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2023-02-23

第一篇:森林资源管理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评估前期所需资料

一、 评估资产委托双方法人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 委估森林资源资产(山)林权证或租地协议

三、 委估单位对森林资源资产调查后出具的森林资源资产小班因子表(纸制版和电子版各一套)

四、 现阶段正在执行的造林技术规范(涉及树种)

五、 现阶段正在执行的育林基金、检疫费等林业相关规费收费文件复印件

六、 林权证或租赁协议对应地块范围证明

七、 委估资产抵押相关情况资料(有抵押、担保提供抵押担保合同,否则提供无抵押证明。)

八、 委托方、资产占有方承诺函

九、 林权证书

十、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小班资料)

第二篇:森林防火资料

森林防火资料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各级政府对森林防火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未能按《责任 状》中规定的每公顷林地0.5元的标准投入。省森林防火检查组对我市2003年森林防火工作政府工作部分检查时,在资金投入上记0分(应计20分)。

二、 各县林业主管部门对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抓得不紧,没有 与退耕还林工作“四同步”,营林生产规划中没有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内容,检查验收没有生物防火林带数据。

三、 防火宣传形式多样,但还存在宣传死角。特别是广大农村 的老年农民安全用火意识十分淡薄,我市发生的森林火灾多数是老年人烧荒草、土坎或迷信用火引起的;在丘陵区特别是市近郊的群众没有扑救森林火灾的行动意识,打

110、119报警的多,能组织人员扑火的少。

四、 野外火源控制不严,安全用火意识薄弱,胡乱用火现象时 有发生。今年七月份发生的火警、火灾事故多数是火源监控不严引起的。

五、 在高火险期或防火紧要期,有些县(市)、区没有及时发布 森林防火令,没有在电视上持续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1 下一步措施:

一、 要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和市委蒋建国 书记、魏太平副书记今年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批示,认真执行好邵阳市人民政府2001年对森林防火的“十二条整改措施”。

二、 层层签订好森林防火责任状,重点是抓好乡、村和国有林 场等基层单位的森林防火责任制。

三、 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一定要加大对森林防火资金的投入, 抓好森林防火专业队的建设和民兵应急分队的建设;抓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四、 进一步加大防火宣传力度,严格野外火源管理,要坚持“六 烧六不烧”原则。在高火险天气,要及时发播森林火险等级电视气象预报;乡、村、组基层责任单位要对管区内的重要地段、重点林区实行严防死守。

五、 森林公安机关要继续保持对森林失火犯罪案件的高压态 势,加大打击力度,争取做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

第三篇:森林生态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1.森林环境: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2.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影子的综合。

3.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的环境要素。

4.物候期:又叫物候相,是指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植物从形态上所显示的各种变

化现象。

5.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的冠下更新和生存

的能力

6.光周期现象:是指动物和植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7.生长期:1年中树木从树液流动开始,到落叶为止的日数称为生长期。

8.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和变化个季节变化的反应称为温周期现象。

8,.温室效应:指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9.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

2、CO、CO

2、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10.种群: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的,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

两种个体的总和。

11.生理死亡率:又叫最小死亡率,是指在最适条件下个体因衰老而死亡,即每

个个体都能活到改种群的胜利寿命,因而使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12.生态死亡率: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死亡率,可能有少数个体能活到生理寿

命,最后死于衰老,但大部分个体将因饥饿、疾病、竞争、被寄生、恶劣的气候条件或意外事故等原因而死。

13.生命表:把观测到的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存活数和死亡数编制成表。

14.种群调节:当种群量偏离平衡水平上升或下降时,有一种使种群返回平衡水

平的作用,叫做种群调节。

15.种群的自然希疏: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木株数不断减

少的现象。

16.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而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称生态对策。

17.它感作用:也叫异株克生,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

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种内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19.寄生: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

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20.全寄生:完全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和水分而生存的寄生植物。

21.半寄生:只从寄主体内吸收水分、蛋白质,其他靠自己合成而生存的寄主植物。

22.偏利共生:两个不同物种间共生,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

2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这相互有利,甚至达到彼此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24群落: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间彼此影响、相

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

25.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

26.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称为建群种。

27.亚优势种:是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1

28.伴生种:为群落中常见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

面不起主要作用。

29.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内各种植物的越冬

方式。

30.植物的生活型谱:将各个群落内的各种生活型植物所占的数量百分率统计,即为群落的

生活型谱。

31.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32.原生裸地:指以前从来没有植物生长的地段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甚至植

被下的土壤条件也不复存在。

33.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34.次生裸地:指植物现已被消灭,但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种的植物繁殖体。

