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媒体工作总结

2022-11-04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视台新媒体工作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电视台新媒体工作总结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融合与发展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总书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传统媒体怎样与新媒体嫁接,一直是各种传媒论坛的主题。我想首先说明对“新媒体”的理解,我一直觉得——只要思维是新的、理念是新的、操作模式是新的,大家都是“新媒体”。在这一轮的融合浪潮中,电视媒体如何勇立潮头,“核、聚、变”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核

“核”的要点是内核与内容。在和新媒体的竞合过程中,内容制作一直是电视媒体的竞争利器。今年以来,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电视优质资源在新媒体呈现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品牌节目和热播电视剧在电视上的高收视,会在新媒体平台上更加立体的、爆发式的呈现。日前有报道显示,今年,视频网站在自制节目和自制剧上的投入,大约是去年的10倍以上,一些网站单档综艺节目的投入,甚至超过了千万元,一批网络自制节目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二是,一批网站的自制剧自制节目逆向输出到了电视平台。新媒体从一个内容的购买者发展成为了内容的提供者,这样的案例在前些年是比较少见的,但如今已不是个案,尽管最终效果还有待收视的检验,但这种逆转的趋势值得业内关注。

以上两大趋势充分说明,融媒体时代,无论对电视媒体还是新媒体而言,很多变革都围绕内容展开,谁掌握内容制作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竞争中的先机。作为电视媒体,该如何掌握内容生产的主动权呢?关键要打好三张牌。

第一张牌,抓核心,打造好具有本土特色的新闻社教类节目。整合《泸州新闻联播》、《泸州现在时》、《社教630》等在泸州有影响力的栏目。

第二张牌,铸品牌,开放节目平台

品牌节目,是电视台的门面,也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中掌握内容主动权的关键。打造品牌节目,一要理顺机制,配置好内部资源。在进行人、财、物的系统配置中,关键要通过机制创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二要开放平台,利用好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和部分优秀节目制作公司的合作,从点状节目合作上升到大型节目、品牌活动、艺人培养和整合推广的体系化合作,双方深度介入内容制播全产业链,开启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张牌,促融合,台网深度联动

电视和新媒体的台网联动,浅层次的是推广资源互换和买卖层面;更深度的联动,应该是相互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新内容。

关键词二,聚

“聚”的要点是渠道和终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观众的收视习惯和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尼尔森最新的监测数据,国内有超过50%的观众,使用过电脑或手机看电视。而来自谷歌的一项调查结果则更为惊人,美国77%的观众选择多种渠道收看电视。很显然,跨屏体验已成为电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收视常态。面对这样的趋势,电视媒体必须聚力于终端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屏幕终端要做好和技术、内容、平台的三大结合。

一、视听高清化——终端创新要和技术相结合

相比PC屏和手机屏,电视屏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观赏和视听体验。传媒大亨默多克判断电视媒体优于新媒体,原因是人们更愿意躺在沙发看电视,而不是坐在椅子上盯着电脑屏幕。因此,未来电视的发展,还要致力于终端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电视设备的技术升级,比如3D电视机、高清电视机等等;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的技术升级,比如演播摄录设备等等。

二、一云多屏化——终端创新要和内容相结合

背靠自身内容优势,电视媒体要主动发展新媒体终端,参与竞争。首先,要有前瞻意识,提前落子布局。在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和I P T V等平台进行全面布局。

第三、电视社交化——终端创新要和平台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用户对于媒体的互动和社交需求日增,作为电视媒体,一要多方开发线上线下的互动方式。让习惯使用新媒体的受众群,通过互动增加与电视平台的黏性。同时,通过网络积聚节目的人气,反过来促进电视的收视率。二是创新终端,让受众变“看电视”为“用电视”。使电视可以实现点播、回放和评论的功能,甚至还有可能把触角全面伸向购物、游戏和电子商务等“全业务”方向。

关键词三,变

“变”的要点是机制和体系。融媒体时代,媒体共生互融,电视如果希望延续强势地位,唯一的出路就是自我变革,而且是全方位的变革:包括业务流程的再造,产业链条的重组,营销机制的整合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方向

一、全媒体运营

电视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仅是平台的替代,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思维转换。因此,在布局新媒体的过程中,要用全媒体的思维去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第一,传播渠道全媒体搭建。形成了以网络电视台为核心,向新媒体覆盖的传播网络。第二,制播流程全媒体介入。从“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传统制播流程逐渐转向“多媒体采集、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全新制播模式。第三,广告营销全媒体组合。全媒体时代,电视台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段位和冠名,更应该向广告客户提供全媒体的营销组合,即整合多频道、跨媒体的传播平台,使其投入在产业价值链上获得呈几何倍数的放大。

