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三下乡调查报告

2022-12-05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学院三下乡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工学院三下乡调查报告

医学院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报告

热情仲夏,在暴雨与骄阳共舞的暑期第一次带着学生和1500元学校给的经费下乡了。

车费用去了不少,没钱住宿了,到了当地卫生院院长很热情的帮助我们联系村小学住宿。一间10平米的宿舍放了9张上下铺,一边两张并排放,一边一张,中间一条30厘米的过道,我们这些大学生单人还要侧身才能通过,一间可以住18个人,很挤,不过估计大家挤一晚上感情会变更好,宿舍只有空荡荡的锈迹斑斑看似有20多年历史的上下铺,其余全部自带,席子枕头毛毯水桶衣架等等,全搬去了。

学校靠抽水,每天两次,我们人多,校长特地吩咐每天抽四次,热水当然是没有的。宿舍里只有照明的几支灯管,连一个用电器插座都没有,校长特地打开隔壁教室让我们用五个电插排连接把电引到宿舍以方便我们给手机充电。网线是自然没有的。当地的小学生就是住的这样的宿舍,连我读大学那时候的宿舍条件都比这好十倍,现在的大学宿舍有空调热水网络供应比它们好百倍。偏偏有同学忘记带行李上车,这回可好玩了

一出校门口就是大片大片的稻田,现在已经能看到低垂的麦穗闻到稻香,后面是芒果林,早上起来从宿舍后窗看去一片芒果还会听到在城市久违的热闹的鸡叫鸟叫声。

学校两旁什么也没有,没有商店,没有餐馆,只有大片农田果林,要走大约十分钟才到街上。晚上连路灯都没有,只有萤火虫和月光,由于天气炎热,同学们认真进行调查活动,有同学带病坚持,到半夜发热送卫生院急诊,在月光照耀下伴着吵闹的虫子叫声大家战战兢兢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田间小路上,好不容易走到有人住的街上,可是到处都是大恶狗,村里人喜欢狗啊,家家都养狗,我们这些陌生人引起狗的兴奋,狗吠生震天,还有冲出来穷追不舍的,真是危险啊,估计村里也没有狂犬疫苗,被咬一口就惨了,还好主人及时赶来把它带走了。半夜的卫生院还有病人在打点滴,医生很辛苦。

选择在政府门前开展义诊

我们带了血压计和心电图机等义务开展健康检查,卫生院的院长还借我们一辆救护车做心电图用。当地居民很热情参与。很多村民没有做过心电图,争着排队,我们设计的顺序是测量血压发现异常的直接做心电图查看心血管疾病早发现,其他只能以老人女性优先的原则。

近40度的高温,救护车暴晒在太阳下,车内温度高又闷热,如果不关车门总有一大群好奇的围观者,因为要接胸导联所以只好关门但是热死啦。

我们还下到更偏远的下一级村屯,那里的医疗条件更差一些,卫生室只有一个医生,连护士都没有。很多老人很激动,说从来没有义诊到来过,甚至有些老人没量过血压,量血压时很紧张,怕痛。但是那里的情况很不乐观,我们测量的90%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都有高血压,而且都是90/180-190mmhg,有些老人也没有规则用药治疗。我们进行了防治高血压、用药、食品安全和农药中毒的宣传,最后走的时候还有村民追上来要宣传资料。

最后我们采集了各处水源的水样拿会实验室做检测,进行生活环境与疾病关系的调查。

第二篇:音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今天,对于**,对于城关中学,对于所有老是与同学,还有我们这些来支教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不一样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芝麻开门栏目组到这里为小朋友们录制节目,并对我们的课堂进行拍摄。

在声乐班里,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并与老师积极的互动,在同学们甜美的歌声中,学校的校领导和录制节目的老师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中不住的赞不绝口。同时并采访了我们这次老**支教的大学生,对于来到这里之后的感受,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有说不完的深受,不管是对于这边的环境,或是加上同学们求学求知的欲望和热情,都让我们非常惊讶。我们由衷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并扩大我们的队伍,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学到更好的东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由内而外的热爱艺术和学习。