35.气候顶级群落:一个气候区中植物群落演替朝着一个共同的终点,其终点的植物群落是

该气候作用下的最中生型的稳定群落。

36.食物链:生态系统的充分间以食物营养关系所形成的连锁结构,称为食物链。

37.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这就是食物网。

38.能量流动:以绿色植物固定,转换太阳能为基础沿食物链进行着定向的能量转换、移动,

最后一热能的形式释放的过程。

39.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

态过程的总和。

40.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不同种群间或同一种群不

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41.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

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42.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耍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

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43.森林演替:指在一定地段上,一种森林被另一种森林生态系统都随时间不停的发生变化,

随时间推移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引起整个森林组成的变化过程。

二、选择题

1.植物对有毒气体的抗性().

A 白天高于夜间B 白天与夜间一样C 夜间高于白天

2.在理想条件下,亚热带山体的基带植被是().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针叶林

3. 植物的物种特性可分为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以下所列植物的()特性属于生态学特性;

A形态特性B 解剖特性 C 耐荫性D生长发育特性

4.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并融解在细胞液中,并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对植物产生毒害.

A根系进入植物体B 气孔进入叶片C 表皮吸收D 叶片吸收

5能量来源完全来自于周围的无机环境的生物属于().

A 自养生物B 异养生物C 腐生物D 分解者

6. 苔藓依附在水杉枝干表面上生长的现象属于(C)。

A化感作用B 寄生关系C 偏利共生D 互利共生

7. 马尾松,落叶松杨树泡桐是(D)

A 耐荫树种B 中性树种C 日中性树种D 喜光树种

8.我国一般年降水量在()mm以上的地区分布着茂密的森林.

A100B 200C 300D400

9.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开始的食物链是(A ).

A 捕食食物链(草牧食物链)B 腐生食物链式C 寄生食物链D 分解

食物链

10.森林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基本层次有:

A,5B,4C3D,2

三、判断题

1.能量可以从生态系统中上一营养级完全的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可以由下一个营养级流动到上一个营养级.()

2 植物的物候期只受纬度的影响,而不受经度和海拔的影响.()

3.人工林因为是人为设计的群落,所以不会发生竞争排斥现象.()

4 .K-对策种个体大,寿命长具有较为完善的后代保护机制,所以适于在占领新的生境.()

5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组成成分和生境的不断更替().

6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所以植物都要在较强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

四、填空题

1. .<中国植被>一书,将我国植被分为: _寒温带针叶林区_; _温带针阔混叶混交林带区_; 暖温带阔叶林带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热带雨林,季雨林带区;温带草原植被区; 温带荒漠植被区 ;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8个区.

2.森林的生态因子据其性质可分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5大类.

3.脑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将植物分为 高位芽植物 ; 地上芽植物 ; 地面芽植物 ; 隐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 五大类群.

4植物群落的旱生演替过程可分为 地衣植物群落阶段 ;苔藓植物群落阶段;草本

植物群落阶段 ;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4个阶段.

5. 在北半球北坡为阴坡 ,南坡为半阳坡 ,东坡为 半阴坡 ,西坡为 阳坡 。 6植物群落的水生演替过程可分为沉水植物群落;漂浮植物群落; 苇塘植物群落;苔草草甸阶段;疏林阶段; 中生演替6个阶段.

7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种群密度; ②种群的空间结构; ③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④种群的出生于死亡率;⑤生命表.

8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其功能作用进一步划分为非生物环境;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四类.

9.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因素的影响.

10森林生态系统与地球其它生态系统相比较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优势。

11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12森林发育过程可分为发育初期(群落形成期);发育盛期(群落发育稳定区);发育末期(群落衰老期) 3个时期.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有哪些优势?

2. 森林群落的发育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主要特征?

答: 森林群落的发育包括3个阶段:

1. 发育初期(群落形成期)

其主要特征是:种类充分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变化较大,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

2. 发育盛期(群落发展稳定期)

其主要特征是:分布均匀和具有一致性,群落结构已定型。

3. 发育末期(群落发展衰老期)

其主要特征是:建群种生长势逐渐减弱,缺乏更新能力,一批新的植物入侵和定居,并旺盛生长。

3怎样正确理解“生态因子间的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特征,举列说明

答:植物的生存条件,即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类等因子,对植物的作

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同等重要而且不可缺少,若缺少任一生态因子,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且任一因子不能由另一种因子取代。如植物的矿质营养要素N、P、K、B的功能等。但在一定条件下,某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另一因子增加剂量得到调剂,仍会获得相似的生态效益。如夏季田间高温可通过灌溉得到缓缓。

4 森林为什么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自然条件下,水总是流向低洼地。在流动过程中,所经之地,若无森林植被的保护,雨水对地面的冲击是100%,势必会造成水土流失。

在下雨时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和土壤空隙渗透会减少降雨量的50%~80%;林冠承接降雨量的15%~40%,所以地表径流就只有0%~4%,就不会带走泥沙等,造成水土流失。所以说森林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 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答: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如下:消失的原因是:

(1)、直接价值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后

1、消耗性使用价值2.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2、生产使用价值3.环境污染

(2)、间接价值4.农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3)、美学、旅游、教研和伦理价值5.外来物种的入侵

6.全球变暖

7.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6森林群落中以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数量可分哪些成员类型?

