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创新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自1999年我国开始,国家开始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仅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自2001年开始,首届毕业生毕业就凸显出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的问题。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创新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发展效用研究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发展效用,文章对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通过查阅各种文献和实地研究,发现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效用

大学生创业可以提升国民的创新精神,提升民族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民族的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加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经验,加大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创业能力,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需求。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结构等更多方面的发展,依赖青年一代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大。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是推进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在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大学生群体中重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是落实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1.从表面来看,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所接受的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对于大学生今后创业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应对、团队组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这些在今后实践中,都可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新创企业的发展。

2.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心理素质的练习,可以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有能力应对。

3.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样的素养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创业者专业知识能力的高低,对创业成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可以为其创业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获取别人信任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4.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要使学生具备创业的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这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潜在的东西,但是从人平时的说话做事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创新能力强的人总是富有激情,能够另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首要的是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新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创业潜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在我们看到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中,有很多是由于缺乏创新精神导致的。有的企业虽然一开始创业成功,但是由于后期创新能力不足,在以后发展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没有办法长远经营下去。相反,如果有足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以后的每次挑战中都能够抓住机会,使企业获得发展。[1]

2.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进入创业时代,我国高校对创新精神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都在尝试。中国高校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再加上高校的创业价值观,形成创业者和高校独有的创业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精神。(1)教师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胆鼓励学生质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走传统教育的路子,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2)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结合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轻松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创业点,为创业创造条件。(3)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功利心的教育,也不是教学生速成创业,而是要注重对学生核心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开设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也要有创业教育独有的培养创新能力和核心意识的课程,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2]。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1.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关系分析。随着创业时代的来临,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众多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中,具有良好创新精神的学生总是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接受能力。从大学生创业过程来看,创业能力的高低和创业能否成功有密切关系。从创新精神含义来看,创新精神不仅具有对新事物的发现能力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发掘能力,还具有对未知事物的不断进取,积极探索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对事物的批判质疑能力,是对一个人综合精神状态的反映。[3]

2.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创业能力是创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需要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础创业知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让学生具备基础创业意识,只有先具备对创业的热情,才能谈以后的发展。接下来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创业技巧、创业流程,让学生拥有基础创业知识。(2)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等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有高校整体氛围的熏陶。有意识,有能力,有精神,才能提升创业成功率。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要形成高校特有的创业价值观,将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形成高校创新力,培养高校竞争新优势。(3)加强创业实践活动,以项目和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目前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活动众多,可利用的创业软件也很多,比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些竞赛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大學生的创业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四、結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对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先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知识教育,为创业提供专业基础;第二层次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创业才能持久。

参考文献:

[1]陈思琦.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9):79-83.

[2]郑旭辉,李坤皇.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97-105.

[3]鲁宇红,张素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2.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novative spirit;entrepreneurial ability;utility

作者:陈苡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自主创业能力研究

自1999年我国开始,国家开始扩大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我国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仅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自2001年开始,首届毕业生毕业就凸显出了学生就业压力大大增加的问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改革的全面推进,确实是缓解了高考竞争压力太大的问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在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同时,就业难的问题几乎成为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都面临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是毕业学生的总体人数的数量上的增加,导致就业的比例下降,但是从问题的核心来看,却与很多大学生自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年高中生活的“炼狱”,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形成在宿舍睡觉、逃课、沉迷于网络、恋爱……对于学业的过分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知识能力的浅薄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导致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选择严重脱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再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很多学生在毕业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时间安排,尤其是薪金待遇都非常在意,而往往忽略岗位对于自己的适应程度、发展前景这些更为实际的问题,眼高手低导致自己的选择面也来越窄,最后可能就走进了死胡同。

从这些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创新,甚至可以在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的前提下,创新自己的就业渠道,敢于自主创业。实际上,自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就在逐渐被打破。而随着2003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需要大家面临的问题。2009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市场就业机会减少,这对于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压力。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也加大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勇于结合实际,自主创业,并给予毕业生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创举。但是,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们发展的一条拦路虎。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在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就是观念的落后,有些学生就认为政府机关、学校等国家所属机构工作稳定、有保障,就一门心思往里挤,试图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抱上“铁饭碗”;有些人则把目光放到了大企业、大公司上,想方设法想走进去;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目光紧紧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学生们就业思路的狭窄、观念的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尤其所谓的冷门领域,可能就业机会更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把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热土联系起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事业,成功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以,要想很好地就业就一定要更新观念。

思想的进步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但要想成功,还需要毕业生完善自己。一方面,在学校阶段,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地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责编 张景贤】

作者:刘晓春

第三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習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陈万鹏(1992-),男,汉族,四川乐山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

作者:袁媛 刘丽 陈万鹏

上一篇:教师晋升职称论文下一篇:社会治理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