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监测工作总结

2022-07-26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营监测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运营监测工作总结

唐山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安装运营管理办法

印发《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的通知

2007-9-29

闽环保总队〔2007〕65号

各设区的市环保局,省局直属单位:

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确保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规范建设、稳定运行和有效管理,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我局制定了《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

二οο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附件:

福建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提高环境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根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污染源自动监控,由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 自动监控设备包括安装于污染源现场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

监控中心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通信传输线路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用于对污染源实施自动监控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等。省级以下监控中心包括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省监控中心)、设区的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分中心(市监控中心)、县(市、区)污染源自动监控分中心(县监控中心)。

- 1 - 第三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编制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计划,组建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并按要求与国家联网。

设区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一)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建设及日常管理,核定上报监控数据;监督本辖区内的排污单位按要求建设、运行、维护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依法查处擅自拆除、闲臵、故意不正常使用监控设施的违法行为。

(二)各级环境信息机构具体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的系统软件开发,指导并协助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联网及监控网络的日常维护管理。

(三)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具体负责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仪器进行定期比对监测,提出监测监控数据有效性意见,指导相关设备的选型、安装和使用。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者必须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一)列入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排污单位;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内配套建设的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

(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四)其他影响公共利益,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须重点监管的污染源。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

- 2 - 第五条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下达要求与省监控中心联网的污染源安装自动监控设备计划;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对本辖区的其他重点污染源实施监控。

实施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的重点是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并逐步扩展实施对其他污染因子的监控。

第六条 排污单位购臵安装的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相关仪器设备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或生产许可证,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仪器质量检验中心适用性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应符合国家、省相关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数据传输和接口标准的技术规范。

(三)烟气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结果输出应自动转化成标准状态下的污染物浓度,并可同时检测输出烟气流量、烟温、湿度、含氧量等相关参数。

cod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如使用总有机碳(toc)或紫外吸收(uv)水质自动分析仪,应校准确定相关仪器的监测结果与codcr的转换系数,结果输出应为cod浓度值。

(四)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应安装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站房和规范化的污染物排放口。

第七条 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正式使用前,排污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实施比对监测。

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比对监测合格并稳定运行后,排污单位应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验收。

- 3 - 经验收(校验)合格后的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监测数据,作为环境管理和排污收费的依据之一。

第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或停止运行,其维修、停用、闲臵、拆除或更换应提前5个工作日报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一)排污单位应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纳入企业的日常环保管理范畴,与环保治理设施同步建设、同等维护和管理,鼓励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委托具有运行资质证书的单位(以下称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实施专业化运行管理。

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制订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操作使用和维护制度,配备专门人员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建立台帐,并保证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为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提供工作条件,保证自动监控设施的供电质量、工作环境,设臵专用通讯线路并确保专用通讯线路畅通,在自动监控设施正常寿命期满或易损件永久性损伤时,必须及时更换。

(三)因突发原因导致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时,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必须在故障发生24小时内报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及时采取措施,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修复时限内恢复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无法按时修复设备的,应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的方式报送数据,人工采样监测的频次每天不少于6次,每次间隔不得超过4小时。

(四)生产工况或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改变时,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备案。

- 4 - 第九条 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做好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日常运行和校验工作。

(一)在污水连续排放情况下,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等水质在线监测监控设备至少每小时获得1个监测值,每天保证有24个监测数据;ph值、温度和流量至少每10分钟获得1个监测值。

污水间歇性排放的,根据实际排水时间确定监测频次。

(二)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应每10秒应获得1个累积平均值,自动生成小时(至少45分钟有效数据)均值数据传送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中心。

(三)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在线监测监控设备的比对试验和日常校验工作,每次比对试验和校验应有书面记录。

(四)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对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实施定期比对,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定期比对实验每年不少于1次。

(五)排污单位或监控设施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计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污染物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和流量计实施强制检定。

第十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第三方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的运营管理。委托运营单位应依法取得运营管理资质证书,依照运营管理合同,对监控设备、传输设备、网络设备等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排污单位应配合做好运营管理,保障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所需的房屋、水、电、气、通信等条件。

