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2-12-05

第一篇: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复习策略之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辨明关系准确立意

——关系型话题作文备考策略

关系型话题作文从2003年诞生以来,就备受大家的关注和好评。在2004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各地的模拟试卷上就不时出现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三月广州一模的“和而不同”和五月深圳二模 “主动与被动”。到2004年高考中,全国十五套考题就有十套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2005年选用这种作文题型的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仍有五套以上作文题目选用这种题型,其中全国卷三套都选用关系型话题作文形式。由此可见,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近年考试的热点。对此,我们在备考作文时,对这类作文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关系型话题作文,不少考生倍感头痛,心存畏惧,认为如此话题写作太难,主要原因是立意容易跑题、偏题。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关系型话题作文及其关系的缘故。

关系型话题,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由这种话题构成的作文题目就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问关系。如“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铭记与忘记”等。就拿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中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说,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话题,行文过程中作者就很好地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由于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关系的开放性、多维性,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那么,该怎样辨明关系,作到准确立意呢?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亦称“无此无彼式”。如“平凡与伟大”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再如2005年全国卷一的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细加审题,不难发现:话题的两个要素是对立统一的,同时又是互为因果联系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要我们能正确透析出两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难构建出符合话题的作文来。

2.是非取舍关系

就是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并作出选择。亦称“有此无彼式”。如“自尊与虚荣”这个话题,可

立意为:提倡自尊自爱,反对追求虚荣。再如“空谈与实干”这个话题,可立意为:不尚空谈,注重实干。再如2005年全国卷三的话题“铭记与忘记”,可立意为:在体现人文精神和彰显时代主题的今天,我们要用正确而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历史和现实,什么该记,什么该忘,要把关爱铭刻在心,让怨恨随风而去,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3.并非绝对关系

就是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辨证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亦称“有此未必有彼式”。如“机遇与成功”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成功来自机遇的挑战:但有机遇不一定都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来自机遇。再如2003年全国卷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可立意为:从正面看,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准确,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从反面看,感情越亲,对事物的认知就越不准确,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和恨乌及屋等,所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衰亡也”;从全面看,感情有亲有疏,但一个人不能以感情来左右对事物的认知,更不能受其影响。

4.并列共存关系

就是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平列的关系,几个要素互相联系,可以同时并存。亦称“有此有彼式”。如“和而不同”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再如2004年全国卷一的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可立意为: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在写作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全面兼顾,不可偏执一方,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再如2005年江苏卷的话题“凤头、猪肚、豹尾”,可立意为:在人生和事业上,有三步走——良好的开头、充实富有的人生、有声有色的总结。

5.主客关系

就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驭客体,可记叙、议论和说明。或写自己如何驾驭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和理解,目的就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在关系。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写清“我”(主体)与文章内容(客体)的关联。如“我与书”这个话题,可立意为:我与书的相知相识,甚至达到“相恋”的境地;书给我的感受和人生启迪。再如“我与奥运”这个话题,可立意为:大可以写奥运会对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繁荣方面的意义,小可以写对奥运会的举办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

6.因果关系

就是指话题的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在写作这类作文时,可由因及果;也可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在

具体写作中,重点应放在“因”上。如“爱国与求知”这个话题,可立意为:真正爱国,必须求知。再如1988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清流与活源”,这实际上是一个因果关系类的话题作文,明代朱熹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说清流是果,活源是因,只要把握住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挖掘“流”与“源”的含义,进而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构上或由因到果,或由果涉因,就可构思成文了。

7.喻意关系

就是指题目中的概念是抽象的(带有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构思时要注意言在此而意在彼,根据喻意,对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从而成文。写作此关系作文的关键,应由题目升发开去,联系现实,而不能就题论题。如198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宜,树木就能迅速地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这可以说是话题作文的最早雏形,它虽较现在的话题作文限制颇多,但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还是比较开放的,审题上也没有多大难度,因为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问的关系材料中已讲清楚了,用什么方法写也讲清楚了,只要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对接这种自然现象,从而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此可见,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先要辨明关系,只有关系明了,才能准确地审题立意,才能加快构思成文的速度。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七种关系是常见的,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即快捷,又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话题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简单明了,而有的话题要素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会随之而变。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问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所谓“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而构思成文。总之,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进行科学解读,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另起炉灶;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失之偏颇;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

