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桂贤娣报告有感

2022-07-17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桂贤娣报告有感》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听桂贤娣报告有感

听桂贤娣老师报告后有感

2010年4月3日到4日,我与周树胜老师到沧州影剧院听了桂贤娣老师的报告,她和以往我听到的其他的教授讲得不一样,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还不用记太多的笔记,有一种亲近,一种亲新,还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整个讲座中,她不拿稿子,信手拈来,让我们觉得轻松,可又觉得她是那样细腻。她没有那种四平八稳的貌似庄重与稳健,却有那种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可爱,时不时晃动一下腰,讲到不要多嘴时候赶忙双手捂住嘴巴,讲到学生作文时候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的印象极深。让我觉得应该善变的社会角色还是坚持返璞归真好,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好。桂老师用一个小学老师的率真给我们做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中,她就像一个小学老师,没有做作之感,一直站着给我们讲,讲着讲着,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小学生涯。讲着讲着我好像就是桂老师的学生,跟着他从乡村小学一直走到现在的钟家小学。讲她与教育有缘,能够当一名教师是很大的机遇,当然,机遇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讲她对教师岗位的深深热爱,近乎痴迷,为了教师岗位而默默无闻却又坚韧不拔的工作。讲她与学生有缘,因为学生,她很快乐,曾经可以到教育局上班,她坚持不去,她很明白自己,自己不适合做行政,她说:“我与大人打交道从来没有成功过,我与小孩打交道,三分钟就搞定了”。

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句话是“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桂老师给我的第二感动是桂老师对学生的爱,它提出的三个自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让我知道了老师不能只是爱自己的学生,还要爱的有智慧,爱的让学生接受,爱的让你的学生也爱你。这才是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育。她的那份坚持与坚守,那种纯真与质朴,那种自信和潇洒,那份开朗与活跃,给我印象很深很深。

令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桂老师总结出来的“因生给爱十法” 即:体弱生爱在关心、病残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耐心、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

在鼓励、进步生爱在鞭策、后进生爱在赏识。小红帽的故事 、小红包的故事无不体现出她的教育艺术。桂老师说:“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这能使学生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师爱。”

听了桂老师的报告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

2010-4-10

南皮县第二中学:代立军

第二篇:听桂贤娣老师讲座有感

张敏

2016年11月6日我有幸聆听了省级优秀老师桂贤娣的讲座,听后让我感受良多:一位近50岁的老教师还能持有一颗童心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样一位教育界的名人还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态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位纯粹的农村教师能够成长成这样一位出色的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做一个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让孩子都爱戴、家长尊敬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个讲座中,桂老师没有做作之感,一直站着给我们讲。桂老师说,她一直反对听讲座做笔记,要做笔记,说明讲座不精彩,如果精彩,就不愿停下来做笔记了,所以,她一直不要我们做笔记。听着桂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小学生涯。讲着讲着我好像就是桂老师的学生,跟着她从乡村小学一直走到现在的钟家村小学。她与机遇有缘,能够当一名教师是很大的机遇,机会是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她对教师岗位的深深热爱,近乎痴迷,为了教师岗位而默默无闻却又坚韧不拔的工作。

桂老师的这次讲课以生动的案例、诙谐的语言征服了我们每一位老师。我们都沉浸在王老师的班级管理故事之中,感受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心态,欣赏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才艺展示,分享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幸福。与其说这是一场报告,不如说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的阳光展示。

要做一名快乐、智慧的老师,这是我们所有做教师的目标和心声。这份职业辛苦而琐碎,多半老师渴望躲开嘈杂的喧闹声,渴望撇开恼人的“问题学生”,渴望多一个宁静的个人空间。若是进行一个幸福指数、快乐指数的调查,我想教师的数值一定是很低的。然而聆听桂老师的教育故事,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的却是快乐,是幸福,是智慧,是阳光。静心反思,是啊,为什么同是教师,快乐对于我们却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智慧总是呼之不出呢?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爱,不会爱,不会表达爱呀。有了爱这个基础,快乐智慧就会愿意与你为伴。对于此看,桂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1、教育需要爱。

桂老师知道,孩子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人。因此,他们就会今天犯这样的错,明天捣那样的蛋,后天可能搞你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这都是正常的。老师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那么无论学生好与坏,无论学生优与劣,无论学生调皮与乖巧,无论学生无知与懂事,老师都要包容、都要接受。这就是桂老师对孩子的认识,她对学生是由衷的喜爱,把关爱他们当作自己的天职。这一点我深受启发,那就是得切切实实的认清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孩子。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他们都是充满智慧的,智慧地表达自己的爱,智慧地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爱。只有大智慧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赢的学生的尊重。