六论述题

1阐明森林对降水的重新分配过程及生态意义

2比较阐明阴坡和阳坡生境和植被的差异.3分析阐明森林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答:森林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如下:

1.吸收有毒气体

在森林呼吸和光合代谢生理过程中,有毒气体被吸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或富集于植物体内,从而降低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的浓度。如柳杉每年每公顷吸收SO2 720kg。

2.滞尘作用

植物群落通过减风增湿使气流携带粉尘的能力减弱。

3.杀菌作用

森林的滞尘作用,减少了细菌的载体,使细菌不能在空气中单独存在和传播;森林分泌植物杀菌素,可杀死周围的细菌。

4.吸收CO2放出O2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对恢复和保持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不完全统计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生产720kgO2,吸收约1t的CO2。

5.减弱噪音

树叶、枝条和树干分散噪音,林地对噪音进行强有力的吸收。

6.吸收放射性物质

7.增加空气负离子

第四篇:森林幼儿园资料

森林幼儿园除了在它独一无二的活动空间上和其他幼儿园不同外,它的形成过程也和一般幼儿园不同,其他幼儿园是根据某位特定幼儿教育学家或幼儿研究专家的理论为依据而设立,在实务裡运用并遵循教育学家的理念教育幼儿,例如蒙特梭利、福禄贝尔及华德福幼稚园,而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并非由某位知名的教育理论家所提出的,而是经由实际经验中取得的。幼儿父母亲透过观察发现幼儿喜欢在户外活动,对大自然的变化显现高度兴趣,他们只是单纯地想满足幼儿的需求而成立森林幼儿园, 并没找寻任何学理来作为成立的依据。在上述的研究裡,欧洲学者主要根据多所森林幼儿园提出的教育目标以及社会的发展状况来说明,森林幼儿园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下非常适合幼儿的一种学龄前教育模式,并可补充传统学龄前幼教机构幼儿在运动技能方面练习之不足。此外, 学者也使

一、森林幼儿园是人本教育的实践

工业时代裡,人存在的价值在提昇生产指标的追求下被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存在著冷漠、疏离与竞争,为了在这种社会裡求生存,追求知识及技能成为每个人受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只注重智能的训练与知识的传授,老师扮演权威者的角色,负责知识的提供,而知识传授和吸收以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方式进行,在如此教育环境下教导出来的是一群会读书但不会思考的「机器」,学生之间也和大人世界一样存在著竞争与冷漠,教育原本的目的—— 启迪人性及激发学习的潜能——完全被忽略了。人本教育的思想便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被提出,目的在于重新建立人性的尊严。

人本主义者相信人具有理性,也具有追求完美发展的天性,他们强调自由、人性化、民主开放的精神及尊重个人的存在价值(廖凤瑞,1996),这是对传统权威社会一个很大的挑战,影响所及不仅在政治、社会层面,也在学术层面。在学术层面上有所谓的人本心理学派的兴起,以马斯洛(Marslow)及罗吉斯(Rogers)为代表,他们主要强调人性自主、重视自我实现与健全人格心理发展。人本心理学的理论直接带动了人本教育的兴起,实践人本教育最有名的就是英国的夏山学校及日本的绪川学校。人本教育基本上是「反智」的,也就是反对只偏重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传授,「取而代之的则是强调启发各项学习潜能的完整学习,重视情感表达及人格发展的情意教学,强调个别差异的适性教学」(魏美惠, 1995, 页260)。这些理念近年来也影响了幼儿教育,不管是所谓的「开放式教育」或是「全人幼儿教育」秉持的都是人本教育的信念。

森林幼儿园的特色都在在显示了它是人本教育的实践, 因为它:

(一)让幼儿主动学习: 人本主义者相信人类基本上有自我实现、自我提昇的本能,他们认为,这种本能在传统的教学及学习方式 —— 老师是全能全知的权威者,他决定学习的内容及教学的方式,而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被压抑,得不到舒展的机会,学生们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机(魏美惠, 1995)。森林幼稚园的幼儿和老师互动情形打破传统教育的迷失,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发现有趣或不了解的现象,继而提出问题,并透过观察寻找可能的答案,幼儿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们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方式。因为幼儿有权利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及对象,所以学习动机较强,这便奠定他们日后主动学习的基础。

