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信仰和精神

2022-07-27

第一篇:朱德的信仰和精神

关于《朱德和母亲》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勤劳孝顺、惦念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在读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理解朱德同志在回忆录中的句子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学习他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

重点难点

1.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

2.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内容。

重点难点

学会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一。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朱德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教学过程

一、谈话介绍,引入新课(5)

1.谈话解题:俗话说: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伟大的元帅朱德同志与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中国妇女之间事情,让我们一直去感受他们的母子情深。

2.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关于朱德元帅以及他母亲的生平。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0)

1.请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主识字,借助工具书或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完成生字的学习。

3.用开火车、请小老师、猜字谜、拆分一组合部件的形式检查、巩固学生孤情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4.通读课文,看看课文介绍了朱德和母亲之间发生的哪些事情。

三、紧扣中心词,体会朱德对母亲的爱(10)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你认为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你能用书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吗?(相机板书:勤劳、孝顺)孝顺: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2.组织讨论:课文围绕朱德勤劳孝顺讲了哪些事?

四、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朱德的影响(15)

1.老师谈话:其实朱德的勤劳孝顺都来自于母亲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组织讨论: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相机板书: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⑴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你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是怎样体会到的?抓住总是先再还要甚至等重点词语想象母亲的操劳,感悟母亲的勤劳俭朴、吃苦耐劳。

⑵读课文第二段,组织讨论:心疼、拉、责怪这三个词语包含着母亲怎样的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情朗读,感情母亲的善良。

⑶朗读课文第六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从刚刚又还等词语中体会母亲的勤劳,从怕惊动大家体会母亲的善良体贴。

2.小结。

五、布置作业(5)

1.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注意生字的规范书写。

2.学习重点词句,体会朱德同志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

3.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深刻影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5)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内容。

二、突破难点,感情升华(10)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请作上记号。

2.启发: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3.小结: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文章通过这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母亲和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着快乐的生活。能做到一定能做到,态度坚决,信念明确。

三、拓展延伸,丰富外延(10)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你有什么启发?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朱德和他母亲的相关材料。

3.组织学生朗诵挽朱德母联,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4.学生回家帮亲人做几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同学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再读课文,自主识字(10)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照范字描红后再各书写一个。

3.学生交流自己写字的体会,并提出较难写的字,由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指导,学生再将田字格中的字写完,学生自评、互评。

4.组织学生观看写字规范的学生的作业,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再写一个。

五、布置作业(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朱德勤劳孝顺,对母亲体贴关心

写文章

朱德和母亲

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朱德一生的影响

纪念

母亲去逝后,写文章纪念母亲

母亲

教后感

第二篇: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朱德烨

坚守本心,牢记使命

--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已经在上月落下帷幕,但所有党员的学习热情依旧不减。再次学习十九大精神后,大学在马列班、青马班及党课里学习的内容又不断涌现出来。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仅是一名党员心态上的成熟,也是思想上的进步。

在十九大期间,我知道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在忙碌,有的在一线,有的在后方编辑。虽然我也只能通过前方记者以及网络上的报道来不断学习,但在这些字里行间里,我能充分感觉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正在强势崛起。不管是工人、老师,还是志愿者每一个人都在他们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

十九大期间,每天下班都比较晚,时刻精神都紧绷着。但就是因为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看到了往后的前进方向,更觉得一定要肩负时代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本心。

同时,在十九大当中提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从中我觉得我们党员同志不仅是往后的参与者,更是宣传者,推动者。

更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革命理想高于天,把实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作为自己永远的政治灵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生活中,自觉参加“三会一课”,贯彻落实“两学一做”,知行合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坚守本心,牢记使命。

第三篇:《朱德和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勤劳孝顺、惦念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和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影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学习他热爱母亲、献身革命的高尚品德。

教学准备

教师: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朱德的照片和生平简介。

2.朱德母亲的相关资料。

学生:1.收集有关朱德和他母亲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2.收看电视剧《朱德元帅》,阅读关于朱德与其母亲事迹介绍的书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人物

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一位伟人的背后总会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中国一位伟大的元帅朱德同志与他的母亲。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朱德元帅和他母亲的生平简介,老师作适当补充。

3.让我们通过反复读课文,去体会他们的母子情深,了解他们之间平凡而感人的事情吧!

