我们处在一种“后殖民主义”的文化处境中。(所谓“后殖民主义”指的是在民族独立与解放已成为现实的状态中,在文化上的多元共生已被广泛承认之后,在一个大众传媒和跨国资本主义的时代中,隐含于文化中的等级制)原有的第一世界话语控制着我们的言谈和书写、压抑着我们的生存,而这种控制和压抑又带有强烈的隐蔽性的特点,它甚至渗入了我们的无意识领域,使我们承担着一种无能为力的僵局。这也是当代世界的最深刻的分裂,它划开了在种族、阶层和性别差异中的严峻的对立的性质。因此,我们的艺术设计理论应该是一种解放、一种超越,一种延绵千年的种族情感的重构。它游动于闪烁不定的生命的河流之中,它来自一种“切肤”的生存体验。它首先是一种态度、处境和情感,然后才是一种理论和话语。我们的艺术是弱者的艺术,是被压迫者和无权者的艺术。第一世界的艺术设计理论总是试图将自身文化中产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想象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性的绝对真理,在一种真理冲动的狂热自恋中将自身的艺术想象为永恒的、科学的真理。这种“世界主义”的设计思想,实际上是权威性的和缺少对话的。我们一贯主张的艺术对话是缺少相互性的,是有来无往的。所以,每当我们看到一幅国内的设计作品的时候,就习惯性的站在另一个世界的文化艺术立场上,我们既不敢妄加评论那些看不懂的抽象作品,也不敢面对那些泥土般的作品,所以,我们现在国内的艺术设计领域里既没有大胆的批评,也没有热切的赞扬,什么都没有。

二.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 首先应该明确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本土语言”指的是什么。“本土语言”指的是由我们本身的特定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因素基础上所形成的属于我们话语方式和表达习惯。

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界应该提出自己的设计理论,既“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因为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然而,思想居住在语言里,要想准确的表达我们的思想,就必须选用我们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这种语言就是我们的“本土语言”,它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母语。所谓“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绝不是一种“复古”的思潮,不是一种狭隘的、片面化的对传统的膜拜和崇尚。它是整个设计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潮流之后出现的多元化的,强调传统和本土性的新设计艺术潮流。在全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一定能为设计的发展提供出新的可能性。所以“本土性”和“当代性”是“本土语言”理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它的发展也应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属于曾经经历过殖民文化“书写”的国家。但中国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第三世界社会和民族。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第三世界国家,是有着极其完备的历史叙述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从未经历过较完全的殖民化过程,本土文化的凝聚力也从未消失过。因此,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在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本土设计语言”的理论的提出,必将成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由第一世界艺术设计的从属形态转变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的独立形态,从传统形态转向当代形态的可能性和契机。

我想强调指出的是“本土语言”的设计理论的精髓在于它所激发的种种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它所展示的语言、生存领域的丰富性。这里所提供的“对话”是一种巴赫金式的“众声喧哗”的,可以产生极其丰富话语交流。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理论不是一个僵化的立场,它只有在多种话语的多元共生中才可能获得发展。我们希望国际艺术设计领域有多种声音,多种风格和语言的交响。这不是一种声音压倒另一种声音,而是大家在互相的关切中共享思维的快乐。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理论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前景、一种理论和创造。只要它不排斥、压抑其他话语,不把自身看作绝对的“权威性”的理论,它就具有广阔的未来。因为任何绝对化的一相情愿的幻想,都只能导致僵化和缺少活力。但如果正处在不理智的学习状态的我们真的完全无选择的接受了西方设计语言,那么我们自己的差异性和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异性就可能在这一话语中被同化和吸纳,使之悄然地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屈从的、片面的东西。而艺术设计风格的国际化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它忽视不同民族文化特性的差异,把西方的审美价值视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把艺术语言的幻觉视为实在的世界。这就使我们国内的艺术设计出现了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艺术设计的“国际化风格”已成为我们的学习目标,但另一方面,这一风格价值本身的可靠性又不断地受到质疑。在中国有多少叫好不叫卖的设计出现?又有多少只能用来评奖的设计作品呢?我们处于一个充满了诱惑和戏剧性选择的时代。艺术设计语言的困惑以及在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关系中彷徨无依的困境构成了设计的困惑。一面是工业化和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的紧张,一面是幽雅古朴的文明传统的流逝;一面是无法控制的浪潮,一面是忧伤和明丽的追忆。古老传统的丧失是痛苦而迷乱的,而对新生活的渴望又诱惑着每个人做出明确的抉择和判断。

