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系统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面对信息革命这一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适时提出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第一篇:信息系统论文范文

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全球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在医院这一类重要民生领域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医院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目标提供帮助。文章针对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医院自身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我国医疗制度在社会经济能力不断提高的环境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另一方面也是医院信息系统整体朝着功能全方位、操作简明化、数据大型化方向发展。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医院信息系统能够使工作人员在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更加快捷、准确、有效,医院信息系统也是判断医院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条件。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能够使医院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证医院各项工作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因此相关人士不仅要对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还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采取多元化的措施将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为我国医院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贡献积极的力量。

一、丰富医院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实践经验

对于医院信息管理体系而言,建设水平与发展状态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受到医院各个管理部门自身建设水平和发展状态的影响程度较大,二者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与此同时,医院各个部门之间又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在医院各个部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业务的交叉以及数据的共享。在此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内部多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医院各个部门之間业务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医院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进行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想要确保医院各项信息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最大程度降低程序的复杂性以及信息的冗余,取决于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是否得到了充分融合。也就是说,医院想要保证各项工作的运营管理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必须确保能够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正确运用。根据对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展开的大量实践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在进行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从四个途径入手,即购买软件、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独立开发。在对途径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医院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和发展能力,确保选择的系统建设途径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相关需求。除此之外,对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而言,会涉及医院众多重要的决策、运营、业务等信息,所以在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系统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作为信息数据的重要载体,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还要对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对具有较高重要性的业务信息必须进行加密处理。将验证技术运用到相关信息数据的传输过程中,确保系统整体运行具有较高的流畅性、安全性、高效性,从而将快捷、方便的无纸化、信息化服务带给医院和患者[1]。

二、加强对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整合力度

对于医院信息管理体系而言,各项体系的整合归根到底就是对医院各相关元素的整合,也是决定医院信息管理体系是否能够重新构建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有效整合也是重建医院信息管理程序流程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对规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从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医院自身特征入手,对医院管理体系的信息需求以及长期发展的战略需求进行全面审视,对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与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否高度统一进行论证。

第二,对医院信息管理层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对医院综合性管理系统的全面构建。通过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的科学设置,能够确保相关信息数据得到准确、快速的传递。这是因为医院整体发展方向、医院技术发展方向、医院领导的战略决策信息传递有效性的影响极大。无数个医院业务系统构成了医院信息系统,并且业务层、管理层、决策层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体系具有的职能作用也存在较大差异[2]。

第三,医院管理系统的集成策略与实施策略。对医院管理系统而言,信息化能够覆盖到各个部门相关工作中,并且每一个部门并非独立存在,彼此之间都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不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而且还要求相关数据具有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保障,这就是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理念。在开展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系统建设的可行性进行提前分析,这样才能保证选择的建设策略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第四,医院在进行信息数据采集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专业人才与非专业人才进行互相结合,以此为战略发展的有效措施,对信息管理三级网络进行全面构建。在开展信息管理过程中,医院可以通过非专业人才对数据进行采集,利用专业人才对构建的信息体系进行管理。

第五,提高医院信息管理体系层次化建设水平,加强职工分工具体化、明细化力度。作为一个具有较高系统性的重要工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涉及医院业务管理、信息管理、战略决策等各个重要环节。因此医院各部门不仅要对各自的分工明确了解,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还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合作,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得到建立健全。将医院可持续发展目标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对各职能部门具有的信息管理责任明确了解,从而使医院职能管理策略以及战略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此基础上,确保建立的经济体系具有较高合理性与科学性,使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全面采集、科学处理、专业运用[3]。