方向

二、全过程互动

从资源整合、制作播出、节目编排到推广营销、品牌等打造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互动模式。一是电视内部资源的互动。二是电视和新媒体的互动。在电视剧和节目营销中,充分利用全媒体组合,进行立体、互动的矩阵推广,引发了较强的规模效应。

方向

三、全产业整合

向上游延伸,打造优质内容,向下游拓展,聚力终端发展,全台的产业整合发展有三大重点。第一,做强核心主业。节目、栏目、大型活动、影视剧仍是当前的核心主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第二,延伸关联产业。逐步摆脱单一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第三,善借社会资本。面向市场,吸纳社会资本,是广电媒体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多媒体的竞合发展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是互为机遇而存在的,并且,这一过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新”与“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谁能顺势而为,主动而为,创新而为,谁才能抢占未来传播格局的制高点。

置身于更大的时代、更广阔的背景下,只要我们能够以内容为核,全渠道聚力,因趋势而变,电视媒体的核聚变就一定会发生,并且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注:有关数据和内容来自《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

温海 2014.09.15

第二篇: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

【关 键 词】电视节目创新模式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地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及观众审美疲劳问题的不断深化,电视台寻求发展新途径的意愿日趋强烈,国内优秀电视台愈来愈重视对电视行业的研究,特别是对节目创新模式和观众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电视台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电视台企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视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电视行业发展环境和现状;中国电视行业进出口分析;国外优秀电视节目模式与案例分析;国内外电视节目模式创新案例研究与发展趋势;中国重点区域电视行业发展状况;中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与优秀案例分析;中国优秀电视台经营情况与节目模式创新研究;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电影产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电视台节目运营的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电视台、科研单位、传媒企业准确了解园区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电视节目发展模式及电视行业重点区域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视节目创新模式与电视新媒体分析报告》

第三篇:吉林电视台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之路

2003年可谓是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元年。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5月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7月,召开了全国有线数字广播影视业务试点工作动员会,提出要大力开发有线付费广播影视频道,通过内容开发带动有线网络整合,促进有线电视产业升级。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吉林电视台于2003年10月成立了专门负责数字电视新业务开发的内设部门——数字电视发展中心,并成为最早申请开办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的6家省级电视台之一。由此,吉林电视台开启了向传统模拟电视之外的数字新媒体领域进发的序幕。

一、立足长远,抢抓新媒体发展机遇

(一)发展思路

在数字电视发展中心成立之初,吉林省广电局党组就提出要以数字电视发展中心为广电产业发展的对外开放平台,全面开发传统电视产业之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吉林电视台明确了整合全台资源、统一运营、归口管理的发展策略,积极鼓励、支持和推进数字新媒体业务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产业化为指针,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线,突出发展主题,以整合资源和统一运营为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坚持自我发展和对外合作相结合原则,利用无线、有线、互联网等多种新技术,大力发展付费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新业态,形成涵盖多种技术方式、多媒体形态、多终端覆盖、多样化内容的新媒体业务格局。

如果借用200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出版的“全球畅销书”《蓝海战略》中的观点,把传统电视血腥竞争的已知市场比作“红海”,那么“新媒体”就好比一片“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数字电视发展中心在8年多的时间里,始终立足长远,用未来眼光去捕捉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媒体发展机遇,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向传统电视之外的“蓝海”空间开疆拓土,期待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以及整合不同市场的价值元素来重建新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边界,从而摆脱“红海”,走上新的经济增长之路。

(二)发展进程

多年来,数字电视发展中心一直做着描绘未来的事业,克服着人手少、队伍年轻,业务新、边缘化,投入小、资金严重不足等重大困难,以务实进取的态度来应对扑面而来的新媒体挑战,用淡泊名利的心态看待昨日的艰辛和他业的辉煌。

2004年4月,吉林电视台整合全台各频道节目资源,由数字中心统一运营全台节目短信互动增值(SP)业务,并成立吉视公众资讯有限公司,以公司化方式进行短信业务的合作经营。

2005年8月,吉林电视网()正式上线,并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吉林卫视实现网络同步直播,各频道重点节目实现互动点播。

2006年1月,吉林电视台与深圳华视传媒合作,成立吉林移动电视有限公司,通过长春公交集团合作,开展移动电视业务,公交车载移动电视频道试开播运营,这也是全省第一项无线数字电视业务。