第十一条 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数据出现异常时,排污单位所在地的环境监察机构应到现场核查;需实施现场采样监测的,环境监测机构应派人配合。数据核查结果应在5个工作内报送上级环境监察机构。

- 5 -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现有排污单位未按规定的期限完成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项目未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或者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即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停止主体工程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或者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臵、破坏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照高限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与省监控中心联网的重点污染源,其自动监控设施发生故障或异常时,有关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排污单位限期整改。

逾期未完成整改的,除按上述相关条款处罚外,还将予以全省通报,并抄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经再次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要求的,要将排污单位有关环境违法行为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并建议金融机构降低其信用等级。对电力企业还将通报电监部门和省物价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十六条 监控设施、监控网络的委托运营单位违反环境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进行运营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委托人或委托运营单位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委托运营单位自动监控运营管理资质。

第十七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6 -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7 -

第二篇:监测工作总结

监测科2011年11工作总结及12月工作安排

监测科在11月的工作中,不仅保证了采煤掘进的安全生产,同时监测科加大了质量标准化管理力度,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使我矿安全监控行业又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监测科在11月份的工作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监测科在11月份工作中,按照龙煤集团推进的对六大系统建设工作的要求,完成了矿井通讯系统的改造工程,更换了上海华亨HD3000通讯系统,保证了矿井通讯联络的稳定性能。

2、按照局的要求,在监控系统上附增了各种新型设备,其中包含局内重点推进项目,如智能语音风门等。其投用数量及安装使用情况,在生产中都得到了切实的作用。

3、对井下进行了全面大检查工作,检查项目包括分站、各类传感器等,检查出的问题及隐患10余处,全部实行现场整改制度,为实现监测系统零隐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监测主、备机进行了具体的系统维护工作,保证了井下传输上来的数据与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更为及时准确。同时更换了备用电源,备用电源已能在停电时满足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需要。

4、加强了地面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及整套系统的维护工作,维修交换机2台,修复摄像头3台,地面新铺设光缆1千余米.视频监控系统自安装投用以来效果显著,有效的保证了煤矿资产、设备、公共场所设施等防破坏及偷盗行为。

5、本科加大了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达标项目包括监测系统,通讯电话,人员定位,束管监控,达标面覆盖全井.同时对各采掘队组传感器线路,分站、排版、开停馈电传感器等全部整改,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

6、响应矿和矿党委的号召,加大五级培训管理力度,加大岗位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加大员工自身的安全理念。并且每周由本单位组织进行考试,进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月末由科领导亲自现场考问,并且采取奖头罚尾的方法,以此来鼓励我们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员工自身的岗位素质。 2011年12月份工作安排

1、保证各采掘队组的正常搬家时监控系统的安装回撤工作和通讯电话的安装工作。

2、加强瓦斯监控系统管理,降低传感器的误报率,力争达到零误报。

3、加强甲烷传感器的调校工作,保证传感器灵敏可靠。

4、计划12月对全矿地面网络进行环网工程,为数字化矿山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东保卫矿监测科 2011年12月24日

第三篇:监测工作总结

本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

本监测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井场区、连接道路区、集油管线区和站所区进行水土流失现象监测,其中以建设期和运行初期为监测重点,紧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紧密配合建设单位监督管理绿化工程措施建设,积极做好水土流失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了解工程进度情况与监督绿化措施完善情况和项目进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进展完成情况

(一)扰动土地面积情况

1.其中井场区总扰动面积为17.79平方公倾,现已完成13.81平方公倾;

2.其中管线区总扰动面积20.66平方公顷,现已完成11.06平方公倾;

3.其中站所区总扰动面积16.43平方公顷,现已完成5.5平方公顷;

4.其中连接道路区总扰动面积39.12平方公顷,现已完成20.16平方公顷;

(二)取土、弃土(石、料、渣)场数量

该项目现开挖取土场67个,弃土场32个。大部分无治理绿化措施,且具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三)取土(石、料)情况 1.井场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24.5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2.74万立方米;

2.管线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17.6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6.47万立方米;

3.站所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8.6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62万立方米;