第二篇: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个性化学案

教学过程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明确关系型作文作文题;所谓关系型作文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目要素间的关系;关系型题目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

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明确关系型作文作文题

所谓关系型作文题目,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题目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又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其文题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典型的关系作文题,行文中作者很好地兼顾了“我”与“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间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需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并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目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题目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题目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个性化学案

1.对立统一关系: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题目,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题目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如条件、因果、主客等),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题目,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

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个性化学案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题目的诸个要素。

有些题目解读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 “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注:“我”和“地坛”是一种主客关系:所谓主客关系,是指题目中的两个概念中有一个是主体(往往是人),一个是客体(往往是物),写作这类文章时,要学会以主体来驾奴客体,或想象自己如何驾奴客体的行为,或谈自己对客体的认识,目的是写清主体与客体的内容关系。)

而有的题目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题目,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

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 针对这个题目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题目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四、写作时必须注意事项:

1、坚持两点论

必须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即“两点论”。有的人往往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

示例:在非洲,野牛对穷追不舍的非洲豹会突然转身,与猎豹争斗,以期能战胜豹子事实上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面对野牛的争斗非洲豹也无可奈何。大自然中常有这样的现象,面对强大的天敌,有的动物跪地求饶,任凭天敌吃掉,也有的动物去勇敢地战斗,直到死去或偶然逃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请以“勇敢和妥协”为题目,写篇文章。

[审题] 审题时必须注意分析“勇敢”和“妥协”两个方面,不可只抓住其中一点。不仅要谈“面对强大的对手,只有勇敢对待,才有可能绝处逢生甚或成功”,而且要谈“妥协”行为造成的结果(失败或灭亡)。

2、坚持重点论

个性化学案

关系型作文题目,写作时除了要兼顾题目构成的各个要素外,还应该有侧重,要分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即“重点论”。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切不可各个要素泛泛而谈,平均用力,不见重点。

示例:请以“模仿与创新”为题目写篇文章。

[审题] 一般考生认为“模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往往提出的论点是“既要模仿,又要创新”,两者并重,泛泛而论。但是如果联系现实,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就可提出“要模仿,更要创新”的论点,重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立意就更具现实性,更深刻。行文时也要突出“创新”。 两大禁忌:

禁忌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题目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题目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我们的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

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题目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题目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禁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题目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题目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五、审题举例:

1、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两者有一定的关系,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快乐幸福,但不是所有的思维转变都能带来快乐幸福。

2、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有此有彼式)。“自信”有可能阻碍“信他”,而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

3、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个性化学案

明确:是是非取舍关系(扬此贬彼型),我们可以面对“遭遇挫折”但我们却不能“放大痛苦”。

4、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题目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型)。有人文素养能带来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文素养”都能带来发展。我们要“人文素养”,但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寄托在“人文素养”上。

5、以“平凡与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型(有此有彼式),平凡可能带来不自豪——自卑,但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开平凡。

6、以“关爱与幸福”为题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关爱能带来幸福,但并不是所的关爱都能带来幸福,或负担或麻烦等。

7、以“语言与沟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明确:是并非绝对型(有此未必有彼式),语言影响沟通,但并不是所有的沟通都是靠语言的。

8、以“自我认识和客观评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明确:是并列共存关系型(有此有彼式),“自我认识”可能阻碍“客观评价”,但两者都不可或缺。

【写作范例】

作文题

1、“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 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优秀作文】 走与停

人生又像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之后,感到自己的知识跟不上发展,于是又要去进修,这种学习其实也是一种停顿,但是这种停顿是为了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而做的短暂歇息,是为了今后发展得更快而做的短暂停留。