2007年5月,吉林电视网获得国务院新闻办颁发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资质,成为真正的网络新闻媒体。2008年6月,CMMB省内第一个发射点正式开通,成为全国首批通过“手机实现看奥运”的26个城市之一。

2009年2月,吉林电视网获省通信管理局核发的经营性网站许可,完成从非经营性网站向经营性网站的转型。同年5月,吉林电视台及省内8家广电机构与国家中广传播集团签署省级运营公司组建协议,共同出资5000万成立吉林省中广传播有限公司及9个地市分公司,负责开展CMMB手机电视业务。

2010年6月,吉林电视台与优酷网合作开办“睛彩爱酷”全线栏目,通过CMMB手机电视睛彩系列频道播出,开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通过手机媒体进行合作的先河。同月,吉林省中广传播与一汽集团及启明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CMMB车载电视合作,为全国CMMB创立车载应用的全新商业模式。2011年12月,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

(三)现有业务框图

二、面向三网,谋划全媒体发展布局

(一)以三网融合为契机,放大媒体内容优势,助推新媒体跨界发展

2010年开始,国家加快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步伐。“三网融合”对于广电来说

是“双刃剑”,即有机遇又有挑战。从电视台的角度,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这不仅仅在于三网融合实施方案中广电掌控了IPTV的内容集成播控权,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三网”都要承载和运行的是内容。电视台作为广电的内容生产单位,比照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内容。

吉林电视台在新媒体业务格局中,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重点也是内容。数字中心依托吉林电视台七大传统电视频道的内容优势,利用数字化对频道资源的释放,把有线数字电视频道资源开发作为重点,把发展专业细分的内容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在内容发展规划上,通过开办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数字付费电视频道,提高我省在节目内容上的优势,为未来占据足够的内容发展空间。从2003年起,我台先后经省局向国家广电总局上报申请开办各类窄众细分的数字频道近20套,得到批准开办的频道只有目前的两套:东北戏曲频道和篮球频道。

1.以东北戏曲频道为代表的文化系列频道

东北戏曲频道是我台2007年获得批准开办的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四省区为覆盖范围的有线付费电视频道,内容设置上以东北区域范围内的戏曲和曲艺等为特色定位,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东北底蕴丰厚的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树立我省在东北区域文化中的地位。

2.以篮球频道为代表的体育系列频道

2008年4月我台获得批准开办覆盖全国的数字付费电视频道——篮球频道。篮球作为体育类中的大众项目,收视群体广泛,NBA、CBA以及欧洲联盟等世界顶级赛事的关注度高,与之相关的体育类节目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3.以电视购物频道为代表的信息服务系列频道

自吉祥购物频道停播后,我台一直没有放弃继续开办电视购物频道的努力。由于国家严格对电视购物频道的管理和资质申批,2010年我台选择与贵州电视台合作,共同经营家有购物吉林频道,为我台打开了进入电视购物及相关领域的出口,对带动吉林省经济、社会、就业不无裨益。

(二)以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为切入点,反向融合传统媒体,谋划全媒体发展战略布局

2011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同意,吉林电视台作为直接责任主体,在吉林电视网()的基础上,与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开办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并明确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是吉林省委省政府在新媒体领域的喉舌,是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新形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资金投入,充实队伍,整合所有新媒体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发互动、时移、多媒体等各类新型视听节目服务业态,打造集各种视听新媒体功能于一身的网络广播电视台。

开办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可以说是我省广电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构建新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跨网络、跨终端、跨媒体的全媒体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网络广播电视台集广播、电视、网络为一体,以新媒体形态反向融合传统媒体。从平台建设可分三类:(1)内容平台,融合视频、音频、图文、论坛、微博等多种内容形态,来源主要有三部分:自创节目、对接传统广播和电视、集成全省区域内的视听节目;(2)技术平台,具有适应新媒体特点的内容采集、分级制作、多网传输、多屏分发和内容管控等多种功能;(3)运营平台,支持“三网融合”、双向互动,可实现互联网、电信网(IPTV)、广电网、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等多渠道传播和电脑、手机、电视等多终端发布,兼具新闻宣传与社会服务双重属性。

从业务规划上可分四大类:(1)视音频网站业务,保留并极大优化了原有广播和电视网站,是省内重点网络新闻媒体;(2)IPTV业务,以电视机加IP机顶盒为媒体终端、以宽带互联网局域网为传输渠道,提供直播、点播、时移等视听节目及生活资讯类服务,是省级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运营服务商;(3)互联网电视业务,以互联网电视一体机为媒体终端、以宽带互联网广域网为传输渠道,提供点播、时移等视听节目及生活资讯类服务;(4)手机电视业务,以手机、PAD等为媒体终端、以移动互联网为传输渠道(区别于CMMB),提供直播、点播、时移等视听节目及生活资讯类服务。