4.道路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36.0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2.42万立方米;

(四)填方(石、渣)情况

1.井场工程区的总填方量23.77万立方米,现已完成18.65万立方米;

2.管线工程区的总填方量17.6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6.50万立方米;

3.站所工程区的总填方量9.4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3.20万立方米;

4.道路工程区的总填方量41.3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4.39万立方米;

(五)水土保持工程进度 1.工程措施进度

1>土地平整总面积为29.63平方公顷,现已完成18.99平方公顷。

2>水平阶整地面积为7.52平方公顷,现已完成4.82平方公顷。 2.植物措施进度

1>紫花苜蓿的总面积为20.16平方公顷,现已撒播17.75平方公顷。黄花菜已栽种0.76平方公顷。 3.临时措施

1>井场:洒水降尘19次,用水1900立方米。 2>管线:彩条布占盖1.01万平方米。 3>站所:土工布占盖0.56万平方米。

4>道路:彩条布占盖0.45万平方米。

二、监测工作的内容、方法与监测点布设 1.监测内容

(1)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主要包括:①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因子及工程建设对这些因子的影响;②主体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施工工艺和方法,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石)、项目区林草覆盖率。

(2)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的监测:主要包括工程开工至设计水平年的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对工程建设区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危害情况等。

(3)水土保持措施执行情况的监测:主要是监测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的进度、数量、规模及其分布情况。

(4)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重点是监测项目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达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要求。主要包括防治措施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为了给项目验收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和依据,监测结果应把工程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程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覆盖率和植被恢复系数等衡量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六项指标反映清楚。

2.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采取面上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场地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监测内容要求,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采样分析,获取监测数据,同时在监测点周边选择对比小区进行平行观察,同时与同类型区平均水土流失量进行对比,来验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其水土流失情况。

(1)调查监测:包括样方调查法、普查法、观察和访问法。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植被的变化情况、工程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工程挖填方数量,弃渣及堆放面积等项目的监测采用普查法,并结合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采用普查法结合访问法进行;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及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等项目监测采用样方调查结合巡视量测、计算的方法进行。①植被状况监测:在水保方案实施前和实施末各观测一次。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林草生长量、林草植被覆盖度、郁闭度(乔木)、林下枯枝落叶层等。采用样方进行调查时,样方投影面积大小设置为:乔木林20m×20m或采取标准行,灌木样方为5m×5m, 工种草1m×1m,每一样方重复3次,记录测定方法、林草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恢复情况及植被盖率。②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采取观察法,并结合定点测量法。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规定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治理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法进行。

(2)场地巡查:主要对堆放在沟道的弃土渣场、周边有来水的陡立和破碎工作面等进行巡查。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巡查应结合地面调查和专家估判,发现问题随时登记,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3)定点监测:主要对水土流失量变化及水土流失程度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3.监测点布设

本次建设期布设临时监测站点12个,运行初期布设永久监测站点14个。

临时监测站点的监测范围分别为:井场挖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道路挖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井场填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道路填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集油管线临时堆土区监测点位2个,坡耕地、林草地等周边原地貌监测点位2个;长期监测站点的监测范围分别为:梁峁顶井场监测点位2个,梁峁坡井场监测点位2个,站所道路截水沟监测点位2个,集油管线监测点位2个,井场植物护坡监测点位2个,道路植物护坡监测点位2个,站所绿化监测点位2个。

三、公司组织职员进行培训和自我专业技能提高学习

一公司开展了监测业务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目标。特别重视专业监测技术水平能力的提高,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学习、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监测专业能力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监测制度规程。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监测行业技术标准开展监测学习工作,熟悉监测方法与规范,努力提高监测知识层面。

三是强化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修订、完善监测制度,加强技术资料和仪器培训,建立监测资料档案,保证监测报表的准确性、公正性。

四是对监测人员进行实地培训。通过现场指导学习,使监测人员了解监测规范的内容与监测方式,能够更好的把握水土流失现象的类型、面积、强度、危害,从而更好地测定水土流失,分析水土流失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下一计划