那么“本土语言”的真正魅力和价值在哪呢?就在于它的贴切、合理与生动。“本土语言”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直白的意识形态话语,而是与商品化的语言、生存状态相联系的,但又将一种伦理价值溶入其中的话语,一种为商业价值所支配的伦理化的书写。它成功地缝合了商业价值、伦理价值间出现的裂痕。比如在2001年第2期《艺术与设计》杂志上刊登了这样两组艺术设计作品:第一组图片广告是为“酷必得”网站所设计的报纸广告。这组广告是2000年夏天出现在北京青年报等报纸上的。图片以几个外形俊朗的现代青年为模特,重构了文革时期的些许造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平面设计所受到的流行文化的影响(当王广义将文革形象引入他的作品——“大批判”时,当代社会便接纳了以那段历史所特有的图象所创作的艺术品)广告设计师以双关的形式做出了这组广告。广告之一的广告词是:“兄弟们,砍”。图象既借用了文革时期的武斗形象,又借用了

八、九十年代风靡中国大陆的打斗片和古惑仔片中的形象。广告义无返顾地丢掉了那个年代被后来所赋予的沉重,而以诙谐和戏谑的手法建构了e时代的一幅画卷。从这些e时代的画卷中,我们可以读出:他们有着时髦的衣着和发型,黑白照片的应用使画面充盈着力量。广告语的中心“砍”被图形紧紧地扣合了。这幅广告能够迅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在于它有力地打破了那种外表的富丽的,过分注重摆放的设计方式。第二组图片是广州的一组房地产广告,这组广告是为了房地产公司推出的“无理由退房活动”的系列活动而作。广告借用了文革时期的“红、光、亮、大、全”模式,造就了一系列我们似曾相识,但内容又完全不同的平面广告。广告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胜利属于人民”。这两则广告采用了只属于我们的历史语言,生动而有力。“本土语言”的力量充分的展现出来。这两组广告一同对横亘于我们面前的那堵厚墙给予了能使之崩溃的挑战。这独厚墙就是长久以来,落后的艺术教育与平面设计教育导致平面广告设计千篇一律,创意无趣。正是这个开放的时代造就了这些设计师。他们没有学院那些迂腐的、格式化的东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从事着创作。对他们而言,需要考虑的更多的是广告设计师所创造的图象与文案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很难受那些西方学院式的观念的限制。他们也有胆量去嘲笑历史,这两组广告都大胆的不受限制的以喜剧化的形式打破了那种唯唯诺诺地历史观。在他们眼里,历史不再沉重,历史是一本可以任意借用的厚书和一张容量巨大的图库光盘,这些设计师是捕捉那种种可供使用的图象的能手,而这些图象被捕捉来,又被创造出一种新的样式。这就是属于我们本土的语言,因为这样的历史只属于我们,所以它的一切必将带给我们,包括那个时代人们的狂热和对自身价值的强烈的肯定。这些设计作品巧妙地把这样的历史情绪溶入现代之中,形成独特的魅力和效果。这种“本土语言”的震撼是由于“人民记忆”的力量,通过本土化所产生的回忆幻觉,想象性地解决了我们所面对的困惑。回忆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可以使人们重新选择。通过自己的想象,能够对“人民记忆”进行整理和重组。这样的本土化能成功地淡化了商品时代的冰冷感,本土化既是“回返”,又是变革;是伦理,又是商品。它既区别于新时期的“话语”又区别于旧“话语”的一种独特的状态;它是整合,又是破裂;是幻觉的再生,又是对现实的认同。

那么,真正的“本土语言”除了历史经历外,还包括属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民俗性的东西。它能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打捞那潜在于我们的被压抑于无意识深处的“记忆”,把他们翻腾出来,重新置于公众的阅读世界。因为我们的设计总是试图寻找一种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读解的共有的特性。这样寻找的目标不在于指明一种地方和地域的特点,而是试图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的本土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一种尚处于隐约、含混状态但却具有某种启示性的东西。

“本土语言”是对一种意识形态作用下的编码体系所产生的“权威性”的摧毁。它可以打捞那些属于我们自身的“记忆”,从“边缘”中发现那些片段的、无始无终的、存在于无意识领域的我们的历史。它重新确立我们自身的“位置”,重新唤醒我们的批判的,清醒的意识,而不是沉溺于西方的神话。

任何艺术设计者的社会责任,首先是他对自己的母语的责任,一个设计家如果不能创造性地用母语进行表达,并发展母语本身,他也就丧失了作为设计艺术的前提和条件,也就不可避免地认同和屈从于某种第一世界的压抑性的话语实践。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母语,才能使我们的文化特性得以存留和发展。这样“众声喧哗”式的“多语混杂”乃是借助于民俗文化的力量,借助于民众想象的力量,使能指得以自由奔涌。这也为国际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了来自我们本土的智慧和想象力。

那么是不是我们只是一味的沉溺于对过去语言的狂热幻想呢?不是,我们的“本土语言”也需要重构。如何才能在西方设计权威时代去重构我们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呢? 三.怎样重构我们的本土设计语言?