这两天的生活让我们尝到了什么是累,可是更让我们尝到了辛苦背后这份开心的果实,因为在同学们积极的配合下,让我们不再感到辛苦,只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音乐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汇报

--------**支教第四天

今天我们一大清早就起来了,我们一起去了活动中心,在孩子们没有来之前,我们先提前备课,准备好今天要教的东西,把教室打扫干净,让孩子们有一个比较干净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陆陆续续的来了,当孩子们微笑着对我们喊“老师好”的时候,心里那种暖洋洋的感觉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虽然到今天为止我们才来了四天,但是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一切是那么美好,孩子们是那么可爱,根本不会去想我们的生活是艰苦还是舒适,一切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使我们要尽我们的努力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下乡”活动,绝对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参加的活动,看看孩子们艰苦的环境,再想想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方式,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无地自容吧。这个活动让我们学会了反思,让我们知道了艰苦的环境不是我们退缩的理由。未来的几天里,我们要更加尽心尽力,做好一个“老师”应做的事。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三篇:XX学院暑期“三下乡”工作总结报告

XX学院XX年暑期

“三 下 乡” 工 作 总 结 报 告

XX学院团委 XX年XX月

XX学院XX年暑期 “三下乡”工作总结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年团中央、团省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学校团委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部署,引导XX学院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帮助我院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XX学院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服务社会、成才报国”为活动主题,结合学院自身实际举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院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积极动员学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深入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学校和社会效果。

一、工作回顾

1.基本情况

XX学院XX年暑期“三下乡”工作组建两支服务队,分别以XX和XX为活动地点,于7月22日正式开始,7月28日圆满结束,整个活动持续七天时间;共有28人参与此次“三下乡”活动,其中研究生3人,党员12人,党员人数占活动总人数的42.88%;其间,在XX发表新闻10篇。

2.活动概况

“三下乡”期间,我院能够较为严格地按照暑期社会活动计划实施活动。7月22日上午,我院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学院党

第四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青协三下乡总报告

为了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的号召,贯彻党的“三个代表”精神,引导同学们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发展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行动,在实践中熟悉基层、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励品格、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拓展素质。本服务队围绕“以人为本,教学育人”这一主题结合我们师范生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组织支教、调研到信宜东镇的“三下乡”活动。

经过一周的教育实践,全体队员努力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生本教育”为教育理念,开展支教、调研活动,严格践行了“以人为本,教学育人”为主题的服务宗旨。炎热的七月,一群满怀激情的大学生来到了美丽的信宜市东镇上,这里世代民风淳朴,这里有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们的到来,在东镇激起了一股强烈的教育热潮,通过全体队员一周的艰苦努力,为小镇输送了新血液,给当地带去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唤醒贫穷落后的小镇教育,更新了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一份力量。总结三下乡实践活动如下:

(一)精心部署,全面策划

2010年7月13日至7月22日,我们成立了化学和体育青年志愿者协会赴信宜市文珫小学支教服务队“以人为本,教学育人”社会实践活动筹备小组。主要负责人在熟知、参照学校各个系、社团往年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上,拓展实践新形式,增加新内容,实施新方法,确定下乡内容,邀请指导老师,制定周密、详细、可行的计划;在全系选拔一批优秀的同学作为本次的活动成员,并邀请有经验的学生干部、指导老师对队员们进行出发前的培训和指导。在工作上,实施分层负责制,从队长到组长到队员,做好明确的分工规划,层层落实,确保了本次三下乡活动能够深入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得到了东镇村民对我们充分的肯定,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在东镇树立了一大良好的教育品牌。