个性化学案

回顾历史,战国时期的游说家苏秦,第一次游说没有成功,他的嫂子见他没有出息,整天刁难他,但是苏秦知道自己的观点不能打动国王,一定是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够,于是他忍受哥嫂的刁难,开始“头悬梁,锥刺骨”,后来终于成功游说秦王,成为战国时期伟大的策划家。苏秦在家的隐忍学习,正是人生路上的暂时停顿,这停顿,就好比花儿含苞待放,这停顿,就好比蓄积力量的马儿吃草,这停顿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做的短暂歇息。人,何止苏秦一个呢?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兴复大汉天下,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只好屈辱在曹操的兵营中种菜,他的短暂停留就是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是因为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有可能停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停顿就是调整,停顿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作文题

2、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写作指导]:本题立意可以是:

一、现实生活中,激;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

一、没有扣住“竞争;【优秀作文】竞争的步伐;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

12

走得更好。我们知道,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遇上过人生的荆棘: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等文豪都曾经在人生的路上停歇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停顿,是因为小人的加害,国君的昏庸,他们的停顿,是为了自己和他人走得更好,但是他们的歇息、他们的停顿,是为了实现更加远大的理想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生路上的停顿就是为了走得好,走得远,走得更加冠冕堂皇! [名师点评]: 文章开头连用两个比喻,将人生比作“旅游”“马拉松赛跑”,指出“需要停息片刻,才能更好地前进”“需要中途补充能量,才能够跑到终点”,巧妙扣题,再联系现时 文中事例丰富,有很强的说服力,苏秦、刘备、屈原、司马迁、嵇康、阮籍、李白,一个个历史文化名人,正反对比,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丰厚,而且详略得当,观点明确,立意高远。

个性化学案

作文题

2、有人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竞争将更趋激烈,每个人的精神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会越来越淡化、冷漠,人们将会有更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叹。也有人认为,在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更需要自我调剂,更需要温情与关爱,因而将更注重亲情、友情,努力去构筑美好温馨的“精神家园”。竞争与人情究竟有没有关系呢?激烈的竞争真的影响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贴和关爱吗?请就“竞争与人情”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本题立意可以是:

一、现实生活中,激烈的竞争确实淡化了人情——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二、竞争,并不排斥人情。

三、身处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人们理应更加注重亲情、友情,理应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写作思路参考:

一、如果准备摆开架势以理服人,那就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借助逻辑力量使读者折服。可以在文中具体分析“竞争与人情”应当共存的理由。

二、如果准备迂回渗透、寓理于事,那就要寻找象征借代或编述故事,以迷人的文学磁力晓喻读者。比如虚构一篇小小说,描写某君为赢得竞争而不择手段、不讲人情,结果反而害了自己,以此揭露世态,针砭时弊。

三、还可以构思一篇辩论稿,比如通过正方一位辩手的陈词,阐明自己的见解。

写本题,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

一、没有扣住“竞争与人情”的关系加以诠释,而是片面地谈竞争,或者片面地说人情。

二、对话题关键词的理解有偏差,比如把拥挤着上公交车、同学间的争论与探讨等都说成是一种竞争。

三、东拉西扯,拼凑成文,比如大谈特谈动物之间的竞争如何残酷;或者写面对竞争与人情,有人认为竞争重要,也有人选择人情,而我觉得既要参与竞争也要讲人情??于是造成笔墨分散,观点也不够明确。

【优秀作文】 竞 争 的 步 伐

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在大学里关系很铁的“哥们儿”,在进入同一家公司就职后,其中一个人却经常在上司面前毁谤自己的朋友,导致对方因不堪忍受而辞职。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往来。也许故事至此便可终了,但数年之后,那位已经是别人上司的“损友”,却通过午夜的电波,将积压数年的歉意与悔恨全部释放,并真诚地希望昔日的同窗能够原谅他,给他一次化敌为友的机会。