首先,“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建设,应该把对西方大师理论在我们自身的表达习惯基础上的适用性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由本土的语言、生存状态中发现西方理论的盲点,在西方理论与本土艺术的裂痕与差异间发现新的洞见。这我们可以称之为“质疑策略”,也就是通过对西方理论与本土语言间无法弥合的差异的识别和分析,找出西方理论作为一种“超文化的”“元语言”的局限,找出它背后依据的意识形态的死结,找出其一相情愿的,削足适履的一份困境。“质疑策略”是重构我们本土设计语言理论的第一步,它旨在说明第一世界对我们本土文化的误解和扭曲的根源,说明西方设计理论本身就是在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忽略、轻视和扭曲之中产生的,它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权利的共生体。对于我们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的中国设计家来说,他的困境是明显的,他只有被动的接受西方话语所施与的无尽的语言暴力。无论他贬低或是抬高民族传统,他的标准都不免是西方式的。 其次,我们应该把“本土语言”的设计理论的创造视为一项迫切的工作,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重构策略”,也就是在对第一世界的质疑的基础上,运用本土的新的理论创造以理解艺术设计。这是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性的产生,是本土话语实践的展开,是在第一世界理论的盲点和不见之处打开新的视域,是无限的可能性的呈示。它不是一种统一的和绝对的新的替代性的理论,它不具有“取代”和“消灭”西方理论的宏愿,它是理论的增殖,而不是理论的更替。它是在对第一世界话语的反思和质疑的基础上,重新把理论的空域置于本土文化之中,把来自于本土语言的特征与新鲜经验中的契机以及其有生命力的点加以扩大和加深。

“质疑策略”与“重构策略”所产生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一套理论模式,绝不仅仅具有分析功能,它首先是一种艺术实践,一种对我们生存的重新审视,一种独立的设计创作方式,是完全属于我们的。当一种表达方式附属于所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

当代的艺术设计界是最富于变化与挑战的。这一时代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仿佛就是变化本身。如走马灯般迅速转变的潮流往往使人焦虑而无可把握,无数的分裂、区别与差异使语言和影象变成了一面打碎的镜子,处于无序、零散的状态。一面是商品化带来的对消费的无尽的渴望和追求,一面是对各种规则和秩序的不断的质疑。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意识形态的话语都经历了裂变。

当一种文明在它最初以一种惊奇的眼光“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时,当原有的权威话语与表意方式无法说明这“看”的令人眩晕的冲击之后,我们产生了巨大的“震惊”;一种巨大的惊奇,一种寻找新话语的无穷的焦虑。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几乎在一个瞬间中被抛入了同一个平面。这里既有“他者”的认知所产生的焦虑,也有自我反思与审视的痛苦,我们被突然置入其中的新的空间。

在与西方理论的不停的对话中创造本土性的艺术设计理论是一项艰难的艺术使命。因为我们还不能彻底地超越第一世界的宰制,在巴赫金式的“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们将从这里开始新的创造。这种“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创造是为了在这交流和沟通中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在思考、驳论、对话中共享思维的快乐。本土性的设计理论不把自己打扮成“永恒真理”的代言人,不预想自身的权威性,而是在世界性的设计潮流中展示我们本土文化艺术的全部可能性。

无论我们走向何方,都一样背负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和我们的本土语言,它是我们的母语。这是一个永恒的戳记,它不会消逝我们。生存于我们的母语之中,也就承担了在母语表意的背后的记忆与艰辛。我们的设计作品也就变成了对这记忆与艰辛的不断的寓言式的重新书写,成为一种自我拯救和自我超越的活动。我们只有在对母语的运用中,才能更为平易的面对潮水般涌来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作用。

