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教育小论文

2022-05-14

第一篇:幼儿园老师教育小论文

民办高校体育老师继续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科学的调查和研究方法,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多层次的探讨,对目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指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优化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师资培训和科研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优化学历结构,加强对口支援,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等措施,是全面提高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渠道,是更新教师观念,拓展教师知识面,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近十年来,我国民办高校飞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民办高校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体育教师作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民办高校体育工作的质量。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受到重视。目前,我国对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现状研究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为全面提高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一、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许多体育教师缺乏继续教育的愿望,积极性不高。在学历继续教育中,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在职研究生班、同等学历研究生班两种形式进行学习,对于专科学历层次的体育教师则主要通过函授教育的形式来取得本科学历,仅有少数学校允许教师参加全日制脱产研究生班学。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有:自我进修、社会实践、教研活动以及各种短期培训,这与公办高校体育教师在非学历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公办高校体育教师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有:各种短期培训班、助教进修班、自我进修和社会实践。公办高校教师首选的方式是学校和上级部门提供的各种培训机会和用于职称评定的助教进修班;民办高校则是以自我进修和社会实践为首选,助教进修班学习则成为次要方式。究其根源在民办高校出于办学成本的考虑,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没有时间脱产学习;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相关的学历教育鼓励措施,带薪参加学历进修机会较少,而公办高校对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培训具有较完备的激励机制。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结构单一,民办高校校体育教师掌握的文化知识基本上是以体育理论知识或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一些基础科学知识掌握较少。虽然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多都是高等体育院系毕业,体育专业的研究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充实在体育教师队伍中,但是高学历教师数量所占比例还很小,主要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师资力量还很薄弱。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具有的体育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明显老化,面对新的形势和需要,他们很难在体育教学和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二、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合理

我国民办高校缺少对体育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激励机制,学校对教师的聘任、晋职、考核、评奖等方面缺少对教师培训的硬性要求,不能充分激发体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民办高校对体育教师培训缺乏考核评价制度,对一些培训方式如参加学术讲座、专业技术的进修、社会实践、国内外的交流活动等缺乏管理和考核,使得培训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和服务于体育教学、科研的目的。

(二)缺乏师资培训和科研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师相应的师资培训和科研激励机制,导致体育教师缺乏科研动力,科研能力不足。编制和经费方面,民办高校扩招,体育教师规模相对稳定,造成了教学任务繁重、人部分教师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多数学校由于体育教师编制紧张,没有安排用于教师培训的“轮空”编制,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动机激励模式单一。接受继续教育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水平较低,强度较弱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受现存的不良的教学环境影响之外,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激励模式单一僵硬。

(三)教育形式缺乏灵活性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的表现之一是培训时空的安排缺乏弹性。短期集中而授的方式难以避免接受继续教育教师不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缺勤或迟到和早退,其结果必然造成个体的有效学习时间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突击性的教学使接受继续教育教师很少有人能在短期内接受、消化和掌握多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素养。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的表现之二是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很少。课堂教学对培训学校来说省时省力,对职前教师的专业知识传授具有重要价值。但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却并非首选,因为他们受训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非简单的接受知识。

(四)大部分体育教师未树立继续教育的观念

民办高校大部分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不很了解,往往把一般的办班培训归人继续教育。这有违于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本义。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对策,是更新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战略性投资。对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深刻认识领会,有的即使有所认识也不全面。

三、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以师资培训课程体系为基础,以体育教育科研为先导。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努力适应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

(一)体育教学业务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

民办高校要加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业务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主要是提高体育教学设计、课外锻炼指导、课余训练指导、学生心理咨询、体育教育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结合体育的德育指导方法,加强体育教材、教法的研究与指导,体育教育反思性实践和体育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逐步提高体育教育科研选题、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体育基础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

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知识方面的继续教育。丰富常见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常识、竞

赛规则、裁判法和组织编排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营养学、保健学、体质测量与评价、遗传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体育概论、体育统计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信息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法学、体育史学、体育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体育教材教法、现代化教育技术、体育绘图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掌握体育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新观点、新方法、新手段和新突破等,这对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

