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档案管理

2022-07-15

第一篇:森林资源档案管理

吉林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

作者:admin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强化对森林资源消长的监督。根据《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林业部颁发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森林资源档案,是根据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建立的。是记载森林资源变化、林业经营活动、非林业经营活动和科学实验情况,反映森林资源观状和消长动态,并可查明森林经营效果的技术档案。

第三条 森林资源档案的主要作用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森林资源消长动态,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计划、森林经营方案和考核领导干部任期内森林资源消长目标完成情况提供可靠依据。

第四条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确保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水平。

第五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档案工作的领导,选配工作责任心强,有林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负责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在从事外业调查期间,享受与林区野外勘测人员同等待遇。

第二章 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的原则与内容

第六条 凡是国家、集体、个体、国社合作和团体所经营的森林,林木、林地必须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第七条 森林资源档案分省、市(地、州)、县(市、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林场(乡)四级建立和管理。

第八条 各级森林资源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林场(乡)的森林资源档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小班档案卡片。

2、森林资源统计表。包括:①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②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⑧林分各令组组成树种蓄积统计表;④未成林造林地及林冠下造林面积统计表;⑤森林资源消耗量统计表;⑥用材林各经营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

3、森林资源变化图(比例尺与林相图相同)。

4、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5、固定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材料。

二、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森林资源档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存查林场(乡)报送的森林资源统计表、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和森林资源变化图。

2、有微机的单位,应以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建立小班数据库。

3、森林资源统计表、数据磁盘或数据磁带。

4、森林资源变化图。

5、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6、固定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材料。

三、市(地、州)林业局的森林资源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1、存查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报送的森林资源统计表、数据磁盘或数据磁带和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2、森林资源统计表、数据磁盘或数据磁带。

3、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4、固定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材料。

四、省森林资源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1、存查市(地、州)林业局及省直国营林业局报送的森林资源统计表、数据磁盘或数据磁带和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2、森林资源统计表、数据磁盘。

3、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4、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复查资料。

第九条 森林资源档案除以上内容外,对所辖范围内的林地、林木资源及林业经营活动和科学试验中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都应归档。

第三章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

第十条 为了能及时掌握内森林资源观状及其消长动态,发挥统计信息反馈作用,促进林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对森林资源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引起的地类、面积、蓄积、消长量及其它林分调查因子的变化,必须深入现地调查核实其位置和数量,随时修正档案数据和图面材料。

第十一条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更新的依据:

1、近期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2、伐区作业调查设计及作业质量检查验收资料。

3、森林更新、造林作业调查设计及作业质量检查验收资料。

4、成林检查验收资料。

5、非林业经营活动(包括乱砍滥伐)所引起森林资源变化的各项调查资料。

6、各项科学实验及有关专业调查资料。

7、固定样地和固定标准地的调查资料。

8、林业区划、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等资料。

9、有关处理山林权属的文件和资料。

10、其他有关图面、文字、数据资料。

第十二条 作业小班不准跨林班界,作业小班必须套入调查小班内。如调查小班被作业小班分割或合并,按实际变化境界重新编写小班号,同时测算面积和蓄积。

第十三条 采伐作业结束后(包括皆伐、采育择伐、经营择伐、二次渐伐、天然林抚育、人工林间伐、林分改造等),伐区验收时如发现剩半截号或越界采伐的,必须根据现地调绘或实测的采伐面积进行面积调整;作业面积没有变化的按作业设计图上面积进行调整;非林业经营活动所引起的面积变化,以现地实测面积进行调整,在面积调整的同时地类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皆伐作业(包括低产林改造)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按小班卡片上的蓄积全部消减求得。采育择伐、经营择伐、二次渐伐、天然林抚育、人工林间伐的森林资源消耗量从小班卡片上的蓄积减去伐后实测保留蓄积求得。