(二)严格要求,保证质量

从今年的六月份开始,我们成立了化学和体育青年志愿者协会赴信宜市东镇文珫小学支教服务队“以人为本,教学育人”社会实践活动筹备小组,开始了对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分工安排与工作规划。分别组建了宣传服务组、财务管理组、安全监督组、安全医疗组、学习讨论组和工作安排组,全体负责人负责社会实践活动各种方案的制订,及时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单位、当地教育部门、当地镇委镇府及当地新闻媒体做好前期联系。与此同时分工合作进行本次活动的服装、证件以及相关教学器材的筹备,落实“三下乡”的支教重点、课题调研等相关工作。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教学、科学的社会实践调查,在活动之前我们对下乡的队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其中内容包括支教和调研、宣传等方面。支教队员除了进行正规的面试,还必须要进行模拟课堂试讲,同时我们还邀请了指导老师进行即时点评,确保了全体队员的整体素质。队员面试成功后还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培训,第一阶段是进行严格的试讲培训,锻炼队员的讲课授课技能,第二阶段是进行普通话的培训,确保教师语言的标准化,第三个阶段是进行队员的心态培训,促使队员们树立正确的为农村教育服务观。实践证明,我们的培训是成效显著的,在支教的过程中做到教学内容准备充分,教态从容冷静,不仅给学生们带去了新的知识,还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另外,调研组出发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联系所要调查的村庄;拟定了调查时所需的问卷,做好宣传等工作。

(三)创新思维,教学新颍

支教方面我们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体育、音乐、舞蹈、亚运和美术共9门主干课程及第二课堂课程。此外,各个科组还根据各

科的特点举行了趣味运动会,丰富了教学的同时,也恰当地做到了教学相长。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们还为学生们特别设置了三门课程:安全教育与卫生、手工、心理健康教育。为该校师生带去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我们坚持“生本教育”为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调研方面,农村对于了解广州亚运知识,农村了解广州亚运尤为重要。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亚运会认识的调查。大学生下乡支教的实践活动给农村了解广州亚运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三下乡期间遇到挫折和困惑,感到失败,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社会最关注的是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在三下乡期间都有较大的收获。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暑期下乡支教的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研究该活动对大学生和农村所产生的影响

(四)实践出真知 收获成果累累,效果喜人

七天的艰苦付出,包含着笑与泪,一个个感人的新闻故事;十八位激情燃烧的年轻学子,十八篇催人泪下的心语;还有无数的悄悄话,谱写了一段不可磨灭的乐章。我们有缘分地聚在一起,更有缘分地一起的工作、生活、学习,一起和一群天真,淳朴的学生相处。其中的辛酸和快乐,填写了每个人生中不平凡的经历,唱出了一段段感人肺腑心言。我们至终围绕“以人为本,教学育人”这一主题为活动的指导思想,开展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面我将总结支教

支教情况

在这10天的下乡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农村小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调研,对当地的教育状况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深切地感受到要使农村教育进行一个根本的转变以达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是任重而道远的。在10天的支教活动的开展中,我们的主干课程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不乏注入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最新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特色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异常的高,是前所未有的,但由于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问题,我们在支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重重的。针对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总结如下:

(一)几点建议:

1、城乡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促成资源共享

优化城乡教师、学生交流学习的新形式,城乡教育资源的互补,努力达成资源共享,有利于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2、加大经费投入,强化师资力量

据本服务队所在的小学实际情况,学校的硬件设备与师资力量是相当不尽人意的,这对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存在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应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去,把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到农村。同时也可以按国家规定标准完善教师编制制度,解决学校规模和教师编制之间的矛盾关系,规范农村教师晋升制度,为他们的进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3、明确方向发展特色办学

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是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基本途径,要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地转化到服务新农村的道路上来,坚持走农村学校路线,创造办学特色和品牌,培养出优秀人才,这才符合中央教育局对农村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4、 扩大途径加大投资

农村教育的落后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经费的不足,为了确保学校的经费投入,我们应扩大投入途径,提高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备,让农村家长对学校的办学能力有百倍的信心。

(二)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的下乡活动中,我们的支教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工作缺乏持久性,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量较大,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达到18个人,学生人数之多,而且各方面的情况不尽相同, 面对着的突发情况极多,有些队员在开始的时候难以承受突然的超大工作量。但是经过几天的艰辛工作,队员们都能很好的适应了艰苦的下乡生活,并在支教的过程中不断的克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去探索教育的真谛,在最后的几天里虽然积极性有所下降,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取得了完满的成功。