三、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在医院为自身发展制定具体决策过程中,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医院在具体决策的制定过程中提供丰富的依据。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而言,并非单纯的基础性工作,它能够对医院各项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在开展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应用,而是单纯地利用传统方式对信息进行管理,不仅会对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初衷严重违背,而且还会导致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质量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相关人士要对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保证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能够对医院内部各方面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将医院实际发展动态充分反映出来的作用得到有效彰显,而且还要使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全面分析和采集地区资源、同行发展情况、市场变化、外部相关政策的价值得到有效发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医院领导层在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通过对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分析,提高决策的全面性,而且还能保证提供的信息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院发展决策制定和发展战略规划提供积极的帮助。各类数据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工作开展的对比分析,能够使医院对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以及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问题及时发现,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使医院具有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4]。

四、结语

根据以上针对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展开的深度分析和综合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伴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水平的不断完善,医院具有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医院服务质量、医疗水平、工作效率、管理水平的全面改善提供了积极帮助。加强对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使医院各项工作的管理效果达到标准,使医院各个职能部门在对相关业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具有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医院传统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创新,使现代化医院对信息管理相关工作投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为医院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了帮助。因此,医院只有保证构件的信息管理体系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才能使医院长久、稳定发展目标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马丽娅,盛洁,赵文静,等.新形势下医院信息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9(1):27-29.

[2]陈鹏岗.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以西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0(11):172-174.

[3]张亮.温州市某三甲医院业务信息系统与用友财务系统接口设计与应用[J].吉林大学,2019(05):106-108.

[4]刘国军,苏婵英,杨宏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9(20):143-145.

作者:於晓涛

第二篇:基于民政信息化系统建设谈信息系统

[摘 要]面对信息革命这一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适时提出了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湖北省松滋市民政局的信息化创新建设也正是顺应这一政策,对业务的统筹管理、信息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信息安全及多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在强调其信息系统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民政系统; 需求; 创新; 信息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20. 023

1民政信息系统重要性

在21世纪之初,人类正逐渐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能与材料和能源相提并论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让信息化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在美国率先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概念的带动下,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

信息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民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民政工作社会作用、民政工作现代化程度、民政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志。以信息化促进民政事业的发展,推动民政业务与信息化融合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民政工作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渐突显,必须加快民政信息化发展的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怎样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民政部门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加快民政系统的发展和创新。

2当地民政部门现状

湖北省松滋市民政局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完善制度建设,充实救助内容,拓宽救助渠道,整合救助资金,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分类施保,使各项特殊救助形成长效机制,农村低保、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有了新的突破,五保供养的水平也大幅度提高,敬老院建设也随之整体推进,建成并完善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为主体,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住房以及社会各部门优惠政策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使城乡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量的逐渐加大,民政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加。经费少、人员少、工作手段落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等种种问题,制约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当地的民政人,他们不缺乏“孺子牛”的精神,但是缺少的是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工作的决心和能力。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为人民做出最有效的服务,如何在新时期利用信息化建设推动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发展,这是摆在民政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3民政部门信息化系统的更新需求及创新

3.1 低保信息管理需求

在以往,民政低保部门只能靠手工定期核对低保户身份,以原始纸介质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存在查询速度慢、资源利用率低、数据量增长速度快等问题。资料的类型多,格式变化较快,虽在办公过程中承载着大量档案信息,但不能充分利用信息,导致局内办公负荷重,信息收集、资料分析效率低下,领导决策、指导工作缺乏信息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信息响应效率低

多年来民政事务相关的资料、档案、政务数据多以纸质文件或电子格式文件零散存放,不能体系化、有组织地集中管理,所以在需要信息整合、数据分析、事务决策时候,很难在短时间内精确、高效地完成信息资源响应。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信息格式、集中存储、共享数据方式的办公自动化管理,为决策领导、政务执行者、社区民众等带来了切实利益。

3.1.2存储容量大

面对超大规模的纸质文档资料和分散式的电子文件资料,不但日常管理工作量巨大,而且在实际事务发生的时候,进行检索、归纳、整合都十分困难,并且准确度不高。采用先进的DBMS技术,采用电子方式存储数据,不但占用空间小、日常管理简便,而且可以快速获取业务信息;同时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精确度非常高。