第十五条 生长量与消耗量调整的顺序;如果消耗量是在林木生长期以前发生的,先调消耗量后再加生长量;否则先调生长量后再扣消耗量。

第十六条 非林业经营的森林资源消耗量,如果整片乱伐,且没有保留木的,可按皆伐作业的森林资源消耗量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如有保留木的,可按采育择伐的森林资源消耗量调整方法进行调整;零星发生的乱伐量,可根据典型抽样调查所得的森林资源消耗率进行调整;一时查不清的零星乱伐量可采取生长率中扣除全省一类清查所得的乱伐率的办法进行调查,但必须将乱伐率计算出的乱伐量填在森林资源消耗量统计表中。

第十七条 为了测定林分生长量、消耗量,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规律,各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应设一定数量的县(局)级固定样地和固定标准地,每隔三至五年复查一次,求算各林分类型或优势树种(组)、各令组的蓄积消长率,经省厅审查确认后,可做为森林资源档案调整的依据。如未经省厅确认,可按省厅提供的消长率调整森林资源档案。

第十八条 基层作业设计单位,在绘制伐区、营林设计图时,必须同时缩绘出与本单位森林资源变化图相同比例尺的位置图,为修正森林资源变化图提供依据。

第十九条 森林资源变化图,在林相图或森林分布图上绘制。

第四章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

第二十条 森林资源档案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专人负责,分级建档、分级管理、及时修正、逐年统计汇总上报的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林场(乡)的森林资源档案,建到小班,以林班(村)为单位统计;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的森林资源档案,建到林班,以林场(乡)为单位统计;市(地、州)的森林资源档案,建到林场,以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为单位统计;省的森林资源档案,建到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以市(地、州)林业局为统计单位。

第二十二条 森林资源统计年报由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负责填报,经同级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单位领导签字并经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审查后,向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报送。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的领导对统计人员依照本办法和统计制支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随意修改;如果发现数据来源为计算错误,应当责成统计人员核实订正。

第二十四条 为保证森林资源数据的严肃性,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森林经营单位可按对下级报送的森林资源档案数据进行审计,并对违反技术规程、规范和不符合实际的资源数据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五条 森林资源档案的统计以一月一日至十二月末为一个完整的统计。各林场(乡)于一月末前向县(市)林业局、国营林业局、森林经营局报送上的统计资料;县(市)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州直国营林业局于二月末前向地区报送上的统计资料;地区林业局和省直国营林业局子三月末前向省厅报送上的统计资料。

第二十六条 铁路、交通、水利厂厂矿、部队、机关、学校等经营的森林,均按本办法要求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统计资料每年应按规定时间报送所在县(市)林业局。

第二十七条 对林权争议的林地,集体与国家有争议的暂按国有林统计;个人和集体有争议暂按集体林统计。林权确定后,按上级批准的文件为依据调整档案。

第二十八条 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对基层单位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要进行检查指导,并按《森林资源档案检查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水平,逐步实观电子计算机管理森林资源档案,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目的。

第二十九条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的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林业的方针、政策,努力钻研业务,学习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2、深入了解本单位的各项生产、 科研等活动, 密切配合有关人员,互通情况,及时掌握资源变化信息,对生产部门的森林资源经营利用进行监督。

3、经常深入现场调查,切实掌握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及时调整小班档案卡片,做到卡片、表格、图面记载与现地情况符,按时提报森林资源统计表和森林资源变化分析报告。

4、搞好固定样地、固定标准地的设置和复查工作。

5、严格执行档案借阅、保密等管理制度,杜绝档案资料丢失。

6、上报的森林资源统计数字,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

7、加强新成林的管理工作,达到成林标准时,由森林经营单位提出申请,按隶属关系,及时组织检查验收,符合成林标准的,发给验收合格证,并记入森林资源档案。未达到成林标准的,应限期补植或重造。

第三十条 对森林资源档案的考核,可做为档案管理人员评定职称、晋级、奖励的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下发的《吉林省森林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废止。

第二篇:森林资源流转管理解析

流转总则。一是森林资源流转: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全部或者部分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二是森林资源流转应当有利于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得损害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三是森林资源流转应当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四是森林资源的流转,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矿藏物、埋藏物。五是森林资源流转的出让方必须是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人,林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六是森林资源流转主要采用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划拨等方式。七是森林、林木所有权流转后,该森林、林木所依附的林地使用权在流转合同规定的经营期限内也随之一同流转。八是林地使用权流转后,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九是森林资源流转的受让方采伐林木时,应按照森林采伐的有关规定执行。

