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领导发言稿

2022-08-30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这意味着进行发言的机会和场所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进行发言,就需要掌握撰写发言稿的技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地共建领导发言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校地共建领导发言稿

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

以重庆***学院与巴南区结对共建为例

计算机科学系 ***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服务,成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根据重庆发展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实际问题,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力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构建和谐重庆,是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而这为重庆***学院立足重庆、服务基层,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平台。

一、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积极地为社会服务,既是高等学校的职责,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互动,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高等学校是地方建设的重要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对整个教育体系具有引导和支持作用,多层次、宽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一是高等学校通过科技创新,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科技动力,二是高等学校通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三是高等学校通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四是高等学校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地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实践阵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高等学校“拆掉围墙”开拓思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地方建设和发展为依托,以加强校地共建为载体,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思想教育、推进实践教学、加快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扩大社会影响。

二、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工作载体

多年来,全市各高校与各区县充分整合资源,围绕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库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城乡统筹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的校地共建活动,形成了如法律援助、文化下乡、卫生服务、科技支农等工作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重庆教育学院和巴南区实际情况,促进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和谐新重庆的工作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巴南区拥有的抗战文化遗址蒋介石、林森、孔祥熙官邸,青少年教育基地解放重庆主战场纪念碑,清代彭氏民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积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三是以青年大学生为示范带动,通过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良好的风貌感染人、以实际的行动带动人,共同加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和谐巴南工作上来,为建设和谐巴南提供思想保证。

(2)实施教育均衡发展

巴南区制定了“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是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巴南区,拥有巴县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二校、鱼洞四校、巴南实验中学、巴南职高、李家沱小学等区级、市级示范性学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可大力实施高校对基础教育的带动。巴南区仅有重庆工学院李家沱校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巴南分校和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紧邻的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教育学院,重庆教育学院在开展支教服务、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基础教育研究改革等方面显示出扎根重庆、服务基教的优势。

(3)帮扶学生就业创业

一是依托巴南区级、镇级、街道和行政村的各级部门资源和学校资源,鼓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愿意面向基层就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挂

职锻炼等形式,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重庆市“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一批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依托巴南区以长安铃木、大江集团、耐得工业、宗申集团、建设集团、智靖科技、光宇摩托等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以大江集团、重庆机床厂、重庆水轮机厂、重庆弘愿气动工具厂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华鼎药业、润康药业、芸峰药业、渝港钛白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业;以华陶瓷业有限公司、二圣茶厂、樵坪米业为代表的资源加工业等工业资源,依托重庆家具交易市场、重庆闲置设备交易市场、重庆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会展交易中心、重庆其龙服装加工基地等5大特色专业资源,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公司企业成功人士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面向公司企业就业。三是整合重庆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依托巴南区雄厚工业、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合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帮扶计划,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科技文化卫生下乡

以每年暑期开展的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实惠。一是开展科技支农。巴南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和产肉状元县,茶叶、花椒、花卉、蚕桑的发展初具规模,樵坪牌贡米、二圣茶、惠民花椒、大正正州牌猪肉等特色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发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提供科技帮扶。二是开展法律援助。通过政策宣讲、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维权服务等形式,开展以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为重点的服务活动,如联合巴南区团委开展的为外出农民工发放维权手册等活动。三是开展文化宣传。通过文艺演出、捐建图书室,开展远程教育等形式,向老百姓传播先进文化。四是开展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改革宣传、常见卫生知识宣传、常见疾病预防宣传等,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卫生意识。

(5)合作参与旅游开发

巴南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资源和抗战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区内,形成了“三泉”(南泉、东泉、桥口坝温泉)、“三山”(圣

灯山、樵坪山、云篆山)、“两岛”(木洞桃花岛、鱼洞中坝岛)、“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场”(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一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景区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誉的东温泉热洞更是亚洲一绝;“川东小峨眉”圣灯山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樵坪山、云篆山古战场遗迹依稀可辨。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旅游业成为巴南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庆教育学院可在景区建设、项目规划、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方面大力加强合作。