(二)採启发式教育:人本主义者相信人有主动求知的能力,所以他们主张以启发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他们的任务不是把完整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找答案。森林幼稚园的老师以启发的方式和幼儿对答,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幼儿自己找寻解答,他们只是从旁予以协助,并充分运用丰富的大自然刺激孩子继续思考。

(三)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人本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每个个体的存在均有其价值,所以个体间的差异性也一样地被尊重。森林幼稚园没有一个由老师订立固定的课程内容及统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老师尊重每个孩子年龄及性格的差异性,每个孩子均可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有兴趣的东西, 并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四)强调情感教育重于知性教育:人本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 而在于健全人格的培养。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需透过情、意、知的教育,而其中情感教育指的是对週遭的人、事、物的关爱。森林幼稚园的幼儿在广大的空间活动,彼此间的摩擦不像在教室裡上课的幼儿如此常见,但良性互动却非常频繁,他们乐于和别人分享他们的发现,他们常凑在一起观察被发现的东西,彼此讨论及交换心得。此外,森林裡的幼儿透过对大自然万物的接触、观察及认识,继而喜爱它们、关心它们。

二、森林幼儿园是全人教育的实践

在「全人教育」的理念被提出后,欧美一些幼儿心理学家如亨瑞克(J. Hendrick), 维宏(P. Wishon), 马斯洛(A.H. Maslow), 皮尔森(J. Pearson)等认为全人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便开始实施,而他们理想中的全人幼儿教育目标在于,平衡幼儿「认知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道德发展、创造力发展、体能与技能发展」,进而培养一个完整人格(王连生, 1994, 页21)。「全人」应有的心理及行为特徵为身心健康、乐观开朗、好奇探索、进取不挫、情感开放、容易感动、喜欢与人为伴、喜欢和人分享、喜欢思考、拓展创造力、尊重他人、乐于和别人合作、独立自主、能独自解决问题。根据上述对森林幼稚园的描述,它提供幼儿的活动及教育方式的确可以培养出具有全人特质的幼儿:

(一)在森林裡活动的幼儿能充分地发洩体力,所以情绪较一般幼稚园幼儿稳定;因为有广大的空间,幼儿能大量运动,所以身体健康。

(二)广大的森林和一般幼稚园的户外游戏场不同,不是人工而是大自然佈置的,常有些颠陂路段或聚水而成的小溪,幼儿自己要试著去克服这些障碍外,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年纪较大的幼儿会主动帮年纪小的幼儿踰越障碍,所以森林幼稚园的幼儿常有机会实践乐于助人的本性。

(三)当有幼儿发现新奇的现象或不曾见过的昆虫, 马上呼朋引伴, 和其他幼儿分享发现的喜悦。

(四)因为季节与气候的关系,森林裡每天的面貌都不同,所以能提供好奇的幼儿无限探索机会,幼儿们喜欢一起观察并讨论,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不但学到新的知识,练习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学会尊重并接纳别人的意见。

(五)森林裡提供的材料都是结构性低的材料,它们比起坊间的教材更可以激发幼儿的想像力及创作潜能。

(六)当孩子透过观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时,森林幼稚园的老师不是马上告诉幼儿答案, 而是提出更多的问题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因此,森林幼稚园幼儿有足够机会练习独立思考及判断的能力。

(七)因为天天和大自然为伍, 森林幼稚园的孩子和大自然的动、植物培养出深厚感情,他们不会无故破坏自然,而会去关爱、保护它。

从这些对森林幼稚园活动情形及孩子行为的描写可以归纳出森林幼稚园的教育涵盖了全人教育的五大教育领域 : 人际关系教育、语言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表现教育(王连生, 1994), 而这些教育过程都是在极为自然的状况下进行,并没有经过老师刻意设计与安排。

三、森林幼稚园是开放教育的典型之一

起源于英国一九三○ 年代的开放教育强调以幼儿兴趣为中心,著重户外教学及就地取材,并鼓励幼儿实地观察、探索及操作。为了增加国家竞争能力,美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冷战时期特别强调智能教育,这种政策导致了师生疏离、儿童人格发展偏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为了匡正这些缺失,人文主义学者大声疾呼推广开放式教育。开放教育包括了下列特色:

1.以幼儿为中心,成人只站在辅导者的立场协助幼儿;

2.幼儿得以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及主题;

3.幼儿的学习是统整性的、而非分科的学习;