可以流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权属明确的下列森林资源可以流转:一是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木使用权;二是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三是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林地的使用权;四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森林资源。

不能流转。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得流转:一是森林资源权属有争议或者不明晰的;二是未取得林权证书的;三是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拟征收、征用的林地;四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限制流转的林地;五是在规定期限内未按合同约定完成林地开发治理的;六是法律、法规禁止流转的。

评估公示。集体或个人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及集体林地的使用权流转是否经过合法程序评估,由其自主决定。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集体森林资源的流转,要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提前公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流转合同。森林资源流转,由双方当事人签订书面合同。流转合同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流转双方名称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姓名、工作单位和住址;二是森林资源的四至界限、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或林产品常年产量;三是流转期限、用途和更新造林责任;四是流转价款、付款方式及时间;五是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六是违约责任;七是森林管护责任、风险承担;八是争议的

解决方式;九是流转的森林资源的四至界限平面图和流转时的资源现状分布图;十是流转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内容。

申请材料。申请流转森林资源,应向区林业局提交下列材料:一是森林资源流转申请;二是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三是森林资源流转合同;四是森林资源权属证明;五是具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六是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证明材料;七是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林业局自受理森林资源流转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符合条件的,予以许可;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告知理由。

第三篇: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 吴昌田

Wct99@126.com 主要内容

一、森林资源营造

二、森林资源管理

三、森林防火管理

一、森林资源营造

(一)造林

(二)造林作业与施工

(三)抚育管理

(一)造林

1、造林调查设计

在调查造林地区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造林目的,为该地提出造林类型、各项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实施方案的技术工作。调查设计是造林施工的依据,也是提高造林质量的保证。 调查设计包括:宜林地区划,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查,人工林、天然林以及树种生长情况调查,立地条件类型划分,造林类型制定,造林费用概算,造林设计说明书编写。

2、造林树种的选择

根据调查的立地条件类型、造林目的等情况,选择造林树种。 原则是:适地、适树、适种源。 两个途径:

一是,选树适地

二是,选地适树

3、造林密度与混交

(1)造林密度的原则与种植点的配置

造林密度指:造林地上单位面积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又称初植密度。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

密度对:树冠、胸径、树高、生物量、材质等都产生影响。

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树种的选择原则是:适地、适树、适种源。 两个途径:

一是,选树适地

二是,选地适树

首先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主要树种,然后再选择伴生树。 (2)混交类型、方法与比例

混交类型:乔木与乔木、乔木与灌木、综合混交 混交方法:株间、行间、带状、块状

混交比例:指各树种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混交比例在数量上的变化,与混交各树种间关系发展方和混交效果有密切关系。混交树种所占比例,以有利于主要树种生长为原则。

(二)造林作业与施工

1、造林地整地时间、整地的方式方法 造林地整地时间:一般在秋、冬季进行

造林地整地方式:全垦、带状、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 造林地整地的作用: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便于施工

2、造林方法与造林季节

造林季节:一般在春、秋两季

造林方法:植苗、播种、飞机播种、分殖

3、检查和补植

主要检查造林质量,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 以上的为合格,在40%-85% 间的需要补植,40% 以下的需要重新造林。

(三)抚育管理

1、抚育管护

松土除草,补植、补播,幼树管理

2、抚育间伐

幼林抚育:由造林开始到成林前的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幼林生长措施。主要有,土壤管理、除草松土、灌溉施肥、幼树管理(间苗、平茬、除蘖)

森林抚育:幼林郁闭后到主伐利用前围绕培育目标所采取营林措施的总和。

抚育间伐: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以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主要有: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生长抚育)、卫生伐四种种类。

二、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

什么是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

森林资源管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为使森林资源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步达到最优结构,所采取的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