针对新时期民办高校体育的发展和需要以及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须具备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运动训练和竞赛能力、保健能力等。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认识、分析和判断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状况的能力,灵活运用思想教育方法结合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进一步规范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讲解和示范、语言表达,不断提高反馈教学信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体育动态和信息,从而能够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学会和加强体育科研计划、设计、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试验及撰写论文的能力;此外,还应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对学生保健的能力,预防发生运动损伤,提高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机体评价、医疗监督、预防和处理一般性运动损伤的能力。

四、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

民办高校设立专门领导和管理体育在职培训工作的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与晋升职称和工资挂钩,并与年底的评优结合,使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有目标地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逐步使继续教育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完善师资培训和科研激励机制

完善师资培训激励机制,提高体育师资质量。聘请一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到校任教,并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其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科研中能够真正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助本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快速成长。鼓励其参加研究生及同等学历考试和学习,或者其他更高水平的学习和进修,并且多组织教师进行业务交流,参加高水平培训。

(三)采取多种教育模式,优化学历结构

部分体育教师可以脱产参加学位进修班的学习,拿到学位课程学分,通过外语考试和在职进行硕士学位答辩;部分体育教师可采用业余或函授的学习,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相应课程学分,再通过外语考试,申请学位,进行论文答辩。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对体育教材教法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四)结合实际,优化课程内容

建立适合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除了包含体育学科的知识更新、体育教师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教育基础理论外,应紧密联系体育教育实践,重视对体育教育教学实战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五)加强对口支援

加强公办高校对民办高校的对口支援,通过师资交流和培训等方式,从公办高校选派部分优秀体育教师到民办高校支教,同时民办高校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公办高校进行在职进修和培训,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的整体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王红军

作者:田常军

第二篇:新时代幼儿园“四有”好老师培育路径探析

【摘要】根据幼儿园普遍面临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观念滞后、职业倦怠等问题,我园积极探索,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做幼儿的引路人”、“强化师德培训,做幼儿的道德楷模”、“锤炼专业能力,做幼儿的启蒙者”、“弘扬仁爱文化,做幼儿的良师益友”等途径,促进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强化职业素养,做“四有”好老师。

【关键词】幼儿园;“四有”好老师;培育路径

根据幼儿园普遍面临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观念滞后、职业倦怠等问题,多年来,我园进行积极探索,以教师为本、以教研为先、以检查为辅、以幼儿为重,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较好地调动了教师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促进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强化职业素养,以培养具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坚定理想信念,做幼儿的引路人

1.1坚持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思想理念,才能把这种理念传导给每位学生,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我园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并把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1.2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爱岗敬业

以非义务教育幼儿园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为契机,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机制。把奖励性绩效工资细分为考核奖、考勤奖、课时(工作量)津贴、超课时超(工作量)津贴、教育教学成果奖、幼儿园设定项目(安全工作、创建活动、特色发展等),以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真正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2.强化师德培训,做幼儿的道德楷模

有道德情操,是教育的先决条件。我园始终将师德作为师资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

2.1加强师德培训,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组织全园教师认真学习《师德教育专题学习》,开展各类师德建设活动,在园内弘扬尊师重教氛围,并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

2.2严格要求,规范个人言行举止

引导教师们塑造亲切、优雅的形象。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按照规定穿着园服、不佩戴夸张首饰。说话礼貌,态度和蔼。在持续良好师德形象之外,还要注意言行举止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坚决做到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不做任何伤害幼儿人格以及身心健康的行为。

3.锤炼专业能力,做幼儿的启蒙者

教师的发展是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园注重教师成长,以教科研为抓手,为教师发展搭建多种平台,在“请进来、走出去”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1开展有效教研,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研活动秉着做有效教研的理念,开展了系列活动。学期初,从了解教师们的真正需求出发,根据教师们真实反馈出的专业成长需求来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开展活动。

3.1.1常规教研:结合市级教研活动音乐课例,先组织全园教师在园展示学习,进行教研前的热身活动。然后根据教师自身对音乐活动的理解和课后反思及教师的点评和推荐,派一位教师代表园进行市级音乐课例活动的展示。

3.1.2集体备课:本园班级分三个年段,大班段、中班段和小班段,分别由年段长担任主持人,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由年段长进行集体教学进行教案设计研讨及教学具制作。

3.1.3园本教研:立足本园实际,结合校本研训项目方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语言领域下文学活动下的一系列活动。