2、爱需要阳光心态。

见到桂老师本人,再听她开口讲话,阳光灿烂、乐观向上这些字眼立即跳入脑海中。在听桂老师的报告时,我发现她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演讲中,“校长我爱你”“乖乖我爱你”这样雷人的语言虽然引来一阵阵笑声,但与此同时她身上透出来的那一股特别的自信感,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影响着在场所有的老师,我非常欣赏她这样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教育教学中那些困难和烦忧都不在话下,有了这样的心态,幽默、阳光、智慧、幸福就都会与你作伴。

很幸运,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实践学习,桂老师的教师生涯是精彩的,我想其秘诀无非在于她认真用心去对待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这需要我们每个老师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与快乐、智慧结缘!

桂贤娣老师不仅是一位学习型的教师,更是一名敬业型的教师,她的敬业精神时时感动着身边的每个人。她对教育事业如琢如磨,对孩子如琢如磨。正因为如此她创造了“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移情”的情感教学法。桂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业的深刻内涵。敬业不仅仅是努力工作,更是一种专注,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自发自动的工作精神。

第三篇:听桂贤娣老师演讲有感(小编推荐)

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班主任二次培训材料

寇宏志

我有幸聆听了全国优秀老师桂贤娣的讲座,听后让我感受良多:一位近50岁的老教师还能持有一颗童心是多么的不容易,这样一位教育界的名人还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态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位纯粹的农村教师能够成长成这样一位出色的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做一个能真正地培养好孩子、让孩子都爱戴、家长尊敬的老师是多么的不容易。

讲座中,桂老师没有做作之感,一直站着给我们讲。桂老师说,她一直反对听讲座做笔记,要做笔记,说明讲座不精彩,如果精彩,就不愿停下来做笔记了,所以,她一直不要我们做笔记。听着桂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小学生涯。讲着讲着我好像就是桂老师的学生,跟着她从乡村小学一直走到现在的钟家村小学。讲她与机遇有缘,能够当一名教师是很大的机遇,当然给予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她对教师岗位的深深热爱,近乎痴迷,为了教师岗位而默默无闻却又坚韧不拔的工作。她讲与学生有缘,因为学生,她很快乐,曾经可以到教育局上班,她坚持不去,她很明白自己,自己不适合做行政,她说:“我与大人打交道从来没有成功过,我与小孩打交道,三分钟就搞定了”。

整个讲座中,她不拿稿子,信手拈来,让我们觉得轻松,可又觉得她是那样细腻。她没有那种四平八稳的貌似庄重与稳健,却有那种与生俱来的纯真与可爱,时不时晃动一下腰,讲到不要多嘴时候赶忙双手捂住嘴巴,讲到学生作文时候的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人的印象极深。

那份坚持与坚守,那种纯真与质朴,那种自信和潇洒,那份开朗与活跃,给我这个小学老师印象很深,不必要和别的大学教授和官员学者比,而要向桂老师这样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学。

在桂老师的报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口中的孩子。“孩子就是调皮鬼!”这是她的原话。其实我很想说我们弄不懂孩子是因为我们仅仅认为他们只是个孩子,但是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事情,这样我们会和孩子更好的沟通!更好的交流!

最让我感动的是桂老师谈到的爱,其中的三个问题恐怕所有老师都会自问,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每个老师都爱自己的学生,可是爱也是需要靠智慧的,爱的让学生接受,爱的让你的学生也爱你,这才是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育。桂老师谈到的其中有几点,在孩子面前要舍得放下架子,在孩子面前有时候需要撒谎,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和求知欲。

一、难忘她的自我介绍(平实无华)

她平实地自我介绍道:“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个地道的农家女,我的秧插得好。”顿时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

她接着说:七八十年代有部重男轻女的电影是她家的真实写照——她妈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她们的名字都是“什么弟”,最后第六个终于生了一个真弟弟;桂老师排行第四,是1961年11月出生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她刚出生,妈妈见又是个女孩,差点儿用被子角捂死她,是爸爸救了她的命,爸爸是个生产队长;她从小过着贫穷的日子,一直和父亲感情很深,现在出书了、出光盘了,每次都拿到父亲坟前去烧,把自己工作的成功和喜悦都向父亲汇报与分享。

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跋涉的丰硕结果。我打心眼里佩服她!

