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融资融券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证监会于10月5日宣布近期将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但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闸”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投资者都敞开大门,投资者在进入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杠杆交易前需全面认识这项业务。融资融券模式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业务。

第一篇:融资融券论文范文

论我国融资融券模式

摘 要: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自此,近年来证券市场期盼已久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有了实质性动向。如果说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的股改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话,那么融资融券则是完善我国股市交易制度的关键,其意义不亚于股改。然而,这一积极意义能否得以有效发挥,融资融券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着重分析当前国际证券市场上几种主流的融资融券模式,并进行详细的对比。结合《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认为我国所确立的融资融券模式是在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双轨制”的基础上形成的。

关键词: 融资融券模式;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双轨制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明显加强,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投资者结构逐步改善,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但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发育时间还不长,许多方面不够成熟,亟待完善,构建透明高效、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运行安全的资本市场是一项长期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8年4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条例的出台也使得融资融券等新业务的法律冲突、运作模式等问题得以解决。《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对融资融券的担保、担保处置等进行了专门规定,解决了我国现行证券托管体制下客户担保资产的处置难题,也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将成为证券公司一项常规业务,与传统的经纪、资产管理、投资银行、自营业务并驾齐驱,这不仅为证券公司增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体现了监管层在年初的监管会议中提出的优化证券公司业务和品种的政策落实,对于证券公司经营模式转型有着深远意义。本文试图就融资融券这一新业务的交易、运作模式作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节中专门为融资融券业务设立了详细的运作细则。从账户开立、融资融券比例、担保品的收取、逐日盯市制度等方面,对融资融券业务做了明确规定。根据条例,融资融券业务的展开模型已经确立:由证券公司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业务,而证券公司如自有资金不足的可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第五十六条规定: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不足的,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证券金融公司的设立和解散由国务院决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融资融券的一条清晰的运作、交易模式,现下就有关于融资融券的运作、交易模式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1 国外融资融券主要模式

融资融券在海外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全能银行体制下的“市场化”融资融券模式; 另一种是以证券金融公司为主体的“集中授信”模式。在金融市场发达的欧美国家,市场机制完善、法制框架健全、信用基础好,因而普遍采取的是第一种融资融券模式。而在一些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市场发育时间短、监管手段滞后、信用环境薄弱等因素的存在,实施全能“市场化”模式的监管风险很大,因而大多采用了“集中授信”模式,设立具有不同程度垄断地位的证券金融公司,专门从事证券交易经纪公司资金或证券不足的转融通业务。

1.1 市场化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应该说是最成熟和最有效率的运作模式。在美国,并没有组建专门为券商转融通而设的“证券金融公司”,任何机构只要是资金的富裕者,就可以参与融资,只要是证券的拥有者,就可以参与融券。美国是全球最开放的金融体系,资金来去自由,法制环境完善,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机构云集,资金供给充裕。

1.2 集中授信模式

这种模式又分为“单轨制”和“双轨制”,前一种以日本为代表,日本设立了半官方性质,具有特许权和垄断地位的证券金融公司(现有3家,“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占主导),专门负责办理券商申请的转融通业务,其它任何金融机构都无权直接办理。如果证券金融公司需要资金支持,它可向别的金融机构提出借贷要求。在这种模式中,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被分隔,证券金融公司作为中介,形成了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有利于政府对证券市场信用总量的控制。证券金融公司是整个证券市场中证券和资金的中转枢纽。客户不可以绕过券商直接向金融公司申请融借资券,证券公司也不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用交易中所需的证券或资金。因此,日本财务省只要通过控制证券金融公司,就可以调控进出证券市场的资金和证券的流量,控制信用交易的放大倍数。其次,有利于稳定市场。证券金融公司同时还获得政府授权,可确定一定时期内全市场融资融券总额度,并将这些额度以内控的方式分配给各个证券公司。如果某个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额已达到了限额,证券金融公司将停止向其提供资券转融通。融资融券总额度是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的。当市场过热时,额度会下调;而当市场过于低迷时,额度又会放宽。从而有利于防止市场的大起大落,稳定市场。这种模式的缺点有很突出:非市场化导致融资成本及效率下降。

“双轨制” 和“单轨制”十分相似,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实行了证券金融公司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同时融资融券。在实行“双轨制”的国家或地区中,只有一小部分证券公司是经批准可以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其余的证券公司则没有营业许可。获得融资融券许可的证券公司可以给客户提供融资融券的服务,然后再从证券金融公司转融通。而没有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只能接受客户的委托,代客户向证券金融公司申请融资融券。