我们无须关注那两人究竟能否言归于好,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那被“竞争”冲昏的头脑和为此而付出的失去挚友的代价。

确实,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竞争,这个本该是推动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车轮,却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

个性化学案

己。正是因为这一道道人们自筑的藩篱,将无数渴望真诚与关爱的灵魂,囚禁在了一个个荒凉的孤岛,也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慨。于是,不少人个个犹如刺猬,或如乌龟,随时准备竖起刺去扎所谓的“对手”,或是随时准备将头缩入壳中以保卫自己。竞争,其实本没有错;只是人们一时糊涂,作茧自缚,却将罪过全归咎于无辜的“竞争”。

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注定他们不会被虚无的争名夺利蒙蔽得太久。当孤寂空虚的心灵被囚禁过久,那圣赫勒拿岛的海浪必将卷走沉重的藩篱。也许清醒者一开始便看穿了“竞争”的本质,但许多人却总是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意识到:他们给竞争下的定义是多么荒诞不经,幼稚可笑!于是,人性中所有的美好都开始苏醒,将人们的眼睛擦得雪亮: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实力与人格,仿佛是竞争的左脚和右脚,任何一只停滞不前——哪怕是节奏稍慢,都只能使自己在滚滚巨浪的冲击中原地兜圈。竞争呼唤才华横溢,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当所有的竞争者都将实力与人格的步调统一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其实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

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

让我们都来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吧,看看你是否有实力,又充满爱心。当你的步伐协调一致的时候——只有这时,你迈下去的步子才会更为有力!

[名师点评]:文章在切题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优点,具体表现为:

一、说理有深度。作者对什么是真正的竞争、“竞争”与“人情”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如“竞争,本是人与人思维火花的碰撞,是能力与品质的协同较量”“竞争更呼唤着诚信与关爱”),既针对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如“竞争??被一些盲目无知的思想误解成了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又就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如“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压力,它还赐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人情”)。能有这样一番精当的阐发,是作者思想比较成熟的表现。

二、表达有文采。文章词语丰富,修辞精彩,不少语句(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这个词语高频率地出现,许多双曾经真诚的眸子已被蒙蔽,许多种美好的情感受到冲击,许多颗曾经溢满关爱的心灵被荒芜成沙漠”)意蕴丰富,体现出高人一等的驾驭语言的功底。

【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

个性化学案

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的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优势并不能使我们成功,反而会使我们失败。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以“优势与成败”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化难为简,循格求变──关系型话题作文

四式破解

关系型话题是考试作文的常用题型,由于和单话题作文有异,学生对这类作文颇感棘手,不少学生看了市售资料特别是范文后,每每会产生一种“不看还明白,越看越糊涂”的感觉。众多流行资料对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具体操作或语焉不详,流于空泛,或烦琐哲学,望而生畏,或讲解和范文两张皮。经不断的教学思考和实践,笔者将关系型话题作文写作流程简整合为“四式”。 第一式:细审关系下判断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一大难点在于话题所列对象本是松散的,如“执著与变通”“出人意料与意料之中”等,将如此松散的对象同时入文,行文非散即杂,故写作者必须进行适当“转化”,有必要把松散的二者捏合成一个整体。“捏合”是关系型话题作文这座大厦的墙基,不经过这一环,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整合二者的一个简便易行的办法是:下判断,即对所列对象全面、辩证地审视,选中某一角度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其内在关系。

下判断并非是一件难事,只要打开思维,选准角度,量力而行,判断可以在谈笑间下就。选准角度是下判断的要害,下判断常用的思维角度(切入口)如下:

1、支配型:如情感左右认知 目光决定位置

2、转化型:如短暂可以铸就永恒

3、对立型:如是与非不可调和

4、统一型:如经典与时尚可共赢

5、优劣型:如防患未然胜于亡羊补牢

6、目的型:如缩小是为了更好的放大

个性化学案

需要指出的是:判断如何下、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局,在关系考量、文字表述等方面应通盘考虑。在表达上应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表达简练、概括、晓畅,字数控制在十五字以内

