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总司令的作风激励我永远前进——访朱德特型演员王伍福

2022-09-10

王伍福是目前为止扮演朱德最多的特型演员, 是朱德家人和观众心目中最合适的朱德扮演者。从1980年开始扮演朱德, 至今整整34年, 他的演技征服了三代观众, 是囊括中国电视剧所有奖项的国家一级演员, 被誉为“全国朱德特型演员第一人”。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 有很多演员为了走穴挣大钱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同样是演员, 王伍福则选择了坚守, 他说:“我把演好朱老总作为毕生的追求。”

问及饰演朱德的动力, 他淡淡一笑:“朱老总为国为民殚精竭虑, 他的厚道作风使我的演艺生涯得到了升华, 作为特型演员, 我应该继承他的遗志, 学习他过硬的作风, 为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做些有益的事。”

演伟人必学伟人的作风

作为演员, 演几十年戏不足为奇, 但如果一个演员倾毕生的精力去演好一个角色, 且能当成一份事业, 那就不寻常了。王伍福就是这样不寻常的人, 他把朱总司令为祖国的解放与和平事业呕心沥血的付出过程逐一作了“回放”, 让人重温朱德的伟大和平凡, 使朱德精神得以延续。

“我小时候是从那篇大家耳熟能详的作文———《朱德的扁担》中了解朱老总作风的, 他作为总司令, 同战士一样穿草鞋、戴斗笠, 还要争着去挑粮……怕他太辛苦, 战士们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谁料, 他又连夜赶做了一根, 并且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此情此景, 令我永远不敢忘怀。我党成立以来, 一直把以身作则作为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作为开国元勋, 朱德时时处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与下属同甘共苦。怎不让战士感动和敬佩?”一提起朱总司令, 王伍福便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王伍福说, 为了演好朱总司令, 他几乎翻阅过所有与朱德相关的资料, 发现感人的故事十天八天都说不完。王伍福以朱老总朴实厚道的作风为蓝本, 广泛汲取养分, 为自己的表演作参照。

令王伍福最难忘的是1984年他出演大型歌舞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时的情景:当时朱德夫人康克清就坐在观众席第六排, 虽然离舞台近在咫尺, 但她却举着望远镜, 自始至终目不转睛地看着王伍福表演。王伍福怀着既高兴又紧张心情, 接受康大姐的近距离“审查”。

第二天, 任弼时之子专程给王伍福带去康克清的问候:“康大姐说了, 你演得很像!很像!她让转告你, 演老一辈革命家, 要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继承发扬他们的革命光荣传统。”至此, 王伍福的心才落了地, 康克清的话自然而然成了他的座右铭。

没过多久, 在归国华侨联欢会上, 王伍福与古月、王铁成同台演出, 演出结束后, 到现场观看的康克清与所有演员笑着握手, 当看到王伍福时, 她上前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低头凝眉, 浑身战栗着,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工作人员看她太激动, 赶紧上前把她搀走了。王伍福知道康大姐想要表达的意思。从那以后, 每演一部戏, 他都用心查看相关资料, 把伟人的作风融入角色中, 以求原汁原味地演绎伟人, 做到演必像, 演必真。深恐辜负了康大姐的信任和支持。

仪陇荣誉市民是最高荣誉

在王伍福的眼中, 朱德既是慈父, 又是孝子, 更是沙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每扮演一次朱老总, 我感觉作风更进了一步, 同时, 我的心境更上了一个台阶。我决定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演好朱老总。我把努力还原他真实、伟大、光辉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本职”。

王伍福有个习惯, 只要是演戏, 不管戏份多少, 他都认真对待, 做足准备工作。对他来说, 拍戏就像打仗, 必须实打实, 来不得半点虚的。每一次的角色, 他都有不同的定位, 在《东方》中, 按照剧情, 朱德没有直接指挥战争, 只是毛泽东身边的一个陪衬角色, 所以王伍福的戏份不多, 但他照样认认真真去准备, 把每个细节都演绎得很完美。正是由于他的认真和执著, 所演的“朱德”蜚声海内外, 超凡脱俗的演技一次次征服了众口难调的观众和眼光“挑剔”的评委, 荣誉接踵而来:2007年, 他凭借在电视剧《八路军》中的精湛演技, 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八路军》还喜获“五个一”工程奖, 为他颁奖的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说:“你多次演朱老总, 都非常成功!”2008年和2009年, 他因在电视剧《井冈山》中的脱俗表现, 获得解放军第20届电视剧金星奖优秀男演员奖、20年军事题材电视剧突出贡献奖和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奖, 2011年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年突出贡献奖。在中南海举行的建党80周年朗诵会上, 胡锦涛同志对王伍福的表演连连称赞。