1.3 两种交易模式比较

不同融资融券模式,其实质上的区别并不在于交易的流程,而是在于不同的交易模式设计中,隐含的关键性机构不同。

在“市场化”模式中,证券交易经纪公司是绝对的枢纽,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控制的责任,同时也获取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最大的利益。在这种制度中,证券交易经纪公司直接面对客户,直接从事再融通交易,所有的风险都独立承担。而市场上能够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交易经纪公司数量极多,整个业务的风险控制由所有证券交易经济公司共同承担,政府主管部门不需要设立证券金融公司进行控制。因此,只有在市场机制完善、法制框架健全、信用基础好的市场上,才能实现“市场化”模式。而在“集中授信”模式中尤其是采用“单轨制”,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的证券金融公司成为绝对的枢纽。所有的融资融券业务必须通过再融通实现,证券金融公司掌控了所有再融通交易,即控制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数量、价格、时间等关键性要素。这样,监管者只要通过控制证券金融公司,就可以调控进出证券市场的资金和证券流量,从而能控制融资融券的放大倍数,调控市场。证券交易经纪公司掌握客户资源,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市场发育时间短、监管手段滞后、信用环境薄弱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住风险,但在便于监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资源快速配置的效率。

2 我国融资融券的运作、交易的模式

根据《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节的规定,我国把融资融券纳入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但是,第四十九条又规定了证券公司经营融资融券业务应具备的五个条件,这说明只有一小部分证券公司是可以经批准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机构,其余的证券公司则没有营业许可。同时,第五十六条规定证券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自有资金或者证券不足的,可以向证券金融公司借入。这一规定又确立了证券金融公司的地位。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节所确立的模式是在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双轨制”的基础上形成的,选择这一模式既有利于防范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市场信用薄弱等缺陷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又避免了像日本采用“单轨制”所带来的市场垄断弊端,有利于融资融券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徐婕.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制度选择分析[J].上海金融,2008(3).

[2]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N].证券时报,2006-08-21.

[3]李国飞.探讨国内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模式[J].特区经济,2006,(2).

作者:曾明德

第二篇:认识融资融券业务

证监会于10月5日宣布近期将启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但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闸”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投资者都敞开大门,投资者在进入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杠杆交易前需全面认识这项业务。

融资融券模式

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业务。根据投资者信用获取渠道的不同,其可以划分为“直接授信制”和“间接授信制”两种模式。直接授信制以美国为代表,投资者向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由证券公司直接对其提供信用。该授信制度属于“多对多”(多个证券公司分别应对多个投资者)模式,因此又被称为分散授信制。在直接授信制度下,证券公司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同时,商业银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都参与融资或者融券,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各参与主体的业务风险上。

间接授信制分为日本模式和台湾模式。在日本模式中,政府设立专门的证券金融公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证券公司在信用交易中的主要作用是代理客户的融资或融券需求,是沟通投资者和证券金融公司之间的桥梁。日本式的间接授信制度更强调证券金融公司的作用,风险体现为证券公司与证券金融公司的“机构对机构”形式。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风险迅速积聚之时,日本模式更有利于监管当局的干预。台湾模式突破了日本证券公司与证券金融公司之间“机构对机构”的封闭模式,综合了直接授信制和间接授信制的长处,将专业证券金融公司的融资融券范围扩大到所有的投资者,从而实现了证券金融公司直接对证券公司和一般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的“双轨制”。

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仍然较低,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和化解能力较弱,如果实行美国式的分散式授信制度,骤然把投资者和各种机构推向市场,容易积聚市场风险。

市场投资机会

长期向好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有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首先,通过放大交易活跃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其次,在价格高估时可以卖空、价格低估时可以买空,使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再次,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提供了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最后,拓宽了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拓展其自有资金和自由证券的运用渠道。

凡事有利必有弊,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也有负面影响:第一,融资业务扩张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当宏观经济或市场走势出现大幅波动甚至逆转时,股价可能会失控甚至会诱发危机;第二,投资者往往具有追涨杀跌的心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放大了追涨杀跌的能量;第三,投资者可以“买空卖空”,助长了股市投机气氛。

总体上,从国外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推行效果来看,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针对全球111个国家(其中23个发达国家,88个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的研究发现,在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期间,在允许卖空交易的发达市场国家中,股票收益总体波动性要比禁止卖空交易的新兴市场国家低。同时,允许卖空交易国家发生市场崩溃的可能性并不比禁止卖空交易的国家高。长期来看,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引入了做空机制,将彻底改变中国市场“单边市”格局,必将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促进证券市场平稳发展。

短期影响难测融资融券业务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当投资者对未来有良好预期并一致做多时,融资行为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量进入股票市场,现货市场进入繁荣,甚至会产生大量泡沫;相反,在经济衰退、市场萧条时,投资者一致做空,融券行为又会加剧现货市场下跌,甚至会引发股灾。在金融史上的历次股灾中,信用交易几乎都被指责为“罪魁祸首”。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市场纷纷对“卖空”实施限制,也印证了信用交易助涨助跌作用带来的风险。