2、判断明确、态度明朗,忌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3、表述合理,经得起推敲,忌剑走偏锋,说过头话

4、便于论证,忌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式:开宗明义亮观点

应试作文作为一种特定背景下的作文形式,忌讳用“聊天式”“漫谈式”的行文方式展开,如泛泛而论,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或“千呼万唤不出来”。

作文兵法: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三段之内,必亮观点。

即在文章的开篇部分,就要以简练的语言、醒目的方式亮出观点,排出底牌,不必藏藏掖掖,闪烁其词。

为什么要“三段之内,必亮观点”呢?

对自己而言,及早亮出观点,便于廓清行文思路,统筹安排,写“心中有数”之文;对阅卷者而言,尽早看到作者观点,有利于把握文章走向,方便“快捷把脉”。一言以蔽之,首亮底牌利己利人。

试看话题“学习别人与打造自己”之开篇:

当苍鹰自由展翅于天地之间时,地上的人类仰望苍穹立下宏愿:有一天人也要上天。于是地上之人探索鹰飞之理,学习鹰飞之技,终于人类也能和鹰一样一飞冲天。当鱼翔浅底之时,人类以鱼为师,造出堪与游鱼相媲美的潜艇。由此不难看出:学习他人有益于打造自己。

首段即简约亮出观点,何等简捷明快! 第三式:紧扣论点摆事理

在完成前两式之后,关系型话题作文实际上已转变为常态作文,文章随即也进入攻坚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文章是否可以立起来,厚起来,美起来。

作文兵法:不弃不离,围而克之。即以论点为灵魂,摆事实,讲道理。 还是看话题“学习别人与打造自己”之论证片段:

个性化学案

学习他人文化有益于打造本国文化。当中华文明光耀寰宇之时,周边的民族或茹毛饮血,处于蛮荒时代,或文明初始,蹒跚学步。当唐帝国威锋所指,所向披靡时,东瀛小国日本在惊叹之余,立刻派出了“遣隋使”“遣唐使”,虚心学习,兢兢业业。借鉴唐文明的博大,结合本民族文化的禀性,日本以汉字为原型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片假名、平假名,以唐装为蓝本,创造了自己的服装──和服,以唐朝官制、礼制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体制。由此,一种崭新的文化──大和文化自立于世界。试想,假如日本固步自封,拒绝借鉴,一味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其打造本民族文化的进程无疑会放缓,其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也将大打折扣。可见,学习他人有益于打造自己。

这一段落,围绕“学习他人文化有益于打造本国文化”这一分论点援引事例,精到分析,不蔓不枝。整个文段有理有据,有放有收,结尾挽结,以呼应总论点,层次显豁。 第四式:回头一笑百媚生

尽管经过整合,松散的二者已经合二为一,但由于惯性、定势的影响,不少行文者还是容易中途易辙,或攻其一点,或偏离本题,所以有必要对行文进行规范和督促。这就要用到“回头”。

作文兵法:为人常思回头,为文常思照应。

回头照应利人利己:一是规避离题,避免“失控”,以回头约束、提醒行文;二是便于显示思维走向,既有利于自己理清行文思路,同时也有利于阅卷者整体感知文章。

以200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话题“位置与价值”的满分作文为例说明。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自己的光彩。(开篇亮观点)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需要认清自我,审视自我,用一颗平静的心吟听自我价值的呼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一回头)

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尊严,让山花灿烂山风拂面,让每一处角落都渗透梦的语言,让我的价值在太阳底下展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磅礴,让小船远航鱼儿欢畅,让每一股细流都一往无前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

个性化学案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需要肯定自我,相信自我,用一颗不屈的心擎起理想千斤。也许我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也许我们“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也许我们“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有几多豪迈与洒脱。真正的英雄是自我肯定自我相信中升起的伤痕累累的星。(二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洁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戟地,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飞舞,雄心勃勃。(三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们依然固执的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四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战,让生命像宝剑铿铿锵锵闪着寒光,让生命像寒梅的一缕暗香。居庙堂之高而心系苍生,处江湖之远而乐观放达。(五回头)