(6)互动加强党团建设

2008年,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党总支与武隆县白马中学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为校地互动共建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优异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重庆教育学院与巴南区可以按照“高校﹢支部﹢农户”和“高校﹢支部﹢社区”的模式,由学院组织大学生,由巴南区联系村镇社区,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互动,共同推进党的建设。如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团总支与巴南区南泉镇团委自2003年开始,连续6年合作共建,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共建活动,共同推动了两地团组织的各项建设。

三、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长期以来,学校和区县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形式,探索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还存在着活动比较分散、针对性不够强、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亟待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建立全新的校地共建工作模式,实现学校和区县的全方位合作,切实服务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建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向建基地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整合社会资源,学校可以在区县建立各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勤工俭学基地或素质拓展基地,区县也可以在学校建立各类就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基地,从而为合作项目找到有形化依托,为学生实习实践和移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如计算机与现

代教育技术系在巴南区南泉镇建立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巴南区南泉镇在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2)互动育人才

学校和区县培养人才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各有所长,可以通过定期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增进相互了解,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高校可以选派团干部、学生干部到区县团委、乡镇团委挂职,区县可以选派团干部到学校或院系团总支挂职,而挂职时间的长短、工作的安排由双方协商确定,对于挂职人员双方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待遇和条件。而区县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选派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人文科学的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开展成功人士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培养教育。

(3)项目共培植

项目需要共建双方长期合作、循序渐进,由小及大、共同培育。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协调、推动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在共建区县实施,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区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善于发现、准确掌握本区域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主动向共建学校推介,并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4)资源通有无

高校要汇集师生员工的力量,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聚少成多,通过捐建图书室、捐建共青林、资助贫困生、顶岗实习、开办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区县要动员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为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勤工助学岗位或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在校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为国家、社会减轻负担。

第二篇:校地企科技成果对接会领导致辞

校地企科技合作项目对接会领导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隆重召开2008年xx县校地企科技合作项目对接会,这是我县校地企科技合作办公室成立以来校地企科研成果交流的一次盛会。我谨代表郫县县委、县政府向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全球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的转移,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就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科研院所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而校地企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对接,作为加强校地企科技创新合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力手段,无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加强校地企科技合作,促进校地企科技成果对接,对于实现县域产业的提档升级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县产业分布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从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到新兴的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业,从较低档次的加工制造业到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各产业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产业链条分布较长。因此,企业和各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领域将大有可为。一些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的传统产业也将通过与现代科技成果的无缝对接,迎来产业发展的又一次涅磐重生。

加强校地企科技合作,促进校地企科技成果对接,对参与合作的校企双方而言,更是一项双赢的举措。通过建立校企科技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对接,不仅有利于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有利于高校和各科研院所充分发挥自身科技资源优势,以企业日益更新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研发实力和创新意识。校企双方通过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盈。

作为我县校地企科技合作及成果交流的一次盛会,本次对接会得到了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省内近20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50多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共有80多项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参与对接,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涉及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节能环保、机械制造、生物制药、it技术等众多领域。为提高项目对接的成效,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将向与会来宾推介科研成果,各参会企业也将通过展板等形式展示自身的技术研发情况和技术需求。在项目成功实现对接的基础上,校地、校企双方将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县政府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泰克电器有限公司与西华大学,成都交通机械厂与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已达成了合作意向,并将签署合作协议。

这次对接会既是对我县校地企科技合作工作成效的检视,也是对县域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衷心希望与会的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能借助科技项目对接会这一交流平台,顺利实现科技项目和成果的对接,使更多的科技成果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促进县域产业的提档升级。同时,也希望此次对接会能成为促进校地企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探索人才培养、合作科研等校地企科技合作新模式,进一步增强县域自主创新能力。县校地企科技合作办公室和县科技局要加强对合作项目进展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并及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校地企科技合作项目给予大力扶持,为校地企科技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最后,预祝本次校地企科技合作项目对接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第三篇:文学院校企校地合作情况小结

学院一向重视加强与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开展了一些工作,现将该项工作小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

学院努力加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强化人才培养对地方的服务功能。如与荆州博物馆签订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实习就业基地协议,邀请荆州中学、荆州市东方红中学、荆州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来我院就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展开座谈,联合江汉平原新闻媒体共建江汉平原新闻联盟,等等。