三、创新价值,做强做大新媒体产业

回看吉林电视台数字新媒体业务发展的历程,可以说8年多时间一直处于向新媒体“蓝海”进军的开疆拓土阶段(2003年10月~2011年底),并基本确立了多项新媒体业务共融的格局。以吉林网络广播电视台建设和

我省进入“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为标志,2012年,将开启融媒时代。在以“融合”为主要特点的全媒体环境下,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借力政策支持,创新价值,提升新媒体发展步伐,做强做大新媒体产业,既是新媒体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一)重新认识新媒体的价值,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投入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度地挑战传统媒体并快速地瓜分媒体市场份额和终端用户。传统媒体的危机意识表现为对新媒体开发的重视。各传统媒体在力保主业的同时,都开始互联网化,或是力图向主业周边及上下游业务渗透,拓展生存空间,也才催生出“新媒体业务”。但在新媒体建设上也还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新媒体是非主流的业务,应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为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有观望等待态度。

党的十七届六中会已把加快新媒体建设提升到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新媒体,提出要切实增强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发展能力,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十二五”时期,国家广电总局已把“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排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六大转变之首。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和电信企业的进入,新媒体的竞争已然激烈,因此,加大对新媒体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人才、政策等),加快新媒体发展,已不是超前行为或冒险之举;也只有这样选择,才能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我们的新媒体业务不会出局。

(二)整合发展,打造新媒体产业集团

“新媒体”,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词汇,通过百度可以搜索到7580万个结果。“新媒体”概念成就了众多知名企业,比如,分众传媒的“楼宇电视”、华视传媒的“移动电视”、优酷的“网络视频”,这些企业都成功实现了上市。而目前我台已拥有多项新媒体业务,并且一直按照统一机构、归口管理、整合发展、企业化运作的模式在推进。因此,要把数字中心打造成新媒体产业集团、实现转企改制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符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精神。一个具有多个新媒体概念和实际业务的新媒体集团,完全可以按上市企业来谋划和打造,有利于新媒体产业做大做强。

第四篇: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发展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发展之浅见

松山湖办事处 梁晓云

我和每天忙碌在东莞广播电视台里的同事们一样,作为一名我台一名普通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平凡的工作。当拿到“我为广东添光彩”的征文主题后,我不禁陷入深思,我为东莞广播电视台的科学发展作贡献了吗?是的,我们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但我们干的却是不平凡的工作,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都凝聚着我们对东莞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无限深情。

近年来,我市的各项事业和建设取得了辉煌成果,与此同时我们的广播电视产业发展强劲,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覆盖范围不断增大,广告收入不断增长,不但有效实现了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到世界各地的目标,也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促进了产业发展,保障了各项宣传任务的完成。特别是今年九月筹备了6年,投入6亿元的东莞广播电视中心投入,很好地改善了办公条件,广电人也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努力为东莞广电事业的发展绽放新精彩。

可是随着新媒体时代脚步款款到来,在国家强力主导之下,三网融合目前步伐虽然缓慢,但是从国际大势和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毫无疑问,三网融合必然实现。这是对媒介融合影响最大的

一块。媒介融合趋势下,新的媒介种类和业务形态不断涌现,例如作为新媒体的IP电视、手机电视、网络广播电视、公共载体视听节目、多媒体交互点播等业务,在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较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具有更强的产业属性。而市民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媒体的公信力不断受到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挑战。我个人认为,我们在推进新媒体发展时,既要牢牢把握住媒体核心业务,坚守宣传阵地,又要根据新媒体的形态更为多样、传播更为广泛、渗透力更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加大力度,促进新媒体健康持续发展。另外,我们在注重内容创新的同时,坚持正确导向,探索建立更为高效、快速、灵活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收入层次的,内容丰富,品位高雅,形式生动活泼的各类新视听产品,满足群众各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五篇: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

作者 李琦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人文系2011级新闻2班2011050248)

引言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广大受众增加了观看新闻的途径,各种新媒体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实时更新、动态传递,展现出新媒体的新闻编辑优势。为应对新媒体的竞争挑战,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发展,为受众呈现用多样化的编辑效果,展现电视新闻节目独特的吸引力。