二、桂贤娣简介:(光鲜亮丽)

桂贤娣,女,1961年月11月出生,现任教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奖”、“教育系统有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湖北名师”、“湖北省第八届党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届十大名师”。市区教育局和钟家村小学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为桂老师出版了专著《以情感激活童心》和《丹桂》,2007年9月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敬业爱生的模范班主任”,并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桂贤娣老师学习。

桂老师在29年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三、本次讲座桂贤娣老师介绍了她的“因生给爱十法”:

桂老师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感到,像因材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她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

2、病残生爱在得体;

3、过失生爱在信任;

4、屡错生爱在耐心;

5、向师生爱在珍惜;

6、背师生爱在主动;

7、个性生爱在尊重;

8、普通生爱在鼓励;

9、学困爱在赏识;

10、后进生爱在鞭策。

1、体弱生爱在关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平时,她除了特别关注体弱生的身体状况外,还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讲桌右边抽屉里,并对班上体质较差的几个小家伙说:“我的小银行里有钱,如果你们需要加餐或是下雨天没人送饭,就去我的抽屉里拿。“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应急,多年来,她的学生拿了钱百分之九十以上会如数还回来。

几年前,一件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间的事,至今仍让桂贤娣记忆犹新。

那天是教师节,邻班的学生小苗跑到办公室,送给她的班主任老师一张贺卡。当小苗一出门,老师随手将贺卡扔在垃圾篓里,而这一幕正好被在办公室里的另一名学生看见了。“你高兴个啥呀,老师把你送的贺卡扔进垃圾篓里了。”听到这话,小苗的双眼刹那间溢满了泪水,头一下子垂了下去。 当天中午,小苗双手拢在身后,背紧贴着墙壁,一步一步地向办公室挪来。等老师一走出办公室,小苗飞快地冲进办公室,直接跑到老师桌下的垃圾篓前,将贺卡紧紧拿在手里。

“小苗,这张贺卡送给桂老师好不好?”看到这一幕的桂贤娣,心里难过极了!见小苗站在那里不吭声,桂贤娣把小苗拉到自己跟前,抱在自己膝上说:“桂老师想要这张贺卡,送给桂老师行吗?”小苗扑在桂贤娣怀里,哭得很伤心:“我昨晚做到很晚才做好这张贺卡„„”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此事让桂贤娣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懂得教书的真谛!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从细微处做起,把爱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

2、病残生爱在得体。作为班主任,她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告诫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因为我深知,这类学生身理心理不同于普通生,自卑感特别强,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于愿违。

2000年,她班的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复学前夕,面对自己的容貌,她犹豫了。这时,桂老师悄悄地给她送去一顶小红帽。第二天一早,戴着小红帽的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地来到学校,却在教室门口止住了脚步。这并不是一个该戴帽子的季节,如此模样走进教室,她显得有些犹豫。桂老师鼓励她大胆走进教室,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为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戴着一顶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从那天起,她们班总有同学戴着小红帽上学,直到小吕重又长出满头秀发,她们班的小红帽才正式“下岗。”

有一次,班上的男生叶辉腿骨折了,不能走路。每天上厕所时,桂贤娣就背着他到男生厕所门口,再让其他男生扶他进去;放学了,她又背着叶辉到自己家里吃饭,然后辅导他做作业。渐渐进入冬季,桂贤娣拆掉自己的旧毛衣,为叶辉编织了一条长围巾。当叶辉的爸爸骑自行车接他时,桂贤娣就把围巾绑在叶辉的腿上„„100多天过去,叶辉的腿康复了,桂贤娣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3、过失生爱在信任。她认为,作为教师,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她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最重要的是为学生保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那年春节刚过,学生刘浩拿出一张新版的20元人民币炫耀。谁知在做完广播操后,钱不翼而飞了!刘浩急哭了!桂贤娣在全班学生面前慈爱地说:“有哪位同学拾到了刘浩的20元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没有反应。见此,桂贤娣没有坚持下去。

中午,桂贤娣去商店里买了64个红包,发给了学生们,并和蔼地说:“桂老师相信同学们,请大家今天回家后,把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直接把红包交到讲台上来。”第二天,64个红包如数收回,而那张新版的20元就在里面!