2015年各项监测工作基本完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仪器设备缺乏、老化、落后,经常因为仪器设备的原因影响了正常监测服务工作,目前现有仪器老化已不能满足对地形、地貌的测量,且在监测和测量方面人员不足,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为下一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在下一年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应对下一的各项监测、测量工作,充分发挥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完善制度、严格规范,认真做好监测、测量工作。并且创建一个团结一心、勤奋努力、艰苦奋进的强大团体。力争使下一的监测、测量工作出新面貌踏上新台阶。

第四篇:监测年度工作总结

本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

本年度监测工作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井场区、连接道路区、集油管线区和站所区进行水土流失现象监测,其中以建设期和运行初期为监测重点,紧密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紧密配合建设单位监督管理绿化工程措施建设,积极做好水土流失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了解工程进度情况与监督绿化措施完善情况和项目进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进展完成情况

(一)扰动土地面积情况

1.其中井场区总扰动面积为17.79平方公倾,现已完成13.81平方公倾;

2.其中管线区总扰动面积20.66平方公顷,现已完成11.06平方公倾;

3.其中站所区总扰动面积16.43平方公顷,现已完成5.5平方公顷;

4.其中连接道路区总扰动面积39.12平方公顷,现已完成20.16平方公顷;

(二)取土、弃土(石、料、渣)场数量

该项目现开挖取土场67个,弃土场32个。大部分无治理绿化措施,且具有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三)取土(石、料)情况 1.井场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24.5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2.74万立方米;

2.管线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17.6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6.47万立方米;

3.站所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8.6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62万立方米;

4.道路工程区的总取土量为36.0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2.42万立方米;

(四)填方(石、渣)情况

1.井场工程区的总填方量23.77万立方米,现已完成18.65万立方米;

2.管线工程区的总填方量17.6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6.50万立方米;

3.站所工程区的总填方量9.4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3.20万立方米;

4.道路工程区的总填方量41.30万立方米,现已完成24.39万立方米;

(五)水土保持工程进度 1.工程措施进度

1>土地平整总面积为29.63平方公顷,现已完成18.99平方公顷。

2>水平阶整地面积为7.52平方公顷,现已完成4.82平方公顷。 2.植物措施进度

1>紫花苜蓿的总面积为20.16平方公顷,现已撒播17.75平方公顷。黄花菜已栽种0.76平方公顷。 3.临时措施

1>井场:洒水降尘19次,用水1900立方米。 2>管线:彩条布占盖1.01万平方米。 3>站所:土工布占盖0.56万平方米。

4>道路:彩条布占盖0.45万平方米。

二、监测工作的内容、方法与监测点布设 1.监测内容

(1)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主要包括:①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土壤、植被、气象、水文等自然因子及工程建设对这些因子的影响;②主体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施工工艺和方法,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弃土(石)、项目区林草覆盖率。

(2)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危害的监测:主要包括工程开工至设计水平年的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水土流失程度变化情况;对工程建设区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危害情况等。

(3)水土保持措施执行情况的监测:主要是监测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的进度、数量、规模及其分布情况。

(4)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重点是监测项目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否达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要求。主要包括防治措施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为了给项目验收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和依据,监测结果应把工程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程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覆盖率和植被恢复系数等衡量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六项指标反映清楚。

2.监测方法

水土保持监测方法采取面上调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与场地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监测内容要求,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采样分析,获取监测数据,同时在监测点周边选择对比小区进行平行观察,同时与同类型区平均水土流失量进行对比,来验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其水土流失情况。

(1)调查监测:包括样方调查法、普查法、观察和访问法。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植被的变化情况、工程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工程挖填方数量,弃渣及堆放面积等项目的监测采用普查法,并结合设计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评价采用普查法结合访问法进行;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及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等项目监测采用样方调查结合巡视量测、计算的方法进行。①植被状况监测:在水保方案实施前和实施末各观测一次。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植物种类、植被类型、林草生长量、林草植被覆盖度、郁闭度(乔木)、林下枯枝落叶层等。采用样方进行调查时,样方投影面积大小设置为:乔木林20m×20m或采取标准行,灌木样方为5m×5m, 工种草1m×1m,每一样方重复3次,记录测定方法、林草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恢复情况及植被盖率。②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采取观察法,并结合定点测量法。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规定进行测算;扰动土地面积及治理情况、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情况、拦渣率、林草措施的覆盖度等效益通过调查法进行。