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管理

林地管理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林木采伐管理

木材运输管理

森林资源调查

(一)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管理

1、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规定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通常为林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宪法》及《森林法》规定,我国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三种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属国家;

二是,集体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属集体 ;

三是,个人所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属个人,林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个人享有林地的使用权。

2、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保护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确认所有权或使用权,并登记注册,核发权属证书,予以保护。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通常简称为林权证。

 通过合法程序领取的林权证书,是森林、林木和林地唯一合法的权属证书。

(二)林地管理

1、森林、林木和林地一体管理

森林资源 ,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 ,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 ,包括郁闭度0. 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2、征占用林地管理

用地单位需要占用、征用林地或者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申请;需要占用或者临时占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林地,应当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提出占用林地申请。

3、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审核同意或者批准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后,按照规定预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用地单位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三)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1、划分林种

概念

森林(林地)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 生态公益林(地)根据管理事权的不同分为国家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

国家公益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划定,并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地方公益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定,并经同级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公益林区划

生态脆弱性:分为,极端、非常、比较、一般 保护等级:分为,特殊、重点、一般

商品林(地)是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五大林种:

防护林指以发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特种用途林指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含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林

薪炭林指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经济林指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他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2、依照法定程序审批林种划分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八条 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其他防护林、用材林、特种用途林以及经济林、薪炭林,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关于林种划分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部署组织划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0%。

经批准公布的种种改变为其他林种的,应当报原批准公布机关批准。

3、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森林法第八条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依照森林法第八条第一款第

(五)项规定提取的资金,必须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不得挪作他用。审计机关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

(四)林木采伐管理

1、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国家根据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森林和林木进行限制采伐的最大控制指标,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所有森林的林木分别林种测算并经国家批准的合理年采伐量。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5年核定一次。

限额采伐是指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为单位,制定年采伐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2、木材生产计划管理

国家制定统一的木材生产计划,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3、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并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必须大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

(五)木材运输管理 木材运输许可证制度

木材运输凭证制度 。

木材运输证分为省内运输证和出省运输证。

(六)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地区内的各类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森林质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和核查。这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森林资源清查的目的在于为编制林业区划、规划、计划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建立森林资源档案以及确定森林利用方案和森林采伐限额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1、森林资源调查分类

森林资源调查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即一类调查),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林区为单位进行;一般每五年进行一次;

二是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以县、国有林业局、林场或其他部门所属林场为单位进行,以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和基地造林规划等项需要。

三是作业设计调查(即三类调查),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设计和抚育采伐设计而进行的调查。

2、森林资源调查技术

森林资源调查技术 (方法)主要分为抽样和小班详查两种,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即一类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通过对抽中的样本进行详查,以样本调查成果估计调查总体;

规划设计调查(即二类调查)。制定调查技术操作细则,区划林班—小班,小班调绘—小班调查—统计、成图。

专项调查(三类调查)。根据调查目的确定,一般是在二类调查的基础上开展。

三、森林防火管理 森林防火责任制

森林防火组织

森林防火的预防管理

 森林火灾的扑救制度

其他防火工作制度

1、森林防火责任制

 《森林防火条例》 1988年1月16日由国务院发布。

《森林防火条例》规定,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 负责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 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 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未设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地方,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

2、森林防火组织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后,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成立,1998年撤销。2006年再次成立。其职责有:

检查、监督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

指导各地方的森林防火工作;

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进行重大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协调解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部门之间有关森林防火的重大问题 。

地方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森林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和重大行政措施的实施;

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

组织森林防火安全检查和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组织森林防火科学研究、检查本地区森林防火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进行森林火灾的统计和建立火灾档案。

3、森林防火的预防管理 建立森林火灾责任制度 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

规定森林防火期和森林防火戒严期

根据森林火灾的季节变化规律,上海的森林防火期为当年11月1日至明年的4月30日,东北、内蒙古林区春季森林防火期为3月上旬至6月中旬。

森林防火期内,应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包括烧荒、烧垦、放炮采石等用火。凡因生产需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领取生产用火许可证。