2、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有小部分队员在教育学生时容易走上传统的教学的老路,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工作安排不够到位,由于条件的限制及经验的不足,有些队员的特长还没真正地发挥出来,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

支教生活是清苦的,寂寞的,单调的,但也是快乐、开心的,看着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孩子们,目睹农村教育那种举步维艰的状况,了解到当地教师的工作一年所得到的微薄收入,我们无言以对。能为农村人民做出一点贡献不正是我们这些平凡的人的最大愿望吗?能够投身下乡的支教队伍中,正是我们一生的荣幸啊。何况,在那段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日子里,我们满载而归,不仅自己的从教能力,还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对农民的感情更深了,对教育事业的情怀更浓了。

一、暑期三下乡支教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支教扶贫,传播和弘扬了先进文化,促进了农村和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些成就都是志愿者无私的奉献,支教队员要做到不求报酬,乐意付出。为了了解暑期下乡支教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对其心理变化进行了观察,按照时间先后、支教态度、取得效果和形成原因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有成功感的体验。此类又可以细分为两小类:开始很不如意而后期感觉成功和一直都觉得很成功

(二)有失败感的体验。此类又可以细分为两小类:开始兴奋而后期感觉不妙的成员和一直不积极的成员

二、三下乡支教对学校和农村带来的作用和影响

暑期下乡支教的主要目的除了要大学生得到锻炼还要为农村的发展作出贡献。通过一周的支教活动,在调查中发现,三下乡支教大学生和农村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1.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乡支教的主要活动是教学,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最直接最重要是表现在教学班风和校风方面

1) 在班风方面,逐渐向团结好学、积极进取转变。

2) 在校风方面,大有改观:人人刻苦好学,校园书声朗朗。

2.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关系

3.让村民大开眼界,改变对教师原有的评价。

三、发现问题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确实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给当地和大学生自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技能过差,专业特色不够明显,创新意识不够。课堂管理素质低,观察分析学生能力差,应变能力差。

2.宣传不够。

3.有些队员心态不积极。奉献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低,交际素质差。

4.当地农村教师队伍总体来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结构失衡,老年教师占大多数,教学观念落后,英语老师不足,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二是素质不高,存在体罚现象,不重视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对新课标视而不见。

5. 当地不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很好地发挥“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留守儿童”问题,老人对现代教育情况的不了解、不重视,与孩子有代沟,溺爱现象严重,很可能会导致孩子耽误了学习,继而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1.三下乡前教师技能培训。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要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必须加强对活动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才能实现支教活动的育人功能,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大学生三下乡后要大力地宣传本活动的积极影响。当地政府官员也应该向村民详细的介绍三下乡给当地带来的利益。

3.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寻求处理困难的方法,建立有效的动力、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4.家庭教育要跟上,家长要多关注小孩教育的知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也应该采用家访或其它方式,拉近家长与学校的关系,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5.国家要重视农村教育。因为农村教师压力特别大,教育资源缺乏,所以国家要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地区支教,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监督当地政府把各项福利政策实施到位。教育局应该多给农村教师开一些实用性的讲座和教师技能培训,特别是新课标改革。农村教师也要自主地学习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关注最新教育动态。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阶段,在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和指导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体育青协和化学青协赴信宜市东镇文珫小学支教服务队“以人为本,教学育人”社会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出发前,服务队做了精心部署,并就如何把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创意作了明确具体的

指示。同时,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学校团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为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式,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最好窗口。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向基层领导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家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第五篇:安徽三联学院信息系201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

信息与通信技术系本科学生2010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 为引导我院大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校团委的部署,信息与通信技术系紧紧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的暑期实践活动。成立了以08级本科专业和09级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们深入肥西县建筑工地、生产车间、商场饭店,调查走访新生代农民工,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以更高的素质来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现将我系2010年实践团队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 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做好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一)领导、老师高度重视,全面筹备