当然,我们对“本土语言”进行的重写,还要经历作品观赏者的再次重写。而这种重写也必然是对我们母语的重新发现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母语才是我们存在的唯一见证。 当人们观看一幅艺术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是希望在作品中寻找到能够关照自身的熟悉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存在与我们的身边和我们默许的深层记忆里。但是它还不能完全是我们朝夕相处的生活,还必须的经过整理和改良后和我们已知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人们对头脑中已知的东西会视而不见,所以这种设计语言必须在保持熟悉感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视觉习惯和认知习惯。实际上在我看来,一幅设计作品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着和它相同的人群进行表达和共鸣,万能语言本身就是对语言特异性的否定,这就好比一个设计师的品质,实际上一个人的品质被无数人悄悄的拥有着,就象那种泥土般的质朴能感染我们的整个民族一样,我们必定有我们共同的和共通的东西,那才是我们思想交流和心灵共鸣的前提和基础。“本土语言”的艺术设计理论正是这种共同品质的最直接和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所以采用这样的语言,就是为了获得通俗易懂而且不言而喻的传达效果。

这不是我们常见的由朴素的民族情感出发的简单的宣传,而是由语言、生存的具体状态出发的理论性的探讨。随着我们对中国本土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我们的“本土语言”设计理论必将走向成熟。中国的艺术设计理论必将成为展开第一世界与中国本土语言互映互补、共生共荣的多重对话的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参考文献:

《在边缘处追索》 张颐武 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艺术与设计》 2002年 第2期

《乡情、乡俗、乡音》 高长江 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广告平面设计制作的要求

平面广告一般只是侧重于在二维空间里表现设计目的及要求,而现如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创意思维更能得到实现与展示。不管是消费者还是广告主都对广告平面设计制作提出了更加高标准化和高质量化的要求。

广告平面设计制作要求:

一般的平面广告设计制作都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下面小编就平面广告设计制作相关原则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元素(文字、图片等)来传播广告项目的设想和计划,并通过视觉元素向目标客户表达广告主的诉求点。平面设计的好坏除了灵感之外,更重要的是是否准确地将诉求点表达出来,是否符合商业的需要。

平面广告,若从空间概念界定,泛指现有的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媒体的广告;若从制作方式界定,可分为印刷类、非印刷类和光电类三种形态;若从使用场所界定,又可分为户外、户内及可携带式三种形态;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它包含着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编排诸要素。平面广告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平面广告设计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和具有象征性,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充满时代意识的新奇感,并具有设计上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感情。

广告设计的优秀与否对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准确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广告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广告策划的深化和视觉化表现。广告的终极目的在于追求广告效果,而广告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广告设计的成败。现代广告设计的任务是根据企业营销目标和广告战略的要求,通过引人入胜的艺术表现,清晰准确的传递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树立有助于销售的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

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好和坏不能拿个人视觉的“好看”与“不好看”来评定,真正好的作品要看能够起到哪些广告效应,而不是整体版面的美观度,版面的美观度是衡量一份作品好与坏的,尤其是微小的一部分。更多信息尽在广告买卖网。

第五篇:平面设计师的年终总结

2013年转眼即逝,在广告部工作的时间里收获颇多。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和谐相处,开心工作的每一天,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总的来说在经理的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大力协助下,2013算是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自己的平面设计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自己也成熟了许多。

2013年4月16日,是我到公司报到的第一天,我的岗位是平面设计,工作范围负责公司的店内活动等工作。制作一些单页、海报、效果图等和一些简单的安装工作。所有的工作看似庞杂,大小轻重不一,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处处展现公司对外的形象,产品的宣传推广,市场开拓。所以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大意,稍不细查,就有可能出现失误,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对外整体形象,更会给公司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

从进公司到现在,我对公司工作流程、方法等有了较深的了解与认识,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设计方案的把握和缺乏基础理论性的认识。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在设计的过程中让我明白了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挑战。

设计工作是痛苦与快乐的炼狱,每当面临重大的设计任务时充满了压力,开始搜集各种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接下来寻找设计灵感,沉思、焦灼,经过痛苦煎熬,终于有了满意的创意时倍感轻松。每当经过艰苦的磨砺,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大家的肯定时,便是工作中最大的快乐!充满了快意。一年来,在叶经理和杜云的指导下,让我对设计有了不一样的看见,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知道该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从我对设计的不了解到现在对自己作品的一个自信,真的很感谢公司给我这个平台,感谢公司领导的培养和关怀,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更让我从李总身上看到对事物的不断创新和改变,这些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过去的一年的整体上是紧张的、忙碌的、充实的一年。能力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能力,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让自己的专业更进一步。

上一篇:贫困村的脱贫成效下一篇:平安校园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