3.1.3系统集成

人工式的政务管理模式,无法和市委市政府以及省民政厅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随着国内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建立民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势在必行。全面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能确保使用者随时随地根据需要向专家学习、学习组织现有知识,使员工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地位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民政工作效率。

3.1.4无法给管理者提供支持科学决策的管理信息

根据松滋市民政局目前的办公方式,出具相关管理方面的统计分析数据比较困难,这部分内容也正是领导者关心的内容。当前松滋市民政局使用民政部全国范围下达的统一软件《城市低保软件2.0(单机版)》,该软件有以下几点不能满足松滋市民政局低保业务的需要:

(1) 低保对象只能按户(或者家庭)审批,不能按人员审批;

(2) 人员档案不能建立媒体资料,如人员照片、家庭情况视频资料等;

(3) 低保证套打不便;

(4) 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固化,不能根据业务需要全面、完善地提供统计、分析数据;

(5) 运行速度缓慢,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

(6) 修正误操作数据困难;

(7) 日常登记工作中,重复数据造成工作量巨大、工作繁重、数据大量冗余等问题。

因此,为了保障民政局低保工作的正常开展,节约人力、物力,并进一步推动松滋市民政数字化建设,需要建立符合民政局低保业务现状的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网上信息传递,并能提供全面的申报、登记、复查、低保金发放、汇总、分析、统计、上传以及自主管理等全面的业务功能。实现信息化管理后,该系统可以缩短低保工作的审批周期,在运用该系统后,过去需要近3个月才能完成的审批工作,今后仅需7天。

3.2 数据的共享需求

在民政低保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之上进行共享,表1是社会各方面对低保救助的相关业务。

以上列举部分,是与低保业务相关的主要外部系统。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部门、不同地区间的信息交流逐步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信息传输提供了保障。当大量的空间数据出现在网络上,面对多种多样的数据格式,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呢?这其实就是数据共享与数据转换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据共享就是让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

数据共享的程度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信息发展水平,数据共享程度越高,信息发展水平越高。实现数据共享,便可以使更多的人充分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减少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而把精力重点放在开发新的应用程序及系统集成上。由于不同用户提供的数据可能来自不同的途径,其数据内容、数据格式和数据质量千差万别,因而给数据共享带来了很大困难,有时甚至会遇到数据格式不能转换或数据转换格式后丢失信息等棘手问题,严重地阻碍了数据在各部门和各软件系统中的流动与共享。

要实现数据共享,首先,应建立一套统一的、法定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使用户尽可能采用规定的数据标准。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数据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出相应的数据版权保护、产权保护规定,各部门间签订数据使用协议,这样才能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

3.3 信息安全需求

在信息时代,数据和信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基础和命脉。面对数据丢失的危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3.3.1建立容灾系统

为了避免火灾、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意外事件,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规避。随着数据安全技术的发展,Cluster(HA)的技术越来越成熟,Cluster 的部署越来越普及,Cluster 技术确实解决了用户系统的高可用性问题,也为业务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石。我们应当让一个本地Cluster 系统在理论上提供99.99%以上的系统高可用性,建立起一个容灾系统来提高自己的抗灾能力。

3.3.2建立加密系统

首先,为了防止黑客的攻击及病毒的入侵,对所有的的网络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采用SSL加密系统,提供数据交换的相互鉴定、信息的保密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三大服务。其次,采用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别人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它同时也是对发送者发送的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证明。在签署一个文件或其他任何信息时,签名者须准确界定要签署内容的范围,利用数字签名来得到独一无二的私人密码。再次,采用分组并行加密。在民政系统中使用一个系统参数作为加密人数,实现多人(2人以上)加密设计,对并行加密可同步采用硬加密措施,可以使用USB key加密狗、射频卡、指纹识别仪、瞳孔识别仪等配套设备。最后,采用多层次加密口令需求。采用多层加密,即在输入一次口令后,必须输入第二个口令、第三个口令才可以进入系统。多层口令可以对特殊的高级用户开通,系统初始化默认所有用户只有一层口令控制。

