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诉讼欺诈法律规制的对策与建议

2022-09-11

诉讼欺诈现象愈演愈烈, 诉讼欺诈危害性日益凸显,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规制诉讼欺诈行为的呼声越来越高, 不少学者认为应尽快完善我国目前法律法规对诉讼欺诈规制措施严重缺乏的局面。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诉讼欺诈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 不可能仅仅通过法律上的规制就能杜绝, 对于诉讼欺诈的有效规制, 还需要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共同努力。笔者仅在法律范畴内, 对于如何预防和规制诉讼欺诈提出一点有限的建议。

一、实体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将诉讼欺诈确立为一种侵权类型

目前, 对于诉讼欺诈行为的处理, 尚不能完全纳入我国实体法规制的范畴。《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 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 由于过于原则、不够明确, 大多数法院遇此诉讼都不知所措, 最终裁判结果相差甚远。《侵权责任法》也未能将诉讼欺诈明确规定为一种侵权类型, 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官面对诉讼欺诈案件时难于寻找准确的法律依据。

然而, 诉讼欺诈行为不仅符合侵权行为的一般要件, 还具有特殊性, 可将诉讼欺诈侵权确认为一种侵权类型。从表面上看, 诉讼欺诈不是直接向案外人实施侵权行为, 而是通过法律赋予的诉讼行为来帮助其完成侵权, 带有极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其手段具有特殊性;诉讼欺诈侵害的客体具有复杂性, 即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又侵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审判活动和秩序, 产生的后果具有特殊性。所以, 有必要建立专门针对诉讼欺诈进行规制的损害赔偿制度。

(二) 设立诉讼欺诈罪

将诉讼欺诈纳入刑法的保护范围, 对欲实施诉讼欺诈的行为人将产生很强的威慑力。当然, 在借助刑法来规制诉讼欺诈时, 必须是针对性质极为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影响非常重大的案件, 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目前我国刑法勉强能够规制诉讼欺诈的法条只有第266条的诈骗罪和第307条的妨害作证罪及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然而, 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和妨害作证罪及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均有较大区别。

目前, 到底如何从刑法角度规制诉讼欺诈, 我国刑法理论界仍处于学术争鸣阶段, 未达成一致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 可以根据诉讼欺诈行为的特点修改刑法第305条, 扩大伪证罪的适用范围, 严格对行为人法律责任的追究;有部分学者建议, 可以在妨害司法类罪中增设诉讼欺诈罪, 专门来规范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 (1) 其罪状可以表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提供虚假证据, 通过诉讼欺骗法院, 并借助法院的强制力达至非法目的, 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笔者认为, 从长远看, 应增设“诉讼欺诈罪”, 提高行为人的违法成本, 有效遏制诉讼欺诈行为。

二、程序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强化法院职权

诉讼欺诈难于防范的原因在案件事实难以彻底查清。在许多情况下, 即使法官发现有可疑迹象, 也有怀疑的理由, 但仍旧难以判断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合意是否存在串通欺诈或者诉争给付是否合法。此时, 法官可以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自由裁量权, 加重有诉讼欺诈嫌疑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对于这类案件, 即使当事人双方愿意调解并达成合意, 也需要严格审查诉讼请求, 查明案件基本事实, 理清法律关系, 明确权利义务, 分清是非责任。在不违反现行证据法规则的前提下, 通过加重当事人的证明责任来查明事实, 判断法律关系性质, 特别是那些有关债务产生的原因、款项用途、支付方式、支付时间地点等, 严格审查相关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和相关性。

(二) 健全案外受害人的权利保护制度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三人制度, 第三人分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两者皆有权参加到当事人双方的诉讼中去。然而, 该制度还不够完善, 应扩大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范围。司法实践中, 还存在一种不属于以上两种人, 却“因诉讼结果, 权利将受侵害的第三人”。在法国民事诉讼法中有一种“任意制度”, 这种“任意参加”是指某人为了请求法院宣告有争议的权利属其所有, 或者为了保全其因诉讼结果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权利, 以自己的行动参加并非由其提起或者并非直接针对其提起的诉讼。 (2)

(三) 强化检察机关对诉讼欺诈的检查监督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有权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为了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 应当参加诉讼, 对审判法律关系进行干预、监督。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欺诈进行检查监督的具体程序和内容, 但是, 对诉讼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 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出现的违法行为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 笔者建议: (1) 检察机关发现自然人或者单位有诉讼欺诈行为的, 应当及时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议, 通知有关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并要求其予以纠正; (2) 在审理过程中, 检察机关发现司法工作人员在民事诉讼领域或行政诉讼领域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进行诉讼欺诈的, 应当及时立案侦查, 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3) 案件审理后, 检察机关发现有因诉讼欺诈而产生的错判误裁时, 应当提起抗诉, 提出纠正意见。通过强化检察机关对诉讼欺诈的检查监督, 使诉讼欺诈的法律规制网更加的严密和全面。

关键词:诉讼欺诈,法律规制

注释

11 张齐爱.“浅析虚假诉讼的防范与打击”[J].法制与社会, 2010.10.

22 邱星美.“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J].法律科学, 2005 (3) .

上一篇:自我批评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重庆市江津区龙吟小学下一篇:论高压管道焊接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