总体上看,融资融券业务转为常规业务之后,作为完善市场交易制度的一种信用交易,将同时放大市场资金和证券的供求,疏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渠道,提高证券市场流动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股票市场资金的长期供求考虑,这无疑是实质性的利好。

对投资主体的影响

券商:实质性利好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最大的利好在于券商。今年年初以来,伴随证券市场的暴跌,日交易量一度萎缩到400亿元的地量,市场人心涣散。我国券商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一,活跃市场交易,增加券商佣金收入;其二,拓展获利渠道,券商既可以收取融资利息和融券手续费,也可以收取账户管理费等,还可有效地连通其自营、资产管理等相关业务,同时,也为后续业务创新(如股指期货等的推出)埋下了伏笔,有利于革新券商的盈利模式。

散户投资者:要求更高融资即“买空”,当投资者预期股价在未来将会攀升时,可以提前融资以当前价格买入,待将来股价攀升后卖出获利。融券即“卖空”,当投资者预期股价在未来将会降低,可以提前借入自己并不拥有的证券卖出,在价格降低后再买入获利。融资和融券均是信用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放大了投资者的收益或损失,并且,融资融券业务具有期限限制(中国现有的规定是六个月),届时若投资者保证金账户不能维持,证券公司将强行平仓,中小投资者需谨慎对待此项业务。举个极端的例子,某投资者使用100倍的杠杆,则价格跌落1%时,投资者就已经宣告破产。因此,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更加深入地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市场走势规律进行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倘若不具备扎实的分析研究能力,则最好通过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

机构投资者:强化了市场优势地位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份额占比已经从2005年的不足三分之一(30.13%),提升到2007年年底的接近半壁江山(48.17%)。相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实力、信息搜集、分析研究等诸多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中国股市历史上一直缺乏做空机制,在市场下跌时,机构投资者缺乏规避系统风险的投资工具,极大地影响到市场交易量,阻碍市场及时发现合理的价格,不利于投资者资金运用效率的提高。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机构投资者将会利用其对经济基本面更强的把握能力,对市场整体、不同行业及个股的走势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扩大其相对于散户投资者的优势,中国市场也有望进入“投资者机构化”时代。

业务操作细则

投资者在交易所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选择一家证券公司开立一个信用证券账户。

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份)或其整数倍。

投资者在交易所从事融资融券交易,融资融券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近成交价;当天还没有产生成交的,其申报价格不得低于前收盘价。低于上述价格的申报为无效申报。

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后,可以通过直接还款或卖券还款的方式偿还融入资金。

投资者融券卖出后,可以通过直接还券或买券还券的方式偿还融入证券。

投资者卖出信用证券账户内证券所得价款,须先偿还其融资欠款。

未了结相关融券交易前,投资者融券卖出所得价款除买券还券外不得另作他用。

投资者信用证券账户不得用于买入或转入除担保物及细则所述标的证券范围以外的证券,不得用于从事交易所债券回购交易。

融券专用证券账户不得用于证券买卖。

融资融券交易暂不采用大宗交易方式。

投资者未能按期交足担保物或者到期未偿还融资融券债务的,证券公司应当根据约定采取强制平仓措施,处分客户担保物,不足部分可以向客户追索。(作者单位: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

作者:赫凤杰

第三篇:浅谈融资融券业务

摘要:融资融券业务的出现对于整个证券市场来说意义重大,它的兑现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旨在通过中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其利弊及风险防范措施,为融资融券业务的良好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融资融券;现状;问题;优势

融资融券,顾名思义,包括融资和融券两项内容。何为融资呢?何为融券呢?融资、融券可以看作是相对的两项业务,融资即为借入资金购买证券,融券即为拿出资金购买证券。采取融资还是融券的时机要观察证券市场的走向,投资者根据市场走向与内心预期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由此可见,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在调节市场机制,稳定价格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融资融券业务本身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可谓双赢。

融资融券业务在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并不意味着这一业务的完善。当下中国融资融券业务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是每一个金融人都应关注的焦点所在。结合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状况,充分发挥融资融券在证券市场中的巨大功用,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都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巨大功用

(一)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的出现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业务渐渐趋向成熟与专业化,逐步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的证券市场业务单一,投资者选择余地很小。引入融资融券业务以后,不仅可以激活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动力,也可以为证券从业者带来收益。

融资融券业务的另一巨大功用在于维持证券市场的平衡与稳定,为投资者与证券从业人员创造双边盈利模式,促进了整个市场朝着平稳均衡的局面发展,保持了整个行业的稳定前进。其原理在于,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在于通过投资者的买入或卖出,保持股价的整体趋势,不至于过高或者过低。