3.2加强培训,在“请进来、走出去”中开阔教师视野

我园每学期都制定详细的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计划,定期派送教职工外出名园参观培训。每学期都有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参加多形式的培训以此来提升自己1.外出学习: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学习,促使教师们解决工作中的困惑,真正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益处。2.园内学习:在幼儿园的的组织下,邀请多名名师进园对区域布置、材料投放等进行理论和实地相结合的培训。3.网络学习:每学期安排培训经费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定期组织教师们参加网络学习培训。

3.3加强团队建设,助力新教师成长

团队建设直接关乎到幼儿园的发展,我园十分重视团队管理,通过多种机制和策略促进团队建设。开展“以旧带新、互帮互学”活动、一对一学习活动、公开课活动等,迅速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同时激发老教师再学习的活力,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

4.弘扬仁爱文化,做幼儿的良师益友

秉承仁爱之心,坚持和谐育人的导向,我园开发了一系列高品质游戏和活动,创设了其乐融融的园区氛围。

4.1开发高品质游戏,培养幼儿关键特质

与其他学段不同,幼儿园的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展开。我园开发了形式各样的高品质游戏,在游戏中,教师们深入游戏现场,了解每位幼儿的动向,思考幼儿的想法和行为模式,鼓励支持每位幼儿不断尝试、探索解决遇到的问题。

4.2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弘扬祖国先进文化

在我国传统节日,为幼儿讲解节日的由来、意义,并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让幼儿充分认识节日意义的基础上,增强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要学会感恩、学会分享。

参考文献:

李娟.推进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性發展的路径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6):26-27.

乔薪臻. 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幼儿园环境空间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1.

作者:胡月红

第三篇:与中小学心理老师谈心理教育(之二)

编者按:班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学术兼职先后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组成员、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本文从四个方面——发展性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宗旨、心理教育的内容、心理教育的实施方式,论述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开展这项工作中需关注的问题。上期刊登了文章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提出“心理教育是主体性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的宗旨是“优化心理机能,提升精神品质,形成和谐人格,服务人生幸福”。本期请您继续关注。

三、关于心理教育内容

如何选择确定心理教育的内容,也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这里我提一些想法作为探讨过程中的一种意见。

一般说教育内容的选择都应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一方面,从理论依据说,心理教育内容的选择受制于心理教育目标,我们应当很好地理解心理教育目标的精神;另一方面,我认为,认清心理教育与心理学教育(包括心理学学科教育或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学教育)的区别也是必要的,这是日常容易混淆的。我们可从以下几点看二者的不同。

1.教育的性质和对象不同:心理学教育是面向有关专业学生的,属于专业性教育;心理教育不是心理学专业性教育,而是属于普通教育,是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学生群体的。

2.目标要求不同:心理学教育是培养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或其他专业工作者;心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育心。因而心理学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系统的、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而心理教育则不以此为目标要求,心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育心育人,为此,当然也必须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

3.教育内容的体系和深度不同:心理学教育内容体系主要依据心理学学科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来编排,有严密结构的学科逻辑体系,不仅要求全面性、完整性,而且要求具有相当的深度,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学术性;心理教育以培育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为目的,其内容主要依据人生各阶段发展课题和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编排,因而不同于心理学学科体系,不要求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着重内容的问题性、针对性,在内容深度上不作很高要求。

4.主要的学习方式不同:心理学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专业,更注重学科性课程,更多地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以讲授、实验等方法为主;心理教育可以设、也可以不设专门的心理课,更多地是结合各个学科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来施行,更注重采用活动、训练、陶冶的方式实施。

心理教育的内容应当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因此,内容的确定应当主要依据中小学生的需要来选择,把中小学生最关心、最迫切需要得到回答的问题,确定为教育的内容。例如,有的中学老师根据与学生的交流,认为当前中学生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大,学习挫败感强;学习目标不明,对学业感到前途渺茫。

2.人际交往方面:中学生最乐意与同龄人在一起,不再满足于老师与父母的教导;同伴是他们的依赖、他们的慰藉和他们的自豪。

3.异性情感方面:青春期情感真挚而又丰富,对异性易产生模糊不清的好感;青春期感情单纯,以为爱是一切;青春期的可塑性强,异性的任何变化都可能给爱慕的情感带来影响。

4.家庭关系方面:开始有独立思考,对父母的管教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渴望与父母沟通,但不知如何沟通;父母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学习和人格。[8]这些内容大多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发展现状的描述,是当下心理咨询辅导应当关注的。