3.4 系统整合需求(平台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各单位、各部门系统越来越多,民政部门主要信息系统见表2。

如何将分散的系统整合到一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需求。整体的软件体系必须实现业务应用系统的构件化管理,以及业务应用系统的组合、运行。其中包括功能模块、操作权限、资料附件、流程配置等核心的复杂业务机制的整合和协调运行。依据当前我国软件领域所应用的构件技术,对于文件、文档、媒体资源、文本、批处理/脚本、程序等类型,民政系统选择了适合并可以解决当前研发需求的程序插件模式,建立起自主式的构件平台及应用构件。利用平台的构建处理功能来扩展平台和管理构件,为构件操纵平台和与构件通信提供了标准的平台扩展接口。

3.5 数据库技术的创新

当前数据库的类型很多,如Access、MS SQL Server、MySQL、Oracle等,因此程序软件能否支持多种数据库,已是衡量一个软件的标准。本文构建的民政系统数据库结构如图1所示。

3.6 构件创新

面向构件的应用机制,通过可视化的构件组装方式来搭建应用产品。面向构件的模块,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组装而成。面向构件第一次使软件像硬件一样,能任意装配定制,从而有效缩短产品推出时间,提高对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的响应能力。它可以为行政系统实现以下价值:

(1) 实现不同应用需求的敏捷定制。

(2) 实现不同业务流程的敏捷定制。

(3) 实现不同业务规则的敏捷定制。

(4) 实现不同数据资源的敏捷定制。

同时随着政府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的日益发展变化,行政系统的分析、设计、构建、管理和维护过程已显得复杂而漫长。现有的产品化或定制化的应用模式,使得民政系统的专门定制软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各部门的需求。同时必须兼顾系统软件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力争以最低成本和最短周期最大程度地获取系统创新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课题组,章群. 试论农村社会救助政府责任担当的路径选择[J]. 劳动保障世界,2009(6).

[2] 刘锦城. 浅议社会保障权利的制度构造[J]. 法制与社会,2006(8).

[3] 游伟.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困境和法律对策[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吴祖兴.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路径选择变迁的分析——从国有企业角度 [J]. 广东社会科学,2002(2).

作者:赵培乐,张 维,李 钊

第三篇: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融合探究

摘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规则、会计理论、会计方法及会计数据处理流程相同,但二者在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及内部控制方式上有所不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既要考虑传承,又要考虑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系统 电算系统 融合

《会计信息系统》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今天,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既要考虑传承,又要考虑创新,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的界定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前,会计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中,《基础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会计综合实验》、《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较为清晰。《基础会计学》教学重点是会计的核算方法,如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教学要求是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企业财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教学重点围绕会计要素来展开,包括:货币资金的核算、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报表的核算。教学要求在于了解产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熟练掌握要素费用、综合费用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掌握品种法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材料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各种费用项目的归集与分配。《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要点包括: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管理及安全,数据库,信息技术概论。金蝶、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基本工作原理,学会编写部分具备基本功能的会计核算功能模块,掌握财务软件的处理原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运用、维护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高级财务会计》结合我国会计的实际情况,对财务会计学未涉及或深入论述的一些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研究,弥补一般财务会计学的不足,从而与一般财务会计学共同形成财务会计学的完整体系。教学要求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经济业务、特殊会计事项和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与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处理特殊会计业务的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外币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会计综合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将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通过手工模拟,让学生学会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掌握填审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业务技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由于会计核算工具、信息载体、记账规则及内部控制方式发生了变化,以上系列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的界定显然存在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融合