在整个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可谓是反应最为敏捷的人之一。融资融券带来的巨大收益使得投资者在第一时间关注证券价格的涨势,这也为证券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及时的反馈。鉴于中国融资融券业务起步较晚,在价格发现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反馈机制,相信随着融资融券业务的展开,这一功能势必愈发明显。

(二)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在证券市场维稳、反馈、价格调节方面发挥着巨大功用,而与证券市场息息相关的证券公司也得益于融资融券业务的稳步发展。融资融券业务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新兴的一项业务,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度稳步上升,这就为证券公司的收入提供数量保证。投资者所获收益一部分归自己所有,另一部分则需要向证券公司缴纳利息,这也是证券公司的收入来源。

(三)融资融券业务对投资者的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对投资者带来的巨大功用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收益在于投资证券所获的利润。在投资者对所关注股票有初步判断后,融资融券投资者可根据市场走向和个人实际能力买入或卖出证券,以获得财富。融资融券业务相对灵活,投资者可自行决定购买数量、购买时机,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操作更为灵活、简便。另一方面,IPO融资业务也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收益的机会,其风险性更小,收益更大,是融资融券投资者的另一个融资选择。

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存在的问题

融资融券业务的引进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中国引入时间晚,在发展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借鉴西方的成熟模式。我国融资融券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融资融券发展不均,融券业务后劲不足

融资融券作为同时引入中国证券市场的业务,二者在发展方面却出现严重不均衡的局面,融资发展势头旺盛,融券业务相对低迷。融资融券二者发展的不均衡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二者作为投资的两个方面,不应出现差距过大的局面。诚然,融资融券的不平衡和中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初步发展有关,然而,这一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反之,则会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加剧投资风险。

(二)融资融券标的比例过小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融资融券可以用来交易标的证券已初具规模,大约能有700只左右,占我国股市股票的比例可以达到20%左右,但是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所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我国的近邻日本标的证券的数量占上市股票总数的70%还多,从此我们不难看出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所占的比例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

(三)融资融券费率偏高

西方市场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较为完善,融资融券费率相对低廉,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动力,创造良性循环。而中国的融资融券费率相比西方国家与日本,高出7%左右,这就使得投资者成本变高,不利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融资融券费率的高低与这一业务的实际发展情况相关,这一数据暴露出中国的融资融券业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信用体系不健全

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整体走向,对于与之相关的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同样意义重大。中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投资人信用度核查方面存在漏洞,这无疑会为市场的甄别增加难度与风险。另一方面,在核查上市公司的资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失信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审查者存在浑水摸鱼的心里,这都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应对机制

(一)投资者风险防范措施

投资者作为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获益者,更应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保证自身权益。融资融券业务既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同样也会带来风险。所谓风险与机遇并存。投资者在参与投资之初,应与证券商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这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融资融券业务能够良好进行的法律保证。投资者并非专业的证券从业人员,相对而言,风险意识欠佳、专业知识不足,这就容易导致在处理融资融券问题时存在极端心理。除了投资者自身树立风险意识之外,国家还应出台相应的规定,规避风险,以保证社会的稳定,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券商风险防范措施

证券商作为融资融券业务中同样获益的一方,而且往往获益更大,这就要求证券商承担更大的风险。因此,应提升普通投资者的准入门槛,对于投资者的资产、信用进行重点审查,净化投资环境,为券商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对抵押资产的定价能力,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证券都适合用作融资融券的抵押,而应对其进行资格认定。这就需要券商集合专业人才对抵押资产进行定价分析,從而减少券商面临的抵押资产贬值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在融资融券业务的展开环节中,充当着审查与监控的职责。由于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无论是融资融券业务参与者,还是上市公司的资质方面,都存在着信息不够完备的问题。各大商业银行针对这一局面,应大力发挥自身的作用,保证融资融券参与者的信用度,对于违规失信的企业、个人应重点排查,扫清隐藏在证券市场中的定时炸弹。

制定明确的业务实施细则。商业银行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开展此类业务的实施细则,并在取得监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券商通过质押证券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必须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合同应明确券商与商业银行的权利、义务、风险、收益及风险防范措施等事项。

各大银行在放贷之后,不可放松对于融资融券从业者的监管,应密切观察市场动向,保证银行的资金安全,时时关注券商动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陈晖丽,刘峰.融资融券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09).

[2]徐倩雯.论融资融券业务中投资者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现代营销,2012(12).

[3]崔满明.基于国际化视野的融资融券业务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4(01).

[4]郭健.我国融资融券业务下的转融通机制[J].长沙大学学报,2013(03).

(作者单位: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作者:张国铭

上一篇:演化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药学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