(2)场地巡查:主要对堆放在沟道的弃土渣场、周边有来水的陡立和破碎工作面等进行巡查。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巡查应结合地面调查和专家估判,发现问题随时登记,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3)定点监测:主要对水土流失量变化及水土流失程度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

3.监测点布设

本次建设期布设临时监测站点12个,运行初期布设永久监测站点14个。

临时监测站点的监测范围分别为:井场挖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道路挖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井场填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道路填方边坡监测点位2个,集油管线临时堆土区监测点位2个,坡耕地、林草地等周边原地貌监测点位2个;长期监测站点的监测范围分别为:梁峁顶井场监测点位2个,梁峁坡井场监测点位2个,站所道路截水沟监测点位2个,集油管线监测点位2个,井场植物护坡监测点位2个,道路植物护坡监测点位2个,站所绿化监测点位2个。

三、公司组织职员进行培训和自我专业技能提高学习

一公司开展了监测业务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目标。特别重视专业监测技术水平能力的提高,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学习、监测点的布设和监测方法的学习,不断提高监测专业能力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强化监测制度规程。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监测行业技术标准开展监测学习工作,熟悉监测方法与规范,努力提高监测知识层面。

三是强化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修订、完善监测制度,加强技术资料和仪器培训,建立监测资料档案,保证监测报表的准确性、公正性。

四是对监测人员进行实地培训。通过现场指导学习,使监测人员了解监测规范的内容与监测方式,能够更好的把握水土流失现象的类型、面积、强度、危害,从而更好地测定水土流失,分析水土流失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评估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下一年度计划

2015年各项监测工作基本完成,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仪器设备缺乏、老化、落后,经常因为仪器设备的原因影响了正常监测服务工作,目前现有仪器老化已不能满足对地形、地貌的测量,且在监测和测量方面人员不足,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为下一年度工作的开展带来影响。

在下一年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应对下一年度的各项监测、测量工作,充分发挥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完善制度、严格规范,认真做好监测、测量工作。并且创建一个团结一心、勤奋努力、艰苦奋进的强大团体。力争使下一年度的监测、测量工作出新面貌踏上新台阶。

第五篇:效益监测总结

在省、市等各级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帮助下,我区已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建设任务,完成投资300万元,采用典型农户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实施前后的保土效益、增产增收效益、生态效益等进行监测。该工程的实施,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农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土保持更深入人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现将效益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一、经济效益

1、工程经济效益 (1)梯田效益

按每公顷梯田效益为粮食年增产1000kg,粮食按2.5元/kg计算,取始效期1年,则效益指标为2500元/hm2,年经济效益为12.75万元。

(2)蓄水池经济效益

蓄水池工程增产增收效益按蓄水量10元/m3计算,每口池蓄水80m3,年复蓄3次,则单池经济指标为2400元,取始效期1年,年经济效益为4.08万元。

该工程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年经济效益收入达16.83万元,按30年计算期计,计算期内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总经济效益达488.07万元。

2、产业经济效益

- 1

5、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

由于实施坡耕地水土综合治理项目,使项目区移民群众直接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体会到党和政府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决心,更加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情,有利于维护农村团结与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三、生态效益

1、蓄水效益

通过梯田措施,改变了微观地形减缓了地面径流,增大了水分土壤入渗;坡面水系工程,直接拦蓄了地表径流,土壤入渗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水土流失减轻,保水效益明显。项目实施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年保水总量达23.53万m3。

2、保土效益

通过各项工程措施的建设,改变了微地形,增加了地面植被,改良了土壤,减轻了面蚀;制止了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减轻了沟蚀;小型蓄水工程增加了拦蓄泥砂的能力,项目实施后,年保土量达2.74万t。

四、结论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项目区群众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民生、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对促进丘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农

- 34 -

上一篇:医院管理工作制度下一篇:医院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