我在1994年《心育论》中提出的心理教育基本内容,试图更突出“发展性”思想,因此较少涉及“心理问题”,更多的是突出心理指导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内容范围也略宽一些:

1.学习心理指导:包括学习目标、动机、态度、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2.情感教育:包括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不良情绪的消除等。

3.性心理与性教育:包括各年龄阶段性心理特点与教育的要求、教育内容等。

4.人际关系指导:包括交往的艺术、交友的原则方法、与不同交往对象的交往、异性交往等。

5.健全性格的培养: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方面的态度等。

6.耐挫能力的培养:包括对挫折的认识,怎样对待自己遭遇的挫折,正确对待别人遭遇的挫折问题等。

7.自我心理修养:这方面内容较多,包括自我心理修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9]

上述内容仅仅是提供参考的。对其每一项的具体内容,都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帮助、指导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是否能引领学生与时俱进,是否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等。例如在学习心理指导方面,应当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使其具有开放性、自由性、敏捷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在情感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价值性、健全性,热爱生活,对人、对物、对自然都是协调的品质;在社会交往指导、健全性格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新的行为方式,如珍惜时间,行为的自主性、选择性、高效率、快节奏等;在指导学生自我心理修养方面,应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基。以上都是可供选择的内容,各校可根据学生和学校具体情况选择。

对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应重视选择运用。例如:科学精神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网络心理教育与指导、经济心理(含劳动心理)教育、信息素质培育、关爱精神培养等。这些富含时代特色的教育精神,表达了我们期望的心理教育内容。

四、心理教育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心理教育应当如何实施,有必要先明确几个观点:

(一)优良心理品质的培育,不是“灌”与“教”,而是“帮”与“促”

心理教育是教育的一个侧面、一个方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心理教育应当按心理品质形成的规律实施。作为人的素质,心理品质不是靠灌输心理学知识形成的,也不是靠老师的教授、传递、给予形成的,而是靠学习者在活动中、在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学习、感受、锻炼、实行、体验、领悟、修养而形成、发展的。因此,心理教育的实施,不是、不可能是把心理素质直接“教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习,在参与活动、在与外界相互作用中,通过内心活动而生成、发展。

(二)结合其他方面的教育实施

人的素质是整体性的,教育是整体性的。在认识上、理论上,我们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在实际生活中,各个育总是相互交叉、相互贯通的,没有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等等。心理教育是教育整体的一个侧面,没有孤立于其他各育之外的、纯而又纯的心理教育。因此,我们应自觉地使心理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心育与德育为例,我们看过一些心理教育课和心理教育活动,其中融入了一些道德教育因素;同样,我们看过的道德课中有的也融入了心理教育的内容。两者融合得好的课,达到了“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状态,我们称作“心理—道德教育”。当然,心理教育也可结合其他教育如智育、美育、体育等一起实施。

(三)通过课程教学和多种教育形式实施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一个侧面、一个领域,不是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但是心理教育的具体实施,又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课程和活动,才能得以落实和体现。以下结合我们课题试点学校的情况,作一些说明。

1.关于心理课程。我们可以设立、也可以不设立专门的心育课。我很重视江苏省南京五中等课题试点学校结合各个学科教学实施心理教育的做法。课程教学是一种心理教育的方式,但是需要有崭新的课程观念,依据心理品质养成的性质,拓展心理教育课程的内容。可否考虑这样两个课程观念:第一,综合经验观。心理素质的形成,是校内外生活经验的综合影响,因此,心理教育的方式不应局限于某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也是心理教育的方式。心理教育应当贯穿到全部的教育、教学中去。第二,完整的心理教育课程包括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心理教育课程寓于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蕴含在学校的制度、组织、师生关系、教育方式、校园文化之中。对学生而言,“获得新的心理素质或者心理素质的改变,实际上是通过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而“许多人格应然状态都是通过无意识的学习而达到的。”[10]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发展是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交互作用影响下实现的。