找准位置,绽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只小小苍蝇,也要努力飞翔,努力张开翅膀去拥抱自己的梦想。(六回头)

没有人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凡的“雷锋”那是和谐社会的“螺丝钉”,平凡的“焦裕禄”是两袖清风的丰碑,你和我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岗位一样会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样可以汇聚成江海。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准位置你会像蛟龙掠过浅滩小河到浩瀚海洋上击水三千,你会像大鹏飞越平地低空在苍茫天宇中扶摇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准位置,绽放光彩。(七回头,收束全文) 结语:文章有法,文无定法。相时而动,择善而从。

第三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近几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 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

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考察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题、内容宽泛、只要不超出范围主题完全可由作者自己掌控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基本能杜绝用所谓以往操练过的不变“经典”来应对万变考题的套题弊端。

然而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我们先来看个示例。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问题

1、典型例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

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

再来看沙丁鱼,它与强大的鲸相比微小而处于劣势,但它能利用身体小、灵活、需水少的优势向浅水奔逃,得以逃生。

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是:人应该怎样对待诱惑和弱小者,处于弱势地位的人,身处险境怎样才能战胜强敌的问题。诱惑弱小 冷静、自身优势

“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可以选取主旨的一个方面立意,于是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立意:

1、每个人都会遭遇诱惑,把目光放远,才能避免跌进陷阱;

2、藐视弱小,等于自掘坟墓;

3、身处险境,冷静思考,利用自身优势,战胜强敌。小结:这种新的作文样式,从本质上讲,是,

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命题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

(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克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他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八十六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结果【解析】材料中可作构思的角度有如下几种: ① 从《格林童话》的价值 ② 从格林兄弟的不得不放弃 ③ 从朋友的偶然发现 ④ 从柏林出版社的结集出版 ⑤ 从格林兄弟付出的努力 ⑥ 从假设与结论的背离 ⑦ 从格林兄弟的放得下 急功近利者难以获取真正的成功 是金子哪里都要发光 舍弃是一种更高的追求 偶然中蕴藏着必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要勇于探究;要持之以恒 理论与实际有差距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学习目标 抓关键句法 因果分析法 整体把握法 审题立意

多个角度法原则方法 全面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审题立意之方法 1.抓关键句法(也含关键词) 突出中心 审题立意之方法 1.抓关键句法

自古以来,人们以书为伴,以书为乐,以书为精神的依托。宋人尤袤对读书之乐有更形象的比喻:“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袤,孤寂而读之以当有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于谦在《观书》中这样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古人无论是穷困潦倒之时,还是在仕途顺畅之际;无论是隐居于山村,还是宦居于朝堂,都以读书为乐。然而现代人好像与书渐行渐远,在精神上少了停泊的地方。例1抓材料的核心关键词立意现代人为何还需以书为伴 现代人以书为伴会怎样 现代人为何远离了书本 现代人该如何以书为伴 需要注意的句子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例2审题立意之方法 1.抓关键句法 【分析】关键句

立意——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 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2.因果分析法

例1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无一幸免。 立意:戒贪婪 审题立意之方法

例2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纹丝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2.因果分析法

审题立意之方法立意:“事实胜于雄辩” “酒香还需巧吆喝”结果原因 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看风景,成风景 索取与奉献

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学会观察事物 其实你很美

因为有了你×√√√√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欣赏你你也是一道风景 要看到他人的长处

世界因你而美丽×√√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共同的风景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 相互欣赏 和谐之美 风景你我他 营造共赢的风景

相映成趣的美丽√√√√√√ 审题立意之方法 4.整体把握法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

【分析】: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 “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 【立意】:“尽早让孩子学会自立”。

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也就是这句话 学以致用 ◆训练题1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解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 ”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提醒】注意身份。