“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哪一个,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了孩子一次改错的机会,孩子一定会铭记终身。”桂贤娣就是这样尊重和信任她的学生们。对待学生们的过失,她绝不轻易采取任何惩罚手段,并为其保密,“宽容孩子,信任他能改正,那么他就一定能改正。”

4、屡错生爱在耐心。对于屡犯错误、常犯错误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这些学生常常是基本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必定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绝不能像包公审案那样语言犀利、对簿公堂,然后拍板定罪。教师特别要注意在态度上坚持耐心耐烦;在语言上讲究严宽结合。这样方可使学生容易接受,进而逐步改正错误。

5、向师生爱在珍惜。她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因性格的差异,开朗的学生喜欢跟老师接近,表现出极强的向师心理。交往中,他们对老师的关爱坦诚直率、溢于言表。教师对学生的爱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定要倍加珍惜,否则挫伤了学生纯洁无瑕的心。

6、背师生爱在主动。有些学生性格内心,言语不多,在班级里,有的表现出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有的则只和一两个固定的伙伴在固定的地点说说悄悄话,看见老师远远地就避开。对这样的学生,她总是主动地接近他们,努力和他们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她们的心灵。

7、个性生爱在尊重。在桂贤娣的班集体里,对于个性鲜明的学生,她和同学们不压抑,不排挤,不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而是竭诚尊重他们的一切,使他们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放飞个性,自由成长。

8、普通生爱在鼓励。学习成绩,行为表现都一般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她深知这些学生其实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抚慰,都可能让他们信心倍增。即使在犯错时,他们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乐于接受批评,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争取进步,所以,她非常重视抓住时机对普通生进行鼓励。

9、学困生爱在赏识。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课堂成了她倾注爱心的主要阵地之一。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她都真心诚意地倍加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她说:“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优生霸气’,没有所谓的‘差生沮丧’,师生亲密无间、平等和睦,情感交融,整个课堂几乎达到了情投意合,鱼水合欢的理想境界。”、“因为我的内心一直涌动着爱的激情!是爱的情感营造了这个教学氛围,是爱的情感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这里有学生对老师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这里有学生对学习的爱,对动物的爱,对探索的爱;这里有老师对对语文教学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师生互爱的情感双向交流、共同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课堂逐渐构成了一个‘情感心理场’,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不得不受到感染和教育。”

10、后进生爱在鞭策。教师在处理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时,如果能从善意的愿望出发,有力地鞭策他们,必将形成一种精神渗透力,使那些不思进取、丧失自信的学生重获前进的动力。这说明,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鞭策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这远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强烈、更有力。 “家访能拉近老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只有家访,学生和家长才会把老师当作朋友,才会说真话。”尝到家访甜头的桂贤娣乐此不疲,从教29年没有间断过。在实践中,桂贤娣形成了“生进师访”的特色,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

激励性家访成为一种鞭策,也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后进生张欣自从桂贤娣家访后,进步更大了,桂贤娣再次家访,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张欣担心桂老师家访不方便,特意送给了桂老师一个手电筒。她自信地说:“我要让桂老师多到我家来。”

从教29年,桂贤娣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家访了无数的孩子,她把全部的爱给了学生,却没有多少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她说:“作为母亲,我真的是愧疚”。

那是一个严冬的下午,桂贤娣与同事一起去家访,回来时天已经很晚了,这时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还在幼儿园。她便急忙赶往幼儿园,孩子就在马路边痴痴地等着妈妈。桂贤娣不顾路上穿梭的车辆,横穿过马路,上前一把搂住女儿,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女儿在桂贤娣的怀里嚎嚎大哭:“妈妈,我数了17辆70路车,你还没有来,我就来车站等你了。”桂贤娣抱着浑身冰冷的女儿,愧疚万分:“妈妈对不起你,你太小,不能乱跑啊。”

2001年,桂贤娣突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同事们震撼了!不少教师这才回忆起,很多次看到桂贤娣手捂着胸口听其他教师的示范课,向他们传授讲课技巧。桂贤娣家访期间晕倒住进了医院。每天,都有家长和孩子来医院看她,有一个学生还打电话说,她背着妈妈为桂老师烧香了„„

不少领导和同事曾多次劝她: “桂老师要注意身体啊,少加班,不要去家访了。”其实,她也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她舍不得她的孩子们!

听了桂贤娣老师的众多案例,使我感受到她特别反对孩子情感冷漠,她希望把孩子培养为成绩优异、有感情的人。她创立的“情感育人”教学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深受教育界称道。桂贤娣的字典里没有差生,她说:“无论学生的好与坏、优与劣、调皮与乖巧、无知与懂事„„教师都应包容、接受。”

很少听到这样的讲座,没有理论,每个环节都是由精彩无比的小故事串连而成,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整个会场或场鸦雀无声, 或掌声雷动,大家被她的事迹所感动,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被她的人品所折服。桂老师是一个善于表现的天才.我常常喟叹: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们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 孩子就是---七八九嫌死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是孩子.