建立森林防火的各项具体制度

入山人员管理制度 机动车辆防火制度 使用枪械等防火制度

建立森林防火专用车辆、器材、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执行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任务的各种森林消防车辆,免征车辆购置税、养路费、车辆通行费,对森林防火专用电台免收无线电通讯频率占用费。

建设森林防火设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有计划地进行林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包括:设置火情了望台、在国界内侧、林内、林缘以及村屯、工矿企业、仓库、学校、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等周围,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防火林带;配备防火交通运输工具、探火灭火器械和通信器材等;在重点林区,修筑防火道路,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仓库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林区建设的各类工程、设施,必须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设置森林防火宣传标识等配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做好森林火险天气监测预报工作

森林火灾的发生,受当地气象因子影响很大,预先获得气象资料,分析判断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森林火灾扑救制度

森林火灾分为:

森林火警,是指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一般森林火灾,是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 重大森林火灾,是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特大森林火灾,是指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立即报告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的森林火灾是: 国界附近的森林火灾; 重大、特大森林火灾; 造成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

威胁居民区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

24小时尚未扑灭明火的森林火灾

末开发原始林区的森林火灾

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地区危险性大的森林火灾导

需要中央支援扑救的森林火灾

其他防火工作制度

1、表彰奖励制度 

2、医疗抚恤制度 

3、统计上报归档制度 

4、违法行为处罚制度 请提宝贵意见!

祝取得好成绩!

谢谢!

第四篇:森林资源管理知识之一

一、基础知识

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1)有林地: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林地、竹林地。

(2)疏林地:郁闭度小于0.2(不含0.2)的林地。 (3)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态环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造林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造林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新造林地(一般指造林后不满3~5年或飞机播种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

(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6)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7)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8)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5.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盖地面的程度为1,分为十个等级,依次为1.0 0.9 0.8……0.1。

6.林种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将我国的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五个林种。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2)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7.森林类别:在林业分类区划工作中,将森林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

(1)公益林(生态林):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公益林(生态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2)商品林:是指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

商品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

8.森林起源(林分起源):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森林起源分为人工林、天然林和次生林

(1)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2)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3)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9.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10.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11.林龄:指林分(指内部特征大体一致而与邻近地段

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子)与林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林木年龄完全相同,这种林分称为同龄林。如林分内林木之间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称为相对同龄林。林木年龄相差一个龄级以上的森林,叫做异龄林。

12.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具体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1)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2)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3)近熟林:介于中龄林与成熟林之间的时期。 (4)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5)过熟林: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13.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森林(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长着的林木总材积(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

14.林班:一种永久性的林地区划,为便于经营管理,把林地划分为许多林班。因经营集约程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积不一,由几十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其界线或用人工区划,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线而形成。

15.小班: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等级)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小区,每个小区称为小班。

16.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为优势树种。

二、林权流转知识

1.林权: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林地的所有权不变。

2.林权流转:是指将林权全部或者部分,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林权流转,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矿藏物和埋藏物。

3.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

4.相邻权利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

5.自留山:自留山是指农业集体化后分给村民使用和经营的小块山林。山权仍归集体所有,林木和林产品归村民个人所有。

6.责任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时,按人口劳力平均划分给农户承包经营的荒山和一定数量原来由

集体经营的山林。山权、林权仍归集体,农户(承包者)只有经营管护权。2008年开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商品林分到户的山林其性质就属于责任山,分到户的山林的收益分配按承包合同的约定执行。

7.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是“林改”中将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林地、林木折股平均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持有,并签订《股权协议书》,每年按协议将林地或林木的收入按合同约定分配,让农民无须参与经营管理却享有分红的权利并从中受益的一种将山林分到户的形式,在广安市就存在这种方式,在林权流转工作中要加以注意。

8.宗地: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属界址范围内的地块。一般情况下,一宗地为一个权属单位;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接的若干地块时,则每一地块分别为一宗。

9.流转森林和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在流转期限内该森林和林木所依附的林地使用权也随之一同流转。

10.流转林地使用权时,林地上的森林和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也随之一同流转。流转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11.可以流转的林权范围:

(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

(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

(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的使用权;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以流转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12.不得流转的林权范围: (1)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林地使用权;

(3)森林、林木、林地权属有争议的;

(4)已依法抵押、提供担保的森林、林木、林地,抵押权人、担保人未书面同意流转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宜流转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13.林权流转的方式:转包、租赁、互换、转让、拍卖、招标。

互换:承包方之间为方便经营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交换的行为。互换林地承包经营权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租赁: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林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限内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并收取租金的行为。出租林地承包经营权无需经发包方同意,但出租合同需向发包方备案。

转包: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林地承包经营权转交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农户承包经营的行为。转包无需经发包方同意,但转包合同需向发包方备案。

转让: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未到期的部分或全部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从事林业经营的行为。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应当经发包方同意。

14.流转的林权可以依法继承、担保、抵押、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合作条件,也可以再次流转,但不得将林地改变为非林地。

15.林权流转期限最长不得超过该林地的剩余使用期限;若原未确定林权有效期的,流转期限最长不得超过70年。

16.林权允许依法再流转。再流转林地使用权的,应当经原流出方同意。对采取转让方式再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对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以其他方式再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

17. 流转程序:

(1)林权流转前,应当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查流转双方的资格,确认权属,核实或者取得林权证。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时,其流转方式、流转底价等,应当提前30天在本村进行公示,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给本集

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还应当报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以权属变更的转让方式流转农户承包经营的林地使用权时,流出、流入双方达成意向协议后,应当向发包方提出书面流转申请,征得发包方同意。

(4)流转合同。 1式5份。由流转双方各执1份,发包方备案1份,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林业局各执1份。(5)变更申请。 (6)登记发证。

二○一二年四月

第五篇:人力资源与管理——自我资源开发与管理

学习人力资源与管理后的启迪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个定义所揭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

第二,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

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

结合实际来谈谈人力资源与开发。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其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的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还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社会性就决定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地存在,在贡献和索取中,人完成了社会性的使命。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各项法律、法规等还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个人主义现象严重,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人力资源与管理,尤其是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憧憬大学生活。不过,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大学究竟会过怎样一种生活,只是把轻松二字摆在了概念的第一位。

因为在我看来,大学生活一定要比高三轻松多了。

后来,在开学之初听讲座时,对大学才算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知道了大学是人力社会的动力站,是传授和发展知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后来,在经历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也有了改变。我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轻松二字所能概括的,或者应该说轻松二字只适用于在作业少这一层面。其实,大学生活应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我们可以投身入学生会或者各种社团之中,也可以竞选干部,从而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安排,因此,我们便应该与此同时多出一份自觉,自主学习,让知识与经验同时充实我们的大脑。

在我看来,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和今后的理想与目标,并且要不断填充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修养。

在当今社会,企业所需的是能力型人才,单单只有成绩已经是远远不够了。人力资源的竞争正逐步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和相应的学习、生活模式已经过时,终身学习的理念已逐步被教育和社会各界接受。新的时代特征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学会学习大量的高新尖知识,更要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对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能力培养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己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自我认识: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没有什么特喜欢、特别不能放弃的东西。我又有些懦弱,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因而听得多说的少,使自己有了很充足的透明感。当然,除了这些我发现的缺点以外,我也有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地方,比如我很有场合观念、有辈分等级的概念,和同学相处融洽,做事细心,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等等。在我的生活中,我对好多东西都觉得我所谓,可有可无。然而,就是因为这样,我就更应该对自身做一个合理的人力

资源管理。因为生活不能无所谓,更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从而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能力管理,才会拥有一个好而精彩的人生。

而应为我所学的专业是*******,而老师说有20%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工作了,而**的工作又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我的目标就是进入**。

的确,我有我的不足,但我也有我得优点。我相信,经过我不断的努力,经过我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我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赢得成绩、收获成功的。

书归正传,在世界经济步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要求空前提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时更多的要考虑一些可变因素,对企业,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外部动态因素的影响才能够制定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而对个人,就更要结合好自身情况,从而作出合理的规划。

上一篇:生命像云彩读后感下一篇:什么是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