二、读文识字,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用最拿手的办法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在小组内相互抽读生字、词语,相互帮助正音。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仍不理解的留到学课文时再解决。

4.同桌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

5.自读课文,想一想:朱德和他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相机板书:朱德勤劳孝顺母亲勤劳善良)

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一)感悟朱德的勤劳孝顺

1.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朱德的勤劳孝顺?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比一比谁的阅读收获最多。

2.小组内交流汇报。(老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的方法,点拨解疑)

3.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时候和长大了不同时期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他对母亲的爱。

如:第2段:只要都、不但还等。

第3段:悄悄地、默默地、笑笑、继续等。

第4~6段:尽力、天没亮等。

第7、8段:惦念、写信、寄钱、悲痛等。

4.练习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表现朱德不怕苦和累的勤劳品质以及对母亲的关爱之情。

(二)感悟母亲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

过渡: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都来自于母亲对他的潜移默化和谆谆教导。

1.小组合作学习:读文,勾出能表现母亲勤劳善良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说给伙伴听听,小组长注意综合大家的意见。

2.采取分组选代表汇报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母亲的优秀品质:逐句交流、感悟、美读。

如:从第1段中总是先再还是甚至,天不亮和第6段中的刚刚又还等词句体会母亲的勤劳。

第3段中心疼、拉、责怪和第5段中怕惊动家人感悟母亲的善良、体贴。

3.小结: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在朱德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勤劳俭朴的种子,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坚定了他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志向。朱德一生都感激他的母亲,永远不忘母亲的恩情。

四、突破难点,升华情感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从朱德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中体会到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这句话来体会)朱德已把对母亲的热爱融入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之中,可说说你了解的朱德投身革命的故事。

2.朱德是革命领袖,他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他心里装着党和国家,装着人民。

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一读他纪念母亲的这段话。

五、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介绍朱德和他母亲的其他资料,更全面地了解人物。

2.一位伟大的元帅,一位平凡的母亲,他的美好品质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同学们一定对他们充满敬佩之情。此时此刻,你想对朱德或者对他的母亲说点什么?请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3.回家帮亲人做几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与同学交流体会。

附:板书设计

朱德和母亲

母亲 心疼责怪

(勤劳善良)

朱德 悄悄 默默 尽力

惦念 写信 寄钱

(勤劳孝顺)

第四篇:关注学情反馈和调查 朱德莲

关注学情调查和反馈

——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朱德莲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变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把教学重心落到学生身上是最重要的。对老师来说,要始终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调整,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于是,在开学初,我让八年级学生每人写一篇自己上一学年学习地理的总结,好的不好的地方都可以写,但必须写明学得好或学不好的原因。看了之后,感悟颇多,感觉收获不小,不但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找到了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很有帮助,现总结如下:

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我们农村中学,一些学生受家长和社会的影响,认为地理不重要,把地理划为副科,中考又不考,认为地理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他们在下面玩,不以为然,搞得老师也没劲头,感觉自己的热情没有得到回应,课下就不用说了。我想可能是我的工作没做好,没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所以,下一届七年级一入 1

学,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给学生讲解分析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说明学习地理不单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他们以后的发展,对他们终身有用。我还给他们举了一个实例: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私立学校代课,学校为了减少开支,没有配地理教师,没开地理课。会考前安排其他科老师念念课本,让学生勾勾画画,背背。一年后,一些学生凭借语数外成绩优秀,考入了重点中学,但他们都反映进了高中,地理课听不懂,高考又要考地理,他们非常着急,但为时已晚。学生听后表示惋惜,决心以后要好好学习地理课。很好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为端正学习态度,起了重要作用。新课程也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地理,侧重于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我们就要把这种理念渗透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给地理以足够的重视。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问题。一部分学生反映,对地理没兴趣,不想学,在众多的学科中,地理没有一席之地。时间全被其他学科占用了,用来学习地理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学过的内容记不住。再简单的知识,即使上课时老师讲过很多遍,但一考试还是不会。我分析其中老师的原因多些,可能在刚上这门课时,没有把地理全面介绍给学生,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在上本学期第一节课时,就全面准确地向学生介绍了地理这门课,密切联系 2