“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

正因为桂老师对学生的一份份大爱,使她倍受同行们的推崇,家长们的信赖,孩子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大爱,使她成为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特级教师,湖北名师,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也正因如此,从此,有一个人名便深深植根于我的心灵----桂贤娣。

四、点滴体会和大家共勉: 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可知,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肩上责任不小,每周星期日下午至星期五下午整日忙于学生们的具体“琐事”和日常管理教育及活动等,家里都顾不上。遇到学生难管,家长不理解,难免有烦恼和怨气,若越有怨气会越造成心理不平衡。说句心里话,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已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班级中出现“问题学生是有的,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班主任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第四篇:听桂贤娣老师报告心得-袁群芳

听桂贤娣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水步中心小学

袁群芳

2011年12月3日在台山一中的马兰芳礼堂,我有幸听到全国教育楷模桂贤娣老师的报告,此次报告使我感触多多、受益匪浅。最使我难忘的是桂贤娣老师,我感觉她就像一个慈祥活泼的大姐、一位能言善辩的朋友,让我解除了对名师“高不可攀、神秘光环”的猜测。

一、难忘她的自我介绍。她平实地自我介绍道:“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个地道的农家女,我的秧插得好。”顿时拉近了我们间的距离。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正是她特殊的出生条件和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敢于挑战的品格。她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一个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全国“十佳”中青年劳模、旅美学者„„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教学专家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去全国各地讲学„„这些都是她有个性、敢于挑战的诠释,这些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孜孜不倦地探索、跋涉的丰硕结果。我打心眼里佩服她!

二、我的学习体会:听了这场震憾人心、倍受感动的桂贤娣老师的讲座后,桂老师的事迹至今仍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

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可知,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通过桂老师讲座,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

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但肩上责任不小,每周星期日下午至星期五下午整日忙于学生们的具体“琐事”和日常管理教育及活动等,家里都顾不上。遇到学生难管,家长不理解,难免有烦恼和怨气,若越有怨气会越造成心理不平衡。说句心里话,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坚信在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没有过不了的“坎”。坚信“行行出状元”只要自己勤学苦钻,已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要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己,不做怨气的奴隶。

2、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

对于中职生日常的管理教育工作,班级中出现“问题学生是有的,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3、少一点匠气,多一点才气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卒先出范“,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多读书,多善于总结,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摆脱“匠气”,增加自我综合能力的“才气”,体现班主任人格魅力。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已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第五篇:桂贤娣事迹报告会听后感

桂贤娣事迹报告会听后感

扬中市实验小学 李浩

2011年2月15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全体老师齐聚一堂学习桂贤娣老师的先进事迹。期间,桂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案例中,桂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包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听了桂老师的报告,我受益匪浅,也因此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工作,有了很多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多么顽皮的孩子,无论多么冷漠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被别人信任和欣赏的。赏识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这种情感因素正是学生成长的关键。赏识教育正是体现了这一点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它对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或优点都要肯定,帮助发展,学会欣赏,正确引导,就能较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和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赏识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和困境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发展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得到成长。

但是,现在有些老师、家长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在具体的做法上也走进了误区,使得赏识教育空有其表,没有取得实效。首先,赏识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表扬。表扬应该是在孩子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后,教育者给予孩子的一种肯定的评价。而赏识则是从心里真诚地信任和尊重孩子,通过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找到“我能行”的感觉。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每名

学生的闪光点,对每名学生的成长都抱有坚定、乐观的态度,是传统的师生、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位,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

其次,赏识教育不能让批评和惩罚缺席。赏识教育说得多的时候,有些老师甚至谈“惩”色变,不敢批评,不愿惩罚,就怕触到了“高压线”,于是便出现了对学生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教育现象。事实上,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老师和家长如能中肯地对孩子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孩子完全能够接受并感受到这种爱,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从而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学生总是不免要犯错的,不分对错一味地“赏识”就不行了,必须让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只有让学生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才能让他们学会明辨是非。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予以改正,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如果一味“赏识”而不敢批评、不敢惩罚,只会扭曲学生的认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现在很多教师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夸张地赞赏,对于缺点却轻描淡写甚至只字不提。长此以往,学生会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将来也很难接受批评意见,更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

当然,批评和惩戒应该是明确针对孩子所犯过失,就事论事,不要翻老帐,提旧事;同时,批评应适时,惩罚要适度。在批评的同时讲究方式方法,带着一颗爱心有艺术性地批评会让孩子受到更深刻更有意义的教育。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早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教育学生,在赏识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以一种自觉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改正,这样的教育,善莫大焉!

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自然也有应该批评之处。实际上,赏识教育从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真诚的批评

本身就是一种鼓励,一种亲和,完全能够被孩子所接受。正确的赏识,可以给学生以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学生进步。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让我们都能学会理性地赏识孩子!

上一篇:台风暴雨紧急预案下一篇:土耳其进行曲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