4.幼儿生活週遭的环境、大自然、社会及整个世界均为幼儿的学习空间;

5.偏向混龄教学。

开放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独立学习、有自己主张及能和他人互动合作的人。森林幼稚园是开放教育的一种体现, 它包含了开放式学习的特点,如沟通的开放、教室组织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及空间的开放等等(林朝凤, 1994; Ellis , 1975)。

(一)沟通的开放:森林幼稚园的老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完全以幼儿为中心,幼儿自我学习受到重视,他们的选择受到教师尊重,教师不但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 也是共同学习伙伴(注13)。

(二)课程的开放:森林幼稚园只採混龄教学,幼儿个别差异与个别发展非常受重视,所以课程的内容是开放的,每位幼儿都可以探讨自己最有兴趣的题目,并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学习。森林幼稚园的课程导向主要遵循幼儿在大自然裡的发现,题目的选定是经过民主的方式来决定, 但是个人或少数人的兴趣及活动也会受到尊重。

(三)时间的开放:森林幼稚园的幼儿学习时间有弹性,幼儿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速度做完整之学习,所以一个题目可能进行一个月后, 对某些幼儿已经结束, 对意犹未尽的幼儿却仍在进行。

(四)空间的开放:森林幼稚园的幼儿在广大的空间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观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活动,而不是由老师指定或以轮流方式在某个角落, 并与某人一组活动。

四、森林幼稚园是自然教育的体现

大自然教育提倡者哈蒙曼(Hammermann)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习环境像户外教室那麽宽广、那麽有变化、那麽吸引人。哈蒙曼(1999)指出,户外教室的牆可以随学习者的兴趣及意愿无限拓展,而且户外教室的天空也是随著时间及季节改变。森林幼稚园使用的便是大自然的教室,其实这种以大自然和生活週遭物品作为幼儿学习对象的理念不管在东方或西方均由来已久,例如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四季的变化及生活週遭的事与物是中国古代幼儿必须具备的常识,这从数量众多

的启蒙教材内容可以看出端倪(黄丽凤, 2001); 西方启蒙时代便有学者提倡环境教育, 如洛克(Locke)强调幼儿周遭环境是幼儿学习的对象,而大自然做为教室更是幼儿教育之父卢梭的基本主张。卢梭及康麦纽思(Comenius)均认为幼儿应该儘量与大自然发生关系,广阔的原野、自然界的多样变化是幼儿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观察到日月星辰的运转及感受四季的轮替,从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拓展丰富的想像空间(魏美惠, 1995)。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Pestalozzi)也使用他建立的农舍学校裡的动、植物及实物教导孩子,并让他们透过实际操作学习技能(Hmmerman, 1999)。

此外, 义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Montessori)也提到大自然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她认为人,尤其在儿童时期仍属于自然界的一分子,他们必须在自然中取得身体与心灵成长所需的各种原动力。她所谓的「自然」可以是自然原野,包括动、植物的生态、四季的变化等,也可以是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及物(魏美惠, 1995)。从自然界裡幼儿可以摄取许多生命的资源,也可从中了解到自然界的法则及对美、艺术及创作的鑑赏能力。幼稚园之父福禄贝尔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份,人应当要与自然互动,他理想的幼儿教育场所应像一座花园,让幼儿一方面像幼苗一样自然地茁壮,另一方面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与成长。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史坦纳(Rudolf Steiner)也强调孩子应当从大自然的脉动中领略生命的奥秘,华德福幼稚园的课程设计以大自然的变化为依归,如季节桌及以四季不断流转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等,而且其教具与玩具都取材于大自然。愈原始与自然的玩具,其可塑性愈高,愈能激发幼儿的联想力,一块树皮、一团泥巴、一束稻穗、一堆沙石在华德福教育裡都有非凡的意义。

森林幼儿园彻底实践自然教育的理念,幼儿们不是间接透过书本学习,而是透过大自然实物的直接接触而学习,他们的观察力自然而然变得敏锐, 他们的学习及探索动机也将源源不断。

整体看来,森林幼儿园秉持的是以幼儿为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由课程进行方式看来,森林幼稚园教师採用的是「情境教学」,由幼儿学习的方式看来,森林幼稚园採取「发现式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导者而非领导者;从使用大自然各项资源作为教材看来,森林幼稚园根据「自然教育」的实物教学及感官教育;从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看来,森林幼稚园是「反权威式教育」,老师不强制幼儿进行某种活动,幼儿有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决定要进行的活动;从追求幼儿身心平衡发展的愿景看来,森林幼稚园要达到的是「全人教育」的理想。