为解决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课程教学重点、教学要求中存在的内容陈旧、重叠无效等问题,有必要重新设定会计系列课程,界定各课程的教学重点、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要求维持不变。《会计信息系统》分设为《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和《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两门课程。在课程定位上,《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主要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入门知识和技能,以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达到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技能要求为目标。讲授从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五大内容。《会计信息系统运用》则强调会计信息系统拓展知识和技能,以宽口径方式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将基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学会常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及软件处理能力。在内容分配上,《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拟以金蝶系列财务软件和用友财务软件为例,分别编辑适应小型企业的金蝶KIS软件、用友通软件,适应大中型企业的金蝶K/3软件、用友U860软件四个教学案例,从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到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八大模块的实验内容和步骤。根据学生水平及专业课程要求,实验中有关的项目可以根据授课对象及课时数灵活选择使用。

取消《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将手工会计模拟并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课程。设置一套特定会计数据,同时应用于手工会计系统和电算化会计系统,实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融合。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明了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减轻其他课程的压力,提高课时的利用率。

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储存和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输出所需会计信息,帮助信息使用者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教学中,除了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以外,需要更多地使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和体验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软件初始化过程中,要求学生拟定会计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会计单位名称、软件应用模式、账套参数及基础资料等。在会计处理中,虚拟会计单位的各类业务,包括:外币类业务、存货类业务、往来类业务、多项目核算业务;固定资产业务、自动转账业务等。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会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自主选择不同系列(金蝶、用友)不同版本(kis/k3/t3/u8)的会计软件完成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期末处理及进销存处理基本模块和辅助模块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得出及时、准确、有效的会计信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代入角色,体验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审核员、记账员及预算员、资金管理员的工作内容。无论是一个学生在一个账套内依次完成不同角色的转换,还是几个学生组成团队分担一个账套中的不同角色,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完成技能训练。

经过以上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及技能初中高层次得以清晰、内容相对更规范。特别是通过整合,把手工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加入会计信息系统,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时,可以深刻体会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如证账表处理中,手工填制凭证与计算机制单的区别在于:手工填制凭证只需在第一条分录书写摘要,计算机制单必须给每条分录输入摘要,计算机制单可以通过辅助录入窗口丰富凭证反映的核算内容;手工环境下,所有经济业务发生后都需要手工填制凭证,计算机环境下除制单员录入凭证外,计算机功能模块会自动生成凭证,如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增减变动、期末损益结转、存货的收发存等;手工环境下,会计工作存在证证核对、证账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以及表表核对,计算机环境下只要凭证录入无误(保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符)、表格公式设置正确,会计处理中的记账、报表生成瞬间即可完成,且无需证账表核对。

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融合需注意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运用融合的关键在于特定会计数据的设计,要保证学生使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相同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设计会计数据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初始数据必须尽可能详细。比如固定资产资料中必须列明资产的原始价值、累计折旧、预计残值、用途、入账日期及使用年限等,便于电算化处理时自动计提折旧;往来业务必须列明业务发生的时间、业务编号、摘要、往来单位、发生额及余额,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的往来核销;期初在产品成本必须列明各成本项目的详细资料,便于电算化处理时生成生产成本明细账;存货必须列明数量、单价、计量单位、计价方法等,便于进行存货数量金额核算;除具备单位基本信息外,还需要设定部门档案、职员档案,便于工资核算。

二是要合理确定会计期及分段业务内容。目前,各高校使用的会计软件均为教学版,只能处理不超过三个月的业务。要明确分段业务的处理流程,例如损益结转前必须完成损益类业务凭证的审核与记账等。

三是设计的会计资料要便于使用相同的会计处理组织程序,例如记账凭证(专用记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既适应手工环境也适应电算化。手工环境适应的汇总记账凭证会计处理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会计处理组织程序,电算化环境已经不再使用。X

参考文献:

1.张捷.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维宾.中级财务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欧阳电平.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科学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明飞,男,中国会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副教授、高级会计师,广东白云学院财经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会计职业技术教育、会计及会计电算化。

作者:刘明飞

上一篇:初级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审计法规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