一、 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新媒体是指新技术支持体系下的媒体形态,例如网络媒体、移动电视、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等都是新媒体的代表。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信息传递的形式多种多样,实时更新,适合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在新闻方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在于新闻节目的时间相对固定,新闻播报具有一定的规范模式。相比之下,新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编辑方式、传递方式更为灵活。但电视媒体作为主要的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新闻公信力,在新闻事件播报方面极具权威性,且在深度报道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新媒体环境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是电视新闻开拓创新的契机。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编辑的发展需求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面对的新闻采集源泉并无实质差异,新媒体可以采集的新闻热点,电视媒体也同样可以,其区别在于编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传递方式是由媒体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而编辑则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主要源于新闻编辑的美学需求和服务受众的职能需求。

从美学角度来看,电视新闻是视听艺术结合的产物。电视新闻包含声音、图片、视频和主持人的解说,多种信息的融合塑造出新闻节目特有的艺术画面。新闻编辑形式的单一化必然会影响到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甚至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闻节目编辑带来巨大的帮助,通过多样化的新闻编

辑展现新闻节目特有的真实性、感人性、严肃性,才能使其美学价值得到升华。

从服务受众角度来看,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或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其多样化发展遵循的主线是受众需求。媒体在变化,信息技术在发展,受众需求品味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观看单一形式的新闻节目。对于时代前沿的新闻信息,他们希望能够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例如对火星的探测,观众不仅期望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更渴望看到逼真的画面和科学家的生动讲述;针对社会当下出现的问题,观众也需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中收获启发。所以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仅能够使观众将观看新闻节目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更利于竞争环境下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编辑的举措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应关注以下举措:

(一)丰富消息类新闻的编辑形式。

消息类新闻在新闻节目中占据绝对比重,肩负着为受众提供最新信息的使命,因而突出新闻的严肃性和时效性。这也是消息类新闻编辑形式相对模式化的原因,其严肃的新闻内容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解说配合现场画面传递给观众。模式化的新闻编辑容易使观众感到枯燥,所以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电视新闻首先应促进消息类新闻编辑形式的发展,用不同的编辑形式给予新闻内容更生动的诠释。例如,对重大国际国内新闻,栏目组应深入实地采访报道,尽可能争取独家报道资料,把握采访机会,向观众传递新闻现场;对经济要闻,特别是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报道,编辑应注重对新闻来龙去脉的关联性阐述,运用图表对比、历史追溯及专家解读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新闻图景,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相应的指导。因此,通过多样化的编辑,消息类新闻的活力将得到提升,更拉近了媒体和观众的距离。

(二)依据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开展多样化编辑

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其风格亦有所差别,有的新闻强调时事政治,有的新闻偏重经济信息,有的新闻贴近社会生活,电视新闻编辑应针对不同特色的新闻节目,创新编辑形式。例如央视《第一时间》[1]播报的新闻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

而且与《新闻联播》不同,节目更侧重搜集国际国内民生题材,配合新闻评论体现出特有的风格。节目中很多新闻内容借助漫画的形式加以诠释,不仅风格幽默,吸引观众,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新闻实质。不少观众将《第一时间》作为清晨必看的新闻节目,认为节目亲民,不仅能及时获得新闻信息,更能感受漫画诠释新闻的乐趣。再如新闻热线及其他互动类新闻节目,采用观众拍摄的真实视频作为评论资料,或是根据观众提出的现实问题给予追踪报道,都有助于聚焦观众目光,增强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

(三)编辑思路的多样化

在积极提升新闻编辑的美学价值、实施多样化编辑的同时,编辑思路也应同步发展。例如,新闻标题是节目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标题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看热情。编辑人员可吸取新媒体中的经典词语加工电视新闻标题,赋予电视新闻艺术活力。再如,对于同一类新闻事件,编辑应另辟蹊径,突破传统思维,带给观众新的视角。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应注意不同编辑形式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自然转换。电视新闻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寻求多样化编辑是必然的选择,但多样化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突破常规,更重要的是多样化的编辑形式能够有机融合,自然过渡和转换,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造成编辑形式与新闻内容不符,影响美学效果及对受众品位需求的满足。

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新闻编辑需要带给观众艺术美感,同时又要兼具严肃的新闻传播及舆论引导功能。所以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有助于融合不同的新闻形式,丰富节目内涵,带给观众深刻的启迪。

注释

[1]《第一时间》:是CCTV-2一档早间经济资讯节目

参考文献

[1]王庆.从美学视角看电视新闻及其编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7).

[2]向延桃.从受众角度探讨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编辑技巧[J].新闻界,2011(4).

[3]张明媚.用独特的编辑意识为电视新闻增色[J].当代电视,2011(7).

上一篇: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带上一本书去旅行作文