为使今年的暑期实践活动能做到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系领导、指导老师高度重视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筹备、宣传、动员以及组织工作,积极响应号召,精心策划,层层部署,团队成员自发召开多次会议,商议安排实践活动,认真制定时间计划,前期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成长。

(二)领队、成员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我系暑期实践团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认真组织落实,在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团队学生的安全,按照“就近就便、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切实加强领导,把暑期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激发青年学生奉献才智、成才报国的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 把握主题、实地调查,保证实践活动优质创新

(一)“新生代农民工”名称由来

在现有的材料中,人们按照农民进城务工的时间,将他们分为三个集体:首先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初,进城的农民。他们之所以能够进城是因为,户籍制度的宽松,从制度上提供了可能;还有经济供给制度的终结,人们可以靠钱来买其他东西,而不是凭供给票;再有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得以让剩余劳动力离开村庄。这样一代人大多都出生在六十年代左右。如果我们在村子里问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可能他们都有外出务工的经历,而且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赶上改革开放工作岗位增多的好时光,永久的留在了城市。其次就是,九十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民。这时候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进城潮流,也是历史上人口流动空前壮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春运才成了一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化产生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历史的发展不得不让他们进城,而且九十年代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出现了严重的“三农”问题),在农村务农的收益比较低,而且还有很多税收,让农民无法承受,相比较而言进城务工是一个更加合理的选择。

这个年代进城务工者大多出生在七十年代,他们没有上一批人那么幸运,很少有人有机会留在城市,而且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只讲经济效益,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是最为恶劣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用工单位最大限度的剥削的时候。最后,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 ,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是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称之为“第三代农民工”,包括社科院的学术文献中,也这样称呼。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也没有准确的定义,大概是指出生在八九十年代,接受过基本教育,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的农民工。他们大多都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这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有明显的反应,在调研中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父母也有外出务工的经历。

以上就是简单的回顾了一下农民进城务工的历史,也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名称的由来。

(二)“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分析

1.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较高。新生代农民工,最早的出生在八十年代初,而在这个时候,改革开放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使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得以有一个安心上学的环境,再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本教育的费用,这又从制度上为多数适龄儿童上学提供了机会,尤其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在我们的调研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初中的文化程度。也有一部分是上过高中的。而整个农村最为年轻,最为有知识的人都常年四季在外面打工,留在农村的只是儿童,妇女,老人,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农村的经济和生机肯定会发展不起来。这样一个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的离去,对农村未来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伴随着受教育程度高而来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他们的职业也有较高的期望。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进城主要从事的建筑行业。首先是因为他们本身有木匠,泥水匠这样的本领,其次可能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压力更大一些,要靠一个人外出务工的工资来养活一家人。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从事已经熟悉的工资较高的寻找起来也比较容易的建筑业。而对于新生代来说,他们很少有人学习过木工,泥水工,因为他们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没有时间再去学那些本领,更主要的是这些工种太苦太累,大多数的新生代不愿意从事,他们已经不能够完全认同靠出力气来挣钱的道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新生代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或者做小生意,或者是开车之类靠技术吃饭的工种。只有一部分结婚之后有很大的家庭压力,或者其他压力的年轻人才在工地上干活。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前两代来说,在职业的选择上比较向往轻松的,自由的,技术性的职业。出现这中情况的原因除过他们的观念不同之外,主要还是在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前一个外出的打工者要承担一个家庭的花销,而现在大多数新生代只要把自己的生活维持好就行。因而他们的生存压力比以前也小了很多。

2.外出务工的目标和期望多样化。第一,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标基本上都锁定在挣钱养家糊口上面,除此之外,几乎再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生活的重担压的他们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因而他们就像“苦行僧”一样,用尽全身的力气赚钱。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不单纯是养家糊口,除此之外,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有想办自己的企业的,有学技术的,有想寻求机会参加自考的,有想开办自己的幼儿园的,甚至有在城里买房买车的等等。 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主要归咎于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接受过较高的教育,他们的眼界边宽了,他们的欲望也在不断的被整个城市化进程和消费主义的文化所渲染,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他们有着强烈的精神欲求和自我的认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止一位工友在谈及自己的打工感受时写到:打工的生活是酸甜苦辣的,但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很多的机会,