“我得过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但我最看重的却是‘仪陇荣誉市民’荣誉称号和仪陇政府特批的居民身份证, 另外还有一面锦旗, 上面写着“王伍福是仪陇人民的儿子”, 这些都是1999年我第一次到仪陇时, 收获的最珍贵的荣誉”。王伍福如是说。

朱德家风的传承人

众所周知, 朱德四五岁时就经常帮母亲的忙, 到八九岁时不但能挑能背, 还学会了种地。他从私塾回家, 经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 就悄悄把书包一放, 去挑水或放牛。以此来减轻母亲的负担。王伍福与朱德有相同的经历, 他1946年生于天津, 在四兄弟中, 他排行老大。父亲身体一直不佳, 母亲是油漆工, 她以柔弱的肩头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王伍福年少就很懂事, 天天跑前跑后给母亲当小帮手。

为了给母亲减轻负担, 王伍福13岁考取了天津人艺儿童剧团, 那段日子训练很苦, 但王伍福省吃俭用, 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 他知道, 自己省一分钱, 就能为母亲减轻一份负担。每每发了补助, 他总是第一时间拿回家, 让母亲补贴家用。有一次, 母亲在家长会上无意中得知, 很多小演员不仅不给家里钱, 还经常向父母要钱。对照差距, 她禁不住为儿子的懂事流下了眼泪。

就在王伍福逐渐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时, 一个机缘巧合, 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看中了他, 那年他刚18岁。只是利好消息中包含着很多的风险, 让他面临着抉择:他很清楚, 自己一旦入伍, 就意味着失去剧团的收入, 那样一来, 母亲的担子又增加了。不仅如此, 一旦当兵, 就无法帮母亲做家务了。但当兵是王伍福多年的梦想……他陷入两难中。

“儿是娘的心头肉”, 虽然王伍福没跟母亲说起这件事, 但母亲从他几次欲言又止的神态中还是看出了端倪。在母亲的追问下, 王伍福道出了实情。“好男儿为国当兵是好事啊, 又是人家主动选的你, 这多光荣啊?放心大胆地去!家里这点小事娘应付得了!”母亲的开明是王伍福意想不到的。

“但是部队津贴很少, 以后家里……”王伍福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孩子, 家里钱多了多花, 钱少了省着花, 以前你没进剧团前, 咱也没饿着啊。放心去吧, 娘顶得住。”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 王伍福光荣入伍。

王伍福一走, 家里的生活马上转入危机, 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就在全家人节衣缩食过苦日子时, 一笔5元钱的汇款从北京寄到了家里。当时战士每个月6元钱的津贴不是秘密, 母亲拿着汇款单颤抖了半天, 洒下一串泪滴, 她知道, 孩子每个月除了买点急需的日用品外, 几乎把所有能寄的全寄回家了!

新兵时, 王伍福每个月坚持给家里寄5元钱。后来他的津贴增加了, 于是寄得也就多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母亲已经88岁高龄, 王伍福时时想尽办法让母亲享受天伦之乐。他说:“像我这个年纪的人, 每天回家还能喊一声娘, 相当幸福, 如果到了80岁时还能回家喊声娘, 我就是天下最幸福的儿子!”

2012年11月17日, 王伍福在中国伦理学会、广西卫视、湖北卫视、河南卫视、陕西卫视、新疆卫视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演艺界孝星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十大孝星”之一。

终生做朱德精神的传播者

王伍福说, 朱德作为革命的播火者和“领头羊”, 处处以身作则, 时时身先士卒, 伟人风范和谦和大度让他敬仰一生。自己作为特型演员, 把群众早已熟知的伟人形象再现荧屏, 必将为整肃社会风气产生一定的正能量作用。

当前, 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这关键时刻, 王伍福信心更加坚定, 他要不遗余力地为传播朱德精神而努力。“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学习朱德, 与群众打成一片,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恪尽职守, 把群众的诉求当作肩头的重担, 为民想, 为民谋, 那说明我所演的角色还算及格, 我也就知足了。”王伍福说。

上一篇:现代电力经济运行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探讨市政工程施工各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