【立意】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等。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某大城市,中程公交车的始发站,每天天未亮,就有许多老人排着长队,早早地为乘车上中学或大学的儿孙占个座位。 判断下列立意属哪一种:切题,偏题或者离题 学以致用 ◆训练题2 学以致用 ◆训练题3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

1、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贬斥)

2、【观点【:材料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3、【立意】:①要有独特的美;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 “攻关不怕难”、“坚持就能成功” 、“敢于怀疑”、“敢于大胆创新”之类的观点,就有跑题之嫌。(×) 学以致用 ◆训练题4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身不敢忘。”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 立意参考:

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

1、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3、要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第一步。

4、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

5、把关守节当慎初

6、要防微杜渐

7、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8、别在污秽中沉沦

9、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

10、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

11、给心灵以洁净的“落脚”之地 学以致用 ◆训练题5 (2010·全国课标卷)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环境可以造就人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狼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不断体验,从而顽强生存下来,强调了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外在评价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解析立意】

围绕“环境” “内在动力” “外在评价” 人的成长的影响或作用 环境、内在动力、外在评价 人才成长 学以致用 ◆训练题6 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第四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提炼中心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往往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

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就有很多。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苹果会出现五角星图案呢?这是因为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由此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小女孩在老教授的赞美下找到了信心,而信心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赞美产生信心,信心产生力量,力量促进成功。

(四)由物及人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文学就是人学,所有的文章都是些人的,写物其实是一种象征手法,仍然是写人的。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导致判断错误。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

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 “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可以选择擅长的方面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通过大胆开发市场来获得成功。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既要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这样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辨别异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有的材料作文给的材料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从这几个材料中找到相同点或不同点,由此来判断命题人的意图,并据此立意。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满礼堂黑压压的人时,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这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2)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第五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摘要」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应紧紧抓住材料本身。单则材料、多则材料,它们审题立意的角度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审题方法

注意事项:1.整体性原则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 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力求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相对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而言,材料材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那么材料作文该怎样审题立意呢?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1.从抓关键词、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开头、结尾、对话),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抓住“爱坐前排”、“成功”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

2.多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材料的各个意义点,是蕴含在材料所涉及的人和事上的,因而我们可以从材料中的人和事入手,问个“为什么”,提炼出多个观点。如:

用心

爱心 1

专心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骗到空中扼死了。

这则古希腊神话故事写了三个人物,即安泰、盖娅和赫拉克勒斯。记了一件事: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安泰与盖娅是母子关系,安泰与赫拉克勒斯是对手关系。明乎此,我们就可以对这则材料作出多角度分析。

(1)从安泰的角度。无敌英雄安泰为什么会失败?一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③时刻不忘祖国母亲的栽培。二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推理进行分析,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论点:④自知者明,只有能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⑤要扬长避短。

(2)从母亲的角度。安泰的悲剧,做母亲的有没有责任?她为什么仅仅给予力量,而不努力培养安泰的自立能力?由此可以提炼出:⑥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⑦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⑧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3)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他为什么能打败安泰?由于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由此可以提炼出: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⑩出奇才能制胜;{11}要讲究方法。

3.以果溯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以果溯因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双手递给经理:“不管是否录用,请都给我打个电话。”“如果没被录用,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告诉我,哪些方面我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

用心

爱心 2

专心 块钱„„”女孩微笑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话费。请您一定打。”经理笑了:“你把两块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结果她被录用了。我们可以从女大学生应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切入来立意:①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②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③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④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4.对比法。材料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或同一要素的前后,往往构成一种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往往可以准确地提炼立意点。如下则材料:

几个人同喝一口井水,只是有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棒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

在这则材料中,面对一口井水,三种人,三种喝的方式(金杯、泥杯、手捧),三种不同的感觉(结果)。显然,前两种人是一层对比,尽管喝的方式、结果不同,但实质相同,均被外物所左右,故没有品尝到水的甘甜;第三种人与前两种又是一层对比,不受外物拘束,尝到了水的甘甜,可见:①受外物所左右的人,是不能品尝人生真味的;②只有不受外物所左右,才能品尝人生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5.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审题立意。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