不管怎样,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语言可能对于我们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而这些处在社会低层的新生代却敢于这样想。不管他们最后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这样一份不屈服于现实状况的心,也是弥足珍贵的。其次,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发展,的确使广大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的取消,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而不单纯的指望外出务工的收入。家庭压力的减小也推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而且新生代的人大多还没有结婚,也不存在孩子上学,顾及妻儿的忧虑。

3.生活方式多元化。对于前两代工友,我们最大的印象可能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拖着拉杆箱来的和当年扛着蛇皮袋来的还是一种人”,我们看到的新生代奇服异装,西装革履的不在少数。这些只是他们在外表上的一些简单的表现。新生代追求独立的自我,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和模仿城市人的生活和服饰。我在跟一位90后的工友交谈的时候,谈到怎样看待城市人的歧视的时候,他说,以前的打工者跟本不重视自己的衣着和外表,满身是泥,浑身是土挤在工交车上,还随地吐痰,不分地域的一直抽烟,肯定会受到别人的歧视,这也是人之常情。在这样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新生代对前辈的生活方式也都不认同了。他们改变自己的服饰和打扮除过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干净,时尚的向往之外,可能更多的是消减他们与城市人之间的差距,使得城里人能够平等的对待他们。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的新生代把自己的工资的决大多数都消费在了城市。不想前两代,他们省吃减用,把所有挣的钱都带会农村,因为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和孩子上学,看病等风险交大,他们几乎把钱都存起来以备后用,在这样的背景中,才有了金融危机时候的“家电下乡”,目的就是让农民花钱,拉动内需,缓解危机,但是这样下来,农民在种种低廉的诱惑下掏尽了腰包,但是再遇到伤病或其他的突发事件时,却没有了足够的资金去解决。这可能是“家电下乡”的后遗症吧。对于新生代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积蓄,所挣的钱都花在了城市。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有人还向家里寄钱。他们很多人会去上网,去唱歌,谈对象,看电影,买衣服,逛街等等吧,在这些项目上将花去他们很大的一部分工资。而这些现代的生活,是前两代打工者几乎没有过的。

4.城市认同日益强化。前两代工友本质上是农民,他们深知城市对自己来说只是一个驿站,他的家庭,他的关系,他的生活方式几乎都是富有乡土气息的,都是农村的,而且,他们也并不怎么喜欢城市,因为城市的所有东西都是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驾驭的,而不想农村这样的乡土社会更多的可能是凭借经验来生活的。所以他们只是想挣钱回家,他们对于城市来说只是“过客”。

新生代农民工可能更多的要像市民,像生活最底层的市民。这首先来自于他们对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他们认为城市的这种生活才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甚至才是正确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他们的奋斗目的不是挣钱回家盖房,而是在城市买房买车。他们多城市的认同远远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我人这种现象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第一,新生代接受的教育的城市化倾向。我们小的时候上学的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极度的赞扬富裕,优雅,现代化的。而很少谈及农村文化的淳朴,干净,纯粹。我记得小的时候学的一篇文章好像叫《我家还缺啥?》,描写一家人通过经营鱼堂发富,电视有了,洗衣机有了,自行车也有了,最后向读者发问:我家还缺啥?现在看来这样的文章是多么的可笑,更严重的是这种文章的价值取向的单一和功利,这种文化觉得只有有钱才是有意义的,只有物质享受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文章涂害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老师父母都教育他们一定要走出去,千万不要回农村。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做个城里人。在这种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小的时候就已经树立了一个“城市梦”。

第二,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劳动不在受人尊重。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好像都在极度的赞扬城市,各大媒体都在吹捧城市的空气好,绿化好,环境好,经济好,文化好,反正是什么都好,

与此还不够,另一方面却极度的否定农村,说什么农村的萧条,农村的环境不好,农村的文化保守守旧,农村的人野蛮没有礼貌等等。去年广州的一次防止突发事件的演戏,对象就是农民冲击政府部门。这样的一些行为简直就是对农民的侮辱。我们社会的文化在极度贬低农村的时候,还在否定劳动的价值。虽然我们主流的媒体每年都在说什么劳动最光荣,但是社会中有谁正眼的看过环卫工人,关注过农民工的劳动,又有几个人认为向农民工那样劳动是光荣的,又几个人认为那样的劳动是值得赞扬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去年看见一个报道,说第一届劳模时传祥的一家都是劳动模范,时传祥到死都相信劳动最光容!这不知道是对时传祥的肯定还是讽刺?