------------------------------

第五篇:森林经营规划复习重点

一、基本概念

1.法正林: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2.森林区划:是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为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永续利用而对林地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3.森林认证:是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而提出的一种市场工具,它以自愿为原则,依照公认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木经营者或木材产品加工者的经营状况或业绩进行评判和审核,并对合格者签发证书的过程。4.森林评价:从广义上讲,森林评价是在充分占有森林资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目的,并按照一定的程序、法规、方法和标准对森林进行的评价,以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多方面的需求并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5.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6.轮伐期:指林分的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7.森林经营类型:在林场同一林种范围内,由有相同经营目的、能采取统一林学技术体系、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的小班组织起来的集合体。又称作业级。8.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经营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森林资源状况及其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二、基本知识

1、森林经营规划的任务

(1)森林资源区划、调查、监测。①森林资源区划分为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②森林资源调查根据调查范围、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全国的调查(一类)、企事业单位和县级的调查(二类)、生产作业性的调查(三类);③森林资源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征占用林地、城市森林、沙化/石漠化、湿地资源、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植物资源、重点林业工程和其他生态状况。(2)森林资源认证和评价。①森林资源认证是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而提出的一种市场工具,它以自愿为原则,依照公认的符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和标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林木经营者或木材产品加工者的经营状况或业绩进行评判和审核,并对合格者签发证书的过程;②森林评价就是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评估,为提高森林经营效益做准备。(3)森林资源规划设计。通常称为森林规划设计的主业,“森林规划”主要指中期计划,包括用材林规划、风景林规划、湿地规划、城市森林规划、乡村林业规划等多种类型。“设计”指的是森林作业法设计,森林作业法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能最有效的达到经营目标的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包括造林、幼林抚育、抚育间伐、主伐等技术环节。 (4)森林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一般称为森林规划设计的后业,包括森林资源档案制度、森林产权制度、林业税费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森林经营方案管理制度等。(5)以“3S”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应用,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的空间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规划设计应用的途径和方法目标在于降低森林调查、资源监测的劳动强度,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

2、森林可持续性指标体系

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的维护、水土资源的保持、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

3、森林规划的发展阶段

(1)实验误差技术阶段,规划师对土地利用的决策是通过直觉与经验以及一系列实践、反馈不断修正“误差”而获得。(2)资源目录方法,此阶段规划决策依据现状资源目录,包括自然科学信息、土壤和土地布局等资料、先进的航测资料。(3)手绘图层方法,该方法的引入表明大尺度景观的土地利用规划更综合的途径的开始,其特点是利用相同比例尺的因素分析图,并以各种方式叠加产生新的信息即“合成图”,作为规划的依据。(4)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方法,GIS技术使规划师能利用和处理更多的信息、进行更复杂的场地分析和土地利用规划。“3S”技术的空间直观模型、多情景研究方法在景观规划中得到大量应用,推动了景观规划科学的发展。

4、森林采伐伐区配置的要求

根据森林采伐限额实施计划,按森林经营方案中的伐区安排顺序初定采伐小班,并现场核实小班主要森林因子,初估森林蓄积量及各种材种出材量,符合采伐要求正式作为伐区配置。未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或“方案”不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的,按有关技术标准进行配置。

5、森林经理调查的内容、小班调查方法 基本内容:(1)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线,并在经营管理范围内进行或调整(复查)经营区划;(2)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4)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5)调查森林经营条件、前期主要经营措施与经营成效。 森林经理调查的可选内容:(1)森林生长量和消耗量调查;(2)森林土壤调查;(3)森林更新调查;(4)森林病虫害调查;(5)森林火灾调查;(6)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7)生物量调查:(8)湿地资源调查;(9)荒漠化土地资源调查;(10)森林景观资源调查;(11)森林生态因子调查;(12)森林多重效益计量与评价调查;(13)林业经济与森林经营情况调查;(14)提出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建议;(15)其他专项调查。 小班调查方法:(1)样地实测法;(2)目测法;(3)航片估测法,航片比例尺大于1:10000时采用;(4)卫片估测法,技术要点:①建立判读标志;②目视判读;③判读复核;④实地验证。

6、森林资源调查体系的构成

1)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称为“一类调查“,为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设计提供依据。2)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也称为”二类调查“,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划提供依据,编制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3)主要为满足林企业伐区设计、造林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而进行的作业调查,也称”三类调查“,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7、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的类型:物质森林成熟主要有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和经济林成熟

8、自然保护区的区划

自然保护区一般应划分为下列三个区域: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区划系统:自然保护区-分区-林班-小班

9、林地经济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依据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采用市价、费用价、期望价或结合起来加以评价。方法:1.林地市价①比较评分法②地位指数法2.林地费用价3.林地期望价