用心

爱心 3

专心 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有了竞争,才会产生活力发愤进取;没有竞争,就会丧失活力,忘掉进取。自然界如此,人也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③没有危险、没有危机感,在无忧无虑中生活,其结果必将失去一切。④有了生存的压力,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千方百计去找寻生存的出路。

6.逆向分析。即从常人思维的反面去思考分析,具体思路是先从常人的思维出发,提炼出观点,再从这个观点的反面去思考分析。

我们可以“东施效颦”这则材料为例。我们可以从常人的观点“东施无自知之明”出发,作逆向分析:东施为什么要去模仿西施?因为东施知道自己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她模仿的愿望是好的,不模仿,那么她就无法使自己变美些。这比起那些生得丑却自以为不错,不采取措施去改变的人,不是更有自知之明么?可见:①东施是有自知之明的,值得赞颂。再说,要模仿就难免会失败,可是不模仿就永远不可能提高,不可能改变现状,东施的失败仅是技术上的失败,只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总会成功的。可见:②东施勇于改变现状、大胆模仿的精神值得提倡。

运用逆向分析法立意,往往会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但是并非任何材料都可以作逆向分析的,这点应特别注意。

7.假设推理。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仍以东施效颦为例。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假如东施也是个美人,去模仿西施,那会怎样呢?这样东施自然不会被人嘲笑,但绝对不会变得更美,因为:①美需要创新;②一味模仿别人,就永远停留在别人之后。

二、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

用心

爱心 4

专心 1.求同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很是惹眼,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3)苏有朋利用过生日时机,成立“苏有朋慈善基金会”,把生日收到的贺金作为第一笔慈善基金会的基金,并表示以后会通过义演等手段增加基金会的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三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上述三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关键词是“慈善”,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①慈善时尚化会是一种进步。②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③奉献点滴爱,社会更和谐。④奉献爱心,社会更和谐。⑤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⑥用慈善行动来表达我们的爱。⑦让更多的人拥有对社会的爱和责任。⑧做个慈善的人让世界更美好。⑨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⑩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

2.求异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如: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报载一:有位美国老太太听说中国人很聪明,决心试一试。她从许多中国孩子中挑出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一个5岁的女孩。她宣布的游戏规则是:三个用线系着的小球代表三个小孩并由他们各自牵着,三个小球都放在一个代表井的瓶中:“井”口仅容一“人”进出。“现在”“井”里突然冒出大水,三个孩子必须在7秒钟内

用心

爱心 5

专心 “逃出”井口,否则就会被“淹死”。这个游戏在许多国家的试验结果都一样:三个孩子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全都“淹死”在那口“井”里。在中国的试验却让这位老太太感动得热泪盈眶。三个孩子在10岁女孩的指挥下,5岁女孩先逃出,7岁男孩次之,10岁女孩作为姐姐,最后逃出,总共只用5秒钟。

②报载二;1994年11月下旬:辽宁阜新市一家卡拉OK厅起火。由于大家惊惶失措,没有打开安全门进行疏导,厅里的人个个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竟有233人拥挤在门口,也死在了门口。

要求全面理解上述两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两则材料都是说,在大难面前如何逃脱的问题,但两者结果不同。一个有组织指挥,长幼有序,先人后己,全部安全“逃出”;一个混乱无序,不讲仁爱礼让,全都葬身火海。这告诉我们:在大难面前,能临危不乱,指挥有序,可能安全逃离;而混乱争逃,互不相让,可能导致同归于尽。这便是作文的立意点。

强化训练

1、(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二)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约800字议论文。

2、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用心

爱心 6

专心

1、解析: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2、解析: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老人 -------------------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用心

爱心 7

专心

上一篇:工学院三下乡调查报告下一篇:关于百度文库文档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