以上主要是通过与前两代农民工的比较,简单的分析了新生代工友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属于他们的特点,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的叙述。

(三)“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的联系

这一部分是我们调研中的重点,是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因为对农村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他们对待农村的态度将直接的决定农村的发展。对于新生代工友来说,农村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的出发地。农村的未来发展也将决定他们对自己前途的选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新生代工友对农村的主要态度,通过这些特征,顺便也提出了新生代的这些观念和行为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1,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的陌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在农村的时候帮助家人干过农活,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并不熟悉。有不少人甚至是几乎没有干过农活,或者是小的时候干过,但现在已经忘记了。仅有少数人对农活比较熟悉,如果以后回家还能靠种地生活。新生代的工友在农村的时间主要是在学校上学,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干农活,等到毕业,他们直接就进入了城市打工。因而农活对他们很陌生,也是情理之中。我的家也在农村,小的时候是干过一些简单的农活,大多是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活,根本没有本领去独立的去种地,而且在许多西部地区,都是大山丘陵的,机械化没有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经营。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的陌生,那么以后的农业的生产将由谁去推动,农村的经济将由谁去制造呢?

此外,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人以后都不想再回农村,就是少数回农村的人,当问及想从事什么事情来维持生计的时候,决大多数的答案是,做生意,搞养殖,学技术,开车拉货等等,很少人说愿意种地。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未来的传统农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生活的不适应。在跟很多工友交谈的时候,他们都谈到,在城市的时候又苦又累,特别想回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恨不得飞到家里去,毕竟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但是等回到农村,过上几天又想回到城市,农村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乐趣和新意,除了打牌,就是看电视。几乎再没有其他的活动。也没有很多人天天都要去的网吧。城市的热闹已使他们很难适应农村的平静,单调。

我们在问及家乡是否有集体的娱乐活动,比如说社火,秦腔之类的,很多人的回答到是不太清楚,就算知道有,他们也很少参与,觉得没有什么意思。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已经不是新生代工友的所爱了。他们向往的是现代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要上网,要打台球,要KTV,要逛街,要自由的的谈恋爱,而这些都是乡土社会没有的。所以农村能够提供新生代的生活设施和文化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求,所以,他们回家过完年之后有迫不及待的来到城市。

3.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冷漠。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除了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外,一定程度上换取决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推行的“农家书屋”“农家休息室”等等都是公共事业。从2004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村委会的作用也在消减,在农村几乎就没

有了公共组织,农村真正是“一盘散沙”,没有了公共组织就更不会有公共设施。农村的道路又脏又乱又没人管,农村的孤寡老人没有人管,农村的水利设施逐渐的风化,村民想学习一下技术,没有书籍,想打一场篮球,没场地,想过年扭秧歌,没有人组织等等吧。很多时候不是农民不喜欢热闹,而是无法热闹。由此可见,公共事业对农民的生活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

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事业的冷漠也可能导致农村的更加没有生机。几乎所有的新生代工友都没有参加过村庄的选举,也不知道村委主任是谁等等。村中的公共事物基本上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

三、及时总结,认真思考,巩固充实调研实践成果

08级本科专业和09级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我们团队对于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分析,深入总结经验,汲取不足,提高团队实践能力。2010年暑期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给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却远没有结束。“三下乡”的内涵在时代的发展和青年的不断开拓下,已经赋予了这项每年牵动千万青年人心的工程以新的历史使命。我院也将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信息与通信技术系201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上一篇:关于党支部工作的思考下一篇: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