生活实际,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和看到的地理现象,例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阴晴雨雪的变化,唤起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离我们并不遥远,地理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它就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并且告诉他们,世界大的很呢,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激起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多联系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落实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敏锐性。

三是学习方法问题。一部分学生反映自己也听了,笔记也记了,但一到考试就又忘了。这些学生也学了,但学习效果不好,学过的东西记不牢,这就应该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我深深体会到教学不单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给他们总结了几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逐步传授给他们。除了常规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方法外,我还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上听课时,要把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构筑更大的知识结构。例如学到印度的气候时,就联系到亚洲的气候特点之典型的季风气候,《世界的降水》之世界的雨极——齐拉朋齐;学到高原山地气候时,就引用语文中学过的古诗《游庐山大林寺》;讲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时,就引用物理中的相对运动,举大海中航船的例子等等。每遇到问题,就连问连答,层层设

问,新旧知识联系,刨根问底,顺藤摸瓜,使前后知识连接,融会贯通。

第二、充分利用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重要的工具,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就是常用工具——地图册。会独立地运用地图这个基本的学习工具。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出来;会在地图上查找地理事物和地理区域的方位、范围和基本环境状况;会通过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实数据,掌握地理事实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因果关系;会填绘简单的地图,反映地理事实的分布和联系概况。如学习地形就要会阅读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学习气候就要学会阅读和绘制等温线图、降水分布图等。总之,学什么知识,就学什么方法、练什么基本功。要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事实材料,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和发展趋向,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气候,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圈出来,把它落实在图上。形成图以后,容易在脑中形成印象。平时也可以动手绘制示意图,如:学到中东石油输出的路线,可以让学生在一张草稿纸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平时要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第三、上课时,要多动脑,动手。要动耳听,动脑思考,动手、动脑、用眼找相关的地理事物,动口说出自己的成果。手、眼、耳、口、脑齐上阵,或轮流上阵,效果较好。

第四、要有好的记忆方法。地理中有些地理名称、数字,不容易记,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谐音记,或者形象记忆。如学到地球的大小时,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可以利用谐音“庐山起义”来记。学中国行政区划,记各省轮廓,可以用形象记忆法,如湖北省像一顶警帽,陕西省像曲腿而跪的兵马俑,宁夏像草原上飞翔的鹰。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效果不错。

以上是我在一线地理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做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因为教育理论提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我认为平时要观察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关注学情调查反馈,寻找教学中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办法解决问题,就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思考探索,不断反思,积累更多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基础。力争让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学习长征精神心得体会:信仰的力量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奇迹,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种种的艰难险阻,完成长达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是信仰,是救国救民的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雄关漫道、险象环生,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积雪履盖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4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敌人派来追击的中央各部队。长征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心由此受到巨大鼓舞,积蓄了无穷的精神力量。长征开拓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崭新局面,在血与火中锻造了长征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将士们共同怀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为解放人民而战,为正义事业而战。80年来,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新的长征,彰显了巨大的时代价值与中国特色。

坚守信仰力量,传承长征精神。长征中,无论是率领红军的领袖、将领,还是不识字的红军小战士,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都坚信自己的奋斗和牺牲必定将为中国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跨越千山万水,进行伟大的征程。正如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坚定信仰,继续谱写新篇章。“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现实的困难以及不可抗拒的因素等,但它只是暂时的,我相信我们只要更加地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我们面临什么困难、什么挑战,只要将长征精神不断地发扬下去,我们就有能力克服困难,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干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上一篇:主动服务的重要性下一篇:职称晋升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