2.关于“班级心理教育”。班级心理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根据一些试点学校的情况,在《班级心理教育与班主任》(2000)一文中,我作过这样的概括:“‘班级心理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心理教育组织形式”。能否说,由起初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人的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发展到在更大范围内采用班级心理教育形式,是我国心理教育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转向的意义有多个方面:① 服务对象类型,由心理异常者转向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② 服务对象人数,由对少数人转向班级全体学生;③ 服务性质和重点,由障碍性心理咨询、治疗转向发展性教育;④ 参与心理教育的教师,由原来少数心理咨询人员,扩大为经过培训的班主任、政治课教师等。当然,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的形式。

班级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心灵家园,对儿童的精神成长有特殊的意义。在班级心理教育中,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师可充分发挥作用;而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包括班级目标、班级教学、班级集体、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班级管理、班级与家庭、社区形成的班级教育合力、学生发展评价等都可能具有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功能,关键是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能自觉地运用。

3.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形式。在教育实践中,我国学校的老师们突破了原有的“团体心理咨询”、“个别心理咨询”的框架,也超越了原有“心理咨询室”的设置,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这种种形式不仅仅富含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化,更是从内容到形式自然地把心育、德育、智育、美育、体育融合在一起了。这些形式实际上是以心理教育为主的整体—融合的教育形式。除各个课题试点学校如苏州市的觅度中学、33中学、南京金陵中学、南京市五中等做得很有成就外,其他几所课题试点学校的许多做法都同样让我兴奋:

(1)校园心理网站。南京金陵中学的心理绿荫网站已办了很多年。苏州市第33中学有内网、外网,面向学生、老师和家长设有各种栏目。外网建有《心情苑》专栏,其中设有“学子特区”、“教师心吧”、“家长茶座”。各种栏目很多,如“爸妈沙龙”、“陪考心情”、“亲子频道”、“营养套餐”、“心理班会”、“心理CT”等。

(2)校园心理剧。苏州中学的心理剧活动开展最早,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南京市五中都先后开展了心理剧活动。大多是学生、老师自编、自导、自演、题材取自学生生活实践。孝陵卫中心小学十分重视运用心理剧发挥集体心理教育效益。一个剧本轮流在各个班演出,在一定时候请家长来校与学生、老师共同观看,畅谈心得体会。

(3)班级心理游戏。江苏无锡荣巷中心小学把我国传统的游戏加以开发利用,变成了受学生喜爱的心理训练的好形式。苏州市第33中学把班级心理游戏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编印了几十个心理游戏发给学生。

(4)七彩节日活动。不少的试点学校都设有自己的校节,如文化艺术节等。无锡荣巷中心小学则使其系列化,形成了校园节庆文化,几乎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节日活动,但节日的内容、名称可不断翻新。已经设置的节日有“公益童话节”、“朦朦网童节”、“叮咚音乐节”、“友谊节”、“小鬼当家节”、“野外求生节”、“风筝节” 、“节水节”、“护鸟节”、“书香节”等。这些实践活动都是有效的心理训练、心理教育的形式。

(5)快乐心灵家园。无锡荣巷中心小学多功能的心理教育中心,是集心理训练、心理宣泄、心理咨询、心理自助于一体的心育活动场所。其心育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如“心灵自助餐”、“碰碰打击小屋”、“音乐轻松小屋”、“直抒胸臆墙”等,这样多彩的快乐家园,怎能教学生们不喜欢?

(6)快乐小屋。这是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建立的学校心育场所。小屋中的“快乐树”上结满的“开心果”里、屋顶上长的“智慧豆”中都藏着许多解除小烦恼的方法,以及小幽默、小笑话、名人名言、老师寄语等等。快乐小屋充满童真、童趣。学生在快乐小屋中学到了知识,解除了小烦恼,获得了快乐。

心理教育,如此美丽!心理教育,如此诱人!

以上这些心育活动中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共同参与的, 并且都是力求儿童化、活动化、校本化、本土化、东方化的。

这些美丽诱人的心理教育方式对改进学校德育是不是也有一些启发?

注释:

心理教育:1987年,班华教授第一次提出“心育”概念,因为他是在教育部的文件颁发前以“心理教育”命名此项工作的,沿用至今,所以他的文章不改成“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8]商亮,安鹏宇.心理小说接龙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

[9]班华.心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83~88

[10]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68~69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编辑/陈 虹 于 洪

作者:班 华

上一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论文下一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