10、森林资源合理消耗量方案论证的评价指标:龄级结构、蓄积结构

11、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1、资源类型多;

2、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3、分布不均;

4、森林结构不合理;

5、林地生产力低;

6、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12、国有林业局的森林经营区划系统

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较大的林场,在林场与林班之间可增划营林区或作业区

13、森林经理调查中的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内容

(1)自然条件调查:①自然条件,包括行政区划、植物区系、地形地势、山脉和水系。②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种类、有机物含量、物理性质、成土母岩。③水资源条件,包括河流状况、湿地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④气候、气象条件,包括气温、降水、风,以及其他天气现象。 (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①林业与农、牧、渔、工业等的关系。②森林与区域社会、环境的关系。③林业的地域配置、林权等状况。④森林产品市场状况。⑤林业对区域社会的经济贡献。⑥交通运输状况。⑦人口、劳动力状况等。

(3)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①森林经营机构的改革。②二类调查工作。③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和执行情况。④森林经营管理情况。⑤环境状况。⑥林业企业管理状况。

14、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

(1)目的树种或树种组。在森林经营类型的组织中,树种是最重要的依据。但是在现实林分中,树种不可能都是单纯的,一般以目的树种或优势树种归类,有时也可以优势树种组归类。(2)森林的起源。森林的起源一般分为人工和天然两种,他们以下又可再分为实生、萌芽。有点还分为插条、飞机播种等,这些不同起源的森林通常都分别组成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3)森林的立地条件。森林的立地条件是林木生长的基础,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林地立地条件决定了起上生长的最适树种,也决定了其培育某种材种规格的可能性。(4)培育目标。森林的培育目标体现了国民经济对森林的要求。从大的方面讲,不同的林种必须组成不同的经营类型。在用材林中,森林培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目的材种上,不同的目的材种对树种、立地条件、森林的作业法、森林的主伐年龄等均不相同。(5)森林的经营水平。森林经营水平主要体现在对森林所采取的认为措施。森林经营的水平越高,采用的森林经营措施越多越合理,营林的投入越高,林木生长越好,产量越高,同一材种规格的林木的培育周期也较短。(6)森林的采伐方式。不同的采伐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森林类型,不同的森林类型对经营措施的要求不同,林分的生长过程、生长率、培育的周期也不相同。

15、非物质产品的成熟类型

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成为防护成熟。 自然成熟: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成为自然成熟。

更新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成为经济成熟。

16、森林经理调查成果的内容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包括:样地调查记录卡片、样地因子和样木因子数据库、成果统计表、成果报告、内业统计说明书、相关图面材料和技术方案、工作方案、技术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报告、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操作细则及其相应的光盘文件等。其中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统计表共计72个,其中核心统计表33个,其他统计表39个。

17、森林经营周期的类型:轮伐期和择伐周期

18、森林旅游资源按景观特点的分类系统

1)游览观光型:这一类森林公园自然景观、森林景观和人文景观均有特色。2)文体娱乐型:这一类森林公园景观比较平淡,但交通方便,客源丰富,并具备建设活动场地的条件。3)保健康复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山美、水美、环境美,适宜度假、避暑、疗养。4)生态屏障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多数为环城或城郊森林公园,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起到净化空气、改良气候、保持水土、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污染等作用。5)自然教育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包含或连接自然保护区,要以受保护的动物、植物为核心,建成科研、教学、生产和科普宣传园地。6)特殊风物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具有特殊的历史遗迹或风物景观。7)综合型:这一类森林公园大部分处于近郊的风景旅游区,兼有上述两类以上功能。

三、重点掌握知识

1、森林认证的作用、我国森林认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森林认证的作用:

(1)在获取狭义市场利益之上,森林认证已经呈现出了许多积极作用,主要表现1.社区团体参与商讨过程。2.作为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可靠性的佐证。3.通过中国森林资源认证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与非政府组织(NGO)和投资者的合作,获得技术支持和培训。4.提高社区林业经营的效率。5.对由大规模的森林采伐转向持续生产起了潜在的推动作用。 (2)在经济效益方面应有的作用包括:1.认证为企业提供了加强经营管理、环境管理的工具。2.保证和开拓绿色市场,获取市场利益。3.提高企业形象,增加市场竞争力。4.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5.提高供应效率,确保木材的长期供应。 (3)在环境效益方面的作用:1.激励企业解决森林问题。2.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能力和森林生产力。3.全方位监测森林,提高森林评估能力。4.加强林业科学研究。5.获取更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6.对现有森林经营起示范效应。7.开展森林认证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政策的不足。8.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维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和完整性。 (4)在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确保各方的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 我国森林认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公众对认证产品的认知度低。(2)森林经营单位缺乏申请认证的动力。(3)认证的费用较高。(4)森林认证机构运营的局限。(5)现有森林经营单位经营水平的局限。