二、科学研究

学院致力于与地方有关政府部门、文化部门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如主持市政协“荆州文化史”项目,与松滋作协联合开展松滋作家研究,与公安县作协联合开展公安三袁研究,还拟与市群艺馆联合开展非遗项目的调查和研究。

三、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政策咨询和文化服务。多年来,我院教师一直担任荆州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文化服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为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和企业单位,如熊家冢遗址博物馆、纪南文旅区等文化单位做旅游项目的文案策划;第二是开办有关荆楚文化的文化讲座,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工素质培训等;第三是在中央电视台、荆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担任访谈嘉宾,传播荆楚文化;第四是与市群艺馆等单位联合组建荆河戏剧团,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等。

四、社会捐赠

近年来,文学院也得到了社会的一些捐赠,为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经费保障,比如接手橘颂酒业有限公司5年75万元的捐赠,接手小红帽志愿者协会2万元捐赠。

五、学生就业 近三年来,文学院学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1%以上,50%以上的学生选择留在湖北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六、建议

1.学校学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校企校地合作工作的重视,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2.学校学院应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工作的机制与制度建设。

文学院分管校企校地合作工作领导:杨鑫

第四篇:2011年村企共建领导责任制度

城关镇2011年“村企共建”领导责任制度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决定实施“村企共建”项目,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挂帅亲自抓,由分管党务、农业、工业的书记作为领导具体抓,机关职能部门作为成员协同抓。整个机构领导力量强,跨部门组合,党委、政府倾全镇之力来实施,确保共建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信心。领导组建立健全工作计划,完善定期、不定期碰头交流会商的机制,适时召开情况通报会,并组织共建旬计划、月交流、季点评。通过制度健全,例会评议,真正把村企双方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和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

二、注重调研,有机组对。

镇三套班子年初确定村企共建的思路,三套班子领导结合各自分管工作,纷纷到村和企业调研,围绕如何结对、结出成效来开展调研。经过重点骨干企业踊跃申报,全镇20个村与20个重点骨干企业结成对子。党委作媒,定向结对。党委主动出面,把部分企业介绍到薄弱村、边远村去,与他们结成对子。

三、制订方案,明确重点。

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共建的目标任务与工作措施,强调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三种意识。在共

建中围绕六大重点,即:垃圾集中处理、绿化造林、劳动力转移、扶贫济困、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道路桥梁。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理念共建。用工业化的理念来指导农业,重点在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方面取得发展。镇党委、政府请企业老总到农村,给农村党员干部就企业发展史进行讲评、讲课,让他们明白有一个好项目,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有一个好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并形成长效机制,为民造福。

(二)党建共建。在共建中,做好非公企业与农村党建共建共促,邀请农村党支部书记列席企业组织生活,也请企业到农村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取长补短。

五、培植典型,以点促面。

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共建的高潮。企业和企业之间、村和村之间也加强了交流,就如何搞好共建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建了一种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共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抓手,给村企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六、考核评比,务求实效。

镇党委、政府定期下发表格,就村企共建新农村情况进行统计。党委、政府决定,参加共建的村在全镇村级考核中升位进级的,将给予奖励;所挂钩的企业将作为优秀党组织的优先推荐单位。

第五篇:校地合作助推大连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研究

一、项目思路和要解决的问题:

(1)政府如何走进高校、高校如何走进社会,通过增强沟通了解,形成发展合力、形成一个拳头,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赢;

(2)驻连高校与我市地方经济发展怎样更紧密结合,使高校在大连“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两先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政府如何服务好、协调好、解决好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如何探索激发与切实加强校地合作,在理念、战略、政策、人才、平台、项目等方面加强对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框架

1.校地合作合创共赢概述(12000字)

1.1校地合作对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1.2校地合作中高校、政府应承担的主要角色

1.3当前校地合作共建中有哪些主要的制约因素

2.大连校地合作共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000字)殷继青负责

2.1现状

2.2存在问题

2.3原因分析

3.国内校地合作的成功模式与经验启示(15000字)

3.1国内典型城市校地合作模式

3.2对大连的相关启示

4.校地合作助推大连创新驱动发展相关对策建议(10000字)杜文霞负责

4.1人才培养

4.2平台建设

4.3产业发展

4.4城市建设

4.5社会管理

三、成果形式

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及咨政建议。

上一篇:巡察林业局情况报告下一篇: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