2、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与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与重点。 存在的问题:①监测管理体制不顺。各项监测自成体系,管理模式使各项监测之间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监测资源共享困难,技术标准难以协调,各监测系统缺少基础平台,相互之间难以兼容,无法形成整体效应;②监测数据时效性差,分辨率低。一类,二类调查不能得到全省和县级同一时刻的数据,实际上造成了监测的空间分辨率低的现象;③监测内容单调。缺乏森林健康和生态现状方面的内容,如生物量、大气污染等。另外,由于数据共享性差,对社会服务不够,技术手段及装备落后,不易及时调整更新。④监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各项调查和监测的相互独立、部门化的条块管理,导致了调查和监测工作经费分散,没有正常的工作经费渠道,有限的资金被消耗在重复建设上,使经费严重浪费,影响调查和监测工作的正常展开。⑤人才素质低下,技术装备落后。由于各项调查和监测工作职能分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调查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和装备落后。⑥基础建设薄弱。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二是基础数表建设滞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本思路:我国森林资源与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为依托,通过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补充,形成一个标准一致、周期统

一、全面覆盖、高效灵活的综合监测及评价体系。重点:①监测内容的拓宽;②监测体系的整合;③数据时空时效性的提高;④新技术的应用。

3、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规划体系对我国森林规划的启示

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物质形态规划阶段,综合行动计划阶段和决策体系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对我国森林规划有启示。

A.以法律为依据B.规划面向管理。最初的物质形态规划强调的是对设施的安排与配置,而综合行动计划则强调的是如何通过管理行动达到管理目标。C.以目标引领规划。规划决策首先是对目标的决策,没有一个明确的、与相关法律一致的目标,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D.强调公众参与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参与,提高了规划的透明度,同时使与国家公园有关的利益各方,都能参与到规划决策体系当中,从而提高了规划的质量和针对性。E.软性规划与硬件规划相结合。软性规划主要指对解说、游客服务、教育、资源管理和监测、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规划。相对而言,硬性规划主要是指对于物质设施方面的规划,如道路、建筑物、基础设施等。

4、森林规划的概念、原则、工作步骤。

概念:一般地说,为了各种专门的目的,科学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各种原则在森林产业的管理和实施中应用。原则:(1)森林可持续发展原则(2)整体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工作步骤:(1)项目立项:项目建议书 (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3)总体规划:一般为10年(4)施工图设计:预算

四、应用分析重点

1、采用3S技术,进行濒危保护动物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

所需的主要信息源、软硬件平台、分析步骤、保护措施(不会)

2、3S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的主要应用

(1)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数据采集中的应用:①遥感影像是以地物的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几何特征和时相变化来表现地物信息,解译时必须应用地学相关分析方法,综合影像的色调、亮度、饱和度、形状纹理结构等特征并结合已有资料和野外工作经验知识判定地物类型。②遥感影像光谱参数作为预测森林蓄积量的模型变量有很大优势,因此从遥感数字图像中提取像素值参与建模是提高森林植被分布状况变化估测精度的有效途径。③森林植被对红外光谱较敏感,因此彩色航空数字成像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地理数据描述森林资源、地物分布及规划区动态变化状况;分析各种生态环境因子的内在规律,制定管理决策方案,方案贯彻实施后,将结果反馈给决策者。将研究对象被抽象成点、线、面等空间实体和相关属性,其功能在于能够建立和分析地理对象的拓扑关系,能根据GIS数据库中的对象的地点、数据属性和空间关系进行分析。

(3)GPS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定位作用:在GIS的支持下,经过坐标系转换将地面与卫星影像的相应位置配准,在GIS、DEM的参与下解决公里交叉点以及任意点位的卫星影响灰度值得读取问题,为森林资源估计的自动化提供依据。

3、农业观光园兴起的历史背景、设计原则、建设思路

历史背景: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设计原则: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观光农业的特点;造型简洁大方、新颖,富于诗情画意;总体布局要体现小中见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园林意境。

建设思路: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在这里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因此,设计时,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丰富内容。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是农业观光园的热点(卖点),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的唤醒,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祟向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五、基本计算

1、森林采伐量计算 (成熟度、马尔定、第一林龄公式)

2、森林工艺成熟龄的计算

3、采取收获表法、伐期收获量法计算经营单位的法正蓄积量

4、采用面积法进行森林公园的年环境容量的计算

上一篇:送老公什么生日礼物好下一篇: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